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43.18KB ,
资源ID:364775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64775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福建省高三质量检查地理 教师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福建省高三质量检查地理 教师版.docx

1、福建省高三质量检查地理 教师版2018福建省高三质量检测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中的“栈道”是指褒斜古道。此道始建于殷周,是古代关中通往汉中、蜀地最著名的交通要道,也是中国最早在悬崖峭壁上开凿的道路之一。东汉永平年阃,工匠采用“火焚水激”法在此道上开凿穿山隧洞。图1示意褒斜古道线路。据此完成l3题。1与“火焚水激”法相似的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堆积作用2在甲地修路时,古人采取的对策是 A沿河成路 B陡峻盘旋 C岭横越垭 D险绝而栈3古代褒斜道修通的地理意

2、义是 A乙地发展为区域经济文化中心 B方便成都与长安间的钱粮运输 C连接了八百里秦川与四川盆地D增加通往汉中的交通运输方式图2为南非某省最大水库的蓄水量占总库容比重的变化曲线图,图3为南非区域图。据此完成4-5题。4图2所示的水库,可能位于图3中的 A甲省 B乙省 C丙省 D丁省5. 2014年以来,该省多处水库出现与图2所示蓄水量相似的变化趋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气候异常,降水大幅减少 B蒸发加强,水分大量丧失 C经济发展,淡水需求增多 D管理混乱,淡水浪费严重将各类食物产量折算成人类生存所需三大营养成分(热量、蛋白质和脂肪)的数量,用于研究我国食物供给和可供养人口数量的相关性,对保障食物

3、营养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表l示意我国三大生态系统、净进口食物供给数量和根据小康水平标准换算成的可供养人口数量。据此完成68题。6表l中甲、乙、丙三大类生态系统分别是 A草地农田水域 B农田水域草地 C农田草地水域 D水域草地农田7我国各类食物提供的热量和蛋白质总量大,但仍大量进口,是因为 A饮食习惯的影响大 B食物需求的多样化 C绿色食物需求增大 D人口数量大幅增长8合理利用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前提下,为保障食物营养供给可采取的措施是 A挖掘湿地潜力,提高水域的生产力 B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C保护我国耕地资源,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D提高牲畜养殖技术,适度增加油料作物种植 我国某地推广

4、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蔬菜大棚农业。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图4示意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据此完成9.11题。9连作八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A土壤酸化 B土壤沙化C土壤盐碱化D土壤有机质减少10.为减缓大棚内土壤退化速度,可采取的措施是 A采用滴灌技术 B适量掺沙改造 C增施速效肥料 D及时深耕土壤1l.该大棚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黄淮海平原 D塔里木盆地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从里海东岸到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公元前4000年以来,沿线的环境演化和农业文明变迁明显。通过考古发

5、现的不同年代相关证据,可用于探索丝绸之路沿线东西方物质交流和文化融合及其进程。丝绸之路沿线的粮食作物主要是粟黍、大麦和小麦。粟黍原产于我国黄河流域,大麦、小麦是西亚驯化的生物。丝绸之路沿线的新疆巴里坤湖是东天山北麓的高原湖泊,面积最大时达800多平方公里。图7示意不同年代丝绸之路沿线小麦、粟黍出现的频率和巴里坤湖附近遗址数量、有机质含量及湿度的变化。(1)公元前2000年一公元前1000年是丝绸之路沿线东西方文明交流融合进程加速最明显的时期,找出判断的证据。(4分)(2)公元前2000年一公元前1000年丝绸之路沿线逐渐形成“小麦大麦一粟黍一畜牧业的混合型绿洲农业”的生产模式,分析其原因。(8

