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铁皮鼓人生的境界课堂实录人教版高三必修课堂实录铁皮鼓人生的境界课堂实录(人教版高三必修课堂实录) 人生的境界第二课时 师:我这个人好琢磨,十天前买了一部手机,结果信号有问题,经常接不进来。我就跟一个朋友去找那卖手机的,但是没说过人家,人我说你看啊,信号一会儿有一会儿无。他说你看到有问题难道就真的是有问题?不但你看到了不算,我看到了也不算,手机有没有问题不由你我说了算!(众笑)当时我就想,这人境界挺高,昨天我才跟你们讲到桌子的事情,他早就领悟了啊。(众笑)我们当然不能因为他说出了这么几句很有哲学意味的话就断定他有哲学修养,为什么呀? 生:因为他没有意识到。 师:对,用我们的话来说,他没有觉解到,
2、所以境界不高。(众笑)欧阳峰虽然提出了哲学问题,但仍然不是哲学家,因为他是疯了以后才说出来的,理智上没有这个觉解。(众笑) 师:可见,我们判定一个人境界高低主要是依据什么? 生:觉解。 师:对,其实就是一个人做事情的动机,他对所做事情的了解和觉悟程度。现在大家打开书,读一读课本上关于自然境界的论述。 师:(稍停片刻)自然境界的人依据什么来做事情? 生:顺着本能或其他社会的风俗习惯。 师:对,人都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自然境界的人更多的表现出自然属性。这种觉解,说难听一点叫“稀里糊涂”,说好听一点叫“天真烂漫”。(众笑)现在我问一个问题: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算不算自然境界?为什
3、么呀? 生:(有说自然境界的,有说天地境界的,说自然境界的居多) 师:我叫一个同学来说。 生一:我认为是自然境界,因为他在自然环境中生存。 师:在自然境界中生存,就能说是自然境界吗? 生:(纷纷摇头)不是。 生二:我认为是天地境界,如果是自然境界当中的人,他应采野果而不是采菊花。(众笑) 师:自然境界中的人就不能采菊花吗?爱美是人的天性啊。大家想一想,我们判断一个人处于什么境界应当以什么为标准? 生:觉解程度。 师:对,这与生活在什么环境当中没有关系,与他做什么事情也没有关系。大家注意课本上的表述: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就是对事物了解很少,觉悟不够,大家觉得陶潜是这样的人吗
4、? 生:不是。 师:我们再来看这首诗,里面哪个词用得最好? 生:见。 师:许多俗本用的是“望”,哪一个更好? 生:见。 师:哪一位同学能够说一下好在什么地方? 生三:“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因为“望”是主动的有意识地看,而“见”是无意之中看到的,说明陶潜与自然融为一体,更体现出了陶潜属于天地境界中的人。 师:这个同学说得很好!“望”是有意识的,这样子。(举手做远眺状,众笑)而见是无意识地,自然地映入眼帘。用一个“望”字,人与自然之间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仿佛在自然之外,自然成了人观照的对象。而用一个“见”字,人与自然不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在自然之中,与自然一体,我见南山悠然,料南山见我亦
5、如此。与自然一体也就与天地一体,与宇宙一体,是天地境界或者近于天地境界。如果是望,就成了有意所为,而见字正写出了人与自然,乃至于宇宙之间的一种和谐。而且陶潜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种返,觉解程度是很高的,是那些真正的无觉解或者很少觉解的乡民所无法达到的。而这个樊笼,可能指功利境界与道德境界,陶潜已经越过了这个境界。道家讲究法天法地法自然,以自然为法,已经不是自然境界,而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老子说:“小邦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是勘
