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2 ,大小:123.90KB ,
资源ID:356233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56233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心理学.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心理学.docx

1、心理学心理学第一章 认知发展与教育1.本章是考试的重点,牵涉的面很宽,尤其要注意概念、特点及其应用。2.2010年本章选择题考6分。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活动 心理现象非常复杂,但从形式上可以归纳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包括个体的认识过程、情感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填空题) 心理过程包含:A 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B 情感过程中的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是一定的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引起的关系反映。C 意志过程中的动机、目的、行动等,是人为了一定的需要,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生理现象

2、。 2.个性心理包括: A 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兴趣与爱好、需要与动机、信念与理想、世界观等。 B 个性心理特征指性格、能力等。* 系统地探索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就是心理学。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是心理学研究的现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或称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3.心理的实质人的心理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是客观事物引起人脑的反射活动;就其内容来说,是作用于人脑的客观现实的反映。 (1)客观决定人的心理;(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二、感觉与知觉 1、感觉概述(1)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

3、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填空或选择)(2)感觉的种类 (了解即可)(3)感觉规律(重点)A感觉适应 * 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感觉适应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 (填空、选择)* 注意明适应和暗适应两个概念,可能会考选择题。B后像* 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现象叫做感觉的后效。C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 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选择题)D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如联觉,尖锐的声音会使人起鸡皮疙瘩。2、知觉概述(1)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在感觉的

4、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种类 (了解)*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错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情况 。(3)知觉的基本特性(重点)* 知觉的基本特性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选择、填空,注意理解)知觉的选择性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客观因素有以下几点:A刺激物绝对强度的影响阈限范围内越强烈的刺激,越易被知觉选择。B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C对象的活动性D刺激物的新颖性、奇特性,也容易引起学生优先知觉。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词语把它表示出来,这种感性阶段的理解就是知觉的理解性。理解有助于

5、知觉的选择性,帮助人们区分对象和背景,能清晰、精确迅速地知觉对象,理解有助于人们整体地知觉事物。 知觉的整体性* 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根据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就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象仍然相对不变。 感知规律在教学中运用:(可能考简答)* 1.根据感知的强度律,作用于感官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清晰地感知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板书、挂图、实物模型的大小,还是教师讲课声音的高低,都必须适当,以便使全体学生都能看得清听得明。* 2.根据感知的组合律,时空上接近

6、和相似的刺激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感知。因此,教学内容应分节分段,教师讲课应恰当停顿,板书注意空间布局和排列顺序。* 3.根据感知的差异律,对象与背景间的差别越大,越容易感知。因此,教师要增加感知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使学生获得鲜明清晰的印象。* 4.根据感知的理解律,言语指导在理解知觉对象中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使人的感知更加迅速、完整和准确。因此,教师在直观教学中要配合言语的解释和说明。* 5.根据感知的协同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常常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实现的。因此,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感知。* 6.根据感知的活动律,活动的对象较静止的对象更容易被感知。因此,教师在制作和使用

7、教具时,应尽可能变“静”为“动”。3、观察(重点) (1)观察的概念* 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3)观察力的培养 (简答题,需要重点准备)*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在观察活动中,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 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提出一定的观察方法。 引导学生复习或预习相关的知识; 引导学生讨论、焦虑并汇报观察的结果。* 此外,教师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优良的性格特征,如学习的坚韧性、独立性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应教会他们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三、记忆 1、记忆的概述 (1)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

8、再现,也可以说是人脑对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它是比感知觉更为复杂的心理现象。 (2)记忆的基本过程*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再现(又称之为回忆)等三个环节。(填空、选择) 识记 A识记的概念: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是指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它具有选择性的特点。B识记的分类:根据识记有无目的性,可以把它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两种。 保持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它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环节。 回忆和再认 回忆和再认是在不同的条件下恢复过去经验的过程。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能把它们在人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称为回忆;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

9、,能把它们加以确认的过程称为再认。 2.记忆的分类 根据记忆的内容和经验的对象分类* A形象记忆; B逻辑记忆; *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分类 根据信息从输入到提取所经过的时间、信息编码方式和记忆阶段的不同,把记忆分为三个阶段,即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填空、选择)根据信息加工与存储的内容不同分类* A陈述性记忆* B程序性记忆 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分类A外显记忆 当个体需要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表现出来的记忆称之为外显记忆。B内隐记忆 不需要意识或不需要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已有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被

10、称为内隐记忆。3.学生记忆的发展特点(可能考选择)* (1)记忆的广度呈扩大的趋势。* (2)从无意识记发展到有意识记。* (3)由机械识记向理解识记发展。* (4)由形象记忆向抽象记忆发展。4.根据记忆规律,提高学生记忆效果的方法(重点,可能考简答)* (1)明确识记目的,加强有意识记。* (2)深度加工材料,运用记忆术。* (3)尽量减少或避免相互干扰。 尽量避免将两种比较相似的材料放在一起学习。* (4)合理组织复习。A.及时复习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复习形式多样化 反复阅读与尝试背诵相结合适度过度学习 组块化编码四、想象 1、想象的概述(1)想象的概念*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

