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0 ,大小:123.55KB ,
资源ID:362410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6241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1、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姓 名: _ 时 间: _精心整理优质资料第一单元 简易方程用方程解决问题(三)1. 行程(相遇)应用题。2. 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代数式的表示1. 分层练习2. 举一反三 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 2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知道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含义教学难点:能准确的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教学流程:一、温顾互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1、一本故事书a元,买5本共用( )元。2、商店上午卖出x千克白菜,下午又卖出1

2、00千克,这一天一共卖出( )千克白菜。二、自主学习1、仔细观察课本第1页例1和例2的图,用式子表示出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大小关系。2.抽生汇报预习结果,师有序的板书5050=100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结果是相等的。X50100X50=100X50100XX=1003.小组内交流把这4道算式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先独立思考后再小组内交流,要说出理由。三、自学检测1、下面各式中,哪些是等式,那些是方程?13+17 6+x=20 15x 4x-1 9 5+6=7+4 7-x 1 x-9 10+5=15 50/x=2 9y=8+y等式有: 方程有:四、巩固练习(思考:等式和方程又什么

3、关系呢?)1、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 ( )2、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 ( )3、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是方程。 ( )4、X = 3是方程。五、拓展创新你知道括号里的数是多少吗?6 +( )=10 ( )3 =27 250( )=50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的内容,练习一的15题。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2、根据等式的性质(一)学会解决含有加、减号的方程。 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教学难点:会用等式的性质(一)解决含有加、减号的方程教学过程:一、

4、 温顾互查1、 什么是方程?2、 等式和方程之间有什么关系?3、 判断下列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7.2 -1.8=5.4 Y + 8=20 X 3.5 7.8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学例3、例4,不懂的问题和同组同学交流,能解决的就小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能由学生解决的就由学生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解决。一是方法:根据等式的性质把含有未知数的这边化简成就含有一个未知数。二是检验:把计算的结果代到原式,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三强调书写的格式。3、小结: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4、完成“试一试”“练一练”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

5、后集体订正,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针对学生出错的地方及时分析错误原因,帮助他们弄懂。三、自学检测 解方程。6.8+x=17.6 x+8.8=20 x+1.8=2.7x-1.7=2.8 40-x=3.9 48-x=5.6四、巩固创新 判断下列各题是否应用了等式的性质。(1)若X+7=Y,则X+7+a=Y+a ( ) (2) 若X+4=Y+2,则X+2=Y+4 ( )(3) 若X-1=Y-2,则X+5=Y+4 (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等式的性质(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例5、例6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6题至第12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

6、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质。 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一等式的性质。教学难点: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教学过程: 一、温顾互查1、解方程X+5.6=10.2 X-0.8=5.4 14.5-X=6.6 2、等式的性质(一)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3、猜想: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 二、自主学习 1、仔细观察例五图,并看

7、图填空。 2、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3、验证:请大家要课练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以0吗? 4、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同桌交流) 5、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 6、板书出示: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7、出示例六教学挂图,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六图 8、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并解答。三、自学检测一个正方形周长是43.2厘米,边长是多少厘米?(列方程解答)四、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一第5题至第

8、8题。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例7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二第14题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生会根据题意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生能根据题意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温顾互查1.解方程3.2X=16 X-2.9=5.3 8.5+X=24.3 2.用方程表示下列数量关系。 4.8比X少6.2 12个X相加等于144 比X的7倍多35的数是770二、自主学习1、预习例7,完成例7内容。2、小组合作交流预习内容。3、提问:这道题目还可以怎样列式?(生小组内交流不同的算法,并说一说是根据什么数量关

9、系计算的)4、小结:刚才我们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了问题,谁来说一说,用列方程解答时,我们是怎样列出方程的,解答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三、自学检测先填空,再列方程解答。爸爸买了一辆自行车,付出400元,找回20元。这辆自行车多少元?数量关系:( )的钱数+找回的钱数=付出的钱数四、巩固练习完成第9页练一练,练习二第1题至第四题。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第五课时: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教学内容:例8和“练一练”以及练习二的第58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

