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4 ,大小:75.38KB ,
资源ID:360419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6041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广东历史文化陈列展览讲解词.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广东历史文化陈列展览讲解词.docx

1、广东历史文化陈列展览讲解词广东历史文化陈列展览讲解词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参观广东历史文化陈列展览。展览分四部分,南粤源流、扬帆世界、继往开来和粤海烽火,展示了广东历史文化内涵,尤其是三大民系、海外交通与贸易、近代史等广东最具特色、最为闪亮的历史风貌。现在您看到的是广东的卫星地图,上面遍布广东各地的历史文化场景,说明广东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珠江(the Pearl River)是中国南方(主要在广东省)最大河系,与长江、黄河、淮河、海河、松花江、辽河并称中国七大江河。珠江,或叫珠江河,旧称粤江,是中国境内第三长河流,按年流量为中国第二大河流,全长2400公里。原指广州到入海口的一段河道,后来逐

2、渐成为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河的总称。以在廣州市內段的江中舊有一洲島名海珠石,所以得名珠江。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一篇,南粤源流。1958年,在广东韶关曲江县马坝镇的狮子岩洞穴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迄今为止广东省最早且唯一的古人类马坝人的头盖骨化石,距今约12.8万年。中科院专家复原出了“马坝人”的形象,这是一个中年男性个体,属于早期智人,是黄种人的原祖之一。早期智人(英语:Archaic Homo sapiens),又称古老型智人,通常指距今20多万年前出现的体质特征上介于直立人和晚期智人之间的人类。与马坝人化石一同发现的还有19种动物种属化石,包括剑齿象、熊猫、虎、熊、鹿、犀牛、野猪等

3、,均属于华南地区“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由此我们也可以推断出当时马坝人生活在气候温暖、水源充足、森林茂密、动物繁多的自然环境中。西樵山遗址是新石器时代,华南地区最大的石器制造场。西樵山制作的石器分为两大类型,既有类似于华北细石器制作传统并具自身特点的细石器,又有具南方地域特征且广布于环太平洋岛屿的双肩石器。细石器适用于捕鱼打猎,还可以做雕刻器或锯刀、切割之类的工具。双肩石器因其柄部的两侧似人的双肩而得名,适用于砍伐树林、进行农业生产。中文名称:旧石器时代英文名称:Palaeolithic Age定义:人类以石器为主要劳动工具的早期泛称旧石器时代。从距今260万年延续到1万多年以前,相当于地质年

4、代的整个更新世。新石器时代(Neolithic),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磨制石器为主,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7400多年至2200多年不等。不过,在有些地区,如中美洲,在西元后仍停在新石器时代,不过仍出现高度的文明,如马雅文化。在狮子岩的狮头和狮尾之间,是石峡遗址。遗址包含四个时代的文化遗存,下层属新石器时代遗存,被命名为石峡文化,它是以种稻子为主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距今约6000年前。石峡文化时期的居民以石器为生产工具,从事以农业为主的经济活动,兼有渔猎、采集经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等级观念也已形成。马坝人遗址(包含石峡遗址),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

5、西南3公里处的狮子岩,是两座石灰岩孤峰,远看像伏地的狮子(北山为狮头,南山为狮尾)。山中拥有纵横交错的溶洞。1973年,在狮子岩狮头山与狮尾山之间又发现了为新石器时代遗址。也就是石峡遗址,遗址内有4个不同时期的考学文化堆积层:距今约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层;距今约50004000年被命名为“石峡文化”的新石器晚期文化层;是距今约38003100年的早期青铜文化层;西周晚期到春秋时期相当的晚期青铜文化层。石峡文化的墓葬很有特色,大部分是迁葬墓,而且出土的随葬品,往往是两套,一套是连同人骨从原墓迁移过来的,一套是迁葬时新埋进去的,两套随葬物的陶器、石器数量大体相当,但二次葬时有琮、壁、环等贵重

