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49.18KB ,
资源ID:359252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5925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沉降观测技术方案5.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沉降观测技术方案5.docx

1、沉降观测技术方案5沉降观测及沉降处理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息烽县第一实验小学2#教学楼占地面积63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96平方米,层高3.6米,层数3层,于2014年3月12日竣工验收并移交投入使用。由于该教学楼基础处于填方区域,至今基础已整体下沉约910cm。2019年3月12日在息烽县第一实验小学现场召开的原因分析会上,地勘、设计、监理等单位均表明此教学楼为正常下沉,不影响正常使用,要求进行沉降观测,直至稳定为止;并对与相邻建筑物交界处的沉降缝重新作出处理。二、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16);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

2、007);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4、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210-2018)。三、编制目的1、对息烽县第一实验小学2#教学楼进行沉降观测,直至稳定为止。2、对息烽县第一实验小学2#教学楼现有的地面、墙面裂缝和外走廊渗水重新处理,达到防水、安全、美观。四、仪器设备材料及人员配置1、仪器设备:DS1水准仪2台、2m铟钢尺2把、DSZ2自动安平水准仪2台、角磨机、灌缝胶注射器、胶嘴、钢丝刷、手吹风、搅拌器、手锤、墨斗、线坠、水平尺、盒尺、石笔等。2、材料:卡本灌缝胶、封缝胶、地砖、磷镁水泥、砂、柔性防水材料如(麻丝、油膏)等。3、人员配置:现场

3、技术人员1名;测量员2名;协助测量人员2名。五、工期2#教学楼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已于2019年3月2日开始,并正式进行观测,直至沉降稳定才结束。沉降缝处的处理在2019年学校放暑假后开始施工,处理施工工期为30天。 六、施工方案(一)2#教学楼现有的地面、墙面裂缝和外走廊渗水处理方案1、基础层地面、一层、二层、三层楼面板裂缝处理方案(1)拆除沉降缝处两边各一排地砖(如相邻的地砖坏了一并拆换),并清理掉基层。(2)重新作基层铺地砖(地砖规格、颜色、花纹尽量与原地砖相同或相近),并在沉降缝处留设20mm缝。(3)对沉降缝作处理:缝内先填麻丝,再浇灌防水油膏,油膏顶面与地砖平整。(4)卫生清理。2、2

4、#教学楼现有墙面裂缝处理方案工艺流程裂缝标注表面处理预埋注胶嘴封缝胶封缝封缝检验配制卡本灌缝胶低压低速灌胶固化检验报验(1)裂缝标注A、检查并标注裂缝的性质以及长度、宽度、深度、走向、贯穿及漏水情况,以便确定处理方案。B、裂缝宽度可用读数显微镜测量,深度和走向可用超声、压水或钻孔取样等方法检查。(2)表面处理 A、对较小的混凝土构件的裂缝,用钢丝刷等工具清除混凝土裂缝表面的灰尘、浮渣及松散层等污物,刷去浮灰,用酒精将沿缝两侧23cm范围擦拭干净。 B、对较大的混凝土构件中较深的裂缝,为有效封缝,可沿裂缝凿“V”形槽。C、体积较大的构件或较深的裂缝,沿裂缝采取钻孔灌浆,使浆液进入裂缝有更广的通路

5、。(3)预埋注胶嘴A、在裂缝的交错处、裂缝较宽处及裂缝端部必须设置灌浆嘴B、一般缝宽0.30.5mm时灌浆嘴间距为3050cmC、在一条裂缝上必须设置有进浆、排气或出浆口D、灌浆嘴先用封口胶粘贴在预定位置,可在封缝时粘贴(应特别注意防止堵塞灌浆嘴)(4)封缝胶封缝A、裂缝的封闭按推荐配胶比例称取并调配封封缝胶B、用油灰刀沿裂缝往复涂刮后均匀涂抹一层厚约12mm、宽23cm的胶泥,注意防止小气泡及密封不严。(5)封缝检验A、一般情况下,使用封缝胶12天进行试漏检验,以检查裂缝的密封效果及贯通情况。B、对重要构件或走向复杂的裂缝,建议进行试漏检验,以确保注胶效果。(6)配制卡本灌缝胶A、配制胶液前

