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32.41KB ,
资源ID:367023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67023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热处理检验方法和规范.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热处理检验方法和规范.docx

1、热处理检验方法和规范热处理检验方法和规范金属零件的内在质量主要取决于材料和热处理。因热处理为特种工艺所赋予产品的质量特性往往又室补直观的内在质量,属于“内科”范畴,往往需要通过特殊的仪器(如:各种硬度计、金相显微镜、各种力学性能机)进行检测。在GB/T19000ISO9000系列标准中,要求对机械产品零部件在整个热处理过程中一切影响因素实施全面控制,反映原材料及热处理过程控制,质量检验及热处理作业条件(包括生产与检验设备、技术、管理、操作人员素质及管理水平)等各方面均要求控制,才能确保热处理质量。为此,为了提高我公司热处理产品质量,遵循热处理相关标准,按零件图纸要求严格执行,特制定本规范一、使

2、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零件加工部所有热处理加工零件。二、硬度检验:通常是根据金属零件工作时所承受的载荷,计算出金属零件上的应力分布,考虑安全系数,提出对材料的强度要求,以强度要求,以强度与硬度的对应关系,确定零件热处理后应具有大硬度值。为此,硬度时金属零件热处理最重要的质量检验指标,不少零件还时唯一的技术要求。1、常用硬度检验方法的标准如下:GB230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方法 GB231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方法GB1818 金属表面洛氏硬度试验方法 GB4340 金属维氏硬度试验方法GB4342 金属显微维氏硬度试验方法 GB5030 金属小负荷维氏试验方法2、待检件选取与检验原则如下:为保证零件热

3、处理后达到其图纸技术(或工艺)要求,待检件选取应有代表性,通常从热处理后的零件中选取,能反映零件的工作部位或零件的工作部位硬度的其他部位,对每一个待检件的正时试验点数一般应不少于3个点。通常连续式加热炉(如网带炉):应在连续生产的网带淬火入回火炉前、回火后入料框前的网带上抽检35件/时。且及时作检验记录。同时,若发现硬度超差,应及时作检验记录。同时,若发现硬度越差,应及时进行工艺参数调整,且将前1小时段的零件进行隔离处理(如返工、检)。通常期式加炉(如井式炉、箱式炉):应在淬火后、回火后均从料框的上、中、下部位抽检69件/炉,且及时作检验记录。同时,若发现硬度超差,应及时进行工艺参数调整,且将

4、该炉次的零件进行隔离处理(如返工、逐检)。通常感应淬火工艺及感应器与零件间隙精度调整,经首件(或批)感应淬火合格后方可生产,且及时作检验记录。3、硬度测量方法:各种硬度测量的试验条件,见下表1:试验类别硬度范围压头要求mm预载荷/N总载荷/N保荷时间/S布氏硬度P:总载荷/ND:钢球压头直径/mm140450HB(要求P30D2)10mm钢球无2942110155mm钢球7355钢球18394140HB(要求P10D2)10mm钢球98075mm钢球2452钢球613洛氏硬度7085HBA120金刚石圆锥体985881030100HRB钢球9802067HBC120金刚石圆锥体1471表面洛氏

5、硬度70-94HR15N120金刚石圆锥体1042-86HR30N20-78HR45N常规维氏硬度P:总载荷14-1000HV136金刚石四方角锥体无P分为:5、10、20、30、50、100/kg10小负荷维氏硬度P:总载荷P:总载荷分为:、1、2、3 /kg显微维氏硬度P:总载荷P:总载荷分为:、1/kg测量硬化层深度不同的零件表面硬度时,硬度试验方法与试验力的一般选择,见表2:有效硬化层深度表面硬度测量方法采用标准实验力,NGB4342、GB5030、GB5030或30N标尺)或GB4340GB230(A标尺)GB230(A或C标尺)或GB230(C标尺)备注1、零件图纸硬度标注与实际硬

6、度试验方法相对应2、硬度测量时,若载圆柱面或球面上测量应按各自标准的规定进行硬度值修约。经不同热处理工艺处理后的表面硬度测量方法及其选择,见小表3:热处理类别表面硬度测量方法选用原则铸件与锻件GB231一般按GB231测量正火与退火GBG230,GB231,GB4340淬火回火件GBG230,GB231,GB4340,GB4341,GB/T13321一般按GB230(C标尺)测量,调质件可采用GB231小件,薄件按GB4340,GB4341测量感应淬火件GBG230,GB1818,GB4340,GB4341,GB/T13321,GB5350一般按GB230(C标尺)测量,硬化层较浅时可采用GB

