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1.74KB ,
资源ID:356824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56824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育资料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测试3学习专用.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育资料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测试3学习专用.docx

1、教育资料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测试3学习专用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测试1、选择题1.以下是有人对清前期对外政策情况的统计, 时间 概况 康熙二十四年(1685) 设粵(广州)、闽(泉州)、浙(宁波)、江(上海)四海关; 康熙三十七年(1698) 舟山置浙海关征榷机构,并设商馆,当地称为“红毛馆”。 乾隆朝 为防止宁波沦为第二个澳门,加重浙海关的关税,但收效甚微。 乾隆二十二年(1757) 规定西洋番商只能到广州通商,闽、浙、江三海关只对朝鲜、日本、琉球等国开放 1793年、1816年 英国马戛尔尼、阿美士德使团请求增开互市口岸,清廷拒绝。 对此分析正

2、确的是A.康熙皇帝年间并未实行朝贡贸易体制 B.清前期对外开放受到了严格的限制C.乾隆朝举措阻断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D.19世纪初清政府的行为引发了战争2.明清时期,晋商既经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又经营金融业。二者的结合,出现了山西商人早期经营的金融资本形式依靠自有资本放债的典当、印局和在经营存放款业务中起中介作用的钱庄。这反映了山西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商业资本进入到生产领域C.商品经济在全国领先 D.金融业从商业中逐步分离3.宋代限制各国朝贡使团的规模,下令“擅载外国入贡者”,否则将处以“徒二年,财物没官”的惩罚;同时鼓励海商招徕蕃商来华贸易,“蕃商有愿随船来宋国者,听从便”。这说明

3、宋代A.逐步放弃朝贡贸易的体制 B.加强了海外贸易的管理和征税C.调整重农抑商为官商分利 D.对海外贸易采取了务实的政策4.明万历以后,江南工商业市镇之间的最大距离,一般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还有距离更近的,如苏州府吴江县,在明末平均约每乡3个市镇,彼此不过数里之遥。材料说明A.苏州府成为江南经济中心 B.明朝工商业市镇开始兴起C.农村商品化生产程度较高 D.江南水路舟行的交通发达5.隋唐时期,造纸、冶铜、制棉等行业出现了行会,并有公推的长老,对内掌管行务,对外负责处理与其他行业及官府之间的关系,配合政府维持市场秩序。这反映了隋唐时期手工业A.行业经营由官府计划 B.突破了

4、政府管理C.注重加强与市场联系 D.部门间联系减弱6.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主要把丝和丝织品送给了出使诸国。中唐至两宋时,政府在广州、泉州、明州等地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制定市舶法,此时市舶贸易分官营和私营,以后者为主。这种变化主要说明了A.政府管理逐渐松弛 B.中国古代以朝贡贸易为主C.私营工商业是国家经济的主体 D.经济交往的目的越来越明显7.易系辞下:“包氏没,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三国谯周古史考:“神农作市,高阳氏衰,市官不修,祝融修市。”据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我国古代的“市”起源悠久 B.神农时官府已开始垄断

5、商业C.当时“市”被限制在固定区域 D.当时的“市”并无时间限制8.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这段话从本质上说明了A.东方社会皇权主义的盛行B.小农经济封闭落后不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C.小农经济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D.儒家学说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9.如图是万里茶路示意图,一条弥漫着茶香的曲线从中国福建的武夷山脉伸向俄罗斯的恰克图。这便是由中国晋商开辟的绵延清代200余年,长达万里的中国“茶叶之路”。这反映出清代()A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的过程 B重农抑商政策逐步被打破C地域商帮崇尚

6、逐利进取精神 D工业文明推动的商品化浪潮10.唐以前,市井成员主要是商贾、手工业者、小商小贩及部分无业游民。而到宋代,又出现了众多文化娱乐行业,饮食、旅店种类大增,众多文人也加入市井队伍中。材料中唐宋时期市井成员构成的变化()A是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表现 B使商税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C是市民文化迅速发展的结果 D是政府商业政策变化的反映11.我国东南地区,江浙一带,在宋代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流传着“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这种变化反映了()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C社会经济生产的转型 D民间商业繁盛的局面12.宋人诗云:“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

7、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诗中反映了()A手工产品质量低下 B农业生产规模庞大C农民家庭生活闲适 D农户经营方式多样13.北魏时洛阳城内有大市、小市、四通市,总称“洛阳三市”,市内有钟鼓,开市、散市都以击鼓为号,并设有专门管理贸易和税收的官吏。根据所学判断正确的是()A北魏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 B城市管理为唐宋所仿效C有利于城市商业有序发展 D推动了商业市镇的兴起14.论衡中提到:“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直接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人定

8、胜天”的思想 B“靠天吃饭”的观念C“不误农时”的思想 D“精耕细作”的特点15.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16.西汉晁错论贵粟疏载:“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材料主要强调了()A商人获利的非法性 B商业发展的危害性C农商并重的必要性 D以商济农的重要性17.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

9、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形成上述观念的根源()A重农抑商政策 B资本主义萌芽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君主专制制度18.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19.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明政府曾有

