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33.29KB ,
资源ID:3641307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64130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古代文学笔记3 超详细实用.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古代文学笔记3 超详细实用.docx

1、古代文学笔记3 超详细实用古代文学笔记3 超详细实用6、黄庭坚能在宋代产生重要影响的原因是什么?他的诗歌理论与创作有何特色? 参考答案:黄庭坚之所以能在宋代诗坛上占据重要的地位,产生广泛的影响,一是因为他提出了一套独特的诗歌创作理论,二是因为他诗歌本身的成就,三是因为在他的影响下产生了一个声势浩大的江西诗派。 黄庭坚诗歌理论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阐明了具体的写诗办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黄庭坚认为,“文章最忌随人后”(赠谢敞王博喻)、“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题乐毅论后),主张创新。创新的办法是“以故为新”。“以故为新”的具体办法就是“夺胎换骨”,即“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

2、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冷斋夜话卷一引)。这就意味着创新是建立在对前人作品的加工改造上,一是不改变前人作品的意思,但用新的语言来表达;一是袭用前人的语言,但表达的是新的意思。此外,他还对诗歌句眼的设置、句律的运用、章法的安排等发表了具体的意见。这样的办法切实可行,而且立竿见影,对学诗者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黄庭坚的诗歌创作在宋代也是别具一格的。从内容来说,黄庭坚的诗不像他以前的宋代诗人那样比较关注政治、社会问题,而更多的是写景、酬唱,抒发内心感受。 艺术上,黄庭坚的诗具有多方面的特点:一是用典多;二是务新求奇,为人所不为;三是具有一种独特的幽默诙谐感。 7、“诚斋体”有哪些特点? 参考答案:第

3、一,善于发现和捕捉自然和日常生活中一般人没有注意和描写的富有情趣与美感的景象。第二,语言上不用典,不避俗俚,平易自然,雅俗共赏。第三,风格幽默风趣。 8、范成大田园诗有何贡献? 参考答案:范成大田园诗的突出贡献在于全面地表现了农村的各个方面。在范成大以前,描写田园的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以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主要表现田园的优美宁静和文人的隐居之乐;一类以诗经中的伐檀等为代表的所谓现实主义作品,主要表现农村中农民生活的困苦。范成大的可贵之处是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了,因此四时田园杂兴中既有农家景物、风俗、岁时,又有农民的劳动、苦难。所以有人称范成大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9、陆游诗

4、歌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从内容来说,陆游的诗主要有两类,一类表现民族意识和爱国感情,一类写景物和日常生活。这两类作品在艺术上也有不同的特色。 第一类是陆游诗歌的主旋律。这类作品主要由两方面的主题构成,一方面是表现许身报国、恢复中原、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一方面是表现壮志难酬的苦闷、报国无门的悲愤。这两方面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这一类作品具有浪漫主义的突出特点,表现在:第一,往往借助于梦境的描写来表达恢复中原的愿望。第二,往往不对某一事物作静态细致的描绘,而是注重自我情感的宣泄。第三,语多豪壮。这些特点构成了陆游诗豪放浪漫的风格,接近唐代诗人李白,陆游也因此有了“小李白”之称。第二类诗以

5、描写日常生活及景物为主,往往从平常的景象中体悟出特别的意味,因此写得意境优美,耐人寻味,在平淡自然的风格中,时常可见对语言的精心锤炼。第三章 宋代散文 一、基本知识 1、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宋时期的八位著名散文家,他们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2、三苏:指的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 二、主要作家、作品 1、精读作品 欧阳修醉翁亭记、五代史伶官传序,王安石读孟尝君传,苏轼赤壁赋 2、泛读作品 欧阳修秋声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苏轼留侯论、记承天寺夜游。 三、思考与练习 1、欧阳修散文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创作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参考答案:理论上,欧

