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96.36KB ,
资源ID:357151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57151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外资利用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外资利用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docx

1、外资利用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外资利用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研究姓 名 张 瑞 年 级 2007 级 系 别 经 济 管 理 系 专 业 国 际 贸 易 指导老师 潘 宁 辉 完成时间 2009年12月目 录摘要 4一、外资输出国污染密集产业转移的国别选择问题研究51.1 污染密集产业的定义与分类51.2外资输出国污染密集产业转移的国别选择的理论研究51.3 外资输出国输出污染密集产业国别选择的共同点6二、我国外资利用的结构分布及污染密集产业的现状72.1 我国外资利用的结构分布72.1.1 我国外资利用的产业分布72.1.2 我国外资利用的区域分布7

2、2.2 外资向我国转移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现状7三、我国外资利用中存在的环境问题93.1外资利用对我国产业环境带来的影响93.1.1外资利用对我国产业结构的正面影响93.1.2外资利用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负面影响93.2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区域经济环境带来的影响103.3外资利用过程中对我国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10四、外资引进过程中治理环境的措施研究114.1治理生态环境的措施,吸收国外在治理环境的先进经验114.1.1完善招商引资相关的法律制度,形成健全合理的条例114.1.2推动自愿性行动来保护环境,积极推动公众参与环境治理114.1.3运用经济手段制定激励奖惩措施,提高环境治理的效率124.1.4吸

3、引外资在科技和环保方面的投入124.2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新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3结束语14参考文献15致谢16外资利用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研究摘要: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 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以上。加强生态保护和各种污染的治理,已成为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议题。怎样将引进外资和环境保护相结合起来,这是今后国家执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分为四个部分,首先阐述了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定义和分类,其次了解我国外资利用的结构分布,污染密集形产业在我国的分布现状。再次分析外资利用过程中对我国生态环境影响,最后提出是怎样处理引进外资对我国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关键词

4、: 生态环境 污染密集型产业 外资Abstract:A certain extent, Chinas worsen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destruction, economic losses caused by annual gross national product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10%. Strengthen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various forms of pollution control, has become Chinas sustainable

5、 development strategy to implement the important issues. How to attract foreign invest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gether, it is the key to the future of nat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begins by describing the pollution-intensive industries in the def

6、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followed by understand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distribution of Chinas foreign capital utilization, pollution-intensive industri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our current situation. Concludes with dealing with foreign investment on China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ocio-econom

7、ic environmentKey word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intensive industries foreign investment前言: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人们对传统发展观念开始反思,到90年代中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保护环境,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近几年来我国环境问题虽然有了一些改观,但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并且在发达国家这方面的经验还是可以借鉴的。一、外资输出国污染密集产业转移的国别选择问题研究1.1 污染密集产业的定义与分类污染密集产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加以治理则会直

8、接或间接产生大量污染物的那些产业,这些污染物对人、动植物生命和健康有害,促使环境恶化,影响生态质量。此外,在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安全和健康受到威胁或明显受到影响。这些产业具有下列特征:生产出大量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及生物的危害较大;生产技术和过程较复杂,运行过程对工人安全和健康产生威胁;处理和防治有一定难度,所需费用很大,营运成本较高,需大量的资金、技术和管理资源来建设合理的污染防治系统,是环境管理政策和法规关注的重点。1.2外资输出国污染密集产业转移的国别选择的理论研究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是指某一地区从促进自身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在资源供给、产品需求条件或资源环境容量发生变化后,本地区的企业通过

9、跨区域直接投资、国际贸易、技术转移、建立营销网点或加工点等方式,将污染密集产业、行业和产品的生产、销售、研究开发甚至企业总部转移到另一地区的一种经济过程。污染转移问题近年来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污染密集产业转移是污染转移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外资输出国将本国污染密集产业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许多发展中国家在没有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或虽有所认识,但认为加快经济建设更重要的情况下,也接受了外资输出国重污染工业的转移。1.3 外资输出国输出污染密集产业国别选择的共同点其实通过以上的理论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外资输出国输出污染密集型产业主要是发达国家,像日本、欧美发达国家。它们通过转移

