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84.41KB ,
资源ID:355603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55603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技术方案课程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技术方案课程设计.docx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技术方案课程设计江夏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技术方案一、项目概述1. 项目区概述1.1江夏区概况江夏区,隶属于湖北省武汉市,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是武汉市江南唯一的远城区,地处武汉“1+8”城市圈南部枢纽。东与鄂州、大冶毗邻,南与咸宁交界,西与武汉经济开发区隔江相望,北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接壤,具有近距离吸纳两大国家级开发区产业辐射的区位优势。武广高铁、京广铁路、107国道并行纵贯全境,京珠、泸蓉高速公路在此交汇,长江傍西而过,23个深水泊位正在建设,公路网络遍布全区,交通枢纽地位十分明显。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现为武汉市新型城区。截至2013年,全地域行政区域面积2008

2、.9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223.9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785平方公里。历次托管区域面积357.91平方公里,全区实际面积1651.07平方公里。201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0.44亿元,比上年增长12.8%。2013年末,全地域常住人口83.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3.0万人,农村人口40.4万人。有汉、回、苗等26个民族。区辖7个行政街道,1个乡,2个镇和金水办事处,5个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有52个居民委员会,268个村民委员会,2 708个村民小组。2. 项目目的项目以武汉市江夏区为规划范围,通过收集项目区基础资料,运用土地利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现代G

3、IS技术为支撑,结合江夏区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具体条件,完成江夏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寻求符合江夏区特点的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要求的土地利用优化体系,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为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土地保障。3. 项目任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核心是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作用是宏观调控和均衡各业用地。它的任务包括三方面: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土地利用的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规范监督。此次项目以武汉市江夏区为土地利用规

4、划项目区,借助GIS软件,熟练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从资料收集、数据处理、方案编制到成果输出的整个规划流程,完成2010年2020年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4. 规划时段此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时段为20102020年。5. 规划目标江夏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总目标:围绕建立“集约高效、城乡协调、宜居和谐”的城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土地利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强化土地用途管制,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控制非农建设占用农用地,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经济

5、社会发展与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的关系,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协调城乡发展,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推进迁村并点和农村居民点整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江夏。具体目标:(1)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7825公顷,其中辖区范围内实有耕地面积74522公顷,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5080.88公顷以内。(2)建设用地控制目标到2020年,全区建设用地总量控制为32838.32公顷,增量规模控制在7543公顷以内,其中城乡建设用地总量控制为23084公顷,增量规模控制在4870.32公顷以内,城镇工矿用地总量控制为14519公顷,增量规模控制

6、在5863.93顷以内。(3)节约集约利用目标到2020年,全区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08.35平方米以内。城镇工矿用地在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中的比例提高到62.90%;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值提高到155.30万元/公顷(10.35万元/亩),年均增长率不低于12%。(4)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目标到2020年,全区辖区范围内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补充耕地不少于1777.88公顷,省域范围内易地补充耕地3303公顷。(5)土地生态环境建设目标规划期内,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耕地、园地、林地、水域和滩涂等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比例稳定在75%。6. 规划原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下列原则编制: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

7、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县级规划)是落实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上级规划)和指导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下级规划)编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统筹协调和合理安排各区域、各业、各类用地,落实土地用途管制,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体编制原则有:(1)依法编制。县级规划编制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符合地方有关土地管理法规的要求。(2)统筹兼顾。

8、县级规划编制应全面考虑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条件和土地供需状况,妥善处理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统筹安排土地利用。本区域的土地利用活动应不对或尽量减少对相邻地区产生负面影响。(3)上下结合。县级规划编制在确定土地利用政策、规划目标与主要指标、土地利用布局与用途分区过程中,应注重上下级规划的协调和衔接。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原则上应同步编制。(4)充分协调。县级规划编制应与相关规划在用地规模和布局等方面做好协调。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江河、湖泊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等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5)公众参与。县级规划编制应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基层政府、部门、专家和社会公众对

9、规划目标、方案、实施措施等的意见和建议。(6)其他要求。县级规划编制中,中心城区跨越两个及以上乡(镇)时,应划定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合理确定城市(镇)建设用地规模及范围,进行土地用途分区,制定土地用途管制规则。土地用途分区按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的规定。县级规划编制所依据的基础数据应当符合有关法律的规定。规划成果数据统一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县级规划编制应考虑规划管理信息化的需要。规划成果应符合数据库标准的有关要求。7. 规划依据(1)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国家有关土地资源利用、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地方法规;(2)国家政策。国家有关土地资源利用、保

10、护与管理的政策文件,如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3)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等涉及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与实施的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4)相关规划。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经依法批准的其他相关规划,如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0833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32号)、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52020年)等;(5)依法组织开展并公布的相关调查评价

11、成果。(6)其他依据。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要求、土地供给能力及各项建设对土地要求、相关环境法规、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二、 技术路线1. 总体技术路线2. 主要技术方法说明2.1基本技术要求2.1.1实习中需用的软件软件名称主要功能ArcGIS 10.1数据准备、空间分析、图形显示、输出SPSS 19数据准备、数据统计与分析Excell2010数据准备、统计图表、模型建立,预测Word 2010报告编写2.1.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1)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试行)1997-10-07发布。(2)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3)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库

12、技术规范2.2各阶段主要技术方法说明2.2.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阶段(1)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土地利用结构系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结合江夏区2010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的实际情况,主要对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它农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其它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和未利用地9种地类进行研究,查清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量算、汇总各地类面积。(2)土地利用效益分析土地利用效益分析分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可用产量、产值、利润等指标分析,社会效益可用土地利用率、农民人均收入、粮食产量水平、就业效果等指标分析,生态效益可用绿色植被覆盖率

