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34.71KB ,
资源ID:361909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61909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全册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全册教学设计.docx

1、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全册教学设计第一课 朝 夕教学目标 1.在音乐中描绘自然界周而复始朝夕情景的作品不少.本课就用这一题材为主题编选了四个作品, 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 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3.唱好二部合唱, 提高合唱表演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唱好二部合唱, 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听清晨, 听晨景. 第二课时:唱晚风, 听渔舟唱晚. 第一课时 一、听晨景 1、听乐曲晨景, 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 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 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 2. 再听

2、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说说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这三种形式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 要求:如果还可以的话, 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 4.欣赏全曲 5.小结:(1)简介格里格生平. (2)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 二、表演清晨 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 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 像说话似的歌唱. 2.聆听范唱, 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设问:(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 (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提示:形式不拘, 可以视唱;可

3、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 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指导的重点是音准:“ ”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 第一个fa(4)音要唱准.5.在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下, 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为学生的伴奏作一示范).6.歌词4段较长, 建议唱第1、3、4段歌词, 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 处理好歌曲, 尤其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 7.打击乐伴奏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性.8.小结: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三、编创活动:早晨 表现早晨的内容非常多, 歌曲清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管

4、弦乐晨景也是对景色的描绘.请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考一下, 然后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可以了, 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 都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加以表达. 第二课时 一、聆听渔舟唱晚 1.听了外国的“晨景”, 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 画出图形谱. 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 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 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6.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

5、一景.二、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 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 想一想? 2.听一听, 划划拍, 试一试. 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 再唱一唱.三、表演晚风 1.教师谈话导入:本课主题是朝夕, 唱好了“晨”, 现在唱“晚”.晚风是一首俄罗斯歌曲.听听晚上的景色美不美?聆听范唱. 2.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指号:2/4、3/4、4/4.这三种拍号的单位拍都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晚风的拍号是6/8拍, 它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范唱晚风, 并边听边划6/8拍的指挥图式, 设问: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4.全体划拍(以八分名符为一拍), 注意强弱节奏, 跟着教师的教棒

6、点谱视唱第一乐句(4小节).5.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 学生自学第二、三乐句的曲调(注意每句的弱起拍, 节奏要唱准). 6.请一位学生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全曲. 7.本歌的难点是二声部合唱, 其基础是二声部曲调要唱得和谐、均衡.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不容易唱好, 要做些听觉上的辅助练习. (1)学生唱第一声部, 教师唱第二声部, 要求相互都能倾听. (2)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教师的伴奏必需是不带旋律的伴奏)学生学唱第二声部. (3)教师唱第一声部, 学生唱第二声部. (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8.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 再唱歌词, 注意力度记号, 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 第二课 农

7、家乐教学目标 1.由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四首组成本课内容, 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让我们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 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3.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 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 教学重点:歌曲演唱 教学难点:二声部的演唱 教学: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唱苹果丰收, 听快乐的农夫. 第二课时:唱赶圩归来啊哩哩;创作活动:选择合适的小节填空. 第三课时:听丰收锣鼓;命题创作活动. 第一课时 一、聆听快乐的农夫 1.初听全曲.2.设问:这首钢琴独奏给你什么感受(快乐?雄壮?悲伤?). 3.学唱主题4小节. 4.为这主题4小节伴奏

8、 (1)全班分二部分, 分别按书上节奏用拍手与拍腿为主题曲调伴奏(教师弹主题).(2)一半学生唱主题, 一半学生分二声部用拍手与拍腿伴奏(交换一次). 5.复听全曲.全班为钢琴独奏曲伴奏. 大部分同学拍手(高声部)、拍腿(低声部), 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皮革类低声部, 木质类高声部). 6.小结:简介乐曲背景, 也可作为农家一乐(虽然作品与农夫无关). 二、表演苹果丰收 1. 教师范唱, 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2. 学习第一乐段, 四个乐句, 每句2小节.把每个乐句分组, 一个小组, 规定时间2分钟自学, 然后四个乐句接唱, 能接上的为胜者(慢速度).3. 教师重点指导不能接唱的小组,

