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财政与金融农课程教学大纲财政与金融(农)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财政与金融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注册的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课内学时72,电视授课9学时,学分4。一、课程性质财政与金融是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我们将财政和金融两大领域综合为一门课程,在内容和体系上作了压缩。因此,本课程只能反映这两大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与金融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两个最重要工具。近几年来,我国财政体制和金融体制作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财政与金融的理论和实务有很大的更新和扩展,本课程将尽可能反映学科的最新发展状况。财政与金融是一门有关财政、金融
2、的基础理论与基本业务课程,与经济生活关系密切。也是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必修或必选课程。二、课程任务开设财政与金融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经济管理人员掌握财政与金融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我国财政与金融的改革实践。通过财政与金融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财政与金融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我国现行的财政金融制度,掌握财政预金融的实务技能与方法。为学生将来从事财经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三、与相关课程的关系财政与金融课程72课内学时,4学分,一学期授完。一般应具有“经济学”等基础知识,后续课程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税收基础”等其他相关财经类课程。四、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在财政与金融课程的教学
3、中应系统讲授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紧密结合实际,提出和分析理论问题,培育学生认识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应重点讲授有关财政与金融最基础的原理与最基本的实务问题,以理论为主,兼顾业务知识,注重宏观知识的把握,尽可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五、课程教学要求层次划分建议财政与金融是一门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课程,以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主,对理论联系实际方面有较高的要求,需要掌握的重点包括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两方面,具体内容可划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识记:指学习后应当记住的内容。以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为主。理解:指在识记的基础上全面理解和把握的内容。主要要
4、求理解掌握有关财政与金融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应用: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财政金融问题,其中包括简单的 计算。第二部分 教学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一、学时分配序 号教学内容课内学时录像学时作业第一章财政概述051第二章财政收入总论05第三章税收05第四章国债05第五章财政支出总论05第六章购买性支出052第七章转移性支出05第八章国家预算和国家预算管理体制05第九章财政政策和财政平衡05第十章金融导论053第十一章货币的供给与需求05第十二章金融机构体系05第十三章商业银行05第十四章中央银行054第十五章信托与保险05第十六章金融市场05第十七章通货膨胀05第十八章国际金
5、融05合 计7294二、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财政与金融课程的教学媒体包括文字教材、录像教材(含光盘)和网上教学资源。各媒体密切配合,有机搭配,以文字教材为主,其他媒体为辅。文字教材为合一型,是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它既包括主要教学内容,又包括综合练习。文字教材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编写,力求体现远程教育的特点,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每章之前有学习目的与要求;每章之后有综合练习等。录像教材是重要的教学媒体,其作用是深化、强化和扩展文字教材的功能,以学习指导、专题讨论和系统分析为主,讲授重点、难点、思路和方法,是学生掌握财政与金融知识必不可少的媒体。网上教学资源利用计算机网络快
6、捷、方便的特点,随时发布有关教学信息,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三、教学环节教学环节为开放性的远程教育,提倡充分利用多种媒体教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做重点、难点分析、答疑为辅的学习模式。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 财政概述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对财政一词的来历、财政所属范畴及其发展的过程有个大概的了解,并能对各种社会形态下的财政收支情况有所比较;重点掌握财政所具有的特征,以及掌握、理解财政各个职能的含义和主要内容。第一节 财政的产生和发展一、财政的产生二、财政的发展第二节 财政的特征一、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二、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剩余产品三、财政分配的形式
7、一般采用货币分配形式四、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第三节 财政的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二、收入分配职能三、经济稳定职能第二章 财政收入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从动态和静态等方面全面理解财政收入的概念;掌握财政收入的分类标准和方法;深入理解财政收入数量界限的含义和影响因素;了解财政收入的基本结构,财政收入经济性质的分析,分析与确定财政收入数量界限的经验数据法、要素分析法等主要方法。第一节 财政收入的分类一、按收入形式分类二、按国民经济部门分类三、按社会产品的价值构成分类第二节 财政收入规模分析一、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分析二、财政收入规模的计算方法第三章 税收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8、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掌握国家税收的概念和特征、税制要素及税收的分类,了解我国税收制度的演变以及几次较大的税制改革,了解我国税制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我国税收政策的立法精神,加深对税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的理解。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悉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的主要税种及主要税种的税收要素及征税办法。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和特征一、税收的概念二、税收的形式特征第二节 税制要素一、纳税人二、课税对象三、税率四、附加、加成和减免五、违章处理第三节 税收分类一、按课税对象分类二、按税收的计税标准分类三、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四、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五、按税收的管理权限分类第四节 我国税收制度