13、、林草覆盖率、草原载畜量等指标分析。(3)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步骤一般为:选择评价对象、确定评价单元、选取评价因子、评价因子量化分级、权重的确定、单因子评价和多因子综合评价。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或模型,参评因子的筛选、因子等级的划分和指数的赋值、因子权重系数的确定,都是影响评价结果的关键步骤。因此,需要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结合江夏区实际情况,我们采用多因子综合评价法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用网格法划分评价单元,采用特尔斐法确定权重,构建多因子评价指标体系。2.2.2 土地需求量预测阶段土地需求量预测包括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农业用地需

14、求量预测具体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水产用地需求量预测;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具体包括各类建设用地,如城乡居民点用地、独立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工程用地和特殊用地需求量预测。土地需求量与人口规模、消费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和作物产量等项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常用的方法只有1520种,大致可分为三类:(1)定性预测主要根据预测对象的性质、特点、过去和现状的延续情况等,对土地进行非数量化的分析,然后根据这些分析,对土地利用的未来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和判断。定性预测是依靠人们的主观判断来取得预测的结果。在定性预测方法中常用因素分析法。(2)定量预测主要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应用电子计算机运算

15、,对土地利用进行定量分析,然后根据这种分析,对于未来土地利用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和判断。(3)综合预测由于任何一种预测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往往采用多种预测方法进行综合预测。其中,土地需求量定量预测方法主要有趋势预测法和回归预测法。(1)趋势预测法规划区域或单位的耕地面积或建设用地面积的变化是在时间序列上展开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得到一系列依赖于时间的数据。以时间为参数的序列为时间序列。若假定变量的过去变动趋势外延到未来,从而得到预测期的变量数值,这就是趋势预测a. 直线方程若耕地面积或建设用地面积逐年增减大致相同,可配合直线方程,求出参数a和b进行预测。

16、b. 二次曲线方程若耕地面积或建设用地面积时间序列中的逐期增长量中期大,前期和后期小,可配合二次曲线方程,求解参数a,b,c进行预测。c. 指数方程若耕地面积或建设用地面积的逐期增减率大致相同,可配合指数方程,求解参数a和b进行预测。(2)回归预测法回归预测法是根据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其他变量的已知值来推断预测变量的数值,是通过表明两个或几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方程式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比如耕地面积同许多因素有关,如人口数量、粮食总产量、基本建设投资增长量等,并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它们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构建回归模型表示这种关系,分析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数量上的相互关系即相关关系,用最

17、小二乘法求解参数值,用回归模型进行预测。2.2.3 供需分析阶段土地供需分析就是在土地供给量和土地需求量预测和估算的基础上加以比较,依据土地供给量和土地需求量两者之间的数量比较借以评价供不应求、供过于求和供需平衡状况。可以采用经验方法增减供需,以达到供需平衡,也可以应用数学方法,借助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即各类用地数量比例关系,协调土地数量供需平衡的同时应使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凡能够同时兼顾数量平衡和利用效率最大两项条件的土地利用结构才为合理,才真正做到了土地供需平衡。2.2.4 用地结构和布局调整阶段2.2.4.1 用地结构调整方法(1)土宜法土宜法建立在土地质量评价的基础之上,依据土地质量评价成

18、果资料,结合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和区域土地适宜性特点对于宜农、宜林、宜牧地和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树种和草种地,以及适宜建筑用途土地加以合理的归并,在土地需求量和土宜阈值范围加以比配,最终借以确定较为满意的土地利用结构。采用综合法进行用地结构调整。综合法是在单项用地计算的基础上采取逐项逼近,借以达到土地面积综合平衡,即达到面积数量平衡和空间布局平衡。依据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资料和土地需求量预测数据,借助于土地利用现状图,在土地利用综合平衡表上作业,反映土地用途变更面积增减的同时,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绘制土地用途变更界限,做到变更前后图数相符,土地面积和空间位置均达到综合平衡。(2)综合法l综

19、合法是在单项用地计算的基础上采取逐项逼近,借以达到土地面积综合平衡,即达到面积数量平衡和空间布局平衡。应用综合平衡法确定土地利用结构可依据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资料和土地需求量预测数据借助于土地利用现状图,在土地利用综合平衡表上作业,从而达到土地面积在数量和空间位置上的平衡。(3)模型法模型法就是依据调查提供的基础资料,建立数学模型,反映土地利用活动与其他经济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借助计算机技术求解,获得多个可供选择的解式,揭示土地利用活动对各项政策措施的反应,从而得到数个供选方案。常用的优化数学模型有:线性规划模型、多目标规划模型、灰色线性规划。2.2.4.2 土地利用分区方法(1)综合分析法综合分

20、析法又称经验法,是一种定性分区法,主要适用于土地利用方式区域差异显著、分区界限明显易定的情况,要求具体操作人员非常熟悉当地的实际状况。(2)主导因素法因素法是在基层乡镇土地利用方式划分的基础上,适当加以归并,逐步扩大土地利用类型区,再将地域相连的类型区合并成为土地利用用地区域,以主导土地用途作为用地区域名称。采用主导因素法进行土地利用分区。因素法是在基层乡镇土地利用方式划分的基础上,适当加以归并,逐步扩大土地利用类型区,再将地域相连的类型区合并成为土地利用用地区域,以主导土地用途作为用地区域名称。(3)叠置法叠置法又称套图法,适用于规划图和区划图齐全的情况。具体操作时将有关图件上规划界线重叠在一起,以确定共同的区界。对于不重叠的部分要具体分析其将来的主导土地用途并据以舍取。(4)聚类法聚类法是一种定量的分区方法,是根据“物以类聚”的道理,对土地利用指标进行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由于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的引进,常常应用模糊聚类法和灰色多元聚类法。三、 工作流程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2. 土地需求量预测3. 供需分析4. 用地结构和布局调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