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45.43KB ,
资源ID:355263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5526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高一年级历史下册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高一年级历史下册教案.docx

1、人教版高一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专题一 课时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古代的农业经济,学会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历史现象。学会运用各种史料分析和认识历史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农业经济是中华文明的基础,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2.难点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改进与经济发展的辨证关系授课过程导课:1.专题概述 2.“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凸显古代

2、中国农业的重要性一、农业耕作方式和农具的发展变化发展阶段耕作方式变化农具的变化原始阶段“刀耕火种”石、骨、木商周时期石器锄耕(耜耕)石、骨、木;青铜农具(少)春秋战国“铁犁牛耕”(发达地区)铁制农具(发达地区)汉代牛耕普及全国耦犁一牛挽犁唐代铁犁牛耕曲辕犁(特点)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目前发现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汉代已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牛耕(二牛抬杠 一牛挽犁),而且耕犁基本定型。曲辕犁特点:1、结构合理,使用轻便,回转灵活,便于推广;2、能够控制耕土的深浅,耕作平稳;3、是我国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二、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和灌

3、溉工具的变化阶段水利工程灌溉工具名称或措施意义或概况史前阶段大禹治水防洪、灌溉春秋战国都江堰、郑国渠秦朝灵渠汉代“井渠”关中农民创造,适合干旱地区灌溉治理黄河(王景)唐代设渠堰使、大运河立井水车、筒车宋代官员奖赏制度水转翻车明清政府重视水利事业风力水车都江堰:变水害为水利,使川西平原成为千里沃野;体现中国古代人民辛勤与智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具有较高的精神文化价值。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加强对岭南的管辖,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治理黄河:有利于朝廷财政收入,增加、人民生活和政局的稳定。为什么都江堰青城山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以下是评选条件)1、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4、2、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3、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4、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入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5、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6、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如果你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负责人,请你给都青文化遗产写一个批准理由1)都江堰在世界水利史、青城山在中国道教史上具有开创性;2)都江堰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5、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上独树一帜3)青城山道教和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华民族文化划时代的杰作,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4)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天师道的祖山、祖庭5)青城山-都江堰是全世界亚热带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最完整的地区三、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历史时期土地制度表现形式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奴隶社会(商周)奴隶主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封建社会(战国以来)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问题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1、产生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土地买卖频繁2

6、、土地兼并导致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因为自耕农是国家各种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使国家丧失收入来源。)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土地兼并的膨胀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也会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四、重点难点问题1、影响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利因素:耕作方式的转变;农用工具的进步;水利工程的兴修;自然条件的优越;统治者的重视;劳动者辛勤劳动不利因素:地主土地所有制;赋税徭役的沉重;社会环境的动荡;自然条件的恶劣2、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组织方式: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经营方法:精耕细作,小农户个体经营;主要内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

7、养业为辅;经济类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中占据统治和主导地位,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己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赋税和徭役繁重,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土地高度集中,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激化,民众暴动不断发生。小农经济作为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兴衰荣辱直接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为此,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8、扶植小农经济。历朝历代的水利兴修防御了自然灾害,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地位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作业:随堂练习专题一 课时2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总结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掌握概括历史事物发展过程的方法。学会运用各种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地图、文物图像来分析历史现象,认识历史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知道我国古代有高度发达的手工业技能和完备的手工业部门,中国的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

9、、成就辉煌。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与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在有条件的地区,指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访谈,增加对古代手工业成就的切身感受。通过书中文献、历史图片和地图对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文明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崇尚科学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2.难点: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授课过程: 复习导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黄梅戏天仙配选段,让学生认识到古代中国自然经济的特征一、纺织业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哪三个部门?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1、纺织原料我国纺织原料出现的先后顺序:麻、葛丝棉我

10、国古代最早的纺织原料是麻、葛,其次是蚕丝,而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在宋朝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明朝时期,棉花的种植面积普遍扩大,棉布已成为老百姓的主要衣料。2、发展历程距今四五千年前:最初的纺织品是麻和葛,后来出现蚕茧和丝织品。商代:有负责指导桑蚕生产的专职官员,妇女纺织生产为“国有六职”之一。西周时期:出现平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战国时期:棉、绢、罗、纱等品种多,产量大,质量高汉代:纺织品的花色达20多种,丝织品轻柔优美,通过丝绸之路行销到欧洲。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丝麻织品遍布全国各地。北方以来州、毫州最著名,南方以吴越、宣州出名;另外丝织品种类增多。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

11、,丝织工艺水平有所提高。明清:进入鼎盛时期。(1)丝织中心苏州、杭州(2)民营丝织业兴盛(3)丝织品工艺精巧,妆花缎、金宝地棉纺织业成为农民的主要副业,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明代浙江嘉兴使用新式“纱绸机”;双色套印技术得以广泛传播,出现许多颜色的秋色印刷品;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兴起,苏州等地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为什么纺织业能够持续不断地得到发展?1、政府的重视2、织女地位较高3、技术水平不断进步和发展4、丝织品远销海外,深受欢迎5、民间私营作坊兴盛6、纺织业部门出现工场手工业,规模日益扩大二、冶金业我国古代的冶金业主要包括哪两个大的部门?分别出现在什么时期?1、青铜器什么叫青铜器

