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5 ,大小:61.09KB ,
资源ID:356265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56265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最新电大《流行病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最新电大《流行病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

1、最新电大流行病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电大流行病学课程学习辅导第十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教学要求了解: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疫原地及流行过程。熟悉: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和影响因素,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掌握: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者的涵义;经空气、水和食物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影响人群易感性的因素。重点难点传染病的传染过程一、病原体通常把能引起宿主致病的微生物统称为病原体。二、宿主宿主是指能供给病原体以营养和场所的生物统称。除了人类能作为病原体的宿主外,温血脊椎动物和少数变温动物也可作为病原体的宿主。宿主排出病原体的方式多种多样。绝大多数排出途径与侵入途径相一致。常见途径有消化道、呼吸

2、道、皮肤和血液(昆虫叮咬等)。三、传染过程传染过程是指病原体进入机体后,病原体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流行过程是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蔓延的过程。即病原体从感染者体内排出,经过一定传播途径,又侵入易感者机体而形成新的感染,并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其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一、传染源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二、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宿主之前,在外环境中停留和转移所经历的全过程。病原体不仅能在宿主体内寄生,而且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同时适应了从一个宿主转移到另一个宿主的过程。这种病原体更换宿主的过

3、程,一般称之为传播过程。其过程包括排出途径、传播途径和侵入途径。传播途径一般概括为以下几种。(一)经空气传播 包括三种方式,即经飞沫传播、飞沫核传播和尘埃传播。 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大多有季节性升高的特点,一般多见于冬春季节;在未经免疫预防的人群中,发病可呈现周期性升高;人口密度与居住条件是影响空气传播的主要因素。(二)经水传播 一些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可经水传播,其传播包括饮用水被污染和与疫水接触感染两种方式。经饮用水传播的疾病常呈爆发流行。其流行特征为: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且有饮用同一水源水的历史;如水源经常受到污染,病例终年不断,发病呈地方性;除哺乳婴儿外,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差别;

4、停止使用污染的水源或采取消毒、净化措施后,爆发或流行即可平息。经接触疫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主要是通过皮肤粘膜侵入体内。其流行特征为:病人有接触疫水历史,如抢险救灾、收获、游泳等。呈现地方性或季节性特点,多见于水网地区、雨季和收获季节。大量易感人群进入流行区,可呈爆发或流行。对疫水采取措施或加强个人防护可控制其病发生。(三)经食物传播 肠道传染病、某些寄生虫病及个别呼吸道传染病均可经食物传播。作为传播媒介的食物大体可分两类。一类是食物本身存在病原体,另一类是食物被污染。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主要有以下流行特征:病人有进食某一食物的历史,不食者不发病。如系一次大量污染,在用餐者中可呈现爆发,其潜伏期较

5、短,临床表现往往较重。当停供污染食物后,爆发即可很快平息。(四) 经接触传播 可分为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直接接触传播是指在没有外界因素参与下,传染源直接与易感者接触的一种传播途径。间接接触传播是指间接接触了被污染的物品所造成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的传染病一般呈现散发,无明显季节性,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和卫生条件较差地区发病较多。(五)虫媒传播 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机械性传播 某些节肢动物可携带病原体,但病原体在它们的体内或体表并不繁殖或发育,仅在觅食时通过接触、反吐或随粪便排出病原体而污染食物或食具。人们可因食入被污染食物或使用不洁食具而被感染。2、生物性传播 它是指病原体进入节肢动物

6、机体后,在其肠道或体腔内经过发育、繁殖,才能感染易感者。其传播特点是病原体与节肢动物间存在生物学上依存关系,并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六)经土壤传播 土壤被污染机会较多。经土壤传播疾病的意义大小,除与病原体在土壤中存活时间有关外,同人与土壤接触的机会及个人卫生习惯有关。(七)医源性传播 指在医疗、预防工作中,由于未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而人为地造成某些传染病的传播。其传播大体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易感者在接受治疗、检查或预防措施时由于所用器械、针筒、针头、采血器,导尿管等被污染或消毒不严而引起的传播;另一类是由于输血或生物制品和药物受污染引起传播。(八)垂直传播 病原体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播统

7、称为水平传播。而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的传播则称为垂直传播或母婴传播。包括经胎盘传播、上行性传播和分娩时引起传播三种方式传播。三、人群易感性人群做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易感程度称为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的高低取决于总人口中易感人口所占比例。(一)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 包括新生儿增加、易感人口迁入、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和免疫人口死亡。 (二)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 包括计划免疫、 传染病流行以及隐性感染等。疫源地及流行过程一、概念(一)疫源地 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周围所能波及的地区称为疫源地。每个传染源可单独形成一个疫源地。但在一个疫源地内也可同时存在一个以上传染源。一般把范围较

