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43.23KB ,
资源ID:359069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59069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年级下册数学567单元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年级下册数学567单元教案.docx

1、四年级下册数学567单元教案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联系生活和动手操作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知道它们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或梯形;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底、高,能正确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分析、概括和判断等活动中,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基本特征的过程,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的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第五单元第1课时(课型:新授 授课时间:月 日)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45页。教学目标:1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

2、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2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学会用不同方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3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教学难点: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学会用不同方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

3、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教具准备:例题挂图、投影片、三角尺等。教学过程:一、生活导入1.出示例1的图片,你能在这些生活场景中找到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吗?(重点可让学生上台指一指平行四边形)2.你能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到平行四边形吗?(吊车、活动衣架、风筝等)3.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平行四边形。二、探究特点1.你能想办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用你手边的材料试一试2.在小组里交流你是怎样做的。选出代表向全班汇报3.根据你的成功体会想想平行四边形可能有哪些特征,并在小组里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发现的。4.全班交流,教师注意做适当总结、板书如: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并且相等;对角相等:内角和是360等三、

4、认识高、底1.出示一张平行四边形的地图,如果要在两条平行路之间修地下管道,你能找出最短的距离,并量一量吗?说明: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是平行四边形的高(h),这条对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a)。2.可画多少条这样的高?为什么?(一组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3.你能画出另一组对边上的高,并量一量吗?4.试一试:指一指高垂直于哪条边,量出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5.想想做做5,先指一指平行四边形的底,再画出这条底边上的高,注意画上直角标记。四、练习提高1.想想做做1,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2.想想做做2,用2块、4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分别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

5、小组里交流是怎样拼的。3.想想做做3,用七巧板中的3块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出示,你能移动其中的一块将它改拼成长方形吗?4.想想做做4,想把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锯开做成一张尽可能的的长方形桌面,该从哪里锯开呢?找一张平行四边形纸试一试。5.想想做做6,用饮料管作成一个长方形,再拉成平行四边形,比一比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五、阅读调查自主阅读“你知道吗?”,再到生活中去找找类似的例子。六、全课小结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了哪种平面图形?它有什么特点?回想一下,我们通过哪些活动进行研究?板书设计:教后记:第五单元第2课时(课型:新授 授课时间:月 日)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49页。教学目标:1

6、.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梯形,发现梯形的基本特征,认识梯形的高。2.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学会用不同方法做出一个梯形,会在方格纸上画梯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梯形,能测量或画出梯形的高。3.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梯形,发现梯形的基本特征,认识梯形的高。教学难点: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教具准备:投影片、教学挂图、三角尺。教学过程:一、生活导入1.出示例2的图片,你能在这些生活场景中找到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吗?(重点可

7、让学生上台指一指梯形)2.你能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到梯形吗?3.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梯形。你还记得我们昨天是怎样研究平行四边形的吗?根据学生回忆板书:(1)探究特点(2)认识高、底(3)多种练习有了这些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经验,你想自己来进行研究活动吗?在小组里讨论一下,你们准备开展哪些活动来完成(1)和(2)。老师的友情提醒:研究梯形时注意和平行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将使你事半功倍。二、小组活动1.探究特点(1) 展示小组内制作的梯形,介绍使用的材料和方法。(2) 归纳梯形的特点: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2.认识高、底(1) 介绍小组内的研究成果(2) 在此基础上指导看书自学:量出互相平行的一组对

8、边间的距离,这就是梯形的高。这样的高有多少条?为什么?与平行四边形不同的是,梯形各部分有自己的名称。说说什么是上底、下底、腰以及等腰梯形。3.试一试:指一指高垂直于哪条边,量出每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4.说明:第二个梯形是直角梯形。在直角梯形中有几个直角?三、练习提高1.想想做做1,哪些图形是梯形,为什么?(如有分歧,可用尺检验)在这些梯形中分别指出上底、下底和腰,并画出高。2.想想做做2,找出“小船”中的梯形。用七巧板中的2块、3块、4块分别拼出不同的梯形,在小组里交流是怎样拼的。3.想想做做3,在梯形里画一条高,可以把梯形分成两个图形,你能有不同的画法吗?(可分成两个梯形或一