6、破功利以后达到的境界。而自然境界中的人浑浑噩噩地混日子,以近乎本能的状态行动着,他们“少知寡欲,不著不察”“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人而息”。他们都顺应自然,但自然境界的人是被动地顺应,而天地境界的人是认识到了宇宙的规律,主动地顺应。那么什么样的人才算是自然境界,有这么一段对话:有一记者前往山区,碰到一个放羊娃。记者问:“你放羊为的是什么?”放羊娃答:“卖钱。”记者问:“卖了钱干什么?”放羊娃答:“娶媳妇。”记者问:“娶了媳妇呢?放羊娃答:“生孩子。”记者问:“有了孩子呢?”放羊娃答:“放羊。”(生大笑)这个放羊娃的境界就是自然境界。这个放羊娃
7、的悲剧在什么地方?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缺乏觉解,对自己的人生境界缺乏领悟。我们都是农村孩子,我们的祖辈可能都是放过羊的,我们坐在这里读书,就是从自然境界上升到了更高的境界。 师:现在大家看功利境界这一段。(稍等片刻)功利境界的人有什么特点? 生:他们做事情是为自己。 师:为自己就是自私了,自私就是不道德,但我搞不清楚,课本里为什么要说“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 生四:利已同时可能有利于别人。 师:对,实际情况有两种可能,可能是有害于他人,也可能是有利于他人。有害,不道德;有利,说明他并非不道德。这里所说的利己的动机,跟损人利己还是有区别的。境界说只考虑动机,不考虑结果。比如我办一个公司,
8、为自己赚钱,但是同时也可能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所以利已与损人没有必然联系。 师:请大家判断一下,刘邦与项羽,哪一个境界高? 生:(议论纷纷,有说刘邦的,有说项羽的) 师:我请一个同学起来说。 生五:刘邦的境界高。刘邦内心自私,但他统治中国,可以保证国家安定,而项羽则不同,他统治中国,结果会造成更大的混乱。由火烧阿房宫可见一斑。 师:我想问一个问题,刘邦与项羽在争什么,都想干什么? 生:争天下,想做皇帝。 师:对,天下是他们共同的目标,那他们争天下的动机是什么?为了谁?是苍生吗? 生:不是,是他自己。 师:那他们在什么境界? 生:功利境界。 师:对,我们考虑问题要从根本入手,我让大家
9、判断境界高低,大家首先应该想到的是判断境界高低的标准是什么。然后考虑他们的动机,这个动机有时候不能光看他们说了些什么,要追究他们的真实动机。我再问:成吉斯汗与曹操,哪一个境界高? 生:一样高。 师:对,英雄与奸雄,如果都是为自己,那么境界就一样,都处在功利境界。现在大家继续看道德境界。(稍待片刻)功利境界与道德境界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生:一个为已,一个为社会。 师:大家注意这一段话:“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处在道德境界的人怎么看待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认为是对立的还是统一的? 生:统一的。 师:功利境界的人呢? 生:对立的。
10、 师:对,功利境界的人认为人与社会是对立的,“他人即地狱”,所以才只顾自己。而道德境界的人认为人与社会是统一的,自然会为社会做贡献。能不能举一些例子? 生五:(未经提问,小声地)很少有人能做到。 师:对,我也认为很少有人能做到,但相对而言,处在道德境界的人还是有的。 生六:雷锋。 师:对,算一个。雷锋坐车几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众笑) 生:焦裕禄。 师:对,真正的共产党员!还有没有?我举几个,武侠小说里功利境界的人最多,比如萧风,郭靖。(众笑)可不能把段誉也算进去,他对王语嫣好可是有目的的。(众大笑)我再问一句:好心办坏事,算什么境界? 生:道德境界。 师:(作疑问状)真的吗? 生:真的!
