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9.13KB ,
资源ID:359547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59547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角色扮演在心理治疗中的功能与方法 精品.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角色扮演在心理治疗中的功能与方法 精品.docx

1、角色扮演在心理治疗中的功能与方法 精品角色扮演在心理治疗中的功能与方法摘 要角色扮演技术可以使用在任何咨询情况和咨询阶段,被认为是一种心理治疗的形式。本文在莫雷诺角色理论、社会角色理论、人格面具理论等理论的基础上介绍角色扮演在心理治疗中的功能与方法。关键词:角色扮演(role play) 心理剧(Psychodrama) 社会角色理论 “人格面具”理论 1前言角色扮演技术是指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员为了协助当事人觉察与抒解情绪、体验相关人物的感觉与想法、学习新行为与预演即将面对的情境,由当事人扮演相关人物,进入他们的经验中,来达到以上目的。角色扮演技术之所以被认为是一种心理治疗的形式,主要是受到三

2、种治疗取向的影响1。第一种是心理剧,它是运用团体成员和动作技巧来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以戏剧的方法探索“真实”的一门科学,处理的是人际关系及隐密世界。第二种是由Kelly,GA所创的固定角色治疗,咨询员要求当事人扮演不同于当事人原本的人格特质的某种人格角色,目的在于帮助当事人重整与发展新的概念系统。第三种是行为演练,咨询员让当事人在咨询情境中,使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练新的行为模式。其实,角色扮演技术在人类幼儿时期就有自发的萌芽现象。三至六岁的幼儿,其体力和智力有了很大的发展,知识经验的增长,活动能力的增强,他们要求参加成人的活动,并能模仿成人的行动以玩具代替实物,创造性地反映成人的社会活动和劳动,以

3、满足他们的愿望。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在游戏的内容、规则以及幼儿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都有所发展。从游戏的规则看:小班幼儿游戏时,不是从角色的分配开始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周围事物(如玩具、材料等)的直接支配。中班幼儿在进行游戏的时候,一般都能从分配角色开始,并力图进一步理解和表现自己所扮演角色的意义和任务,这表明幼儿对自己的游戏活动已经有了计划性2。这时,幼儿最感兴趣的是游戏中有趣的角色,因此游戏中的纠纷也常常发生在角色的分配上。大班幼儿的游戏有了更大的变化。大班幼儿开始能事先计划自己的游戏,商量分配游戏的角色,而且也能更多地理解和坚持游戏的规则,对参加游戏的成员提出严格遵守游戏规则的要求。由于

4、现代都市生活和小家庭制度造成儿童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与游戏的机会减少,而角色扮演是人的本性,因此,教育要回归到幼儿生活本身,把角色扮演运用到儿童游戏治疗中,让具有千万种发展可能性的儿童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发现生活周围不同社会角色的言行特点,培养独立性、合作性、坚韧性,过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谷向东、郑日昌研究初中生技能角色扮演测试的多因素实验所用的研究工具3曾运用角色扮演行为自评量表,让被试自评在角色扮演中紧张程度,角色扮演行为的代表性及在角色扮演中真实感大小。以初中生为被试,以社会技能为目标行为,对角色扮演测试进行研究,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外在效度。结果发现角色扮演行为随情境操纵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在采用个

5、体化的测试情境、低水平要求的指导语及非结构化的交往方式的情况下,外在效度最高。而在社会技能的角色扮演测试中,谷向东、李伟研究中说到角色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测试指导语、测试环境、助手行为。王行、郑玉英编译的心理舞台4这本书和游丽嘉编译的心理剧入门5中着重描述了团体咨询中的角色扮演。而由陈金定编著的心理咨询技术1论及到的角色扮演技术则主要适用于个别咨询的情境,与团体咨询的角色扮演技术自然大不相同。他还提到角色扮演技术的使用,在某个层次上,与空椅法难区分。使用角色扮演技术与空椅法时,都是将过去以现在的方式呈现,不过角色扮演技术的重点强调的是动作上的“演出与走位”,而空椅法并未强调此重点。虽然角色扮

