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7 ,大小:96.43KB ,
资源ID:3596811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5968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孔子的主要事迹范文.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孔子的主要事迹范文.docx

1、孔子的主要事迹范文孔子的主要事迹范文 孔子的事迹 公元前551年,周灵王二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夏历八月廿七日,孔子生于鲁国陬(zu)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城东南尼山附近;今尼山下有“坤灵洞”,传说为孔子诞生地)。因父母祷于尼丘山而生,故名丘,字仲尼。 二岁 公元前550年,周灵王二十二年,鲁襄公二十三年,孔子在鲁。 三岁 公元前549年,周灵王二十三年,鲁襄公二十四年,孔子的父亲叔梁纥(h)去世,葬于防(今曲阜县东二十五里处之防山,今称梁公林)。孔子的母亲颜征在携孔子移居鲁国的首都曲阜阙里定居,孤儿寡母,家境贫寒。 四岁 公元前548年,周灵王二十四年,鲁襄公二十五年,孔子在鲁。 五岁 公元

2、前547年,周灵王二十五年,鲁襄公二十六年,孔子在鲁。 六岁 公元前546年,周灵王二十六年,鲁襄公二十七年。孔子在母亲颜征在的教育下,自幼好礼,“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史记孔子世家),演习礼仪。 七岁 公元前545年,周灵王二十七年,鲁襄公二十八年,孔子在鲁。 周灵王死,其子贵立,是为周景王。 八岁 公元前544年,周景王元年,鲁襄公二十九年,孔子在鲁。 吴公子季札赴鲁观周礼鲁系周公封地,可用 天子礼乐,所以保存周礼较完备。 九岁 公元前543年,周景王二年,鲁襄公三十年,孔子在鲁。 这一年郑国子产执政,“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 田有封洫,庐井有伍。”(左传襄公三十年)郑国大治。后来

3、孔子对子产的政绩评价很高。 十岁 公元前542年,周景王三年,鲁襄公三十一年,孔子在鲁。 鲁襄公死,其子裯(chu)继位,是为鲁昭公。郑人游于乡校,议执政善否。然朋劝子产毁乡校,子产不听,曰:“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 何毁之?”孔子后来评价子产这些话时说:“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均见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可见孔子对子产尊重民意评价很高。 十一岁 公元前541年,周景王四年,鲁昭公元年,孔子在鲁。 十二岁 公元前540年,周景王五年,鲁昭公二年,孔子在鲁。 春,晋侯使韩宣子聘鲁,观书于太史氏,见易象与春秋,说:“周礼尽在鲁矣。吾乃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

4、也。”(左传昭公二年)此类文献大概为鲁国所专藏,这是孔子成长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圣人的土壤。 十三岁 公元前539年,周景王六年,鲁昭公三年,孔子在鲁。 齐国晏婴使晋,与晋卿叔向谈及齐政归陈(田)氏,因齐君加重赋税,滥取于民,而陈氏则采用施恩人民,收为己助的办法,以弱公室。叔向认为晋国公室也到了末世,人们听到国君的命令,“如逃寇仇”(左传昭公三年)。可见这时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已经很尖锐了。 十四岁 公元前538年,周景王七年,鲁昭公四年,孔子在鲁。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说明孔子少年时代曾从事过各种劳动。 冬,郑国子产制定丘赋制度。 十五岁 公元前537年,周景王八

5、年,鲁昭公五年,孔子在鲁。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 这时孔子在童年艰苦学习的基础上,更自觉地在学业和品德上不断提高完善自己。 鲁国改三军为四军,叔孙、孟孙各领一军,季孙 领二军。当时军、赋统一,分军即分赋,所以当时称此举为“四分公室”(左传昭公五年)。 十六岁 公元前536年,周景王九年,鲁昭公六年,孔子在鲁。 三月,郑国铸刑书。“礼治”衰替,法治渐起。 十七岁 公元前535年,周景王十年,鲁昭公七年,孔母颜征在卒,此后不久,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 十一月,鲁国的执政者季武子卒。 十八岁 公元前534年,周景王十一年,鲁昭公八年。传说孔子身长

