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44.02KB ,
资源ID:3564069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5640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秋生物人教版必修1章末基础复习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秋生物人教版必修1章末基础复习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Word版含答案.docx

1、秋生物人教版必修1章末基础复习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Word版含答案2018高考生物人教版必修1章末基础复习: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含解析章末检测(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如图中曲线a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曲线的AB段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B在曲线的B点时再加入一定量的酶,可以用曲线b表示C酶的数量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表示D减少pH值,重复该实验,曲线中B点位置不变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若减小p

2、H,会导致酶活性降低,使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因此A、B点位置都会下移,D错误。2图中图表示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的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图表示某生物体内酶的活性与外界环境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乙酶活性的改变可能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B图中甲酶的基本组成单位可能是核糖核苷酸C图表示的酶可以是人体细胞内的呼吸酶D图表示酶的活性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说明酶已经失活【解析】选D。大部分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少量酶是RNA.用蛋白酶处理后,乙酶活性降低,说明乙酶是蛋白质,被蛋白酶处理后分解(分子结构改变),A正确;大部分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少量酶是RNA.用蛋白酶处理后,甲酶活

3、性不变,则说明甲酶可能是RNA,即核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B正确;人体能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所以在一定范围内,人体内酶的活性不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C正确;图表示酶的活性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说明酶是恒温动物体内的酶或该酶已经失活,D错误。3下图为酶催化反应的过程示意图,以数字编号的图形分别表示反应物、酶、生成物等反应要素,其中表示酶的图形编号的是()A BC D【解析】选A。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在反应前后,其数量和性质不会发生改变,所以在示意图中,表示酶的是。4在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胰蛋白酶作用于一定量的某种物质(底物),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关系如图,分析判断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酶作用的底物是蛋白质B140分钟后曲线变成水平,是因为底物被耗尽C适当升高温度,生成物的量达到最大值所需时间缩短D若胰蛋白酶浓度和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液pH值由2逐渐升高到10,则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不变【解析】选C。胰蛋白酶的作用底物是蛋白质,A正确;140分钟后曲线变成水平,说明底物已被完全分解,B正确;曲线表示的数据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定的,温度升高,酶的活性降低,反应速率减慢,适当升高温度,生成物的量达到最大值所需时间增大,C错误;若胰蛋白酶浓度和其他条件不变,pH值为2时,酶已经失活,反应液pH值由2逐渐升高到10,则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不变,D正确。5下列有关ATP的叙

5、述,正确的是()A维持人体体温的能量主要来自ATP的水解B植物细胞产生的ATP,均可用于一切生命活动CATP分子中的两个高能磷酸键稳定性不同DATP与绝大多数酶的组成元素不存在差异6下列过程能使细胞中ADP含量增加的是()A甘油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B线粒体中与O2结合生成水C叶绿体基质中C3合成葡萄糖D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解析】选C。甘油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故A错误;线粒体中与O2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的能量,一部分存储在ATP中,故B错误;叶绿体基质中C3合成葡萄糖,需要消耗光反应产生的ATP,故C正确;细胞基质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释放少量能量,

6、一部分形成ATP,故D错误。7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ATP分子中的化学键都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被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B三磷酸腺苷可简写为APPPCATP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核糖、腺嘌呤、磷酸DATP是细胞中一切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解析】选C。ATP分子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被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A错误;三磷酸腺苷的结构简式是APPP,B错误;ATP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核糖、腺嘌呤、磷酸,C正确;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有些高能化合物也可以直接作为细胞的能源,D错误。8下图为细胞中ATP与ADP相互转化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产生的能量用于放能反应B过程发

7、生高能磷酸键的断裂C过程不能发生在线粒体中D过程不能发生在叶绿体中【解析】选B。过程是合成ATP的过程,不能产生能量,A项错误;过程的途径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是有氧呼吸,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且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能产生ATP,故C项错误;过程是ATP水解转化为ADP的过程,在该过程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其中的能量,B项正确;叶绿体中暗反应阶段,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因此可以发生在叶绿体中,D项错误。9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选用松软的创可贴包扎伤口,有利于皮肤表皮细胞从空气吸收利用O2B人体骨骼肌细胞在缺氧的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生的CO2体积多于

8、吸收的O2体积C无氧呼吸第二阶段释放少量的能量,都以热能形式散失,不形成ATPD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根本原因在于控制酶合成的基因不同10某一动物组织,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量的比为13,则该组织消耗的氧气量与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之比是()A11 B21C31 D12【解析】选A。由于动物组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消耗氧气,也不释放二氧化碳,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消耗的氧气的量相等,因此不论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量之比是多少,动物组织消耗的O2量与产生的CO2量之比始终是11。11恒温条件下,测得某密闭容器中苹果细胞呼吸强度(用CO2的释放量来表示)随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如