6、饰物陪葬,说明当时已出现财产私有化和贫富分化,拥有这类随葬品的墓主应具有某种特殊身份。琮为方柱或长筒形,内圆外方,有大、中、小、型之分。周礼中记载:“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可知玉壁、琮乃是供巫师祭祀天地的贵重礼器和法器,反映了人们对天地的崇拜和礼敬的观念。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璧是中国古代用于祭祀的玉质环状物,凡半径是空半径的三倍的环状玉器称为璧。圭(gui一声),为中国古代用来祭祀之玉器(上尖下方)、瑞器,为官位最高者所执。在玉器中,主祭东方。璋,为中国古代用来祭祀之玉器,形状如

7、半个圭,在玉器中,主祭南方。中国古代的父母会把璋给男孩玩弄,期望他长大后能成为有权贵的人,故产生“弄璋之喜”的祝贺语恭喜别人生男孩。玉璜是中国史书文献记载到的一种用玉制做成半圆形的装饰品。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到夏后启在舞蹈时“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考古学家在石峡文化时期的遗迹中发现了栽培稻遗物,包括石锛、炭化稻谷、石磨盘等石器,表明了当时的社会生产是以栽培稻农业为主,但当时的农业生产还比较原始,从发现的石镞和某些打制石器看,还应该兼事采集和狩猎。在石峡遗址下层所发现的炭化稻谷属于人工栽培稻,经研究,石峡古稻是一个从原始栽培稻向现代稻种过渡的的杂合种群,这是华南地区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8、之一,距今已约5500年到6000年了。当地出产的马坝油粘米早在唐代就成为朝廷贡品,至今仍是广东省名优大米品种。在石峡文化层和墓葬中,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几千件陶器。您现在所看到的陶鬶是原始先民用来烧水的容器。古人运用形象夸张的艺术手法,以三足鼎立的稳定性原则为基础,创出三个袋形锥足,具有增加受热面积以缩短烹煮时间的作用。广东陶器基本上全是手制的,三足盘、圈足盘等的制作,是先做盘身,再贴接一圈口沿,然后再附上三足、圈足或捉手,这说明当时可能已采取了分工合作的“流水作业法”。陶器的发明,在原始社会是一项巨大的进步。首先,它意味着人们的生产能力已有很大的提高,能利用泥土为原料,熟练地烧造出各种器物来

9、;其次,陶器的出现,使人们有了炊具和盛放物品的器皿,也说明人们的生产物有时已有剩余,需要有容器储存。除此之外,广东境内的咸头岭遗址、高明古椰遗址、屋背岭遗址和横岭山遗址等,也出土了大量文物,被评选为“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些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为研究我国岭南地区原始社会的解体以及广东史前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西周以来,岭北南来人口日益增多,他们带来了自身的文化与技术,促进了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交流,对岭南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岭南诸越在吸收中原文化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与汉民族的融合。现在位于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叫做“和辑百越”的大型油画,正中央的人物就是赵佗了。公元前204年,南海郡

10、尉赵佗出兵桂林郡、象郡,兼并了包括广西和越南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自立为南越武王,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赵佗在位六十多年间,文治武功,为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岭南地区汉越民族融合作出了巨大贡献。和辑百越形象记录了公元前204年,赵佗建立南越国的史实。赵佗自率秦朝50万大军南下之后,历秦汉两朝,为岭南统一和发展作出卓越贡献。油画以宏大场面展示赵佗建立南越国,发展岭南经济与文化,促进汉越民族融合的史诗性历程。该画表现南越王赵佗出巡,汉越百姓夹道欢迎的场景。大臣、公卿、将军等随侍左右,凸显其睿智威严的王者风范。周围是南越国的黎民百姓,有南迁的汉人,也有纹身的蛮族。他们或赞许“和辑百越”的国

