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一二三产业产业融合发展可行性分析报告附件:利用国际金融组织结果规划贷款湖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湖南省农委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二一五年十二月第1章项目概况1.1项目名称利用国际金融组织结果规划贷款湖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1.2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利用国际金融组织结果规划贷款与湖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资金结合起来,依靠新型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基础,突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选择产业融合的具体路径。在每个试点项目县内选择具有发展潜力、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农户增收、形成特色品牌种养产业,组织标准化生产,现代化加工,市场化经营体系,带动
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走持续化、产业化发展的路子。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农业基础设施加强,农产品价值链开发,产业发展与市场连接和项目管理能力建设。1.2.1农业基础设施加强(1)目的主要针对项目区内特色种养业生产灌溉设施、道路作业等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状况,加以改造、配套和完善,按照现代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经营的需要,提升特色种养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2)建设内容A、优质水稻种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与配套。针对当前我省水稻种植基地在生产经营中普遍存在灌溉和生产作业道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状况,生产规模偏小等现象,实施农田灌排系统和农田机械化耕作道路建设,在现有的基础上提升水稻种植基地生产经营水平,达到
3、增加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农户增加收入,逐步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经营的要求。项目计划扶持80个水稻种植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优质水稻种植规模达到80万亩,投资30061.4 万元。B、特种养殖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我省特色养殖主要以特色水产养殖,特色肉食动物养殖为主。项目根据目前我省特色养殖在生产经营中存在饲养基础设施系统欠规范,养殖器具需改进,生产能力有待加强等急需解决的问题,项目拟对特色养殖饲养系统等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通过项目实施以达到养殖生产能力增强,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成本降低,发展潜力凸现,农户收入增加目的。项目计划对51个特种养殖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基础设施
4、建设,特色规模养殖规模达到2.4万亩,投资19311.2 万元。C、特色种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我省特色种植主要以地方特色水果,特色地道中药材和地方特色蔬菜为主。项目主要针对我省特色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基础设施滞后,抗自然灾害能力弱,园地生产机耕作业道路差而不全,生产劳动强度大,耕作机具落后,生产规模待加强等问题,项目拟对特色种植生产基地加强灌溉系统和园地机耕作业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项目实施增强生产基地抗自然灾害风险能力,减轻劳动强度,增加农户收入。项目计划对48个特色种植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扶持,特色农产品种植规模达到25.55万亩,投资11739.3万元。1.2.2农
5、产品价值链开发(1)目的主要根据项目区内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经营水平不高,产品加工包装设施相对落后,产品仓贮物流设施有待改善的状况,项目支持特色农产品加工仓贮设备建设,使特色农产品通过生产加工,产品包装,仓贮物流,提高特色农产品市场销售价值,增加特色农产品生产的附加值。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项目区72个优质水稻生产基地,39个特种养殖生产基地和41个特色种植生产基地的加工生产,产品包装,仓贮物流设备得到完善和提高。(2)建设内容A、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加工。项目通过对优质水稻生产基地的农耕机具和加工仓贮能力建设,使优质水稻生产基地产品适应当前市场营销发展趋的需要。项目计划对79个优质水稻生产基
6、地(农民专业合作社)投入2607台套产品加工包装设备,产品贮藏库14400平方米。投资16452.0万元。B、特色种植生产加工。项目拟对特色种植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产品加工、包装、仓贮设备进行投入,增强特色种植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达到产品增产增收的目的。项目计划对39个特色种植生产基地配置投入192辆产品运输车,建设产品烘干生产线117条,产品精加工包装生产线48条,建设19200平方米产品存贮仓库,投资1755.0 万元。C、特种养殖生产加工物流基本设备。项目通过对特色农产品养殖生产基地的产品运输、保鲜保活设备器具购置投入,增强特色养殖产品市场营销价格的提高,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特色养殖
7、生产基地健康发展。项目计划对项目区内燃41个特色养殖基地配置240辆特色养殖产品销售运输车,240台套车载产品箱和240套保质保鲜产品器具。投资 3672.0 万元。1.2.3产业发展与市场连接(1)目的主要针对项目区内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及产品销售进行加强和支持,通过对特色农产品销售网络建设,减少产品中间流通环节,降低产品销售成本,利用销售网点和网络平台使产品与消费者建立长期互信关系,提升产品信誉度,提高特色农产品市场经营水平,增强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扶持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为载体的新型经营主体,对新型经营主体在新品种引进示范、合作社规章制度建立、合作社经营管理培训、合作社社员种养科学
8、技术提升方面提供支持。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品销售网站建设达到179个,销售网点4296个,并建成179个特色农产品手机网络销售平台,使我省特色农产品生产销售网络水平逐步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建设内容A、新型产业经营主体与冷链物流建设。主要针对目前农业经营主体社管理水平不高、机制不活、产品不优的状况,通过人员培训和能力建设,技术、装备支持,打造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使新型经营主体逐步走上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的路子,然后带动产业种养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主要支持优质稻米生产、特色种植生产、特色养殖业生产经营主体制度建设、能力建设、生产发展,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
