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1 ,大小:50.86KB ,
资源ID:3596802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59680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docx

1、新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1632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扶持和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 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称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国企业 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称实施条例)有关规定,特制定本 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重点支 持的高新技术领域,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 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不 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的居民企业。第三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应遵循突出企业主体、 鼓励技术创新、实施动态管理、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第四条 依据本办法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依照

2、企业所 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 称税收征管法)及中华人民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以 下称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申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第五条 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负责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的指导、管理和监督。第二章组织与实施第六条 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组成全国高新技术企业 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称“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责为:(一) 确定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方向,审议高新 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报告;(二) 协调、解决认定管理及相关政策落实中的重大问题;(三) 裁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事项中的重大争议, 监督、 检查各地区认定管理工作,对发现的问

3、题指导整改。第七条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 局相关人员组成,办公室设在科技部,其主要职责为:(一) 提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报告,研究提出政策 完善建议;(二) 指导各地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对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 处理建议;(三) 负责各地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的备案管理,公布 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核发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编号;(四) 建设并管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五) 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第八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行政管理 部门同本级财政、税务部门组成本地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

4、机 构(以下称“认定机构”)。认定机构下设办公室,由省级、计划 单列市科技、财政、税务部门相关人员组成,办公室设在省级、 计划单列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认定机构主要职责为:(一) 负责本行政区域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每年向领 导小组办公室提交本地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报告;(二) 负责将认定后的高新技术企业按要求报领导小组办公 室备案,对通过备案的企业颁发高新技术企业证书;(三) 负责遴选参与认定工作的评审专家(包括技术专家和 财务专家),并加强监督管理;(四) 负责对已认定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受理、核实并处理 复核申请及有关举报等事项,落实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提出的整 改建议;(五) 完成领

5、导小组办公室交办的其他工作。第九条 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其资格自颁发证书之日 起有效期为三年。第十条 企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后,自高新技术企业证 书颁发之日所在年度起享受税收优惠,可依照本办法第四条的规 定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税收优惠手续。第三章认定条件与程序第十一条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一) 企业申请认定时须注册成立一年以上;(二) 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获得 对其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识产权的 所有权;(三) 对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技术属 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围;(四) 企业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

6、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 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五) 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实际经营期不满三年的按实际 经营时间计算,下同)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 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1.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含)的企业,比例不 低于5% ;2.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亿元(含)的企业, 比例不低于4% ;3.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 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六) 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同期总收入 的比例不低于60%;(七) 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应达到相应要求;(

7、八) 企业申请认定前一年未发生重大安全、重大质量事故 或严重环境行为。第十二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程序如下:(一)企业申请企业对照本办法进行自我评价。认为符合认定条件的在“高 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注册登记,向认定机构提出认定申 请。申请时提交下列材料:1.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2.证明企业依法成立的相关注册登记证件;3.知识产权相关材料、科研项目立项证明、科技成果转化、 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等相关材料;4.企业高新技术产品(服务)的关键技术和技术指标、生产 批文、认证认可和相关资质证书、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等相关材料;5.企业职工和科技人员情况说明材料;6.经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的企业近三个会

8、计年度研究 开发费用和近一个会计年度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专项审计或鉴证报告,并附研究开发活动说明材料;7.经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鉴证的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的 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 书);8.近三个会计年度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二) 专家评审认定机构应在符合评审要求的专家中,随机抽取组成专家组。专家组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评审,提出评审意见。(三) 审查认定认定机构结合专家组评审意见,对申请企业进行综合审查, 提出认定意见并报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企业由领导小组办公室 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 公示10个工作日,无异议的, 予以备案,并在“高新技术企业认

9、定管理工作网”公告,由认定 机构向企业颁发统一印制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有异议的,由 认定机构进行核实处理。第十三条 企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后,应每年 5月底前 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填报上一年度知识产权、科 技人员、研发费用、经营收入等年度发展情况报表。第十四条 对于涉密企业,按照国家有关工作规定,在确保涉密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按认定工作程序组织认定第四章监督管理第十五条 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建立随机抽查和重点 检查机制,加强对各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对存在问题的认定机构提出整改意见并限期改正,问题严重的给 予通报批评,逾期不改的暂停其认定管理工作。第十六条