9、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4.想想做做4,用粗细、颜色不同的笔在长方形纸上画出不同的梯形,并记录上底、下底和高分别是多少。再画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记录底和高分别是多少。5.想想做做5,用两张长方形纸叠在一起,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用这两个梯形能拼成哪些图形?想一想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底、下底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四、独立探究学有余力的学生可探究思考题五、全课小结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了哪种平面图形?它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它和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你还想探索梯形的什么特点?(如梯形是否也具有不稳定性)板书设计:教后记:第六单元第1课时(课型:新授 授课时间

10、:月 日)教学内容:教科书5051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搭配现象,通过操作提出不同的搭配方案。 2使学生在探索不同搭配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初步体会有序思想和符号化思想。 3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4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教学重、难点: 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搭配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教学准备:课件、小衣服的学具图片、记录纸、作业纸。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搭配 (多媒体显示淮安的风景图片)淮安有许多的旅游景点,吸引着越

11、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小红和爸爸妈妈也想来淮安玩。为了这次旅游,妈妈给小红准备了2件上衣:(出示学具)一件绿色的和一件黄色的,还准备了3条裙子:粉红色的,蓝色的和大红色的。用什么颜色的上衣配什么颜色的裙子呢?请同学们给她提些建议吧。 小结:像这样,一件上衣配一条裙子,就是把上衣和裙子进行搭配。(板书:搭配。) 二、合作探究,体会有序思想 1合作探究。 同桌合作,把所有的搭配情况都找出来,让小红自己挑。 合作要求:同桌两人,一人拿学具进行搭配,另外一人把搭配的情况记录在表格中。 2汇报过程。 请同学汇报搭配过程,教师演示过程。 小结:同学们都找到了六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3比较方法。 通过刚才的仔细观

12、察,你觉得你更喜欢哪一组同学搭配的方法呢?为什么呢? 4小结。有序地搭配可以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板书:有序,不重复,不遗漏。) (电脑演示)把2件上衣和3条裙子进行搭配,可以先拿上衣有序搭配,也可以先拿裙子有序搭配。 三、创新表示,体会符号思想 小红的爸爸为了这次旅游,准备了3条领带和3件衬衫。 1讨论表示方法。 刚才我们用学具摆出了上衣和裙子的搭配方法,并且记录在表格当中,现在你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领带与衬衫的搭配方法全都表示出来呢?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教师提示连线的方法。 2在作业纸上表示。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作业纸上有序地表示出这些搭配的方法。 汇报展示学生作业,简要评析

13、。 小结:同学们想到的方法真多,有画实物的,有画简单图形的,还有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 3比较方法。 这么多的表示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呢? 小结:看来,用简单的图形、字母或数字等符号表示的方法更简洁明了。 四、通过变化,体会搭配规律 1如果领带的条数不变,衬衫减少一件,搭配的总数是多少呢? 交流。(板书:32=6。) 2如果衬衫的件数不变,领带增加一条,搭配的总数又是多少呢? 交流。(板书:43=12。) 3通过刚才的变化,你有没有发现,搭配的总数和什么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讨论交流。 小结:领带条数与衬衫件数的乘积就是搭配的方法数,这就是搭配的规律。(板书完成课题:搭配的规律。

14、) 五、尝试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自己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2“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板演,并说是怎么想的? 六、全课小结,引导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寻找了搭配的规律。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呢?小结:只要我们时常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问题,就会有更多新发现。板书设计:教后记:第六单元第2课时(课型:新授 授课时间:月 日)教学内容: 教科书5253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对几种事物进行排列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排列现象中的规律,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学习中感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数学思维。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体验,