10、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20.下列关于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A水稻的种植南北比较普遍B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的引进C粮食产量减少,经济作物增多D耕地面积日益减少21. “大街小巷叫买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上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城市()A唐朝前期的长安城 B北宋开封城C清朝临安城 D元朝大都城22.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师王立群教授说过:“在一个重农抑商的社会,商人社会地位低下,经商只富不贵,从政才能既富又贵。”下列言论中不能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A“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B“农不出则乏其食,

11、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 困辱之”D“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23.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A私田增多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C各国的变法运动D贵族之间争田现象非常突出24.唐朝诗人张籍写道:“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这反映了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A多次战乱,人口南迁 B少数民族政权开发南方C两晋时期在南方的开发 D民族融合25.租佃关系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是在()A秦代 B隋唐 C宋代 D明清时期26.古代中国有“千年田换八百主”的谚语。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动荡无法长期占

12、有土地 B古代中国朝代更替频繁C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D国家实行土地轮休政策2、非选择题27.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材料二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

13、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

14、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清朝前期,政治相对安定,耐早、耐寒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口迅速增长。据研究,康熙十八年(1679午)全国人口已达16亿,经过一个世纪,至乾隆末,已突玻3亿。“生齿殷繁,地土所出,仅可赡给,偶遇荒歉,民食维艰”。雍正元年(1723年)下令说,“开垦一事,于百姓最有稗益”,要求“凡有可垦之处,听民相度地宜,自垦自报”。规定新开水田六年后纳税、旱田十年后纳税,禁止地方官吏阻挠或趁机勒索,对垦种成效显著地区的官吏予以奖励。至乾隆五年(1740年)下令告诫:“民间多辟尺寸之地,即多收升斗之储。”要求:“凡边省内地

15、零星地土,可以开垦者,嗣后悉听该地民夷(汉族与少数民族)垦种,免其升科(税负),并产禁豪强首告争夺。”摘编自清实录等(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朝前期垦荒政策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前期推行垦荒政策的背景及影响。29.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

16、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完成下列要求:(

17、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试卷答案1.B点睛:闭关锁国政策不是禁绝一切对外贸易。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往、贸易的外交政策,包括对来华外国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华夷交往等作出限制,实行“海禁”。“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不等同于“绝对禁止”一切对外交往。如清政府开设广州十三行,管理对外贸易就是例证。2.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从材料信息可知,“又经营金融业。二者的结

18、合,出现了山西商人早期经营的金融资本形式依靠自有资本放债的典当、印局和在经营存放款业务中起中介作用的钱庄”的信息说明晋商从事金融业出现分离现象。故本题选D 项。A材料中没有体现;B中商业资本措错误;C中领先没有体现。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商业发展晋商【名师点睛】位置、时间政府监管设市表现宋朝以前(1)在特定的位置设市,与民居严格分开(2)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政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西汉长安设东、西市九处;唐长安城设东西二市宋朝时期(1)城中市坊的界限打破,市分散在城中(2)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市场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市镇,其

19、中以汉口、佛山、景德镇及朱仙镇最著名3.D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宋代限制各规模”得出宋代未放弃朝贡贸易,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对海外贸易征税,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调整经济政策和官商分利,故C项错误;宋朝一方面限制朝贡贸易规模,另一方面鼓励海外民间贸易,为国家减轻财政负担、推动民间对外贸易的发展,可见采取务实的政策,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4.C试题分析:材料中仅说明苏州府吴江县农村市镇增多,没有体现苏州府的经济总值,因而不能说明苏州府成为江南经济中心,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明朝工商业市镇增多,并不能体现开始兴起,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明中期后江南农村工

20、商业市镇增多,说明农业生产与商品经济紧密联系,故C项正确;材料中“江南工商业市镇之间的最大距离,一般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是指江南工商业市镇增多,彼此间隔距离较近,没有反映江南水路舟行的交通发达,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明朝商业5.C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对外负责处理与其他行业及官府之间的关系,配合政府维持市场秩序”,只是起到协调和配合作用,不能说明在隋唐时期行业经营由官府计划,故A项错误;根据“配合政府维持市场秩序”可知隋唐时期的手工业要受到政府的监管,没有突破政府的管理,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对外负责处理与其他行业及官府之间的关系,配

21、合政府维持市场秩序”可知手工业中的行会的产生的作用对外是协调行业之间以及政府之间的关系,配合政府维持市场秩序,说明行会注重加强与市场的联系,故C项正确;根据“对内掌管行务,对外负责处理与其他行业”说明行会的出现加强了行业部门之间的联系,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的特点古代的手工业与市场的关系6.D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由材料信息可知,汉武帝时期张骞通西域后,将丝和丝织品由官方输往西域及中亚诸国;到中唐至两宋时期,政府在沿海港口设市舶司管理外贸、征收税收,并发展以私营为主的市舶贸易,可见此时中国对外交往中以增加税收为主的经济目的愈加明显,故选D。A、B两项在材料信息中无体现,