9、下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温度下,苹果只进行厌氧呼吸时释放的CO2比只进行需氧呼吸时多B氧气浓度为6%时,苹果只进行需氧呼吸C氧气浓度大于18%后,氧气不再是需氧呼吸的限制因素D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CO2的释放量先减少,后增加,最后趋于稳定【解析】选B。由图解可知,氧气浓度为0时,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数值为20,氧气浓度大于18%后,有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数值为18左右,A正确;当氧气浓度大于6%时,随着氧气浓度增加,释放的二氧化碳增加,说明氧气浓度为6%时依然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同时进行,B错误;氧气浓度大于18%后,氧气增加,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不再增加,有氧呼吸强度

10、不再增加,说明氧气此时不再是有氧呼吸的限制因素,C正确;该图解的整体趋势是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先减少,原因是无氧呼吸受到抑制,后增加,原因是促进有氧呼吸,最后趋于稳定,原因是酶的数量是有限的,D正确。12如图表示大气温度及氧浓度对植物组织内产生CO2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图甲可知细胞呼吸最旺盛的温度为B点所对应的温度B图甲曲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影响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C图乙中DE段有氧呼吸逐渐减弱,EF段有氧呼吸逐渐增强D和D、F点相比,图乙中E点对应的氧浓度更有利于贮藏水果和蔬菜【解析】选C。从图甲可知:B点时,细胞呼吸最旺盛,A正确;图甲曲线变化的主要

11、原因是温度影响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呼吸作用,B正确;由D到E,氧气增加,无氧呼吸受到抑制,有氧呼吸加强,由E到F,随着氧气的增加,植物的有氧呼吸加强,C错误;贮藏水果和蔬菜主要应该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故图乙中E点对应的氧浓度更有利于贮藏水果和蔬菜,D正确13土豆在纯空气中贮藏1周,然后在纯氮气中贮藏1周,最后又置于纯空气中贮藏。在实验中测定了释放的CO2,实验结果如图,在第三周中多产生和释放的CO2可能来源于()A乙醇 B丙酮酸 C乳酸 D【解析】选C。在第一周中贮存在纯空气中,土豆只进行有氧呼吸,因此产生的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释放的;从第二周开始在纯氮气中储存,土豆只能进行无氧呼

12、吸产生乳酸,CO2停止释放;由于乳酸分解不彻底,因此第三周又置于纯空气中,前一周积累的乳酸也被氧化,所以在第三周多产生和释放的CO2主要来自乳酸的分解。14在封闭的温室内栽种农作物,下列不能提高作物产量的措施是()A增加室内CO2浓度B增大室内昼夜温差C增加光照强度D采用绿色玻璃(只允许绿光通过)盖顶【解析】选D。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原料越多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所以适度增加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能增产,A错误;适当提高温度可以促进生物的生命活动,因此适当提高白天的温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让植物合成更多的有机物。而夜晚适当降温则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使其少分解有机物。这样白天合成的多,夜晚分解

13、的少,剩余的有机物就多,自然就产量高,B错误;增加光照强度,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就大,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能增产,C错误;采用绿色玻璃盖顶,绿色玻璃透光性较差且只能透过绿光,会使光照强度减低,导致光合作用强度降低、合成的有机物减少,作物减产,D正确。15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最少BFG段CO2浓度下降不明显,是因为光照减弱,光合作用减弱的缘故CCO2浓度下降从D点开始,说明植物开始进行

14、光合作用DBC段较AB段CO2浓度增加减慢,可能是因为低温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16如图表示一定范围内,不同环境因素与水稻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下列不正确的是()A如果横坐标是CO2含量,则a为绿光,b为白光B如果横坐标是CO2含量,则a为强光,b为弱光C如果横坐标是光照强度,a温度较适宜,b温度可能较低D如果横坐标是光照强度,a的CO2含量较高,b的CO2含量较低【解析】选A。如果横坐标是CO2含量,则相同的CO2含量时,植物对白光的吸收值大于绿光,因此光合作用强度较大,即a为白光,b为绿光。17现采用如图所示方法测定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将对称叶片的一半遮光(A),另一半不遮光(B),并采用

15、适当的方法阻止A、B间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在适宜光照和温度下照射一段时间,在A、B中截取对应部分相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作m1和m2,单位mg/(dm2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2m1)表示B叶片被截取的部分在光照时间内有机物的积累量B该方法在未测出呼吸作用强度的条件下,能测出实际光合作用的强度Cm2表示被截取的部分在光照时间内净光合作用的大小Dm1表示被截取的部分在光照时间内呼吸作用的大小【解析】选B。(m2m1)表示B叶片被截取的部分在光照时间内有机物的合成量,而不是积累量,A错误;假设原来半片叶重为m0,则m0m1呼吸作用,m2m0为光照下的净光合作用所以,实际光合作用速度净