8、小的疫源地或单个疫源地称为疫点。较大范围的疫源地或若干疫源地连成片时称为疫区。(二)形成疫源地的条件 疫源地的形成有两个条件,第一就是有传染源存在,第二是病原体能够继续传播。疫源地范围大小可因病而异,主要决定传染源活动范围、传播途径的特点与疫源地条件。一、 疫源地的消灭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传染源被移走(如隔离、死亡)或已消除排出病原体状态;传染源散播在外环境中病原体被彻底清除(消毒、杀虫),传播途径已不存在;所有易感的接触者,经过该病最长潜伏期未出现新病例或证明未受感染。二、流行过程任何一个疫源地都是前一个疫源地的发展,同时又是发生新疫源地的基础。一系列相互联系、相继发生的疫源地构成了传染病流行过

9、程。疫源地是流行过程的基本单位,只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相互连接,协同作用,才能发生新疫源地,流行过程才得以延续。疫源地一旦被消灭,流行过程即告中断。流行过程的强度,经常用发病率进行测量,以散发,爆发、流行、大流行等术语进行描述。在地区上的表现形式为地方性、外来性和带入性。第十一章 呼吸系统传染病教学要求了解:流感病毒结构、分类与命名;流感病毒抗原漂移机理及流行株的起源;麻疹病原学特点,临床特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原学特性及流脑防治的主要措施;流脑监测、预报的意义及方法。熟悉:流感病毒抗原变异的特点及与流行的关系,流感的流行特征与主要预防措施;疫苗时代麻疹的流行特征,当前麻疹的防

10、治策略和措施。重点难点流行性感冒一、抗原变异特点及与流行的关系流感病毒抗原结构易发生变异。甲型的抗原变异性最强,常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乙型变异性较弱,可引起中等流行或局部爆发;丙型的抗原性比较稳定,多引起婴幼儿和成人散发病例。甲型流感病毒大约每隔十几年发生一次大变异,其表面抗原HA和或NA完全发生了变异,形成新的亚型,这种大变异称为抗原转变,又称质变。在亚型内部经常发生小变异,称为抗原漂移,又称量变。抗原转变可分为两种情况:(1)大组变异,H与N均发生大变异,能引起世界大流行。(2)亚型变异,H发生大变异,N不变或仅小变异,约十多年一次,能引起较大流行。抗原漂移在亚型内发生的小变种是由于H和N各

11、自独立发生不定向的小变异而形成,漂移的结果可能导致流感流行。二、流行特征流感是目前能见到的引起典型流行或大流行的一种世界性疾病。1、地区分布流感发病地区分布差异与病毒抗原的变异、人群密集程度、交往频度、传染源数量、人群免疫状态及防疫措施等有关。但一般总是由城市到农村,由平原到山区,沿交通路线发展。2、季节性在温带和寒温带地区,除新亚型大流行外,流感通常在冬春季流行,而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则任何季节都可发生流行,更多是在夏季流行。我国的流感在北方多在冬、春季流行,南方则多在夏、秋流行。3、年龄分布在流感大流行时,各年龄组的发病率比较一致,但一般仍以615岁组最高,02岁组及40岁以上各组的发病率

12、明显降低。一般流行时,年龄越大发病率越低。4、超额死亡率超额死亡率(Excess mortality)是指由于流感流行所造成的超过预期的死亡率(以非流行年同期的平均死亡率作为预期死亡率)。流感引起的超额死亡率是一种普遍现象,它能反映流行的程度与严重性。流感流行时虽发病率较高,病死率却很低,一般不超过0.1。但在大流行时,病死率和死亡率均增高。三、流行过程1、传染源 包括(1)病人,(2)隐性感染者,(3)动物2、传播途径 主要是经空气飞沫传播。3、人群易感性 当一个新亚型出现时,人群普遍易感,因而发生大流行,绝大部分人感染而获得免疫,可以说是这个亚型的基础免疫。随着抗原漂移的新变种的反复流行,

13、人群免疫力愈来愈宽广,新变种的流行规模逐渐缩小,直到下一个新亚型出现后人群又普遍易感,开始一个新的循环。隐性感染也能产生抗体。流感病毒三型间无交叉免疫,不同亚型间也无可靠的交叉免疫,因而人的一生中可多次患本病。四、预防措施1、加强对流感疫情和病毒变异的监测2、疫苗预防3、化学药物预防4、早期发现和迅速诊断病人,及时报告疫情和采取措施麻疹一. 流行过程1、传染源 各种临床型病人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患者从潜伏期最后12天到出疹后5天都有传染性,以前驱期最强,出疹后迅速减弱。2、传播途径 主要经呼吸道传播。3、易感人群 人对麻疹普遍易感,但68个月以下的婴儿具有母体抗体,极少患病。凡未患过麻疹且未接

