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06.36KB ,
资源ID:356630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56630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五组基于大林算法的电阻炉二阶系统温度控制.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五组基于大林算法的电阻炉二阶系统温度控制.docx

1、第五组基于大林算法的电阻炉二阶系统温度控制 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名称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专业班级(学生人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BG1101(49人)指导教师张向锋本学期承担相应课程教学任务情况计算机控制技术计划学时48实验学时8课程设计目的及任务目的: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综合了自动化专业学生所学过的许多专业知识。本课程设计是“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整个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和深化理论教学的内容,要求学生通过课程设计,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会设计数字控制器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完成自动化初步的

2、设计技术训练。任务: 课程设计课题:课题一、基于大林算法的电阻炉(一阶系统)温度控制课题二、电阻炉(一阶)温度的史密斯控制方法课题三、退火炉温度控制系统的大林控制器设计:一阶系统课题四、基于史密斯预估器的退火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一阶系统课题五、基于大林算法的电阻炉(二阶系统)温度控制课题六、电阻炉(二阶)温度的史密斯控制方法课题七、退火炉温度控制系统的大林控制器设计:二阶系统课题八、基于史密斯预估器的退火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二阶系统课程设计要求(1)熟练使用MATLAB编程软件,掌握编写m文件的设计思路和利用Simulink实现编程的设计方法。掌握程序调试的基本方法。(2)根据选题分析工作过程

3、和控制要求,分别采用史密斯预估器或者大林算法克服纯滞后环节给系统性能带来的影响。(3)根据控制要求,设计合适的控制器,完成对编制的控制程序模拟调试。(4)书写课程设计说明书。格式如下:封面:按照学校统一格式的封面填写并装帧目录:2级标题正文内容:设计课题简介,系统控制流程图,程序设计的思路,Simulink编程图,系统调试报告,课程设计体会。课程设计目标使学生通过课程设计实现计算机控制技术知识的综合训练,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育学生的控制系统集成设计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参考文献及资料李华、范多旺. 计算机控制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课程考核要

4、求(1)课程考核成绩构成平时(15%):学习态度、纪律情况、辅导答疑、课题的讨论等;模拟调试(35%):按照课题的控制要求设计控制器,并能在调试时,熟练地说明工作流程;课程设计说明书(25%):撰写规范、资料齐备,方案设计论证、系统的原理说明、用户程序的设计思想、用户程序、调试说明、设计总结等;答辩(25%):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完成情况,重点检查本课程设计的程序。(2) 评分办法和评分标准90-100分:控制系统原理正确,能独立分析、设计和解决实际问题,课程设计期间无违纪行为,圆满完成所规定的任务;80-89:能较好地完成课程设计任务,能正确回答问题,课程设计态度端正,期间无违

5、纪行为;70-79:能完成基本功能和一半以上的功能,考核时能正确回答主要问题,课程设计期间无违纪行为;60-69:能完成基本功能,内容基本正确,但控制器设计不够系统。课程设计期间无违纪行为;60分以下:不能实现基本功能的一半以上,或参加课程设计时间为所规定时间的1/4以下者,或课程设计期间有严重的违纪行为。注意事项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本课程设计,请学生注意课题布置、课题讨论、调试、答辩的时间节点。课程设计计划表周次日期设计内容具体要求设计教室指导时间段1612月29日星期一1、上课,布置课程设计任务;2、了解课题设计任务。以班为单位进行一教301,指导时间:8:1016:0012月30日星期二

6、根据控制要求,设计控制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技术中心A区702指导时间:8:1016:0012月31日星期三完善控制器设计,分析是否存在振铃并找到克服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技术中心A区702指导时间:8:1016:001月4日星期日(上周五课)现场调试以小组为单位调试技术中心A区702指导时间:8:1016:00171月5日星期一现场调试以小组为单位调试技术中心A区702指导时间:8:1016:001月6日星期二撰写课程设计报告每人根据自己的工作和对课程的理解撰写技术中心A区702指导时间:8:1016:001月7日星期三课程设计答辩指导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进行交流,针对课题的内容进行提问技术中心A区