9、的演变一、19501978年间的税制建立与发展二、19791993年间的税制改革三、1994年的税制改革第五节 流转税一、流转税的对象和特点二、流转税的主要税种第六节 所得税一、所得税的性质和特点二、所得税的主要税种第七节 其他课税一、资源税二、财产税三、行为税第四章 国债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能充分认识国家财政收入组成部分的国债的概念特征、国债的功能。了解我国国债的发展概况。掌握国债的各种分类、国债的规模。对国债制度,重点掌握国债的发行价格、国债的发行方法、国债的利息率及国债的偿还。了解国债的负担以及我国国债市场。第一节 国债的概念一、国债的概念二、国债的特征三、国债的功能第二节
10、 国债的规模一、国债的负担二、国债的限度第三节 国债制度一、国债的种类二、国债的发行三、国债的偿还四、国债市场五、我国国债状况第五章 财政支出总论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能够掌握财政支出的概念及财政支出的各种分类。掌握并理解财政支出对经济的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安排和组织财政支出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及政府采购制度。本章阐述的是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就应着重掌握一些财政支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等。第一节 财政支出分类一、财政支出分类二、财政支出的经济影响财政支出的规模一、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二、财政支出的增长趋势第三节
11、 财政支出的原则一、量入为出的原则二、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原则三、厉行节约、讲求效益的原则第四节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一、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意义二、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特点三、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第五节 政府采购制度一、政府采购的概念二、政府采购制度三、政府采购制度的特点四、政府采购制度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五、政府采购的程序第六章 购买性支出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财政支出中按经济性质分类划分标准,财政支出可以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这也是国际通行的分类方法。通过本章的教学能掌握购买性支出的基本概念、具体内容。本章主要介绍购买性支出中行政管理费支出、国防费支出、文教科学卫生支出、财政投资性支出等,重点掌
12、握这些支出形的性质及现行管理办法。第一节 行政管理支出与国防经费支出一、行政管理支出的概念与内客二、国防经费支出的概念与内容三、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经费支出的控制第二节 文教科学卫生支出一、文教科学卫生交出的性质与内容二、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管理第三节 财政投资性支出一、政府投资的特点与范围二、基础产业发展与财政投融资三、财政农业投资第七章 转移性支出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转移性支出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支出,是密切关系人民生活的支出。对于这部分支出,我国对其进行了重大改革,并将还有进一步的改革。应注意掌握对转移性支出改革的重要意义及其改革措施。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一、社会保障的概念与内容二
13、、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与筹资模式三、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模式四、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第二节 财政补贴支出一、财政补贴的性质与内容二、我国财政补贴制度的实践与改革第八章 国家预算和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掌握国家预算的概念,了解我国国家预算的组成,正确和全面理解国家预算的原则。掌握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的概念,并能加以比较。结合目前我国实际,充分认识实行复式预算的必要性和条件。掌握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方面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内容。理解预算外资金的概念、内容和特点,了解我国预算外资金的建立和发展,掌握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原则。重点掌握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与实质、类型及分
14、税制方面的问题。第一节 国家预算一、国家预算的概念二、国家预算的组成三、国家预算的原则四、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五、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第二节 预算外资金一、预算外资金的概念、内容和特点二、预算外资金的建立和发展三、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第三节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一、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与实质二、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三、分税制体制及其完善第九章 财政政策和财政平衡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掌握财政政策、财政目标、财政措施,以及财政平衡的基本概念。熟悉财政措施和财政收支平衡政策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机制。理解财政目标的特点和我国的财政收支平衡政策。了解财政措施的范围、财政收支结构、财政收支的虚
15、假平衡等问题。第一节 财政政策的基本概念一、财政政策与财政目标二、财政政策工具第二节 财政收支平衡一、财政收支平衡的概念二、正确理解财政收支平衡三、财政赤字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四、我国应当采取平衡财政的政策第十章 金融导论本章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金融的含义和金融的构成,特别是要着重掌握信用的几种形式、利息和利息率、金融工具等内容。第一节 金融的构成一、金融的概念二、货币三、信用四、金融机构和银行五、我国经济中的金融第二节 信用形式一、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二、 信用形式第三节 金融工具一、金融工具的概念和特征金融工具的种类三、我国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的多样化第四节 信用的职能一、资金再
16、分配职能二、提供和创造货币的职能第五节 利息和利息率一、利息二、利息率三、利率的种类四、利率的制定五、利率的作用第十一 货币的供给与需求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货币流通的规律及其在我国的运用;银行是怎样组织货币供应的,货币供应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第一节 货币流通的范围一、货币流通范围的扩展二、我国货币流通的两大领域三、货币层次划分第二节 货币的需求一、马克思货币需要量规律二、纸币流通规律三、货币需要量的具体测定四、货币容纳量弹性第三节 货币供给一、货币供给量的概念二、银行在货币供给中的重要作用三、制约货币供应量的因素第四节 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一、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
