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658.11KB ,
资源ID:369510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6951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棉花病虫害防治.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棉花病虫害防治.docx

1、棉花病虫害防治棉花病虫害防治第一部分:前言:棉花是离瓣双子叶植物,属锦葵目锦葵科木槿亚科棉属。喜热、好光、耐旱、忌渍,适宜于在疏松深厚土壤中种植。棉花栽培历史悠久,约始于公元前800年。我国是世界上种植棉花较早的国家之一,公元前三世纪,即战国时代,尚书、后汉书中就有关于我国植棉和纺棉的记载。在我国的棉花栽培历史上,先后种植过四个栽培品种:海岛棉(长绒棉)、亚洲棉(粗绒棉)、陆地棉(细绒棉)和草棉(粗绒棉)。目前广大棉区所种植的棉花多为陆地棉种(细绒棉),新疆还种植有少量海岛棉(长绒棉)。陆地棉(学名:Gossypium hirsutum Linn.)又名:大陆棉、美洲棉、墨西哥棉等,是世界上四

2、大棉花栽培种中重要的品种。陆地棉原产中美,因最早在美洲大陆种植而得名,是世界上四大棉花栽培种中重要的品种。在中国产棉区普遍栽培,按省份分布:江西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山东省,福建省,云南省,北京,陕西,山东,辽宁省,贵州省,河北省,四川省,浙江省。海岛棉栽培种种籽上被覆的纤维是一种细长、富有丝光、强力较高的棉纤维,又称长绒棉。是纺制高档和特种棉纺织品的重要原料。海岛棉原产于南美洲、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最初发现于美洲大西洋沿岸群岛,后传入北美洲东南沿海岛屿,因而得名。20世纪50年代,首先在新疆引种苏联一年生海岛棉获得成功,后又经多次棉种更换,现在新疆地区大面积推广

3、的“新海棉”和“军海 1号”等品种,纤维品质已符合纺织工业的要求。亚洲棉是一种原产于亚洲的棉花种类的合称,此种棉花种类遍布亚洲,培育方式多种多样。 中国自亚洲棉中选育出一些改良品种。亚洲棉的产量、纤维长度、细度都不及陆地棉,只适宜纺28号以上(21英支以下)的中、粗号纱,而且部分纤维长度在16毫米以下,无纺纱价值,所以已逐渐被陆地棉所代替。亚洲棉纤维粗、长度短、弹性好,适宜作起绒纱用棉、 医药用药棉、 民用絮棉等。中国很早就有关于东南边疆植种亚洲棉的记载。 公元前1世纪广东雷州半岛已能织广幅布;第 6世纪在云南大理、广西桂林已有植棉的记载;13世纪初开始逐步传播到长江、黄河流域种植,扩大了棉花

4、生产。亚洲棉在中国种植历史至少已有2000年,所以又称中棉。亚洲棉一般为一年生草本,生长期短,成熟早,色泽呆白。由于亚洲棉植株较适应亚洲土壤气候,生长期短,抗逆性强等,对棉花育种有一定价值,至今在亚洲还保留少量的种植,其产量约占世界棉花总产量的4%左右,中国自19世纪末开始种植陆地棉,亚洲棉已陆续被陆地棉代替,种植面积已不到2%。草棉也叫非洲棉或小棉。在我国为一年生草本。株型矮小,叶掌状。蒴果(棉铃)较小,其纤维短而细,可用来纺纱、絮衣服被褥等。六世纪经 中亚细亚 传入我国 新疆 、 甘肃 一带,所以又称阿拉伯棉。1 我国棉花的种植区域我国棉区广大,南起岛(约北纬18),北至新疆的玛纳斯河流域

