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6.34KB ,
资源ID:360698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60698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障碍及对策.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障碍及对策.docx

1、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障碍及对策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障碍及对策摘 要: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既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综合,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提出把生态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并进行了广泛的实践。我国生态农业建设和发展,对改善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文章就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障碍进行了阐述,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实现生态农业的对策。关键字:生态农业 障碍 对策引 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2、我国的生态农业发展进入了新时期,但仍存在很大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开始不断的分析自身发展生态农业存在的障碍,力求最合适自己的社会主义新生态农业道路。同时,政府也陆续颁布了一些有利于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要想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必须把农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来对待,只有通过加强法制宣传和基础建设投入、强化科学的组织领导,发挥区域优势,促进农业集约化、产业化经营等对策,最终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从而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形成适合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生态农业的道路。 1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及特点1.1生态农业的意义我国倡导的生态农业是指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总

3、结吸收各种农业生产方式的成功经验,按照生态学和循环经济理论的原理,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保持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和减少环境污染,形成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这是依据区域资源优势潜力,开发农业主导产业的同时,通过农业生物种群多样化、农业产业多样化、实现绿色植被最大化,水土资源利用高效、合理,获得废弃物最少化及物质良性循环,从而达到经济、环境效益同步增长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1.2生态农业的特点我国的生态农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有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形式各异的生态农业示范区2000多个,其中有300多个国家和省级生态农业示

4、范县,现有9个省份正在开展生态省建设。我国的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可形成生态与经济两个良性循环,并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效益的统一,它具有如下特点:1.2.1多样性 我国地域辽阔,各种生态条件复杂多样,而生态农业又是建立在合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基础上的一种农业生产体系,因此具有形势多样性的特点。1.2.2综合性 生态农业是一种在一定范围内的生产体系,它涉及了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注重到农、工、商、贸的综合经营。它要求人们应遵循整体性原则,树立系统观、全局观全面分析各种关系,采取综合性措施,从而使生态农业系统得到协

5、调发展。1.2.3高效性 生态农业系统能高效利用农业资源,通过改善各种结构,在不增加其它投入的情况下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不断发展的各种生态农业技术又使生态农业系统获得了较高的生产率。1.2.4稳定性 生态农业系统是优化了的良性循环系统,对外界不良影响有较强的适应性,在遇到外界干扰情况下能够保持稳定的发展。1.2.5持续性 由于生态农业重视其内部各组分的相互协调,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与增殖,因此具有较高的自我调节能力,能保持农业发展的持续性。1.2.6优美性 生态农业始终强调充分利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能源和资源,减少对外来投入物质的依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减轻了农用化学物质对

6、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最终实现了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这样就保护和创造了优美的生态环境。2.生态农业发展的障碍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是伴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温饱问题已经得到基本解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转向多样化、优质化发展起来的。面临来自人口增长、资源有限、生态环境恶化等多种挑战,发展生态农业既能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会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为正确处理经济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可能。但今后生态农业的发展还存在障碍。2.1阻碍生态农业发展的因素2.1.1土地资源减少土地资源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特别是高质量耕地资源的减少。土地污

7、染呈急速增长趋势,土壤生态系生物多样性功能减弱,耕地生产力普遍衰退或降低;工农业化学品及重金属造成的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加剧等现象严重。统计结果显示,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水土流失而失去的耕地为271万km2,平均每年6.7万km2以上;土地沙漠化速度持续增长,20世纪90年代上升到每年2640km2 ,目前已增长为每年3546km2。2.1.2水资源短缺且污染严重我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并且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与人口、耕地分布情况及其不协调。在时间上,全年降水量的80集中在夏季;在空间上,水资源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长江以南地区总水量多耕

8、地少,长江以北水资源少但耕地多,在我国的华北和西北地区,干旱少雨,严重缺水。就是这样紧缺的水资源,还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据水利部中国资源公报:2000)公布的数据,在我国700多条、11.4万km河长的水质评价中,I类水只占28.9 ,类水只占29.8,人体不可触摸的类水占16.1,丧失了使用价值的V类水和劣V类水河长占25.2。2.1.3民众意识淡薄农民对生态农业涵义认知低,没有彻底理解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从而导致生态农业普及面窄,发展情况不是很好。2.1.4不断增长的人口我国农业长期以来以相对紧缺的资源承担着巨大人口压力。2010年底,全国总人口为137053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9、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既不断增加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又增加对资源的需求。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这种发展思路既加速了农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又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1.5有限的自然资源良好的自然资源对农业的发展起基础性支撑作用,使农业生态系统有稳定、均衡、充裕的资源可利用。2005年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水资源更加紧缺,人均占有量为世界平均的1/4,每年因为缺水,约有6.70106hm2可灌溉面积得不到灌溉,而且水的有效利用率仅为30-40,水的粮食生产效率为0.8kg/m,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有限的自然资源基础