6、演与空椅法是两种不同的技术,不过,两种技术可以配合使用。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领域中,甚至在社会技能和教育教学等方面都广泛运用到角色扮演技术。角色扮演可以反映出现实生活状况,是一种很好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心理治疗中表现出来的功能非常多。它可以激发人们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及沟通交流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等。最重要的是角色扮演能使人们在同情心,责任心,团结协助、灵活交流、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刘芳在研究抑郁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治疗6中说到,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抑郁者可学习改变自己旧有的行为或学习新的行为,并进而改变自己对某一事物的看法。过程如下:问题及情况说

7、明,咨询师可帮抑郁者找出一个典型事例;角色分配。主角是抑郁者扮演自己,配角是咨询师;指示语扮演要象真的一样进入角色,中途有问题不要停下来;信息反馈,指出抑郁者做得好的方面和不足方面如何改进;模仿学习,让抑郁者采纳咨询师的意见练习新的行为或进行角色替换,感受自己旧有行为的不适宜之处,且能在咨询师示范的新行为中主动模仿。学习到新的适宜的行为方式。强化指导。咨询师对患者在扮演中表现出的适宜行为进行强化,并鼓励把新行为方式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周一平等7曾研究过角色扮演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选择山东省济宁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24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例,实验组实施角色扮

8、演4周,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精神科护理。4周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自尊量表(SES)和自卑感量表(FIS)进行评分测定和比较。结果,角色扮演4周后实验组患者S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F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并探讨了角色扮演有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身心康复的原因:角色扮演激发了患者自我意识的情感,通过对角色的分析和讨论,帮助患者发现自己的力量,形成对自己的重新评价,消除压力和自卑,提高自信,达到心理康复效果。通过角色扮演的重述事件、现象或想象,改善了患者真实的或概念化的情境,使患者从中找到自己的现实生活。在角色扮演中,每个患者都能去尝试教育和帮助他人,这种支持性的体验也

9、会使患者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增强了自信。 美国教育家菲利普(PJPhilip)在研究中发现,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可以记住10%他们所读到的、20%他们所听见的、30%他们所看见的、50%他们所听见且看见的、70%他们所说过的和90%他们在做一件事情时所说过的。在英语里有这样一句格言,“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要是演示给我,我就会记住;如果还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明白”(Tell me and I forget,show me and I remember,involve me and I understand)。角色扮演模式的心理治疗正是通过给学习者赋予一定的角色,从而把他们积极地纳入到学

10、习的过程中来,进行换位的思考和体验式的学习,从而建构起自身的知识进而提升生活的质量。目前,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已普遍运用了角色扮演的形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李英丽,高井泉8等在研究角色扮演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实施时发现,角色扮演教学法在激发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及交流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临床护理操作能力、增强爱心、同情心和职业认同感方面与传统教学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可见,运用角色扮演教学法可以说是间接的团体心理咨询。近年来,国内外角色扮演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用舞慰籍受伤的心灵,在受灾人群、重大躯体疾病患者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Tsang

11、8报道,用角色扮演方法进行社会技能训练,能有效地提高社交能力和工作技能。角色扮演可以发掘潜在能力,突破内心障碍,从困境中找出更多的出路,重新看待人和事,改变以前对事态的瞻望,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增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从而增强自信、提高自尊。笔者认为,要具体介绍角色扮演在心理治疗中的功能与方法,必须了解支持其相关的理论依据。这样才能更进一步知道为何角色扮演在心理治疗中具有这样的功能与方法。因此,本文首先介绍角色扮演的理论依据。角色扮演技术的运用如此广泛,是由以下几个理论发展而来的,体现了角色扮演发展的大好趋势。2 角色扮演的理论依据2.1莫雷诺角色理论角色扮演是由心理剧发展而来,于

