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h5Ch5 成本论成本的概念短期成本长期成本一、成本的概念(一)机会成本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坐在这里上课的机会成本是什么?(二)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1.显(性)成本: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从机会成本看,这笔支出的总价格必须等于这些相同的生产要素使用在其他最好用途时所能得到的收入。比如:工人的工资、机器设备的购买费用、银行贷款的利息2.隐(性)成本:厂商自身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值。从机会成本的看,隐(性)成本是企业自有生产要素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比如:自己的资金、自己
2、的企业家才能、自己的土地和不动产(三)利润1.经济利润:企业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也被称为超额利润,是一经济学概念。2.正常利润: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属于隐(含)成本。注意:当经济利润为零时,厂商仍可以得到正常利润,即经济利润等于零时,正常利润可以不为零。(四)小结总成本=工资+利息+地租+正常利润经济利润=总收益-总成本=超额利润会计利润=总收益-会计成本例子:经济危机,某人失去年薪20000元的公职,为了下岗再就业,他从银行取出年利率为10%的储蓄存款40000元,开了一家士多店,获得销售收入为50000元。他赚了多少钱?会计视角:会计成本=40000总收益=500
3、00元会计利润=50000-40000=10000元经济学视角:机会成本=20000+40000(1+10%)=64000元总收益=50000元经济利润=50000-64000=-14000元二、短期成本(一)短期成本的分类及其特征1.不变成本(FC):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产量(Q)的产品对不变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成本,可以分为总不变成本(TFC)和平均不变成本(AFC=TFC/Q,即单位产量所支付的不变成本)。其中,总不变成本不随产量而变动。2.可变成本(VC):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产量的产品对可变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成本,可以分为总可变成本(TVC)和平均可变成本(AVC=TVC/Q,即单位产
4、量所支付的可变成本)。可变成本随产量而变动。3.总成本(TC):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产量的产品对全部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成本,是总不变成本和总可变成本之和,即TC=TFC+TVC。4.平均总成本(AC):厂商在短期内生产一定产量的产品时单位产量所支付的总成本,是总不变成本和总可变成本之和,即AC=TC/Q=AFC+AVC。5.边际成本(MC):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品时所支付的总成本,即,或者。6.例子及图示 7.各类短期成本的特征(1)TC曲线是一条由水平的TFC曲线与纵轴的交点出发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2) TC和TVC之间的垂直距离等于TFC。(3) 在每个产量上,TC和TVC两者的
5、斜率都是相同的。(4) TC和TVC的拐点对应于同一个产量水平。两者的斜率都是在拐点之前递减,在拐点之后递增。(5)AVC、AC和MC曲线均呈U型。(6)当MCAVC或者MCAVC或者MCAC时,AVC和AC递增(7) MC与AVC交于AVC的最低点, MC与AC交于AC的最低点(8) AVC的最低点对应的产量小于AC最低点对应的产量(9) 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MC变化的速度快于AVC和AC(原因?)(10)AFC持续下降(11)AVC和AC之间的垂直距离刚好等于各个产量水平下的AFC。(12)MC最低点对应于TC和TVC上的拐点。(13)AVC的最低点对应着由原点出发点直线与总可变成本曲线相
6、切的切点。(14)AC的最低点对应于由原点出发的直线与总成本曲线相切的切点。(二)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1.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的关系短期生产函数:,对应的反函数为短期总成本函数为:,其中, 2.利用短期产量曲线推导短期成本曲线思路:短期产量可变要素可变成本+固定成本短期总成本(1)总产量曲线可变成本曲线 (2)转换坐标可变成本曲线(横轴为产量、纵轴为成本)(3)整体上移可变成本曲线单位,即可变成本曲线+固定成本曲线总成本曲线3.利用短期成本曲线推导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1)由TFCAFC(2) 由TVCAVC(3) 由TCAC(4) 由TC或TVCMC4.短期总产量曲线和短期
7、总成本曲线的关系(1)短期边际产量与短期边际成本在短期生产中,边际产量的递增阶段对应于边际成本递减阶段;反之,边际产量的递减阶段对应于边际成本递增阶段;边际产量最大值对应于边际成本最小值。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下,边际成本曲线(MC)呈现U型特征。证明: (2)短期总产量与短期总成本总产量曲线下凸对应于总成本曲线和总可变成本曲线的下凹;总产量曲线下凹对应于总成本曲线和总可变成本曲线的下凸;总产量曲线的拐点对应于总成本曲线和总可变成本曲线的拐点。(3)短期平均产量与短期平均可变成本结论: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产量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前者递增时,后者递减;反之,前者递减时,后者递增;前者的最高点对应
