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全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1 草原 5 七律长征2 丁香结 6 狼牙山五壮士3 古诗词三首 7 开国大典4 花之歌 8 灯光习作:变形记 口语交际:演讲语文园地一 习作:多彩的活动语文园地二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9 竹节人 12 桥10 宇宙生命之谜 13 穷人11 故宫博物院 14 在柏林习作:_让生活更美好 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语文园地三 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 语文园地四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15 夏天里的成长 17 古诗三首16 盼 18 只有一个地球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19 青山不老习作:围绕中心意思写 20
2、三黑和土地习作例文 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 习作:学写倡议书语文园地第七单元 第八单元21 文言文二则 24少年闰土22 月光曲 25好的故事23 京剧趣谈 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口语交际:聊聊书法 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习作:我的拿手好戏 习作:有你,真好语文园地七 语文园地八 1 草原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毯、陈”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绿毯、渲染、勾勒、拘束、会心、摔跤”等词语。2.自读感悟,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4.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5
3、.背诵第一自然段。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教学难点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教学时数 两课时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读写8个生字,理解“绿毯、惊叹、回味”等词语。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3.品味课文美景,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教学过程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听着歌曲,在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出示课题。2联系生活实际及见闻说说草原的美丽景象,今天我们将在老舍先生优美文字的引导下走进那美丽的草原。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找出生字、词语,注意
4、读准字音。学生自由结成旅行伙伴,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2汇报交流,共同感悟。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勾画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3内容归纳,整体感知说说作者老舍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分别根据学生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得出介绍了草原的自然景色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及民族间的团结友爱。三、分层朗读,感悟美景1找出描写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读,把你喜欢的词句勾画下来,细细品读。2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自然风光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
5、小诗”3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让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以此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天、地的景色各有什么样的特点?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4找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天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说说天的特点。在这样的天空下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读出作者的感受。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羊群和小丘的句子,说说给自己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读中评价,体味美感。6在这样的境界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自然段。7齐读感悟、练习背诵。四、品味练笔通过老舍先生优美的语言描写,让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两句描绘草原美景的句子或小诗。也可以用你手中神奇的画
6、笔画出草原的美景。五、巩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探究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增强热爱草原和草原人民的感情。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引导学生回忆草原自然风光,今天让我们接着走进草原,继续我们的草原之旅。二、朗读理解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你又看到了什么?2行车在草原上所见到的景象、蒙古人民骑马几十里欢迎远到而来的我们的情景。3请同学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中评议。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有何感想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4交流感受,齐读第二自然段。三、读中体会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345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2
7、、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课文片段进行理解体会。(1)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线标出、交流。引导学生从词句中体会(如: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两个再。总是热乎乎地握着中的总是,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中的很多都是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2)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找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有什么话要说,你又会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验。(3)学习第五段: 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理
8、解。四、总结感悟1总结全文谈谈你的感受。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2齐唱爱我中华。五、练笔拓展同学们,草原真的是美极了。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先生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精彩的文字描述草原新景象。板书设计 草原 景一碧千里 并不茫茫美丽动人 人远迎、款待、话别蒙汉情深2 丁香结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缀、幽”等13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缀满、幽雅、笨拙、单薄、模糊”等词语。2.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3
9、. 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仿写作文。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教学重点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教学时数 两课时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缀、幽”等13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缀满、幽雅、笨拙、单薄、模糊”等词语。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
10、,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丁香结,作者又赋予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呢?2.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板书:丁香结)3.介绍作者。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中篇小说三生石。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2.交流学习情况,进行重点指导。(1)认读生字、新词。 缀 窥 幽雅 浑浊 笨拙 单薄 遮掩 照耀 花蕾 愁怨 断断续续 模糊 (2)学写字词。 指导书写“幽、薄、缀、雅”。 学生练写,个别展示,集体评议。(3)
11、理解词语。幽雅:幽静而雅致。 笨拙:反应迟钝,手脚不灵活的、动作难看的。单薄:指身体瘦弱;不强壮。 愁怨:忧愁怨恨。 断断续续:不连续的。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1.这篇课文一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别从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花的形状、花的颜色描写了丁香花。(主体写丁香花样貌。)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分别从古人眼中的丁香花、作者提出的疑问、作者的浮想联翩描写了丁香花。最后以一个反问句作为总结,意义深远,告诉了读者要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主体写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议。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