6、分)(3)在巴里坤湖附近发现的遗址中,公元前1000年一公元元年期间的遗址较多且数量稳定,推测其原因。(10分)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自然界的水中同位素16O含量高,同位素18O含量极少。水在蒸发、凝聚过程中存在同位素分馏效应,蒸发时合同位素16O的水优先汽化,凝聚时合同位素18O的水优先液化。大气水中所合同位素18O比重与气温呈正相关。地质学家通常从冰川中获得不同年代的冰芯,分析其中同位素18O含量的变化,推断古气候变化过程。中低纬度地区海拔较高、厚度最大的古里雅冰帽( 35017N,81029E)位于青藏高原西昆仑山垭口。图8示意大气水相对于海洋水所合同位素18O的

7、比重递减过程。(1)与海洋水相比,古里雅冰芯所含同位素18O的比重较低,运用水循环原理加以分析。(8分)(2)古里雅冰芯中多数年份的冰层存在明显的微粒含量高的污化层。分别说明该冰芯中春夏季形成的冰层微粒含量高,冬季含量低的原因。(4分)(3)通过对冰芯中同位素18O的研究可推断古气候的演变。说明选取古里雅冰芯作为研究对象的理由。(6分)(4)几十万年以来冷暖变化过程形成的冰层中,古里雅冰芯与格陵兰地区的某冰芯所含同位素18O比重变幅存在差异。比较两者变幅大小的差异并说明理由。(6分)(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43

8、.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奥赫里德湖是欧洲最古老的山顶淡水湖泊之一,湖内现有生物的形状与古生物化石的形状几乎没有差异。奥赫里德湖与普雷斯帕湖之间有溶洞相通,因此人们常称它们为姊妹湖。普雷斯帕湖湖水清澈,有鲑鱼、鲤鱼、红鱼等丰富的鱼类。德国某学者表示:对于全球生物学家来说,奥赫里德湖是一个“圣杯”,但它面临着生物多样性危机。奥赫里德湖附近地区游人众多,湖泊对抗人类活动的最重要缓冲区沼泽地正面临着消失的威胁。图Il示意奥赫里德湖与普雷斯帕湖所在区域。对该区域的开发,有人提出应体现奥赫里德湖的科研价值和普雷斯帕湖的经济价值,分别说明奥赫里德湖和普雷斯帕湖开发方向不同的理由。【地理选修6:环境

9、保护(10分) 青藏高原的牦牛不完全消化的粪便是草原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牧民们重要的生活燃料。牦牛粪须降解后才会被植物吸收利用。有学者提出:为保证高寒草地的良性发展,应适度捡拾牛粪,即半捡半留。分析“半捡半留”的环境效益。2018年福建省高三文综地理科参考答案选择题:ACBDA CBDAD C36.(22分)(1)遗址数量增多迅速;(耕作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迅速。评分细则遗址数量增多迅速(2分,答数量多不给分);(耕作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迅速(答数量多不给分)(2分)。(2)公元前2000年之前丝绸之路沿线以畜牧业为主;公元前20000年一公元前1000年间,来自黄土高原的物种(如粟黍)种

10、植技术与来自西亚的物种(小麦/大麦)种植技术在丝绸之路沿线的绿洲汇合交融;该时段温度增加,水源增多,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沿线绿洲中心自然条件较好,谷物生产比重增大,畜牧业比重下降,形成混合型绿洲农业:位于东西方交流的交通要道,人口增多,交流的活跃度增加,市场需求的数量和品种逐渐增多;绿洲居住条件较好,经济水平较高,劳动力増多。评分细则公元前2000年之前丝绸之路沿线以畜牧业为主(原来以畜牧业为主;原来以游牧业为主)(2分);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000年间,来自黄土高原的物种种植技术与来自西亚的物种种植技术在丝绸之路沿线的绿洲汇合交融(东西方物种在此汇合交融)(2分);该时段湿度增加,水源