6、应将甲、乙两组分充分摇匀,根据估计的灌胶量按推荐配胶比准确称量两组分,并混合均匀。B、从胶液混合开始,注胶操作应在胶液适用期内完成(25时约为90分钟)。(7)低压低速灌胶A、注胶操作应使用专用的注胶器具B、注胶前,应用压缩空气将孔缝吹净,达到无水干燥状态C、根据裂缝区域大小,可采用单孔灌浆或分区群孔灌浆D、一条裂缝上的灌浆可由浅到深,由下而上,由一端到另一端,灌浆压力常采用0.2MPaE、当最后一个出浆口出胶且出胶速率保持稳定后,再保持压注10分钟左右即可停止灌浆,拆除管路,并注意防止流胶。(8)胶液固化A、理论条件下在5以上的环境中固化,具体固化时间视环境温度而定。B、一般情况(25)下固

7、化23天即可。(9)灌浆效果检验A、灌浆结束后应检验灌浆效果及质量,凡有不密实等不合格情况,应进行补注。B、大型构件,可选择适当部位钻芯取样检查,并可将芯样加工成试件进行力学性能试验。(10)报验A、全部完成后,报请监理或总包验收。然后填写隐检资料,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报验认可单,请总包负责人、监理签字。B、整理所有工程必须的资料移交给总包单位,以便整个工程资料的完整性。3、2#教学楼外走廊渗水处理方案外走廊渗水可以试用用磷镁水泥勾缝处理(先试用,如果有效果再全面采用)。(二)沉降观测方案1、沉降观测的等级确定该工程建筑物的下层地基基础均为回填土,按规范要求需要进行沉降观测,结合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8、和工程测量规范有关规定,并参考同类工程经验,确定该项工程属二等变形监测等级,即: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0.5mm,相邻点高差中误差0.3mm。2、监控网(基准网)的布设根据对沉降观测点观测的需要及建筑变形测量规程的规定,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监控网拟布设成由46个基准点组成的一个环形的二等水准网。高程测量基准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或独立高程系统。基准点将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位置,基准点采用建筑物外固定地面或建筑上水准基点标石方式或直接打钉方式。墙柱式水准基点标石埋设在沉降稳定的建筑物上,其具体位置根据现场情况及规程的有关要求进行布点。3、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根据设计及规程的有关要求,在各建

9、筑物能反映变形特征的墙(柱子)上,如建筑物的四角、中点、沉降缝两侧,沿外墙每隔1015m处或每隔23根墙柱等处,离楼(地)面500左右布设不少于4个观测点。即采用12L形光圆钢筋作为点标记打孔埋设于结构柱(墙)上,拟以防冻胶、速凝剂结合水泥水浆进行固结(如图)。 埋设点时:测点均必须做到埋设稳固,不影响建筑外观,在点位附近编号并作上明显标记,以便长期保存。并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观测点编号采用顺序编号法,详见息烽县实验一小学2#教学楼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4、监控网的观测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以闭、附合水准路线进行观测,附合差0.3 mm,每站高差中误差0.13mm,

10、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0.5mm。监控网为二等水准网(变形测量等级为二级)。高差观测采用经检校的精密水准仪2台,2m铟钢尺光学测微法往返观测各一次。首次观测成果是计算沉降量的起始值,在水准基点埋设完毕并稳定后即进行第一次观测,首次要进行两次观测,两次观测高程之差在允许范围内(1.0mm)时,取其两次观测高程平均值作为基准点的原始高程数据。监控网零周期观测两次,一年内每月检测一次,一年后每2个月检测一次,检测测段高差与零周期已测测段高差之差不大于1.5mm (N为测站数)时,后续观测点观测计算时仍采用原观测成果做为基准值,否则经技术分析后,或改变观测路线,起用没有变化的基准点成果,或起用新的基准点

11、观测成果。必要时(即当对变形测量成果发生怀疑时)报建设方后随时进行检测。5、观测点的观测(1)沉降观测的精度指标:环线闭合差0.6 mm,每站高差中误差0.3mm,视线高不得低于0.3m。(2)观测: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在进行第一次沉降观测前,在户外通视效果好、固定不变的地面或建筑物上设置永久性水准点,并按附合水准路线测量要求测量出永久性水准点的高程数据(附合线测量必须经过监控网中的两个控制点),并将此水准点高程作为每次沉降观测的水准基点高程数据。在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好后进行第一次沉降观测,观测次数以至少2个测回为宜,并取其平均值作为首次测点高程数据,之后的每次测量均以此首次测点高

