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76.02KB ,
资源ID:365927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65927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锅炉维修工程无损检测工艺规程.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锅炉维修工程无损检测工艺规程.docx

1、锅炉维修工程无损检测工艺规程 锅炉维修工程 工艺规程汇编 版 次:01 修改码:0 受 控: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编制:审核:批准:目录一、射线检测1.适用范围2.引用标准3.检测人员4.防护5.设备、器材和材料6.胶片处理7.底片质量8.评片室和观片灯9.受检部位的表面准备10.检测技术等级选择11.透照布置12.射线源到工件表面的最小距离13.暴光量14.暗室处理15.底片的评定16.焊缝质量分级17.射线照相检测报告及底片的存档附录A 暗室安全操作规程二、超声波检测1.适用范围2.引用标准3.检测人员4.仪器、探头和试块5.检测的一般方法6.系统校准和复核7.初始检验8.规定检验9.缺陷评定

2、10.检验结果的等级分类11.检测记录及报告三、磁粉检测1.适用范围2.引用标准3.检测人员4.设备、工具和材料5.磁化技术6.检测程序及要求7.磁痕的评定8.质量分级9.复验10.检测记录及报告四、渗透检测1.适用范围2.引用标准3.检测人员4.设备、工具和材料5.渗透检测方法6.渗透检测基本程序7.渗透检测操作方法8.观察9.复验10.后清洗11.显示记录12.渗透显示的分类和记录及质量分级13.检测记录及报告一、射线检测1.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我公司安装和维修工程中射线检测操作。2.引用标准JB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GB4792射线卫生防护基本标准3.检测人员3.1检测人员必须

3、经过技术培训,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取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3.2检测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校正视力1.0。评片人员还应辨别出400mm距离处高0.5mm和间距0.5mm的一组印刷字母。4.防护射线防护应符合GB4792的规定。5.设备、器材和材料5.1射线源和能量的选择5.1.1 现使用设备见表15.1.2 透照不同厚度的焊缝时,允许使用的最高管电压应控制在图1的范围内。 表1制造厂型号有效焦点尺寸(mm)最大透照厚度(mm)备注丹东XXQ25052.02.040定向丹东XXQ20051.51.529定向 用射线透照,当采用内透法(中心法和偏心法)时,透照厚度下

4、限减半。透照厚度和允许使用最高管电压如图1所示: 5.1.3 钢管环缝透照时,其能量的选择参照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进行。5.2 胶片和增感屏5.2.1 胶片:在满足灵敏度要求的情况下,一般x射线选用T3型或更高类别胶片,如天津型等。射线选用T2型或更高类别胶片。5.2.2 增感屏:采用金属增感屏或不用增感屏。金属增感屏的选用见表2。 表2射线源增感屏材料前屏厚度(mm)后屏厚度(mm)100KV铅不用或0.030.03100-150 KV铅0.10.15150-250 KV铅0.020.150.020.15250-500 KV铅0.020.20.020.25.2.3 胶片

5、和增感屏在透照过程中应始终紧密接触。5.3象质计5.3.1象质计的选用采用线型象质计,其型号和规格应符合JB/T7902的规定。5.3.2象质计的使用A.象质计应放在射线源一侧的工件表面上被检焊缝区的一端(被检区长度1/4部位)。金属丝应横跨焊缝,细丝置于外侧。当一张胶片上同时透照多条焊接接头时,象质计应放在透照区最边缘的焊缝外。B.象质计放置原则 按JB/T4730.2-2005中4.7.2及4.7.3的规定执行。5.4 B标记 背部散射线及无用射线应采用常规方法屏蔽。为验证背部散射线的影响,在每个暗盒背向工件侧贴一个“B”铅字标记(高13mm厚度1.6mm)。若在底片的黑色背影上出现B的较