7、702指导时间:指导时间:8:1011:355.基于大林算法的电阻炉(二阶系统)温度控制设计任务带有纯滞后的电阻炉温度模型可由纯滞后环节与二阶系统串联描述采样周期,期望闭环传递函数为:电阻炉的温度设定为1000oC。设计控制器是系统满足:调整时间,超调量,稳态误差。工作要求:1.查找资料,描述电阻炉的基本情况;2.设计大林控制算法,用Simulink实现;3.设计传统PID控制器,并将二者算法进行比较;4.分析系统是否存在振铃现象,若存在试消除振铃;5.改变模型结构,考察模型扰动下系统性能变化情况;6.按照格式和设计内容写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和课程设计心得。 1.1摘要.6 2.1.1纯滞后

8、介绍10 2.2 控制器分析.10 3.1 PID控制器控制下的系统仿真.12 3.2 大林控制算法下的系统仿真.13 3.3 大林控制算法和PID控制器的仿真.14第四章振铃现象分析.17第五章扰动下的系统性能分析.18课程设计心得.19参考文献.20第一章系统方案1.1摘要电阻炉在化工、冶金等行业应用广泛,因此温度控制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其控制系统属于二阶纯滞后环节,具有大惯性、纯滞后、非线性等特点,导致传统控制方式超调大、调节时间长、控制精度低。常规的温度控制方法以设定温度为临界点,超出设定允许范围即进行温度调控:低于设定值就加热,反之就停止或降温。这种方法实现简单、成本

9、低,但控制效果不理想,控制温度精度不高、容易引起震荡,达到稳定点的时间也长,因此,只能用在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电加热炉是典型的工业过程控制对象,在我国应用广泛。电加热炉的温度控制具有升温单向性,大惯性,大滞后,时变性等特点。其升温、保温是依靠电阻丝加热,降温则是依靠环境自然冷却。当其温度一旦超调就无法用控制手段使其降温,因而很难用数学方法建立精确的模型和确定参数,应用传统的控制理论和方法难以达到理想的控制。在温度控制技术领域中,普通采用PID控制算法。但是在一些具有纯滞后环节的系统中,PID控制很难兼顾动、静两方面的性能,而且多参数整定也很难实现最佳控制。若采用大林算法,可做到无或者小超调,无

10、或小稳态误差。大林算法是运用于自动控制领域中的一种算法,是一种先设计好闭环系统的响应再反过来综合调节器的方法。设计的数字控制器(算法)使闭环系统的特性为具有时间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且滞后时间与被控对象的滞后时间相同。此算法具有消除余差、对纯滞后有补偿作用等特点。本设计主要采用大林算法来实现炉温控制,并与PID算法进行比较。1.2设计任务和要求带有纯滞后的电阻炉温度模型可由纯滞后环节与二阶系统串联描述采样周期,期望闭环传递函数为:电阻炉的温度设定为1000oC。设计控制器是系统满足:调整时间,超调量,稳态误差。工作要求:7.查找资料,描述电阻炉的基本情况;8.设计大林控制算法,用Simulink

11、实现;9.设计传统PID控制器,并将二者算法进行比较;10.分析系统是否存在振铃现象,若存在试消除振铃;11.改变模型结构,考察模型扰动下系统性能变化情况;12.按照格式和设计内容写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和课程设计心得。1.3大林算法在一些实际工程中,经常遇到纯滞后调节系统,它们的滞后时间比较长。对于这样的系统,往往允许系统存在适当的超调量,以尽可能地缩短调节时间。人们更感兴趣的是要求系统没有超调量或只有很小超调量,而调节时间则允许在较多的采样周期内结束。也就是说,超调是主要设计指标。对于这样的系统,用一般的随动系统设计方法是不行的,用PID算法效果也欠佳。针对这一要求,IBM公司的大林(Da

12、hlin)在1968年提出了一种针对工业生产过程中含有纯滞后对象的控制算法。其目标就是使整个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相当于一个带有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该算法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大林算法中D(z)的基本形式设被控对象为带有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或二阶惯性环节,其传递函数分别为:其中、为被控对象的时间常数,为被控对象的纯延迟时间,为了简化,设其为采样周期的整数倍,即N为正整数。由于大林算法的设计目标是使整个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相当于一个带有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即,其中由于一般控制对象均与一个零阶保持器相串联,所以相应的整个闭环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是于是数字控制器的脉冲传递函数为D(z)可由计算机程序实现。

