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5.31KB ,
资源ID:365355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6535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整理.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整理.docx

1、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整理传播学最终版一、名词解释1、大众传播。答案:现代化的传播机构或组织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向广大的受众开展信息传播的活动。 2、反馈。答案:反馈是信息的接受者在接受信息以后对传者所做出的反应。3、传播单位。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与前面介绍的各种模式比较,它的最大特点是没有明确的传播主体和传播客体,而是统称为“解码者”,或者称为“传播单位”。他们把参与传播行为的各方描述成对等的,行使着相同的功能,那就是编码和译码。4、环境监视功能。答案:施拉姆把它称为“雷达功能”。就是向人们提供种种即将到来的灾害、威胁等警告,从而提高人们的警惕,促使人们加以防御。5、权力的媒介。答案

2、:美国学者阿特休尔在上世纪80年代写的权力的媒介一书被认为是对报刊的四种理论“第一次构成了严重的挑战”。他主要想表达这样一个基本事实:一切媒介,都不是独立的、自为的,而是某种权势的“吹鼓手”,包括的、世俗的;党派的、经济的,总之,是“某种权势的媒介”。并且认为,控制者与被控制者之间存在四种关系:一是官方关系,是由规定、法令和条例决定的;二是商业形式的关系,主要是广告商及商业伙伴;三是利益关系形式,比如金融企业,或政党,或团体等;四是非正式形式,这主要是只亲朋好友。 6、EPS。答案:任何一种大众传播媒介,都经历了从上流社会走向大众,再由为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大众走向兴趣一致的小群体怎么一个过程。

3、有学者将这一规律称作EPS,其中E(elite)指上流社会、精英阶层,P(popular)指大众化、流行化,S(specialized)指专门化。7、第四媒体。答案:互联网因其诞生在报刊、广播、电视这三种大众传播媒介之后,又被形象地称为“第四媒体”。 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正式提出“第四媒体”的概念。8、地球村。答案:由于电子传播媒介的出现和普及,使得原来比较分散、联系不够紧密的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的联系加强,从而使空间距离相对缩短,就像一个城市或乡村社区部的联系那样紧密。9、电视人。指的是伴随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他们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是注意感觉的“

4、感觉人”,表现在行为方式上是跟着感觉走。同时,这种封闭的、缺乏现实社会互动的环境,使得他们其中的大多数人养成了孤独、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社会责任感比较弱。10容器人。在大众传播特别是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人的心世界类似一种罐装的容器,这个容器是孤立封闭的,“容器人”为了摆脱孤独状态希望与他人接触,但这种接触只是一种容器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到对方的部。11、选择性因素是帮助受众成员避开与自己固有观念不和谐的信息的骚扰,从而保持心理平衡和认识一贯性的机制。12、传播效果。答案:一般是指传播活动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称。13、意见领袖。答案:

5、就是活跃在人际关系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人物。14、组织传播: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即由各种形状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包括自上而下的传播、自下而上的传播和横向传播。二、简答题1、怎样理解传播的本质是社会传播。答案:第一,传播的容是社会信息;第二,传播是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展开的;第三,传播手段的进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2、拉扎斯菲尔德对创立传播学有哪些主要贡献?答案:创建了“二级传播理论”(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破除了“魔弹论”的影响;倡导、确立了“实地调查法”;传播学哥伦比亚

6、学派的创立者。3、简述伯洛关于传播过程的几个基本观点。答案:1960年,美国学者伯洛关于传播过程有几个基本的观点。他认为,传播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一组复杂的结构;本质是变动,即各种关系的相互影响和变化。世界上没有抽象的传播,总是在一定的结构中进行的。但传播是运动的、多元的、复杂的,而不是孤立的、静止的。4、简述拉斯韦尔模式(5W模式)的容。答案:在拉斯韦尔模式中,着重解决了“5W”问题,具体是: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at channet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其中前面四个方面就是传播的要