6、九尺六寸,被世人称为“长人”。 十九岁 公元前533年,周景王十二年,鲁昭公九年,孔子娶宋女亓(q)官氏为妻。 二十岁 公元前532年,周景王十三年,鲁昭公十年,孔子生子,因鲁昭公以鲤鱼赐孔子,所以取名鲤,字伯鱼。 这一年孔子开始任委吏(管仓库的小吏)。 二十一岁 公元前531年,周景王十四年,鲁昭公十一年,孔子改做乘田吏(管理牛羊畜牧的小吏)。孟子说:“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尝为乘田矣,曰: ?牛羊茁壮长而已矣。?”(孟子万章下) 二十二岁 公元前530年,周景王十五年,鲁昭公十二年,孔子在鲁。 二十三岁 公元前529年,周景王十六年,鲁昭公十三年,孔子在鲁。 晋会诸侯于平丘

7、,子产、子太叔相郑伯以会。 及盟,子产争承(争取使郑国少贡),自日中以争,至于昏,晋人许之。孔子认为“子产于是行也,足以为国基矣”(左传昭公十三年)。 二十四岁 公元前528年,周景王十七年,鲁昭公十四年,孔子在鲁。 春,季孙氏家臣南蒯(kui)在费地叛,费人逐之,奔齐。 二十五岁 公元前527年,周景王十八年,鲁昭公十五年,孔子在鲁。 二十六岁 公元前526年,周景王十九年,鲁昭公十六年,孔子在鲁。 二十七岁 公元前525年,周景王二十年,鲁昭公十七年,郯(tn)子朝鲁,在宴会上,他回答叔孙昭子之问,谈起其祖先少皞(ho)氏的官制。据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既而告人曰

8、:?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 二十八岁 公元前524年,周景王二十一年,鲁昭公十八年,孔子在鲁。 宋、卫、陈、郑皆有火灾。郑国裨灶认为,如不 祭天禳灾,郑国还要再次发生火灾。子产不同意这种意见,认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左传昭公十八年)这种观点对孔子重人道轻天道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二十九岁 公元前523年,周景王二十二年,鲁昭公十九年。 孔子学琴于师襄子(一说此为鲁昭公十七年事,今从阙里志)。襄子曰:“吾虽以击磬为官,然能于琴。今子于琴已习,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数也。” 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

9、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 “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孔子有所缪(穆)然思焉,有所睪(怡)然高望而远眺,曰:“丘殆得其为人矣。 近黮(dn)而黑,颀然长,旷(史记作眼)如望羊,奄有四方,非文王其孰能为此?”师襄子避席叶拱(史记“叶拱”作“再拜”)而对曰:“君子圣人也,其传曰文王操。”(孔子家语辨乐解) 三十岁 公元前522年,周景王二十三年,鲁昭公二十年。 孔子自称“三十而立”(论语为政),即从此开始,他已奠定了治学、作人、为政等坚实的学问德业基础。根据史记记载,这年前后,他开始创办平民教育,收徒讲学,在最早的弟子中,比较知名的有颜路(颜回的父亲)、曾点(曾参的父亲)、子路等人。 郑国子产卒,

10、仲尼闻之,为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他认为子产有君子之德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论语公冶长) 齐景公与晏婴来鲁。景公问孔子,秦穆公何以能称霸,孔子回答说他善于用人(史记孔子世家)。 三十一岁 公元前521年,周景王二十四年,鲁昭公二十一年,孔子在鲁。 三十二岁 公元前520年,周景王二十五年,鲁昭公二十二年,孔子在鲁。 四月,周景王卒,其子猛立,即周悼王。王子朝 联络旧官、百工与灵、景之族造反,杀悼王而自立。晋人攻之,立景王另一子匄(gi),是为周敬王。 三十三岁 公元前519年,周敬王元年,鲁昭公二十三年,孔子在鲁。 三十四岁 公元前

11、518年,周敬王二年,鲁昭公二十四年。 孟僖子将死,嘱其二子孟懿子与南宫敬叔向孔子学礼。孟僖于卒,孟懿子与南宫敬叔拜孔子为师。不久,孔子得到鲁昭公的支持,与南宫敬叔适周都洛阳,观周朝文物制度,拜见了老聃与苌弘,学礼,学乐,收获极大,说:“周监于二代(夏、商),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此时南宫敬叔仅十二岁,似不可能随同孔子适周。适周之事,时间上可能后些。) 三十五岁 公元前517年,周敬王三年,鲁昭公二十五年。 鲁昭公帅师攻伐季孙氏,季孙、孟孙、叔孙三家联合反抗昭公,昭公兵败奔齐。孔子因鲁乱带弟子适齐,路经泰山,遇一妇人哭诉亲人被虎咬死仍不愿离开此地时,不由发出“苛政猛于虎”的慨叹(