15、以激发学习信心。教学重点:有层次的学习活动,经历从无序到有序的思考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会简单的排列规律。教学难点: 初步发现简单排列现象中的规律,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投影片或教学挂图也可以)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究1师介绍拍照活动方式。 师:小军、小明、小红3人排成一排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什么叫不同的排法呢? 小军站第一个的不同排法: 如:小军、小明、小红(一种排法) 小军、小红、小明(另一种排法) 2拍照。(教师当摄影师,选三位学生到讲台前) 要示:这3个同学名字分别叫ABC,请其它同学把各种排法表示出来。 (边拍边出示简笔画,并板书排

16、列的字母。在多种方法比较中突出按一定顺序排列才能不重复也不遗漏) 3小结。说一说你如果是拍照者,怎样才能每种情况都拍而不遗漏呢? 4试一试。 如果在三位小朋友中每次选两人排在一起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想一想”可以引导学生分两步思考:每次选两人有3种不同选法,而每两人都各有2种不同的排法。鼓励学生采用个性化的符号表示不同的排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可以先引导学生把用8、2、5组成的三位数一一排列出来。2“想想做做”第2题。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正确理解“每两个球队都要比赛一场”的含义。连线后,认识到比赛可以用“321”来计算。 3“想想做做”第3题。 着重引

17、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体会两个问题的不同含义,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加深对简单搭配的排列现象中规律的认识。 三、总结。你学会了什么?板书设计:教后记:第七单元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月 日)教学内容: 教材第54-55页教学目标:1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2.学生在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学生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教学重难点: 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教学过程

18、: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生谈话,引入主题图: 短袖衫32元,裤子45元,夹克衫65元。 师问为了穿着统一漂亮,有几种配套的穿法。 生回答。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课件出示: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 师问你打算怎样算? 生口答,师板书: (65+45)5 655+4552师问猜想一下,这两道算式的结果会怎样?要验证我们的算式是否正确,应该用什么方法?生计算,个别板演。证明这两道算式的结果是相等的。中间应用“=”接连。3生读算式(65+45)5=655+455 师问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生同桌说一说,并汇报。4这两道算式相等是一种巧合还是有规律的呢? 出示:(2+

19、10)6=26+106 (5+6)3=53+63师问中间可以用“=”来连接吗?5小组讨论:这三组等式左边有什么特点?右边有什么特点? 生汇报。6师问你能写出具有这样规律的等式吗?生独立写一写,个别板书。7师问你能想出办法,把具有这种规律的等式表示出来吗?学生写一写,组内交流。8揭题:乘法分配律(a+b) c=ac+bc9师总结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去乘这一个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1想想做做第1题: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 (42+35)2=42口+35口 2712+4312=(27+口)口 1526+1514=口(口口) 72(30+6)

20、=口口口口 强调:乘法分配律,可以正着用,也可以反着用。2想想做做第2题:算一算,比一比,每组中哪一道题的计算比较简便。 (1) 648+368 254+252 (64+36)8 25(4+2)让学生体会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3想想做做第3题: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长方形菜地的周长,并说说它们之间的联系。生独立完成并汇报。4想想做做第4题:课件出示:买5件夹克衫比5条裤子贵多少元? 生口答,并完善乘法分配率。 四、全课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呢?板书设计:教后记:第七单元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月 日)教学内容: 教材第56-57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能用乘法分配律

21、进行简便运算的式题的特点,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让学生学习应用估算的方法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3让学生联系现实问题主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感受数学规律的普遍适用性,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运用数学规律提高计算效率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加学习的兴趣和自信。教学重点: 继续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能比较熟练地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学生对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的应用容易混淆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口算:73271381008912510064 64125 (440)25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302=300 2003=2000(3002)43=3002 (200

22、03)14=2000订正时说明根据什么填数。二、自主探究。我们已经学过乘法分配律,今天研究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板书:乘法分配律的应用)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出示102( )。请同学任意填上一个两位数,老师可以迅速说出它的得数,而不用笔算。同学们踊跃举手,如填上48,老师会迅速得出4896,填上72,得出7344老师就是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的。2.教学例题。(1)计算10243。这是一道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用笔算比较麻烦。想一想,能否把算式改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然后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经过讨论后,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把原式改写为(1002)43,然后按乘法分配律