6、暗淡的影象,就说明背散射防护不良,应予重照。但若较淡背影上出现B的较黑的影象,则不作为底片质量判废的依据。5.5识别系统识别系统由定位标记和识别标记构成。5.5.1定位标记焊缝透照定位标记包括搭接标记( )和中心标记 ( )。局部检测时搭接标记称为有效区段标记。当铅质标记用数字表示时,可不用中心标记,如图2(a)所示。5.5.2 识别标记识别标记包括产品编号、焊缝编号、底片编号和透照日期。返修部分还应有返修标记R1 R2(其数码表示返修次数)。扩大检测比例的透照还应有扩大检测标记。5.5.3象质计和识别系统的位置图2所示。识别系统编号至少距焊缝边缘5mm。5.5.4 工件不适合打钢印标记时,应

7、采用绘图和漆笔写的方法办理。 6.胶片处理胶片处理应按胶片说明书或公认的有效方法处理。处理溶液应保持在良好的状况中,应注意温度、时间和抖动对冲洗效果的影响。自动冲洗时,还应准确控制传递速度药液的补充。7.底片质量 底片质量应满足JB/T4730.2-2005中4.11的要求。8.评片室和观片灯8.1观片灯观片灯的亮度应能满足评片要求,且观片窗口的漫散射光亮度可调,并备有遮光板,对不需观察或透光量过强部分屏蔽遮光。8.2评片室评片应在评片室进行。评片室的光线应暗淡,但不能全暗,周围环境亮度应大致与底片上需要观察部位透过光的亮度相当。室内照明光线不得在观察的底片上产生反射。9.受检部位的表面准备9

8、.1同一条焊缝的余高在允许范围内应均匀,以保证底片黑度处于规定范围内。9.2距焊缝中心40mm范围内的焊疤、飞溅、成型粗糙及表面缺陷等应修磨,以不掩盖或干扰缺陷影象的显示为度。9.3焊缝及热影响区的表面质量(包括余高高度)应经检查员检查合格。9.4受检表面经检测人员认可。10.检测技术等级选择一般采用AB级,具体按JB/T4730.2-2005中3.8的规定执行。11.透照布置11.1透照方式根据工件特点和技术条件的要求,在可以实施的情况下应选用单壁透照,在单壁透照不能实施时再选用双壁透照。11.2透照方向射线束中心一般应垂直指向透照区中心,需要时也可选用有利于发现缺陷的方向透照。11.3一次

9、透照长度一次透照长度以透照厚度比进行控制。透照厚度比应满足JB/T4730.2-2005中表3的要求。环向对接接头的透照次数按JB/T4730.2-2005中附录D的曲线图确定。11.4小径管的透照布置和透照次数分别按JB/T4730.2-2005中4.1.4及4.1.5的规定执行。12.射线源到工件表面的最小距离射线源到工件表面的最小距离应满足JB/T4730.2-2005中4.3的要求。13.暴光量13.1 X射线照相,当焦距为700毫米时,暴光量的推荐值为: A和AB级不小于15毫安分;B级不小于20毫安分。当焦距改变时按平方反比定律进行修整。13.2 Y射线透照,总的暴光时间应不小于输

10、送源往返所需时间的10倍。14.暗室处理胶片贮存、装取和冲洗按附录A进行。15.底片的评定底片的评定由级以上人员进行。16.焊缝质量分级 焊缝质量分级按JB/T4730.2-2005中5及6的规定进行。17.射线照相检测报告及底片的存档17.1射线照相检测后,应对检验结果及有关事项进行详细记录并写出检测报告。其主要内容应包括JB/T4730.2-2005中7的内容。17.2 底片及检测报告必须妥善保管7年以上,以备随时查核。附录A 暗室安全操作规程暗室处理是保证底片质量的重要工序,各班指定专人进行。暗室处理包括切片、装袋、显影、定影、水冲洗和底片烘干等。A1 胶片的切片和装袋与保管A1.1胶片

