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4 ,大小:91.32KB ,
资源ID:3563554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56355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完整版上图文.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完整版上图文.docx

1、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完整版上图文(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一、四则混合运算单元要点分析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是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减法或者只有乘法和除法以及带有小括号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是四则混合运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综合应用。学好本单元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在以后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中的迁移运用。 教材分两个层次安排了教学内容:首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背景下学习不含括号的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再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教材是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

2、生认识和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计算两步混合运算与一步计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在计算中培养计算能力和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把探索混合运算的方法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四则混合运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欲望,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 (2)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和做人、做事的责任心。 重、难点关键 1

3、.重点 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难点: 按照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脱式计算。 3关键: 。 (1)让学生联系实际问题或已有知识,理解并掌握含有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顺序。 (2)把解决问题和计算教学结合起来。 (3)适当安排对比练习,促进学生掌握运算顺序课时划分 (共4课时)。1不含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1课时2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1课时3用两步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2课时1不含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教学内容】 课本第1页至第3页中的例1、例2及相应的“说一说”、“算一算”、“想一想”。【教学目标】 1通过“购物”的问题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4、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3能正确计算有关(不含括号的)的两步式题,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掌握两步(不含小括号)混合运算的顺序。 2难点: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脱式计算。 3关键: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联系实际问题或已有知识,理解并掌握两步的(不含小括号)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课本第1页情境图(图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师:观察这幅图,你们了解了哪些信息,读出来让大家听。 指名口答后,教师说明: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购物中的数学问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出示例l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例l:一

5、共要多少元? (1)理解图示内容。 提问:从图里你找到哪些信息?指名口答,引导学生找出:“篮球每个35元,足球每个45元。”;“我买4个篮球和1个足球要多少元?”这两条信息。 (2)解决问题。 先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买4个篮球和1个足球要多少元?”这个问题,然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用分步列式计算:354140(元),140+45=185(元)。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教师提出:“你能列出一个算式算出一共需要多少元吗?” 学生独立尝试后,教师指名板演,进行全班反馈交流。 354+45 =140+45 =185(元) 教师先让学生说一说算式每一步的含义(354表示什么?1

6、40+45表示什么?),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算式354+45”的运算顺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练习。 让学生完成以下两道计算题。 901l-900 5859+15 先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进行全班反馈、矫正。 2教学例2。 出示例2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 提问:从图里你找到哪些信息?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找出:应找回多少元? “文具盒7元1个”、“小朋友用100元钱买13个同样的文具盒”、“应找回多少元?”这三条信息。 (2)解决问题。 教师要求学生列出一个算式解决“应找回多少元?”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尝试后教师

7、指名板演,组织全班同学进行反馈、矫正。 100-713 =100-9l =9(元) 全班交流时,请学生结合题意说一说上面算式的运算顺序。先算出13个文具盒要多少元:713-91(元),再算应找回的钱:100-91=9(元) (3)练习。 让学生完成课本第3页的“算一算”: 52+124 9 练习时先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再在学生独立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全班反馈、矫正。 3对比、发现。 让学生观察354+45,901l-900,5859+15,100-713,52+124,1lO1179的算式及计算过程,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观察、对比发现了什么?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通过交流,引

8、导学生认识: (1)上述六道小题都是含有两步混合运算题。(教师板书课题并向学生说明什么是四则混合运算) (2)混合运算题的运算顺序是:先乘除,后加减。 4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3页“想一想”中的问题。 针对“如果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减法,或者只有乘法和除法,运算顺序应该是怎样的呢?”这个问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全班交流,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如果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减法,或者只有乘法和除法,运算顺序一般是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教师可用以下题目进行说明 32-12+25 4847 =20+25 =227 =45 =84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以下两题,并进行反馈矫正。 725-43+218 233

9、28 (练习时,先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让学生计算) 三、巩固应用 1计算。 8012500 4383+26 120一804 32448 60025+72 48+522 先指名说一说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反馈交流。 反馈交流时,如发现学生计算中的典型错误,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评析,引导学生切实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解决问题。 每个足球28元,每个排球36元。 (1)王老师还可以找回多少元? (2)如果王老师买3个排球,她带的钱够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反馈、交流。 四、全课小结 谁来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10、2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教学内容】 课本第4页至第5页中的例3及相应的“算一算”;“课堂活动”中的第l、2题。【教学目标】 l通过购物的情境,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通过购物情境,掌握混合运算与生活的联系。 2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3关键: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指名口答,并举例说明。