11、师:好,大家已经知道关键不在结果,而在动机,在觉解程度了!大家注意这一段有这么一句话:“正其义不谋其利”,哪一个同学解释一下? 生六: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匡扶正义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 师:完全正确!要更切合本意,就要看一看注释了。“正”在这里是什么用法? 生:使动用法。 师:对,许多使动用法翻译的时候被直接翻译成了动词而不是使动词,但依然是使动用法。这句话非常重要,从这句话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儒家是怎么样看待义与利之间的关系的? 生七:舍利趋义。 师:对极了,表达也很简洁。儒家认为义与利是统一的还是对立的? 生:对立的。 师:对!孔子就说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小人”是什么意思?有些同
12、学一想,小人就是卑鄙无耻下流跟韦小宝一样的人。(众笑)其实孔子所说的小人包括大家在内的,也包括我,谁也别想逃!(众笑)这里的小人是与君子相对的,不是君子就是小人了,而能达到道德境界的才是君子,所以大部分凡人都是小人,与现代汉语中小人的意思有所不同,大家要注意一下。大家再考虑一下,把义与利对立起来合适吗?有没有什么问题? 生:不合适。 师:为什么不合适? 生:(无人答) 师:我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有一个中国留学生在日本捡到一些钱物,交到了警察局,并按要求做了登记。结果过了几天,失主登门造访,表示谢意之后,拿出一些钱给这个留学生。留学生一想,拾金不昧,怎么能收呢。坚决不肯。最后,失主告诉他,如果你
13、不收这钱,自己就无法从警察局里领出失物,因为按规定,失主必须拿出丢失财物一定比例的金额给捡到东西的人作为报酬。大家想一想,日本人为什么要这么做?日本人是怎么来看待义利之间的关系的?日本人这么做有没有道理? 生:有道理! 师:拾到财物是行义,收取一定的报酬是谋利,日本人认为义与利并不矛盾,既有对立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一个行义之人,理应得到一定的利,只有这样,大家才能争着去行义。大家可以想一下,如果一个社会,过分地要求成员摒弃私欲,一味地宣扬做好事不求报酬,那结果会如何? 生:很少有人做好事。 师:对,因为大部分人处在功利境界,做事情是从自己出发的。如果一味地弘扬义,没有给利留足空间,必须会导
14、致好事无人做,行义之人很少,社会反而会缺乏道德。儒家把义与利对立起来,强调“正其义而不谋其利”,这种观点的根源在于儒家对于人性的认识上。虽然古代既有性善论,也有性恶论,还有一些其他的提法,但长期以来,性善论居主流地位,几千年来,中国的读书人是哼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长大的。在这种情况下,私就是一种罪恶。所以我们的文化是极力摒弃私的。这种摒弃有着多种表达,在不同的时代,“存天理,灭人欲”“大公无私”“毫不利已,专门利人”。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这个时代,整天提倡为人民服务,学雷锋,讲奉献,人们实际上如何做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因为我们的人性观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基础之上的,不肯
15、给私留一席之地,肯定它的存在。而私实际上又是人性中非常根本的东西,并不因为你的忽视打击就不存在了。所以就出现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说的一套,做的一套,人前一套,人后一套,满口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大贪官成克杰说:我一想到广西还有多少多少人没有脱贫,晚上就睡不着觉。大家现在有没有看到哲学对我们生活的巨大影响? 生:有。 师:如果承认私是人性中不可忽视的存在,肯定其合理性,既看到义与利对立的一面,也看到一致的一面,那么我们就制定出来的制度,就可能既弘扬义,又照顾到利。既给利以适当的位置,又用一定的规范来加以约束。我们下一节举几个例子大家分析一下。下课! 第三课时 师:同学们好!我们上节课最后跟