11、应与射线完全隔离,距暖气不少于1m的阴凉干燥处立放。A1.2胶片盒应在暗室开封,外包装纸富裕量要折回盖严,以防露光。A1.3 按每次用量带衬纸取出胶片,单张按规格切,多余片带衬纸放回胶片盒内保存,以防划伤。A1.4装胶片要避免乳剂膜与衬纸或增感屏或其它粗糙摩擦,以防静电感光;拿胶片只能触及边或角,以防留下指印;胶片不得折叠和弯曲,以防折迹感光。A1.5操作人接触胶片时,应将手洗净,胶片处理前不得粘上显、定影液。A1.6暗室安全灯应在距胶片0.5以外安放,第一次使用须测试,以防胶片感光。A1.7当对胶片质量有怀疑时,应在暴光前显、定影分析之,问题严重者停用。B2 暗室处理B2.1 手工冲洗规程B

12、2.1.1 显影:其温度为1821,显影时间为48分钟。显影之初和显影过程中要使胶片上下移动,以保证显影液的新鲜性。显影夹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防止胶片相粘。B2.1.2显影后水冲洗1015秒,以防显影液带入定影槽内。B2.1.3定影:胶片进入定影液1分钟内上下移动,定影时间为通透时间的2倍,一般为15分钟。B2.1.4水冲洗:在流动的清水(流速2立升/分)中进行,一般为1520分钟。不得超过30分钟,以防乳剂膜泡胀粘附污物。B2.1.5底片干燥;在底片清洗后进行。自然干燥时,应在无干燥通风处晾干;需烘干时,应用去水剂或自然干燥至无水滴时进行。烘箱温度50。B3 责任:对暗室处理不当造成的底片伪

13、像负责。二、超声波检测1.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安装工程中超声波检测操作。2.引用标准 JB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3.检测人员3.1检测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取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3.2检测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校正视力1.0。4.仪器、探头和试块4.1仪器和探头4.1.1现使用仪器为汕头超声仪器厂生产的CTS-23和南京新七星超声技术有限公司DUT710型仪器和探头。A.仪器和探头的组合灵敏度:在达到所检工件最大声程时,其灵敏度余量应10dB。B.衰减器精度:任意相邻12dB误差在1dB以内,最大累计误差不超过1dB。C.水

14、平线性:水平线性误差不大于1%。D.垂直线性:在荧光屏满刻度80%的范围内呈线性显示。垂直线性误差不大于5%。4.1.2探头A.晶片有效面积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不应超过500mm,且任意一边长不大于25mm.B.单斜探头声束轴线水平偏离角不应大于2,主声束垂直主方向不应有明显的双峰。C.直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大于或等于30dB,斜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大于或等于6 dB。4.1.3仪器和探头的系统性能应按JB/T9214和JB/T10042的规定进行测试。4.2试块4.2.1试块应采用与被检工件相同或近似声学性能的材料制成,该材料用直探头检测时,不得有大于2mm平底孔当量直径的缺陷。4.2.2试块的制造

15、要求应符合JB/T10043和JB/T7913的规定。4.2.3现场测试时,也可采用其他方式的等效试块。5.检测的一般方法5.1检测面5.1.1检测面和检测范围的确定原则上应保证检查到工件被检部分的整个体积。对于钢板和锻件应检查到整个工件;而对熔接焊缝则应检查到整条焊缝。5.1.2检测面应经外观检查合格,所有影响超声检测的锈蚀、飞溅和污物都应予以清除,其表面粗糙度应符合检测要求。5.2扫查覆盖率检测时,探头的每次扫查覆盖率应大于探头直径的15%。5.3探头的移动速度探头的扫查速度不得超过150mm/s。当采用自动报警装置扫查时,不受此限。5.4扫查灵敏度 扫查灵敏度不低于基准灵敏度。5.5耦合