9、集体帮助.再接唱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应达到的速度.同样是竞赛, 跟不上速度唱错为败者.从竞赛中激发学习学谱的积极性. 歌谱与歌词都可分两部进行学习, 学好第一部分(乐段)再学第二部分(速度先慢逐步加快).4.第二乐段的学习:分高低声部进行, 把全班分为二部分, 各承担一个声部.教师先分别示范两个声部的曲调;然后各声部由组长带领先自学, 教师巡视, 重点指导低声部.(同样先慢速度学唱) 5.合成时, 由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句接二声部合唱, 因第一乐段的最后一个音“do”就是低声部开始的音高, 这样帮助低声部能找到自己的音高位置. 6.按歌曲的原速全曲合成.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7.配上伴奏. 8.请

10、几个学生伴舞(朝鲜舞基本动作). 9. 完整地表演朝鲜人民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景.这首歌表现朝鲜人民获得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绪, 因此, 速度较快, 尤其是第一乐段, 一字一音, 表演有一定难度.所以必需唱得非常流畅, 才能表达这种感情. 第二课时 一、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 1.解题:“赶圩”, 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 “啊哩哩”是衬词, 是当地人民常用的衬词, 表示很高兴的心情.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赶集回来很高兴. 2.聆听范唱.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3.难点练习.由于该曲采用大量的十六分音符节奏, 所以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 在学曲调时宜放慢速度, 当熟练流畅后逐渐达到歌

11、曲应有的速度.另外为了降低难度, 可分为二段学唱, 先学唱4小节, 待熟练后再学唱后4小节.注意唱准前十六分音符节奏.学习曲调时要提醒学生用4/4的指挥图式划拍, 并做到匀速.可采用小组与集体交替唱, 个人与小组交替唱等方式互补互学.要唱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4.歌曲表演时可采取前4小节女领众和, 即在“啊哩哩”处众和, 后4小节齐唱.还可以边唱边跳. 5.伴奏是本歌表演的难点, 先排练打击乐与人声, 最后再加上音高乐器.6.完整的表演.唱、跳、奏合一, 各人发挥其特长, 合作和谐, 表演好赶圩归来啊哩哩, 表现彝族同胞的农家乐. 二、“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练习 1.这一练习的目的有两个

12、: (1)从填空活动中, 让学生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为学生自己的创作活动作铺垫.(2)这一练习, 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 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2.熟练地把谱唱好, 并进行试填入. 3.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 判断组合的最佳方案. 4.交流自己的练习成果, 并进行评价. 5.小结:把最佳的练习展示、试唱, 并进行表扬. 第三课时 一、聆听丰收锣鼓 1.导入: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 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 非常有中国特色.中国管弦乐器也有别于西洋管弦乐器. 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设问: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

13、绪? 3.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 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4.聆听全曲. (1)看着书上的谱例, 随着音乐的发展, 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 (2)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 作模仿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 (3)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 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 三结合立体的欣赏全曲, 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想像都充分调动起来, 投入到音乐中去. 5.师生交流(有时间可允许再复听一次). 6.小结:丰收的喜悦场面是非常热烈的.感受从丰收中获得劳动成果的欢乐.二、主题创作活动 1.围绕着“欢庆”的主题自由命题, 创作一段音响(音乐). 2.课前提出创作要求,

14、 如大家自带些自制的乐器等. 3.对有乐器演奏能力的学生, 鼓励他们把家里的乐器带来自己创作旋律, 伙伴们配上打击乐等去表现该主题. 4.此项创作活动旨在学生的参与, 不求规范、正统、只要能反映出主题的情绪就应给予鼓励.因此创作的过程是重要的, 而创作的作品水平不是主要的评价对象, 当然有好的作品更好.第三课 足迹教学目标1.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 使我们不忘过去, 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让我们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 牢记革命传统, 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这是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好教材.2.到图书馆寻找资料, 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 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 使课内