5、(约北纬45),南北纬度相距27;东起长江三角洲沿海地带及辽河流域,(约东经124),西至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西缘(约东经76),东西经度相距48。我国80%的棉田在海拔200m一下,15%的棉田在海拔200500m之间,只有5%左右的棉田在海拔1000m左右。全国有20个省市自治区的1200多个县种植棉花,其中主要产区是:苏、浙、沪、皖、赣、鄂、湘、川、鲁、冀、豫、晋、陕、辽、新15个省、市、自治区,又以冀、鲁、豫、苏、鄂、新6省、自治区为主,其棉田面积和产量接近全国的80%。由于我国棉田分布广,自然条件复杂,耕作栽培制度多样,生产水平也不尽相同,各棉区棉花品种、主要性状要求都不一样,所以,不同

6、棉区的棉田生态环境、土壤状况、耕作栽培制度、生产水平差异很大,因此病虫害的发生种类和为害程度、发生规律都不尽相同,故防治技术上已有较大的差异。根据地理位置,我国的棉区主要划分为三个区域:1.1 黄河流域棉区 棉田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3.7%和41.8%。是我国最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1.1.1 黄淮平原地区 热量条件较好,含有山东的菏泽、济宁地区,无霜期为210220天,年降水量800左右,年日照24002610小时,有利于棉花生长。种植制度一般为麦、棉两熟制,品种多为春播套种的中熟品种,以及部分的夏播早熟品种,1.1.2 鲁西北、豫北和冀中南地区 热量条件适中、水浇条件较好:鲁西北(聊城、

7、德州、惠民地区);豫北(安阳、新乡);冀中南(石家庄、邢台、邯郸)。品种多为春播套种的中早熟品种,搭配的有早熟品种。1.1.3 黑龙港地区 热量条件较差,土质旱薄,或盐碱地:河北黑龙港地区(沧州、衡水、保定、廊坊地区的部分);路北和胶东地区。多为一熟春播制,品种生育期短,以中、早熟品种为主。1.1.4 京、津、唐地区 生育期短,品种以早熟或中、早熟为主。1.2 长江流域棉区 棉田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9.3%和28.6%。是我国第二大棉花生产基地。种植制度两熟套种,发展方向向麦(油)后移栽的两熟制过度发展。品种以中熟为主,其次为中早熟或早熟品种。1.3 西北内陆棉区 即新疆地区为主。新疆是灌

8、溉农业区,故一般无旱涝灾害的威胁,有日照充足、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质疏松等生态条件,有利于棉花的生长发育。是我国的优质陆地棉生产基地,也是唯一的长绒棉生产基地。棉田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4.7%和29.3%。发展潜力最大的棉区。由于无霜期短,品种以早熟品种为主,生育期110天以内,第二部分:棉花的病虫害防治1 棉花的病害及其防治棉花病害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两大类:侵染性病害是由病原生物所引起的病害,病原生物有真菌、细菌、线虫、病毒等。非侵染性病害又叫生理性病害,是由不良的环境条件或缺乏某种营养元素所造成的,在棉花上常出现的生理性病害有低温冷(冻)害、盐碱害、缺素症(如缺

9、乏氮、磷、钾、镁、硼等)。生理性病害是不会传播扩散的,而侵染性病害能够传播扩散或重复侵染,造成的损失就大,所以,药物防治的重点也是侵染性病害。在生产上,按病害发生时棉花所处的生长阶段,将病害分为苗期病害(如: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等),成株期病害(如:枯萎病、黄萎病、叶斑病等),龄期病害(如:棉铃疫病、红腐病等)三大类,1.1 棉花苗期病害及其防治1.1.1 苗期病害的种类:苗期病害有10余种,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是最普遍常发性病害,其次有猝倒病、根腐病、白腐病,这几种病害主要引起烂种、烂芽、茎基腐和根腐;茎枯病、疫病、黑斑病、角斑病等危害子叶、真叶、及茎部为主。对生产影响最大的是前一类,因