9、庭农场发展建设相应的冷链物流系统,提供产品储藏设施。项目拟发展优质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80个;特色产业种植大户或合作社基地 51 个;特色养殖家庭农场48个,投入资金 9680.0 万元。B、电子商务建设。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为平台,搭建农村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平台,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支持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支持大田种植、畜禽养殖等进行物联网。拟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中17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产品销售市场网络平台建设,包括产品销售点,市场销售信息网站,电子商务销售平台软件开发等,拟建设农产品商务平台179个,投资3920.1 万元。C、农产品销
10、售网络建设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农产品仓储物流、产地批发市场等辅助设施建设。支持农产品产地营销体系建设,推广农超、农企等形式的产销对接,支持产品基地经营体在城市社区设立鲜活农产品直销网点。投资39308.4 万元。1.2.4项目管理能力建设(1)项目监测与评价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各级项目管理部们培训,聘请国内外专家对项目进行咨询服务,提高项目的执行能力和项目管理水平,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A、国内外专家咨询服务。项目拟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1800人天,为项目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投资426 万元。B、项目管理培训。项目拟通过涵盖所有项目市(州)、县(市、区)、执行机构进行项目管理能力培训,项目拟计划项
11、目管理国外培训360人天,国内培训60007人天,项目投资 966.0 万元。(2)项目管理能力建设。本项目管理能力建设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管理机构办公设备的购置,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对项目管理部门有关人员进行项目实施、资金管理、支付、采购、报账等方面的专业培训等,项目投资 2612.2 万元。1.3项目总投资及来源该项目总投资186029.4万元,其中:农业基础设施加强工程21879.0万元,农产品价值链开发工程21879.0万元,农业发展与市场连接工程65862.9万元,项目技术服务和管理能力建设3578.2 万元,建设期利息、先征费21403.0 万元,预备费12194.6 万元。分别占总
12、投资的32.9% 和11.8%、35.4%、1.9%、11.5%、6.6%。资金来源:申请国际金融组织贷款15000万美元(美元与人民币兑换汇率按16.2计算,折合人民币 93000万元),占总投资的 50% 国内配套 93029.4 万元,占总投资的50% ,主要为国内项目各级政府财政投入和农民自筹。1.4项目建设期项目拟自2018年7月1日开始实施,2023年6月30日结束。1.5项目执行机构根据项目性质和工作基础,项目执行单位为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和长沙县、湘潭县、华容县、赫山区、涟源县、桃源县、冷水滩区、靖州县、隆回县、衡山县、龙山县、泸溪县12个试点县(市、区)人民政府。第2章项目建设的
13、必要性2.1项目建设的背景和意义2.1.1项目建设背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农村改革,极大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农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一定提高。但是,随着改革重心转移到城市,社会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社会保障水平不均衡,使得农民在社会分层中成为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经济建设的深入开展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很大提高,随着中国加入WTO,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和农业问题即“三农问题”成了制约我国全面发展进步的瓶颈。“从当前中国农民的收入水平和享受当代发展成果的过程来说,农村无疑要发展。目前几亿农民面临的主要问题已经不再是能否吃饱穿暖,而是如
14、何切实增加收入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问题。因此,扫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的障碍,关键是解决“三农问题”,而如何增加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则是问题的核心所在。2015年12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5年12月14日,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和湖南省财政厅联合下达了“关于做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工作的通知”。2.1.2项目建设的意义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新常态下农业农村转型发展的根本选择。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呈现出新的加速度,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条件大幅改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历史罕见的好形势。特别是粮食“十一连增”,且连续4年超110
15、00亿斤,提前近10年完成了国务院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目标;农民收入“十一连快”,且增幅连续5年跑赢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不仅1998年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近12年快速扩大的趋势得以阻断,而且创造了1984年之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第一次连续3年(1995、1996、1997)以上缩小的历史。成绩令人欣喜,但也必须看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还很不牢固:从农业资源看,不仅空间潜力极为有限,而且部分主产区土壤地力长期透支、质量持续下降、重金属超标、地下水超采等问题突出,已对农业稳定造成了日趋严重的威胁;从农民收入看,在家庭经营受成本抬升和价格“天花板”
16、双重挤压收益有限、农民外出务工数量和工资性收入增幅明显趋缓、转移性收入总量小增量少等因素影响,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面临极大挑战;从农村社会看,农业劳动力长期大规模向城市迁徙,不仅导致农村人才等资源严重流失,并引发了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工业和服务业的管理、技术、资本、人才等现代要素更多更紧密地融入农业,提升农业发展及资源利用水平;有利于扩大农村产业规模和就业容量,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有利于聚集农村人气和改善农村人员结构,促进农村社会繁荣稳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顺应国内外产业发展新趋势的必然要求。从国际看,当今,产业融合已日益成为世界范围内产业经济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革新,建立在科技发展并不断融合基础之上的新型产业革命已风起云涌,正在带动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