16、大家谈了谈儒家哲学里的义利观。我们都知道哲学是最高的学问,是用来指导实践的。所以这些哲学问题对我们分析社会现象非常有好处。大家记叙文都写得不错,但一写议论文就是一张面孔,普遍不够深刻,原因与缺乏哲学修养有一定的关系,所以这些哲学问题大家都应该多想想。我想知道我上节讲了以后,大家对义利观现在有什么认识。 师:(点名)请你说一说你怎么理解义利观?儒家的义利观是什么样子的? 生一:我觉得大多数人属于功利境界,都是求利的,义与利不能分开,儒家的义利观使人们欲舍利取义。 师:那么你认为这种义利观会产生什么后果? 生:由于人性的问题,使人们有了一种说一套做一套的虚伪行为。 师:这个同学的理解是很准确的。那
17、么我们上节课还说过,这种义利观的哲学基础是什么? 生:人性论。 师:对,儒家认为人性是善的。既然人性是善的,恶与私就不是人性中固有的,当然要彻底地清除出去。所以自然就把义与利对立起来了。但真正能达到功利境界的人其实是很少的,自然就导致一种虚伪化传统,真正的义倒难以施行。 师:我们现在找点例来讨论一下。大家有没有听过一个叫王海的人? 生:(一部分)听过。 生二:打假的。 师:对,王海是一个有名的打假英雄,但是王海的打假与其他人不同。王海打假是从打假中谋取利益,方式是发现假货大量购买,然后利用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的有关规定索取几倍的赔偿。是一个专职打假并从打假中获利的民间人士。王海打假必须要吃很多官司
18、,但并不顺利,有一些法庭判了王海败诉,以下是一个案例。王海在一家叫隆福大厦的地方买了两副耳机,上面注明是索尼耳机,实际上这个标志是一个假标志。王海索取了赔偿。后来王海又去这个地方,发现类似的假货还在卖,于是一次买了十副耳机,又一次与商家对簿公堂,引起轩然大波。以下是两个人对此事的看法: (读一则材料)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民法室主任梁慧星认为: 隆福大厦第一次售给消费者两副耳机有欺诈,“隆福”对这批“索尼”耳机的产地作了不真实的标志是否出于故意,不能以经营者的说法为准。即使“隆福”没有主观上的故意,但不真实标示的事实依然存在。至于消费者第二次在“隆福”购买10副耳机,“隆福”不构成欺诈,理由是消费
19、者在购买之前已知道此型号的耳机是假货,没有陷入错误的判断。对此,也让“隆福”加倍赔偿,就会使消费者获得不当利益。 师:事情大家已经听清楚了。这位专家的态度是什么? 生:认为王海应该败诉。 师:理由是什么? 生三:王海第二次明知是假货还要购买,商场的欺诈不成立,他知假买假。 师:现在再听一个人的说法。(读另一则材料) 隆福大厦电讯商品部安经理说: 王海第一次购买两副耳机是纯消费行为,经鉴定是假货,隆福大厦认打认罚。但消费者在知悉这种型号的索尼耳机是假货之后又买了10副,其动机就值得考虑。既然已知是假货,为何还要购买呢?隆福两次卖耳机给王海本身不构成欺诈,欺诈必须有主观上的故意,我们是无意识的。作
20、为隆福,不可能有意识地组织假货,卖给消费者。但无论怎样,王海在隆福大厦买到了假耳机,并受到了一定的损失,说明我们进货把关不严,对消费者帮助我们发现假货的做法表示感谢。 师:这是商家的说法。第一次买耳机商家赔偿没有争议,争议在第二次,大家刚才听了一遍,现代文阅读不是经常要筛选提要信息吗?商家讲了几点理由说明王海这样做不对? 生:(有说两点的,也有说三点的,说两点的居多) 师:哪个同学起来说一说? 生四:商场的看法是王海故意买假货,动机不纯,还有就是自己虽然卖了假货,但不是有意的。 师:好极了!我们现在开庭,我是审判长,大家都是陪审团。(众笑)咱们来个投票表决,你认为王海应该胜诉还是败诉? (有说
21、胜诉的,也有说败诉的,这个班认为应该胜诉的人占了主流。) 师:我找个同学说说。(有人举手) 生五:我认为应该败诉。商场虽然卖假货,但不是故意的,而王海却是故意买假货,他的行为已经构成了欺诈。 生六:(迫不及待)我认为应该胜诉!王海第二次之所以能买假耳机,目的是让商场贩买假货的人意识到,消费者在注意着你们!如果他不这样,不涉及到商场的利益,那商场还会继续卖假货。 生七:(举手)我觉得要一分为二地看。(众哄笑,有些同学现出不屑的表情) 师:注意,这是法庭辩论,一定要分出个胜负,你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态度。(众又笑) 生七:(有些激动)请大家尊重我!让我把话说完! 师:大家不要笑,先请这位同学把话说完。