15、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 3.在唱歌实践中, 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听红星歌, 唱雨花石.第二课时:听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 第三课时:唱我怎样长大, 交流展示各自准备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聆听红星歌 1.课前先请个别学生准备闪闪的红星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故事.2.欣赏全歌. 设问: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斗争. 3.再听全歌. 设问:音乐分为几个部分?哪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当再次出现相同的音乐时请举手示意.4.复听全歌.可以随音乐哼唱歌曲. 设问:歌曲的体裁是进行曲, 还是舞曲、摇篮曲? 5.小结:这是反映工农革命时期少年儿童积极参

16、加革命斗争的足迹. 二、表演雨花石 1.简介书上插图“南京雨花台烈士群像雕塑”. 2.由于这首歌的曲调节奏较复杂:有十六分符、切分音, 以及三十二分音符, 所以这首歌曲不宜让学生识谱视唱, 主要通过聆听范唱, 范唱曲调从听觉中加强学生的模仿记忆, 有了基本旋律的轮廓后, 让学生看谱唱曲.为了加强其记忆, 可分为二部学习.第一部分为前四乐句, 第二部分为后四乐句加尾声.有困难的小节, 必需是以乐句的单位进行指导.3.在曲调开始学唱时先不加装饰音, 当基本唱熟后再加上倚音, 并简单讲解倚音的写法与作用(写法:左上角;作用:装饰性). 4.在曲调唱得很流畅的基础上填上歌词, 用中速, 很深情地表现出

17、“雨花石”的崇高品质.5.在学生充分理解歌词深刻含义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根据四句歌词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做背景, 并充满深情地唱好歌曲. 第二课时 一、聆听歌唱二小放牛郎 1.前两个故事, 我们都请同学讲, 这个故事我请录音机讲, 请你们听仔细播放本歌录音. 2.设问:谁听清楚了这个故事?能复述一遍吗? 3.再听一次:记着歌曲的情节.歌曲中的主角是谁?配角是谁?有几个场景. 4.师生讨论:歌曲的人物及场景. 5.在教师指导下布置场景、分配角色.注意:要发动学生设计与自荐表演角色(王二小、鬼子), 其他同学扮群众角色及牛群、小草等. 6.插放本歌录音, 根据歌曲的叙事过程学生演小品. 7.小结:这

18、是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小英雄留下的足迹. 二、聆听红梅赞 教学基本要求 1.课前请个别学生准备歌剧江姐的剧情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这一故事.2.欣赏全歌.设问:歌名红梅赞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歌曲:设问:你从歌曲的情感与风格中领悟到什么? (提示:书上插图是江姐的形象)4.小结:这是反映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先辈留下的“足迹”. 第三课时 一、表演我怎样长大1.这首歌的歌词看来很简单, 但却非常富有哲理, 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含义.结合前面作品中表现的英雄足迹, 对学生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2.这首歌的曲调是三拍子, 学唱时要求学生用三拍子的指挥图式边唱边划拍进行.放慢速度

19、分两个乐段学习, 一般不会有太大困难. 3.二声部合唱有一定难度, 教学时要慎重处理.如有困难, 可适当降低难度, 如每句的第一音把三度改为同度, 可能会容易些.4.在歌曲的表演时, 注意歌词的语气, 如疑问句、答句, 尤其要唱好三拍子的流畅性及二声部的和谐. 5.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讨论, 说说自己应“怎样长大”? 二、编创与活动 1.根据歌曲红星歌、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说说革命的历史足迹.用线连一连.2.展示各自准备的资料、CD、VCD、图片、故事, 比比谁的资料最生动.第四课 可爱的家教学目标1.本课五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 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 均各有特点, 我们可以

20、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 “家”的可爱, “家”的乐趣. 2.改编也是一种创作活动, 我们从改编牧场上的家中获得创作的经验. 3.学习竖笛的长音吹奏练习, 并进行二声部吹奏实践. 教学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表演外婆的澎湖湾, 听天黑黑.第二课时:听可爱的家、回家, 竖笛吹奏. 第三课时:唱牧场上的家;复习本单元内容. 第一课时 一、聆听天黑黑 1. 这是一首以现实生活为内容的家庭里所发生的一个小故事欣赏天黑黑. 2.你听懂了吗?如果还听不清楚, 再听一遍. 3.你能说一下这个小故事吗?4.师生议论.设问: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家庭里发生的琐碎小事不必下结论, 可以各说各