7、素,分别是传者、讯息、媒介、受者。 5、申农韦弗模式的特点有哪些?答案:第一,对传播的要素,提出了不同的畴。具体地说,是信源、信息、信道、信宿。这与拉斯韦尔模式中的传者、讯息、媒介、受者四个要素是对应的。第二,将信息分为“发出的信号”和“接收的信号”两部分。第三,将媒介一分为三,即“发射器”、“信道”和“接收器”。 第四,增加了“噪音”的畴。6、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中“编码”和“译码”含义。答案:编码是一个由认知到表述的过程,也可以解释为“符号化”。译码是由表述到理解的过程,也可以称为“符号解读”。对于“解码者”来说,他们有着双重角色:传者和受者;有着四个功能:编码、符号化、译码、符号解读。这就

8、是所谓的“2+4定律”。7、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 答案:(1)社会地位赋予功能;(2) 重申社会准则的功能;(3)麻醉精神的功能失调。除此之外,两人还讨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负面作用:(1)持续不断的媒介宣传使人们丧失辨别能力而不假思索地顺从现状。(2) 传播容是使大众的审美能力退化和文化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3)媒介以低廉的代价占用、剥夺人们宝贵的自由时间资源。8、简述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 答案:美国学者巴斯1969年提出了“双重行动模式”,其特点有:完善了麦克利模式;他认为,在各把关环节中,最关键的是传媒;将传媒的把关分为前后相连的两个阶段,故称为“双重行动”;第一阶段是新闻采

9、集,把关人主要是记者,第二阶段是新闻加工,主要的把关人是编辑。9、简述非语言符号的种类和特点。答案:非语言符号是指信息传播不以有声语言和局面语言为载体,而借助直接打动(刺激)人的感觉器官的各种各样的符号。非语言符号有:体语、个人身体特征、类语言、时间和空间传递的信息、艺术。特点:传播性、情境性、可信性、组合性、隐喻性。10、从媒介的历史沿革可以揭示出媒介发展的哪些基本规律?答案:(1)不同阶段先后发展的媒介,从大处着眼,总是沿着从不完善到完善的方向前进。例如,传播速度从慢到快、信息量从小到大、信息保真度从弱到强、信息符号从单一到多样。(2)在媒介变革的过程中,新兴媒介必定在信息传播的快、好、广

10、、多等一个或多个方面更加完善,但原有媒介,即使是最原始的媒介,除非是“一无是处”,否则,就不会消失。(3)任何一种大众传播媒介,都经历了从上流社会走向大众,再由为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大众走向兴趣一致的小群体怎么一个过程。有学者将这一规律称作EPS,其中E(elite)指上流社会、精英阶层,P(popular)指大众化、流行化,S(specialized)指专门化。(4)EPS同时体现出媒介这样一个发展脉络:亲身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分众窄播媒介为个人的媒介电子人际互动传播媒介。这正应验了麦克卢汉的预言:人们又回到了部落时代那种面对面的传播。(5)媒介的发展是以加速度向前发展的。11、简述互动媒体的

11、特点。答案:互动媒介一般是指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能够实现传播者与受传者交互作用的媒介,如数字电视、交互电视、网络广播等。互动媒介的特点主要有: 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增强。 多媒体化。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传播形式集合在一起的媒体。 媒介功能融合。多媒体带来了各种媒体之间界限的模糊化,新媒体可以成为旧媒体容的载体,媒体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媒介资源丰富化。数字压缩技术使得信息的储存、复制、传播变得越来越便利,人们可以通过新媒体与丰富的资源相联接,信息的检索与阅读变得非常容易。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增强,管制程度降低。12、简述新闻信息的特殊性:所谓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有待叙述的有意

12、义的事实。一般来说,它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真实性、时新性、公开性和表义性。而且,这四个基本特征是不可分割的,而是一个整体。正是这些基本特征,从而可以使它与广告、文学、历史、情报以及其他信息区别开来。所谓新闻信息,就是人们欲知、未知、应知的信息。13、受众心理选择过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把受众的选择性接受过程总结为三个选择性因素: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我们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或四个环节来理解:选择的过程可以视为四道围墙的防御,最外层的防御是选择性接触,接下来的是选择性注意,然后是选择性理解,最里层的是选择性记忆。有时候,不想要的信息在最外层就被挡了下来。如果一

