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31.01KB ,
资源ID:369359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6935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再别康桥10分钟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再别康桥10分钟教案.docx

1、再别康桥10分钟教案再别康桥10分钟教案【篇一:再别康桥优秀教案】 2 再别康桥 徐志摩 知识能力目标: 1 认知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 通过教师的指导,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感受作者对“爱”“自由”与“美”的追求。 重点与难点: 1对诗歌独具特色的意象的把握; 2对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的鉴赏。 课时安排:1课时。 过程与方法 课前预习检查,正音正字: 一导入: 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

2、还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理解离别的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随着“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的节奏,一起走进诗人内心。 二有关知识链接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

3、性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胡适说:“他(指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一轮诵读,因声求气 读时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感情:惆怅,惜别 节奏:轻柔,和谐 语调:舒缓,低沉 三整体感知再别康桥,分小组讨论。(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这首诗歌)二轮诵读,缘景明情 知识准备:意象物情(写入作品中的物与情的结合而形成意境)。作品中的“物”都是带有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清?王国维)。我们鉴赏诗歌,就可以从诗中的“景”、“物”入手,去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即“旨”。物情旨。 问题1.自古

4、写离别的诗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有哪些诗词? 明确: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启发: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明确: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

5、逸之感。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着诗人的感情,这种有着诗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诗歌的意象。诗人如何选择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正是我们要重点赏析的部分。 问题2.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 明确: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 学生讨论:选择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明确: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同时,借景抒情,融情入景,抒发了对康桥的无限欣喜和眷念之情。 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动,温润可人。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

6、,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夕阳照射下的柳枝,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丽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景中见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其他意象的选择也如此。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而到晚上泛舟归来,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诗人的快乐通过恰当的意象选择达到了顶点。这正是本诗意象选择的独具特色之处。“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全诗通过这些意象构筑了梦幻般的氛围,如一首小夜曲,让人如痴如醉。 内容赏析:板书见课件轻快、旋律柔和,既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

7、依不舍的淡淡忧愁,又定下了全诗哀而不伤的基调。 第2节,写岸边柳树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河畔的金柳”,像夕阳中的新娘,对康桥的爱何等浓烈,又何等温柔。 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动,温润可人。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夕阳照射下的柳枝,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丽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景中见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 第3节,写康河的水草,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道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

8、“在康河的柔波里”,诗人“甘心做一条水草”,对康桥的依恋何等强烈,又何等缠绵。 第4节,写榆树下的青潭。诗人融情人景,将留恋全都融入康桥的风光中。“天上虹”倒映在清泉中,二者交相辉映,康河更加美丽;而美梦“揉碎在浮藻间”,又散发出一缕淡淡的哀伤,大约是回国几年所见所闻粉碎了他初别康桥时的理想,现在再返康桥,重新寻梦来了。(“梦”给人的感觉一般是轻盈的、飘渺的,然而诗人的康桥之梦居然下了“沉淀”一词,可见诗人对康桥记忆之深重。) 这首诗从思想内容上来说,只表达了一种微波轻烟似的情绪,社会投影很模糊,表现不出五四时代的时代精神。然而这首诗感情真挚,意境深邃。诗人很懂得主观情绪和客观景物和和谐融合。

9、他笔下的康桥是有生命有灵性的,带有诗人柔和飘逸的风度,与诗人的感情融为一体。而诗人的情怀又不是直白的显露,它是热烈而有分寸;淡淡起头,又淡淡结尾,却包含了多少复杂情绪,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回味。其次此诗语言清新,富于音乐美。这首诗的语言有着突出的浅白流畅的特点,但又深得锤炼功夫,不露雕琢痕迹。诗中各个比喻,新鲜准确,形象生动,一发都宛如流水一样自然淌出,毫无当时新诗欧化的倾向。作为新月社的代表,徐志摩非常同意闻一多关于新诗的“三美”主张。而在诗的音乐美上,他又有自己的独创性。除了节奏整齐,押韵和谐之外,他又强调音节的波动性,注意完整的音乐旋律。再别康桥音节抑扬合度,声调回环反复,全诗构成一阕完

10、整的乐曲,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第5节,诗人感情达到了高潮。他幻想着撑一杆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寻他“彩虹似的梦”,“向星辉斑斓里”放声高歌。于是诗人缅怀起昔日畅游康河的情景:“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星辉”,在星空中“放歌”,是回忆,也是憧憬,诗人不能自已,感情达到了沸点?然而毕竟是梦,星辉终究不能长存于天际,离别是注定了的。(从上节的寻梦,回到离别的现实中,一个但字表现出心绪的转折与起伏,在缓缓的总体情调中又造成一种变化的跌宕感。第四、五、六顾的首段和尾段之间暗用顶真手法,使之诗意上有一次呵成的效果。) 第6节,现实使诗人的歌声降下了调子,只能吹起笙箫。而草木有情