16、剂采用机油、浆糊、甘油和水等透声性好,且不损伤检测表面的偶合剂。5.6灵敏度补偿5.6.1在检测和缺陷定量时,应对由表面粗糙度引起的耦合损失进行补偿,对材质衰减引起的检测灵敏度下降和缺陷定量误差进行补偿。5.6.2对探测面是曲面的工件,应采用曲率半径与工件相同或相近的试块,通过对比试验进行曲率补偿。6.系统校准和复核6.1系统校准应在标准试块上进行,校准中应使超声主声束垂直对准反射体的轴线,以获得稳定的和最大的反射信号。6.2仪器校准在仪器开始使用时,应对仪器的水平线性进行测定,测定方法按JB/T10041的规定进行。在使用过程中,每隔三个月至少应对仪器的水平线和垂直线性进行一次测定。6.3探

17、头校准在探头开始使用时,应进行前沿距离、K值、主声束偏离、灵敏度余量和分辩力等主要参数的测定,测定方法按JB/T10042的有关规定执行。6.4检测前仪器和探头系统的测定6.4.1使用仪器斜探头系统,检测前应测定前沿距离、K值和主声束偏离,调节或复核扫描量程和扫查灵敏度。6.4.2使用仪器直探头系统,检测前应测定始脉冲宽度、灵敏度余量和分辨力,调节或复核扫描量程和扫查灵敏度。6.5检测过程中仪器和探头系统的复核遇有下列情况应对系统进行复核:A.校准后的探头、耦合剂和仪器调节旋纽发生改变时;B.检测人员怀疑扫描量程或扫查灵敏度有变化时;C.连续工作4小时以上时;D.工作结束时;6.6检测结束前仪

18、器和探头系统的复核6.6.1每次检测结束前,应对扫描量程进行复核。如果任意一点在扫描线上的偏移超过扫描读数的10%,则扫描量程应予以修正,并对上一次复核以来所有的检测部位进行复检。6.6.2每次检测结束前,应对扫查灵敏度进行复核。一般对距离一波幅曲线的校核应不小于3点。如曲线上任何一点幅度下降2dB,则应对上一次以来所有的检测结果进行复验;如幅度上升2 dB,则应对所有的记录信号进行重新评定。7.初始检验7.1 一般要求7.1.1 超声波检验应在焊缝及探伤表面检查合格后进行。7.1.2 检验前,探伤人员应了解受检工件的材质、结构、曲率、厚度、焊接方法、焊缝种类、坡口形式、焊缝余高及背面衬垫、沟

19、槽等情况。7.1.3 探伤灵敏度不低于评定线灵敏度7.1.4 扫查速度不应大于150mm/S,相邻两次探头移动间隔保证至少有探头宽度10%的重叠。7.1.5 对波幅超过评定线的反射波,应根据探头位置、方向、反射波的位置,判断其是否为缺陷,判断为缺陷的部位应在焊缝表面作出标记。8.规定检验8.1 一般要求8.1.1 规定检验 只对初始检验中的被检标记的部位进行检验。8.1.2 探伤灵敏度应调节到评定灵敏度。8.1.3 对所有反射波幅超过定量线的缺陷,均应确定其位置,最大反射波幅所在区域和缺陷的指示长度。8.2 最大反射波幅的确定8.2.1 对判定为缺陷的部位,可采用前、后、左、右转角环绕四种方法

20、扫查,增加探伤面,改变滩头折射角度进行探测,测出最大反射波幅并与距离-波幅曲线做比较,确定波幅所在区域,波幅测定的允许误差为2dB。8.2.2 最大反射波幅A与定量线SL的dB差记为SLdB。8.3 位置参数的测定8.3.1 缺陷位置以获得缺陷最大反射波的位置来表示,根据相应的探头位置和反射波在荧光屏的位置来确定。8.3.2 缺陷的深度和水平距离两数值中的一个可由缺陷最大反射波幅在荧光屏上的位置直接读出,另一数值可采用计算法、曲线法、作图法或缺陷定位尺求出。8.4 尺寸参数的确定 应根据缺陷最大反射波幅确定缺陷当量值或测定缺陷指示长度L。8.4.1 缺陷当量用当量平底孔直径表示,主要用于直探头