6、阳修一方面主张道胜文至,认为“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自至也”(答吴充秀才书),“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答祖择之书),承认“道”对文的决定作用。另一方面又认为,文章之“道”并不仅仅局限于古圣贤之道,而是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列入“道”中,反对“弃百事不关于心”的行为。同时,认为文章的形式也是非常重要的,反对韩愈等人的奇险怪诞,主张平易。创作上,他的散文内容充实,题材丰富。既有政论文,如五代史伶官传序、朋党论、与高司谏书;也有写景抒情之作,如秋声赋、醉翁亭记;又有叙事怀人的作品,如苏氏文集序、祭尹师鲁文。艺术上也有鲜明的独创性,主要表现在:第一,风格平易流畅。第二,艺术手法灵活多样,

7、不拘一格,且颇多创新。第三,无论写景、抒情还是说理,都能引人入胜,极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2、王安石散文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参考答案:王安石的散文是政治家的散文,不以感人擅长,但以服人称胜。作品的内容与社会政治有紧密关系,而且见解精辟,往往能发人所未发,显示了王安石非同寻常的眼光与思想。 3、苏轼散文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创作上有何特色? 参考答案:苏轼在理论上强调文章要有“意”(观点、意图、情感等),认为“意者,钱也。为文若能立意,则古今所有翕然并起,皆赴吾用”。也就是要求文章应有中心,围绕中心作文。与此相联系,他还提出了“辞达”和“自然为文”的说法,即写作时,根据自己的艺术感觉,“常行于所当

8、行,常止于不可不止”,自然地把对事物的感觉和理解写出来。创作上,从内容来说,苏轼的散文几乎涉及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前根本不能写入文章的很多内容,均能在苏轼的散文中找到。在艺术上,苏轼散文不仅文体多样,而且如他的诗歌一样,触处生春。议论时,能像王安石一样,鞭辟入里,发人所未发,写景时,能像欧阳修一样,以寥寥数语,写出景象的特点,营造出富有诗意的意境。并且极善于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自然而不露痕迹。总之,苏轼的散文变化多端,没有固定的程式,充满活力,毫无陈腐气,且有特殊的情韵,确为中国古代散文中的珍品。第四章 话本小说 一、基本知识 1、说话:在宋代城市的大众娱乐场所“瓦肆”

9、中,有一种以讲故事、说笑话为主的活动,即“说话”。“说话”分为四家,即小说、讲史、说经、合生。 2、话本:就是说话人说话的底本,它包括讲史和小说两大类。前者是用浅近的文言讲述历史上的帝王将相的故事;后者指的是用通行的白话来讲述平凡人的故事。 二、主要作家、作品 1、精读作品 碾玉观音 2、泛读作品 志诚张主管、闹樊楼多情周胜仙、错斩崔宁。 三、思考与练习 1、宋代的讲史话本主要有哪些? 参考答案:宋代的讲史话本主要有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全相平话五种等。 2、宋代小说话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主要的代表作是什么? 参考答案:宋代小说话本一般为短篇故事,多表现现实生活,其中爱情和公案题材比较多。

10、作品人物多为下层百姓中的平凡人物,形象鲜明,颇具个性色彩,善于通过行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女性形象塑造尤为成功,如快嘴李翠莲中的李翠莲、碾玉观音中的璩秀秀等。情节安排曲折生动,脉络清晰,引人入胜。基本运用白话,通俗简明,生动活泼,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代表作有错斩崔宁、碾玉观音、志诚张主管、闹樊楼多情周胜仙等。 3、宋代话本的地位如何? 参考答案:鲁迅先生曾经指出,宋元话本的出现“实在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中国小说史的历史变迁)。宋代话本小说与长期以文言文为语言的中国古代文学传统完全不同,它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将白话作为小说的语言进行创作。在人物塑造上,宋代话本小说以平凡人物为主,不再将非