22、故排除;战国时期以来各朝代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7.A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材料反映了早在传说中的远古时代就出现了“市”,古籍中有神农作市、日中为市等说法,可见我国古代的“市”起源悠久,故选A。神农氏所处的远古时代,中国尚未进入阶级社会,故B项错误;C项在材料信息中无体现,D项与材料信息相反,故排除。8.C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影响。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认为东方小农经济由于具有松散性、脆弱性,必然要求代表它们的只能是其“主宰”和高高在上的“权威”,可见此观点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的必然性,从本质上说明小农经济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故选C。A、D两

23、项均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及生产力发展的方向,故B项错误。9.考点:2P: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需要掌握清朝晋商的发展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和图示的解读,结合清朝晋商的发展特点解答即可解答: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晋商凭借封建政府的支持和获得的商业垄断特权,从清前期就开辟了长达万里、持续清朝200多年的中国“茶叶之路”,反映出清代地域商帮崇尚逐利的进取精神,故C项正确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东南沿海五口通商反映了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的过程,故A项错误BD两项所述与材料信息无关,应排除故选C10.考点:2W: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分析

24、: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需要掌握宋朝经济政策的变化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宋朝经济政策的变化的影响解答即可解答: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宋朝石井成员的来源比唐朝广泛的多,不仅有商贾、手工业者、小商小贩及部分无业游民,还有众多文化娱乐行业,饮食、旅店种类以及众多文人,说明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比唐朝迅速,打破了时间、地点的限制,而且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即政府商业政策发生了变化,故D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应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应排除C项不符合题干主旨,应排除故选D11.考点:2P: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江南工商业发展,尤其是手工业的发展情况解答: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

25、成是南宋时期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要有雇佣劳动关系,材料中看不出来C宋代“苏湖熟,天下足“是自然经济的农业发达的表现,“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是指棉纺织业发达,导致农业生产商品化趋势加强反映出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D材料中主要反映的是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表现,不是商业发展的表现故选C12.考点:26: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需要掌握小农经济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小麦”、“大麦”、“煮茧”、“缫车”、“织绢”、“卖丝”进行分析理解即可解答:依据题干“小麦”、“大麦”、“煮茧”、“缫车”、“织绢”、“卖丝”等信息体现了小农经济经营方式多样的特点,故D项正确AB两

26、项材料无法体现,应排除C项不符合材料中“有忙事”等信息,应排除故选D13.考点:2R:古代市的变迁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考查北魏政府对洛阳城市的规划和商业的管理的作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比较所学知识的能力解答:题干材料描述的是北魏政府对洛阳城市的规划和商业的管理,这有利于城市商业有序发展,故C项正确AB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商业市镇的兴起是在明清时期,故D项错误故选C14.考点:25: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需要掌握精耕细作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结合精耕细作的特点对“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的分析理解解答:结合所学可知,精耕细作是中

27、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依据题干材料“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可知,反映的是通过深耕细锄,厚加粪壤来增加土壤的肥力,这是传统农业生产技术,属于“精耕细作”的特点,故D项正确A项是荀子改造自然的思想,不符合题意,应排除B项说明农业受气候的影响很大,不符合题意,应排除C项是指不耽误农作物的播种时节,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D15.考点:2P: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1、其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各个时期发

28、展不平衡 2、官营和专卖长期存在 3、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低下,商业发展艰难曲折 4、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5、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互相促进 6、国内贸易、民族政权间的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7、古代金融业与商业互相促进解答:明清时期中国人思想观念发生由重农到重商的变化,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故A正确;B项是阻碍商品经济发展的因素,排除;C明清时的闭关政策阻碍了与西方文明的交流,排除;D项表述错误,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没有改变,排除故选A16.考点:2X: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分析:本题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对材料意思的分析可知“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

29、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都体现了商业的危害性解答:材料的意思是:那些大的商贾却囤积居奇等着赚成倍的利润,小的商人也摆摊的摆摊走街串巷的走街串巷,拿着稀奇的货物,成天在大都市中串来串去,等到上面的人急着要这些奇技淫巧的东西,卖的钱就会翻倍因此这些商人男的不耕耘女的不蚕织,却都穿的漂漂亮亮,吃的精米大肉;没有农民的辛苦,收入却有比农民多千百倍因为他们有钱,就可以和王侯贵族们交往,他们比那些小官小吏还有势力,用钱相互倾轧;他们遨游千里,车子冠盖远远就能看见,乘着名车赶着肥马,穿着丝鞋托着长纱这就是商人所以能兼并农民的

30、土地,农民所以要流亡失所的缘故!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7.考点:26: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需要掌握重农抑商政策出现的根源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与分析,判断出观念是重农抑商观念,结合重农抑商政策出现的根源解答即可解答:注意限定信息“根源”,题干材料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而手工业、商业都是“末业”,把农业与工商业对立起来,这一言论正是重农抑商政策的重要体现,结合所学可知,重农抑商政策出现的根源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故C项正确A项是现象,不是根源,应排除B项与自然经济相对立,不符合题意,应排除D项不是根源,应排除故选C18.考点:26: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需要掌握农耕经济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的分析理解解答:依据题干中“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的信息可以看出,社日活动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这说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