7、1818,GB4340,GB5350渗碳与碳氮共渗件渗氮件GB1818,GB4340,GB4341, GB4342,GB/T13321,GB5350一般按GB4340或GB5350测量, 渗氮层大于时可用GB1818,化合物层硬度按GB4342氮碳共渗(软氮化)GB1818,GB4340, GB4342, GB5350一般按GB4342或GB5350测量备注:(1)零件心部或基体硬度,一般按或GB4340的试验方法测量。(2)若确定的硬度试验方法有几种试验力可供选择时,应选用试验条件允许的最大试验力。4、检验设备与人员:所有硬度计及标准硬度试块均应在计量部门检定的有效期内使用,不允许在无检定合

8、格证书或超过检定的有效期使用。应设立专职检验人员,且经正规培训与考核,具有正式的资格证书;生产线的操作人员检验,应经一定培训,在专职检验人员的认可或指导下进行。5、测量数据的表示与记录:硬度值的表示应按相应国家标准硬度试(检)验方法的规定,一般以硬度范围法表示,标出上、下限值,如6065HRC;特殊情况液可以只标下限值或上限值,应用不小于或不大于表示,如不大于229HBS;若记录换算硬度值时,应在换算值后面加括号注明实测值【如:()】;若记录硬度平均值时,应在硬度值平均值后米那加括号注明计算平均值所用的各测点硬度值【如:(、)】检验报告记录,包括零件名称、材料、检验数量、检验结果及检验人员与日

9、期。三、金相试验金相分析时用金相显微镜观察金属内部的组成相及组织组成物的内型以及它们的相对量、大小、形态及分布等特征。材料的性能取决于内部的组织形态,而组织又取决于化学成分及加工工艺,热处理时改变组织的主要工艺手段,因此,金相分析是材料及热处理质量检验与控制的重要方法。1、通常金相检验方法的标准如下:GB/T113541989 钢铁零件 渗氮层深度测测定和金相组织检验GB/T94501988 钢铁渗碳淬火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与校核GB/T94511988 钢件薄表面总硬化层深度或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GB/T56171985 钢的感应淬火或火焰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参定JB/T92041999 钢

10、件感应淬火金相检验JB/T92111999 中碳钢与中碳合金结合钢马氏体等级JB/T77101995 薄层碳氮共渗或薄层渗碳显微组织检验GB/T132981991 金相显微组织检验方法GB/T132991991 钢的显微组织评定方法GB639486 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法NJ30983 内燃机连杆螺栓金相检验标准NJ32684 内燃机活塞销 金相检验标准2、金相试样的选取与检验步骤:金相试样的选取:2.1.1纵向取样:纵向取样是指沿着刚材的锻扎方向进行取样。主要检验内容为:非金属夹杂物的变形程度、晶粒畸变程度、碳化物网、变形后的各种组织形貌、热处理的全面情况等。横向取样横向取样指垂直于钢材的锻扎

11、方向进行取样。主要检验内容为:金属材料从表层到中心的组织、显微组织状态、晶粒度级别、碳化物网、表面缺陷深度、氧化层深度、腐蚀层深度、表面化学热处理及镀层厚度等。缺陷或失效分析取样:截取缺陷分析的试样,应包括零件的缺陷部分在内;或在缺陷部分附近的正常部位取样进行比较。为此,通常检验零件的最重要项目为表层显微组织观察和硬化层深度测定,应横向取样;但紧固体的螺纹部分的渗层检验需要纵向取样。金相检验步骤:选样金相切割机(或线切割机)取样镶嵌机加热镶嵌磨抛机磨光/抛光化学腐蚀(通常用4硝酸酒精溶液)金相观察/硬化层深度(或显微硬度)测定出具检验报告取样数量:通常连续式加热炉(如网带炉):1件/4小时通常

