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23.26KB ,
资源ID:3644689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64468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消化系统疾病护理讲稿2.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讲稿2.docx

1、消化系统疾病护理讲稿2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讲稿1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认识消化系统疾病 一、 定义: 消化系统疾病包括食管、 胃、 肠、 肝、 胆、 胰、 腹膜及网膜等脏器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 病变可局限于消化系统或累及其他系统, 其他系统或全身性疾病也可引起消化系统疾病或症状。 二、 流行病学资料 临床上十分常见。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患某种消化系统疾病, 但由于主要的患病时期在中年, 因此给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 据统计胃肠病和肝病引起的疾病负担占所有疾病的十分之一, 在我国胃癌和肝癌分别是引起恶性肿瘤病人死因的第二位和第三位。 近年来, 大肠癌、 胰腺癌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 消化性溃疡是

2、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近年来可能由于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法的普及而致复发率降低等原因, 就诊人数有所减少。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在我国一直相当普遍。 酒精性肝病和酒精性肝硬化在西方国家相当常见, 而近年在我国亦见增多, 随着社会发展, 我国疾病谱也在发生变化。 以往我国并未引起重视的胃食管反流病和功能性胃肠病, 近年来已引起我国消化病界的高度重视。 炎症性肠病以往属西方国家常见病, 在我国少见, 近年来在我国报道不断增加。 近年调查表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已成为我国常见肝病之一。 由于消化系统直接开口于体外, 接纳体外的各种物质, 其粘膜接触病原体、 致癌物质、毒性物质的机会较多,

3、 在免疫及其他防御功能减弱的情况下, 容易发生感染、 炎症、 损伤。 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率较高也可能与此有关。 胃癌、 食管癌、 肝癌、 结肠癌、 胰腺癌均是常见的恶性肿瘤, 在全身恶性肿瘤中占很大的比例。 胃肠道与肝脏含有大量单核细胞, 构成消化道的免疫保护屏障, 保护胃肠道不受外来致病因子的侵袭, 当这种功能受损时即出现相应的疾病。 胃肠道微生态环境的正常对维持人的健康状况、 抵御外来微生物的侵害、 防止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三、 常见病因及病种 联系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解释临床常见问题 一、 结构: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肝、 胆、 胰、 胃肠的神经内分泌调节 二、 胃肠道的功

4、能 (一) 胃肠道的消化、 吸收、 分泌功能: 食物消化与吸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涉及到胃肠道的外分泌和内分泌、 胃肠道的运动、 神经体液的调节、 血液及淋巴循环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密切配合, 任何一环的破坏, 均可引起胃肠道疾病。 其中胃肠道的粘膜上皮吸收和腺体的分泌功能和胃肠道平滑肌收缩过程的异常是引起胃肠道疾病的主要原因。 胃肠道粘膜: 胃肠道粘膜表面是由一群有动力的上皮细胞组成, 如将这些细胞面加起来相当于一个网球场大小, 上皮细胞具有高度发达的转膜吸收和分泌功能, 在食物消化和营养摄取上其主要作用。 上皮细胞与摄入的食物、 水、 微生物和肠道菌群相互作用。 在健康状态下, 吸

5、收液体、 电解质和营养物质; 患病时则分泌大量的液体和电解质, 造成腹泻。 消化道疾病产生的临床后果常常是由于粘膜层生理功能的破坏, 如出血、 丢失大量液体、 病原体的入侵, 或因消化功能破坏, 营养物质吸收障碍引起的营养不良所致。 前一种情况在局限性的胃肠道病变中其主要作用, 而后一种情况则见于消化系统年末的弥漫性病变。 胃肠道粘膜上皮细胞有很强的再生修复功能, 其更新速度快, 约为72小时, 这项功能使其在受到急性损伤后很快修复, 也可降低致癌原引起恶变的危险性。 但过度增生也为消化道肿瘤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在环境和遗传因素作用下, 很容易发生胃肠道肿瘤。 胃肠道动力: 胃肠道吸收营养、

6、排除废物这项主要功能的完成, 除了上述粘膜具有的功能外, 还依赖于深层肌肉协调性地推进胃肠道腔内食物的动力作用。 胃肠道动力异常十分常见。 影响到胃肠道肌层的一些常见疾病是由于体内的激素、 旁分泌递质和肠神经系统功能的失控。 神经内分泌调节失衡引起的消化道症状出现的机率多于因解剖结构异常所致。 动力紊乱可引起腹痛、 恶心、 腹胀、 排便次数增加、 便秘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单独出现, 也可几个症状同时存在。 器质性病变造成结构上的破坏可以对消化道局部或全部的动力造成影响而产生症状。 例如肠梗阻可直接引起动力障碍; 在炎症性肠病中, 由于粘膜病变产生花生四烯酸等炎症介质影响平滑肌活性而对动力产生间