12、见礼记枟弓下)。到齐国后为高昭子家臣,借以进见齐景公。 三十六岁 公元前516年,周敬王四年,鲁昭公二十六年。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能得而食诸!”(论语颜渊)齐景公欲以尼谿之田封孔子,但因晏婴阻挠,没有成功(见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在齐,与齐太师语乐,听到韶乐(相传是舜时音乐)三月不知肉味,兴奋地说:“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 这一年鲁昭公自齐居郓(郓原为鲁地,此时齐为昭公攻取)。 三十七岁 公元前515年,周敬王五年,鲁昭公二十七年,孔子在齐,齐大夫扬言欲害孔子,齐景公也对孔子说: “吾

13、老矣,弗能用也。”于是孔子自齐返鲁(见史记孔子世家)。据说返鲁时迫于形势险恶,仓促中把正在淘的米未及做饭即提起来一面走路一面滤干。(孟子万章下:“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 吴公子季札聘齐,其子死,葬于嬴、博(临近鲁境之齐地)之间,孔子往观其葬礼(见礼记枟弓下)。 吴公子光使专诸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闾。 三十八岁 公元前514年,周敬王六年,鲁昭公二十八年,孔子在鲁。 晋魏舒(魏献子)执政,灭祁氏、羊舌氏,分祁氏之田为七县,羊舌氏之田为三县,选派贤能之士(包括其子在内)为县宰。孔子十分赞赏,说魏子之举“近不失亲,远不失举,可谓义矣。”(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鲁昭公至晋,居乾侯(晋邑)。 三

14、十九岁 公元前513年,周敬王七年,鲁昭公二十九年,孔子在鲁。 冬季,晋铸刑鼎,赵鞅、荀寅把范宣子制定的刑书铸在铁鼎上。孔子认为,这样做就会“贵贱无序”,破坏等级制度,不由得发出了“晋其亡乎!失其度矣”的感叹(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四十岁 公元前512年,周敬王八年,鲁昭公三十年,孔子在鲁。 孔子自称“四十而不惑”(论语为政),所谓“不惑”盖指“而立”时确立的世界观,人生观已坚定不移。 四十一岁 公元前511年,周敬王九年,鲁昭公三十一年,孔子在鲁。 四十二岁 公元前510年,周敬王十年,鲁昭公三十二年,孔子在鲁。 冬,鲁昭公卒于乾侯。季孙意如立昭公弟公子宋,是为鲁定公。 四十三岁 公元前50

15、9年,周敬王十一年,鲁定公元年,孔子在鲁。 夏,昭公灵柩自乾侯归葬鲁,定公即位。 四十四岁 公元前508年,周敬王十二年,鲁定公二年,孔子在鲁。 四十五岁 公元前507年,周敬王十三年,鲁定公三年,孔子在鲁。 邾庄公卒,邾隐公即位,将冠,使人问冠礼于孔子。 四十六岁 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鲁定公四年,孔子在鲁。 孔子率孔鲤与部分弟子观鲁桓公庙宥坐之欹器,对孔鲤与弟子们说:“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恶有满而不覆者哉!”他认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聪明圣智,守之以愚;功破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荀子宥坐) 四十七岁

16、公元前505年,周敬王十五年,鲁定公五年,孔子在鲁。 六月,鲁国季孙意如(季平子)卒,其家臣阳虎 囚其子季孙斯(季桓子),而专鲁政。阳虎欲见孔子,孔子不见,于是馈孔子豚,欲待孔子拜谢时见孔子。孔子不想见,打听得阳虎不在时前往拜谢,但不巧在路上二人相遇了。阳虎劝孔子出仕,孔子口头答应,但终不仕(见论语阳货)。退而修诗、书、礼、乐,以教弟子。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四十八岁 公元前504年,周敬王十六年,鲁定公六年,孔子在鲁。 四十九岁 公元前503年,周敬王十七年,鲁定公七年,孔子在鲁。 二月,齐将郓、阳关二地归还鲁国,阳虎据为己有。 五十岁 公元前502年,周敬王十