14、种过麻疹疫苗的人,均可感染麻疹病毒。发病后可获终生免疫。麻疹活疫苗注射后获得的主动免疫不如麻疹病后获得的免疫力持久,容易下降甚至消失。二. 疫苗时代麻疹的流行特征1、流行强度与流行趋势在使用麻疹疫苗后,发病率大幅下降,基本上控制了爆发和流行,病例多为散发,麻疹的发病从自然流行状态逐步进入疫苗时代的相对稳定状态。2、流行周期在广泛使用麻疹疫苗前,麻疹呈典型的周期性流行,流行曲线呈“剪刀状”。在广泛使用疫苗以后,周期性流行规律被打破,不再有以往典型的周期流行高峰。3、季节性疫苗应用前,麻疹往往在冬春季流行。在疫苗时代,季节性高峰明显降低,流行季节推迟(1个月左右),或由于受爆发点疫情的影响,发病高

15、峰可发生在任何月份。4、年龄分布麻疹发病年龄过去多集中于幼儿。在广泛应用疫苗后,儿童发病率下降,发病人群向大年龄组推移。另一方面,青年母亲中,麻疹病毒易感者增多,其所生婴儿缺乏母传抗体,或抗体水平很低,婴儿出生后抗体很快转阴,造成婴幼儿麻疹病例增多。麻疹发病年龄双向偏移,主要原因与麻疹减毒活疫苗一次免疫接种并非导致终身免疫和初次麻疹减毒活疫苗免疫失败有关。5、地区分布城市的发病率明显下降,而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及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发病率下降幅度较小。三. 预防措施1、管理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增强人群免疫力(1)主动免疫 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2)被动免疫 对多病体弱及年幼的易感儿童可采用被

16、动免疫措施。一般来说易感者暴露于传染源5天之内施行被动免疫效果好,714天内接种可减轻症状。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四. 流行过程1、传染源 病人及病原体携带者,以轻型病人和带菌者为主2、传播途径 经空气飞沫传播。流脑的传播速度及扩散范围决定于人群的易感程度及受感染的机会,传染源扩散的速度及波及的地区。3、人群易感性 人对脑膜炎球菌普遍易感。病后免疫稳固。五. 流行特征流脑广泛的流行于世界各地,以温带地区的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最为严重。本病具有流行周期性,明显的发病季节高峰以及地区差异。在我国的流行以A群为主。1、 流行的周期性 我国城市约隔810年发生一次大流行,每隔35年出现一次小规模的流行。19

17、851986年大多数地区开展菌苗预防后,1986年起流脑发病率逐年下降至2/10万以下,控制了80年代流脑的周期流行。2、 季节分布 冬春季流行。3、 年龄分布 以15岁以下儿童发病为主。流行年发病年龄相对高移。4、 地区分布 目前我国大城市发病率低,中小城市尤其是大城市郊区集镇和铁路沿线小市镇发病率高,而偏僻农村山区可多年无病人发生,一旦传染源输入常引起爆发流行,一户多发病例显著增加。六. 预防措施由于流脑的传染源以轻型病人和带菌者为主,数量众多,空气飞沫传播又极易实现,因此预防策略应放在监测、预测和提高人群免疫力上。1、针对传染源的措施 “四早”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病人

18、。病人最好就地隔离抢救治疗,隔离至症状消失后3天,但自发病日起不得少于7天。有条件时可作细菌学检查,连续两次阴性可解除隔离。2、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在流行季节大力开展儿童机构、公共场所及居住环境的卫生工作,经常保持室内适宜的通风和清洁;易感儿童避免到拥挤的公共场所,提倡戴口罩。对托幼机构、小学校施行必要的检疫措施。病家通风,病人接触过的物品要洗晒。3、针对易感者的措施(1)流脑菌苗预防接种(2)化学药物预防4、流脑监测与流行预测第十二章 感染性腹泻重点难点 概述 感染性腹泻是由病原生物(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一组肠道传染病,其主要临床特征是腹泻。 流行病学特征一. 流行过程三环节(一)传染