7、接作用。 消化道的活动受自主神经支配, 交感神经可导致胃肠道动力的变化, 迷走神经受损可引起胃十二指肠对扩张的异常敏感性。 丘脑下部是自主神经的皮下中枢, 也是联络大脑与低位中枢的重要环节。 与以往的概念不同, 消化道并不只是一条有上皮细胞内衬的肌肉管道, 它具有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 ENS), 可以不依赖中枢神经系统独立行驶功能, 被称为肠之脑。 它包括从食管开始到肛门整个胃肠道的神经元(共 108109个), 相当于脊束中神经元的总和。 ENS 大部分位于消化道环形肌与纵行肌之间的肌间神经丛, 包括接受胃肠道刺激信号的感觉神经元、 将各种信号编码的中间

8、神经元和执行抑制或兴奋的运动神经元, 肌间神经丛主要调节胃肠道运动。 少部分 ENS 位于粘膜下神经丛, 与粘膜肌运动和粘膜分泌吸收有关。 ENS 可直接接受胃肠道腔内各种信号, 被激活后分泌的神经递质为多肽分子, 如 P 物质,阿片类多肽、 生长抑素、 肠血管活性肽(VIP) 等。 ENS 有许多反射径路, 同时也受中枢神经的调节(脑-肠轴), 它在调控胃肠道的运动、 分泌、 血液和水及电解质转运上都有重要作用。 总之中枢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和 ENS 的完整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对于胃肠道动力的调节起重要作用。 各种精神因素, 尤其是长期高度紧张可以干扰高级神经的正常活动, 造成脑-肠轴

9、的紊乱,引起内脏感觉过敏, 进而引起胃肠道功能的紊乱。 胃肠道激素: 胃肠道激素是指来源于胃肠道内分泌细胞和神经细胞的小分子活性物质和多肽。 这些多肽活性物质不仅存在于胃肠道内(胃肠道内分泌细胞及ENS内) , 也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 作为神经信息的传递物质, 故称为脑肠肽。 闹常态除了作为激素影响远处器官,也可作为神经递质传递神经信号与冲动, 又可作为旁分泌调节邻近细胞或作为自分泌调节自身细胞。 胃肠道从食管到直肠均有内分泌细胞分布, 尤以十二指肠和小肠为多, 主要分布在粘膜层。 近年来发现肝脏、 胆囊等其他消化器官也有内分泌细胞分布。 如果将消化系统中内分泌细胞加在一起作为一个内分泌器官

10、的话, 它将是人体中最大的、 功能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 消化道内分泌系统其独特性在于即对腔内刺激也对从 CNS 或从血液中来的刺激起反应。 胃肠道激素对于维持消化道正常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 要完成某一胃肠生理功能需要几种激素协同作用。 胃肠激素相互之间、 胃肠激素与胃肠各种细胞、 组织、 器官之间相互协调才能维持生理功能, 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 就可以引起疾病。 例如胃泌素分泌过多可产生卓-艾综合征; VIP 分泌过多可造成胰性霍乱; 胃动素能强烈刺激上消化道电活动和机械活动, 主要影响消化间期的胃肠运动, 可能与胃结肠反射的调节有关。 因此, 胃肠道神经分泌的失衡有可能是导致一些症状综合征,

11、 如肠易激综合征、 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功能性疾病的病因。 (二) 胃肠道免疫功能: 大多数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人侵机体要经过胃肠道粘膜表面。 粘膜表面的生理结构和广泛分布在粘膜内的免疫细胞共同构成粘膜屏障, 在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和维持机体正常防御功能上起重要作用。 胃肠道相关性淋巴样组织(gastrointestinalassoCiated lmpphoid tissue, GALT) 是由胃肠道的免疫细胞构成。 主要包括肠道集合淋巴结, 上皮内淋巴细胞和粘膜固有层淋巴细胞。 如将这些免疫细胞集中在一起, 可成为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 它形成了 胃肠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 1 肠道集合淋巴结:

12、肠道集合淋巴小结派尔斑(Peyer patch, GALT) 是小肠粘膜内的+为主) 组成, 在其表面覆盖着一层微皱褶细胞,一组淋巴滤泡。 淋巴滤泡由B细胞和T细胞(CD4又称M细胞。 它能识别胃肠道内呈现的许多抗原, 主要吞噬病毒和肠道病原菌, 递呈吞入的肠腔内抗原转交给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可对治病抗原加工、 转运、 递呈。 在此过程中被激活的免疫细胞经过循环归巢的过程回到肠黏膜固有层, 成为分泌IgA为主的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参与肠道局部免疫反应。 M细胞对于营养物中的异体蛋白和肠道内的共生菌都不起作用。 2 上皮内淋巴细胞 位于粘膜上皮间隙, 大多数为抑制性 T 细胞, 可抑制抗原的无限制