11、,“夏虫也为我沉默”,整个康桥都寂静了下来。这里交织着依恋、无奈、惆怅等种种复杂感情,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悄悄吹奏别离的签萧,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诗境依旧复归和沉浸于寂然。愈是难舍难分,愈是潇洒轻飘,这是徐志摩的情致,也是康桥的天质。诗中没有一句撕心裂肺的呼喊,甚至没有一声动情的放歌。一切倾诉都是轻悄俏的,象自言自语,又象面对情人的呢喃。离别在今晚,今晚的康桥是沉默的。真正懂得什么是离愁别绪的人,才会领悟出沉默的分量。 第2节至第6节,描写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5、6节,诗人翻出了一层新的意境。借用“梦寻梦”

12、,“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四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而他在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里跣足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此时的沉默而无言,又胜过多少情语啊! 第7节,跟开头呼应。“云彩”本来是不能带走的,然而诗人却说“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夸张手法,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这里,节奏相同,但以词句的变换融入更多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至此,诗人把对康桥的“浓得化不开”的感情,于“沉默”、“轻轻”、“悄悄”中表现了出来。最后诗人“悄悄”的走了,从第一节“轻轻的”变为 第七节的“悄悄的”,在原来轻柔的感情

13、中,又抹上了一层淡淡哀愁的色彩。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又显得比“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洒脱,毫不犹豫,不为感情所缠,适可而止。诗人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的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丝毫的残损,轻柔的叹息般的韵律与依依别离情绪完美地统一地在一起。 明明是那样浓烈的惜别之情,诗人却把它化作一片西天的云彩,轻轻的招一招手,悄悄的挥一挥衣袖,轻轻悄悄的走了,就象轻轻悄悄的来。多么洒脱、飘逸!在这种人情、景致两心相知的境界中,我们感悟到一种悠远淡陌但又执着坚沉的意念:人不能与景永在,但情却能永与景同存;人世总有别离,但情致性灵却天长地久。大概正是有了这种心境,徐志摩才被人们称为“诗仙”的吧!

14、 5 撑篙漫溯寻梦图 4 榆阴浮藻清潭图 3 青草水底招摇图 2 河畔金柳倒影图 6 黄昏夏虫沉默图 感情基调 挥手作别云彩图 首尾呼应 7 招手惜别云彩图 三轮诵读,知人论世 为什么徐志摩对康桥的无限欣喜和眷念之情? ? 彩虹似的梦的追寻与幻灭 ?因为徐志摩是纯理想主义者,追求“爱、美、自由”,在剑桥留学期 间,积极追求个性解放的人生理想,追求在中国建立英国似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理想。但事与愿违,当时的中国,列强割据,军阀混战,百姓涂炭,社会现实如此残酷,不可能实现他的理想,他苦闷彷徨。 ? 康桥夕阳中的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及彩虹,正如诗人 自由的理想王国,它给了诗人欣慰、兴奋

15、。当回到祖国,残酷的现实使他不得不与理想王国做深情告别 ? 离婚与失恋的影响。 ? 他在伦敦大学读书时,认识了16岁的林徽因,在当时称为中国第一才女,所 以徐志摩去追求她,但他是结过婚的。追求时当然遇到阻力,林徽因说:我是少女,你是有妇之夫,你得先离婚。徐志摩听后觉得很有希望,于是与1922年赴柏林找张幼仪离婚。因为浪漫的他认为林徽因是爱、美、自由的化身,虽然张幼仪很好,但是没有浪漫气质。他说:我要当中国第一个离婚男人。通过很多朋友做张幼仪的工作,最后张幼仪同意了,之后两人关系更好,一礼拜一封信。离婚后他立刻回到了英国,却发现林徽因已经到美国学建筑学。可能林徽因的父亲认为徐志摩当女婿不适合。此

16、刻,老婆没了,恋人没了。两脚踏空,心悲凉。 四轮诵读,品味语言 “招摇”:常含贬义,另有 “逍遥”义,此处“招手摇摆”义。另有 “逍遥”义,用 “逍遥”写水草,显现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情态。仿佛康桥在对诗人招手示意,表示欢迎,拟人手法,更显生动、形象。 “油油”是光润的样子,用它修饰“招摇”,不但增强了水草的自在感,而且还使我们想起了水草得以“招摇”的河水:微风轻拂,水波轻涌,水质清澈,那些像涂了凝脂的水草在水中随微波来回轻摆,自在安闲。这是怎样一幅美景啊!而这美景全赖诗人的“招摇”。 五轮诵读,吟咏诗韵 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你是怎样理解的?新月派 明确:1)绘