10、污染产业将一些高能耗、高污染、劳动密集型的夕阳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国家,从而实现环境污染转移。这些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较高,环境法涉及的方面多,执法严格,对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处罚重,消费者环保意识强,对产品的环保要求高。因此需要转移这些衰老的过时产业用来满足本国的利益。而外资接受国则深受其害,这些外资接受国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我国在改革开放早期的外资利用就是这样的国家,还有现在的埃及、印度、巴西等。由于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的原因,其国民对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不够,再加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如发达国家高,因此在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这两个方面选择,往往先将经济发展放在首位,发达国家的一部分污染密集产业对发展中国

11、家来说能够带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所以针对污染密集产业的转移的问题,发展中国家虽然意识到对环境有严重的威害,但在实际上却采取了默许的态度。二、我国外资利用的结构分布及污染密集产业的现状2.1 我国外资利用的结构分布2.1.1 我国外资利用的产业分布我国的外国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部门并开始向第三产业倾斜。无论是项目数量还是合同金额上,第二产业所占外国直接投资的比重都远远大于第一和第三产业。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外资利用在第二产业中所占比例有比较明显的增长并基本保持在6575之间。2.1.2 我国外资利用的区域分布2.2 外资向我国转移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现状目前,发达国家频繁

12、地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密集型产业。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也遭受了发达国家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的不良影响。下面表2-2和表2-3分别是我国三资污染密集型企业与全国工业企业比较表以及三资污染密集型企业与全国三资工业企业比较表。这种污染密集型产业向我国的转移,不仅加剧了我国的环境污染,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而且掠夺了我国的环境资源,向我国转嫁环境危机,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不利影响。三、我国外资利用中存在的环境问题3.1外资利用对我国产业环境带来的影响吸引外资,带动出口和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一直是我国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综合国力的基本战略思想。但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加入WTO,目前利用外国直接

13、投资战略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再加上投资方的某些恶意投资选择, 外资的大量进入在促进GDP增长的同时也给我国的环境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3.1.1外资利用对我国产业结构的正面影响外国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我国的三大产业间的比重,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外资的利用对产业结构转变的影响体现为不同行业利用外资对其增加值的贡献。我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资源的比较优势,外资的流入大大提高了我国国内加工业水平,促进了加工业的改组和提高,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通过外资的吸收利用可以加快工业结构的高加工化过程。外资工业高度集中于制造业,而在制造业中又主要集中于加工业,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加工

14、业的影响远远高于其他产业,外资工业对我国工业结构的高加工化进程起了明显地推动作用。同时,外国直接投资也促进了我国工业的高附加值化,增强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缩小了与世界先进工业国家的差距。3.1.2外资利用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负面影响外国直接投资是一柄双刃剑,在带来了好的影响的同时,也加大我国产业的结构性偏差。上述提到,外国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部门,对第一产业的投资比重偏低,对第三产业的投资规模过小。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三大产业的发展偏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成为我国工业过度扩张而服务业发展滞后的一个主要因素。此外,外国直接投资推动了第三产业中的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的扩张,这些行业的快

15、速发展特别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在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中,外资过多地流向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等利润较高、回报周期短的产业,虽然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已有一定的成效,但房地产业的投资仍占较大比重。第三产业内部的结构不合理对我国经济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上都会产生不良影响。3.2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区域经济环境带来的影响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地区间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从投资比例(表2-1)来看,可以看出外商投资在我国分布的区域。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在华直接投资迅速发展,但由于国家的开放政策造成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差异,随着深化改革的进行,这种差异也在发生变化。一方面加速了我国共同富裕的进程,另一方面扩大了我国

16、区域经济二元化。区域经济二元化指的是西部地区经济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经济,从而形成了地区之间巨大的经济发展差距。3.3外资利用过程中对我国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就业机会的创造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外商直接投资也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安全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与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正面临着来自全球性生态环境的严竣挑战。在自身经济建设中,环境污染和自然生态的人为破坏问题,正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四、外资引进过程中治理环境的措施研究4.1治理生态环境的措施,吸收国外在治理环境的先进经验4.1.1完善招商引资相关的法律制度,形成健全合