11、增多,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气候变湿润润;水源增加;土壤肥力增加)(2分);沿线绿洲中心自然条件较好,谷物生产比重增大,畜牧业比重下降,形成混合型绿洲农业(种植业与高牧业共同发展;种植业比重上升)(2分);位于东西方交流的交通要道,人口增多,交流的活跃度增加,市场需求的数量和品种逐渐增多(市场需求量增加;交流更活跃;人员交往更频繁)(2分);绿洲居住条件较好,经济水平较高,劳动力增多(劳动力增加)(2分)。(每点2分,最多得8分,未体现逐渐变化不得分)(3)遗址较多:丝绸之路沿线小麦、粟黍出现的几率较高,种植面积大,食物供应充足;位于丝绸之路,人流、物流量大,居住地和经济、社会活动场所较多;巴

12、里坤湖附近位于东天山北麓的迎风坡,降水较多:天山积雪融水较多,水源较充足;湿度较大,植被覆盖率校高,土壤较肥沃,人类经济、社会文化活动较活跃。数量稳定:丝绸之路沿线小麦、粟黍出现的频率变化不大,种植面积稳定,食物供应稳定:有机质含量维持较高水平,环境稳定性较好;湿度较大,风沙少,侵蚀弱,当时居住地和经济、社会活动场所被沙漠淹埋的可能性小;自然灾害较少,社会稳定。评分细则遗址较多:丝绸之路沿线小麦、粟黍出现的频率较高,种植面积大,食物供应充足(小麦、粟黍种植范围广;食物供应充足;小麦、粟黍出现的频率高)(2分):巴里坤湖附近位于东天山北麓的迎风坡,降水较多(降水较多)(2分);天山积雪融水较多,

13、水源较充足(融水较多;水源较充足)(2分);湿度较大,植被覆盖率较高,土较肥沃,人类经济、社会文化活动较活跃(湿度较大;植被覆盖率较高;土壤较肥沃)(2分)位于丝绸之路,人流、物流量大,居住地和经济、社会活动场所较多(人流、物流量大,活动场所较多)(2分)。(前两点为必答点,每点2分,最多得6分)数量稳定:丝绸之路沿线小麦、粟黍出现的频率变化不大,种植面积稳定,食物供应稳定(小麦、粟黍种植面积稳定;食物供应稳定;小麦、粟出现的频率变化不大)(2分)有机质含量维持较高水平,环境稳定性较好(2分):湿度较大,风沙少,侵蚀弱,当时居住地和经济、社会活动场所被沙漠淹埋的可能性小(风沙少;侵蚀弱;被沙漠

14、淹埋的可能性小)(2分);自然灾害少,社会稳定(自然灾害少;社会稳定;战争少)(2分)。(每点2分,最多得4分)37.(24分)(1)古里雅冰川位于西昆仑山垭口,水汽主要来自海洋;海洋水蒸发过程中,含同位素180的水分子蒸发较慢,使大气中含同位素180的水分子比重较低:水汽输送过程中,因含同位素180的水分子先凝结而不断递减:古里雅冰芯离海洋远,其上空大气水中所含同位素180比重低,导致冰芯中含同位素180比重较海洋水低评分细则:古里雅冰川位于西昆仑山垭口,水汽主要来自海洋(水汽来自海洋:内陆循环影响小)(2分):海洋水蒸发过程中,含同位素180的水分子蒸发较慢,使大气中含同位素180的水分子

15、比重较低(蒸发过程中180减少;蒸发过程中180比重下降;含180水蒸发慢)(2分);水汽输送过程中,因含同位素180的水分子先凝结而不断递减(水汽输送过程中180减少:水汽输送过程中180比重下降)(2分);古里雅冰芯离海洋远,其上空大气水中所含同位素180比重低,导致冰芯中含同位素180比重较海洋水低(古里雅冰芯离海洋远)(2分)(2)我国西部地区,春夏季地表棵露、干量,多沙暴、浮尘天气,雪层中微粒含量较高冬季地表冰雪盖面大,表层土壤冻结,扬尘少。评分细则我国西部地区,春夏季地表棵露、干燥,多沙基、浮尘天气,雪层中微粒含量较高(春夏季扬尘天气多:春夏季多沙暴:春夏季积雪融化,地表露)(2分

