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31.58KB ,
资源ID:355187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5518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六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六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docx

1、六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六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六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六年级的科学。经过了解,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在家过于娇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手较弱。少数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导致科学意识淡薄,科学实验的操作不熟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显微镜下的世界,我们的地球,物质在变化,探索宇宙,假设与实验等。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关于“显微镜下的世界”的内容,主要指导学生初步认识细菌、霉菌、病毒等微生物,知道生物体由细胞构成,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密

2、切联系;“我们的地球”主要是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引领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物质在变化”从生活中熟悉的一个个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经历部分或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水平,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问题的积极性;“探索宇宙”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太阳和月球的运动变化,探究它们的运动模式,锻炼自己的毅力,让学生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认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潜力,引领学生进入天文这座神圣的殿堂,打开宇宙这本书,遨游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解答心中的疑问,揭开宇宙神秘的面

3、纱。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从探究水平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主权。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 三、教学基本目标 1、科学探究:经历几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认识。不仅关注资料的收集和实验的探究,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分析和整理,并用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交流。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的意义和方法,开始学习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自然现象,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 2、情感、

4、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深入浅出探索的兴趣和探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关注物质的变化,对宇宙充满探索的欲望,并能从科学发展史中获得对科学和科学探究的更多理解。 3、科学知识:获得有关“显微镜下的世界”、“地球和宇宙”、“物质的变化”等方面粗浅的科学知识,逐步积累经验,理解相关科学概念。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

5、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2、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 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5、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6、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7、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9、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10、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

6、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六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2 一、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

7、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以上不同

8、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在本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册的重点是: 1、通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较全面地收集证据。 在本册,学生除了通过观察、实验方式外,还将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比如对垃圾问题、水资源问题的研究。 2、对各种证据进行处理,尤其是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如根据资料对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据八大行星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等。 3、学习对现象进

9、行科学解释,获得概念性理解。 本册将让学生学习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如画出通过显微镜观察出的结果,画日食成因图,建立环形山模型,形成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4、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质的变化”单元中,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主要材料清单: 1、“微小世界”单元。 (1)观察工具: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玻璃片,平面镜片,显微镜。 (2)观察对象:昆虫或昆虫器官(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标本;食盐、味精、矿物晶体;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洋葱、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细胞装

10、片。 (3)其他工具或材料:小刀、滴管、碘酒、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或其他纤维。 (4)观察的图片:多种生物细胞及细胞作用的课件或图片。 2、“物质的变化”单元。 (1)实验材料:火柴、生锈的铁钉和铁片、蜡烛、米饭、淀粉、碘酒、几种常见的食物、小苏打、白醋、铁锈、硫酸铜溶液、涂有油漆的铁制品、小自行车、白糖、柠檬酸、自制电路检测器。 (2)其他工具:滴管、榔头、镊子、玻璃杯、小饮料瓶。 3、“宇宙”单元。 (1)模拟实验材料:圆纸片、皮球、玻璃球、兵乓球、打气筒、注射器、沙盘、电筒、蜡烛、纸板、橡皮泥、棉线、铁丝、星空图。 (2)相关资料:有关月球、日食、月食、太阳系、北斗一七星、夏季

11、星座、航天器、人类宇宙历程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4、“环境和我们”单元。 (1)观察实验材料:广口瓶、洗净的小石子、纸巾、墨水、有回收标志的塑料瓶、堆肥箱、包装盒。 (2)常用工具:弹簧秤、自制量杯、放大镜、显微镜。 (3)相关资料:有关垃圾场、垃圾污染河道、回收垃圾、水污染等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三、各单元概述、教学目标和实验清单: (一)“微小世界”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视野不断开扩的线索编写。学生将经历用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对昆虫、晶体、细胞和微生物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激发他们深人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到,人类为了更好地探