11、策,或感恩重农兴邦的政令,或好奇争睹帝王龙颜画面生动丰富,内容耐人品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画面里有人手捧陶罐,有人肩扛犁铧,有人身披蓑衣,有人头顶果篮,反映了民族融合和生产进步的成果,制陶、农耕、冶铁、渔猎、编织等生产技术在南粤得到空前的交流与发展。和辑百越是赵佗建立南越政权后,为了巩固政权和缓和民族矛盾,采取的灵活政策。主要内容有让越人参加政权管理、尊从越人习俗、鼓励与越人通婚、因地制宜以越人“自治”。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药“诸越则桃李冬实”。在先秦古籍中,对于东南地区的土著民族,常统称为“越”。如吕思勉先生所指出,“自江以南则曰越”。在此广大区域内,实际上存在众多的部、族,各有种姓

12、,故不同地区的土著又各有不同的名称,或称“吴越”(苏南浙北一带)、或称“闽越”(福建一带)、或称“扬越”(江西湖南一带)、或称“南越”(广东一带)、或称“西瓯”(广西一带)、或称“骆越”(越南北部和广西南部一带),等等。因此,“越”又称被称为“百越”。百者,泛言其多。辑:聚集,特指聚集材料编书:录。要。逸。编。纂。聚集很多材料而成的书刊:丛书第一。和,和睦:睦。敛,拖着不便脱落。古同“缉”,连缀。古代称协调驾车的众马。旁边的铜像就是冼夫人了。冼夫人为高凉郡俚人渠帅,历经梁、陈、隋三朝,驰骋岭表六十多年,积极推行汉人先进的制度和礼仪,着力促进俚人社会的进步,对进一步推动岭南地区的民族融合作出了重

13、要贡献。她还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在反对地方割据和分裂活动,维护国家统一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高凉及附近数郡俚汉各族都非常景仰冼夫人,尊其为“岭南圣母”。南朝末,保障岭外数州安宁的冼夫人,即高凉郡的俚族首领。俚,俚人,中国南方古代民族,是发源于广东境内的古越族一支骆越,属壮族先民的分支。东汉后改称“里人”。接下来我们即将穿过的是“梅关古道”。梅岭,在今韶关南雄,又称大庾岭,古称“塞上”,秦代称为“横浦关”,宋代称“梅关”。早在秦汉时期已为沟通岭南与中原的重要通道。公元716年,唐朝宰相张九龄主持重凿大庾岭路,使南北水运贯通,对岭南甚至整个中国内部经济文化交流起到巨大作用。大庾岭,古名塞

14、上、台岭,又名东峤、梅岭,为五岭之一,位于江西、广东两省的边境,一向是广东与江西的交通咽喉。相传汉武帝时,有庾姓将军在这里筑城而得名大庾岭。唐代的张九龄在此开凿通往中原的通道时,在道旁种植大量的梅树,因而又名梅岭。五代后又荒废,宋嘉佑中江西提刑蔡挺于弟广东转运使蔡抗重加修筑,遂成坦途。张九龄,韶州曲江(今韶关)人,唐朝开元宰相,是岭南第一位宰相,也是一位才思敏捷的文学家。他才学超群,风度甚佳,颇受玄宗的赞赏。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每遇宰相荐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后人特在今韶关市建风度楼以纪念张九龄。此陶砚出土于张九龄墓,砚底刻“拯”字,应是张九龄之子张拯之砚。自先秦起,岭北文化传入并影响

15、着岭南地区,广东各地发现了不少带有中原、楚、吴文化特征的器物。西周青铜盉,1974年出土于广东信宜,是广东省首次发现的西周青铜盉,也是广东出土的古代最精美的青铜器之一。这件器物在“广东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你来选”活动中,被网友评选为我馆的“十大镇馆之宝”之首。它造型新颖、刻镂精细,融会了中原文化的特征,铜盉的出土为研究岭南地区秦汉以前的历史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下面的错银铜壘出土于肇庆松山战国墓。该墓规模之大,随葬品之丰富,即使与秦汉时期长沙、广州等地的大型贵族墓相比也毫不逊色,其绝大部分随葬器物的形制、花纹同长江流域出土的楚文物相同,该铜壘融合了中原形制和楚式纹饰。说明早在秦汉之前,广东文化已经同