10、为它们能造成早期大量死苗,长江流域棉区因春季苗期多雨,病苗率严重时达50%以上,只有毁种重播;黄河流域棉区严重发生时病苗率也可达50%,死苗率达5%10%,造成缺苗断垅,对产量影响严重。1.1.2 苗期病害的发病条件劣质的种子、低温高湿、播种粗放是棉苗病害发生的因素。1.1.2.1 气候条件 引起苗期的各种病原,高湿利用繁殖,而低温又不利于棉花幼根的生长发育,利于病害的侵染。1.1.2.2 种子质量1.1.2.3 耕作栽培措施病原基数:连作棉田病菌累积,棉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湿度大,低温低棉田整地或播种粗放,或覆土过厚,均影响棉苗出土,播种过早,地温偏低,延迟出苗,延长棉苗感染期。1.1

11、.3 苗期病害的病原及症状1.1.3.1 棉苗立枯病病原: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该菌寄主范围广,能侵染200多种植物,引起根腐、立枯和纹枯病,如棉花立枯病、水稻纹枯病,病菌有5个菌丝融合体,(AG1-AG5)每个都有一个群,棉花立枯病主要是AG4,水稻纹枯病菌主要是AG1-1A群,玉米纹枯病菌主要为立枯丝核菌AG1-1A群,等等。有性态为担子菌亚门的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为害症状鉴别:棉花立枯病主要发生在苗期,受害棉苗基部病斑黄褐色,环绕整个茎基,病部缢缩,呈湿腐状,病苗猝倒枯死,子叶上病斑不规则形,黄褐色

12、,多发生在子叶中间部分,常形成穿孔,病苗及周围土壤可见到病菌的菌丝体.发病特点:棉苗立枯菌主要营寄生生活,也可腐生。在土壤中形成的菌核存活可数月至几年。带菌土壤和土壤中的病残组织是本病的主要初侵染源,带菌种子也可传染。在1625时,侵染发病严重。耐酸、碱性强,在pH2.49.2均可生长,因此分布很广。在低温多雨年份,常造成严重为害。初次侵染来源主要是带菌土壤,病菌在土壤中以菌丝、菌核腐生越冬,次年侵染棉苗,并可当年在田间再侵染。1.1.3.2棉花炭疽病病原:棉苗炭疽病也就是棉花炭疽病,病原无性态为半知菌亚门炭疽病属棉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ossypii Southw【原称棉刺

13、盘孢菌( Colletotrichum gossypii Soutllw.),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有性态为子囊菌亚门球壳目的小丛壳属棉小丛壳Glomerella gossypii (Southw)Edgerton,在自然情况下很少发生。通常以无性态棉炭疽病(即无性态)侵染为害棉苗、棉铃及茎叶,引起苗枯、烂铃及叶斑。为害症状鉴别:子叶受害,边缘产生红褐色半圆形病斑,幼茎受害,产生褐色椭圆形病斑,或在茎基部形成红褐色条斑,裂成纵痕,使幼苗枯死。棉铃受害,暗红色小点,以后愈合或不规则的大斑,略凹陷,其上产生粉红色粘质物。侵染循环 :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种子上或病残体上越冬,种子带菌是重要的初侵染

14、源。第二年棉籽从开始发芽直到棉铃成熟均可被害,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及灌溉水传播。棉铃染病病菌侵入棉籽。发病的叶、茎、叶落入土中,造成土壤带菌,引起苗期发病、又可经雨水冲溅侵染棉铃,引起发病就,形成再次侵染。发病条件 : 温度和湿度是影响发病的重要原因。若苗期低温多雨、铃期高温多雨,炭疽病就容易流行。整地质量差、播种过早或过深、栽培管理粗放、田间通风透光差或连作多年等,都能加重炭疽病的发生。1.1.3.3棉苗红腐病棉苗红腐病在我国各棉区均有发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棉区受害重,辽河流域也有发生。苗期、铃期均可染病。病原:由镰刀菌属的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菌系(变