12、索自然界,一直在不断地改进观察工具。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发现了原来不知道的许多秘密。 教学的重点是拓展学生观察的范围,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他们探究和发现大自然的奇妙,学习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体会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第1课: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第23课: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器官和物体的微细结构,体会用放大镜比用肉眼观察更有利我们对身边世界的了解。 第4课:帮助学生了解从放大镜到显微镜的发明过程,认识到是显微镜的发明及不断改进,使人类观察到越来越小和越来越精细的物体及结构,发现了微生物和细胞。 第57课:指导学生用显微

13、镜观察微生物及细胞,了解人类用显微镜探索生命世界的成果,同时认识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微生物具有生命的特征。 第8课:对单元学习进行回顾和总结,对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以及对人类探索自然的成果进行梳理,并通过查阅资料汇报交流,了解更多的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A、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B、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透明的、中间较厚的,放大倍数与中间的厚度直接有关。 C、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D、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E、一些微生物太

14、小,没有放大镜或显微镜便不能被看到。 F、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组成。 G、微生物有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结构。 H、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种多样的。 (2)过程与方法。 A、运用手执透镜及显微镜观察生物及非生物标本。 B、学习使用适当的器材及技术观察细胞和微生物。 C、通过文字、绘画、讨论等形式记录、交流观察结果。 D、通过观察实验及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成果。并以多种方式交流及汇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发展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 B、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促进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对促进科学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C、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

15、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对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发明成果表示敬佩。 、实验清单: (1)放大镜观察物体;制作自己的放大镜。 (2)放大镜观察昆虫标本;放大镜观察蚜虫。 (3)放大镜观察实验、白糖、碱面、味精颗粒;制作食盐晶体。 (4)制作简易显微镜;了解显微镜下的新发现。 (5)使用显微镜;制作并观察洋葱皮表皮细胞切片。 (6)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切片。 (7)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二)“物质的变化”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了新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

16、的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依据。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学生需要认识到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从学生认识发展的角度,我们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变化的类型和化学变化生成的具体新物质,这对学生来说为时尚早,他们将在中学时继续学习。我们要求的是,学生能够从种种变化的现象出发,推断物质的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然后寻找各种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达到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的日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思维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很重要的。学生通过学习,在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上能有所发展,在理解科学、理解科学的思想和观点、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方面能有所提高,是本单元教学所期望

17、达到的主要目标。 第1课:主要呈现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实例。从这些变化的实例中,比较出两类不同的变化,一类是只改变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另一类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第2课:通过两个实验,引导学生详细观察没有变化的沙豆混合和产生了新物质的白糖加热,分辨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变”与“不变”,分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 第36课:具体介绍一些化学变化的类型以及这些化学变化所伴随的现象。学生通过观察现象、作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研究各种化学变化,总结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产生了新的物质。 第78课:通过研究化学变化速度的控制,介绍化学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懂得化学变化与生产生活之间的关

18、系。最后帮助学生总结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A、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B、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C、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D、物质的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E、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 F、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过程与方法。 A、通过观察、推测、实验设计和验证获得结果。 B、学习通过“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 C、经历简单的对比实验的设计和实验过

19、程,培养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D、按规范要求完成实验。 E、对观察研究结果进行简单整理、分析并概括总结,逐步形成科学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A、认识到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B、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C、认识到阅读、收集更多的相关信息资料,丰富自己的认识,修正、完善原有的认识的必要的。 D、培养以证据说话的观念和行为习惯。 E、体会科学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 F、体会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以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G、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有很多的证据。 H、认识到科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实验清单:

20、(1)观察物质的变化。 (2)混合沙和豆子;加热白糖。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检验食物中的淀粉;制作神秘的信件。 (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食盐;检验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 (5)观察铁锈;探索铁生锈的原因。 (6)观察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 (7)观察铁钉生锈的快慢。 (8)制作饮料。 (三)“宇宙”单元: 、单元概述: 本单元的教学要让学生在星空下来感知宇宙,在感知的基础上,在所提供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有关太阳系、一些星座、星系等模型的建构,形成初步的、浅显的、有系统的对宇宙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有一定解释力的宇宙的体系或结构模型,培养学生对天文的兴趣。 通过这八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认