13、个人预料到一则消息中含有混杂的信息,他就可能选择性地注意消息中那些被他认同的部分。如果他不可能这样做,则他还可能运用选择性理解来解释消息。如果这也不可能做到,则他可运用选择性记忆。14、政府对媒体控制的手段有哪些?在政府与大众传播媒介的关系上,有限制、管理、服务、参与几种形式,所谓政府控制最集中地体现在对传播的限制与管理上。这是最主要的控制形态。主要有三种控制形式:(1)法律手段:通过立法而对传播实施控制。(2)行政手段:通过行政手段是常见的,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登记、执照制度;刊前检查制度;惩办制度;征税制度;津贴制度;资助;遴选从业人员;特权与限制;新闻教育。(3)操纵新闻:主要的手

14、段是举行新闻发布会和记者招待会。16、简述传播个人功能的几种代表性观点及其比较分析。三、论述题1.大众传播功能环境监视功能失调的具体表现有哪些?答案:包括:各种信息如果没有经过筛选、解释而纷至沓来时,或者是某些传媒对个别事件进行夸大的或煽情的报道,就会引起不满。对自然灾害、战争等发出的警告,如果不加以分析,就会引起恐慌和不安。同样一个信息,说出来与不说出来,结果是不一样的。对个人来说,信息过多,就会无所适从,产生冷漠感。对统治阶级而言,大量的负面报道,会削弱其威望。2、论述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并对其进行分析。答案:麦克卢汉的研究是以将媒介同人类文明发展史联系起来探讨而著称的。主要观点有:一是“媒

15、介即讯息”。根据麦克卢汉的观点,重要的是媒介本身,是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因为传播媒介中的变革,本身就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某种讯息,引起社会的某种变革。二是“媒介是人体的延伸”。麦克卢汉看来,一切传播媒介都是人类感官的延伸。他借用了英尼斯关于媒介偏倚性的观点中的某些成分,又大加发挥,提出了“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的论点。他把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史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口头传播时期、文字印刷传播时期、电子传播时期。他提出,新的电子媒介延伸人们的中枢神经系统,整个世界成了地球村。三是把媒介分为“冷媒介”与“热媒介”。麦克卢汉依据媒介提供信息的清晰度或明确度及信息接受者想象力的发挥程度及信息接收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将媒

16、介划分为冷媒介与热媒介。理论价值:强调了传播媒介或传播技术的作用。从唯物史观出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媒介工具和技术作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具有推动社会前进和变革的巨大力量。这些创新观点,如“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地球村”等,催人思考,唤起了人们的想象力。理论缺陷:过分地强调了媒介的作用,忽略了其他因素的作用。麦克卢汉和英尼斯的理论启示我们将媒介置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大背景中去考察,探索其在传递的容意义之外的意义媒介的出现带给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影响。但他们的理论都过分强调媒介的作用,把媒介描绘成导致社会发展的最大动力,从而走向技术决定论的极端。对一些基本概念没有进行科学的

17、界定,主要是指“热媒介”与“冷媒介”。在他的理论中,我们看不到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似乎成了自己所发明的媒介工具所主宰的对象。3、如何从法律视角来认识受众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法学的视角)受众不仅仅是传媒信息的使用者或消费者,他们还是构成社会的基本成员,也是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公众。把受众看作是社会成员的时候,他们拥有各种正当权利。基本的权利包括: 传播权。传播权是构成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所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在传统上称为言论自由的权利。社会成员是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的主体,他们有权将自己的经验、体会、思想、观念、和认识通过言论、创作、著述等活动表现出来,并有权通过大众媒介渠道加以传播。 知晓权