21、的) 5.再复听一遍, 请按书本上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容词.(答案:诙谐) 6.小结:这样家庭既诙谐又亲切可爱. 一、表演外婆的澎湖湾1.这首通俗歌曲较为流行, 学生都较熟悉, 所以在范唱的启示下较容易学唱. 2.在曲调的学唱中, 有些节奏通过听唱, 指导学生学唱, 不必讲解乐理的名称如等, 能合着教师的钢琴伴奏唱即可. 3.歌曲的第一部分是主人翁的“怀想”带有叙事性, 所以在演唱时, 把发生的事情交待清楚即可. 歌曲第二部分是高潮所在.处理重点也按排在此段.演唱的力度上较第一部分要有变化.4.本歌教学的难点是伴奏. 打击乐的加入是编创活动, 配得好能渲染歌曲高潮部分的情绪, 要发动学生积极参与

22、, 激发他们想像, 进行编创. 5.小结:这是家庭中隔代之间的温馨之情. 第二课时 一、可爱的家 1.介绍歌曲可爱的家的创作背景.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 以引起学生的兴趣.2.范唱可爱的家, 让学生哼唱.让学生熟悉内容和主旋律. 3.初听乐曲. 设问:乐曲主题的主奏乐器的名称你能听出来吗? 4.复听乐曲. 设问:主题重复了几遍?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5.小结:家庭是温馨的、可爱的. 二、回家 1.初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在西洋乐器的分类中属哪一类? 2.复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与上一首可爱的家在内容与情绪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请你为这首曲调配上歌词,

23、 歌词的内容与“回家”的标题是一致的, 试一试, 唱一唱, 奏一奏. 4.在乐曲的伴奏中, 唱自己编的词. 5.小结:家是可爱的.第三课时 一、表演牧场上的家1.这是美国儿童对自己在牧场上家的赞美. 2.教师范唱时要注意弱起拍的节奏及换号处. 3.学唱曲调.(1)在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或钢琴单音弹奏曲调)中, 找出曲调中的相同乐句. (2)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8小节, 及第三乐句的8小节, 要求学生划3/4拍指挥图式唱谱. (3)学生自学第二乐句的8小节, 划拍把握好节奏的长短.注意弱拍节奏. (4)在教师完整的弹奏曲调后, 准确地唱好全曲.注意唱好三拍子的强弱感, 并随着曲调起伏唱出力度

24、的渐强、渐弱. 4.在歌曲演唱中要唱出对牧场家的爱.第三乐句是全曲的高潮, 在力度上要稍强. 二、改编练习 1.非常熟练唱好前8小节曲调. 2.掌握4/4拍或6/8拍的特征. 3.学生自由选择两种拍号进行改编, 如: 4.改编展示:学生试唱自己的改编曲.教师要多加鼓励学生的改编曲. 5.小结:改编也是一种创作, 但由于不同的拍号, 所以情绪也不尽相同.第五课 故 乡教学目标 1.本课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 是大的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 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 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3

25、.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4.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听谁不说俺家乡好、乡间的小路、思乡曲, 做变奏创作练习. 第二课时:唱如今家乡山连山;画、写故乡等综合表演. 第三课时:唱故乡小路, 听乡间的小路, “唱唱自己家乡的歌”. 第一课时 一、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1.课前请几位同学在网上或图书馆寻找关于影片红日剧情的资料, 在课上简单向大家作介绍.2.把歌曲或歌词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初听歌曲. 4.师生议论歌曲内容:对家乡的赞美, 对解放区的赞美.5.复听歌曲. 师生可随录音轻轻哼唱, 体验人们对家乡的爱.6.演唱歌曲. 把录音的人声声道取消, 放音乐伴奏