10、 对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关部门在日常管理过程 中发现其不符合认定条件的,应提请认定机构复核。复核后确认不 符合认定条件的,由认定机构取消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并通知税 务机关追缴其不符合认定条件年度起已享受的税收优惠。第十七条高新技术企业发生更名或与认定条件有关的重大 变化(如分立、合并、重组以及经营业务发生变化等)应在三个 月向认定机构报告。经认定机构审核符合认定条件的,其高新技 术企业资格不变,对于企业更名的,重新核发认定证书,编号与 有效期不变;不符合认定条件的,自更名或条件变化年度起取消 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第十八条跨认定机构管理区域整体迁移的高新技术企业, 在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有效

11、期完成迁移的,其资格继续有效;跨 认定机构管理区域部分搬迁的,由迁入地认定机构按照本办法重 新认定。第十九条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认定机构取消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一) 在申请认定过程中存在严重弄虚作假行为的;(二) 发生重大安全、重大质量事故或有严重环境行为的;(三) 未按期报告与认定条件有关重大变化情况,或累计两 年未填报年度发展情况报表的。对被取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企业,由认定机构通知税务机 关按税收征管法及有关规定,追缴其自发生上述行为之日所 属年度起已享受的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第二十条参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的各类机构和人员对 所承担的有关工作负有诚信、合规、义务

12、。违反高新技术企业认 定工作相关要求和纪律的,给予相应处理。第五章附则第二一条 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根据本办法另行制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负责解释。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原高新 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08172号)同时废止。附件: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附件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一、 电子信息二、 生物与新医药三、 航空航天四、 新材料五、 高技术服务六、 新能源与节能七、 资源与环境八、 先进制造与自动化一、电子信息(一)软件1.基础软件服务器/客户端操作系统;通用及专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生

13、命周期的开发、测试、 运行、运维等支撑技术,以及各种接口软件和工具包/组、软件生成、软件封装、软件系 统管理、软件定义网络、虚拟化软件、云服务等支撑技术;中间件软件开发技术等。2.嵌入式软件嵌入式图形用户界面技术;嵌入式数据库管理技术;嵌入式网络技术;嵌入式软件 平台技术;嵌入式软件开发环境构建技术;嵌入式支撑软件生成技术;嵌入式专用资源 管理技术;嵌入式系统整体解决方案设计技术;嵌入式设备间互联技术;嵌入式应用软 件开发技术等。3.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工程管理软件用于工程规划、工程管理/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等的软件工作平台或软件工具 支撑技术;面向行业的产品数据分析和管理软件;基于计算机

14、协同工作的辅助设计软件; 快速成型的产品设计和制造软件;专用计算机辅助工程管理/产品开发工具支撑技术;产 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系统软件;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相关软件;分布式控制 系统(DCS)、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执行制造系统(MES)技术等。4.中文及多语种处理软件中文、外文及少数民族文字的识别、处理、编码转换与翻译技术;语音识别与合成 技术;文字手写/语音应用技术;多语种应用支撑技术;字体设计与生成技术;字库管理 技术;支撑古文字、少数民族文字研究的相关技术;支撑书法及绘画研究的相关技术; 语言、音乐和电声信号的处理技术;支撑文物器物、文物建筑研究的相关技术;支

15、撑文 物基础资源的信息采集、转换、记录、保存的相关技术等。5.图形和图像处理软件基于容的图形图像检索及管理软件;基于海量图像数据的服务软件;多通道用户界 面技术;静态图像、动态图像、视频图像及影视画面的处理技术;人机交互技术;裸眼 3D容制作技术;3D图像处理技术;3D模型原创性鉴定技术;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虚拟现实与现实增强技术;复杂公式图表智能识别转换技术;位图矢量化技术和工 程文件智能化分层管理技术;实现2D动画和3D动画的自主切换和交互技术等。6.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网络环境下多系统运行的GIS软件平台构建技术;组件式和可移动应用的GIS软件 包技术;基于3D和动态多维的地理