15、种)为主,有性态为子囊菌亚门球壳目赤霉属藤仓赤霉Gibberella fujikuroi,不常见。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种子内外和病残体上越冬,病菌在生长过程中能分泌生长刺激性物质赤霉属。另外还有部分由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引起,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串珠镰刀菌为弱寄生菌,主要腐生,兼寄生。【串珠镰刀菌F. moniliforme寄主范围很广,可为害锦葵科、禾本科、旋花科、苋科、豆科、茄科、葫芦科、十字花科、百合科等多种植物。主要引起水稻恶苗病(白秆病)、小麦及薏苡赤霉病、玉米及高粱粉腐病、玉米苗枯病、甘蔗梢腐病、甘薯表腐病、棉花红腐病】【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为害多

16、种禾本科植物,引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水稻及薏苡赤霉病,以及水稻烂秧、禾草枯萎病和棉红腐病等。有性态为玉蜀黍赤霉Gibberella zeae极易发生。】为害症状鉴别:棉花红腐病主要还是以棉铃受害为主,幼苗亦受害,近年来苗期受害有加重趋势。受害幼芽及茎基变褐腐烂,子叶产生黑褐色病斑,上生粉红色霉层,棉铃受害,变褐腐烂,表面产生粉红色或粉白色霉层。侵染循环:病菌随病残体或在土壤中腐生越冬,病菌产生的分生孢子和菌丝体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苗期初侵染源还可以是附着在种子短绒上的分生孢子和潜伏于种子内部的菌丝体,播种后即侵入为害幼芽或幼苗。该菌在棉花生长季节营腐生生活。铃期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借风、雨、

17、昆虫等媒介传播到棉铃上,从伤口侵入造成烂铃,病铃使种子内外部均带菌,形成新的侵染循环。红腐病菌在337温度范围内生长活动,最适2024。高温对侵染有利。潜育期310天,其长短因环境条件而异。日照少、雨量大、雨日多可造成大流行。苗期低温、高湿发病较重。铃期多雨低温、湿度大也易发病。棉株贪青徒长或棉铃受病虫为害、机械伤口多,病菌容易侵入发病重。棉铃开裂期气候干燥,发病轻。1.1.3.4棉苗猝倒病棉苗猝倒病是一种常见的棉苗根病,我国南、北棉区均有发生,潮湿多雨的条件下发生尤其严重,常造成棉苗成片青枯倒伏以至死亡,对棉苗生长影响极大。病原:全国各棉区均有发生,特别在潮湿多雨地区发生严重,主要由腐霉属瓜

18、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EdS.) FitZp引起,该病菌除浸染棉花外,还为害如瓜类、豆类、茄科、烟草、玉米、甜菜、胡萝卜等多种植物的幼苗及果实,引起幼苗猝倒,根茎和果实腐烂。国内已记载的寄主有:冬瓜、西瓜、甜瓜、哈密瓜、黄瓜、笋瓜、倭瓜、南瓜、西葫芦、葫芦、瓠(hu)瓜、苦瓜、小油菜、卷心菜、辣椒、草棉、陆地棉、番茄、羽扁豆、锦葵、烟草、菜豆、萝卜、黑麦、茄等。为害症状鉴别:主要为害幼苗茎基,病斑水渍状,病势发展迅速,有时症状尚未明显表现时即突然死亡,后病部长出白色棉絮状的菌丝体。侵染循环:菌丝无格多核,孢子囊生在菌丝顶端或中间,长筒型而有裂瓣或如姜瓣状不规则的

19、分支,在水中极易产生,条件适宜后即可萌发长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泡囊中释放出来,游动30分钟后变为休止孢子。从病菌在病株残余组织上及土壤中越冬,在土壤中能存活4年,为苗床的重要病害。1.1.3.5棉苗疫病病原:棉苗疫病为苎麻疫霉Phytophthora boehmeriae Sawada引起的病害。苎麻疫霉隶属于霜霉目腐霉科(Pythiaceae) 疫霉属(Phytophthora),故称疫病。与棉花猝倒病一样,同属卵菌纲病害。为害症状鉴别:棉苗发病,常见于茎基部,病茎腐烂,变褐,干缩,病苗倒伏或全株枯萎;子叶病斑水渍状,深绿色,真叶不发病或偶有发病,通常仅见于苗期的第一、二片真叶上。侵染棉铃引