13、由上式可知,它与被控对象有关。下面分别对一阶或二阶纯滞后环节进行讨论。一阶惯性环节的大林算法的D(z)基本形式当被控对象是带有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时,由式的传递函数可知,其脉冲传递函数为:将此式代入(2-4),可得式中:T采样周期:被控对象的时间常数;闭环系统的时间常数。二阶惯性环节大林算法的D(z)基本形式当被控对象为带有纯滞后的二阶惯性环节时,由的传递函数可知,其脉冲传递函数为其中,将式G(z)代入,即可求出数字控制器的模型:由此,我们可以设计出控制器的传递函数,利用MATLAB工具在SIMULINK里画出整个控制系统,给定一个阶跃信号就可得到整个控制系统的响应曲线。1.4 PID算法根据

14、偏差的比例(P)、积分(I)、微分(D)进行控制(简称PID控制),是控制系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控制规律。实际运行的经验和理论的分析都表明,运用这种控制规律对许多工业过程进行控制时,都能得到满意的效果。不过,用计算机实现PID控制,不是简单地把模拟PID控制规律数字化,而是进一步与计算机的逻辑判断功能结合,使PID控制更加灵活,更能满足生产过程提出的要求。它的结构如图1.1所示:图1-1 PID 结构图第二章控制系统分析2.1 被控对象分析电阻炉控制系统属于二阶纯滞后环节,带有纯滞后的电阻炉温度模型可由纯滞后环节与二阶系统串联描述:本控制系统具有大惯性、纯滞后、非线性等特点,导致传统控制方式

15、超调大、调节时间长、控制精度低。2.1.1 纯滞后介绍对于纯滞后环节,当输入一个信号后输出不立即有反应,而是经过一定的时间后才会反应出来,而且输入和输出在数值上相同,仅是在时间上有一定的滞后,称这段时间为纯滞后时间,常用表示。 由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的温度模型,我们可以看出,本次控制对象的纯滞后时间=1s。2.2 控制器分析图2.2-1大林算法设计的闭环控制系统方框图大多数工业对象具有较大的纯滞后时间,可以近似用一阶或二阶惯性环节加纯滞后环节来表示,其传递函数为一阶对象:,二阶对象:,大林算法的设计目标是使整个闭环系统所期望的传递函数(s)相当于一个纯滞后环节和一个惯性环节相串联,即,其中,并希

16、望整个闭环系统的纯滞后时间和被控对象的纯滞后时间相同。其中为闭环系统的时间常数,纯滞后时间与采样周期T有整数倍关系,(N=1,2),本电阻炉温度模型的控制对象为二阶对象。根据设计任务要求,进行数学建模。首先是大林算法的,根据第一章介绍的算法过程中所得到的,进行数据代入,K=1,T=1,N=1, =1, 1=1, 2=2代入后算出 D(Z)的最终表达式。第三章控制系统的仿真 根据任务要求进行参数的填入,如图所示:设置控制温度为1000,系统时间周期为1,时间常数为1,最后得到大林算法与PID控制的Simulink图,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3.1 PID控制器控制下的系统仿真将控制对象输入,在Sim

17、ulink环境下建立如图3-3所示的结构图(传统PID控制),得到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如图3-4,3-5,3-6所示:图3-3传统PID控制算法的Simulink仿真方框图令KP =6,KI =0.8, KD=0.5,得到仿真图图3-4 传统PID控制算法时的仿真图令KP =8,KI =1.1, KD=0.7,得到仿真图图3-5 传统PID控制算法时的仿真图令KP =4,KI =0.56, KD=0.35,得到仿真图图3-6 传统PID控制算法时的仿真图3.2 大林控制算法下的系统仿真 根据由2.2中分析得到的D(z)函数式,代入,将控制对象输入,在Simulink环境下建立如图3-1所示的结构

18、图(大林控制),得到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如图3-2所示:图3-1大林控制算法的Simulink仿真方框图图3-2 大林控制算法时的仿真图3.3 大林控制算法和PID控制器的比较 将控制对象输入,在Simulink环境下建立如图3-7所示的结构图(传统PID控制与大林算法比较),得到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如图3-8所示:图3-7传统PID控制与大林算法比较的Simulink仿真方框图图3-8传统PID控制与大林算法比较的Simulink仿真图3.3.1 大林控制算法和PID控制器的比较大林算法适合用于没有超调或较小的超调,而对快速性要求不高的场合。需要消除振铃现象PID算法PID控制多年来受到广泛的的