12、主要讲了什么?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四、课堂总结这是一篇清新雅致的散文,你喜欢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吗?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部分。(1)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2)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五、布置作业(1)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词。(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2. 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仿写作文。3.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检查,指名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2.谈话导入新课: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怎样描写丁香花的?又
13、赋予丁香花什么样的情感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丁香结。二、精读课文,加深感悟(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1.指名读第1至3自然段。 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里的丁香花,各是怎样的?找出你喜欢的描写丁香花的句子。2.交流汇报。 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城里街旁、宅院里的丁香花;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校园里的丁香花;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我家屋外的三棵白丁香。3.品读佳句:4.思考: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1)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2)颜色:紫色、白色;(3)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从感觉角度分析,形状,颜色,气味是哪种感觉?(视觉、嗅觉)(板书:形状 颜色 气味(视觉 嗅觉)作
14、者赋予丁香什么样的品格?(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1. 指名读第4至6自然段。思考:在这部分,哪些是作者对丁香花的具体描写?哪些是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读后小组里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感受。2.研读第4自然段,感受雨中的丁香。古人对丁香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怎样理解作者引用的古人的诗句,引用它有什么作用?3.研读第5自然段,思考:什么是丁香结?它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为什么要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4.研读第6自然段。(1)默读第6自然段,思考:作者对丁香结什么态度?你从哪里能看出来?(2)“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指名读,全班齐读。
15、谁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人生的问题也是永远也解不完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永远也解不完的结,我们的人生才充满乐趣,我们的明天才更加灿烂。(3)师: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荆棘,学完了课文,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4)全班齐读第六自然段。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丁香的脉脉香气驰骋了作者的想象,也给了我们尺幅千里的功效,让我们感受到了因丁香而带来的欢愉。多少年了,作者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然而,一次雨中的偶然发现,给了作者新的感悟: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然而正是这解不完的结,才让我们的人
16、生充满了挑战,充满了乐趣。这正是我们要找到的答案。 五、布置作业(1)读背课文有关描写优美的句子。(2)体会和学习本文的写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个小片段。板书设计 丁香结形状 颜色 气味(视觉 嗅觉)丁香结 人生才充满乐趣 3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识记本课3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2进一步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3借助字典和课本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情怀,感受自然的美好。教学重点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爱恋之情;2.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教学难点通过
17、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教学时数 两课时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3个生字,正确朗读诗词。2.了解诗词的作者。3.学习古诗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理解诗句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过程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我们的祖国有巍峨的群山,有浩瀚的江海,有无边的森林,有起伏的稻田。唐诗宋词中,就有许多是描写山水风景的。今天,我们将学习新课古诗词三首。二、品读古诗,认识作者。1.认识生字:德、鹊、蝉、稻。学会正确读写。2.认识诗歌的作者,简介。孟浩然,唐代诗人。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3.反复多读几遍
18、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小组讨论。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同学合作。2.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4.全班齐读此诗。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2.学生发言,把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3.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5自由读诗,要求带着和诗人一样的感情朗读。6练习背诵。五、总结学法,自学新诗。1.总结学习方
19、法: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2.用总结的学习方法尝试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学生按步骤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六、检查回馈,点拨指导。1.指名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价。2.再读全诗,你觉得哪个词用得好?你能准确地感受全诗的意境吗?3.学生回答,教师指导,感悟遣词用句的技巧:(1)诗中把“乌云”比作“翻墨”,即打翻的墨汁,形象逼真。(2)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3)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 “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4. 这首诗的大意是:黑色的云像打翻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
20、,白色雨点就像珍珠一样乱跳,蹦入船中。忽然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把云和雨吹散了,望湖楼下的湖面平静得好似蓝天。七、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感情朗读,将学生引入情境,直面美景,从而入情入境,熟读成诵,水到渠成。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背诵课文。2.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大家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清平乐村居吗? 再来背诵一遍吧。2.出示清平乐村居。3.同学们,你们记得这首词是谁写的吗?(辛弃疾)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他的另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板书课题: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二、思考质疑,解读
21、课题。1.齐读课题,指名读课题。2.读了题目,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3.课题有两部分,第一部分“西江月”是词牌名,我们学过的词还有哪些词牌名?(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时间:夜里。地点:黄沙道。事情:行。)4、说说题目的意思。 (夜间行走在黄沙岭的道路上。)三、初读词作,初步感悟(一)多种形式朗读,边读边悟。1.自己放声读一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读通,读顺。2.指名朗读,并让学生做出相应的评价,教师随机引导学生读出这首诗的节奏。3.课件出示配乐范读。 4.女生男生赛读。5.全班齐读,边读边想: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夜晚?(二)全班交流,理解诗意。1
22、.默读课文,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指名说说词语的意思。 惊鹊:鹊儿被惊醒。 鸣蝉:蝉儿鸣叫。 社:社庙。 溪桥:溪上的小桥。3.指名说已弄懂的句子的意思。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1)指名说“谁听取蛙声一片?”又是谁“稻花香里说丰年”?(2)讨论:这句话该如何解释?5.试着把意思连起来说一遍。四、合作探究,反馈交流。(一)全班交流,自由读词,思考下列问题:1.你从词中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词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3.词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由“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这句词,你想到了哪一句有名的诗?(
23、二)学生汇报,教师引导。1.听到了风的声音,蝉和青蛙的叫声。看到了明月、惊鹊、风吹稻田、天外疏星。想到了农民丰收时的情景。2.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3.流露出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的思想感情。4.我想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五、拓展延伸,写话练习。想象这首词的画面。1.配乐写话。此时此刻,你的脑海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请用简单的文字进行描述。2.画面取名:给自己的文字取一个美丽的名字。3.集体交流:江南夏夜图、山村夏夜美景图、田野山水名作、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4.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4 花之歌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2.掌握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3.