20、起烂铃,病斑墨绿色,水渍状,扩展迅速,内部纤维变黑,腐烂;潮湿条件下病斑表现白色霉层。侵染循环: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亦可随病棉铃残体在田间越冬,成为次年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源。环境条件适合时,卵孢子可产生各类孢子,以孢子囊为多。孢子囊释放出游动孢子侵染棉苗,造成疫病。在棉苗长出真叶后至结铃前,病菌主要以卵孢子的状态存活,处于越夏状态。棉花结铃后,土壤中的卵孢子萌发产生孢子囊并释放游动孢子,游动孢子经雨水击溅到棉铃上造成侵染。发病的棉铃表面产生大量孢子囊并释放游动孢子,进一步传播,使病害迅速蔓延。1.1.3.6棉苗褐斑病病原:半知菌亚门叶点霉属棉小叶点霉(Phyllosticta gossyp

21、ina Ell et Mart )和马尔科夫叶点霉(Pmalkoffii Bubak)。病害症状识别: 棉花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子叶染病初生针尖大小紫红色斑点,后扩大成褐色、边缘紫色、稍隆起的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多个病斑融合在一起形居的大病斑,中间散生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病斑中心易破碎脱落穿孔,严重的叶片脱落。真叶染病病斑圆形,黄褐色,边缘紫红色。侵染循环:两病原菌均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翌春从分生孢子器中释放出大量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湿度大的条件下孢子萌发。1.1.4 苗期病害的防治苗期病害防治主要有种子处理、栽培防病和喷药防治三个方面。苗期病害发生早,发现病

22、状时再喷药防治往往为时已晚,因此种子处理是控制苗期病害的重要措施。1.1.4.1 种子处理a/ 播种前浸种 三开一凉水配成约70的温水下种,此时约60左右,搅拌,水温下降后即可捞出闷种。原理:棉花种子能忍受的温度较病菌致死温度高10。该法只能杀死种子上的病菌,防治炭疽病、红腐病效果较好,防治立枯病等土传病害还要用药剂拌种。b/ 药剂拌种:棉花常用的拌种剂有:甲基立枯磷、稻脚青、五氯硝基苯、萎锈灵、多菌灵、拌种灵等。五氯硝基苯属有机氮保护性杀菌剂。防治棉苗立枯病,每100公斤干棉籽用300400克有效成分拌种。棉苗根病常为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和猝倒病等多种病害复合发生,当用五氯硝基苯多效果不好

23、,可以加多菌灵混合拌种。也有这两种药的混剂。多菌灵拌种:用25%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治立枯病,炭疽病,每100公斤种子用多菌灵有效成分500克拌种。c/种衣剂处理:在种子表面包上一层含有农药、生长调节剂、微肥等的“包衣”,用来防治作物病虫害、促进作物生长的这种包衣被称为“种衣剂”。目前种衣剂有病虫单防,病虫兼防以及药肥复配多种类型。种衣剂的选用主要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危害程度来选用,另外要注意不同品种对药剂的选择性(敏感性),防治药害的产生。目前生产上常用种衣剂有:60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2%戊唑醇湿拌种剂;(主要用在小麦、玉米病害的防治)15%多福悬浮种衣剂(病害:棉花、小麦