12、周期式加热炉(如井式炉、箱式炉):23件/炉(装炉夹具不同部位)备注:(1)金相试样以磨面面积小于400MM2,高度1520MM为宜。(2)试样的制备过程中,部允许因受热而导致组织变化,应避免试样边缘出现圆角并防止改变斜截面试样的角度。3、金相组织观察于判别:渗碳或碳氮共渗:适用于08F、Q235AF、20、20Cr等低碳或低合金钢的零件。试样应从渗碳或碳氮共渗零件上切取。液可用于钢件的材质,热处理状态,有效厚度一致,避过经同炉渗碳或碳氮共渗处理的试样。薄层碳氮共渗件(层深),表层碳含量应不低于,氮含量应不低于。薄层渗碳钢件(层深)表层碳含量应不低于渗层显微组织评级在淬火状态下进行(放大倍率为

13、400倍)。针状马氏体级别及残余奥氏体级别评定:当渗层显微组织主要为针状马氏体时,依据JB/T7710-1995标准图谱共分15级,其中12级合格。板条马氏体级别评定:当渗层显微组织主要为板条马氏体时,依据JB/T7710-1995标准图谱共分15级,其中12级合格。渗层(层深)碳化物级别评定:依据NJ32684标准图谱共分15级,其中13级合格。心部铁素体级别评定:依据JB/T7710-1995标准图谱共分15级,其中一般零件14级合格,重要零件13级合格。渗氮或碳氮共渗(软氮化):3.2.1渗氮前调质组织的检验:渗氮前调质组织级别(对大工件可在表面2mm深度范围内检查),依据GB/T113

14、541989标准图谱(放大倍率为500倍),回火索氏体中游离体素体数量共分15级,其中一般零件13级为合格,重要零件12级为合格。渗氮零件的工作面部允许由脱碳层或粗大的回火索氏体组织。试样应从渗碳零件上垂直于渗氮表面切取,也可用与零件的材料、处理条件、加工精度相同,并经同炉渗氮处理的试样;检验部位应具有代表性,若检查渗氮层脆性的试样,表面粗糙度要求0.63mm,但不允许把化合物磨掉。渗氮层脆性检验:经气体渗氮的零件,必须进行脆性的检验。依据GB/T113541989标准图谱(放大倍率为100倍),渗氮层脆性级别按维氏硬度压痕边角碎裂程度共分1-5级,其中一般零件1-3级为合格,重要零件1-2级

15、为合格。检验渗氮层脆性,采用维氏硬度计,试验力规定用(10kgf),加载必须缓慢(在59s内完成),加载后停留510s,然后去载荷,同时,每制件至少测3点,其中2点以上处于相同级别时,才能定级,否则,需重新测定一次。如由特殊情况经有关各方协商,亦可采用(5kgf)或(30kgf)的试验力,但需按下表4的值换算。试验力(kgf)压痕级别换算(5)12344(10)12345(30)234553.2.2.3渗氮层脆性应在零件工作部位或随炉试件的表面检验,对于渗氮后留由磨量的零件也可在磨去加工余量后表面上测定。渗氮层疏松检验:经氮碳共渗(软氮化)的零件,必须进行疏松检验。依据GB/T11354198

16、9标准图谱(放大倍率为500倍)取其疏松最严重的部位,渗氮层疏松级别按表面化合物内微孔的形状、数量、密集程度共分15级,其中一般零件13级为合格,重要零件12级为合格。渗氮扩散层中氮化物检验:气体渗氮的零件必须进行氮化物检验。依据GB/T113541989标准图谱(放大倍率为500倍),去其组织中最差的部位,渗氮层中氮化物级别按情况共分15级,其中一般零件13级合格,重要零件12级为合格。感应淬火:适用于中碳碳素钢(如45钢)和中碳合金钢(如40Cr)的机械零件。零件淬火后,表面不应有裂纹,灼伤等缺陷。零件经淬火,低温回火(200),金相组织按GB/T56171985标准共分110级,规定如下