17、画美(色彩与意境),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 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色彩绚丽 画面生动 2)音乐美(语言),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韵律和谐 节奏鲜明 a、押韵,韵脚为:来

18、,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c、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3)建筑美(形式),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字数相近错落排列 总结 再别康桥是20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犹如一首轻柔优美的小夜曲,诗人的自由天性、潇洒飘逸的风格与康桥宁静优美的自然风景融会成了别具一格诗境之美。【篇二:再别康桥优秀教案】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19、诗歌本质上就是情感的外化,字里行间最值得去揣摩咀嚼的就是诗人的情志。本诗的情感含而不露,但由于语言简洁平易,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诗歌交给学生去探究把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品读去揣摩作者的心性。教师积极主动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感受到类似的“大师小作”的语言魅力。 课堂教学并不是语文教学的全部,对于语文来说我们更应该明白“工夫在课外”这句话的含义,语文教学应该有适当的留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我们必须明白:教师是导学者,而不是传声筒。 本诗所采用的意象典雅柔美,极富传统文化内涵,由此营造出的意境鲜明优美,让人陶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应注意领会意象的特殊内涵,品味意境中蕴含着

20、的诗人情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品味再别康桥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学会抓住意象品读诗歌。 2、 过程和方法:从诗歌的意象角度入手,鉴赏诗歌。 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对比品评。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感悟、体验的能力,以及对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对具体字词和特定意象的推敲,做到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 教学难点 对诗歌情感脉络的把握,对诗歌独特意象的揣摩。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为了成全一份份沉甸甸的期许,也为了扬帆沧海,追逐梦想,抵达生命之巅,你们踏进了高中校园。在此之前,你们辞别了初中母校和父母老师,甚至远离了故乡那一方

21、熟悉的水土,那里的山山水水,那里的一草一木都见证了你的成长,也许你有过不舍,也许你有过彷徨,但人生之路已经在你迈出的脚步里延长。离别总让人心潮起伏,离别时的情思已经被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反复梳理,今天我们带着自己的人生体验来一起品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二、 题解 1、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等。1920年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剑桥就是诗歌中的康桥。1922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新月诗派的主要人物。1928年诗人重游英国,在乘船归国途中,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诗歌。 2、 题解

22、徐志摩三次告别康桥:第一次是1922年,徐志摩从剑桥进修回国,留下了长诗康桥,再会罢;第二次是1926年,第二次旅游该国后,留下了著名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第三次是1928年,诗人第三次旅游英国,怀着激动喜悦的心情谁也不通知地去看他康桥的英国朋友,可是不巧,由于事先没约好,朋友们都不在,只有康桥默默地、一如既往地等候着他。在康桥边上,七八年前的美好回忆接踵而来,在回国途中的中国海上,思绪不能自禁,留下了著名诗篇再别康桥。 三、 读诗 1、 学生自读诗歌:力求抑扬顿挫、身临其境、声情并茂。 2、 抽学生进行朗诵,并请学生进行点评,在点评的过程中力求做到把握诗人的主要情感, 并将之融入到朗诵当中。

23、 四、 品诗 【学生思考讨论】 ? 这首诗写到了哪些景物,结合所写的景物试着用“图 ”的格式来简要概 括每一个诗节? 提示明确: 第一节 【挥手作别图】 表达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淡淡忧愁 ,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衬托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哀而不伤抒情基调。 诗人以“轻轻的”告别突出了“宁静”的基调。短短的四句诗映照出了一个非常宁静的夕阳晚照的黄昏。诗的开头有意连用的三个“轻轻的”,一下子就突出地表现了自己对康河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像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轻轻的来,轻轻的走,又轻轻的告别,即使

24、那挥手的招呼,也没有一点点喧哗,来打破康河的宁静之美,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意境。这也正是康河给诗人最美丽的印象。 第二至四节 【金柳倒映图、青荇招摇图、榆阴清泉图】 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 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直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更是诗人

25、无拘无束的生命追求与美的精神的吐露和象征。 “招摇”:常含贬义,常与“过市”连用;另有“逍遥”一义。用“逍遥”写水草,显现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情态。这种“自在逍遥”的安闲,本是写人之词,用来写水草,又更显生动、形象。 “油油的”“招摇”:“油油”是光润的样子,水流的样子,和悦的样子。用它修饰“招摇”,不但增强了水草的自在感,而且还使我们想起了水草得以“招摇”的河水:微风轻拂,水波轻涌,水质清澈,那些像涂了凝脂的水草在水中随微波来回轻摆,自在安闲。这是怎样一幅美景啊!而这美景全赖诗人的“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据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作者后面所说的这句诗深刻的含义和诗人强

