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35.11KB ,
资源ID:369291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69291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语文高考3年考点析与练中册考点20 内容主旨观点态度.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语文高考3年考点析与练中册考点20 内容主旨观点态度.docx

1、语文高考3年考点析与练中册考点20 内容主旨观点态度语文高考3年考点析与练(中册):考点20 内容主旨观点态度 语文高考3年考点析与练(中册):考点20 内容主旨观点态度 【考点命题规律分析】 考点趋势剖析 3年考情统计 题型示例 考点分析 命题趋势 3年5考,分值18分 (2015课标,6,3分) (2015课标,6,3分) (2014课标,6,3分) (2014课标,6,3分) (2013课标,6,3分) (2013课标,6,3分)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C。由于现在高考中的选文大都是人物传记题材,所以高考在此考点的设题常常体现在对重要语句信息的述、对人物形象的简要概括、对事

2、件意义或后果的评述等。这是对全文信息的综合考查,在命题的形式上为客观选择题,题干一般表述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或正确)的一项是。 根据对近3年的考查情况分析,我们可以预测,2016年新课标卷中,此为必考点。 考点分层透析 【典型例题】(2013广东,8,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郡举进士,议以咏首荐。有夙儒张覃者未第,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众许其能让。会李沆、宋浞、寇准连荐其才,以为荆湖北路运使。奏罢归、峡二州水递夫。就太常博士。太宗闻其强干,召还。张永德为并、代都部署,有小校犯法,笞之至死。诏案其罪。咏封还诏书

3、,且言:陛下方委永德边任,若以一部校故,推辱主帅,臣恐下有轻上之心。太宗不从。未几,果有营兵胁诉军校者,咏引前事为言,太宗改容劳之。 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师不进。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高考试题库 初,蜀士知向学,而不乐仕宦。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士由是知劝。 成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

4、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知益州。会遣谢涛巡抚西蜀,上因令传谕咏曰:得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矣。 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谒,阍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选自宋史张咏传,有删节)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张永德被惩办后不久,太宗就意识到张咏的意见是对的。 B当李顺叛乱的时候,张咏敦促上官正出兵讨伐,并为之隆重饯行。 C在歉收时,张咏主张对贩私盐的人从轻处分,并建议从此后都减轻刑罚。 D真宗对张咏在四川的表现很满意,通过谢涛传达

5、了对张咏的赞赏。 【答案】C 【答题方法】 本题考查考生对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 此题继续延续近几年高考的编题方式将传主主要事迹大致依事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切分为四部分进行概括,并对应拟设了四个选项,从阅读材料着眼要求考生能够读懂全文,不在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上出错。题目的设问方式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设问难度比选出正确的一项略小。 解答这类试题的方法,一般需要从全文着眼,寻找与选项内容相一致的信息。这类试题在设计错误项时,往往是选项内容在文中都有,但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却是不正确的,这就要求考生在阅读文言文时不能采用浏览、跳读的阅读方式,而要做到字字落实,真正理解才能够识别选

6、项的正误。同时,要比较熟悉这类题目设错的方法,如无中生有、张冠李戴、颠倒因果、翻译错关键词等等。另外,四个选项中有三个的内容是正确的,这对考生读懂文章又起着帮助理解的作用。 考点规律揭秘 一、常见错误选项设计方式 分析各选项的出错方式,可归纳为词语误解曲解句意事件杂糅、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张冠李戴 六大类型。其他还涉及到 强加因果因果倒置以偏盖全夸大其辞等。 1.词语误解 有些信息选项是直接对文中某些存在重点词语的句子的间接翻译,表述时将重点词语的意思故意弄错。这类错误很细小,因为往往仅是一个文言实词或虚词理解错误,而其他表述完全无误,造成表述所在项错误。 2.曲解句意 这种错误类型往往是命题

7、者在设计错误选项时,有意地将文中个别语句的意思理解错误,或者干脆遗漏,造成文意概括有误。 3.事件杂糅 这类错误是指把两件事或三件事合在一起表述,混淆了事件发生的背景、时间、原因、条件甚至是结果。 4.张冠李戴 命题者利用文言主语省略较多的特点,故意将甲做的事说成是乙所为,造成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 5.无中生有 原文中没有透露这种信息而无端地增加了这种信息。即干扰项中的其人或其事不是文中固有的,而是命题者为了迷惑考生故意杜撰出来的。 6.颠倒是非 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这类错误是指某些选项中的表述正好与原文中的相关表述相反,有的是不顾原文意义,故意说错;有的是将假设情况,说成既定事实。 我