10、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重、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等量关系。教学过程:一、温顾互查根据条件说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1)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3倍。(2)桃比苹果多14个。(3)杏的个数比梨的5倍少6个。二、自主探究:1、 找出等量关系:题目中的哪句话能清楚地表明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关系?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提出要求:你能不能用一个数量关系式将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提问:

11、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已知的?哪个数量是要我们去求的? 追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2、列方程解题: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列方程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提问:还可以怎样列方程?学生列出方程后,要求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列出的方程,并说说列方程的根据,以及可以怎样解列出的方程。三、合作交流:刚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你能说说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大致步骤吗?其中哪些环节很重要?引导学生关注:要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寻找等量关系,而且一般要找出最容易发现的等量关系;分清等量关系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用字母表示未知量并列方程;解出方

12、程后,要及时进行检验。四、自学检测: 完成第10页练一练。五、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二第5题至第8题。教学反思:第六课时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教学内容:例9,“练一练”以及练习三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并掌握形如axbx=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的过程,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3、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重、难点: 1、自主探索并掌握形如axbx=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教学过程:一温顾互查 算一算 9x + 53x = b-

13、0.54b= 6.2x-2.6x= d+d=二、自主学习 学生自己完成例9内容三、合作探究1、颐和园和水面面积与陆地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要求什么问题?2、试着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3、展示交流,明确画法。4、结合题目和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颐和园水面面积陆地面积=颐和园的占地面积5、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用X表示陆地面积,那么可以怎样表示水面面积呢? X3X=4X6、全班交流之后,要求每位学生重审或修正自己的解方程过程,加深印象。三、达标检测:完成第14页练一练,练习三第1题至第4题。教学反思: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第一课时折线统计图教学目标:1.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

14、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2.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3.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教学重点: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教学难点: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探究过程:一、复习旧知 1、你以前学过( )统计图,它可以( )地表示一组数据的()多少。、你喜欢上网吗?老师也喜欢,你登陆网页,输入“统计图”搜索图片,欣赏各种统计图。我找到了几种,它们是()统计图、()统计图、()统计图。二、新知探索:观察统计图,思考:、你知道图中点的

15、位置是怎么确定的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张晓楠的身高是怎样变化的?从岁到岁,她一共长高了多少厘米?、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上看出哪一年张晓楠身高增长得最快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估计一下,张晓楠岁生日时的身高大约是多少厘米?小组合作:、点的位置与身高的高矮有什么关系?、纵轴最下面的一段没画实的直线段,这是为什么?、从图上看,随着年龄的增长,张晓楠的身高是怎样变化的?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三、接受挑战:完成课本页的“练一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目标: 1、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

16、图。 2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会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探究过程:一、回忆铺垫: 1分别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 各月降水量的单式条形统计图。 2、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 各月降水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3、我们还学过什么统计图呢?揭题:我们已经学习过折线统计图。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二、例题探究: 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1、出示表示不锈钢保温杯和陶瓷保温杯对比试验的数据表,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2、说说

17、复式统计图和单式统计图有何区别? 3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比较评点优劣。 4、分析:你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完成书上的问题。 5、重点回答:与单式统计图比较,复式折线统计图有哪些特点?练习检测:(一)完成“练一练” 1学生完成练一练,分别完成数据表合统计图。 2、根据统计图你能提出怎样的问题? 3组织全班交流书上的问题。(二)、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第一课时 倍数与因数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个数特征,其中最大的因数和倍数、最小的因数和倍数的特征。2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

18、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学习重难点: 在自然数的领域中,建立因数、倍数的关系,并能正确地熟练地找出一个非零自然数的所有因数,熟练地找出一个非零自然数的倍数。 学习过程:一、预习:自学教科书第12-14页。想一想:把12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摆成长方形有几种不同的摆法?并列出算式。第一种:每排( )个,摆成( )排。列式: 第二种:每排( )个,摆成( )排。列式: 第三种:每排( )个,摆成( )排。列式: 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二、小组合作:1、试一试,以小组为单位找出36的所有因数。36的