16、光合作用速度呼吸作用速度m2m0m0m1m2m1,B正确;m2表示被截取的部分(B部分)干重,不能代表净光合作用的大小,C错误;m1表示被截取的部分(A部分)干重,不能代表在光照时间内呼吸作用的大小,D错误。18下图为某植株在夏季晴天一昼夜内二氧化碳吸收量的变化情况,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区段是bgB植物在a和h时刻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C若c、f时刻的光合速率相等,则植物的呼吸速率为c时刻大于f时刻D该植物ce时段CO2吸收量显著降低是光照强度降低所致【解析】选B。当二氧化碳释放减少时说明出现光合作用,因此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区段是ah,故A错误;植物在a

17、和h时刻只进行呼吸作用,B错误;若c、f时刻的光合速率相等,由于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图中显示c点净光合速率大于f点,因此植物呼吸速率为f时刻大于c时刻,D错误;ce段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温度过高,光照过强,导致气孔关闭,CO2吸收量减少,D错误。19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正确顺序应该是()A进行纸层析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将实验材料研磨B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在滤纸条上画线制取滤液再画线C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在滤纸条上画线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D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进行纸层析【解析】选D。选取材料将材料剪碎,加入提取液进行研磨;然后进行过滤制得滤液;为了保证色素带尽

18、量窄一些,要画滤液细线,用毛细吸管画滤液细线;最后纸层析。20图甲表示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变化。图乙表示植物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假设不同光照强度下细胞呼吸强度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图甲与图乙为同一植物,则相同温度下,图甲的b相当于图乙的b点B图甲植物的d时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环境吸收2个单位的CO2C若图甲代表水稻,图乙代表蓝藻,则图甲的c时与图乙的c时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都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D图乙的a、b、c点光合作用限制因素只是光照强度【解析】选B。图甲显示的O2产生总量反映的是真正光合作用的量,CO2释放量反映的是呼吸作

19、用量与光合作用量,图甲中b点是呼吸作用量是光合作用量的2倍,图乙中的b点为光的补偿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A错误;d点时氧气的产生总量为8个单位,即需吸收8个单位的二氧化碳,由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的量仍为6个单位,所以细胞要从环境吸收2个单位的CO2,B正确;蓝藻为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无线粒体和叶绿体,C错误;图乙中a、b点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C点光照强度已经不是限制因素,D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21(10分)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欲对酶A催化作用的最适pH进行探究,请你根据所供材料进行实验设计。材料用具:试管、气体收集和测定装置、加热装置、温度计、新鲜酶

20、A溶液、一定浓度的甲溶液(甲溶液能在酶A的催化下产生氧气),pH1的盐酸溶液,pH13的NaOH溶液,蒸馏水(答题时,对溶液的配制与加热方法和气体的收集与测定方法不作要求)。(1)第一步:用pHl的盐酸溶液、pH13的NaOH溶液、蒸馏水配制pH分别为2、4、_、_、10的溶液,依次放入编号为1到5的洁净试管中。(2)第二步:五支试管中分别注入_的新鲜酶A溶液。(3)第三步:分别向五支试管中注入_,振荡,将试管置于适宜且相同温度的加热装置中加热,连接好实验装置。(4)第四步:一定时间后分别测定15号试管中释放的氧气的体积。结果如下表所示:试管1号2号3号4号5号O2体积(mL)2.13.84.

21、23.31.1(5)实验结论:酶A的最适pH在_与_之间。(6)有同学还想模仿上述实验设计思路,进一步探究酶A的更精确的最适pH,请问该同学该如何设计实验(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即可)【答案】(1)68(2)适量且等量(3)适量且等量的一定浓度的甲溶液(5)48(6)配制pH在48之间的具有一定pH梯度的溶液,重复第二至第四步实验。22(10分)在一定浓度的CO2和最适温度条件下,测定某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如图一),该植物叶片的细胞呼吸与环境中O2浓度关系(如图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影响a点上下移动的两个外界因素有_;b点所示条件下,该植物叶

22、肉细胞内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是_;适当提高外界温度,图中c点将向_移动。由图一可知,在连续光照条件下,光照强度大于_klx时,植物才会表现出生长现象。在相同温度下,将该植物的叶片置于8 klx光照下10小时,然后移到黑暗处14小时,则该24小时内每50 cm2叶片的光合作用所消耗的CO2的总量为_mg。(2)图二中细胞呼吸的有关曲线需在什么条件下测得?_;当O2浓度为5%时,细胞呼吸的方式为_。【解析】(1)a点时,光照强度为0,只进行细胞呼吸,故影响其大小的主要外界因素为O2浓度和水,b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叶肉细胞内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c点为