24、、花生、瓜类、水稻等)20%甲克悬浮种衣剂、25%甲克悬浮种衣剂(虫害:地下害虫及苗期早期地上害虫,适合多种作物)17%克酮多菌灵悬浮种衣剂(病虫兼治:棉花、小麦、玉米、水稻等)20%福克悬浮种衣剂(病虫兼治:玉米、麦类、棉花等)1.1.4.2栽培防治1.1.4.3 喷药防治:主要防治苗期叶斑类病害,不再赘述。1.2 棉花成株期病害的防治棉花成株期的病害种类很多,如叶斑类的病害有轮纹斑病、角斑病、炭疽病等,系统性全株发病的有枯萎病、黄萎病等,成株后期发病的有红叶茎枯病等。其中枯萎病和黄萎病是当前危害最重的病害,两者有相似性,都称为萎蔫型病害,其他病害在个别地区或个别年份发生较重。1.2.1棉花

25、枯萎病症状识别:苗期到成株期都可发病,可呈现黄色网纹、黄化、紫红、靑枯、矮缩及萎蔫等类型症状,破坏维管束。一般病株矮缩,顶叶常突然枯萎,叶脉先变黄,叶形常变小,易焦枯和早期脱落,病株有时半边枯萎;茎部维管束组织变色较深,常呈褐色、黑褐色至黑色。叶柄基部木质部也有变褐的现象。病原:尖孢镰刀菌(萎蔫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vesinfectum(Atk )Snyder et Hansen),该病菌的生理小种国外报道有6个,中国除第3号小种外新定7号、8号二个新小种,其中7号小种在中国分布广,致病强,是优势小种。侵染循环:枯萎病菌主要在带菌种子、病残体或病田土壤、棉

26、籽饼及粪肥中越冬。带菌种子及带菌种肥的调运成为新病区主要初侵染源,其中棉花种子内部和外部均可携带枯萎病菌,主要是短绒带菌,硫酸脱绒后,带菌率迅速下降,一般不到0.1%,但对病区扩展仍起重要作用。田间病株的枝叶残屑遇有湿度大的条件长出孢子借气流或风雨传播,侵染四周的健株。该菌可在种子内外存活58个月,病株残体内存活0.53年,无残体时可在棉田土壤中腐生610年。病菌的分生孢子、厚垣孢子及微菌核遇有适宜的条件即萌发,产生菌丝,从棉株根部伤口或直接从根的表皮或根毛侵入,在棉株内扩展,进入维管束组织后,在导管中产生分生孢子,向上扩展到茎、枝、叶柄、棉铃的柄及种子上,造成叶片或叶脉变色、组织坏死、棉株萎

27、蔫。发病条件:该病的发生与温湿度密切相关,地温20左右开始出现症状,地温上升到2528出现发病高峰,地温高于33时,病菌的生长发育受抑或出现暂时隐症,进入秋季,地温降至25左右时,又会出现第二次发病高峰。夏季大雨或暴雨后,地温下降易发病。地势低洼、土壤粘重、偏碱、排水不良或偏施、过施氮肥或施用了未充分腐熟带菌的有机肥或根结线虫多的棉田发病重。1.2.2棉花黄萎病症状:植株不矮缩,叶形大小不变,叶片从下而上变色,呈掌状黄色斑驳,如“西瓜皮”状。叶肉增厚,叶缘向下弯曲,茎部维管束组织木质部变黄褐色。致病力强的落叶型菌株可引起落叶症状。秋季多雨时,病叶斑驳上产生白色粉霉层(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在棉花

28、枯萎、黄萎病混合发生地区,两病常在同一棉田或同一棉株上发生,呈并发症。病原:病原为半知菌亚门轮枝孢属大丽花轮枝孢,【另有黑白轮枝孢(V.albo-atrum)中国未分离到这个菌种】1.大丽轮枝菌培养基上形成大量黑色微菌核。微菌核近球形。分生孢子梗轮状分枝。分生孢子无色,单孢,长卵圆形。2.棉花黄萎病菌存在生理分化现象,不同地区的菌种致病力有显著差异。3.棉花黄萎病菌的寄主范围很广,寄主植物达250种以上。我国分为3个生理型,生理型1号致病力最强,以陕西泾阳菌系为代表;生理型2号致病力弱,以新疆和田菌系为代表;生理型3号在江苏发现与美国T菌系相似。侵染循环:病菌在土壤、病残体及混有病残体的堆肥中