12、20世纪30年代被推广应用。而临床心理学则在1959年将角色扮演用于心理剧中。有些学者,例如kipper将心理剧视为角色扮演的一种形式。心理剧(psychodrama),也称社会剧,由主角、导演、辅助角色、舞台、观众等基本元素组成,是由美国精神医学家莫雷诺(J Dmoreno,18891974)首创的。1921年,他开始尝试用心理剧的方法治疗精神病人,1925年,莫雷诺到美国后,决定从事心理治疗,后来,他在普利茅斯研究所和圣西那医院的精神卫生诊所对患病儿童实施心理剧疗法。1936年,莫雷诺和同事们在纽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心理剧院,又成立了“美国团体心理治疗和心理剧协会”,并召开了国际心理剧会议

13、4。现在,作为一种团体心理咨询形式,主要以角色扮演为表演技巧的心理剧,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领域,通过表演的形式,让个体扮演他人的角色从中得到领悟的一种心理治疗的方法。莫雷诺相信人类是天生的演员,且拥有自然的行动渴望(acting hunger),需要以亲身的体验来认识世界,同时也需要将内在的情感状态表达出来,这种行动哲学早在希腊时代就被亚里士多德所重视。莫雷诺也相信人类进步的原动力是自动性的创造力,所谓自发(spontaneity)是指面对一个崭新的情境时,个体一种自然激起的反应,或是面对一个旧的情境时,个体脱离过去经验的窠臼,创造出一种新的方式去面对的力量。然而我们常常受到生活

14、经验、角色、习俗和文化教条所限制,压抑了属于孩子式的自信、好奇与勇于尝试的真性情。而以角色扮演为主的心理剧正好能让主角自发性地发掘出被压抑的真性情。2.2 社会角色理论社会角色理论是目前颇受学术界与社会公众关注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之一。把社会看成大舞台,把社会成员当成剧中角色,这种类比早已存在,但真正使之成为一种分析社会关系的解剖社会结构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则是本世纪的事情。美国心理学家G米德教授是社会角色理论的创立者,他认为人是社会期望的各种角色的总和9。一个人所扮演的某种社会角色,按角色规范和角色期待的角色行为都有一定的范围,即角色的权利和义务对角色行为范围的限定,叫角色域。个体的角色行为一旦离开

15、了角色域,就会引起角色偏离和角色冲突。一个人在实现个体的社会角色时,必须同一些在单位中扮演不同角色的人一道工作,从而形成一个以自己为“中心人物”的角色联合体。凡是和他协同工作的人,如上级、下级或同事,构成了个人的角色组。角色行为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文化对同一角色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角色理论具体化是,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即按剧中人的方式行动,或以剧中人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事物及自己,是由剧本、场景、导演的指示、同伴演员的表演、观众的反应以及演员本身对角色的理解和扮演技能等来决定的。在现实生活舞台活动着的人,也类似于角色。一个社会是由许多具有不同身份和地位的人所组成的,按照社会功能产生互助关系

16、的大系统。当一个人履行某一地位的权利和义务时,他就在扮演一个角色。这里的剧本就是社会生活本身;这里的场景就是面临的客观环境或具体情境;这里的同伴演员就是相互关联的同事或对手;这里的导演常常是领导决策者、家长、教师等;这里的观众就是周围真实的旁观者或假想的人群。每一个人在限定的范围内究竟怎样表演,取决于他对自己所担角色的熟悉和理解程度,以及由他的总经历所形成的扮演技能及才能。但是,无论由谁来扮演某一角色,其行为都是有一定的相似性,因为这是由“社会剧本”决定的,而其差异性则主要是由每个人对自身角色的不同理解或不同的角色技能所造成的。在角色理论看来,社会是由各种各样相互联系的岗位或地位组成的网络,其

17、中个人在这个系统中扮演着各自不同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地位”(或称职能)和“期望”构成,进入角色的个人只有理解“剧本”(职责与规范)的期望、其他“演员”(同事)的期望和“观众”(社会和人民)的期望,才能进行正当的角色定位和出色的角色扮演。任何角色都具有“非自足性”,社会正是许许多多非自足性的角色的行为关联和功能互补才得以理解,自我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对角色期望和规范的认同水平,进而决定着他们的角色定位意识和角色扮演态度10。一个人的态度行为偏离了角色期望,就可能引起周围人的异议或反对,引起“角色冲突”。这时,根据社会角色理论,采用“角色扮演技术”,让受影响者在一种特定的或创设的情境中去扮演某一角色