24、了解花的作用及其神韵和品格,体会作者想象的奇特。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作者对花的爱恋与赞美。2.想象文字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花的美丽。教学难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奇特的想象。教学时数 一课时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人们都喜欢花,那五颜六色、清香四溢的鲜花装点了人们的生活。我们随时随地可见那些美丽的鲜花,人们赋予鲜花许许多多的含义。今天我们就来加深对花的认识,让我们来看看黎巴嫩的纪伯伦是怎样看待鲜花的。(板书课题:花之歌)2. 纪伯伦简介,学生初步了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2.出示词
25、语。 苍穹 坠落 孕育 冠冕 赠予 祭献 摇曳 旖旎 馥郁 凝视 琼浆 婆娑 心驰神往 顾影自怜 孤芳自赏3.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4.在文中,作者将花比作了什么?5.在这首为花儿唱的赞歌里,花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花儿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它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1.同学自由朗读,注意读出文章的感情和节奏,感性体会纪伯伦散文诗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2.教师范读课文。将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和“诸元素之女”,共同暗示了一个什么样的自然现象?“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本文想象奇特,综合运用
26、了哪些修辞手法?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来说一说。(文中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构建了一幅大自然美丽和谐的图画。)四、分组探讨,体悟感情。1.小组讨论: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2.学生反馈汇报:这首散文诗表意是写花,但真正是写人,诗人正是利用花这种大自然的语言,来寄托自己的伟大情操,同时也号召我们要“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五、对比阅读,学会想象。1.自读课后的“阅读链接”,说一说这段文字与课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想象奇特) 2.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学习在叙述中加上奇特的想象,让文章更加生动,耐人寻味。)习作 变形记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丰富
27、的想象力,从而发展学生在想象中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2.能够语言较通顺、内容较具体地进行习作。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想象自己变成其他东西以后会看到些什么,确定选择哪些比较有意义的事情来写。教学难点把想写的事情写具体。教学时数 一课时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激趣:同学们,假如你有孙悟空的七十二般变化,你最想变成什么?为什么?2.假如真的有这项本领,我们可以变得很小,如一只蚂蚁,一棵草,一粒石子;也可以变得很大,如一头大象,一辆汽车,甚至是宇宙中的一个星球。多有意思啊!二、组内交流,确定选材1.想象:如果你变成了一只蚂蚁,你会做些
28、什么呢? 2.交流:3.小结:同学们,你们的想象是飞翔的翅膀,将带你走进梦想中的世界。变成小蚂蚁,你可以去你想去的地方。可是如果你变成了不会移动的事物,你的生活还会快乐吗?比如一盏路灯。我想路灯虽然无法移动,但每天都会看到形形色色的人从身边走过,会看到很多有意思的事情,路灯的世界一定也很有趣。4.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自己的变形经历。相互评价,看看同学对自己的“世界”是否感兴趣。5.小组评价,评价要点。(1)说一说:交流同学的经历有意思吗?(2)有意思在哪里?(3)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三、例文引路,明确思路1.过渡:让我们来写一写自己变形之后的故事吧!你准备怎样写呢?2.出示例文。 3.学生交
29、流写作构思。(1)可以把自己变形的原因写一写。可能是偷吃了一粒药丸,也许是被一道闪电劈中后拥有神奇的法力。(2)写一写:自己变形后到了哪里?有什么奇遇?(3)变形后的经历要讲具体,写出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还要写写自己的内心活动。4.明确本次习作关键:本次习作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自己变形后的经历写具体,要写得有意思,吸引人,题目自拟。5.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1)出示备选题目,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进行习作。(2)可以自拟题目。四、反复阅读,自主修改1.学生反复朗读,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要求:(1)一读,读出语句是否通顺,有没有错别字。(2)二读,读出用词是否准确,有没有写出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3)三读,读习作中是否有丰富的想象。(4)再读,看习作的结构是否合理。2.在自己修改的基础上,互相交流,合作修改。在小组内读一读自己的习作,对照要求互相评一评,改一改。3.学生独立修改。4.誊写作文。要求:认真书写,誊写清楚。 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阅读时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活跃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阅读文章的能力。2.引导学生体会排比句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