29、击种子内外越冬。病叶作为病残体存在于土壤中是该病传播重要菌源。棉籽带菌率很低,却是远距离传播重要途径。病菌在土壤中直接侵染根系,病菌穿过皮层细胞进入导管并在其中繁殖,产生的分生孢子及菌丝体堵塞导管,此外病菌产生的轮枝毒素也是致病重要因子,毒素是一种酸性糖蛋白,具有很强的致萎作用。此外,流水和农业操作也会造成病害蔓延。发病因素1.气候 发病最适温度为25-28摄氏度,低于25摄氏度或高于30摄氏度发病缓慢。夏季多雨水,而温度略低时,有利于发病。2.耕作栽培 棉田连作时间越长,发生越重。棉田积水,排水不良,地下水位高,田间湿度大,有利于发病。3.棉花的种与品种 未发现有免疫的品种和品系,海岛棉抗、

30、耐病能力较强,陆地棉次之,中棉偏向感病。偏施氮肥或施用带菌粪肥杂肥,加重发病。4.棉花生育期 棉株现蕾期前抗病、现蕾后感病。棉花枯萎病和棉花黄萎病的区别棉花枯萎病和棉花黄萎病的病原不同,但都作用于植株的维管束,侵染过程类似。在棉区不但有单一的枯萎病和黄萎病病田,还有许多两病混生病田,有时一株棉花还同时感染两种病害。枯萎病和黄萎病的主要区别是:(1)发病时间枯萎病较黄萎病发病时间早,一般在子叶期就开始发病,发病盛期在苗期和蕾期;而黄萎病在34片真叶时开始发病,发病盛期在78月份的花铃期。(2)苗期症状枯萎病病株的子叶和真叶出现黄色网纹,局部枯焦,严重的造成死苗,在不正常气候条件下出现紫红型和青枯

31、型症状;黄萎病病株叶片叶肉褪色呈灰色或浅黄色,叶片看上去像西瓜皮的颜色和斑纹,叶缘向上翻,落叶型菌系可造成大面积落叶。(3)中后期症状枯萎病病株节间缩短,植株矮小,顶端枯死或局部侧枝枯死,叶片出现黄色网纹和局部枯焦,雨季病部出现红色霉层;黄萎病一般不矮化,叶脉不变色,叶肉褪色使整叶呈西瓜皮状,叶缘枯焦,落叶型菌系可造成落叶光秆,一般下部先出现症状,向上发展,雨季病部出现白色霉层。(4)导管颜色剖秆检查,染枯萎病导管变色较深,呈黑褐色;染黄萎病变色较浅,呈褐色。枯萎病与黄萎病的防治: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特点:两病害都能以棉籽、棉籽饼、棉籽壳、病残体和土壤及肥料带菌,作为初次侵染来源,但棉籽外部带

32、菌率较内部为高。枯萎病病菌在病残体内的菌丝及厚垣孢子和黄萎病菌的微菌核都可以在土壤中越冬,并能进行腐生生活。春天时,病原菌从棉珠根部侵入,进入导管,并向上发展,叶部出现症状。早期出现症状的病叶,遇阴雨天,也能产生分生孢子,但这些分生孢子的再侵染率很低,发病轻重主要取定于土壤中带菌量及初次侵染的几率。所以,病菌在土中能营腐生生活及从根部侵入造成系统发病是这两种病害侵染循环的要点。a/种子处理:种衣剂包种,对枯萎病和黄萎病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棉种及棉饼消毒。棉种经硫酸脱绒后用0.2%抗菌剂402药液,加温至5560温汤浸种30分钟或用0.3%的50%多菌灵胶悬剂在常温下浸种14小时,晾干后播种。用棉饼作肥料时,棉籽经60热炒4分钟或100气蒸11.5分钟制成的棉饼无菌。b/生长期防治: 棉花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