21、检验可采用公式计算,DGS曲线、试块对比或当量计算尺确定缺陷当量尺寸。8.4.2 缺陷指示长度L的测定,可用如下二种方法:A.当缺陷反射波只有一个高点时,用降低6dB相对灵敏度法测长。B.在测长扫查过程中,如发现缺陷反射波峰值起伏变化,有多个高点,则以缺陷两端反射波极大值之间探头的移动长度确定为缺陷指示长度,即端点峰值法。9.缺陷评定9.1 超过评定线的信号应注意,其是否具有裂纹等危害性缺陷特征,如有怀疑时应采取改变探头角度,增加探伤面,观察动态波形,结合结构工艺特征判定,如对波形不能准确判断时应辅以其他检验个综合判定。9.2 最大反射波幅位于区时的缺陷,其指示长度小于10mm时按5mm计。9

22、.3 相邻两缺陷各向间距小于8mm,两缺陷指示长度之和作为单个缺陷的指示长度。9.4具体按JB/T4730.3-2005的规定执行。10.检验结果的等级分类10.1 最大反射波幅位于区的缺陷,根据指示长度评级。10.2 最大反射波幅不超过评定线的缺陷均评为级。10.3最大反射波幅超过评定线的缺陷,检验者判定为裂纹等危害性缺陷时,无论其波幅和尺寸如何,均评定为级。10.4 反射波幅位于区时的非裂纹性缺陷均评为级。10.5反射波幅位于III区的缺陷,无论指示长度如何,均评为级。10.6具体按JB/T4730.3-2005的规定执行。10.7不合格的缺陷,应予以返修,返修区域修补后返修部位及受影响的

23、区域,应按原探伤条件进行复验。11.检测记录及报告11.1超声检测后,应对检验结果及有关事项进行详细记录并写出检测报告。其主要内容应包括JB/T4730.3-2005中8的内容。11.2检测记录及报告必须妥善保管7年以上,以备随时查核。三、磁粉检测1.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安装工程中磁性材料的机加工件、焊缝、板材坡口面等表面和表近面缺陷的检测。2.引用标准 JB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3.检测人员3.1检测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取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3.2检测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校正视力1.0。不得有色盲或弱视。4.设备、工具

24、和材料4.1磁化设备及校验4.1.1磁化设备见表1 表1制造厂型号结构形式电流或提升力技术江苏射阳无线电厂CT1便携式AC 提升力44NCD 提升力177N磁轭磁化4.1.2磁化设备的校验A.电流表在正常使用情况下,至少每半年校验一次。B.提升力的校验:至少每年或损坏时校验一次,长期停用首次使用前校验。电磁轭级间距为200mm时,交流至少应有44N的提升力;直流至少应有177N的提升力。4.2灵敏度试片4.2.1 A型灵敏度试片A型灵敏度试片用于被检工件表面有效磁场强度和方向、有效检测区以及磁化方法是否正确的测试。4.2.2磁场指示器磁场指示器的作用与A型灵敏度试片相同,但它仅是一种粗略的校验

25、。4.2.3灵敏度试片的使用A. A型灵敏度试片:将试片无人工缺陷的面朝上,使试片与被检面接触良好,必要时可用透明胶带将其整体粘在被检面上,但人工缺陷处不得贴覆。试验时边磁化边洒磁悬液,以人工缺陷清晰显示来确定磁化范围。 B.磁化指示器:将其平放于被检面,边磁化边加磁悬液,使*形清晰显示来估判。4.3磁粉及磁悬液4.3.1磁粉:用BW1型磁膏。4.3.2 磁悬液:一般悬浮介质为水,每升加510g。磁悬液的浓度的测定采用磁悬液浓度测定管进行。一般浓度应控制在1.22.4ml/100ml的范围内或按制造厂的推荐。4.3.3施加磁悬液:使用磁悬液喷液器或其它有效方法进行。5.磁化技术5.1磁化方法本