16、中原地区特别是楚文化有着密切的交流。盉(读作“禾”)是中国商朝和周朝时期用于盛酒和盛水的器皿,基本形状为圆腹,上有盖子,有三到四个足。商朝到西周时期,盉的口比较大,腹深,流直,足多为分档式袋足,或呈柱状,商朝时足还多为空心。东周时期,盉口渐小,腹扁圆,流多呈鸟头或兽头状,足则多为蹄形。很多盉还有弯曲提梁,盉盖和提梁间还有环索相连。罍(读作“雷”)是商朝晚期至东周时期大型的盛酒和酿酒器皿,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形状,其中方形见于商代晚期,圆形见于商朝和周朝初年。从商到周,罍的形式逐渐由瘦高转为矮粗,繁缛的图案渐少,变得素雅。两汉以后,汉文化因素大量渗入越族生活各个层面,越族原住民的生活习惯、随葬习俗等

17、方面都有了一些变化。由于长时期的民族交往和杂处,当地的越人已与汉族融合,形成了共同的民族特点。越族自古兴以干阑式建筑为居室,干栏式房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人类最宜居住的建筑。“干栏”式建筑在古文献里又称为“阁栏”、“高栏”、“麻栏”和“栏房”,所谓干栏、麻栏在古越语中本是“我家”、“你家”之意。因此,“干栏”一词在古代南方就相当于“家”“房子”的代名词。这是一种木结构的地面建筑,是指在木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子。架空的底层使得干栏式建筑既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可避潮湿,达到一房多用的功能,很适合那些居住在雨水多比较潮湿地方的人。干阑式居屋形式到东汉早期开始发生变化,逐渐被曲尺式、三合式所代

18、替,此外还出现了楼阁式和城堡式的房舍,每座都自成院落,能派上多种用场。这些建筑上铺瓦下铺砖,结构较复杂,同干栏式有一定的继承关系而又较为先进,标志着以木柱梁架结构和以均衡对成为主要特色的中国传统建筑体系在岭南的推广。汉代时期南越族一改先前饮用泉水或河水的习惯,仿汉族挖井汲泉。饮用井水,使饮水更加清洁卫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项重要措施。在炊具的选用方面,越人逐渐摒弃了挖地为灶或利用火堆烹煮食物的原始方法,引进汉式炉灶。灶同火膛相比,密闭性能更好,更能提高烹饪效率。随着岭北移民的南来,冶铁技术也随之传入。至唐代,广东地区已形成广州、怀集、连山、阳山、潮州等产铁地点。南汉时期,冶铁技术大有提高。铁质

19、农具、工具的相继出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光孝寺内大雄宝殿西侧塔院中的铁塔,是已知现存最早的铁塔。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除了铁工具、铁农具以外,当时还铸造具有面部表情的人物塑像和铁花盆。历经多次移民高潮后,宋元以来广东境内陆续形成以方言和地域为主要差异的广府、潮汕、客家三大主体民系。广府民系主要聚居于珠江三角洲及西江流域,以广州方言为标准话。常言道“食在广州”,广府饮食早在唐代时已天下闻名,时称“南烹”、“南食”,以用料博杂为特点。广东地处我国南端沿海,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同时,广州又是历史悠久的通商口岸城市, 因而吸取了外来的各种烹饪原料和烹饪技艺,使粤菜日渐完善。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多种多样的