8、于后者的最低点。推论:在短期,厂商一定是在边际成本MC递增而且大于或等于平均可变成本AVC的阶段进行生产。(三)短期成本变动的决定因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短期生产过程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连续增加,它所带来的边际产量先递增,达到最大值后再递减。在边际报酬递增阶段: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投入所产生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反过来说,增加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边际成本是递减的。在边际报酬递减阶段: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投入所产生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反过来说,增加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边际成本是递增的。三、长期成本(一)、长期总成本函数与长期总成本曲线1.长期总成本(LTC
9、)的定义:厂商在长期中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通过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表示为。2.长期总成本曲线是所有短期总成本线的包络线。在连续变化的每个产量水平上,都存在LTC和一条STC的切点,该STC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就是生产该产量的最优生产规模,该切点对应的总成本就是生产该产量的最低总成本。3LTC曲线的特征(1)LTC曲线表示长期内,厂商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由最优规模所带来的最小生成总成本。(2)LTC曲线是由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产量为零,LTC为零;然后随产量增加而增加;LTC的斜率先递减,经过拐点之后变为递增。(二)、长期平均成本函数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1. 长期平均成本的定义
10、:厂商在长期中单位产量的最低总成本,表示为函数2.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推导(1)方法1:根据长期总成本曲线推导。长期总成本曲线上的任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表示相应产量水平的长期平均成本(2)方法2:根据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推导。在长期中,厂商可以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因此在每个产量水平上总存在唯一一个最小的平均成本与之对应。(3)LAC特征:LAC曲线表示长期内厂商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可以实现的最小平均成本。3.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及其原因(1)U型,先降后升(2)原因: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规模经济:厂商扩大生产规模使得经济效益提高,即产量增加的倍数大于成本增加的倍数规模不经济:厂商扩大生产规模使得
11、经济效益下降,即产量增加的倍数小于成本增加的倍数通常在企业开始扩张时,存在规模经济;在企业扩张到一定程度后会产生规模不经济。注意: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的差异可以说规模经济包含了规模报酬,或者说规模报酬是规模经济的特例 (3)规模经济的度量: :规模不经济:规模经济不变:规模经济4.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位置移动(1)原因: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外在经济是由于厂商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界环境改善而产生的。外在经济是由于厂商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界环境恶化而产生的。外界环境:政府政策、外汇波动等。(2)变动方向:外在经济导致LAC下降;外在不经济导致LAC上升(三)、长期边际成本函数和长期边际成本曲线1.长期边
12、际成本(LMC)定义:厂商在长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最低总成本的增量,表示为或者。2.长期边际成本的推导(1)方法1:利用LTC曲线。LTC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斜率值表示相应产量水平上的长期边际成本。(2)方法2:利用STC曲线。LTC是STC的包络线,这说明在长期的每一个产量水平上这两条曲线的斜率是相等的,即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的LTC的斜率值()都与某个短期STC的斜率值()相等。3.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的特征(1)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交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如果LMCLAC,那么LAC上升如果LMCLAC,那么LAC下降在LAC的最低点,LACLMC(2)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呈U型。原因:LAC在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作用下先下降后上升,这使得LMC也呈现相同的U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