11、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想象的种类(重点,理解各类想象的概念)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又称随意想象,指有预定目的和自觉进行的想象,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 * 无意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 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 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幻想、理想和空想*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如果幻想是以现实为依据,并指向行动,经过努力最终能够实现,那么它就变成了理想。* 如

12、果幻想脱离现实,毫无实现可能,那么幻想就成为空想。2、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可能考简答)(1)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动机。* 教学中注意营造宽松自由的气氛,提倡和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并对学生的想象给予肯定。教师多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形成爱想敢想的习惯。同时教师注意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使学生受到感染,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想象热情。(2)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或图标所标识的意义。* 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中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以形成正确的再造想象。(3)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表象是想象的基础,表象越丰富,想象也就越丰富。(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选择和充分利用有助于开

13、展想象的教材内容,充分挖掘可以发挥想象的潜在因素,向学生提出明确的任务要求。五、思维1.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是借助言语实现的、能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规律的理性认知过程。2.思维的特征* A 间接性:以其他事物为中介。* B 概括性:指把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3.思维与感觉、知觉的关系* 思维和感觉、知觉一样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过感觉和知觉是对客观现实的直接的反映,它们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或个别属性,而思维则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因此人的思维是

14、以感觉和知觉为基础的一种更高级的认识过程。 4.思维的类型(可能考选择题,注意理解各种思维的概念)* A根据思维的发展水平不同可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3岁前的 儿童的思维常常伴随着动作进行。* B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可分为: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 。* C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可分为:集中(求同)思维和分散(求异)思维* D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可分为:再造性思维(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5.思维的过程* 思维是人脑中的一种活动过程,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其中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其他过程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填空、选择)6.良好思维品

15、质及其培养(重点)* 个体思维品质存在明显的个别差异。一般来说,良好的思维品质结构具有以下特点:(1)广阔性和深刻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思路广阔,善于把握事物各方面的联系,善于全面地思考和分析问题。*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透过事物的外部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2)敏捷性和灵活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善于迅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情况变化时能当机立断,能迅速运用新方法解决问题。*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根据客观情况的发展和变化,主动克服定势思维的消极影响,机动灵活地从多方面、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案。(3)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指思维条例清楚,层次分明,推理合

16、乎逻辑。(4)思维的批判性和创造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善于冷静地考虑问题,不轻信、不迷信“权威”的意见,能客观地分析评价事物。* 思维的创造性是指善于独立思考,善于求异,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良好思维品质培养的方法: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训练;运用启发式方法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主动性; 加强言语交流训练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解决 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六、注意 1、注意概述(1)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注意是人们对事物更清晰的认识和做出更准确的反映的保证,是人们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完成各种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的重要心理条

17、件。 (2)注意的特点* 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选择或填空) 指向性 注意的指向性表现出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这种选择性不仅表现为选取某种活动和对象, 而且表现为心理活动对这些活动和对象长时间的保持。 集中性注意的集中性不仅指离开一切与活动对象无关的东西,而且也指对各种干扰刺激进行抑制,以保证注意的对象能得到比较鲜明和清晰的反映。 (3)注意的功能 选择功能* 即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刺激,避开与之无关的、干扰当前活动的各种刺激并抑制对它们的反应。 保持功能* 即使注意对象的映象或内容维持在意识中,得到清晰、准确的反映。调节和监督功能* 即控制心理活动向着一定的

18、方向或目标进行。 (4)注意的分类* 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三种。(选择、填空,注意理解概念) 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无意注意时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由一些主客观条件所引起的。有意注意: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同时具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某些特征,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意后注意服从当前的活动目的与任务

19、。又能节省注意的努力,因而对完成长期、持续的任务特别有利。培养有意后注意关键在于发展对活动的兴趣。当我们进行各种比较复杂的智力活动或动作技能时,应设法增进对这种活动的理解,培养兴趣,逐步形成有意后注意,使活动取得更大的成效。 2、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范围(注意理解各种品质的概念,可能考选择题) 注意范围的概念* 注意的范围(也称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来的对象的数目。 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 A注意范围的大小,与被知觉对象的特点有关。* B注意范围的大小,和人们当时的知觉任务分不开。* C注意范围的大小,主要决定于一个人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 (2)注意的稳定性 注

20、意稳定性的概念*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能够集中在一顶对象上的持续时间。持续时间愈长,注意就愈稳定;反之,稳定性就差。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是一种很可贵的品质。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A一个人的注意能否集中和稳定,与注意对象的特点有直接关系。 B注意的集中和稳定,主要取决于人们有无坚定目的。 C个人的主观状态也影响着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的分配 注意分配的概念* 在同一时间能够注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或同时从事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注意分配的条件影响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A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是已经熟练的,它可以不需要给予更