11、凡人物作为主要的塑造对象,这是中国小说进一步走向平民化的标志。另外,宋代话本小说采取的是在“说话”这样的场景里展开故事的叙述方式,这样的叙述模式后来成了白话小说的经典叙述方式。以上几个方面对于明清小说、白话小说的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 第五章 辽金文学 一、基本知识 1、论诗绝句三十首:这是金代著名诗人受杜甫戏为六绝句的启发而作的一组论诗之作,对建安以来的诗歌作了较系统的论述,表明了他喜爱淳朴自然,反对雕琢华绝的文学观。 2、诸宫调 所谓诸宫调,就是流行于宋金元时期的一种讲唱文学。它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用不同宫调的若干短套联成长篇,杂以叙述,讲唱一个长篇故事。据传,其首创者是北宋末年的

12、民间艺人孔三传。西厢记诸宫调是现存唯一部完整的诸宫调作品。 二、主要作家、作品 1、 精读作品 元好问岐阳之二、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2、 泛读作品 元好问如雁门道中书所见、癸巳五月三日北渡、论诗绝句三十首。 三、思考与练习 1、元好问的诗歌创作有何特色? 参考答案:元好问生长于金元易代之际,所以,其诗多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对金元之际的民族矛盾有较多的表现。艺术上,元好问的诗既有南方诗人词藻华美的优点,又有北人风格刚劲的特色。语言精炼准确,富有表现力。虽有雕琢之功,但无斧凿之痕。所以后世对他的评价很高。 2、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对元稹莺莺传有何发展? 参考答案:董解元保留了莺莺传的大致情节,但在

13、四个方面作了较大的改动:在思想上,改变了原作对张生始乱终弃行为的偏袒和对女性的偏见,突出了歌颂婚姻自由的主题,使作品有了本质的提高;在人物塑造上,不仅增添了不少人物,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主人公的性格,使之成为正面形象,而且个性更为鲜明。例如张生,原来是一个玩弄女性的人物,董解元将他改编成一个有情有义、始终忠于爱情的正面人物。又如崔莺莺,原来是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的弱者,董解元将她写成了一个大胆追求爱情的坚强女性。在情节安排上,增加了佛殿相逢、月下联吟、兵围普救寺、长亭送别、村店惊梦等情节,使故事更为曲折生动。在艺术手法上,大量吸收古曲诗词的典雅词语和借景抒情的手法,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使作

14、品更具诗意,同时,又吸收了大量的民间口语,使作品更生动活泼。 参考书目 1、 唐宋词选注,唐圭璋等选注,北京,北京出版社,1982。 2、 唐宋词选释,俞平伯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3、 唐宋词通论,吴熊和: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 4、 宋诗选注,钱锺书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5、 宋文选,四川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6、 宋元小说史,萧相恺著,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第一章杂剧一、基本知识1、旦本、末本:元杂剧中男主角称为末,女主角称为旦,根据主唱者角色的不同,分为旦本、末本。一本戏只能由一人主唱,其他人一般

15、只能说白。2、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元代的四位著名的杂剧作家,即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3、曲状元:马致远所作杂剧在当时的名气极大,有“曲状元”之称。二、主要作家、作品1、精读作品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2、泛读作品关汉卿鲁斋郎、蝴蝶梦、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西蜀梦,白朴墙头马上,马致远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纪君祥赵氏孤儿,康进之的李逵负荆,郑光祖倩女离魂、王粲登楼,秦简夫东堂老。 三、思考与练习1、元杂剧在体制上有何特色?参考答案:元代的杂剧在体制上有自己的特点:用北曲演唱,一般一本四折,有的还有楔子,用作交代人物、剧情或串联两折。每折限用同一宫调,而且一

16、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剧中男主角称为末,女主角称为旦,根据主唱者角色的不同,分为旦本、末本。一本戏只能由一人主唱,其他人一般只能说白。角色除旦、末外,还有副末、冲末、外末、贴旦、老旦、外旦、净、丑等配角。杂剧主要由歌曲与说白两部分构成。歌曲主要用来抒情、渲染,往往写得较典雅;说白主要用来对话或独白,往往用白话来写。2、元杂剧的发展情况如何?各阶段的代表作家有哪些?参考答案:元杂剧的发展以大德(1300年前后)为界大致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前期的创作中心在大都(今北京),后期的创作中心在杭州。前期的主要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这是元杂剧创作的黄金时期;后期的主要作家有郑光祖、宫天挺、