19、应用,PID在解决快速性、稳态误差、超调量等问题上具有很好的应用。PID的调整时间,动态性能都很好。但是PID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改进:积分项的改进在PID控制中,积分作用是消除稳态误差,提高控制精度。但是很多时候积分作用又会对系统的动态响应造成不良影响,是系统产生大的超调或时间震荡。具体的改进有(1)积分项的改进有积分分离法抗积分饱和法(2)微分项的改进有不完全微分PID控制算法微分先行PID控制算法在大林算法得到的波形图中,超调量趋近于零,上升时间1000s,稳态误差趋近于零。而在PID控制算法中,存在静差,是有差调节,对于扰动较大,且惯性也较大的系统,若采用单纯的比例调节,则很难兼顾动态

20、和静态特性仿真结果。说明采用大林算法可显著减小超调,也可做到很小的稳态误差。从系统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出,大林算法的输出不仅是以偏差为依据的,还和前N次的输出有关,但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大林算法由于参考了历史输出情况,且滞后越大,参考时间越长,因此能更有效的抑制超调。可见大林算法的适应能力很强,跟踪速度比较快,是具有较大滞后对象的一种较理想的控制算法。第四章振铃现象分析直接用上述控制算法构成闭环控制系统时,人们发现数字控制器输出U(z)会以1/2采样频率大幅度上下摆动。这种现象称为振铃现象。振铃现象与被控对象的特性、闭环时间常数、采样周期、纯滞后时间的大小等都有关系。振铃现象中的振荡是衰减的,并且

21、于由被控对象中惯性环节的低通特性,使得这种振荡对系统的输出几乎无任何影响,但是振铃现象却会增加执行机构的磨损。在交互作用的多参数控制系统中,振铃现象还有可能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所以,在系统设计中,应设法消除振铃现象。由图可知存在振铃,则另控制器极点多项式改为0.63*0.39,得消除振铃后的大林算法控制的Simulink图运行得到波形图如4-1所示,仿真图如图4-2所示:图4-1消除振铃后的大林控制算法的Simulink仿真方框图图4-2消除振铃后的大林控制算法的Simulink仿真图改进后的大林算法第五章扰动下的系统性能分析 如图5-1所示,在正弦扰动信号下分析系统性能变化情况,正弦扰动信号

22、幅值设置为100。图5-1正弦扰动信号下的大林控制算法的Simulink仿真方框图图5-2正弦扰动信号下的大林控制算法的Simulink仿真图 如上图所示,在正弦扰动信号下,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将不维持稳定状态,出现振荡现象。课程设计心得本文首先从电阻炉在当今社会的生产和发展,进而介绍其控制系统的优缺点,导出大林算法和PID控制器及其算法。从而引出我们对这两种控制算法的理解和仿真具有重大意义,介绍了这两种控制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研究进展。进而提出什么是大林算法,什么是PID控制算法、控制算法的基本结构。通过网上资料找到了大林算法的定义及由来,找到普通PID控制算法。在学习的基础上,自定义了自由导入参

23、数来查看其波形图。并进行了在同参数的情况下,对大林算法和PID控制器算法进行对比。本次课程设计的控制方法知识规则的推理都大部分借助计算机程序,因此对这种控制器的开发需要有比较专业的计算机语言,在这里用到的MATLAB语言以及所属的Simulink仿真控件。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使我对所学知识进行了一个比较大的综合巩固,让我学会了各种查阅资料以及整理所需材料的能力,通过这次的课题设计,也让我学习到了不少新知识,在几个星期的学习实践中学到的东西比以往学到的都要丰富,因为我不仅学到了一些新的专业知识还锻炼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不可多得的。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感觉自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

24、欠缺,让自己增加了紧迫感,要抓紧弥补自己的欠缺,学无止境,这也让我体会到了不管以后走上什么样的工作岗位,都不要抛弃自己的学习,不进则退,别人的进步自己的停滞不前终将导致自己的被淘汰,这是我在整个课题设计过程中最大的体会。参考文献1陈东辉唐钢高线厂加热炉燃烧模糊控制系统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5,4(5)增刊:39442赵鹏程,王致杰,王耀才,等基于神经模糊的工业锅炉温度控制器的研究J煤矿机械2003,13(5):16173边立秀,周俊霞,等热工控制系统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1231284刘建东带有大林算法的锅炉温度控制系统(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5何衍庆,俞金寿,蒋慰孙工业生产过程控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7206金以慧过程控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24128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