18、,使其认清角色的理想模型,了解社会对角色的期望和自己应尽的角色义务,从而有助于他们去控制或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以达到改善人际关系和提高工作或学习效率的目的。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的社会理论也认为,大多数人类行为都是通过模仿和观察学会的:人们通过观察了解到新行为如何操作,在日后的情境中这一编码的信息就能作为行动的向导。角色扮演法(RPT)就是一种对角色进行模仿与观察学习的方法,在角色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角色扮演,使扮演者进入扮演的各种角色境界,与角色情感融为一体,从而产生相应的角色行为。但是,米德的思路凭借的是个体依据一般化他人而将协作行为常规化,从而把社会概念化。其角色理论过重地强调了社会生活

19、“剧本”的作用,认为每一个角色都应安分守己,听从命运的安排、实现角色期望。在心理治疗的角色扮演中,应注意到这一点,才能本着改革开放的精神主动地塑造新的角色地位和人格,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2.3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人格面具”理论生活实践告诉我们,社会就像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是这舞台上来去匆匆过客,也都在这舞台上扮演一定的角色。角色一词和戏剧、电影、电视中“角色”一词,内涵有所区别。在生活中,角色这一词是指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所应保持的身份、地位。由于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是在多维的、多层次的关系网里生活,所以,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交谈对象面前,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对于“角色扮演和角色期待”这一问题,

20、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曾加以深入地研究和专门的解释,并提出了“人格面具”的理论。 在荣格心理学的理论中,人格面具原型所起的作用与演员戴用的面具作用是相似的。它使得一个人能够去扮演并不一定是他本人的角色,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人能够按照某一社会环境的要求,抑制和改变自己的某些在这种社会环境中不受欢迎的特点和习惯,人格面具是人在公共场所所展现的外观表现,其意在于呈现与己有利的形象,这样,社会就会对他表示欢迎,就会接受他。荣格认为,为了生存,人格面具是必不可少的,使人获益,使人取得成就。然而人格面具既可以使人获益,也可以害人,具有双重性。假如一个人太倾心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其人格的其他构成部分就会被推置一旁。

21、这种被人格面具所主宰的人就会迷失自己的本性11。这种情况在生活中也是很多的。遵照人格面具理论,每个人在谈话时,还要把握好自己戴人格面具的分寸。该戴的时候戴,不该戴的时候就要及时卸下来。正如荣格理论所指出,每个人实际上都有着多种人格面具。依据人格面具理论,在角色扮演设计的不同情境中,当事人可以进入不同的角色,了解感受各种角色,从而认识接纳自己,找到自己心灵的平衡点。另一方面,可以让当事人正确认识到在不同的环境场合具有不同的角色期望,所要扮演的角色人格面具是不一样的,通过角色扮演提取出自己缺少的人格面具或者纠正自己使用不当的人格面具,把握好多种角色多种人格面具的分寸,适时转换。3 角色扮演在心理治

22、疗中的功能3.1角色扮演在个人心理咨询阶段的功能3.1.1协助当事人觉察、抒解情绪在角色扮演中,当事人重演事件发生的过程,借着咨询员的催化,觉察过去未觉察的情感。透过语言表达与非语言动作的释放,当事人内在冻结的情感,得以一泄而出。由于情感得到认定与抒解,就不会干扰当事人的认知与行为表现。比如一当事人,男性大学生,20多岁。要好的朋友误会他,认为他有意抢他的女朋友,而不愿再与当事人来往。当事人为此难过,失眠。对这个案例采用角色扮演技术之后,当事人由原来的感觉认为对朋友真心付出,常常帮助朋友的女朋友遭到误解而感到痛心,到觉察自己真正的感觉喜欢朋友的女朋友,并且承认、接受自己的感觉。正如莫雷诺所说的