20、动物化石,例如牛、鹿、猪、鳖、牡蛎、螺、珍珠贝等,这些都曾经是广东先民的美味佳肴。旁边的这件石器叫做蚝蛎啄,是吃蚝的专用工具。从外形上看,是一件打制的尖状石器。因为蚝蛎是附着在礁石上的,所以人们需要用这种尖状石器将其敲下来。广州又名羊城,也称穗城。这些名字的来源,均出于五仙骑羊持穗降临楚庭的神话。传说古时候广州曾连年灾荒,田野荒芜,人民得不到温饱。后来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彩衣,分别骑着不同毛色口衔稻穗的仙羊,降临广州。仙人把优良的稻穗赠给了广州人,并许诺此地将“永无饥荒”,祝罢仙人腾空飞逝,五只仙羊化为石羊留在广州山坡。从此,年年丰收,广州便成为岭南最富庶的地方。珠江三角洲稻谷丰登,为广府人创

21、造脍炙人口的饮食文化提供了广阔空间。此三合式陶屋模型记录了汉代饲养家畜的生活情景,说明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开始饲养猪、牛、羊等,肉食来源渐趋稳定。这件汉代水田模型则表现了插秧与收割同时进行的情景,反映汉代珠江三角洲水稻种植已经采用一年两熟的耕种方式 。囷是一个会意字,它的本意是指圆形的谷仓。方形的就称为仓,圆形的称为囷,底部多以四根柱子支撑,以达到通风防潮的目的。由囷和仓的出现,我们可以推断出当时已经有多余的粮食供储存了。粤人生活的地方多烟瘴之地,因此准许民间自造药酒以御烟瘴。饮酒是粤人重要的养生方式之一,民间也有酿制和饮用时令酒的风俗。这套西晋陶蒸酒器是一套蒸馏酒的器具模型。蒸酒器的出现说明广

22、府地区不乏粮食,至少已经有多余的粮食可供酿酒了;还说明在1700多年前,人们已经会酿烧酒了。梅瓶,因瓶口仅能插梅枝而得名,梅瓶也称为“经瓶”,是盛酒器。在这只褐彩人物梅瓶上,无名工匠用简练的笔法惟妙惟肖地描绘了一个人从浅尝、微醉、大醉、到昏睡四种状态,非常生动。广府饮食文化中的喝茶文化同样引人注目。茶楼起源于清代,前身为咸丰、同治年间的“二厘馆”和茶居。环境优美、集品茗、餐饮、小吃于一体的茶楼,是聚会休闲、洽谈生意和社会交往的场所。饮茶,成为广府饮食文化的著名品牌。潮州人喝工夫茶意在品茶谈天,而广府人,喝茶之意不在茶,在乎以喝茶为名的进食以及伴随着喝茶的各种消闲的、商业的、交际的活动,故而成为

23、“茶市”。饮茶给广府饮食文化带出了两样特色,一是老字号文化,例如成珠楼、莲香楼、陶陶居、广州酒家等;二是广式点心与小食,例如虾饺、干蒸、凤爪、蒸排骨、萝卜糕等等。广州人饮茶并无什么礼仪上的讲究。唯独在主人给客人斟茶时,客人要用食指和中指轻叩桌面,以致谢意。据说这一习俗,来源于乾隆下江南的典故。相传乾隆皇帝到江南视察时,曾微服私访,有一次来到一家茶馆,兴之所至,竟给随行的仆从斟起茶来。按皇宫规矩,仆从是要跪受的。但为了不暴露乾隆的身份,仆从灵机一动,将食指和中指弯曲,做成屈膝的姿势,轻叩桌面,以代替下跪。后来,这个消息传开,便逐渐演化成了饮茶时的一种礼仪。这种风俗至今在岭南及东南亚的华侨中依然十