17、秦简夫等,这一时期的杂剧创作已走向衰落。3、关汉卿的杂剧从内容来分,可以分为哪几类?各类的代表作是什么?参考答案:关汉卿的杂剧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公案剧。以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为代表。二、婚姻爱情剧。这又可分为两类:一为表现弱者反抗恶势力,代表作有救风尘、望江亭;一为表现一般的婚姻爱情,代表作为拜月亭、调风月。其特点是肯定女性对于婚姻的自主选择。三、历史剧。代表作为单刀会、西蜀梦。这两部作品都是三国戏,塑造的是三国时蜀国关羽、张飞等人的形象。这一类作品较多地反映了民间的英雄崇拜心理和价值观。4、关汉卿杂剧创作的主要成就是什么?参考答案:关汉卿的剧作在内容上涉及多种多样的社会层面和人物,并深

18、刻地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表达了对恶势力的批判与憎恨;集中反映了社会中受压迫的弱者的生活遭遇和生活理想,热情赞美他们的美好品格;在反映社会对弱者的压迫的同时,始终表现出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对美好人生的执着追求。这是关汉卿剧作的可贵之处,同时也是关汉卿之所以成为戏剧大家的一个重要因素。艺术上,关汉卿的杂剧故事复杂,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每个情节都经得起推敲,丝丝入扣;人物性格富有个性,极少概念化、模式化色彩,因此,为中国古代戏曲人物画廊提供了大量栩栩如生的形象,如窦娥、赵盼儿等,直至今天,仍为大家所熟知;语言既切合人物的身份,又贴近当时口语,是“本色派”代表。这些特点,特别是塑造人物的本领,使他成为中国

19、古代戏剧成就最高的剧作家。5、王实甫西厢记对董解元诸宫调西厢记作了哪些发展?参考答案:王实甫西厢记直接取材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同时又对西厢记诸宫调作了新的发展:第一,删减了许多不必要的情节,使结构更完整,情节更集中。例如,在西厢记诸宫调中,孙飞虎兵围普救寺一事占了相当长的篇幅,它实际上是游离于主线之外的,王实甫毅然将它压缩得很短,这样就使主线更为分明突出。第二,使主要人物的立场更鲜明,从而加强了戏剧冲突。在西厢记中,实际上存在着两个阵营,一以张生、崔莺莺、红娘为代表,一以老夫人为代表。王实甫将这两个阵营的人写得泾渭分明,态度毫不含糊,并以此来展开矛盾冲突。第三,在情节安排、艺术手法的运

20、用上,更为精致完美,并增加了一些喜剧色彩。例如,利用景物来表现情感是西厢记诸宫调的一大特点,王实甫在西厢记中也大量运用了这一手法,但比较一下两部作品的“长亭送别”就可以看出,王实甫写得更细腻,更优美。6、王实甫西厢记的主要成就是什么?参考答案:西厢记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表现在:第一,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通例,多达五本二十一折。这种体制上的突破,使情节更为曲折,人物塑造和艺术手法的运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第二,人物性格鲜明。这应当说是西厢记最成功之处。王实甫紧紧抓住崔莺莺既爱又怕的心理、张生大胆又带有书生酸气的特点,将人物写得极有个性。第三,语言优美。西厢记的唱词华丽典雅,宾白则是鲜活的口语,