16、);冬季地表冰雪覆盖面大,表层土壤结,场尘少(冬冰雪面大:冬上冻结)(2分)。(3)古里雅水川海拔较高,气温低,消融率低,时间连续性好;冰川厚度较大,可研究时间尺度大:位于中低纬干早内陆区,气温变幅大,冰芯中含同位素180比重变幅大:位于青藏高原的海拔较高处,受人为千扰少。评分细则:古里准冰川海拔较高,气温低,消融率低,时间连续性好(冰川不易融化;冰层完整;冰层缺失年代少;时间连性好)(2分);冰川厚度较大。可研究时间尺度大(冰川厚度大;可研究时间尺度大)(2分);位于中低纬干旱区内,气温变幅大,冰芯中含同位素180比重变幅大(气温变化大;180比重变化大)(2分);位于青青藏高原的海拔较高处

17、,受人为干扰少(干扰少)(2分),(每点2分,最多得6分)(4)差异:与格陵兰某地的冰芯相比,古里雅冰芯变幅大理由:西昆仓山海拔较高,与大气接触面比例较大,对气候的敏感度较强;青藏高原西北部处于中低纬度内陆干早区,气温变化时,其积雪厚度、积雪面积和积雪时间相应变幅加大,对气温变化的放大效应更明显,受气温变幅影响,冰芯含同位素180的比重变幅增大。评分细则差异:与格酸兰某地的冰芯相比,古里雅冰芯交幅大(古里雅冰芯交幅较大)(2分)理由:西昆仓山海拔较高,与大气接触面比例较大,对气候的敏感度较强(古里雅地区对气候最感度较强;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若答古里雅地区海拔较高或格陵兰地区海拔较低给1分)(2

18、分);青藏高原西北处于中低纬度内陆干早区,气温变化时,其积雪厚度,积雪面积和积雪时间相应变幅加大,对气温变化的放大效应更明显,受气温变幅影响,冰芯含同位素180的比重变幅增大(古里雅地区气温变化较大;古里雅地区对气温变化的放大效应明显;若答古里雅地区位于中低度内陆干早区或格陵兰地区受海洋影响大给1分)(2分)43地理一一选修3:旅游地理(10分)b、奥赫里德湖:湖中生物古老、独特,湖泊、地层古老,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湖泊的缓冲区正在消失,生物多样性面临少的威胁:游客人数多,不利于环境保护,应加以限制或分流雷斯帕湖:该湖生物丰富多样,风景秀丽,游览价值高;增加收入,促进经济济发展;分流奥赫里德湖

19、的游客,有利于保护奥赫里德湖评分细则奥赫里德湖:湖中生物古老、独特,湖泊、地层古老,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生物古老、独特;湖泊古老;地层古老;较高的科研价值)(2分);湖泊的缓冲区正在消失,生物多样性面临减少的威胁(生物多样性面临减少的威胁;缓冲区正在消失)(2分);游客人数多,不利于环境保护,应加以限制或分流(游客人数多)(2分,若与普雷斯帕湖重复则不得分)。(每点2分,最多得4分)普雷斯帕湖:该湖生物丰富多样,风景秀丽,游览价值高(生物丰富多样;游览价值高)(2分);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的需求)(2分);分流奥赫里德湖的游客,有利于保护奥赫里德湖(分流游客利于保护奥

20、赫里德湖)(2分)。(每点2分,最多得6分)44.地理一一选修6:环境保护(10分)半捡:青藏高原的自然条件差,牦牛粪不易降解,覆盖草皮,易使草原出现斑点状退化;以牦牛粪做燃料,可减少对灌丛等植被的破坏。半留:牦牛粪有利于提高草原土壤肥力:牦牛粪含有大量的草籽,留在草原上,有利于提高草原的生物量;有利于保持草原生物的多样性评分细则:半捡:青藏高原的自然条件差,牦牛粪不易降解,覆盖草皮,易使草原出现斑点状退化(覆盖草皮,草地退化)(2分);以牦牛粪做燃料,可减少对灌丛等植被的破坏(减少对灌丛等植被的破坏;减少植被破坏,抑制荒漠化)(2分)。半留:牦牛粪有利于提高草原土壤肥力(2分);牦牛粪含有大