8、们通过下面的例子具体了解一下这六种错误类型在考题中的具体表现: 【示例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轶众溃,遂平江州。 帝以访为振武将军,

9、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弢作桔槔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之,桔槔不得为害。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而弢遣杜弘出海昏。访步上柴桑,偷渡,与贼战,斩首数百。贼退保庐陵,复围弘于庐陵。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军人竞拾之,弘因阵乱突围而出。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击,又破之,奔于临贺。帝又进访龙骧将军。 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性谦虚,未尝论功伐。或问访曰: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访曰:将士用伞,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

10、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 周访功绩卓著,曾先后被朝廷授予扬烈将军、厉武将军、龙骧将军等职务,成为一代名将。 B. 周访性格刚强,一旦蒙冤决不会忍气吞声。为此,他深受皇帝赏识,并得到了奖励提拔。 C. 在讨伐敌人的战斗中,周访亲临前线指挥。他既英勇果断,又能随机应变,因而屡战屡胜。 D. 在襄阳时,周访重视生产、军训,勤于收集粮食等军需品,王敦因此很害怕,不敢 【答案】C 【解析】 ABD都有错,其中A属于张冠李戴,厉武将军是丁乾的官名,而非元帝所封周访的官名;原文说所统厉武将军

11、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B项属于误用因果和无中生有,周访深受皇帝赏识,并得到了奖励提拔并非因为他性格刚强,一旦蒙冤决不会忍气吞声;况且文中也并未谈及周访深受皇帝赏识,只有帝不之罪一言。而D项就是典型的词语误解,命题人故意把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一句中的采纳误解为收集粮食等军需品,造成D句错误,其实采纳的意思是善于采纳好的建议。 【示例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材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亡卒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

12、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

13、: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 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

14、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 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 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 【答案】D 【解析】 ABC都有错误。A项张冠李戴,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不是李迪,而是他的曾祖;文中有言: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 B项中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在文中确有其事,但李迪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的说法不成立,章献预政后认为李迪朋党傅会,贬衡州,这是在仁宗即位之后的事,此时章献已成太后了。所以B项属于事件杂糅,把不同时间里发生的事情混

15、为一谈。 C项中李迪不畏众怒,属于曲解句意,原文中是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李迪不畏的不是众怒,而是帝怒。 【示例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卖酒者传 魏禧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量酌之,曰:毋盗瓶中酒,受主翁笞也。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有事醵饮者,必会其肆。里中有数聚饮,平事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多墨色。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平事不得决,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四百金

16、。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 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噉。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术者谈五行,决卖酒者宜死。卖酒者将及期,置酒,召所买田舍主毕至,曰:吾往买若田宅,若中心愿之乎?价毋亏乎?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金。又召诸子贷者曰:汝贷金若干,子母若干矣。能偿者捐其息,贫者立券还之,曰:毋使我子孙患苦汝也!及期,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卖酒者颜色阳阳如平时

17、,戚友相候视,至夜分,乃散去。其后,卖酒者活更七年。 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曰: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节) 注:平事:评议事情。子母:利息和本金。责券:求取借据。谈五行:以五行之术测算命运。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卖酒者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做生意时诚信厚道、热心助人,他的良好品格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尊敬。 B在酒店聚饮的乡里数姓人家,为甲、乙二人的借货官司所牵连,卖酒者急人所急,为乡亲仗义疏财,慷慨解囊。 C在术者断决的死期将至之时,卖酒者神情自若

18、地处理自己的后事,他尽量让利于债务人,使他们将来免受债务困扰,表现了良好的德行风范和心理素质。 D本文构思新颖,不落俗套,没有着力叙述卖酒者如何经营谋生,发家致富,而是突出写他为人排忧解难,以表现他慷慨助人,乐善好施的长者风范。 【答案】 B 二、应试攻略 1梳理结构、全面把握 首先能够从宏观上对全文的大致内容有个整体了解和认识,了解文中人物的事迹经过以及表现出来的性格,明白叙述故事的来龙去脉以及故事折射出来的要义。对文章内容有了全局性认识,才能对局部有明确的指导。梳理结构,准确筛选信息要点,进而全面把握文章的框架与主旨。对结构的梳理可以注意文题、句段首句、句段尾句等。 2锁定区域,准确筛选