10、要求我国农业必须走一条资源节约及合理利用的道路。发展生态农业正适应了这一国情特点,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2.1.6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农业是遏制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退化的有效途径。据统计,进入20世纪90代以后,我国每年生产的农药品种约200多种,加工制剂500多种,位居世界第2位。农药的大量使用破坏了自然界原来的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威胁,使粮食,蔬菜、水果和其他农副产品中有毒的成分增多,影响食品安全,伤害人体健康。加上农业生产大量施用化肥,引起湖泊,水库的富营养化和地下水污染,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摧残,突发性生态环境问题接踵而至。特别是当今,农产品出口面临着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在这种背

11、景下,发展生态农业不仅涉及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而且更直观地涉及农业生态安全、农业结构调整等问题。2.2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在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中,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2.1法律、法规和生态发展规划不健全 到目前为止,我国仍没有一部法律、法规对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明确要求。与此同时,大多数生态农业建设都是在开始建设时仅有工作大纲或工作计划,没有一个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编制的生态规划,最后无法实现可持续的发展。2.2.2农业经济基础薄弱、生态环境保护力低我国目前人口与耕地之间的矛盾仍十分突出,同时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又容

12、易造成水土流失, 有生资源的缺乏,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施肥结构的不合理,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等现象在一定程度内仍没有明显改变。2.2.3科技及资金的投入较低 生态农业是一种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农业,需要一大批科技工作者来指导农业生态建设和具备一定文化素质的农民来从事农业生产,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对农业基础建设进行一定的投入,这两方面都需要当地政府提供较稳定的政策与资金的扶持。2.2.4生产规模小、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因地域广,大多数乡镇村落分散,农业生产资料尤其是土地分布本身就较零散,缺乏统一的合理布局,形不成规模或规模不大,影响集约化、产业化进程,这就形成了农业生产结构年年调整,但调整的

13、实效不太理想,农产品结构性过剩仍较严重。2.2.5理论基础不完善 生态农业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包括农学、林学、畜牧学、水产养殖、生态学、资源科学、环境科学、加工技术以及社会科学在内的多种学科的支持。以前的研究,往往是单一学科的,因此可能对这一复杂系统中的某种组分有了一定的、甚至是比较深入的了解,但是对于这些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还知之甚少。因此,需要进一步从系统、综合的角度,对生态农业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特别是要素之间的遵循规律、结构的优化设计、科学的分类体系,客观的评价方法方面。这种研究应当建立在对现有生态农业模式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基础上,必须超越生物学、生态学、社会科学和经济学之间的界

14、限,应当是多学科交叉与综合,需要多种学科专家的共同参与,需要建立生态农业自身的理论体系。2.2.6技术体系不完善 在一个生态农业系统中,往往包含了多种组成成分,这些成分之间具有非常复杂的关系。例如,为了在鱼塘中饲养鸭子,就要考虑鸭子的饲养数量,而鸭子的数量将受到水的交换速度、水塘容积、水体质量、鱼的品种类型和数量、水温、鸭子的年龄和大小等众多条件的制约。在一般情况下,农民们并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对这一复合系统进行科学的设计,而简单地照搬另一个地方的经验,也是非常困难的,往往并不能取得成功。但目前在生态农业实践中,还缺乏技术措施的深入研究,既包括传统技术如何发展,也包括高新技术如何引进等问题

15、。2.2.7政策方面需要完善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就不可能使生态农业得到真正的普及和发展。而政府的支持,最重要的就是建立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与保障体系。虽然目前中国农村经济改革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对于生态农业的贯彻,还有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在有些地方,由于政策方面的原因,使得农民缺乏对土地、水等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的主动性。而农产品价格方面的因素,有时也成为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限制因子。因为对于比较贫困的人口来说,食物安全保障可能更为重要;但对于那些境况较好的农民来说,较高的经济效益,可能会成为刺激他们从事生态农业的基本动力。2.2.8服务水平和能力建设不满足要求 对于生态农业的发展,服务与技术是同等重

16、要的。但目前尚未建立有效的服务体系,在一些地方,还无法向农民们提供优质品种、幼苗、肥料、技术支撑、信贷与信息服务。例如,信贷服务对于许多地方生态农业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对于从事生态农业的农民们来说,盈利可能往往在项目实施几年之后才能得到,在这种情况下,信贷服务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以外,信息服务也是当前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因为有效的信息服务将十分有益于农民及时调整生产结构,以满足市场要求,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另外,尽管必要的激励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但生态农业应当更趋向于开发一种机制,以使农民们自愿参与这一活动。要想动员广大的农民自觉自愿、并能够自力更生地通过生态农业发展经济,能力

