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8 ,大小:114.07KB ,
资源ID:358010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5801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浙江省中考语文复习第三篇古诗文阅读第二节文言文阅读讲解0219121.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浙江省中考语文复习第三篇古诗文阅读第二节文言文阅读讲解0219121.docx

1、浙江省中考语文复习第三篇古诗文阅读第二节文言文阅读讲解0219121第三篇 古诗文阅读第二节 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的诵读、停顿读准字音破音异读它是用改变字(词)的通常读音来表示不同词性和意义的一种办法。例:“大楚兴,陈胜王”,“王”在句中读“wng”,作动词;“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在句中读“j”,是名词。通假异读遇到通假字一定读本字的音。例:“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读“w”,而不能读成“wng”。古音异读有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姓氏,因为专有,就有固定性,从而保留了古音。例:“可汗问所欲”,“可汗”应读“k hn”;“吐蕃”,“蕃”应读“b”。不读破

2、句读文言文必须辨清语意和语言结构,使读音上的停顿和语意、语言结构一致例:“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正确停顿应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如“夫”“盖”“若夫”“若至”等,诵读时必须作些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续,否则就会影响文意的理解。读出语气用语言表达感情色彩,总是带有一定语气的。在文言文里,词的感情色彩、句的结构、修辞手法的运用,都和语气的表达密切相关。朗读停顿方法句首语气助词、关联词、总结性词语后面应有停顿如“至”“夫”“而”“然则”“若夫”“盖”“故”“惟”等,诵读时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接。例:而/山

3、不加增。(愚公移山)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夫/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之间要停顿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后例: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连读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例:其一/犬

4、坐/于前。(狼)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也”用在句中表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例:余闻之也/久。(伤仲永)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之间要停顿例: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虞山”是山名;“王毅叔远”,姓王名毅字叔远;“甫”,通“父”,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二、文言字词理解通假字音、形相同或相近的假借例: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座位。音同(近)、形不同例: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便要还家。(桃花源记)“要”,通“邀”,邀

5、请。音不同、形近(部分的)例:子曰:“由,诲女知之乎!”(论语为政)“女”,通“汝”,你。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增加。一词多义本义:常用的那个意义词的本义有两种理解:就词的来源说,即该词的最初意义。例:“去”的最初意义是“离开”,“兵”的最初意义是“兵器”。 就词的应用来说,把常用的那个意义算作词的本义,也叫基本义。例:“兵”的常用意义是“士兵”。引申义:同基本义有相似的、相对的或相关联的意义例:“刑”,本义是“刑法”,基本义还包含对犯人的处罚,后来这个意义发展出“惩罚”的意义,如“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比喻义: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有的比喻义是由词的

6、本义、基本义产生的例:“窝”的本义、基本义都是“鸟、兽、昆虫居住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产生出的比喻义,即“坏人居住的地方”。古今异义词义扩大例:“河”,古代仅仅指黄河(“饮于河、渭”),现在则是一个普通的名词,成为河流的通称。词义缩小程度减弱例:“病”,古义指严重的疾病,已达到受死亡威胁的程度(“君之病在肠胃”),而今天的“病”一般指所有疾病,程度减弱了。范围缩小例:“臭”,古代指气味(“左佩刀,右备容臭”),现在则仅仅指臭味。词义转移由表示甲事物转化为表示乙事物例:“烈士”,古义指有远大抱负的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今义指为了正义事业而献出自己生命的人。由表示甲动作转化为表示乙动作例:“

7、去”,古义指离开、距离(“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今义是“到地方去”。由表示甲义的范围转化为表示乙义的范围例:“鲜美”,古义有“鲜艳美丽”的意思(“芳草鲜美”);今义则是形容词,指食物味道好。词义感情色彩变化褒义词转化为贬义词或中性词例:“风流”,古义指杰出、英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今义多指轻浮放浪,含贬义。贬义词转化为褒义词例:“乖”,原指偏执、不顺服(“行为偏僻,性格乖张”);现在是“听话”“安顺”之义。中性词变为褒义词或贬义词例:“鄙”,古义表示“见识短浅”,是一个中性词(“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今义指品质恶劣,成为贬义词。单音词变双音词例:“乃不知有汉,无