18、。知晓权广义上是指社会成员获得有关自身所处环境及其变化的信息,保障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有用信息的权利。从狭义上说,是指公民对国家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等公共权利机构的活动所拥有的知情权。 传媒接近权。是指一般社会成员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同时,这项权利也要求传媒应该向受众开放的责任和义务。媒介接近权的核心容是要求传媒必须向受众开放。这个概念提出后,已经在三个方面产生了影响:第一个方面是“反论权”。即社会成员或群体在受到传媒攻击或歪曲报道的时候,有权要求传媒刊登或播出反驳声明。第二个方面是“意见广告”。这是以政治广告为核心的观念广告。第三个方面是体现在多频道有线

19、电视领域。一些国家基于媒介接近权原理,在发放有线电视系统经营许可证之际,规定了必须开设允许受众自主参与的“开放频道”的附加条件。4、文化控制和其它四种控制形态是什么关系 四种控制形态的比较分析政治和法律控制来自上层建筑自上而下是最重要的控制硬控制经济控制来自经济基础自下而上是最基本的控制软控制受众控制来自传播对象自外而是最直接的控制软控制自我控制来自传播主体自而是最经常的控制硬控制 文化控制与四种控制形态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认识:文化控制更广泛、更深远;所有的控制都包容在文化控制中,一切控制现象说到底都无不处在特定文化的大背景下。5、在新闻传播中,如何进行把关?(盖尔顿和鲁治的观点)把关的实质

20、是对信息的选择的复杂过程。那么,只要是选择,就必然有标准。对新闻信息的选择,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标准呢?总的来讲,应该从四个方面来把握: 新闻信息本身的属性。由于选择的是新闻信息,而不是其他信息,因而必须从新闻的特点出发。新闻的根本特点是四个方面,具体地说是真实性、时新性、公开性和表义性,而且,这四个特点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那么,不符合这四个特点的信息,就不能作为新闻信息。 特定传媒本身的属性。每一家传媒都有自己的定位。由于定位的不同,对具体的新闻信息的选择也必然有差异。 受众市场本身的属性。也可以说成是“市场制约因素”。对新闻的选择,在过去更多地是从新闻媒介自身考虑,不管受众是否喜欢看、喜欢听。现

21、在则不同,因为导向发生了变化,那就是“发行量”或者“收视率”开始成为媒体追求的目标,那么,就尽量选择读者有兴趣的容,使他们喜闻乐见。 文化环境本身的属性。任何媒体都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开展具体的新闻实践的,那么,政治、法律、道德等文化的因素同样成为选择新闻信息时必须考虑的因素。有九种因素对新闻的选择和加工发生重要的影响: 时间跨度。一个事件如果符合媒介的时间表,就会受到该媒介的较多的关注。 强度。一个事件越是具有震动性,或事件的重要性突然增加,也就越有可能受到媒介的重视。3. 明晰性。事件的意义越清晰,模糊性越低,越适合于做新闻处理。 文化接近性。事件越是接近受众文化或受众兴趣,越有可能被选作

22、新闻。 预期性。符合某些既有的期待或预想的事件更容易被选作新闻。 出乎预料性。事件越是不同寻常,就越容易选作新闻。 连续性。一旦某个事件被确认为有新闻价值,就会引起对该事件或相关事件的持续关注。 组合性。某些事件的采用出于媒介容的整体构成或平衡性的需要,有些事件则作为对照性事件而得到入选。 社会文化价值。受众群体或“把关人”的社会观念和文化价值也会对新闻选择产生重要的影响。他们同时认为,一个事件并不是只有具备上述全部要素才能成为新闻。新闻的筛选作业是依据三个基本前提进行的:一是附加性前提,事件包含的新闻要素越多,越有可能成为新闻;二是补偿性前提,一个事件在某些要素上是平淡的,但可以因为其他要素比较突出而得到补充;三是排除性前提,如果一个事件所有新闻要素含量都比较低,那么这个事件就可能被排除在新闻之外。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