13、激活作用, 从而阻止免疫和炎症过程的持续进行。 上皮内淋巴细胞: 粘膜固有层淋巴细胞: 粘膜固有层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 浆细胞、 T细胞、 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肥大细胞等。 固有层浆细胞绝大多数分泌IgA, 发挥其特异性免疫应答作用, IgA附着于胃肠道粘膜表面, 可阻止病菌和抗原的入侵。 T细胞主要为T辅助细胞, CD4+、 CD3+细胞大多处于激活状态, 通过辅助抗体, 分泌细胞因子及溶细胞介导宿主在防御中发挥的效应功能。 其他几种细胞含有多种神经肽受体, 与肽能神经纤维连接, 并分泌各种神经肽, 调节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合成、 释放, 影响免疫细胞增殖趋化和吞噬功能。 当粘膜屏障受

14、到破坏时可以起到消灭病原菌作用, 参与肠道非特异性防御反应。 与疾病的关系: (1) 炎症: 胃肠道粘膜内的免疫细胞可吸引、 激活炎症细胞, 易致胃肠道炎症。 (2) 自身免疫病: 胃肠道免疫系统可能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耐受上发生作用。 例如被粘膜上皮细胞进行抗原递呈的麦胶蛋白, 激活自身反应性T细胞, 就可引起小肠粘膜吸收不良症。 肝脏:: 肝脏是体内最大的器官, 重约12001500g, 占成人体重的l 50, 是体内物质代谢和生物转化的工厂, 也是体内免疫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 结构特点 1 双重血供 正常肝脏血流 1500ml/min, 其中 75%血供来自门静脉, 25%来自肝动脉的

15、高浓度含氧血。 肝脏从门静脉接受来自肠道的高浓度营养物质和胰腺、 肠道来的激素, 这些物质经过有功能的干细胞合成加工或分解后再回到体循环或通过胆汁排出。 因此肝脏是碳水化合物、 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中心, 也是清除从肠道来的毒素、 细菌及化学药物的主要场所。 肝小叶 肝脏实质是由无数个肝小叶组成。 肝小叶是肝脏功能单位。 其解剖结构特点是由 1530 个肝细胞以单层细胞排列组成的肝细胞板。 肝细胞板靠近肝血管端为第一带, 顺次为 2 带和第三带逐渐远离入肝血管, 肝细胞板第 3 带的末端形成了中央小静脉。 血流在汇管区经过肝动脉、 门静脉进入肝窦, 沿着肝细胞板进入中央静脉, 位于第 1 带的肝

16、细胞摄入的是高浓度氧, 而第 3 带的氧供较差易受缺血引起损伤。 第 1 带肝细胞的结构功能也与第 3 带的不同。 第 1 带的肝细胞线粒体多且大, 溶酶体和高尔基体丰富, 其主要功能为糖异生、 脂肪酸 氧化、 氨基酸分解代谢、 尿素生成、合成胆固醇、 分泌胆汁, 因此由于化学损伤引起的坏死和脂肪变主要分布在 1 带。 第 3 带的肝细胞滑面内质网较第 1 带丰富, 细胞核大, 该带肝细胞主要进行与释放能量有关的反应包括糖酵解、 脂肪生成、 合成谷氨酰胺清除血氨, 该带也是解毒和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场所,因此药物中毒常累及第 3 带。 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和常见病种 一、 病因: 感染、 外伤、

17、理化因素、 大脑皮质功能失调、 营养缺乏、 代谢紊乱、 吸收障碍、肿瘤、 自身免疫、 遗传和医源性因素等。 消化道与外界相通, 其粘膜接触病原体、 毒性物质、 致癌物质的机会交多, 容易发生感染、 炎症和损伤, 消化系统肿瘤发病率较高可能与此有关, 常见的恶生肿瘤如食管癌、 胃癌、 肝癌、 胰腺癌、 结肠直肠癌, 在全身恶性肿瘤中占很大比例(57. 8%) 。 二、 常见疾病 1、 食管: 食管炎、 食管癌、 贲门失弛缓症、 门静脉高压所致食管静脉曲张等。 2、 胃十二指肠: 急、 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胃癌、 十二指肠炎、 功能性消化不良等。 3、 小肠: 急性肠炎(包括病毒性肠炎) 、

18、 肠结核、 吸收不良综合征、 Crohn病、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等。 4、 大肠: 结肠炎、 痢疾、 肠易激综合征、 结肠直肠癌、 阑尾炎等。 5、 肝: 病毒性肝炎、 脂肪肝、 肝硬化、 肝脓肿、 肝癌等。 6、 胆: 胆石症、 胆囊炎、 胆管炎、 胆道蛔虫症、 胆道息肉和肿瘤等。 7、 胰腺: 急、 慢性胰腺炎、 胰腺癌。 8、 腹膜、 肠系膜: 急、 慢性腹膜炎、 肠系膜淋巴结炎和结核、 腹膜转移癌等 护理评估 在全面收集病人的主、 客观资料的基础上,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护理评估的重点内容包括: 一、 病史 1、 患病及治疗经过 (1) 患病经过: 患病的起始情况和时间, 有无起因或诱因