23、进行计算;一种是把原式改写成102(403)。不要简单的否定,可以让学生用两种方法都做一做,对比一下,找出哪种方法简便。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这类题目的特点,以及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从而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改写成一个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板书:10243=(1002)43=10043243=430086=4386反馈:(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300184=( )84( )8492203=92(200)=9220092(2)计算10224。订正时说明怎样简算的?根据是什么。(3)计算937963。启发提问

24、: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根据乘法分配律,可以把原式改写成什么形式?这样算为什么简便?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师板书:937963=9(3763)=9100=900师生共同总结: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的特点是式子的运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也就是两个积的和。在两个乘法式子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也就是两个数的和要乘的那个数。另外两个不同的因数,是两个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加数。反馈:计算下面各题。(808)25 32(2003) 35376537订正时说明是怎样应用运算定律简算的。382938讨论:这个题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结构形式吗?从乘法的意义上考虑,你能把它转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吗

25、?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小结:我们在运用定律进行简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观察式子的特点,有的不能直接简算,只要将题型稍加改变,就能进行简算。三、巩固反馈。1.师生对出题。我们运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对出题,你出一个乘法算式,我出一个乘法算式。但这两个算式合起来要能应用乘法运算定律简算。学生自主出题,师对出题,后学生完成简便计算。生1:出7246。师:加上2846。板书:72462846生计算:=(7228)46=10046=4600生2:我出49180。生3:我出6349。在师生对出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确:题里应该有一个相同的因数,另外两个因数加起来应是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2.根据乘法分

26、配律把相等的式子用线连接起来。2312238823(1288)(3545)1235454512(1125)4 11425425(440) 2542540讨论:2,3两题为什么不相等?要使等号两边式子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应该改哪个地方?在讨论基础上得出:第2题,如果左边算式不变,右边算式应改为35124512,使两个加数分别与同一个数相乘;如果右边算式不变,两个积里有相同的因数45,把相同的因数提到括号外面,两个不同的因数就是两个加数,改为(3512)45。第3题右边两个积里相同的因数是4,不同的因数是11和25,应改为(1125)4。因此要特别注意:括号里的每一个加数都要同括号外面的数

27、相乘;反过来,必须是两个积里有相同的因数,才能把相同的因数提到括号外面。而三个数连乘则是可以改变运算顺序,它是乘法结合律。必须要掌握这两个运算定律的区别。四、拓展训练。将9835进行简便计算。学生尝试训练后板演,比较、小结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相对比较简单。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知表象,完善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达式:(a-b)c=ac-bc 五、全课小结。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呢?板书设计:教后记:第七单元第3课时(课型:练习 授课时间: 月 日)教学内容:教材第58页,练习五15题。教学目标: 1.学生巩固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并对乘法分配律进行拓展,能够

28、比较熟练地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2.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计算能力。 3.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 巩固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掌握乘法对于减法的分配律,并能应用这一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课前准备: 投影、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乘法分配律说说乘法分配律的基本特点?板书:3965()()问:括号里可以填多少?(39或65) 1.如果先填了39,那么后面的数可以填几?怎么想的?(先填39,说明分别乘的数是39,为了计算的简便,合起来的数最好是整百数,比如为了合起来是100,那另一个数就可以填35) 指

29、名说说该题完整的计算过程。 2.那如果是先填了65呢?请你把这个算式填写完整,并算出结果。 指出:分别乘的时候,肯定要有一个乘数数是相等的,然后把另两个乘数加起来。 3.如果算式是:396565,这个算式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吗?怎么写可以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板书完整的过程: 396565 =3965651 =65(391) =6540 =2600 指出:有的时候,需要把题目进行适当的“改装”,才能完全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点。 4.分别乘是不是只能有2次呢?板书:39653039539 这题分别乘的是多少?该如何简便计算? 随学生回答板书:=39(65305) =39100 =3900指出:像这样的题目我们自己也可以编,大家是试试看! 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