26、烈的情感体验。第五至六节【撑篙寻梦图、夏虫沉默图】 第5、6节,诗人接着梦的出现,翻出了一层新的意境:抒写梦的追寻与离别的静默。借用“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只长篙”,“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三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 折!康桥的美景挑逗起诗人想在康河里“寻梦”“放歌”的强烈冲动,但在青草更青处,诗人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因为康河太美丽了,夜色、星光、水草、金柳、 深潭里的清泉、彩虹揉成的梦?宁静而和谐。此时 此刻的静默与无言,正是一曲深情的别离歌,是对康桥最美的告别。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

27、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诗人用欲放即敛的方法,采用警句或新颖漂亮的比喻或朴实无华的直接抒情,突现了全诗赞颂的“宁静美”,并由景的宁静转为情的宁静,使诗人至深至爱的别离情怀,在跌宕起伏的旋律中得到了更为充分的表现,浓缩成了古诗中独特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给人一种潇洒与深沉相结合的美。 第七节【挥手作别图】 诗歌的结尾,为了强化“再别”的感情色彩,诗人又回到了开头的告别。与第一节诗相比,其他的诗句都没有任何的改动,只是更换了最后的一句,但这种复沓已不是简单的民歌体的复沓,它传达出了更深的情感意义“不带走一片云彩”是诗人在经历了康河的漫溯后产生的灵性,使其对康桥的爱和眷恋化成的一个洒脱的意象,一个

28、极富动态感的姿态,给全诗平添了几分诗意,增强了几分飘逸与潇洒,并在出人意外的奇想中,透出了诗人独特的个性美。全诗也由此完成了一个美丽的圆形抒情结构。 五、 诵读品悟 1、教师范读,学生品悟 2、在学生对全诗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的基础上明确全诗的感情脉络,做到有放有收,有字词和意象的推敲咀嚼,也有情感上探究把握。 板书明确诗人的情感脉络:(结合课件明确) 愁喜愁 六、 拓展练习 1.别母校(我们已经步入高中殿堂,回想初中母校的一草一木,你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对母校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参照再别康桥为母校写一首小诗。) 2.别父母(离开了父母我们就得学会独自长大,当你心累了、迷茫了的时候,别忘了路的那

29、头还有父母的守候,参照再别康桥为父母写一首小诗,抒发对父母的离别和感恩之情。)【篇三: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哈尔滨市第五中学姓名:郭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感知再别康桥意境美 。 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 2、 过程和方法:解决重点方法:从诗歌的意象角度入手,鉴赏诗歌。 突破难点方法: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联 系古典诗歌中有关送别诗的意象选择加以比较。突显作者意象 选择的独特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感悟、体验的能力,以及对文学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和意境特点。 难点:选择意象的独特性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插入

30、相关图片和音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创设课堂教学的情境 学情分析 作为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开始,第一单元选编了一些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读过不少新诗,但是这一阶段才识文学鉴赏的开始。学生初步涉足文学鉴赏,有必要教给学生一些诗歌鉴赏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但这不是最终的学习目标。我们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作为最终目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经楚辞流传千古,唐诗宋词,名家辈出。从五四到现在,新诗也走过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 可是有人却说,中国现当代诗坛只有一个半诗人。尽管这种评价太偏激了,却也可以看出着一个半诗人在中国诗坛的分量。他们

31、是谁呢?一个是徐志摩,半个是何其芳。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徐志摩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 二、配乐朗读,打开学生想象空间,进入诗歌的意境中 1、首先老师来为大家朗诵这首诗。 (教师配乐朗诵) 2、学生配乐朗读 3、每一首好诗都能引起读者不同的共鸣,你读了这首诗有什么感受呢?请同学们谈一谈。 4、几个同学从不同的角度谈感受,打开了我们的想象空间。少年情怀总是诗,同学们青春的感受就是最美丽的画卷。诗人笔下的康桥是不是象大家想象得如此美丽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康桥和作者徐志摩。 三、康桥与诗人的关系,并出示教学目标 (投影出示康桥图片)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等。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作者的图片 康桥图片 这里就是康桥,今天读作剑桥,闻名世界的英国剑桥大学就在这里。在康桥,他陶醉于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正是康河的粼粼水波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在康桥,他接受了“爱、自由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