8、论魏晋”中的“无论”,古义是“更不必说”的意思,而不是现代汉语中的连词。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例:深入不毛。(长草)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装土石)名词用作状语例: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似的)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一天天)形容词用作动词例:亲贤臣,远小人。(亲近;疏远)形容词用作名词例:将军身被坚执锐。(指铁甲;指武器)动词用作名词例: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飞奔的马)使动用法动词使动例:所以动心忍性。(使惊动) 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形容词使动例: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 所以动心忍性。(使坚强)名词使动例:空乏其身。使受到贫困(之苦)意动用法含有“认为怎么样”或“以为怎么样”的意思。例:

9、固以怪之矣。(以为怪)三、常用文言句式判断句判断句常见语言标志为:“者也”“也”“者也”例: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倒装句主谓倒装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宾语前置例:何陋之有?(陋室铭)介宾倒装例:吾谁与归?(岳阳楼记)状语后置例:战于长勺。(曹刿论战)定语后置例: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被动句语言标志:“见”“为所”,译为“被”例: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观潮)例:帝感其诚。(愚公移山)(意义上被动)省略句省略主语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省略谓语例:一鼓作气,再(鼓)

10、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省略宾语例:问(渔人)所从来。(桃花源记) 必以(之)分人。(曹刿论战)省略介词例:然足下卜之(于)鬼乎!(陈涉世家)固定句式(1)“如何” 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把怎么样)(2)“以为” 例:以君为长者。(唐雎不辱使命)把看(或:当)作(3)“所以” 例: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的原因)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用来的)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隆中对)(用来) 吾知所以距子矣。(公输)(用来的方法)(4)“然则” 例: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虽然如此,那么)(5)“得无乎” 例:览物之情,得无异

11、乎?(岳阳楼记)(大概吧)(6)“孰与”“与孰” 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跟比较,哪一个更)(7)“不亦乎” 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不也吗)(8)“何焉为” 例:夫子何命焉为?(公输)(有什么呢)1(2017温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与致虚妹丈明高尔俨昨宵乐甚!碧天一色,澄彻如昼。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吹洞箫数阕,清和婉妙,听之怡然;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出户一望,空旷无际。大醉后笔墨撩乱,已不复记忆。今晨于袖中得纸幅,出而视之,则所谓“笔墨撩乱”者也。然亦殊可爱,以为有骀荡之趣。把笔效之,不能及已。因

12、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选自历代小品尺牍)【注释】被:遮盖。骀(di)荡:这里指书法舒放畅达。已:句末语气词。(1)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数】A吹洞箫数阕 ( )B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及】A不能及已 ( )B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就】A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 )B此人可就见(隆中对) (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又 松 竹 影 交 加 翠 影 被 面 月 光 落 酒 杯 中 波 动 影 摇。(3)依据字形,领会词义,体会情味。参考示例,给“婉妙”作批注。【示例】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绝”和“绕”是“纟”旁,和丝线有关。“绝”义为“断绝”,“绕”义

13、为“缠绕”,一“绝”一“绕”,写出了箫声虽止,但仍如丝如缕,萦绕耳畔,作者的陶醉之情跃然纸上。【批注】清和婉妙:_(4)这篇小品文读来“趣”味盎然。作者认为昨夜纸幅“有骀荡之趣”,你还从文中发现哪些“趣”?阅读全文,说出你感受最深的一种“趣”,简要阐述。_2(2017嘉兴、舟山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范石湖使北淳熙中,范至能使北,孝宗令口奏金主,谓河南乃宋朝陵寝所在,愿反侵地。至能奏曰:“兹事至重,须与宰相商量,臣乞以圣意谕之,议定乃行。”上首肯,既而宰相力以为未可,而圣意坚不回。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至虏庭,纳之袖中。既跪进国书,伏地不起。时金主乃葛王也,性宽慈,传宣问

14、使人何故不起。至能徐出袖中书,奏曰:“臣来时,大宋皇帝别有圣旨,难载国书,令臣口奏。臣今谨以书述,乞赐圣览。”书既上,殿上观者皆失色。至能犹伏地。再传宣曰:“书词已见,使人可就馆。”至能再拜而退。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至能将回,又奏曰:“口奏之事,乞于国书中明报,仍先宣示,庶使臣不堕欺罔之罪。”虏主许之。报书云:“口奏之说,殊骇观听,事须审处,邦乃孚休。”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由是超擢,以至大用。选自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注释】范石湖:即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致能),自号此山居士,又号石湖居士,世称范石湖。(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愿反侵地 ( )议定乃行