12、?青铜器特指商代和西周、春秋时期的青铜器物,这些器物以铜质为主,加入少量锡和铅浇铸而成,器物颜色呈青灰而得名。2、冶铁业冶铁业也是我国冶金业一个重要部门,正由于冶铁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社会的进步。冶铁技术进步和发展:(1)由块炼铁到生铁的进步;(2)淬火工艺的出现;(3)煤的使用;(4)供风形式有了革命性的变化:自然通风人力皮囊鼓风畜力马排鼓风东汉杜诗发明用水力作为动力鼓风。三、陶瓷业1、新石器时代:开始烧制陶器2、从商朝到东汉:由陶向瓷过渡3、唐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越窑的青瓷(唐代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名句赞美青瓷邢窑的白瓷(有

13、“南青北白”之说)4、宋代:瓷窑遍布各地,全国有几大名窑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5、清代:粉彩瓷器工艺的发明我国古代陶瓷品种不断创新的原因古代科学技术的不发展与进步;历代统治者的重视与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与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劳动人民的积极创造和聪明智慧。中国古代制瓷业的世界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中国的制瓷技术高超,享誉世界;在中国制瓷工艺的影响下,世界各地也开始生产瓷器;中国的制瓷在世界上具有无可替代的独尊地位。宋、元、清三代瓷器的发展有什么变化?瓷器表面由色调单一到色彩绚丽;瓷器的功能由纯生活用品到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工艺制造水平不断提高。

14、陶与瓷的区别:用料不同、烧制温度不同、吸水性不同、透明度不同、敲击声不同四、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起源较早,历史悠久。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技术水平不断进步,长期领先世界。生产规模逐渐扩大,明清时期工场手工业出现,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流通方式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不在市场流通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剩余部分出售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逐步形成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

15、营形态。到明代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又进一步发展为资本主义简单协作的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古代手工业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作业:随堂练习专题一 课时3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古代商业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基本情况。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市”的基本知识,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市”的发展历程、主要表现及原因。理解在中国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及其在中国经济进步中的作用,分析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原因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通过阅读有关历史文献来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的商品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发展

16、情况,通过观察法结合教材中所提供的历史图片和史料对中国古代“市”的发展和演进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和论证。并且主动进行查阅和借助互联网获得更多的信息,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实地考察,进而用比较法把所收集的实证资料和文献进行比较以验证书中内容的可靠性和真实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历代统治者都通过“重农抑商”政策来限制和压制商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新的富有活力的经济形态的诞生。联系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增强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信心。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市”的发展和演变,培养历史概括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2.难点:理解中国古代“市”在时间和空间上限制

17、的突破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深入分析中国古代商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不等的深层次原因。授课过程新课导入:“商人”和“商业”名称的由来。中国人很早就学会经商,商朝人善于经商。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作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范蠡(吴越争霸时人物)商人祖师商业贸易作为社会经济现象的一个方面,与工农业生产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是工农业生产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进步。历史上的商业贸易现象包括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等方面。一、古代商业的繁荣1、商周:

18、商业产生商业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商业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商人的积极作用,“商人”又是因何而来?传说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作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贩卖的物品为“商品”。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商业因商朝而得名的真正原因?商朝商业发展水平较高,初具规模,已经具备了商业的一些基本要素,如出现了职业商人和商业活动的交换媒介货币。战国后期,各国铸造流通的铜币种类增多,形状各异,有的模仿农具,有的模仿各种工具,也有的模仿贝的形状。货币的数量大,种类多,反映了商业较过去发达。商品交换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2、秦汉:商业的

19、初步发展原因: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 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 汉文帝将抑商政策改为宽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实行“入粟拜爵”;两汉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表现:西汉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对外贸易发展,出现了许多商业中心。3、唐代:商旅往来频繁隋唐时期,随着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商业贸易、中外交流蓬勃发展;至宋元时期,古代商业的发展更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期。4、宋元:海外商运发展迅速(陆上丝路不通,造船业发达)5、明代:会馆、商帮的出现商人在古代最初只是个体分散式的经营,没有出现什么大的商人群体。但到明清时期,由于商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竞争的加剧

20、,全国各地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各具特色的以地域为中心的商帮,商人开始以群体形象活跃在历史舞台。山西商帮、徽州商帮、福建商帮、广东商帮、山东商帮、宁波商帮、龙游商帮、洞庭商帮、江西商帮、陕西商帮二、“市”的发展1、城市的由来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以后“城”、“市”结合,成为社会的中心,商业的繁荣也就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2、“市”的发展秦代: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当面交易汉代:有专门管理机构,长安有东、西9市,市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市、坊界限分明六朝:草市形成,且由“草市尉”实行行政管理唐代:草市普遍,夜市繁荣,但市场活动范围和时间仍受官府严格控制,市、