21、量的草杆(种子),留在草原上,有利利于提高草原的生物量(提高草原生物量:利于草种传播)(2分);有利于保持草原生物的多样性(增加生物多样性;提供昆虫繁殖场所)(2分)。第1题,“火焚水激”意思是先用火烧热石头,让石头膨胀,然后浇水让石头迅速冷缩,通过制造巨大的温差加速石头崩解和破碎,这与“昼夜温差大”导致的风化作用是一个原理,故而选A。第2题,限定性条件是在“甲地”修路。图中“甲地”有什么特征呢?刚好在两条河流之间的空白区。因为水有“往低处汇集”的特色,也就意味着所有的河流(支流)都是流着留着汇集到同一条河流(干流)去,甲两侧的两条河流,东侧的会一路流着汇入渭河;西侧的河流会一路汇入汉水。这也

22、就意味着甲处地势是中间高,东西两侧低。相信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甲就是两个河谷上游海拔最高的地方嘛。那这题就是问在高山地区修路要怎么操作了对不对?而山顶附近最佳的修路方案都是:从鞍部绕过去。山岳的鞍部,也叫山的垭口,因此符合的只有C。这里没河,所以不能选A;也不是纯粹的上坡路,所以B、D盘山公路上去或者直接从陡坡修栈道过去也不行第3题,这题考察材料解析+历史知识。材料提到古代的“褒斜道”“始建于殷周,是古代关中通往汉中、蜀地的要道”,可见最终目的是联通关中与蜀地,所以先把A、D排除。而为什么要修这条路呢?主要是联通两地、促进物资和文化交流的需要。从这点上来说,B、C其实都可以。但如果只是为了连接

23、两地,修栈道或者走山路都可以的,所以估计是要加上历史知识了,战争期间,粮草运输非常重要,需要有特定的运粮通道。这才需要“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题答案选B。但如果你错在C,丽丽觉得,是可以归咎于题目设置问题的第二组应该是这次考试中最简单的一组题了。不过它同时考察了地理定位、气候判定、水资源三个问题,认真说来也没简单到哪儿去。首先注意材料内容“南非某省”南半球哦,1月为夏季、7月为冬季。看图2会发现,每年7月之前,蓄水量达最低值,7月之后迅速升到最高值。那就很明显7月,也就是冬季为雨季,雨季之前泄水以腾出库容,蓄水少;雨季水位慢慢上升到最高,随后随着用水慢慢减少。冬季下雨的,只有地中海气候。我们

24、背过地中海气候都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那么第4题,满足这个水库水量变化特征的,自然只有在30以南的大陆西岸的丁省了,选D。5题不难,却易错。首先要读懂题干:2014年以来,图2所示蓄水量的变化趋势是什么呢?可以看到,蓄水量最大值和最小值都在降低!也就是整个省的河流水位都降低了,甚至连雨季(丰水期)的水位都降低。那就说明,这个锅不能由人类来背哦。如果只是人类用水太多的话,那雨季(丰水期)水库里储水肯定还是很多的,只是枯水期水库水量才会因为被用掉而大幅度下降,所以排除C、D。又因为地中海气候是湿润的,降水量永远大于蒸发量。所以河流水位高低只受控于降水量的变化这题只能选A。蒸发加强不会对