21、多的关注,从而有可能把注意集中在另一种活动上。 * B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熟练。 * C几种不同的活动已成为一套统一的组织。 (4)注意的转移注意转移的概念* 注意的转移是指注意的中心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另一种活动上去。(选择题)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注意转移的快慢和难易,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A 原来注意的紧张度。B 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C大脑皮层神经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互转换的灵活性。D各项活动的目的性或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作用。 3、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1)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 A.充分发挥与教学有关的刺激物的作用,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

22、例如,音量适中,语调抑扬顿挫,注意直观教学等。* B.尽量消除与教学无关的刺激物引起的无意注意,避免干扰。例如,教室布置大方,避免过度装饰。教师着装端庄得体,切忌穿奇装异服或浓妆艳抹。(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 A.明确学习的目的、任务,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B.培养间接兴趣。例如,讲明本课程对学生的价值。* C.合理组织教学活动。例如,指导学生组织自己的有意注意,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适当提问等。(注意、思维、记忆部分是本章的重点,可能考简答题或论述题,需重点准备。)补充练习* 1.学生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这说的是学生的()。A 注意的广度 B 注意的分配 C 注意的稳定

23、性 D 注意的转移* 2.我们看到沙发底下露出一条猫尾巴,我们就知道沙发底下有一只猫。这说的是人的知觉的()。A 选择性 B 理解性 C 整体性 D 恒常性* 3.吃糖后再吃药,就会觉得药特别苦,而吃完药再吃糖,就会觉得糖特别甜。这是哪一种感觉规律?A 感觉适应 B 同时对比 C 继时对比 D 感觉转换* 4.成人的时间知觉比儿童更加精确,这主要是什么因素导致的时间知觉的差异( )A 情绪 B 兴趣 C 态度 D 个人知识经验* 5. 小学生在写记叙文之前在头脑中构思他要描述的场景,这属于( )A 无意想象 B 有意想象 C 再造想象 D 幻想* 6.全班同学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突然有个

24、同学不小心将书本掉在地上,发出“啪”的声音,这时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将视线转向发出声音的地方。这样的注意属于( )A 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 C 有意后注意 D 选择注意* 7.对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愉快心情的记忆属于( )A 形象记忆 B 逻辑记忆C 情绪记忆 D 运动记忆* 8.我们往往把可怕的、痛苦的、有损自我形象的信息忘掉,这主要符合记忆遗忘理论中的 ()。 A、痕迹衰退说B、动机说C干扰说D、现代认知理论* 9.心理学家 最早进行遗忘发展进程的研究,绘成了经典的遗忘曲线。(艾宾浩斯) * 10.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遗忘发展进程研究,汇成了经典的以往曲线,规律是( )A、先慢后快B

25、、先快后慢C、 D、无规则变化* 11.后面学习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时(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干扰D.抑制* 1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句话说明人的感觉具有 特性。(感觉适应)* 13.简述教师应如何运用教育规律进行教学。* 14.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5.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第二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1.本章是重点考察的章节,今年尤其要注意创造性及其培养。2.2010年考简答题,5分。(思维过程中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一、问题解决概述 (一)问题解决的含义 1、问题的概念: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

26、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问题分有结构的问题(界定清晰的问题)和无结构的问题(界定含糊的问题)。有结构的问题是指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无结构问题是指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理解有结构的问题和无结构的问题,可能考选择题)2、问题解决的概念: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问题解决有三个基本特点;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选择、填空)。* 有结构的问题常用常规

27、性问题解决,无结构的的问题需用创造性问题解决。(填空) (二)问题解决的过程、提出问题问题解决的首要环节、分析问题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重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心理学将理解问题看做是在头脑中形成问题的空间的过程。、提出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算法式、启发式)、检验假设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直接检验、间接检验)(三)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这属于软知识,一般考简答题的可能性大)、问题的表征(即是有结构的问题,还是无结构的问题);、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的作用);、定势与功能固着;* 定势是先

28、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动力准备状态。(选择、填空)* 定势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功能固着的概念:功能固着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选择、填空)4、情绪与动机 * 积极的情绪和较强的动机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这属于软知识,主要考简答题或论述题)、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的知识的概括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提

29、出假设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二、创造性及其培养 (一)创造性 * 创造性的概念: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创造性的基本特征(1)流畅性* 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多少。该特征代表心智灵活,思路通达。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即表示他的流畅性越高。(2)变通性* 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所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变通性越高。(3)独创性* 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同辈的意见,具有新奇性。对同一问题所提意见愈新奇特者,其独创性越高。(二)影响

30、创造性的因素(可能考简答).环境;家庭和学校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智力: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却是必要条件.个性。* 高创造性者的个性特征(简答):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独立性 (三)创造性的培养(考论述题:重点准备)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v 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v 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v 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练习1.从解决问题的过程来看,其首要环节是( )。*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2.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重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心理学上称之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问题分解问题3.学生解答问题时“一题多解”探求多种答案。这种思维形式是( )。 A.发散思维B.聚合思维 C.概括思维 D.间接思维* 4.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