17、:硬度下限55HRC时,37级为合格。硬度下限0.3mm的表面硬化层测定方法:从零件表面垂直方向测量到规定的某种显微组织边界的距离。测定层深时,各种强化工艺所规定的特征组织,见下表5:强化工艺材料特征组织(体积分数)感应淬火碳钢、合金钢淬火后检验,50M渗碳、碳氮共渗碳钢、合金钢退火太检验,50F+P渗氮、氮碳共渗各种钢铁材料渗氮后或经附加热处理,心部组织4.1.2层深0.3mm的表面硬化层测定方法:从表面垂直方向测量到与基体金属间的显微组织没有明显变化处的距离,即总硬化层深度。硬度法:从零件表面垂直方向测量到规定的显微硬度硬化层处的距离。测定层深时,各种强化工艺下有效硬化层评定的参数,见下表

18、6:强化工艺有效硬化层界限硬度(HV)推荐试验力/N国家标准感应淬火DS2GB5617-1985渗C,CN共渗DC550GB9450-1988渗N,NC共渗(软氮化)DN比基体硬度高50说明1HVMS为技术要求规定的最低表面硬度2 ( )内的数值为允许试验力范围4.2.2渗碳和碳氮共渗有效硬化层(DC):渗碳和碳氮共渗共渗有效硬化层(DC),经热处理至最终硬度值后,离表面三倍于有效硬化层处硬度小于450HV的零件,可采用比550HV大的界限硬度值(以25HV为一级)来测定有效硬化层深度。图片: 4.2.2.2渗碳或碳氮共渗淬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从零件表面到维氏硬度值为550HV处的垂直距离。

19、测定硬度所采用的试验力为(1kgf);特殊情况下,经有关各方协议,也可采用()范围的试验力,或采用表面洛氏硬度计测定。若采用其他试验力或其他界限硬度值时,则应在字母DC后指明,如,表示采用(5kgf)的试验力测定,界限硬度值为515HV,渗碳层深度为0.5mm。渗氮和氮碳共渗(软氮化)有效硬化层(DN):从零件表面测至集体维氏硬度值高50HV处的垂直距离为渗氮层深度,对于渗氮层硬度变化很平缓的钢件(如碳钢或低碳低合金钢制件),其渗氮层深度可以从试件表面沿垂直方向测至集体维氏硬度值高30HV处。采用为适应度,试验力规定为()。备注:在3倍左右渗氮层深度的距离处所测得的硬度值(至少取3点平均)作为

20、实测的基体硬度值。当渗氮层的深度与压痕尺寸不合适时,可由有关各方协商,采用()(2kgf)范围内的试验力,氮在HV后需注明:如,表示用()试验力。若采用其他试验力或其他界限硬度值时,则应在字母DN后指明,如表示界限硬度值为300HV,试验力为()时,渗氮层深度为0.25mm。感应淬火有效硬化层(DS):从零件表面测至维氏硬度值处的垂直距离为感应淬火硬化层深度。深度测量方法:零件经淬火,低温回火后,在维氏硬度试验机上用的试验力,在垂直于零件表面的年横截面指定部位进行测量。经有关各方协议可以采用49N范围的试验力,其测量方法按GB/T5617执行。若采用其他试验力或其他界限硬度值时,则应在字母DS

21、后指明,如=,表示采用()的试验力测定,界限硬度值采用零件所要求的最低表面硬度值倍,测的硬化层深度为0.6mm。有效硬化层测定方法:原理:根据垂直于试样表面的横截面上硬度梯度来确定,即硬度值为纵坐标,至表面距离为横坐标,绘制处硬度值随表面距离而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H1H2HSd1 DC d2 到表面的距离有效硬化层计算公式如下:式中:HS为规定的硬度值。 d1、d2为最接近有效硬化层界限硬度值上下两点的距离。 H1、H2分别为d1、d2处硬度测量值。4.2.5.2测量步骤:在最终热处理后的零件横截面上进行,依据GB/T94511988标准要求,硬度压痕在指定的宽度(W)为1.5mm的范围内

22、,沿与表面垂直的一条或多条平行线上进行。两相邻压痕间的距离(S)应不小于压痕对角线的倍。从表面到各逐次压痕衷心之间的距离,每次增加不超过0.1mm(如d2-d1应小于0.1mm)。同时,测量表面到各压痕的积累距离的精度为。除有关双方由特殊协议外,压痕一般应在(1kgf)试验力下测出,并用放大400倍左右的光学仪器测量。测量部位应经有关各方协商确定,并在磨抛过的检测面上两条带内进行。调质:适用于40Cr、35CrMoA等钢,依据NJ309-83表准图谱(放大倍率为500倍),以最差视场评定,调质处理后集体组织应为回火索氏体,允许有少量铁素体(其含量应不大于3),共分15级,其中13级合格。正火:

23、中碳钢、中碳合金钢(如40Cr)的正火后的金相组织为均匀分布的铁素体片状珠光体,根据GB/T639486标准图谱(放大倍率100倍),其晶粒度级别共分110级,其中58级合格。5、检验人员:应设立专职检验人员,且经正规培训与考核,具有正式的资格证书。6、检验记录:检验报告记录,包括零件名称、件号、材料、检验数量、检验结果及检验人员与日期。四、热处理过程控制:热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实际上是贯彻热处理相关标准的过程,包括热处理设备及仪表哦那个之、工艺材料及槽液控制、工艺过程控制等,只有严格执行标准,加强工艺纪律,才能将热处理缺陷消灭在质量的形成过程中,获得高质量的热处理零件。1、相关热处理工艺及

24、质量控制要求标准GB/T169231997 钢的正火与退火处理; GB/T169241997 钢的淬火和回火处理;GB/T181771997 钢的气体渗氮; JB/T3999-1999 钢件的渗碳与碳氮共渗淬火回火;JB/T41551999 气体氮碳共渗; JB/T92011999 钢铁件的感应淬火回火处理JB/T60481992 盐浴热处理; JB/T101752000 热处理质量控制要求2、加热设备及仪表要求:、加热设备要求:2.1.1加热炉需按有效加热区保温精度(炉温均与性)要求分为六类,其控温精度、仪表精度和记录纸刻度等要求,见下表7:加热炉类别有效加热区精度控温精度记录仪表精度%记录

25、纸刻度/mm312541055158620108251010允许用修改量程的方法提高分辨力依据相关热处理工艺标准,具体热处理工艺对加热炉技术要求,见下表8:工艺类型加热炉类别有效加热区保温精度 正火与退火25(外法兰正火应控制在15)淬火与回火15渗碳、氮碳共渗、碳氮共渗(软氮化)15渗氮102.1.2加热炉的每个加热区至少有两支热电偶,一支记录仪表,安放在有效加热区,另一支接控温仪表。其中一个仪表应具有报警的功能。 每台加热炉必须定期检测有效加热区,检测方法按GB/T9452和JB/T6049的规定,其保温精度应符合表7要求。应在明显位置悬挂带有有效加热区示意图的检验合格证。加热炉只能在有效

26、加热区检验合格证规定的有效期内使用,检测周期见下表9:加热炉类别有效加热区检测周期仪表检定周期13666666121212122.1.4 现场使用的温度测量系统,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定期做系统效验。效验时,检测热电偶与记录表热电偶的热距离应靠近。校验应在加热炉处于热稳定状态下进行,当超过上述允许温度偏差时,应查明原因排除或进行修正。系统效验允许温度偏差,见下表10:加热炉类别、允许温度偏差132.1.5保护气氛炉和化学热处理炉的炉内气氛应能控制和调节。进入加热炉的气氛不允许直接冲刷零件。 对气体渗碳(含碳氮共渗)炉,渗氮(含氮碳共渗(软氮化)炉,在有效加热区检验合格后还应进行渗层深度均匀性检验,试

27、样放置位置参照有效加热区保温精度检测热电偶布点位置,检验方法按GB/T9450和GB/T11354的规定。气体渗碳炉、渗氮炉中有效硬化层深度偏差,见表11和表12: 表11 渗碳炉有效硬化层深度偏差值要求 (mm)硬化层深度 有效硬化层深度偏差 表12 渗氮炉有效硬化层深度偏差值要求 (mm) 硬化层深度有效硬化层深度偏差2.1.7 炉内的加热介质不应使被加热工件表面产生超过技术文件规定深度的脱碳、增碳、增氮和腐蚀等现象。 感应热处理加热电源及淬火机床: 感应加热电源输出功率及频率必须满足热处理要求,输出功率控制在5%,或输出电压在%范围内。感应热处理机床和限时装置应满足工艺要求。 感应淬火机床精度要求如下表13:检验项目精度主轴锥孔径向跳动回转工作台面的跳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