25、河流或水库水位产生如此剧烈的影响。组属于图表材料解析题,在高考地理满分解密课中我们有对这类题型的详细介绍。做这种题,一定要抓准关键词句。这题需要重点注意的就是材料中的“甲”“乙”“丙”代表了我国的三大生态系统。而表格主要研究的是食物的“营养成分”。于是这是考察各类食物营养常识+中国地理+材料解析的考题。从第6题选项可知,“甲”“乙”“丙”指代了草地、农田、水域三类系统。那这三类系统产出的食物是什么哪类食物的产量最大各类食物的营养集中在哪一部分?我们把这个疑问链推出来,这个问题的思路就明确了。在中国,草地供牲畜食用,产出肉制品和奶制品,脂肪含量一定很可观;农田主要生产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

26、以及大豆、芝麻、花生等经济作物,(因为五谷是中国的主粮)食物产量应该是最大的;水域主要生产鱼虾等水产品,众所周知,这都是高蛋白低脂肪食物。把这些对应清楚,就会很快得出结论:甲是农田(产量大);乙是草地(脂肪占比高);丙是水域(蛋白质占比高),选C。第7题要注意题设:进口食物的前提是“我国各类食物提供的热量和蛋白质总量大”,也就是说,我们农产能满足营养需求的,原因肯定与需求量无关,排除C、D。而从饮食习惯来说,中国就是喜食稻米等谷类,但表格显示进口食物的蛋白质和脂肪偏多,所以与习惯也无关。唯一的可能理由就是为了满足中国“吃货”尝新的需求了,本题选B。第8题属措施类+材料解析题,注意题设“合理利用

27、有限的土地”+“保障食物营养供给”,也就是说,我们要选择一个既不破坏土地也能增强营养的措施。A会破坏湿地环境,PASS;B以调整产业结构为前提的农产品加工可以盈利,但无益于营养供应(以加大科技投入为前提才可行),PASS;C保护耕地没问题,只提高单产而不是总产量,就与营养无关;D提高技术可以改善牲畜营养价值,油料作物可以保证脂肪(?)供应,这才是符合题设的答案。这组题居然在考化学!解析之前丽丽还特地XX了酸碱度,确定PH值大于7为偏碱性,小于7为偏酸性,这才敢抹抹汗继续打字。当然写题之前一定要抓地点、时间、市场等关键词。这是“大棚农业”,面向“国内外市场”,所以首先确定这里一定是温度不会太高(

28、需要大棚保持恒温)、并且交通极其便利的地区(便于运输蔬菜)。再看这里的土壤原本(图片中第1年)的PH值大于7,也就是碱性土。放眼第11题选项所提到的4个区域,唯一的可选答案就是位于华北的黄淮海平原了,选C。(注:珠三角和长三角只有河流入海口的滩涂有盐碱地,而那里都是湿地,不是农垦区;只有华北和西北的农垦区本身就盐碱化严重)然后细看两张图。连续耕作12年以来,真正变化大的是0-20cm的土层:连作到第5年时,0-20cm土层有机质和PH值还基本没动;但到第8年时,0-20cm土层有机质明显增多(这是好事,土变肥了),但PH值从7以上降到了7以下,也就是说,它由碱性变成了酸性了。故此,第9题明显选

29、A。继续看,到了第12年时,0-20cm土层和20-40cm土层有机质都变少;0-20cm的土层PH值继续下降了一丢丢。这也就说明,大棚里的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第8年时0-20cm的土壤酸化;第12年时0-20cm和20-40cm的土层有机质减少。而第10题中,A的滴灌技术主要用于治理水资源不足问题,与这里的土地退化无关;B掺沙改造都是增加土壤透气度,避免土壤过粘,与本题无关(掺石灰中和酸性土才可以);C增施速效肥治标不治本,只是短期有效,如果实在没有合适选项就可以选它;D及时深耕土壤,可以将底层(20-40cm)的碱性土翻到表层来中和酸性土,的确可以减缓酸化,虽然不能减缓后续的有机质减少,但也算改良土壤了,与问题相关且符合材料要求,所以它才是正确答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