12、程为依据进行沉降观测。6、沉降观测时间和观测频率该工程建筑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完成开始观测,观测时间暂定为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第一次观测后每隔15天观测1次,半年后每30天观测1次,直至稳定为止。7、沉降观测精度(1)其他要求使用水准仪、水准标尺在项目开始前和结束后应进行检验,项目进行中也应定期检验。当观测成果出现异常,经分析与仪器有关时,应及时对仪器进行检验和校正。检验和校正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09的规定执行。检验后应符合下列要求:A、对于一、二级水准观测的仪器i角不得大于15秒,水准标尺分划线的分米分划线误差和米分划线间隔真长与名义长度之差,

13、对线条式因瓦金标尺不应大于0.1mm。B、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和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不得在日出后或日落前约半小时、太阳中天前后、风力大于四级、气温突变时以及标尺分划线的成像跳动而难以找准时进行观测。C、观测前半小时,应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下,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设站时,应用测伞遮蔽阳光。使用数字水准仪前,还应进行预热。D、每测段往测与返测的测站数均应为偶数,否则应加入标尺零点差改正。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在同一测站上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转动仪器的倾斜螺旋和测微鼓时,其最后旋转方向,均应为旋进。E、对各周期观测过程中发现的相邻观测点高差变动迹象、地质地貌

14、异常、附近建筑基础和墙体裂缝等情况,应做好记录,并画出草图。F、凡超出表1-1至表1-5规定限差的成果,均应先分析原因再进行重测。当测站观测限差超限时,应立即重测;当迁站后发现超限时,应从稳固可靠的固定点开始重测。(2)内业精度评定与数据处理核对和复查外业观测成果与起算数据;验算各项限差,在确认全部符合规定要求时方可进行计算。观测值中的超限误差,除在观测过程中严格作业、认真检核随时予以排除外,在变形分析中通过检验将判定含有粗差的观测值予以剔除。各期的平差计算采用统一的起算数据。平差计算采用计算机条件法严密平差;内业计算观测成果计算和分析中的数字取位符合下列要求:沉降值精确到0.01mm,高程精

15、确到0.01mm。验算项目及限差要求如下: A、按水准网环闭合差MW(mm)由下列公式计算每千米所测高差全中误差MW (mm) 其绝对值应不大于方案所选用等级的精度要求(即测站高差中误差); MW 式中: MW高差全中误差(mm) W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水准环数 L计算各W时,相应的路线长度(km) B、按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由下列公式计算每千米所测高差偶然中误差M(mm) 应不大于方案设计所要求的往返测每测站高差全中误差的 M 式中:M高差偶然中误差(mm)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测段长度(km) n测段数建筑变形测量的级别、精度指标及其适用范围 表1-1变形测量级别沉降观测主要

16、适用范围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mm)二级0.3地基基础设计为甲、乙级的建筑的变形测量水准测量的仪器型号和标尺的类型 表1-2级别使用的仪器型号标尺类型DSI因瓦尺二级水准测量观测方式 表1-3级别高程控制测量、工作基点联测及首次沉降观测其他各次沉降观测DSIDSI二级往返测或单程双测站单程双测站 水准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m) 表1-4级别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差累积视线高度二级352.03.00.3注:1、表中的视线高度为下丝读数;2、当采用数字水准仪观测时,最短视线长度不宜小于3m,最低水平视线高度不应低于0.5 mm。水准观测的限差(mm) 表1-5级别基辅分划读数之差

17、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往返较差及附合或环线闭合差单程双测站所测高差较差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二级0.50.7注:表中n为测站数。(3)质量控制与检查验收为保证项测绘成果质量的可靠性,公司将对提交的测绘成果实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一是由项目部技术部门及人员对观测记录和计算、分析结果进行检查,二是公司质量安全科在项目部自查符合要求的前提下进行复查,在确保测绘成果精度符合测量规范要求和满足设计规范要求,且实体施工误差在允许范围内之后,再提交甲方及监理组织验收。检查验收标准执行CH1002-19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CH1003-19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4)测绘成果及资料本测绘工程测绘成果主要包括如下内容:每次观测结束后,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检查,经平差处理后计算各沉降观测点的高程,计算各点一个观测周期内的沉降量,计算各点的累积沉降量,填写沉降观测表。 沉降观测应提交下列图表:1、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2、沉降观测记录表;3、沉降观测分析报告(必要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