26、作业指导书采用磁轭磁化和平行电缆法磁化两种基本磁化方法:5.2磁化电流可选用直流、交流或整流电流。5.3磁场强度选择5.3.1磁轭磁化 采用磁轭磁化工件时,其磁场强度应根据提升力或A型灵敏度试片来确定,即满足3.1.2B和3.2的要求。5.3.2平行电缆磁化检测角焊缝的缺陷时可采用此法,磁化电流应根据3.2节A型灵敏度试片来确定。6.检测程序及要求6.1磁粉检测程序 磁粉检测程序为:预处理磁化施加磁粉或磁悬液磁痕的观察与记录缺陷评级退磁后处理6.2被检表面的制备6.2.1若被检表面凹凸不平,以至可能遮盖缺陷显示时,应通过磨削或机加工来制备。6.2.2若被检面为焊缝,其两侧100mm的范围内不得

27、有松散的锈蚀、氧化皮、飞溅、油污或其它妨碍检测的外来物。6.3检测时机:筒体焊缝在校圆、内部缺陷返修合格后进行;封头在热作用成型、内部缺陷返修合格后进行。机加工件在加工成成品、最终热处理后进行;有延续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在焊后24小时进行。6.4磁化方法按4.1节选用。6.5磁场强度按4.3节选用。6.6采用连续磁化方法,在通电磁化的同时,施加水磁悬液,持续磁化时间为13S,为保证磁化效果至少反复磁化2次,停施磁悬液至少1S后方可停止磁化。6.7磁化方向被检工件的每一被检区至少进行2次独立的测试,2次检测的磁力线方向应大致相互垂直。6.8磁轭磁化的间距应控制在50200mm的范围内,检测的有效区

28、域为两极中心连线两侧各50mm的范围内,磁化区域每次应有15mm重叠;平行电缆法的有效磁化宽度,用灵敏度片测定。6.9被检件经修补的区域按5.2至5.8节的程序重新检测。6.10磁粉材料或剩磁干扰后续加工或使用时,检测后可采用任何适当的方法清理或退磁。7.磁痕的评定磁痕的评定按JB/T4730.4-2005中5的规定进行。8.质量分级磁粉检测质量分级按JB/T4730.4-2005中9的规定进行。9.复验在磁粉检测过程中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使应进行复验。A.检测结束时,用标准试片验证检测灵敏度不符合要求时。B.发现检测过程中操作方法有误或技术条件改变时。C.合同各方有争议或认为有必要时。10.检

29、测记录及报告10.1磁粉检测后,应对检验结果及有关事项进行详细记录并写出检测报告。其主要内容应包括JB/T4730.4-2005中10的内容。10.2检测记录及报告必须妥善保管7年以上,以备随时查核。四、渗透检测1.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安装工程中非多孔性材料或制品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2.引用标准 JB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3.检测人员3.1检测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取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3.2检测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校正视力1.0。不得有色盲或弱视。4.设备、工具和材料4.1渗透检测剂 渗透检测剂包括渗透剂、乳化剂、清洗剂

30、和显像剂。其质量控制要求应满足JB/T4730.5-2005中3.2的要求。对同一检测件,不同类型的检测剂禁止混用。4.2设备、仪器和试块4.2.1暗室或检测现场暗室或检测现场应有足够的空间,能满足检测要求,检测现场应保持清洁,荧光检测时暗室或暗处可见光照度应不大于20lx。4.2.2黑光灯黑光灯的紫外线波长应在320-400nm的范围内,峰值波长为365nm,距黑光灯滤光片38cm的工件表面的辐照度大于或等于1000uW/c,自显像时距黑光灯滤光片15cm的工件表面的辐照度大于或等于3000uW/c。黑光灯的电源电压波动大于10%时应安装电源稳压器。4.2.3黑光辐照度计黑光辐照度计的紫外线波长应在320-400nm的范围内,峰值波长为365nm。4.2.4荧光亮度计 荧光亮度计波长应在430-600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