15、( )至能徐出袖中书( )虏主许之 ( )【舟山卷补充】时金主乃葛王也( )再传宣曰 ( )使人可就馆 (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虏 中 群 臣 咸 不 平 议 羁 留 使 人 而 虏 主 不 可。(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_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_(4)同样是出使,范成大使北,始终“伏地不起”;唐雎使秦,最终“挺剑而起”。你怎样看待他们的行为?请简要分析。_3(2017宁波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16、。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选自陶渊明集)【乙】刘酒,汴人,无名字。自呼曰“酒”,人称曰刘酒云。画人物,有清劲之致,酒后运笔,尤觉神来。人以为张平山后一人,酒不屑也。凡作画,皆书一“酒”字款,其似行书者次,似篆籀者,其得意笔也。尝为上洛郡王作画,王善之,曰:“张平山后一人!”酒意嗔,急索画曰:“尚未款。”乃卷入旁室,纵

17、笔书百十大“酒”字于上下左右。王怒甚裂其幅驱之出酒固怡然。酒于醉睡之外,唯解画,他一无所知。酒与予交最久,无妻子,每谓予曰:“死以累君。”一日方持杯大饮,忽然脱去,开口而笑,杯犹在手。余感其宿昔之言,为买棺殓之。(选自虞初新志刘酒传,有删改)【注释】张平山:明画家,擅画人物。款:钟鼎等器物上铸刻的文字,引申为书画上的题名。篆籀(zhu):即篆书。上洛:古地名,即今商县。(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王 怒 甚 裂 其 幅 驱 之 出 酒 固 怡 然。(2)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五柳先生钟爱宅边的五棵柳树,故取“五柳”为号。B五柳先生身居陋室,衣食不足,

18、但忙于著文,无暇顾及。C刘酒作画,用行书落款,是为了显示其书法的精湛。D刘酒爱“酒”,以“酒”为名,与“酒”生死相随。(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造饮辄尽,期在必醉。_酒与予交最久,无妻子,每谓予曰:“死以累君。”_(4)传记往往用非常之笔表现非常之人。【甲】文中“曾不”一词表现了五柳先生_的性格特点;【乙】文中的“不屑”一词刻画了刘酒_的性格特点。(各用一个四字短语填写)(5)两位传主,一位“衔觞赋诗”,一位“饮酒作画”,他们的人生追求有何相同之处?_4(2017温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题。习惯说清刘 蓉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

19、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选自养晦堂诗文集)【注释】养晦堂:刘蓉居室名。浸淫:渐渐扩展。踬(zh):绊倒。蹶然: 急速的样子。中(zhng)人:适合于人,这里是影响人的意思。(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既久而遂安之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B足之履平地 足肤皲裂而不知

20、C而不与洼适也 而此地适与余近D故君子之学 广故数言欲亡(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后 蓉 复 履 其 地 蹶 然 以 惊 如 土 忽 隆 起 者。(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_(4)文章选取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小中见大,即事喻理,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对你的学习有怎样的启示?_答案:1(1)A.几 B屡次 A.比得上 B到了的时候 A.完成 B接近,趋向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注释的掌握情况,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重点是掌握课内出现的“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现象,做到能迁移运用。这里出现的是“一词多义”现象,要掌握这些重

21、点词的多种解释及用法。 (2)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要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划分。本句的意思为:加上松竹影子摇曳,翠绿的影子遮盖着面庞,月光映入酒杯中,杯中月影摇曳生姿。 (3)“婉”和“妙”都是“女”旁,让人联想到女子的柔美。“婉”义为“婉转”,“妙”义为“美妙”,“婉妙”二字,写出箫音柔美悠扬、悦耳动听,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愉悦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语言的赏析能力。按照示例,从文字、文意到文章内容的理解,依次回答。首先从字形的角度分析文字的意思,再结合文章概括出内容,最后是体现作者的心情。 (4)示例一:我感受到自然之趣。夜