24、分流行。清末民初,茶楼、酒楼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烹调技艺在争奇斗艳中日臻成熟。20世纪20、30年代,广州饮食业进入兴旺时期。这个展柜里展出的是各种形状的饼模。饼模,俗称饼印,是制作月饼和家庭印饼的工具。中秋吃月饼取团圆之意。清末民初,广州月饼就以“选料上乘,制作精巧,皮薄馅滑”的特色闻名遐迩,远销东南亚及欧美各国华侨聚居地。广式月饼是月饼宗族的龙头老大,它起源于广东及周边地区,目前已流行于全国各地,传统广式月饼的特点是皮薄、馅大,通常皮馅比为1:4,皮馅的油含量高于其它类,吃起来口感松软、细滑,表面光泽突出,招幌是招牌与幌子的合称,是中国传统的行业和店铺的标记,也是中国传统工艺在商业上的重要体

25、现。这边您所看到的是独具特色的广府喜宴场景。“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广州菜用料广博、制作考究,味重清、鲜、爽、滑、嫩,注重养生,造型美观,寓意吉祥。桌上摆放的有白切鸡、三色龙虾、八宝冬瓜盅、烤乳猪、百年好合糖水等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其中,龙虾的深红色代表着好运气,而龙虾中的“龙”又是中国人心目中不可替代的吉祥物,很符合婚宴的喜庆气氛;烤乳猪是广东很出名的一道特色菜。在西周的时候,这道菜就被列为“八珍”之一。“因其上桌时全身通红”,因此有“金猪有福”的寓意,象征着鸿运、吉祥,代表着富贵和权势;而百年好合糖水中有百合、莲子,因此寓意着爱情如糖似蜜、百年好合、连生贵子、白发齐眉。整个场景还

26、有喜幛和满洲窗等装饰,充满了喜庆气氛。本世纪初的羊城一度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特别是1929一1937年间,由于世界金融中心转向香港和国内战事的影响,广东经济得到较大地发展。加之临近港澳和东南亚,商贾云集,饮食业进入空前未有的黄金时代。为了适应岭南人三餐两茶的生活习惯,招引顾客,20一30年代之交,广州的陆羽居茶楼率先推出星期美点,即是将一月更换一次点心品种的期限缩短为一周,很快赢得顾客的赞赏。接着,福来居、金轮、陶陶居、金菊园等名店竟相仿效,形成一股风潮。现在羊城早茶风行各地,也是30年代的种苗结出的硕果。太平馆创立于清光绪十一年间(公元1885年)。创始人徐老高,原在沙面旗昌洋行当厨师,深

27、得西菜烹调技术。周恩来总理曾应邀与友人在太平馆用餐。解放后,周恩来总理两度光临太平馆,并建议扩建太平馆。至20世纪20年代,广州西餐店已有30多家,吃西餐成为一种时尚。广州市民习惯说:吃西餐,到太平馆啦。太平馆,成为广州西餐业发展的一个历史见证。这是两本民国菜谱美味求真,介绍了广州家常菜、鲍参翅肚等140多款菜式以及腊味的制作。而这一组明信片共8张,反映的是20世纪初美国旧金山的中国餐馆情景。随着粤籍华人的足迹所至,广府的饮食文化也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美名远播五大洲。接下来我们穿过的就是西关大屋了。西关,是老广州人对市中心荔湾区一带的称呼,这里古时位于广州城的西门口。西关在明清时期就是广州的商

28、贸中心,因此当年聚集了许多名门望族、官僚巨贾。这些豪门富商在西关一带兴建了大批当时的“豪宅”,被称为“西关大屋”。一般每座大屋面积400平方米,平面布局狭长,这种独特的结构有利于穿堂风的通过,故有冬暖夏凉的特点。西关大屋的门面装设有矮脚吊扇门(又叫角门)、趟栊、硬木大门三重门扇。“木趟栊”是一个活动的栅栏,用13或15条坚硬的圆木条构成,横向开合故称趟栊。角门和趟栊有通风和保安的功能,是适应岭南炎热多雨的气候而特制的建筑构件。西关大屋最富特色的标志之一是满洲窗。这些正方形的窗格用许多五光十色的玻璃镶嵌而成,工序十分复杂繁琐,光是一个满洲窗就耗掉了15人10天的工时。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广府人在新年