11、 2.计算: 24+4806 20558 432-23+55 2518_400 先指名口答每道小题的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反馈、矫正。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3。 出示例3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例3:成人衣服78元一件,儿童衣服多少元一件? (1)理解图示内容。 提问:从图里你找到哪些信息?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条件和问题) (2)解决问题,引导交流。 先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儿童衣服多少元1件?”这个问题,然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用分步列式计算:21378135(元),1353=45(元)。 牧师要让学生口答分步列式中每一步求什么? 学生

12、还可能列出下列错误的算式: 213783 =1353 =45(元) 如果出现上面的错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213783”这个算式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可知:“213783”这个算式应先算783,再算减法,这种运算顺序不符合问题的情境。在这个问题中,应先算“3件儿童衣服共需多少元,再算儿童衣服多少元l件。” 怎么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教师设问,然后指出:我们请小括号“( )”来帮忙。 接着教师介绍小括号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式题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最后引导学生用一个算式写出问题的解答过程。 即: (213-78)3 指

13、出:(21378)3读作213减去78 =1353 的差除以3。 =45(元) 2练习。 读学生完成课本第4页中的“算一算”。 先指名口答每道小题的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反馈矫正。 三、巩固深化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中的第1、2题。 1第1题。 先让学生与同伴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学生计算时,教师巡视课堂,发现典型的错误,应及时给予指导。 2第2题。 同桌同学合作,按如下方法进行游戏。一个同学出示课前准备计算卡片,另一个同学口答卡片上算式的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两个同学轮流进行。 接着师生之间进行上述游戏。(教师

14、出示的题目应含有小括号运算的) 四、全课小结 提问: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怎样?请举例说明。 五、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3用两步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课本第5页至第6页例4、例5;课本第6页“课堂活动”。【教学目标】 1学会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分析具体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3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难点关键】 1重点: 学会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分析具体的实际问题。 2难点: 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关键: 注意搞好探索混合运算的方法与解决问

15、题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探索混合运算顺序;另一方面要特别重视学生用混合运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解决相应计算问题的活动过程去加深混合运算意义的理解,实现对混合运算方法的熟练掌握。【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出示如下练习题。 1284十25 400一2016 213(102一99) (12063)45 先让学生说一说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集体订正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地指导。(如运算顺序问题) 2引人。 师: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用两步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用两步混合运算解决实际

16、问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4。 出示例4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例4:啄木鸟每天吃多少只害虫? (1)理解图示内容。 师:根据这幅情境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找出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明确所提的问题:啄木鸟每天吃多少只害虫? (2)自主探索。 师:你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那就请你试一试。不过,老师建议你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 让学生按教师提供的方法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存在的问题,以便稍后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3)合作交流。 指名板演,要求学生在板演时,要画线段图,并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学生可能会板书如下: 165

17、345 =49545 =450(只) (答:略) 全班交流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说一说:把“谁”吃害虫的只数看作1倍,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山雀和啄木鸟吃害虫只数的关系。 教师让学生对照线段图,说一说165345这个算式中“1653”在图中对应的是哪一段,“4s”在图中对应的是哪一段,“1 653-45”在图中对应的是哪一段。 最后,教师向学生说明为何表示“45只”的那一段用虚线表示。 (4)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5页“议一议”。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本题解答过程可参考如下: 1653十45 =495+45 =540(只) (答:略)

18、全班交流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表示“多45只”的那一段用实线表示,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上述算式的含义。 2教学例5。 出示例5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例5:小青有多少张邮票? (1)理解图示内容。 师:根据这幅情境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从图中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明确所提的问题:小青有多少张邮票? (2)自主探索。 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3)合作交流。指名板演,学生可能会板书如下: (80一l5)3 =653 =195(张) (答:略) 全班交流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议一议:要求小青有多少张邮票,必须先知道什么?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要知道

19、小青有多少张邮票,必须先知道小明有多少张邮票。此外,还要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小华比小明多1 5张邮票,也可理解为:小明比小华少1 5张邮票。因此,求小明有多少张邮票的算式是:80一1 5。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6页“课堂活动中的练习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交流想法。 本题答案不唯一,具体分析过程可参考如下: 因为盒子里的糖9颗9颗地拿剩1颗,而糖的颗数比80多一些而又比1 00少一些,由99+182,91 0+19 1这两个算式可知盒子里可能有8 2颗糖,也可能有9 1颗糖,而8 23与9 13的余数正好都是1,因而满足了“3颗3颗地拿剩1颗”的要求。所以,本题的答

20、案可确定为盒子里有8 2颗或9 l颗糖。 2补充练习。 美术兴趣小组有女生1 2人,男生的人数比女生的4倍少2人,男生有多少人? 出题后,让学生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解决所提的问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四、全课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指名回答后,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的好处。 五、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练习课【练习内容】 课本第7页至第1 O页练习一中的第1题至第1 5题及思考题。【练习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进一步认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2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