17、八年,鲁定公八年,孔子在鲁。 孔子自谓“五十而知天命”(论语为政)。所谓“知天命”指的是掌握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冬,阳虎欲去三桓,谋杀季氏未遂,随入讙(今山东省宁阳县西北)、阳关(今山东泰 安市东南)以叛。 公山不狃使人召孔子,孔子欲往,因子路反对而未成行(见论语阳货)。 五十一岁 公元前501年,周敬王十九年,鲁定公九年,孔子在鲁。 六月,鲁伐阳虎,攻打阳关。阳虎突围奔齐,旋逃亡宋国,最后逃至晋国,投赵简子。孔子说:“赵氏其世有乱乎!”(左传定公九年) 孔子任中都(今山东省汶上县西)宰,卓有政绩,治理一年,四方则之。 五十二岁 公元前500年,周敬王二十年,鲁定公十年,孔子在鲁。 孔子由

18、中都宰升小司空,由小司空升大司寇,摄相事。 夏、齐与鲁媾和,鲁定公与齐景公会于夹谷(今山东省莱芜市南)。孔子以大司寇身份为定公相礼,孔子认为“虽有文事,必有武备”,事先做了必要的武事准备。齐欲劫持定公,孔子以礼斥之。齐君敬畏,遂定盟约,并将侵占的郓、讙、龟阴等地归还鲁国以谢过(见谷梁传定公十年)。 五十三岁 公元前499年,周敬王二十一年,鲁定公十一年,孔子在鲁。 孔子为鲁大司寇,鲁国大治。据品氏春秋乐成记载,开始尚疑其才,既而政化盛行,国人诵之(见孔丛子陈士义)。 五十四岁 公元前498年,周敬王二十二年,鲁定公十二年,孔子在鲁。 孔子为鲁国大司寇,子路为季氏宰,孔子为了削弱私家以强公室,向

19、鲁定公建议:“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今三家(三桓)过制,请皆损之。”(孔子家语相鲁)遂将堕三都。当时,正值叔孙、季孙之家臣侯犯和南蒯各据其都叛,叔、季二氏也支持这一主张,于是先拆毁了叔孙氏的郈邑(今山东省东平县南)和季氏的费邑(今山东省费县)。堕费时,费宰公山不狃乘鲁都(曲阜)空虚,率费人攻曲阜,幸赖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二大夫率部反击,败公山不狃于姑蔑(今山东省驷水县东)。公山不狃逃奔齐国。遂堕费。 可是再去堕孟氏的成邑(今山东省宁阳县东北)时,却受到孟氏家臣公敛处父的抵制而失败。堕三都至此半途而废(史记孔子世家)。 五十五岁 公元前497年,周敬王二十三年,鲁定公十三年。 鲁国得治,齐国畏惧

20、。齐欲败鲁政,于是便选美女八十人,衣以文衣,并文马二十四驷馈鲁君。季桓子受之。鲁君臣荒于女色,怠于政事,多日不听朝政,也不按礼制送膰肉(当时郊祭用的供肉)给孔子,孔子失望,于是去鲁适卫,开始了十四年访问诸侯列国的活动。 孔子到卫后,居住在卫都帝丘(今河南省滑县)子路妻兄颜浊邹家。卫灵公按照孔子在鲁国的待遇给予俸禄。后卫灵公听信谗言,监视孔子,于是孔子便在这一年的十月去卫适陈。在过匡地(今河南省长垣县境)时,匡人误认孔子为阳虎(因阳虎曾欺压匡人,而孔子的长相又极似阳虎),围困了孔子。后经蒲地(也在长垣县境),适逢公叔氏欲起事,又被围困。孔子与蒲人订盟,返回卫都,住在蘧伯玉家。 五十六岁 公元前4