19、在全面掌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一些关键信息,如重要的时间点、文中表达重要意思的实词、人物重要的语言等。这些地方都是透露重要信息的地方,一定要在阅读时重点留意和把握。结合具体选择项在原文找到对应的区域,然后在具体区域中准确筛选,从而找准有效信息。 3一一对应,仔细分辨 在找准信息点后,将选项与文章要点一一对应,认真弄清原文内涵,琢磨内容要点,看选择项与题目是否完全吻合。选项中一般都会有对文中信息要求的直述或述,在判断这些选项正误的时候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信息原句,再结合上下文语境正确理解出句子的意思。切记不可凭印象主观臆断。注意一点,信息述时可能会和原句的意思表述有一些变化,判断正误就要辨析

20、这种变化是否合理,若仅仅是相同意思上说法的改变,其表述也是正确的;如果是意思发生了变化,那么表述就是错误的。我们一定要注意区分和辨别。 4.审准题干,抓住关键。 做题之前首先要弄清题干要求,到底是让选正确的还是选错误的,切忌根据平时做题的印象去对待。抓住关键就是指在判断各选项正误时一定要找到可靠的依据。不管是归纳内容要点,还是概括文章中心,其信息来源都是文段内容,只有在文章中能找到依据的才能判其正确,否则,是错误的。在分辨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此时需抓住重点,即对文意理解容易发生分歧的地方准确翻译。 5综合分析,理清因果 对文意的推理必须综合全文分析,尤其要结合主

21、旨,看是否混淆概念,尤其注意是否倒置了因果,或故意混淆了因果关系。 【考点经典试题训练】 3年高考真题 1.(2015山东,12,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 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 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见其虑则进,见其实则止。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众,勿以辩说为必然。 将以

22、受命,拜而报第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率,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釜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能一言之命于臣。军不许陈,臣不敢将。君许之,乃释而去。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是故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千,气厉青云,疾若驰骛,兵不接刃,而敌降服。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迁士赏,百姓欢悦,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 武王曰:善哉! 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令三军之众,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赴,闻金声而怒,闻鼓声而喜,为之奈何? 武王曰:敢问其目? 太公曰: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名曰礼将;将不身服礼,无以知士卒之寒暑。出隘塞,犯泥涂,

23、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军皆定次,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乃就食。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将不身服止欲,无以知士卒之饥饱。将与士卒共寒暑、劳苦、饥饱,故三军之众闻鼓声则喜,闻金声则怒。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争先登。白刃始合,士争先赴。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臣既受命于专斧钺之威专:独掌 B.敢问其目目:条目 C.军皆定次,将乃就舍次:次序 D.白刃始合合:交锋 【答案】 C 【解析】次:驻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见其虚则进 B.

24、是故智者为之谋 置杯焉则胶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C.无以知士卒之寒暑 D.炊者皆熟,将乃就食 蚓无爪牙之利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答案】A 【解析】都是就的意思。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 B. 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 C. 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 D. 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 【答案】 C 【解析】注意陈述对象的变化,事件的切分。 (4)(考点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

25、确的一项是() A.君王任命将军是,应该在太庙执象征兵权的钺和斧,郑重地授给将军,赋予他处理一切军务的权力。 B.将军接受任命后,将再次请求君王给予充分信任,并表明战胜敌人还需要智者出谋划策、勇士英勇战斗. C.如果将军能做到三礼,那么无论攻城时还是野战时,士兵们都会奋勇争先,只想冲锋,不愿后退 D.本文通过君王与太公问答,阐明了君王的立将之过和将军的之策,充分体现了太公高超的军事智慧。 【答案】 B 【解析】 并表明战胜敌人还需要智者出谋划策、勇士英勇战斗错。智者出谋划策、勇士英勇战斗是将军得到国君充分信任后的结果。 第卷(共114分) 四、(24分)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

26、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5分) (2)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5分) 【答案】(1)国家的安危,全在将军您了。现在某个国家造反,希望将军您率领军队前去平定他。 (2)士兵并不是喜欢死乐意受伤,只是因为他的将领清楚地知道士兵的寒暑饥饱,明白地见到士兵的劳苦。 【解析】注意关键的词语的翻译。 【参考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任命将帅的仪式是怎样的? 太公回答道:凡国家遭遇危难,国君就避开正殿,在偏殿上召见主将,向他下达诏令说:国家的安危,全系于将军身上。现在某国反叛,请将军统率大军前去征讨。 主将接受命令后,