22、 生七:我认为,双方都有过失!商场的行为是欺诈行为,王海的行为虽然能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但是他本身也是一种欺诈行为!如果任凭他从欺诈中获益,那么道德何在!社会的信用何在!所以我觉得商场要赔偿损失,而王海也要受损失,不能让他从中获益! 师:抱歉,刚才我们轻率地打断了这个同学的话,胜负之外,还真有第三种判法,商场为假货付出代价,又不让王海从中获利。 生八:(举手,激动地)我不同意!我认为王海应该胜诉!人都有功利心,没有私心的人是没有的!如果王海不这么做,商场还会继续卖假货!现在这个社会,就是要让他吃亏,他才不会继续欺骗消费者!(这个同学还从义利观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生四:我觉得王海如果真要打假,他应
23、该去告诉商场经理,这是假货,请你及时清除,或者通知有关部门,但他没有!他利用对方的弱点来攻击,牟取暴利! (三方对阵,火药味很浓,后面发言人多,语速太快,记录的同学没有记下来) 师:(看他们讨论了一阵子,制止继续举手的同学)我现在不做评判,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是消费者,你是愿意王海多一些还是不愿意看到王海这样的人? 生:(异口同声)愿意多一些。 师:既然如此,那又为什么要让王海败诉?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众笑) 师:再问,王海打假对社会有利还是有害? 生:有利。 师:既然对社会有利,能不能说是义? 生:能。 师:对,公利即义!王海的行为是行义。那我们为什么要阻止行义的行为?(众笑,点头)大家
24、有没有想过我们的深层心理?我们反对王海的关键在什么地方? 生:他为自己谋利。 师:对,关键是我们认为王海打假的动机是为已的,是为自己谋利的!刚才有一个同学提出说王海应该告诉商场或者有关部门,这是假货。这当然也是打假的一种方式了。那么大家想,如果王海不能从打假中谋取利润,他会去打假吗? 生:不会! 师:未必不会,他要是道德境界中的人呢? 生:(笑)那太少了。 师:是啊,我也觉得是。那我们没有了王海打假,还可以政府打假啊?有工商局,还有消费者协会。 生:不相信! 师:对,美国人说,总统是靠不住的。如果只依靠政府来打假,按中国现实,可能会越打越多! 生:(笑,点头) 师:大家想,如果有万千上万个王海
25、,社会上还会有假货吗? 生:不会。 师:是啊,至少不会像现在这么泛滥。那么大家想一想,我们一方面想让王海打假,我们受益,一方面又要让他败诉,这样合理吗? 生:(众笑)不合理。 师:我们刚才讲了义利观,如果让每一个行义的人在行义的同时都能得到利益,那么行义可能就会成为一种普遍的行为。如果让一个人行义,同时又要指责他从中获得利益,可能就没有几个人行义了,因为大多数人毕竟在功利境界啊。所以我们不能把义与利割裂开来,对立开来。 师:那么大家想一想,动机重要还是结果重要? 生:结果。 师:对,因为我们能够看到的只是结果,一个人究竟出于什么动机做事,我们看不到,他自己也可以有意地伪饰。比如这个案例里,商场
26、说他没有卖假货的动机,因此不存在欺诈行为,就是从动机出发推演出的荒谬结论。而冯先生的境界说中,区分功利境界与道德境界的尺度恰恰是动机!他认为英雄与奸雄都是利己,所以处于一个境界,但我们感觉这是一个层次的人吗? 生:不是。 师:对,英雄万众景仰,奸雄万人唾骂,把他们放在一层境界,英雄在棺材里也不会答应的。(众笑) 师:所以从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冯先生是一个动机论者,他从动机出发划分人的境界,在实践中很可能是行不通的,至少有很大的局限性。 师:现在我们来看天地境界。打开书看这一段。(教师读相关的文字。) 师:天地境界看来好理解,与道德境界相比,只需要把社会置换成宇宙就行了。对不对? 生:对。 师:那