21、96年,周敬王二十四年,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在卫。 孔子回到卫都,曾见卫灵公夫人南子,子路不悦; 灵公与南子还让孔子为次乘招摇过市。 五十七岁 公元前495年,周敬王二十五年,鲁定公十五年,孔子在卫。 邾子朝鲁,子贡观礼。鲁定公卒,其子蒋立,是为鲁哀公。 五十八岁 公元前494年,周敬王二十六年,鲁哀公元年,孔子在卫。 五十九岁 公元前493年,周敬王二十七年,鲁哀公二年,孔子在卫。 孔子见卫灵公不能用他,喟然叹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说: “俎豆之事则尝闻之,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史记孔子世家)由此,决计离卫西去,投奔晋国赵简子。走到黄河边,听说赵简子杀害

22、了两个贤人,不由得临河而叹,返回卫国,然后去卫如曹适宋。 在适宋的路途上,曾与弟子习礼于枟树之下,宋司马桓魋欲害孔子,派人把大树砍倒了。孔子微服而行,逃到郑国,郑国也没有接待他,只好取道适陈。 夏,卫灵公卒,立蒯瞆之子,是为卫出公。 六十岁 公元前492年,周敬王二十八年,鲁哀公三年,孔子在陈。 这年秋,鲁国季桓子病,后悔过去未能长期用孔子 而影响了鲁国的振兴。临死之前,嘱其子季康子要召回孔子以相鲁。后来由于公之鱼的阴拦,季康子改变了主意,派使改召孔子弟子冉求。冉求将行,孔子说:“鲁人召求,非小用之,将大用也。”(史记孔子世家)这一年,孔子已经六十岁了,他很想回到家乡,能为鲁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23、 孔子曾说:“六十而耳顺。”意思是说这时他听到任何事情,都能立即辨明是非。 六十一岁 公元前491年,周敬王二十九年,鲁哀公四年,孔子在陈。 六十二岁 公元前490年,周敬王三十年,鲁哀公五年,孔子在陈。 (这里只注明孔子以卫、陈为据点的大概年份。) 六十三岁 公元前489年,周敬王三十一年,鲁哀公六年,孔子在陈。 这年吴伐陈,楚来救,陈国大乱。孔子离陈过蔡地去负函(楚地,分河南信阳,楚有贤大夫沈诸梁即叶公驻此),在陈蔡间被困,绝粮七日,弟子饥馁皆病,孔子依然讲诵,弦歌不止。子路等由于屡遭挫折,对孔子之道产生了怀疑,只有颜回认识到孔子道大,不为当时 所容,“是有国者之丑。”孔子为有颜回这样的弟

24、子感到高兴。(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在路上连续遇到当时的一此隐士,如长沮、桀溺、荷蓧丈人和楚狂接舆等的嘲讽,桀溺劝子路跟他们一道做避世之人。孔子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微子)表示了为改变天下无道局面的决心。 孔子到了负函,与叶公见面,叶公问政,孔子说:“近者说(悦),远者来。”(要使境内的人都喜悦,使境外的人都向往而来)。叶公又通过子路问起孔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子路不知如何回答。孔子说:“女奚不曰:?其为何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楚昭王欲重用孔子,使使奉币来聘,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由于楚令尹子西的阻拦,此议

25、遂止。孔子在楚讲学问当时比较落后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传播了中原文化。 六十四岁 公元前488年,周敬王三十二年,鲁哀公七年,孔子在卫。 孔门弟子多仕于卫,要求孔子返卫,孔子便返回卫国。子路问孔子:“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孔子回答说:“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正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夏,鲁哀公与吴人会于鄫(今山东省峄县境内),吴向鲁索取牛、羊、猪名一百头为祭品。吴太宰讙召季康子,康子使子贡辞谢,子贡以周礼说服了伯讙,维护了鲁国和季康子的尊严。 六十五岁 公元前487年,周敬王三十三年,鲁哀公八年,孔子在卫。 三月,吴伐

26、鲁,吴大败,孔子弟子有若参战有功。 六十六岁 公元前486年,周敬王三十四年,鲁哀公九年,孔子在卫。 六十七岁 公元前485年,周敬王三十五年,鲁哀公十年,孔子在卫。 孔子夫人亓官氏卒。 六十八岁 公元前484年,周敬王三十六年,鲁哀公十一年,孔子在鲁。 春,齐师伐鲁,孔子弟子冉求为季氏将左师,与齐军战于鲁郊,克之。季康子问他是怎样学会作战的,冉求说,学于孔子,遂荐孔子于季氏。季康子派公华、公宾、公林以币迎孔子归鲁。至此,孔子结束了访问列国诸侯十四年颠沛流离的生活。 孔子返鲁后,鲁哀公问政,孔子曰:“政在选臣。”(史记孔子世家)又问:“何为则民服?”孔子回答说:“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