27、国君就令太史占卜,斋戒三天,前往太庙,钻炙龟甲,选择吉日,向将帅颁授斧钺。到了吉日,国君进入太庙门,面向西站立;主将随之进入太庙门,面向北站立。国君亲自拿着钺的上部,把钺柄交给主将,宣告:从此,军中上至于天的一切事务全由将军处置。然后又亲自拿着斧柄,将斧刃授予主将,宣告:自此,军中下至于渊的一切事务全由将军裁决。并接着申明:见到敌人虚弱就前进,见到敌人强大就停止,不要认为我军众多就轻敌,不要因为任务重大就拚死,不要因为身份尊贵就轻视部下,不要认为自己意见独到而违背众意,不要由于能言善辩而自以为是。 士卒没坐下,你不要先坐;士卒还没进餐,你不要先吃。冷热都要与士卒相同。这样,士卒就会尽死力作战。

28、 主将接受任命后,拜而回答说:我听说国事不可受外部的干预,作战不能由君主在朝廷遥控指挥。臣怀二心就不能忠心侍奉君主,将帅受君主牵制而疑虑重重就不能专心一志去对付敌人。我既已奉命执掌军事大权,不获胜利不敢生还。请您允许我按照上面的话全权处置一切,若不允许,我不敢担此重任。 国君答允之后,主将就辞别君主率军出征。从此军中一切事务,不听命于国君而全部听命于主将。临敌作战,专心一意。这样,主将就能上不受天时限制,下不受地形牵制,前无敌人敢于抵挡,后无君主从中掣肘。这样,就能使智谋之士都愿出谋画策,勇武之人都愿殊死战斗,士气昂扬直冲霄汉,行动迅速如快马奔驰,兵未交锋而敌人就已降服。从而取胜于国外,建功于

29、朝廷,将吏得到晋升,士卒获得奖赏,百姓欢欣鼓舞,主将没有祸殃。于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家安宁。 2.(2013福建,4,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龙洞山记 元张养浩 历下多名山水,龙洞尤为胜。洞距城东南三十里,旧名禹登山。按九域志,禹治水至其上,故云。中有潭,时出云气,旱祷辄雨,胜国尝封其神曰灵惠公。其前,层峰云矗,曰锦屏,曰独秀,曰三秀,释家者流居之。由锦屏抵佛刹山,巉岩环合,飞鸟劣及其半。即山有龛屋,深广可容十数人,周镌佛象甚夥。世兵,逃乱在多此焉。依上下有二穴,下者居傍,可逶迤东出,其曰龙洞,即此穴也。望之窅然。 窃欲偕同来数人入观。或曰是中极暗,非烛不能往,即遣仆燃束

30、茭前导。初焉,若高阔可步;未几,俯首焉;未几,磐折焉;又未几,膝行焉;又未几,则蒲伏焉;又未几,则全体覆地蛇进焉。会所导火灭,烟郁勃满洞中。欲退,身不容;引进,则其前隘,且重以烟,遂缄吻、抑鼻、潜息。心骇乱恐甚,自谓命当尽死此,不复出矣。余强呼使疾进,众以烟故,无有出声应者,心尤恐然。余适居前,倏得微明,意其穴竟于是,极力奋身,若鱼纵焉者,始获脱然以出。如是,仅里所。既会,有泣者,恚者,诟者,相讥笑者,顿足悔者,提肩喘者,喜幸生手其额者,免冠科首具陈其狼狈状者。惟导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若无所苦,见众皆病,亦阳慑力殆。其宴于外者,即举酒酌穴者,人二杯。虽雅不酒,必使之酹,名曰定心饮。 余因

31、默忆,昔韩文公登华山,穷绝顶,梗不能返,号咷连日。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尝疑许事未必有。由今观之,则韩文公之号为非妄矣。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游洞中者七,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凡十有一人。时延祐龙集丁巳八月也。 (选自钦定四库全书归田类稿) 【注】胜国:前朝。劣:仅仅,才。磐折:弯腰。较然:明显的样子。吊:悲伤。 4.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龙洞山自古以来就是名胜,山势险峻,有上下两个山洞,位于下方的那一个叫龙洞。 B. 龙洞深邃,里面越来越低矮狭窄。与同游者备受惊恐,好不容易才得以出洞。 C. 按照当地的风俗,在洞外饮酒的人要为入洞游玩的人喝两大杯酒,名为定心饮。 D. 游历龙洞后,想起不登高,不临深的前圣之训,为告诫后人写了这篇记。 【答案】C 【解析】 选项按照当地的风俗文中无此信息,完全是无中生有。 3.(2013山东,1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看松庵记 宋濂 龙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余里诸山为尤深,有四旁奋起而中洼下者,状类箕筐,人因号之为匡山。山多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