16、信息系统(GIS)平台构建技术;面向地理信息系 统(GIS)的空间数据库构建技术;电子通用地图构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行业 应用技术等。7.电子商务软件电子商务支撑/服务平台构建技术;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事务处理、支付服务等支 撑与应用技术;行业电子商务、基于云计算的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支撑与协同应用 技术等。8.电子政务软件电子政务资源、环境、服务体系构建技术;电子政务流程管理技术;电子政务信息 交换与共享技术;电子政务决策支持技术等。9.企业管理软件企业资源计划(ERP)软件;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的商业智能(BI)软件;基于RFID 和GPS应用的现代物流管理软件;企业集群协同的供

17、应链管理(SCM)软件;基于大 数据和知识管理的客户关系管理(CRM)软件;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企业资源协 同管理技术;跨企业/跨区域供应链/物流管理技术;个性化服务应用技术;商业智能技 术等。10.物联网应用软件基于通信网络和无线传感网络的物联网支撑平台构建技术;基于先进条码自动识 别、射频标签、多种传感信息的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物联网海量信息存储与处理技术; 物联网行业应用技术等。11.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软件虚拟化软件;分布式架构和数据管理软件;虚拟计算资源调度与管理软件;云计算 环境下的流程管理与控制软件;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信息采集、分类、处理、分析、个性化推送软件;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

18、;大数据获取、存储、管理、分析和应用软件;人工 智能技术等。12.Web服务与集成软件Web服务发现软件;Web服务质量软件;Web服务组合与匹配软件;面向服务的体 系架构软件;服务总线软件;异构信息集成软件;工作流软件;业务流程管理与集成软 件;集成平台软件等。(二)微电子技术1.集成电路设计技术集成电路辅助设计技术;集成电路器件模型、参数提取以及仿真工具等专用技术和 工艺设计技术。2.集成电路产品设计技术新型通用与专用集成电路产品设计技术;集成电路设备技术;高端通用集成电路芯片 CPU、DSP等设计技术;面向整机配套的集成电路产品设计技术;用于新一代移动通信 和新型移动终端、数字电视、无线

19、局域网的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等。3.集成电路封装技术小外形封装(SOP)、塑料方块平面封装(PQFP、有引线塑封芯片载体(PLCC) 等高密度塑封技术;新型封装技术;电荷耦合元件(CCD)/微机电系统(MEMS、特种器 件封装工艺技术等。4.集成电路测试技术集成电路测试技术;芯片设计分析与验证测试技术,以及测试自动连接技术等。5.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工艺技术MOS工艺技术、CMOS工艺技术、双极工艺技术、BiCMOS工艺技术、HKMG工 艺技术、FinFET工艺技术,以及各种与CMOS兼容的SoC工艺技术;宽带隙半导体基 集成电路工艺技术;GeSi /SoI基集成电路工艺技术;CCD图像传感器工艺技术

20、;MEMS 集成器件工艺技术;高压集成器件工艺技术等。6.集成光电子器件设计、制造与工艺技术半导体大功率高速激光器、大功率泵浦激光器、超高速半导体激光器、调制器等设计、制造与工艺技术;高速PIN和APD模块、阵列探测器、光发射及接收模块、非线 性光电器件等设计、制造与工艺技术;平面波导器件(PLC)液晶器件和微电子机械系 统(MEMS)器件的设计、制造与工艺技术等。(三) 计算机产品及其网络应用技术1.计算机及终端设计与制造技术台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专用计算机、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及服务器的设计与 制造技术等。2.计算机外围设备设计与制造技术计算机外围设备及其关键部件的设计与制造技术;计算机

21、存储设备、移动互联网设 备、宽带无线接入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技术;基于标识管理和强认证技术;基于视频、射 频的识别技术等。3.网络设备设计与制造技术无线收发技术;高性能网络核心设备、网络传输和接入设备、TD-LTE设备等设计 与制造技术,以及智能家居、可穿戴式电子设备等融合型设备设计与制造技术等。4.网络应用技术基于标准协议的信息服务管理和网络管理软件的关键技术;ISP、ICP的增值业务软 件和应用平台的关键技术;网络融合技术;网络增值业务应用技术;网络服务质量与运 营管理技术;可信网络管理技术;移动智能终端应用技术;TD-LTE应用技术;数字媒 体容平台/容分发网络(CDN)技术;网络资源调度管