27、,则民不服。” (论语为政季康子问政,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季康子欲行“田赋”,即将军费改按田亩征税,使冉求问孔子,孔子曰:“若不度于礼,而贪冒无厌,则虽以田赋,将又不足。”季氏不听(左传哀公十一年)。 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专心从事文献和教育事业,删诗书,定礼乐。修春秋,并继续聚徒授业,培育治国贤才,据史载:“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 六十九岁 公元前483年,周敬王三十七年,鲁哀公十二年,孔子在鲁。 春,鲁实行田赋。 夏,鲁昭公夫人孟子卒,孔子往吊。 与鲁太师(乐官)论乐,孔子说:“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热烈),纵之纯

28、如(和谐),皦如(清晰),绎如(络绎不绝)也,以成”。孔子又说:“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史记孔子世家) 冬十二月(周历十二月相当于夏历十月),鲁国发生蝗灾,季孙问于孔子,孔子说:“丘闻之,火伏而后蜇者毕,今火犹西流,司历过也。”(左传哀公十二年)十二月属冬季,不该有蝗虫。孔子认为这年十二月有蝗虫,不是自然界反常,而是司历者算错了时间。 孔子之子伯鱼卒。 七十岁 公元前482年,周敬王三十八年,鲁哀公十三年,孔子在鲁。 孔子曾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也就是说,到了七十岁,任何想法和做法都不会越出仁道原则和周礼所定的规矩了。 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29、(史记孔子世家) 七十一岁 公元前481年,周敬王三十九年,鲁哀公十四年,孔子在鲁,作春秋。 春,管山林的人(“虞人”)在曲阜西边的“大野”打猎,捕获一只怪兽,据说是麟,孔子说:“吾道穷矣!”于是绝笔,停止了修春秋。 颜回死,享年四十一岁,孔子哭之恸,曰:“噫!天丧予!天丧予!”(论语先进) 六月,齐国的陈恒(又叫田成子)杀死齐简公,孔子劝鲁哀公及“三桓”讨之,以正君臣之义,毫无结果。在齐国的这次政变中,孔子弟子宰予死于难。 七十二岁 公元前480年,周敬王四十年,鲁哀公十五年,孔子在鲁。 冬,卫有政变,蒯瞆逐其子出公而自立,是为卫庄 公。孔子弟子子路此时为卫大夫孔悝的邑宰,死于难,孔子恸甚。

30、 七十三岁 公元前479年,周敬王四十一年,鲁哀公十六年。 周历四月十一日(即夏历二月十一日)孔子寝疾七日而殁,葬于鲁城(今曲阜)北泗上。鲁哀公诔(li)之曰:“旻(mn)天不吊,不*(yn)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左传哀公十六年)不少弟子为之守墓三年,临别而去,哭尽哀,或复留。唯子贡庐于墓凡六年,然后离去。弟子及鲁人往从墓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名孔里。并把孔子故居改为庙堂,藏孔子平生衣冠琴书于堂中。自此以后,年年奉祀。今曲阜之孔庙、孔府、孔林,所谓“三孔”者,即始创于此。 孔子讲学 上博楚简孔子诗论对儒门之重视诗教提供了鲜活生动的见证,共有四支简对关雎作了论述,尤为典型。 第十简:“关睢之改童而皆贤于其初者也。关睢以色喻于礼。” 第十四简:“两矣。其四章则喻矣。以琴琶瑟之悦,拟好色之愿,以钟鼓之乐,” 第十二简:“口口口口好,反内于礼,不亦能改乎?” 第十一简:关睢之改,则其思益矣。”(以上从李学勤先生编联次序) 第十四简,何谓“两矣”?前面的缺文为何?诸家未有解者。 帛书五行说为理解此简提供了最好的帮助。它有一段话讲“喻知”,引关雎为例,说:“弗喻也,喻则知之,知之则进耳。喻之也者,自所小好喻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