26、声道, 由教师或学生(鼓励学生唱)看谱演唱. 7.小结:解放区的人民对家乡的爱. 二、聆听乡间的小路1.直接导入:初听歌曲. 设问:这是什么地区的歌曲?(台湾校园歌曲)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青少年对故乡的热爱) 2.把歌曲(至少是歌词)通过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边看歌曲边听录音, 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允许同学轻声随录音哼唱.4.师生议论歌曲给自己的感受. 5.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潇洒, 让人流连忘返. 三、聆听思乡曲 1.导入:由介绍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作者马思聪思乡曲创作背景. 2.学唱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 并要求能背唱(该曲调即教材本曲的主题).3.初听乐曲.设问:当你听到

27、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时, 请举手. 4.复听乐曲. 设问: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给你什么感受? 5.小结:乐曲表现了远离故乡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活动与练习1.三首反映故乡的音乐作品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尽相同之处? (谁不说俺家乡好赞美;思乡曲思(怀)念;乡间小路欢乐、乐观.) 2.唱唱自己家乡的歌(最好课前先请部分同学准备好, 鼓励学生即兴唱歌). 第二课时 一、表演如今家乡山连山1.歌曲以天真而富有想像力的描述, 表达少儿对家乡的赞美.所以演唱时要把这种欢乐的情绪、天真可爱的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2.歌曲的学习可以用多种形式. (1)第一、二句的曲调学习, 通过听辨相同与不同小节进行

28、识谱学唱. (2)二声部合唱4小节, 可作为发声训练.顿音要唱得有弹性, 表达一种开怀大笑的情绪.(3)最后二句的曲调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手段学唱. (4)当曲调熟练后, 先可用衬字“啦”唱(在合唱时仍用“哈”).在“啦”唱得天真欢快的基础上再唱歌词, 并唱好语气的起伏. (5)在对歌曲曲调唱得较有乐趣、熟练的基础上, 分组自编表演唱(教师到学生中去分层指导). (6)各组展示. (7)小结:纯朴、可爱、天真的故乡情.二、创作活动 1.拓展艺术的领域, 以画、诗歌、短文等综合艺术的手段表现对故乡的眷恋. 2.“画”主要是写意, 所以要求简洁, 不必太复杂精细, 意到即可. 3.短文有条件的可以

29、进行采访, 一段情况下以收集为主, 到图书馆、或家里有电脑的上网者, 可将网上资料下载即可.4.以上两项活动重在过程、重在参与, 教师要鼓励、表扬积极参与者. 第三课时 一、表演故乡的小路 1.直接导入:我们自己来表演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聆听范唱.提出三个要求: (1)歌曲的内容是什么? (2)有几个声部组成? (3)随范唱划指挥图式, 有什么发现? 3.讨论以上三个问题, 不清楚的可再听范唱. 4.听一遍曲调范奏, 学生再进行划拍练习.5.结合曲调讲解变拍子(详见右边). 6.学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打出每小节的强拍. (每小节强拍拍手, 其它拍拍腿) 7.在前8小节唱得非常熟练的基础上,

30、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分声部各学唱自己的声部曲调.(因为这部分节奏与前8小节一样, 所以必需在前8小节熟练的前提下再学习第二部分.) 8.弱起小节不必从理论上去讲, 而是从歌调的重音布局去阐述, 如“我那故乡的小路”其重音在“故”字上.这样学生很自然把弱起小节唱好.9.歌曲的高潮是第二部分, 也是本歌的重点与难点.要以对故乡“弯弯小路”与“路旁小花”的思念之情作倾诉的歌唱, 以主人翁“我”的身份投入到歌声之中去表现.10.设计打击乐伴奏, 注意4/4与3/4的交换.如: 二、变奏练习:创作活动1.不讲变奏的概念.2.从本书上的“例”开始练习.3.完善书本上的“例”, 学生自己作变化发展.不要受书上的“例”限制, 可以自由创作变奏曲, 不仅是同一拍号, 还可以是变拍子的.三、音乐知识:变拍子 1.变拍子的乐理知识结合歌曲故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