22、理技术等。(四) 通信技术1.通信网络技术光传送网络、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宽带卫星通信网络、微波通信网络、IP承载 网络的组网与规划、控制管理、交换、测试、节能等技术;三网融合通信技术;光网络 核心节点和边缘节点及其关键模块/器件设计与制造技术;核心路由器和边缘路由器及其 关键模块/器件设计与制造技术;软交换技术;SDN技术;IPv6技术等。2.光传输系统技术新型光传输设备技术;新型光接入设备和系统技术;新型低成本小型化波分复用传输设备和系统技术;新型关键模块光传输系统仿真计算等专用软件技术;高速光传输技 术;超大容量复用技术;可变带宽光传输技术;多业务传送平台技术;低能耗光传输技 术;自由

23、空间光传输技术;光传输测试技术;光传输关键模块/器件设计与制造技术等。3.有线宽带接入系统技术FTTx光纤接入技术;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HFC)接入技术;无源光网络接入技 术及其控制管理技术;三网融合接入技术;新型综合接入技术;宽带有线接入测试技术; 有线宽带接入关键模块/器件设计与制造技术等。4.移动通信系统技术宽带移动通信基站技术;宽带移动系统交换、控制管理、基站互连、拉远传输、分 布式覆盖、测试等技术;宽带移动通信终端技术;智能天线技术;宽带移动通信关键模 块/器件设计与制造技术;数字集群系统的配套技术;其他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行业应用 的配套技术等。5.宽带无线通信系统技术宽带无线接入系

24、统技术;宽带无线应用终端技术;低能耗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宽带 无线通信测试技术;宽带无线通信行业应用技术;无线数字集群通信技术;宽带无线通 信关键模块/器件设计与制造技术等。6.卫星通信系统技术卫星通信转发器及其控制管理与电源技术;卫星地面站系统及其控制管理技术;卫 星通信天线馈线、发射接收、信道终端、测试、应用等技术;卫星通信应用终端技术; 卫星定位与导航应用技术;卫星遥感数据共享与应用技术;卫星通信关键模块/器件设计 与制造技术等。7.微波通信系统技术新型微波通信系统技术;微波通信天线馈线、发射接收、测试、应用等技术;微波 应急通信系统技术;微波通信系统关键模块/器件设计与制造技术等。8.物

25、联网设备、部件及组网技术面向物联网应用的M2M终端、通信模块和网关等设备和部件的设计与制造技术; 物联网组网技术等。9.电信网络运营支撑管理技术基于固网、宽带移动网及其混合网络的电信网络运营支撑管理技术等。10.电信网与互联网增值业务应用技术基于固网、宽带移动网、互联网及其混合网络的增值业务应用平台技术及其中间件 技术;电信网络增值新业务应用技术、互联网+的业务应用技术等。(五)广播影视技术1.广播电视节目采编播系统技术与数字电视系统相适应的广播电视节目采集、编辑、制作与播出技术;节目制播网 设备与软件的关键支撑技术;面向数字媒体保护的加解密和密钥管理的关键支撑技术; 电台、电视台自动化网络化

26、技术、云制作技术与大数据分析技术;数字媒体容存储转发 及检索交互技术;系统规划与系统集成、音视频质量测试评估技术等。2.广播电视业务集成与支撑系统技术数字电视广播业务集成系统、条件接收系统、用户管理系统等支撑技术;电子节目 指南(EPG)及数据业务相关系统的支撑技术;交互数字电视业务集成和用户认证系统 的支撑技术;IPTV、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等业务集成播控平台技术;容聚合技术,云 平台技术和大数据应用分析技术;可用于多终端的自适应编码系统的支撑技术;跨域服 务运营支持系统的支撑技术等。3.有线传输与覆盖系统技术可用于有线电视宽带网络骨干网、城域网的新型光传输设备技术,支持高清、超高 清、3D