21、既充满诗情画意,又充满生活气息。正因为如此,西厢记往往被人当成“文采派”的代表。7、白朴梧桐雨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是什么?参考答案:梧桐雨主要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描写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内容上虽是旧题材,但突出了纯真的爱情成分。艺术上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能通过人物内心的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并且化用了大量古典诗词的意境、意象,语言极其华美。8、马致远汉宫秋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是什么?参考答案:汉宫秋描写的是昭君出塞的故事。但与传统的昭君故事不同,在情节和人物上进行了新的创造。它将汉元帝写成对王昭君有着深厚爱情的人物,同时突出了王昭君对汉朝的感情,让她以身报国

22、,投水自杀。作者将王昭君的不幸置于民族矛盾的背景下,因此,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民族情绪特别强烈。艺术上善于抒情,极富感染力。9、马致远杂剧总的特点是什么?参考答案:在众多的元杂剧中,马致远的创作最集中地表现了当时文人的内心矛盾和思想苦闷,与此相联系,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够鲜明突出,缺乏戏剧冲突的紧张感,而重在抒情,借以表现自我,因而容易引起旧文人的共鸣。这既是马致远杂剧的特点,也是他的缺点。10、赵氏孤儿的主要内容及长演不衰的思想魅力是什么?参考答案:赵氏孤儿描写的是春秋时期晋国的赵盾与屠岸贾两个家族之间的矛盾,主人公是程婴。此剧表面上写的是忠奸斗争,实际上,它的魅力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作品

23、中正义最终得到了伸张,恶势力终于得到了惩罚,这吻合中国传统的“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心理要求;另一方面,是剧中人物在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力量。该剧戏剧效果特别强烈,这是由它所特有的冲突激烈,矛盾连续不断,气氛紧张所造成的。11、元代的“水浒戏”作家有哪些?他们的代表作是什么?参考答案:元代产生了大批的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今存目的就有30多种。其中最著名的是康进之的李逵负荆。就数量而言,水浒戏写得最多的是高文秀,见于著录的有9种,其中以李逵为主人公的就有8种,但现存的只有双献功。12、元代的包公戏有哪些?其特点是什么?参考答案:元代的包公戏除了关汉卿的鲁斋郎、蝴蝶梦外,还有无名氏的陈州

24、粜米、李潜夫的灰阑记等,这些作品除了揭示社会问题和歌颂清官外,还有一种传播智慧和智力游戏的意味。13、倩女离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参考答案:倩女离魂是郑光祖的代表作,它根据唐传奇离魂记改编而成,描写张倩女与王文举的爱情故事。张、王分离,张因病卧床,月夜魂追王成亲。后王得官回来,张魂魄与肉体复合为一。剧中离魂代表妇女内在的欲望和情感,病中的倩女之身代表妇女不能自主的可悲事实。情节离奇而内涵深刻,而且具有浓厚的抒情气息,对牡丹亭有直接的启发作用。 第二章散曲、南戏一、基本知识1、小令:散曲的一种形式,单独的一支曲子,称为小令。2、套曲:散曲的一种形式,由几支同一宫调的曲子联缀而成的表演一个故事,称为

25、套曲。3、南戏:南戏原来是一种地方剧种,因为它流行于浙江温州(温州古名永嘉)一带,所以又称为“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它内容多以家庭为主,曲调轻柔婉转,以管乐伴奏为主,剧中各个角色可以分唱或合唱,一部戏没有固定的场次限制,每出戏也不要求通押一韵,也不限用同一宫调中的曲牌。因此,与杂剧相比,它要灵活得多。4、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即保存在永乐大典中早期三种南戏,即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5、“荆刘拜杀”:元末明初,除琵琶记外,还有一些较著名的南戏剧作,其中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被称为南戏四大传奇,简称为“荆刘拜杀”。二、主要作家、作品1、精读作品高明琵琶记2、泛读作品关汉卿

26、四块玉(别情)、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白朴喜春来(题情),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天净沙(秋思)。三、思考与练习1、元代散曲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元代的散曲是在金代“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当时也是和乐演唱的。语言上它吸收了大量民间口语,不避俗词俚语,因此特别生动活泼,诙谐幽默。内容上,它写得最多的是男女爱情,其次是归隐、闲适以及山水自然。体制上一般都比较短小。2、元代散曲的发展情况如何?各阶段的代表作家有哪些?参考答案:元代的散曲的发展也如杂剧,大致可以大德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以大都为中心,后期以杭州为中心。前期的主要作家是一些“公卿大夫居要路者”和关汉卿、白朴、马致远