27、就是了。道德境界的人把社会看成一个整体,为社会做贡献,为他人做贡献。宇宙境界的人就是把宇宙看成一个整体,为地球人和外星人做贡献了。(生大笑,摇头)可见大家也不同意呀。我们就是想不通这点!其实这个地方发生的误会,误会的关键在于对宇宙的理解上,这一点许多人可能都理解错了。什么叫宇宙? 生九:时间和空间 师:说得好,就是指这两方面。淮南子齐俗上说:“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宇宙就是从时间上无始无终,在空间上无边无际。但这是物质的宇宙,是物理学研究的对象。而哲学中的宇宙有多种含义,在中国古代,大致相当于“天”。“天”有哪些含义?首先指自然界,这是最常见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里的天指最
28、高主宰,老百姓说的老天爷。除此之外,“天”还指最高原理。“知天”,就是了解这个最高原理。什么叫最高原理?说白了就是指宇宙的基本规律。古人讲“天人合一”,实质就是在知悉了宇宙的规律之后主动地去顺应它,人与自然,宇宙的关系就不再是对立的,而是通过觉解顺应达到了统一,这就是天地境界。一旦与自然、宇宙达到统一,也就超脱了名利甚至道德。怎么超脱道德?我们举一个例子:射雕英雄传华山论剑时,几个恶人正在围攻邱处机道长,但是郭靖看到了却不去帮忙。郭靖是一个达到道德境界的人,善恶分明,为什么不去帮忙?因为这时候的郭靖,开始有了更高的觉解,并开始了对自身武功、以及自己坚守的道德原则的怀疑与追问。善与恶有没有界限?
29、他不像过去那么清楚了,所以不愿意再杀任何人。这一段时间,郭靖的觉解程度有一点接近于天地境界。(众笑,又举了天龙八部里藏经楼里扫地老僧的例子)天地境界里的人既然与天地一体,自然也就超越了善恶。 师:让我们来总结一下。自然境界的人没有觉解,处在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但这种天人合一不同于我们通常所说的天人合一,因为他没有任何觉解。他也顺应自然,但与花花草草没有太大的区别,也只是一种被动的顺应。我们称之为纯人。(板书:纯人)然后开始有了觉解,什么叫觉解? 生:了解与觉悟。 师:对,我们讲过,我们面前存在着一个客观世界,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个意义世界。什么叫意义世界?客观世界对每个人来说,感受不同,意义不同,
30、所以构成了不同的意义世界,意义世界是客观世界在主观世界里的投影。可以理解吗? 生:(点头)可以。 师:功利境界的人有了意义世界,但这个意义世界面积很小,只有零点零几平方米。(众笑)因为他只觉解到自己,心里只装得下他自己啊。所以我们称之为俗人。(板书:俗人)这个意义世界进一步扩大,扩大到整个社会,就到了道德境界。在道德境界的人看来,他与社会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所以他能够为社会做事,我们称之为贤人。(板书:贤人)孔子说:“贤哉回也!”就是表扬颜回的。因为颜回是孔子的三好学生,(众大笑)所以孔子不时要提出来给其他学生做一做榜样。如果再进一步扩大,意义世界与客观世界合为一体,完全重合,就成了圣人。
31、(板书:圣人)那大家想一想,天地境界能不能完全达到? 生:不能。 师:既然天地境界不能达到,冯先生提出的天地境界不是没有意义了吗? 生十:有意义,虽然天地境界不能最终达到,但是我们可以无限接近。 师:对,上帝也不存在,西方人还相信得不得了,什么?因为人类总要有一些终极追求,所谓的终极追求,就是人类理想当中的一种最终最高的境界。我们固然达不到,但是我们可以借它来反观我们的生活,使我们当下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使我们对生活的认识更为理智与深刻。我们再想一想,天地境界还有什么作用? 生十一:可以使人心胸宽广。 师:对,如果你的心里只装得下你自己,你必然过分注意与自己有关的事情,自然就会陷入日常琐碎的事情之中而不能自拔,烦恼缠身。如果你能够放宽心胸,境界高一点,比如装下别人,装下社会,你就可能会过得更愉快,更开心一些,宰相肚里能撑船,就是说宰相能容下更多的人与事。如果你能时时追问这些终极的问题,时时想想天地境界,并努力开阔自己的心胸,你就可能涵养一种气象,古人叫明道气象,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所以许多哲学家对待生活的态度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大家都知道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