19、源受病原体感染的人(包括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或动物(包括患病和带菌的动物)是感染性腹泻的传染源。1. 病人腹泻病人和亚临床病人是感染性腹泻的重要传染源。2. 病原携带者 常见的病原携带者有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慢性携带者和健康携带者。 3. 受感染的动物由动物(包括家禽、家畜及野生动物等)作为主要传染源的腹泻病有弯曲菌肠炎、沙门氏菌病、耶氏菌肠炎以及某些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等。人们由于接触患病或带菌的动物,或通过污染的动物性食品(如牛奶、乳制品、家禽、家畜、水产和海产品等)而受感染。(二)传播途径 感染性腹泻主要是通过粪口粪方式传播。 1. 经水传播 水在感染性腹泻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20、常可引起腹泻病的暴发或流行,这主要是因为:水源很容易受到病人粪便的污染。有些病原体在水中能存活较长时间。由于水源的污染,可以使许多用水冲洗的生冷食品受到污染。在流行地区和流行季节,人们往往有饮用生水的习惯。 2. 经食物传播被污染的食物可以传播感染性腹泻,引起暴发或流行。3. 经接触传播在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感染性腹泻的过程中,被污染的手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人口密度大,卫生设备简陋及卫生制度不健全的集体单位,特别是托幼机构,常因日常生活接触引起腹泻病的传播、流行。在以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的腹泻病中,大多由于它们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污染周围物品,人们接触这些被污染的物品而受感染。此外,人接触患病或带菌的动物也

21、可以引起感染。4. 经虫媒传播常见的虫媒有苍蝇、蟑螂等。由于苍蝇的习性,在流行季节很容易造成食物的污染而引起腹泻病发生,且苍蝇的远距离传播作用,容易导致感染性腹泻的流行。(三)人群易感性人群对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是普遍易感的。一般来说,患腹泻病后可以获得一定水平的免疫力,但通常持续时间不长,而且免疫力也不稳固。在人群的年龄分布上,以5岁以下的儿童易感性最高,发病率最高,是感染性腹泻的主要成员。在职业分布上,主要取决于各职业人群暴露机会的高低。二.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一)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自然因素如气温、降雨等,在感染性腹泻的流行中起一定的影响作用,但社会因素的影响更为重要。国内部分地区感染性

22、腹泻监测表明,饮生水、食用未加热的隔餐饭菜、饮用被粪便污染的水和食品是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其他影响因素还包括家庭卫生、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母亲个人卫生、儿童个人卫生、人工和混合喂养等。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发病危险因素也不完全相同。 (二)病原体因素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病原体因素也是影响感染性腹泻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表现在病原体变异和新病原体的出现。(三)流行特征 1. 地区分布 感染性腹泻的发病在全世界分布广泛,但发展中国家的流行比发达国家严重。细菌性腹泻(如霍乱、痢疾等)在发展中国家一般发病率较高,而空肠弯曲菌、沙门菌、葡萄球菌、肠致泻性大肠杆菌、耶氏菌等感染性腹泻在欧美发达国家很严重。

23、发展中国家常为水型和食物型爆发流行,而发达国家以食物型爆发多见。 2. 时间分布 感染性腹泻全年都可发生,但具有明显的季节高峰。细菌性腹泻的发病高峰一般在夏秋季节,而轮状病毒腹泻主要发生在寒冷季节,以秋冬季节发病较多。发病高峰季节随地区和病原体的不同也可有一些变化。 3. 人群分布 感染性腹泻以婴幼儿和青壮年发病率高。 4. 流行强度 感染性腹泻可以表现为散发、爆发或流行。一般而言,经水和食物传播的感染性腹泻以爆发和流行为主。在感染性腹泻流行季节和流行地区可以表现为爆发或流行,而在非流行季节和地区常表现为散发。卫生状况较差、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和人群容易发生爆发和流行。 防治策略与措施我国腹泻病

24、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的特点决定了防治工作必须以预防为主。我国目前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措施。 一. 三级预防策略1. 第一级预防主要针对致病因素(包括环境和个体)的预防策略,也称病因预防。其内容主要包括改善环境卫生(完善上下水道设施、处理粪便垃圾等), 强制食品部门执行有关卫生法规,对公众开展健康教育(特别是不随地便溺,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习惯等),早期发现和管好传染源,杜绝医院内交叉感染,开展特异性预防措施(疫苗预防、药物预防)等。2. 第二级预防采取“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策略,防止和减缓感染性腹泻的发生和发展。主要通过宣传教育群众和提高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做到把知识交给群众,