27、业务的容分发设备技术;FTTH和EoC等宽带接入设备技术,数字家庭网络设 备、智慧城市设备技术,多业务融合终端和智能电视操作系统与智能终端和智能家庭媒 体网关技术;用户收视行为调查与分析技术;可用于有线电视宽带网络的运营支撑管理 系统及大数据分析技术;网络优化、系统集成和测试评估技术等。4.无线传输与覆盖系统技术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技术;用于数字声音广播传输系统技术;调频/调幅同步广播 系统技术;应急广播系统技术;智能接收天线和多业务融合终端技术;无线传输与覆盖 频率规划、系统集成、发射台站自动化管理、电磁防护和测试评估技术;用于广播电视卫星传输系统的编码复用加扰系统技术、调制上变频及高功放系

28、统、天馈线系统技术等; 卫星直播容分发系统和用户管理系统技术;广播电视专业卫星综合接收解码技术及测试 评估技术等。5.广播电视监测监管、安全运行与维护系统技术中短波广播、调频广播、有线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数字声音广播、卫星直播 系统等广播电视业务技术、频谱监测设备技术;IPTV、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互联网 音视频等视听新媒体容监管设备和容甄别分析软件技术;广播电视节目安全播出技术服 务系统及信息安全测评技术;新媒体视听节目的监测、监控、监管技术等。6.数字电影系统技术数字电影专业级拍摄设备及数字成像技术;数字电影虚拟摄影、计算机图形图像制 作(CG/CGI)、动作捕捉、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29、(VR/AR)制作技术;数字电影前后期 制作、存储、传输与放映技术;数字电影网络化分布式协同制作云服务技术;数字电影 声音制作与还原技术;电影放映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新一代数字电影保护技术等。7.数字电视终端技术新型数字电视系统技术;三维电视系统技术;超高清电视系统技术;移动多媒体电 视系统技术;智能电视嵌入式应用技术;数字电视安全系统技术;多种传输方式融合的 数字电视终端技术;新型投影技术;数字电视终端关键模块/器件设计与制造技术等。8.专业视频应用服务平台技术智能化、网络化视频监控平台技术;跨平台、跨领域数字容服务与应用平台技术; 多业务应用平台技术;高清、宽动态、低照度摄像技术;大容量、

30、高压缩监控后端处理 技术;面向视频服务的云存储系统技术;电视屏幕、手机屏幕、电脑屏幕互动与融合技 术;视频应用服务容保护技术等。9.音响、光盘技术高保真音响器件与系统技术;高保真音源技术;专业数字音响系统技术;大容量、 可刻录、三维播放、高保真的新型光盘技术;音响、光盘关键模块/器件设计与制造技术(六)新型电子元器件1.半导体发光技术咼效率、咼亮度、低衰耗、抗静电的外延片生长技术;大功率、咼效率、咼亮度、 低衰耗、抗静电的发光二极管制造技术;半导体照明用、长寿命、高效率的荧光粉材料; 半导体照明用、高可靠、长寿命的驱动电源技术;低衰耗、热匹配性能和密封性能好的 封装树脂材料和热沉材料技术;其他

31、高效率、高亮度、低衰耗半导体发光技术;与半导 体照明相关的智能控制、光通信技术等。2.片式和集成无源元件高可靠片式元器件、片式EMI/EMP复合元件和LTCC集成无源元件制造技术;片 式高温、高频、大容量多层瓷电容器(MLCC)制造技术;片式NTC、PTC热敏电阻和 片式多层压敏电阻技术;片式高频、高稳定、高精度频率器件制造技术等。3.大功率半导体器件高可靠、长寿命、低成本VDMOS垂直栅场效应晶体管制造技术;绝缘栅双极型功 率管(IGBT);用于大型电力电子成套装置的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IGCT)制造技术; 其他新机理的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制造技术。4.专用特种器件高可靠微波器件、抗幅照器件制造技术,其他新机理的专用特种器件制造技术。5.敏感元器件与传感器基于新原理、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的敏感元器件的传感器与工艺技术;采用半 导体、瓷、金属、高分子、超导、光纤、纳米等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的传感器与工艺技术; 多功能复合传感器与工艺技术等。6.中高档机电组件超小型、高可靠、高密度的高速连接器制造技术;新型高可靠通信继电器制造技术; 小型化组合式大电流继电器制造技术;高可靠固体光/MOS继电器制造技术;高保真、 高灵敏、低功耗电声器件制造技术;刚挠结合板和HDI高密度积层板技术等。7.平板显示器件大屏幕液晶显示(TFT-LCD)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