23、,我们常常受到生活经验、角色、习俗和文化教条所限制,压抑了真性情。在角色扮演中重现和创设情境,让当事人发掘出被压抑的真性情。3.1.2修正当事人对他人的了解在角色扮演中,当当事人扮演他人时,会有机会体验到别人内在的感觉、想法与行为。这种体验,可以转化他对别人的态度,修正他对别人的了解。比如一当事人,女性大学生,21岁。因为无法与家人相处来求助。通过角色扮演过程,修正当事人对妈妈的了解,体验到妈妈的成长背景及妈妈固执的性格是很难改变的。同时看到了自己的固执,对自己也有不一样的看法。从社会角色理论来讲,每个人都在社会网络这个系统上扮演着各自不同的角色。让当事人暂置于妈妈的社会位置,并按这一位置所要

24、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对妈妈社会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从而学会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3.1.3 协助当事人对自己的行为、感觉与想法有新的认识当事人的问题常常是过去未完成事件的反映,角色扮演虽然让当事人重演现在发生的事件,但是从演出现在事件的过程中,常会带出过去未完成事件的情境。当过去未完成事件与现在事件产生串连时,当事人对目前事件的行为、感觉与想法就可以产生改变。 比如,一当事人,女性,30多岁。因为亲密关系一直无法维持长久,至今无法结婚。从一次印象最深刻的恋爱经验来进行角色扮演,让当事人了解到以前几次被抛弃,都是自己一厢情愿的感觉,发现过去未完成事件与现在事件的关联,从而有了新的体验与

25、发现,正确认识到自己在以前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因而改变了对目前事件的行为、感觉与想法,进而帮助当事人顺利进入下一段感情。3.1.4 协助当事人学习与预演新的行为模式在咨询进行过程中,有3个情况需要协助当事人预演与学习新的行为、想法与感觉,形成一种行为模式:第一,在咨询的最后阶段,当事人已获知问题的根源,对问题有顿悟的了解,同时想要以新的行为、感觉与想法来面对原来的旧情境。这时,咨询员必须布置当事人即将面对的情境,让当事人预演与学习新的应对方式。比如一当事人,男性。刚交上一位女朋友,因为当心可能像以前一样无法维持长期的亲密关系而求助。通过咨询了解到这种担心恐惧是由小时候失去双亲的不安恐惧引起的,

26、这种经验影响到当事人对待女朋友的方式,一天到晚担心女朋友会不见。了解获知问题的根源后,通过角色扮演,当事人得以学会以新的行为模式应对类似的情境,不再将不安情绪发泄在女朋友身上。第二,当事人须面对类似旧情境的新情境,他不想但是很可能以旧的行为模式来应对。所以咨询员需要安排类似的情境,协助当事人演练新的应对模式。一当事人,大学毕业,竞争激烈,工作难找,应征了十几个工作,担心下次面试时表现不好,无法得到工作而焦虑万分。向当事人了解到面试的状况后,通过角色扮演技术,仿真面试情境,让当事人同时扮演自己与面试官。(角色替换)几次演练使当事人学会如何应对挑战的情境。第三,当事人需要面对一个新情境,但是当事人

27、不知如何应对,例如一当事人,再过两个月就要嫁为人妇了,为不知道如何照顾公婆而感到心烦意乱。因此,咨询员这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训练当事人应对的技巧。3.2角色扮演在团体咨询中的功能第一,在团体咨询中,角色扮演对主角的的功能除了具有在个人心理咨询中的四个功能之外,还有提高自信,消除自卑,敢于出来表演的勇气,个人咨询中的角色扮演与团体咨询的角色扮演最大的不同是除了咨询员还有其他观众组员,气氛是不一样的。其他组员代表了客观的眼睛,代表了主角以外的世界。主角所陈述出来的主题和内涵能够被这些眼光所接受。对主角来说,也就象征着他是可以被外界所接纳。因此,观众支持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对其他团体成员来说,

28、角色扮演是真实故事的展现。真实故事的展现本身就具有走进心灵的一种工具。它有引趣、感动、明理功能,以事动人,以叙育人,以情感人,以理导人。情节动人,令人心灵震撼,予人鲜活美感,留下想象空间,使人感触感动感悟。在团体咨询当中,除角色扮演的主角、辅角之外,其他团体成员在观看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因主角的真实故事受到感动而在心灵上积极参与,更会准许自己陪伴主角掉眼泪或是在心中深深的喝彩,或随着主角所进行的过程,而对自己所遇到类似的处境有所心领神会。总之,其他组员在观看角色扮演中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感悟,产生可能会出现泪流满面等同情与共鸣,找到适当的心理定位,清晰自我镜像,增强自我意识,同时通过相互的行为模仿习