25、特别是培训儿童的母亲,提高医务人员的诊断技术及对口服补液疗法(oral rehydration salt,ORS)的积极应用,反对滥用抗生素,开展流行病学监测等。实际上,对感染性腹泻这样的传染性疾病还应强调另外“两早”,即早隔离和早报告。3. 第三级预防主要包括在医疗单位的正确处理和良好护理、合理膳食、家庭随访与指导等,尽可能地使患者全面康复,减少并发症、后遗症或其他由于严重或反复腹泻可能造成的伤残。二. 具体防治对策 我国在感染性腹泻的防治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些经验已被证实是行之有效的。 (一)认真开展以“三管一灭”为中心内容的卫生基本建设和群众性卫生运动1. 管水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和

26、多种渠道从根本上改善居民饮水、用水的卫生条件。城镇自来水要保证符合饮水卫生标准,农村要做好现有饮用水源的保护,严防粪便污染。2. 管粪因地制宜,加强粪便无害化处理。城镇结合城市规划建设,推广化粪池储存。农村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继续推广沼气化及高温堆肥等方法使粪便无害化处理的要求付诸实际。3. 管饮食大力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加强食品卫生管理。禁食病死的家禽、家畜。动物食品,水产品食用前必须充分煮熟。生、熟食品应严格分开,避免熟食再受污染。剩饭菜煮透后才可食用。牛奶应经巴氏消毒法处理。逐步健全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加强对食品加工、储存、批发、零售、中转、运输等部门和单位的卫生设施和管理,严

27、格操作规程。不断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率,提高饮食卫生水平。我国当前在饮食摊点的管理上问题较多,须特别关注。4. 灭蝇根本性措施是彻底消除苍蝇孳生地,因而与粪管工作密切相关。应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设施,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切实搞好环境卫生,不断美化、绿化和净化环境,彻底清除苍蝇孳生地,大幅度降低苍蝇密度直至消灭苍蝇。常见的感染性腹泻一.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一)流行概况 痢疾是由志贺菌和溶组织内阿米巴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痢疾在世界范围内引起的发病和死亡居腹泻病之首,其中最主要的是细菌性痢疾。痢疾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较高,发达国

28、家相对较低(二)防制要点对病人采取“五早一就(“就”是指“就地处理,不上送,不后转”)”,隔离期限视粪检志贺菌结果而定。对传播途径落实“三管一灭”。提高个人卫生防护水平,包括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等。二、霍乱 (一)流行概况 霍乱(cholera)是由霍乱弧菌(O1群和O139群)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水样便)、呕吐。若不及时治疗,患者可死于低血容量性休克、代谢性酸中毒及肾功能衰竭等。 (二)防制要点 对病人(包括亚临床病人和带菌者)采取“五早一就”。对环境做到“三管一灭”。提高个人卫生防护水平和能力(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等)。对疫点的处理要坚持“早、小、严

29、、实”的原则。三、伤寒和副伤寒 (一)流行概况 伤寒和副伤寒分别是由伤寒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稽留热、伤寒面容、相对缓脉、玫瑰疹和肝脾肿大,有轻型和非典型病人之分。 (二)防制要点对病人采取“五早一就”。对传播途径做到“三管一灭”,特别是改水和管水。提高人群自我防护水平(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等)。伤寒免疫预防过去一直应用灭活菌苗皮下接种,效果较差,副作用大。近年来研制的减毒口服活菌苗株Ty21a效果较好、副作用小。流行病学课程学习辅导6 第十三章 病毒性肝炎重点难点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传染病,目前分为甲、乙、丙、丁、戊五型,分别由相应的五

30、型肝炎病毒引起。从流行病学方面可分为两类:一类包括甲型和戊型,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有季节性,可引起爆发流行,不转为慢性。另一类包括乙型、丙型和丁型,主要经血液传播,无季节性,多为散发,易成为慢性,少数甚至转化成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 甲型肝炎一、传染源甲肝的传染源是感染HAV的人,包括急性期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人感染HAV后,经一定潜伏期(约15-40天,平均30天),可表现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显性感染或无临床症状的隐性感染两种类型。临床型感染包括急性无黄疸型、黄疸型及爆发型肝炎。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者均可随粪便排出HAV。二、传播途径(一)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大多数HAV感染是由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的,常发生于卫生条件差、人口密集、居住拥挤、卫生习惯差的集体单位。一般多为散发,如果不及时采取防疫措施,也可造成局限性流行。(二)经水传播在发展中国家,经水传播是甲肝呈地方性流行的重要原因,尤其农村在粪便管理和改进水源工作较差的地区,雨季或暴雨后冲刷粪便流入水源常可引起爆发。(三)经食物传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经水产品等传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