29、时布置的西关大屋。新年广府人家少不了用鲜花装饰房间,各种各样的鲜花使屋子充满了喜庆的气氛。仔细一看,上面还挂着不少装利市的红包呢!利市即压岁钱。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压住邪祟之后,晚辈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广府大的岁时节俗与中原内地无甚差别,仔细分析,在时序安排、活动方式等方面,体现出特有的地域特色。逛迎春花街是广府最具特色的节俗活动之一。广府地区的岁暮迎春花市源远流长,广州气候温和,适于各类花木生长。一千多年前的南汉时期,就已有不少种花为业的花农。花市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一

30、年一度的羊城岁暮花市约形成于19世纪中叶,最初设在广州市中心地带。花市规模盛大,游人如潮。岁末花市的形成,是以广州工商业的发达为物质基础的,与市民的闲余爱好也有一定的关系。多数人买花,并非仅仅为了点缀一下家庭的新春气氛,而是指望“花开富贵”、“桃花盛开鸿运来”、“花开灿烂,今年必有好生意”,等等。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们南方十分流行,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广府地区端午赛龙舟历史悠久,南宋时期已有大型龙舟竞渡,明清时期尤为盛行。珠江三角洲一带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很有特色。划龙舟有一套固定的仪式。通常在农历四月初八举行祭拜仪式,将沉于河底的龙舟挖出,举行操练。农历五月初

31、一至五月二十之间划龙舟。赛龙舟时所表现出来的万众一心、奋勇当先的精神,一直都是广府和岭南的文化精神体现。我们面前的这两艘龙舟非常庞大,气势恢弘。其中,黑色龙舟是从番禺征集而来,彩色龙舟是从猎德村征集而来的。这艘番禺传统龙舟长41米,重3.75吨。与一般被涂上黑色的龙舟相比,这艘龙舟被画上荔枝、杨桃、大桔、莲藕等岭南佳果图案,还被配搭上水仙、葡萄等花果图饰,两只飞马,暗喻龙舟像飞马一样快,因此猎德村民称它为“花龙”。猎德花龙长达42米、长度(不含龙头)40.43米、最宽达1.18米,高1米、重达4吨。这艘花龙以红色为底色,上面绘制了许多岭南佳果以及八仙所使用的神器,有着浓郁的岭南特色和吉祥寓意。

32、许多人都会问到,为什么这艘龙舟与一般的龙舟不同,身上绘制了那么多图案。这是因为,猎德村分为三个区,西浦、中约和东约。这条龙舟来自西浦,而西浦信奉的是龙母娘娘,龙母娘娘的衣服是红底绣花,所以龙舟也就绘制成为这样的花龙了。在众多岭南佳果中,杨桃画在了最前面,因为猎德村盛产杨桃,而且相当有名。如何判断龙舟的头尾呢?我们可以看龙舟上的五个“锣刹”。“锣刹”有几种颜色,红的、黄的、绿的等等。红色的在前部,绿色的在尾部,因此常说龙舟是“红头绿尾”。龙舟里一边有36个位置,一共72个。划龙舟时龙舟两头各有一个指挥,指挥要求很懂水性且对水路很熟悉。龙舟的中间有一个鼓,一般有两个人轮流打鼓。五个人根据鼓点敲锣,这样整条龙舟上的人都能跟上节奏,才能齐心协力划得更快,根据测定,龙舟的速度可以达到7米/秒。中间那个像鸟巢的盒子是一个神龛,是拜神祈福的器具。猎德村至今已将近900年的历史,而村民延续的扒龙舟习俗起码有800年。这艘龙舟建于上世纪80年代,它曾在1997年的回归杯夺得了第三名,1998年、1999年还有2004年的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上分别夺得“传统龙项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