23、光饱和点,题干中是“最适温度条件下”,故适当提高外界温度,酶的活性降低,光合作用减弱,图中c点即光饱和点将向左下移动。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时,有机物才会积累,植物表现出生长现象,该曲线中光照强度大于2klx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才会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分析题图可知,8klx光照下,植物净光合作用的强度是12mg/h,实际光合作用的强度是12618mg/h,因此,植物一天中只有10小时光照,因此每50cm2叶片的光合作用所消耗的CO2的量为18101/290mg.(2)由于光合作用也能吸收和释放气体,因此图二中细胞呼吸的有关曲线需在黑暗条件下测得;由图二可知,当O2浓度为5%时,总的呼吸强

24、度大于有氧呼吸强度,因此细胞呼吸的方式为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答案】(1)O2浓度、水分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左下方290(2)黑暗(或无光、遮光)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23(10分)如图甲表示发生在番茄细胞内的生理反应过程,乙表示种植番茄的密闭大棚内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1)甲图中X物质是_;过程是在_中进行的;过程中,能使ADP含量增多的过程是_(写标号)。(2)乙图中表示番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是_;表示积累有机物最多的点是_。曲线BC段变化的原因是_。(3)乙图中,若在B点突然停止光照,则甲图中的过程_将首先受到影响,叶绿体内C3含量将_。(4)

25、乙图中,经过一昼夜后,番茄植株体内有机物含量_(增多、减少、或不变)。(5)将一株生长正常的番茄幼苗对称叶片的一部分(A)遮光,另一部分(B)不做处理(如图丙所示),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的物质和能量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6小时后,在A、B的对应部位截取相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MA、MB。若MMBMA,则M的确切含义可以描述为_。【解析】(1)由以上分析可知:物质X是三碳化合物(C3);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ADP是ATP水解产生的,过程中,只有过程消耗ATP,能使ADP含量增多。(2)乙图中:AB段,CO2含量逐渐增加,说明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BD段,CO

26、2含量逐渐减少,说明呼吸作用弱于光合作用;DE段,CO2含量逐渐增加,说明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其中B点和D点,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有机物的积累是从B点开始,到D点结束,因此积累有机物最多的点是D点曲线BC段,CO2含量逐渐减少,原因是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大量吸收CO2导致的。(3)光照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因此在B点时停止光照,光反应过程首先受到影响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产生的ATP和减少,使C3的还原反应减慢,而二氧化碳的固定在短时间内不受影响,因此叶绿体内C3含量将增加。(4)由于E点的二氧化碳浓度低于A点,因此经过一昼夜后,番茄植株体内有机物含量增加。(5

27、)假设A、B叶片的初始重量均为X,在适宜光照下照射6小时,A叶片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则其在6小时内消耗有机物的量为XMA;B叶片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且其在6小时内积累有机物的量为MBX.由此可知,B叶片在6小时内合成有机物的量6小时内消耗有机物的量6小时内积累有机物的量MBMA.而MMBMA,则M表示B叶片被截取部分在6小时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答案】(1)C3线粒体基质(或线粒体)(2)B、DD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大量吸收CO2(3)增加(4)增多(5)B叶片被截取部分在6小时内(或实验过程中)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24(10分)下图一表示绿色植物叶肉

28、细胞内发生的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其中a、b为光合作用的原料,表示相关过程。图二、图三表示外界相关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请据图回答:(1)图一中过程进行的场所分别是_、_、_。过程中产生的用于过程_。(2)图三中,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40时植物体_(填“能”或“不能”)显示生长现象;而5时的状态可用图二中_点表示。(3)用大棚种植蔬菜时,白天最好控制光强为图二中的_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温度为图三中的_最佳。(4)如果将植物种在温室中,写出提高植物产量的措施(环境因素)(至少写2种)_。【解析】(1)图一中,过程表示光反应,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有氧呼吸

29、第三阶段和暗反应过程进行的场所分别是线粒体内膜、叶绿体基质。光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用于暗反应过程三碳化合物的还原。(2)图三中,40时真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为负值,植物的有机物含量减少,植物体不能显示生长现象。5时真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即为光补偿点,与图二中乙点相对应。(3)图二中的丁点为光饱和点,故用大棚种植蔬菜时,白天最好控制光强为图二中的丁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温度为图三中的25时真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最大,积累有机物的速率最快,故温度为图三中的25时最佳。(4)如果将植物种在温室中,写出提高植物产量的措施(环境因素)(至少写2种)。适当提高光照强度、适当提高CO2浓度。【答案】(1)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线粒体内膜、叶绿体基质C3的还原(2)不能乙(3)丁25(4)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昼夜温差、增强光照、延长光照或合理施肥(至少答对两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