29、得行为模式,促进心理成熟。4角色扮演在心理治疗中的方法 关于角色扮演技术,许多研究小组都进行了研究,并就实施角色扮演的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沙夫特(FShaftel)认为角色扮演是按9个步骤进行的:1.小组准备活动,2.挑选扮演者,3.布置场景。4.组织观众,5.表演,6.讨论和评价表演,7.重新表演,8.讨论和评价表演,9.总结。Milroy将角色扮演的实施分为简述问题、互动、讨论三个重要阶段。亚伯朗斯基(Yoblonsky,1981)认为运用角色扮演应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1.从暖身活动中,找出探讨的问题。2.根据所探讨的问题,设计情境,并安排扮演的人选。3.在安全和可信赖的保证下,充分表达

30、情感,进行实际行动的演出。4.针对角色扮演的演出内容,共同分析、探讨冲突的形态和问题的根由。5.经讨论和经验的分享后,共议如何改善不良的行为表现,并提出再演出的演练模式等等。在此,笔者根据一些关于角色扮演的书籍,总结归纳了在个人心理咨询和在团体心理咨询中角色扮演的一般步骤。4.1在个人心理咨询中,采用角色扮演的一般步骤如下:第一,当事人描述问题时,咨询员从当事人的描述中,找出可以使用角色扮演技术的情境。在这个步骤中,咨询员要采用其他的心理咨询技术,如探问技术,同理心技术,情感反应技术,沉默技术等等,从当事人的言行举止中,找出可以使用角色扮演技术的情境。可以使用角色扮演技术的情境一般是当事人需要

31、觉察与抒解情绪,体验他人不同的感觉与想法,学习或试验新的行为模式,预演即将面对的情境、人物等等的适用情境。设计情境、选择情境时应考虑到角色扮演的负面效应。菲利普齐姆巴多的模拟监狱实验证实了这一点。因此,在运用角色扮演技术中,特别要注意角色扮演的情境会不会带给人们心理和伦理上的畸变和负面影响。在角色扮演情境中,必须让正确劝导占上风,不能让反面的立论产生负面影响,这样,才能把握咨询的正确方向,使角色扮演技术收到良好的咨询效果。第二,确定可以使用角色扮演技术的情境后,请当事人重演事件经过,并且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当事人重演事件经过时,咨询员必须聆听与观察当事人在角色扮演中的语言与非语言行为,并在适当时

32、机采用角色扮演技术与其他心理辅导技术的结合。比如角色扮演技术与具体化技术的结合(你的感觉呢?),角色扮演技术与探问技术的结合(交换。扮演你自己,你怎么回应?),角色扮演技术与情感反映技术的结合(他们的漠视让你觉得很悲伤)等等。当事人扮演不同的角色时,咨询员必须让当事人反复扮演自己与相关的他人,不要只让他扮演某一个角色。当当事人扮演他人时,换位思考,可以转化他对别人的态度,对自己有了进一步的看法,从而解决自己的问题。有些当事人习惯于传统保守的被动式,欠缺胆量,不敢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善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在角色扮演时感觉会有一定的压力。这时,咨询员应该使用一些咨询技巧,让当事人处在莫雷诺所说的自发状态,顺利进入角色当中。第三,当事人进入每一个角色的内在世界后,咨询员需要协助当事人体验该角色的感觉、想法与行为。在进入每一个角色的内在世界时,当事人会有叹气、眼红、大声哭泣,声音发抖高亢急躁,生气愤怒,或者是微笑、大笑等等。这时,咨询员应及时抓住这个反应,运用多种心理咨询技术,协助当事人觉察此时此刻的感觉,深入当事人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人,认识自己的同时,接纳自己内心的真实感觉,对事情产生新的认识,从而改变了以前做事的行为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