27、等,后期则有张可久、乔吉等。3、元代南戏在体制上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南戏原来是一种地方剧种,它以表现家庭内容为主,曲调轻柔婉转,以管乐伴奏为主,剧中各个角色可以分唱或合唱,一部戏没有固定的场次限制,每出戏也不要求通押一韵,也不限用同一宫调中的曲牌。因此,与杂剧相比,它要灵活得多。4、琵琶记有什么思想意义?参考答案:瑟琶记最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的创作动机、目的与作品描写的实际情况是相抵触的。此剧开头明确说“不关风化体,纵好也枉然”,是为了宣扬封建伦理道德,表扬“有贞有烈赵贞女,全忠全孝蔡伯喈”。但是,其实际的意义并不在此,而在于它通过蔡伯喈这一形象深刻地揭示了人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无法把握自己的命

28、运,左右为难的生存状态、主观努力与实际结果常常背离的无奈,以及通过赵五娘表现下层妇女的人格力量(性格魅力)。这就是此剧长演不衰的内在原因。5、琵琶记在艺术上有何特色?参考答案:琵琶记采取双线结构,一条是蔡伯喈,一条是赵五娘,两条线平行发展,这可以更好地展现广阔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命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显得真实,而不是概念化、符号化的人物,心理描写尤其出色。作品的格律也比较讲究。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琵琶记成为南戏成熟的标志,被誉为“南戏之祖”。 参考书目1、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上、下),王季思主编,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2、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上、下),王季思主编,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29、,1982。3、元杂剧史,李修生著,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4、中国戏曲文学史,许金榜著,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5。5、元明散曲,王星琦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第一章三国演义一、基本知识1、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形式。其特点是:分回标目,分章叙事。首尾完整,故事连接,段落整齐。2、“七实三虚”:这是关于三国演义艺术构思的一种说法。章学诚在章氏遗书外编?丙辰札记中说三国演义具有“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的构思特点。正因为三国演义的作者能较好的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使作品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3、“三绝”:三国演义在人物描写方面,采用类型化

30、的写法,塑造了许多成功的人物形象,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即最具智慧的诸葛亮、忠义之士关羽以及奸诈的曹操。二、主要作家作品1、精读作品: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2、阅读作品:三国演义全书。三、思考与练习1、如何看待三国演义的“拥刘反曹”倾向?应从三个方面分析:一是史学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就存在着孰为正统的不同看法;二是三国故事在民间流传中融入了人民希望出现明君仁政的愿望;三是小说创作中主题思想的需要。(要求举出具体的材料事例加以论析)2、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方面有什么特色?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上的成就十分突出。作者笔下的战争写的丰富多彩、变化无穷。充分表现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另外,在战争

31、描写中,不仅写出了两军相斗勇者胜,而且,还写出了两勇相斗智者胜。重点表现统帅人员的运筹帷幄、分析决策,给予读者许多启示。3、三国演义的语言特色是什么?三国演义具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它是文言,但又夹杂着白话;是白话,但又有不少文言成分。可谓雅而不涩,俗而不俚。第二章水浒传一、基本知识1、繁本和简本:指的是水浒传的版本可分为两大系统。繁本文繁事简,均无平王庆、田虎情节。简本文简事繁,有平王庆、田虎事。2、金本:指的是明末清初,江苏吴县人金人瑞对水浒传进行评改,砍掉七十二回以后的部分,又把第一回改为“楔子”,形成新的版本,即七十回繁本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金本流传广泛,成为通行本。二、主要作家作品1、精读作品:水浒传第三十一回。2、阅读作品:水浒传全书。三、思考与练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