21、用,进一步认识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计算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练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提问: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吗? 指名口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 在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中,计算时要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算。 在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中,计算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导人课题。 教师指出:这节课,我们将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师说明本节课的练习内容,并提出练习要求。 板书课题:练习课 二、指导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中的第1题至第5题。 1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

22、计算,教师巡视课堂,对差生给予必要的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反馈、矫正。 2第2题。 出示挂图。先让学生根据情境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然后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提出:小猴每分比小熊多跑多少米?小熊每分比小猴少跑多少米?或小猴、小熊每分跑的相差多少米?教师应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认识求上面这3个问题都可以通过算式“40024008”来计算。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教师再组织全班反馈。同时强调: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提问题。 3第3题。 让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找出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如果班级中的学生还有其他类型的计算错误,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

23、补充,以便辨析和纠正。 4第4题。 先指名读一读每道算式,引导学生体会读法的不同。“100+1010”读作100加上10乘lO;“(100+10)10”读作100加上lO的和乘10并让学生说一说每道算式的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反馈。通过全班反馈,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尽管这两道题的运算符号和数字都一样,但由于其中一题带有小括号,所以运算的顺序和运算的结果都不同。 5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在此基础上指名板演,进行全班反馈矫正。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0页的思考题。 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强调必要时可以添小括号)然后让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24、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本题答案如下: (1005) 51 9 35 (205179)=910 四、全课小结 对本节课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五、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二 多位数的认识单元要点分析【教学内容】 学生在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时,已经掌握了“个、“十”、“百”、“千”、“万”这几个计数单位,理解了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且会正确地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本单元教材在上述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亿,因为千亿以内的数在实际中经常遇到,所以这部分教学对发展学生的数感起了重要作用。 本单元由多位数的读写、用万和亿作单位表示数、整理与复习三部分组成的

25、。 1多位数的读写。教材通过数数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常用的计数单位有哪些、什么是数位,什么是十进制计数法以及认识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探索多位数的读写法及大小比较。 2用万和亿作单位表示数。教材通过具体的、现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用万和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的必要性,并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探索用万和亿作单位表示数的方法,其中还介绍了用四舍五人法取近似数的方法。 3数字编码。这部分内容结合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字信息在生活中的应用。 4整理与复习。这部分内容通过让学生回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形成一个相联的知识系统,加深对多位数知识的理解和认

26、识,进一步发展数感。【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读、写亿以内的数,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能用四舍五人法求一个大数的近似数。 2过程与方法 本单元的学习,主要通过看、说、议等实践活动来进行。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自主观察、讨论、实践,切实掌握多位数的读写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读、写数,用有教育意义的数据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在现实中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体验多位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重、难点关键】 1重点:掌握千亿以内数位顺序表,会正确地读、写千亿以内的数;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难点: 数中间或末尾有O的数的

27、读法。 3关键: (1)重视计数单位和数位概念的教学,引导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和认识。 (2)利用迁移的原理,引导学生把个级数的读、写推广到万级和亿级。【课时划分】 共9课时。1多位数的读写4课时2用万和亿作单位表示数2课时3数字编码1课时4整理与复习2课时1、多位数的读写第一课时:认识数位顺序表【教学内容】课本11页至13页。【教学目标】 1结合数数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认识数位和十进制计数法。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记忆能力。【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掌握亿以内的数位

28、顺序表;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2难点:理解十进制计数法。 3关键:引导学生用类推的方法探索新知。【教具准备】自制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提问:(指名口答) (1)我们已学过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2)万以内的数位顺序是怎样的。 (3)lO个一是( ),10个十是( ),10个百是( )。 (4)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情境引人。 课件出示课本第11页(本单元教学主题图)教学情境图和有关文字资料。让学生,认真观察。文字资料如下: 中国国家图书馆建筑面积约1 70000m。,截止2005年底馆藏中文图书约册,外文图书约

29、册。 提出要求:根据所提供的图片资料你们了解了哪些信息,读出来,让大家听听。 学生可能不会读出所提供的有关资料中的多位数,教师及时指出这些数比我们以前所认识的数大,是多位数,为了更好地认识多位数,我们先继续学习比万更大的计数单位。 二、探索新知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1)猜一猜。 谁能猜一猜比万更大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2)数一数。 教师引导学生用数数的方法认识比万大的计数单位。 让学生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九万。 提问:九万再加上一万是多少? 通过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就是“十万”。十个一万是“十万”。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对百万、千万、亿的认识。 2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计数单位。 教师指出:从上面的数数中我们知道:10个一是一十,10个一十是一百l 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这些都是计数单位。 特别强调:“”表示十亿后面的计数单位还有很多,如百亿、千亿等。 3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认识数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