22、晚碧空如洗,通透如玉。月光之下,松影、竹影翠色拂面,皎洁的月光直落酒中,干净明亮,杯中月影摇曳生姿,读来趣味盎然。 示例二:我感受到艺术之趣。“昨宵”月色空明,松竹摇曳,自然之景触发作者创作的灵感,酒酣之际,兴会神到,虽笔墨纷乱,但浑然天成。作者在自然之景中直抵自然之境。“今晨”握笔仿效,却再难企及。看似无意,却启示自然意趣是艺术创作的真意。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阅读的评价能力,包括对审美的鉴赏能力。要求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可以先找出你认为写得有趣的句子,对文言文句子进行翻译,并围绕“趣”进行评价。【参考译文】昨晚非常快乐!天空一片碧绿,澄澈透明得如同白昼。加上松竹影子摇曳,翠绿的影子遮盖着

23、面庞,月光映入酒杯中,杯中月影摇曳生姿。吹几曲洞箫,清新和谐婉转美好,听起来非常愉快;听完后余音缭绕,好像绕在耳间不曾消失。走出门一看,一望无际。(喝得)大醉之后挥笔纷乱,已经不能再回忆起来。今天早晨从衣袖中发现字幅,拿出来一看,这就是所谓的“笔墨撩乱”了。但是(整理下)也特别可爱,(自)认为有舒放畅达的趣味。拿起笔仿效,已经不能达到了。于是就把昨天完成的请(人)校正。2(1)通“返”,归还 才 慢慢地 答应、应允【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注释的积累及运用能力。如“反”在愚公移山中有“始一反焉”,其他几个在课内也均出现过,平时要多积累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等文言词法。【舟山卷补充】是 第二次

24、 靠近(或:到)(2)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 【解析】本题考查断句能力。要求在理解句意的情况下进行断句,本句意思为:虏人中各大臣都忿忿不平,议论要扣留使者,但虏主不同意。 (3)范成大于是自己写了一封信,把皇上的话写在上面。 (范成大)回来以后,皇上对他不辱使命大加赞赏。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翻译能力。要求注意重点词,字字落实,并做到语句通顺,注意补充省略的主语,注意“遂”“为”“书”“既”“嘉”等词。 (4)示例:两人都具有勇敢、镇定和自信的性格,都忠肝义胆(或:具有爱国情怀),都是英雄,都不辱使命。只是因为时势不同,任务各异,所以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同而已。 【解析】本题考查

25、对文言材料的评析能力。先概括评价两人行为的共同点,再回答不同点,即两人采取的方式不同。【参考译文】淳熙年间,范成大出使北方,孝宗让(他)口头禀告金主,说河南是宋朝陵墓所在地,希望(他们)归还侵占的土地。范成大禀告说:“这事很重要,必须和宰相商量,我请求把皇帝的旨意告诉他,商议决定后才实行。”皇上同意了,不久宰相竭力认为(这)不可以,但是圣意坚定不能挽回。范成大于是自己写了一封信,把皇上的话写在上面。(范成大)到了虏人的朝廷,把信藏在袖子中。然后跪着进献国书,跪在地上不起来。当时金主是葛王,性格宽厚仁慈,传讯问那出使的人因为什么原因跪着不起来。范成大慢慢地从袖子中拿出信,禀奏说:“我来的时候,大

26、宋皇帝另有圣旨,难以写在国书上,让我口头禀报。我现在小心地用信记述,希望给您过目。”信呈上后,殿堂上观看的人都变了脸色。范成大还是跪在地上。(皇上)再次下达命令说:“信已经看了,使者可以回到馆里。”范成大拜了两次后告退。虏人中各大臣都忿忿不平,议论要扣留使者,但虏主不同意。范成大将要回来,又禀奏说:“口头禀告的事,希望在国书中明确地报告,(希望)仍然在开头宣告,希望使臣没有欺骗的罪名。”虏主同意了。报告的书信说:“口头禀报的说法,完全让观看的人害怕,事情必须审慎处理,外族才会信服休止。”(范成大)回来以后,皇上对他不辱使命大加赞赏。因此提拔(他),以至于得到重用。3(1)王怒甚/裂其幅/驱之出/酒固怡然。 【解析】考查文言断句能力。要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划分。本句意思为:郡王很生气,把他的画撕裂,赶他出门,刘酒仍然很高兴。 (2)D 【解析】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能力,根据相关句子翻译及文章原意理解。A项中写到“五柳先生钟爱宅边的五棵柳树”,原文只说“宅边有五柳树”;B项“身居陋室,衣食不足”可以看出陶渊明安贫乐道的形象,与“忙于著文”没有必然联系;C项刘酒落款是他的一个习惯,不是为了显示其书法的精湛。 (3)(五柳先生)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刘酒和我交往(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