17、理的条例吸引外资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而作为投资环境要素之一的自然环境,其优劣好坏对于外资的引进十分重要。其对于投资者的选择决策有重要影响, 尤其对于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一产业影响更为巨大。通过设计周密、可操作性强、适时进行调整的环境法律制度,规范人们和企业的行为,降低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就成为保护环境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美国自1970年以后,环境立法开始大规模展开。经过30年的发展,到目前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环境法律体系,仅在污染控制方面,就先后制定了清洁空气法、联邦农药法、固体废物处置法、安全饮用水法、清洁水法、海洋倾倒法、综合环境反应、赔偿和责任法、有毒物质控制法和噪声控制法等等。除联邦

18、一级法律外,各州郡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有的比联邦法律还要严格。因此,在招商引资中一定要引入相关于环境保护的条例,加强和完善现有环境立法、执法和司法制度。4.1.2推动自愿性行动来保护环境,积极推动公众参与环境治理这样的行为对企业而言,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环境保护形象,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对消费者而言,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促进绿色、环保产品的购买和消费;对于政府而言,有利于弥补强制性手段的不足,降低环境治理的成本问题等。总之,倡导企业和公众通过自觉行动来保护环境,是发达国家保护环境的一个重要经验。4.1.3运用经济手段制定激励奖惩措施,提高环境治理的效率强制性的法律法规

19、和环境制度标准,是发达国家治理环境的根本手段。但是强制性手段,具有成本高、相对僵化、不利于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等缺点。因此,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通过排污交易、征收生态税、财政补贴等经济激励性等财政手段来解决环境问题,以降低治理成本和激励企业持续进行技术创新,以达到提高环境治理效率和灵活性的目的。4.1.4吸引外资在科技和环保方面的投入我国的环保产业是伴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受我国巨大的潜在环保市场的吸引,部分外商甚至直接投资于环保产业,这不仅给我国的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充足的资金来源,还加快了我国环保产业和产品的结构优化和调整,同时满足了我国环保市场的巨大需求,

20、有效地治理了环境污染。我国环保投资的需求与日俱增,传统的投资体制和融资渠道与现实的需求之间产生了巨大缺口,所以说环保产业的发展前景是可观的。完善投资体制,在增加投入的同时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使资金投入量得到保障-这成为环保投融资急需解决的两个问题。4.2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新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利用外资对我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发挥了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可持续发展包括社会、经济、生态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这三者之间有着相互促进与制约的关系。其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可持续发展体系中的核心。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在鼓励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以体现国家综合实力和社会财富的同时。不仅要

21、重视增长数量,更需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排放,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传统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引导外资的走向,减少对环境的危害。同时,治理好环境、为外资的引进创造良好的条件。环境保护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矛盾不断激化。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合理引导外资的走向,调整产业结构,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是保证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结束语: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吸引外资最大的国家。中国通过外资的引进吸收利用,在分配到工农业及服务业的各个领域,以满足

22、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看出在经历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中,通过对外资的利用,中国经济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不仅取得了经济总量的突破,而且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由于在引资上存在的缺陷,盲目引进不合理外资及严重污染密集型产业,使得我国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从正在进行的丹麦哥本哈根控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会议进程来看,我们在环保问题上的努力还是远远不够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作为生存依托,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人类社会,就不会有外资的进入。人类社会的发展又离不开经济的发展,经济要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源,而经济发展了我们就有了治理环境的能力。通过经济的的力量来解决环境存

23、在的问题,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这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改善提高的。参考文献1、高金田 董方.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F.生态经济,2005-1.2、卢丽春.城市环境保护建设与外资利用度相关性分析F.厦门大学, 2005-4.3、周宏燕.国际直接投资中的环境保护问题F.技术经济 , 2005-10.4、魏建萍.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问题F.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7-1.5、曹世雄.论我国环境保护问题的若干思考X.科技信息, 2008-4.6、吴玲 李翠霞.我国环境保护制度安排与创新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4.7、贾金虎.我国环境保护进展及政策F. 今日国土,2008-4.8、任建军.各类投资资金对三大产业的影响变动分析F.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8.9、柴霞.浅谈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F.发展, 2008-10.致谢: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潘宁辉老师的热情关怀和悉心指导。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潘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和资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我都得到了潘老师悉心细致的教诲和无私的帮助,特别是他广博的学识、深厚的学术素养、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我终生受益,在此表示真诚地感谢和深深的谢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