17、建设自然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建立比较有效的能力建设机制,对于基层农民很少能得到高水平的培训与学习机会。2.2.9农业的产业化水平低 发展生态农业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但在中国的许多农村地区,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仍然是一项紧迫的任务。目前生态农业的实际情况还不能满足之一需求,因为在一些地方,紧紧依靠种植业的发展,难以获得比较高的经济收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既为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使之面临着新的挑战。为适应这一新的形式,生态农业的发展还有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而其中,农业的产业化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

18、的方面。2.2.10组织建设存在着不足 在生态农业的发展过程中,组织建设是一个重要方面。因为这些机构往往是独立而片面的,与某些狭隘决策过程密切相关。中国当前的生态农业,就存在这种组织建设的不足。2.2.11推广力度不到位 虽然生态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政府也较为重视,但仍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101个国家级生态农业县与全国相比是一个非常小的数字。因为从总体而言,沉重的人口压力,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农业的面源污染在许多地方还十分严重。水土流失、土地退化、荒漠化、水体和大气污染、森林和草地生态功能退化等,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所

19、以政府应加强对生态农业的宣传、推广。3.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面对农业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现状和潜在后果,采取有力措施和相关对策,治理农村环境污染,改善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刻不容缓。3.1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遏制生态恶化一是搞好水土保持工作,采取生物措施,在生态环境较脆弱地区,抓好荒山、荒坡、荒地、沙地的治理绿化,植树种草,育林育草,实行有计划、有步骤的退耕还林还草,修筑“排、蓄、拦、固”等沟道综合治理工程,防止水土流失。二是实施天然林保护。实施全国统一的保扩政策措施,严禁乱砍滥伐,划定国有林地产权范围,核定每年度林木采伐数量,发放年度采伐权许可证,逐步恢复林地植被。三是利用生物多样险带

20、临虫害,建立生物可避害的生态农业系统,减少农药施用和农作物的经济损失。四是重视农业、农村亏染防治。一方面加强农田污染防治,重点控制农药、化肥的滥施滥用和农膜残留,另一方面注重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加强乡镇工业污染防治,实行污染集中控制,促使其达到排放治理标准。重视畜禽养殖业产生的污染,采取措施逐步进行治理。 3.2坚持产品结构的优化,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环保产业是指“其产品和劳务用于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产业部门,它们创造产值并且有盈利,可以向国外捌共环保产品,以获得外汇收人。同时,环保产业通过与其它部门之间的投人产出联系,用自己的发展来带动有关部门的发展,例如带动钢铁、有色

21、金属和化工产品等部门的发展。”坚持产品结构的优化。通过控制和改善生态环境,严格生产工艺,开发绿色产品,生产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带动一些列生产无污染农副产品的农业生产资料产品的生产,对不符合绿色经济标准的工业产品,征收产品环境税,以刺激衣民和企业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及其它对环境和人们建康无害的清洁产品,实现对环境及人类健康无害化。同时制定和实施有利于资源节约和农村环境保护的优惠玫策,如对环境指标产品、绿色产品等生产和消费行为给予道义上或经济上的鼓励。3.3增加对生态农业的经济投入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是我们长期以来的主要目标。据有关资料显示,平均每年从农业领域中净转移了250亿元投向工业化建

22、设,约占年均农产品销售额的1/4。它虽然是一个国家工业化初期常常产生的现象,但如此长期运作必然会削弱农业发展后劲,导致农民想方设法去挖自然资源的“潜力”而求得眼前发展,势必造成对资源和生态的超量开采和使用。同时,我国还是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农民家庭的农业投入显然是十分微薄的。为此,要着力改变投入结构,力求形成国家、地方、企业、农民等联合投入的力量,强化农业生产保障体系的建设,治理大江大河以及小流域环境,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完善库、渠、沟、道等配套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恢复,增强农业发展后劲。3.4增加对生态农业的科技投入就目前而言,要以生物技术为主导,突破关键环节,同时要注重生物技术与

23、实用技术协同推进。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近代以前就建立了较为系统的农学体系,以精耕细作为特征的传统农业技术比较发达,但从农业技术发展史来看,常规技术仍属外延拓展型的范畴,而以生物工程为主要内容的高新技术是节约土地和资源型技术,两类技术之间存在着内在互动联系。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湖等生态工程的启动,以及在非农建设用地连年耗损的局面一时还难以逆转的情况下,人多地少的矛盾将会长期存在,这在客观上就要求我们必须优先发展节约资源型技术。采取联合攻关、重点突破的方式,加快生物工程等高新研究与应用,改良品种,增强抗逆能力,提高农业单产和质量,同时要配套生态农业技术(如绿色技术、有