21、坊界限分明,市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宋代:市首次突破了原先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成繁荣的商业街,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草市已经有比较完善的饮食服务设施,有夜市、晓市和定时一聚的庙会明清:商业区繁华三、商业都会的掘起战国:表现出商业集中的趋势,商业城市开始兴起汉代:都市因商业集中而繁荣新朝: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以“市”为标志的全国商业中心的形成唐朝:长安、洛阳、扬州宋朝:汴京(开封)清代:苏州、四大名镇(广东佛山镇、河南朱仙镇、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经济职能不断加强,直至出现专门的工商业中心;商业中心分布以北方为主南方为主;农业、手工业发展;江南的开发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四、古代中

22、国商业经济的特点1、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2、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3、货币问题始终掺杂其间。货币制度及货币的使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水平与特点;4、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5、商业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和纸币很早就出现;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商业的繁荣与哪些因素有关?政策支持、政治稳定、农工业发展、交通发达、市场开拓、城市建设、货币流通、经营理念作业:随堂练习专题一 课时4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重农抑商”“海禁”

23、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重农抑商”、“海禁”、禁奢侈相关的历史材料,学习提炼有效信息阐释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国家政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政治保障,体会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围绕国家“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重组或选取史料认识历代专制王朝采取的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教学难点通过历代专制王朝的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更深刻理解当今国家经济政策对现今国家发展的影响。授课过程 复习导课:古代中国的商业思考:古代中国商业的地位一、国家政策之一重农抑商1、含义: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

24、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代封建王朝沿用。2、原因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3、表现重农: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奖励垦荒,兴修水利专卖制度,限制了民营商业范围。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4、后果积极作用(古代社会的前期起积极作用为主):经济上: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消极影响(古代社会的后期起消极作用为主):阻碍

25、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明清封建统治,违背了历史潮流。二、工商业的管理1、秦:统一度量衡、货币2、汉(汉武帝):盐铁官营3、唐:朝廷官员管理,交易时间受限4、明清:海禁三、国家政策之二“海禁”与“闭关锁国”1、含义海禁政策: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郑和下西洋)主要是对内的防范闭关政策: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人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更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2、原因根本: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免受威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这两种政策产生和存

26、在的共同经济基础。具体:明初实行海禁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清初是为了维护其统治,为了割断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特别是要割断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3、后果海禁政策:严重限制了中外交往的发展。闭关政策:虽起了一定自卫作用,但在客观上造成了阻滞中国社会发展的恶果,使中国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所以闭关政策带来的恶果要比海禁大得多。四、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1、时间:产生于明代中后期,清朝有了缓慢发展。2、概况:产生于江南地区的纺织业部门3、实质:雇佣关系机户:早期的资本家(拥有大量资金、生产资料、机

27、房;靠工人生产获得利润,剥削的是工人)机房:早期的手工工场机工:早期的雇佣工人(靠给机户工作,领取工资)4、条件:资金、技术、劳动力、市场、国家政策5、缓慢发展的原因:资金:土地买卖制和高额地租吸取商业资本买田置地,影响资本积累,另外重重关卡,征收重税。技术:革新慢。市场:农民极端贫困,无力购买,国内市场狭小;政府闭关锁国政策,国外市场无法开拓劳动力:国家重农抑商,农民被局限在土地上,无自由劳动力。国家政策:推行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总之,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特征(以课后“自我测评”为例)1、为了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中国古代历朝大都

28、执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2、古代王朝对经济生活的控制非常全面、具体和严密。3、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实行禁奢侈的政策。4、统治者推行的区域经济管理政策,有时会使经济发展出现畸轻畸重的偏差。作业:随堂练习专题二 课时1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版必修II第四课,主要讲述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历史背景、兴起状况、初步发展。第一目“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讲述民族工业兴起的历史背景,这是本课重点。教学中通过补充材料,结合课本内容来说明鸦片战争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为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创造了条件。第二目“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讲述民族工业兴起的途径、时间、代表企业、

29、主要分布行业部门,教学主要按课文内容讲述,不必补充材料。第三目“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讲述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条件、时间、发展状况、重要意义,教学中适当补充材料介绍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状况。【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喜欢探究,有积极参与意识。由课前学情调查得知,学生虽然在初中历史课上学习相关内容,但知道、理解的程度不是很高,只知道一些代表性企业,对民族工业兴起的条件理解分析不够,材料分析能力不足。【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要了解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条件、兴起与初步发展的状况等方面史实培养学生深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教科书和相关图文资料,提高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2.通过

30、讲述民族工业的兴起、初步发展的条件,使学生理解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发展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的关系,并进一步去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3.通过相关资料的补充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实业家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授课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天仙配片段,(投影)【教师提问】通过阅览上述歌曲、投影,我们可以得到关于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什么信息?【学生回答】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教师】回答的很好。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板书】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一、鸦片战争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师】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很大冲击,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材料)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量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松太布市,销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