17、二、社会总供给与货币需求三、社会总需求与货币供给第五节 衡量货币流通状况的标志一、确立衡量标志的意义衡量货币流通状况的标志第十二章 金融机构体系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掌握金融机构体系的三个环节,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演变,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概念和特征,各国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种类。了解我国现有的政策性银行。掌握我国银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的概念和各种体制的主要内容。第一节 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一、现代银行的产生和发展二、金融机构体系三、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四、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演变第二节 政策性金融机构一、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概念和特征二、政策性金融机构
18、的种类三、我国现有的政策性银行第三节 我国银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一、银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的概念二、“统存统贷”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三、“差额包干”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四、“实贷实存”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五、规模与资金的双项控制六、商业银行内部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第十三章 商业银行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了解商业银行的产生及其发展,商业银行的性质和组织结构。重点掌握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充分理解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与收缩方面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因素。掌握商业银行的管理原则以及管理理论和方法。了解我国银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思想和宗旨。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一、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19、二、商业银行的性质三、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第二节 商业银行业务一、负债业务二、资产业务三、中间业务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与收缩一、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二、信用的扩张与收缩三、制约信用扩张与收缩的因素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管理原则与方法一、管理原则二、管理理论和方法三、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第十四章 中央银行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了解中央银行产生和发展经历的阶段,重点掌握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对中央银行的组织形式、制度及组织机构有所认识。重点掌握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金融管理方面的内容。正确理解和认识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货币政策中
20、介目标的内容,了解货币政策传导过程。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一、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二、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三、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第二节 中央银行业务一、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二、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三、中央银行的清算业务四、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第三节 货币政策一、货币政策及其制定的依据二、货币政策目标三、货币政策工具第四节 货币政策传导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二、货币政策传导第十五章 信托与保险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信托和保险的概念、特点、职能、分类、构成要素等,并对我国保险市场的现状和改革有所认识。第一节 信托的概念、特点、职能和分类一、信托的概念二、信托的成立三、信托的特点四、信托的
21、职能五、信托的分类第二节 信托业务一、信托类业务二、委托类业务三、其它信托业务第三节 保险的概念、职能和种类一、保险的概念二、保险形成的要素三、保险的职能四、保险的种类五、保险合同第四节 保险公司一、保险公司的概念和组织形式二、保险公司设立的条件三、保险的业务范围四、保险经营规则五、保险业的监督管理第十六章 金融市场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掌握和理解金融市场的概念及功能。一般掌握金融市场的分类。重点掌握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了解黄金市场的内容。重点掌握外汇市场方面的概念、外汇交易方式。第一节 金融市场概述一、金融市场概念、融资方式及功能二、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三、金融市
22、场的分类第二节 货币市场一、货币市场的概念与特点二、货币市场的金融工具三、货币市场的业务第三节 资本市场,一、资本市场的概念与特点二、资本市场的金融工具三、资本市场的业务第四节 黄金与外汇市场一、黄金市场二、外汇市场第十七章 通货膨胀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充分理解通货膨胀的概念,了解通货膨胀的度量。全面掌握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我国通货膨胀的表现。重点掌握通货膨胀对经济的负效应及通货膨胀的治理措施。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充分理解我国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第一节 通货膨胀概述一、通货膨胀的概念二、通货膨胀的度量第二节 通货膨胀成因一、西方国家通货膨胀成因理论二、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第三节 通货膨胀
23、的效应与治理一、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的负效应二、通货膨胀的治理第十八章 国际金融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全面掌握外汇与汇率、国际收支、国际融资和国际金融市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概念。能够分析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及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并掌握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及国际债券市场。认识银行国际化趋势及我国银行走向世界要解决好的几个问题。第一节 外汇与汇率一、外汇及其作用二、外汇汇率三、影响汇率波动的基本因素第二节 国际收支一、国际收支的基本概念二、国际收支平衡表及其内容三、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第三节 国际融资一、国际融资的发展及其成因二、国际直接融资三、国际间接融资第四节 国际金融市场与跨国银行一、国际金融市场二、跨国银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