19、所有因数有:( )说一说,你们组是用什么方法找到36的所有因数的?2、比一比,看谁先找到下面三个数的所有因数。15的所有因数有:( )。16的所有因数有:( )。7的所有因数有:( )。3、小组讨论:仔细观察上面几个数的所有因数,你发现了什么?我发现了: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 )最大因数是(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4、相信你能写出下面几个数的倍数。 2的倍数有:( )。3的倍数有:( )。5的倍数有:( )。我发现了一个数的倍数最小是(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三、巩固新知:1、从下面这些数中任意找出两个数填一填。 20 3 9 4 5 16 ( )是( )的倍数,( )是( )的因数

20、。( )是( )的倍数,( )是( )的因数。( )是( )的倍数,( )是( )的因数。( )是( )的倍数,( )是( )的因数。2、找一找。18的所有因数有:( )。24的所有因数有:( )。3、写一写。4的倍数有:( ) 50以内4的倍数有:( )4、判断1.任何自然数,它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它本身。 ( )2.一个数的倍数一定大于这个数的因数。 (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4. 5是因数,10是倍数。 ( )四、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2、3、5的倍数的特征一、探索5的倍数的特征1.观察下面的百数表,在表中找出5的倍数,并用“”圈出来、1

2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2.观察所圈出的5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3.验证你的发现(1)乘法验证:任意报四个数,然后乘以5,并计算出结果。( )5=( ) ( )5=( )( )5=( ) ( )5=( )观察所算出的结果,发现:结果的个位上(

22、 )(填是或不是)0或5,由此能验证我的发现是正确的。(2)除法验证:任意报4个个位是0或5的数,然后除以5,并计算出结果。( )5=( ) ( )5=( )( )5=( ) ( )5=( )观察所算出的结果,发现:结果( )(填是或不是)整数,即个位上是0或5的数( )(填能或不能)整除5,即个位上是0或5的数( )(填是或不是)5的倍数,由此能验证我的发现是正确的。4.总结5的倍数的特征是:_.二、探究2的倍数的特征1.观察下面的百数表,在表中找出2的倍数,并用“”圈出来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

2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2.观察所圈出的2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3.验证你的发现(1)乘法验证:任意报四个数,然后乘以2,并计算出结果。( )2=( ) ( )2=( )( )2=( ) ( )2=( )观察所算出的结果,发现:结果的个位上( )(填是或不是)0或2或4或6或8,由此能验证我的发现是正确的。(2)除法验证:任意报4个个位是0或2或4或6或8的

24、数,然后除以2,并计算出结果。( )2=( ) ( )2=( )( )2=( ) ( )2=( )观察所算出的结果,发现:结果( )(填是或不是)整数,即个位上是0或2或4或6或8的数( )(填能或不能)整除2,即个位上是0或5的数( )(填是或不是)2的倍数,由此能验证我的发现是正确的。4.总结2的倍数的特征是:_.5.有的数即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_三、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1.观察所圈出的3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2.总结2的倍数的特征是:_.四、认识奇数和偶数:是2的倍数叫_,不是2的倍数叫_。五、教学反思:第三课时 质数和合数一、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质数和合数,能从一组数

25、据中找出质数和合数。2、 记住50以内的质数。二、重点、难点:重点:质数和合数的特征难点:用恰当的的方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三、知识准备:找出120各数的因数。四、课堂导学:1、刚才我们找出了120各数的因数,现在根据它们因数的个数,看能分成几类(小组合作,找出规律)(1)只有一个因数:(2)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3)有三个和三个以上的因数:2、判断下面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17 22 23 27 29 35 37 49 63 87 91 973、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

26、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写出50以内的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如( )等数都是质数;一个数如果除了( )和( )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如( )等都是合数。(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五、达标测试:1、 看谁填的又对又快:(1)自然数中,最小的质数是( ),最小的合数是( )。(2)在自然数中,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的数是( )。(3)在自然数中,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最小数是( )。(4)有两个连续的自然数,一个是质数,一个是偶数,他们的和是11,这两个数是( )和( )。(5)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质数。a 14=( )+( )=( )( )b 24=( )+ ( )=( )(c 70=( )( ) ( )六、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教学目标:1、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2、会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