19、。 主要症状及其特点, 包括其性质、 部位、 程度和时间, 是持续性、 渐进性或间歇性发作, 症状加剧和缓解的规律性, 有何伴随症状, 有无出现并发症。 (2) 检查及治疗经过: 既往检查、 治疗经过及效果, 是否遵从医嘱治疗。 目前用药情况,包括药物的种类、 剂量和用法, 是按医师处方用药还是自行购药使用。 有无特殊的饮食医嘱及遵从情况, 例如肝硬化腹水病人须限制钠、 水的摄入量。 (3) 目前状况: 目前的主要不适及病情变化。 一般情况如体重、 营养状况、 饮食方式及食欲、 睡眠、 排便习惯有无改变等。 2、 心理社会资料 (1) 疾病知识: 病人对疾病的性质、 过程、 预后及防治知识的了

20、解程度。 (2) 心理状态: 病人的性格、 精神状态。 患病对病人日常生活、 工作的影响。 有无焦虑、抑郁、 悲观等负性情绪及其程度。 临床症状如畏食或食欲不振、 呕吐、 腹痛、 腹胀、 腹泻给病人带来不适和痛苦, 特别是当症状反复出现或持续存在时, 易使病人产生不良情绪反应。 在消化性溃疡、 溃疡性结肠炎、 胃肠道功能紊乱的病人, 心理因素可使症状加重。 有些疾病过程如肝硬化失代偿期、 消化系统肿瘤疗效不佳、 预后不良时, 给病人带来精神压力。 故应注意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 以便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 (3) 社会支持系统 : 包括病人的家庭成员组成, 家庭经济、 文化、 教育背景,

21、 对病人所患疾病的认识, 对病人的关怀和支持程度; 病人的工作单位所能提供的支持; 慢性病病人出院后的继续就医条件, 居住地的初级卫生保健或社区保健设施等资源。 3、 生活史 (1) 个人史: 出生地和生活地、 年龄、 性别、 职业、 经济情况, 有无疫水接触和疫源地逗留史, 这些因素与某些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关系密切。 (2) 生活方式: 日常生活是否有规律, 包括学习或工作、 活动、 休息与睡眠、 进食的时间规律性, 生活或工作负担及承受能力, 有无过度紧张、 焦虑等负性情绪, 睡眠的质量, 有无定时排便的习惯及条件。 这些因素在胃肠道功能紊乱、 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2、。 (3) 饮食方式: 平日饮食习惯及食欲, 每日餐次, 有无在正餐以外进食的习惯, 进食时间、食物品种组成以及数量, 有无特殊的食物喜好或禁忌, 例如因宗教信仰而忌食某些食物。 有无食物过敏。 要求病人列举通常每日的食谱和摄食量, 以了解病人摄入营养素是否符合机体需要量; 要求病人描述有利于健康的饮食应如何构成, 以及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以了解其对饮食营养的知识。 (4) 有无烟酒嗜好, 吸烟年数及每日量, 饮酒年数、 种类及量。 2、 身体评估 (1) 营养状况: 体重、 皮下脂肪厚度、 皮肤色泽和弹性、 毛发光泽度有无异常。 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消化系统肿瘤病人常有体

23、重减轻或消瘦; 慢性胃炎胃酸缺乏、 消化性溃疡慢性失血可出现皮肤苍白、 干燥、 毛发干枯易脱落。 指甲薄脆易裂或反甲。 舌炎、 口角毅裂等贫血的表现。 (2) 皮肤和粘膜: 有无黄染、 出血倾向、 蜘蛛病、 肝掌等肝胆疾病的表现; 频繁呕吐或腹泻的病人应注意有无皮肤干燥、 弹性减退等失水征象。 (3) 腹部检查: 腹部的轮廓, 有无膨隆或凹陷。 有无胃型、 肠型及蠕动波。 有无腹壁静脉显露及其分布与血流方向。 肠鸣音是否正常。 腹壁紧张度, 有无腹肌紧张、 压痛、 反跳痛,其部位、 程度。 肝脾是否肿大, 其大小、 硬度和表面情况。 有无腹块。 移动性浊音等。 检查时应先听诊肠鸣音、 血管杂音, 然后叩诊和触诊, 以免触诊后引起肠鸣音变化。 3、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 粪便检查 (2) 十二指肠引流 (3) 血液、 尿液检查 (4) 腹水检查 (5) 脏器功能检查 (6) X线检查 (7) 内镜检查 (8) 活组织检查和脱落细胞检查 (9) 其他检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