24、机技术)系列,扬长避短,将传统农业之精华与现代高技术成果进行优化配组和综合应用,实现向“既高又绿”的现代生态农业技术的跃进3.5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生态旅游农业又称旅游农业或观光农业,是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它在充分运用现有农业资源的基础上,以生态学、美学和经济学原理来指导农业生产,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就业机会、向游客提供高质量旅游经历的目的。旅游者通过参与农业生产项目,既获得了生活乐趣,体味到田园风光,又学习了农业、农村的知识,健全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强了保护自然环境的自觉胜。同时由于它注重高科技投人,注重生物防治等,使得其可以避免农业由子过分施用化肥、农药所带来的生态破坏,为游客提供

25、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其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是不可沽量的。3.6建立良性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型3.6.1充分利用资源和空间的立体农业生态模式通过巧妙利用农业生态系统的时空结构,建立立体种植和养殖业的格局,合理利用空间资源,并采用物质和能量多层次转化手段促使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充分利用,使农业结构处于最优化状态,最终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裕的结合。例如,在田间实行高秆、矮秆作物搭配种植,同时在田间的沟、渠空间栽种爬蔓作物,向空间多层次发履采用间作方式,在同一土地上种植成熟期不同的作物,以充分利用资源。3.6.2生物物质、能量多层次多途径利用的食物链型生态模式根据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设计一种

26、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按照食物链的构成和维系规律,合理组织生产,最大限度地发掘资源潜力,节省资源且减少环境污染。3.6.3城乡协作生态模式城市在经济上作为农产品的消费地,在生态上作为有机物质的输入地。各种产品经过城市人口消费转化,产生了很多废弃物(有机垃圾、生活污水等)。这些废弃物经过微生物处理后,应该作为肥料还原给农业。这样既解决了城市的污染问题,又能促进物质循环。3.7提高民众的认知搞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宜传教育,提高全民生态环境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依靠全民参与,推动农村环保事业生态环境的保护,除了政府和企业行为外,还有赖于更为广泛的公众的参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平均文化程度低,对农村生态环

27、境价值理解不深,没有对于良好农村环境的强烈要求。加之些领导千部没有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执法不严,为追求政绩,使环境保护让位于经济发展,致使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下降。这就必须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法制教育,使广大农民知法、懂法、守法。同时,我们还应加强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方面的科普教育,并将环保意识纳人素质教育中,切实树立环境保护的观念。4.结论要想成为生态农业大国,就必须认真解决现在生态农业出现的种种问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颁布了很多关于解决我国农业上的问题的法律和法规,种种数据表明农业问题已不能忽视。国家必须在充分了解生态农业面临的真正问题,并结合国外生态农业强国的经验,认真、实事求是的解

28、决问题,弥补不足,必须更有效有力的加大我国生态农业相关部门的发展,进一步使我国能更快走出一天属于自己的特色的社会主义新生态农业的道路!致 谢毕业论文暂告收尾,在此次写作过程中非常感谢我的导师的细心辅导,给我提供了相关的资料信息及建议,告诉给我写作时应注意的问题,细心的给我指导并修改论文。从论文的选题、文献的采集、框架的设计、结构的布局到最终的论文定稿,从内容到格式,从标题到标点,都费尽心血。没有导师的辛勤栽培、孜孜教诲,就没有我论文的顺利完成。自己最宝贵的时光,能在学富五车、才华横溢的导师的熏陶下度过,实是荣幸之极。在这段时间里,我在学习上和思想上都受益非浅。这除了自身努力外,与导师的关心、支

29、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论文的写作是枯燥艰辛而又富有挑战的。生态农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因此受到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老师的谆谆诱导、同学的出谋划策及家长的支持鼓励,是我坚持完成论文的动力源泉。通过这次的实习,宝贵实习经验为我此次的写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谨此向各位同事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谢忱。最后要感谢我大学期间的任课老师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以及我的家人、同学、朋友们对我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所做的一切才更有意义;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才有了追求进步的勇气和信心。时间的仓促及自身专业水平的不足,整篇论文肯定存在尚未发现的缺点和错误。恳请阅读此篇论文的老师

30、、同学,多予指正,不胜感激!一个人的成长绝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没有别人的支持与帮助绝不可能办到。我感谢可以有这样一个空间,让我对所有给予我关心、帮助的人说声“谢谢” !今后,我会继续努力,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参考文献1徐创吉,马玺,何红梅.保护环境发展生态农业期刊论文.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1).2李洪远.生态学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3王跃生.制度因素与中国农业的环境生态问题J.经济学家,1998(12).4胡银根.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发展探讨J.生态经济,2008(6).5王兆骞.试论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J.中重季报,2008(1).6徐岩.我国态农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期刊论文.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7宜慧,赵言文.浅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生态农业的发展期刊论文.江西农业学报,2008(11)8陶思明.发展生态农业的思考M.上海:上海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9林祥金.世界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期刊论文.200310赵国杰,王莉.我国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农机化2006(05)11黄斌.对我国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思考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2007(02)12王云峰,宋岩,胡香莉.试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期刊论文.农业与技术2008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