21、识到,宇宙是一个系统,由大小不同的星系构成;组成宇宙的星系或星体都在运动变化,分布在不同的宇宙空间并有不同的特征;宇宙是庞大的,但是可以被人类探索、发现和认识的。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为了增强单元教学的活动性,教科书设计了一些探究性活动,如画月相、造环形山、日食的模拟实验、建太阳系的模型、建北斗一七星模型、制作活动星图等,使学生对宇宙的理解建立在一些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之上。这是本单元的特色之一。另外,教科书还设计了一些课后的活动,如观月、观星、收集资料等,希望这些活动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天文的兴趣。 本单元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客观存在的观察障碍,如

22、天气、灯光等;二、夜间观察活动较难组织、开展。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方法加以解决。 第1课:让学生对月球的基本情况、运动方式以及人类对月球探索的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完成一张自己的月球卡的制作。 第2课:让学生通过画月相的活动,了解月相的变化,在对月相进行排列的过程中对月相变化的规律有所认识,并通过模拟活动试着解释月相变化的原因。最后,让学生观察白天的月相,对月相变化的情况进行实践检验。 第3课:通过一个有趣味的活动一造环形山,让学生在制作月球环形山模型的过程中,对环形山的成因展开探究。 每4课:让学生对有趣的天文现象一日食和月食展开探究,这需要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有关

23、日、月、地三天体运动模式的知识,模拟再现日食和月食,从而明白这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 第5课: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构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数据表处理数据,并建立太阳系模型。学生将惊奇地发现,所建太阳系模型与有关太阳系示意图相差甚远。 第6课:学生将实际做一个星座模型,从而明白星座实际是远近不同、彼此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形成的视觉构图。 第7课:学生将了解夏季主要星座的特点,并根据制作的星图去实际观察天空中的星座。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天文的兴趣。 第8课:学生将了解宇宙的组成、规模、运动变化等,同时了解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成果,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和所付出的努力。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

24、概念。 A、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方面有别于其他星球。 B、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变化导致日食和月食现象。 C、星座是远近不同的恒星在天空中形成的视觉构图。 D、宇宙是由类似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等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组成的庞大的系统,它在不断的运动变化。 E、宇宙是可以被人类认识的,人们通过不断地改进各种观测技术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过程与方法。 A、多渠道收集、整理信息,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和讨论。 B、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并做出假设。 C、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并对如何建立模型、如何让模型更具解释力有所认

25、识。 D、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根据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探究天文现象或事物的成因。 E、用合理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如画简图、示意图、结构图或做实物模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 A、认识到在讨论交流中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对于丰富、修正、完善原有的认识是必要的。 B、认识到科学是永无止境的探索宇宙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对探究宇宙天文产生较浓厚的兴趣。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与客观真实是有一定距离的。 、实验清单: (1)制作“月球卡”。 (2)画月相;模拟月相变化;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变化。 (3)模拟造“环形山”。 (4)模拟日食;模拟月食。 (5)建太阳系

26、模型。 (6)建星座模型;认识星座。 (7)制作活动观星图。 (三)“环境和我们”单元: 、单元概述: 本单元试图从科学的角度指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并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第14课:以学生认识发展的过程为线索,从研究“我家一天的垃圾”开始,认识垃圾的数量、成分,引起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了解垃圾处理的方法。知道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减少垃圾和对垃圾进行科学化的处理。期望通过活动,使学生对垃圾带来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科学方法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把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体现在行动上。 第57课:学生将统计家庭一天的用水量,了解人们

27、日常生活对淡水资源的巨大需求,改变“地球是水的星球,水资源取之不尽”的错误观念,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探索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感受净水的来之不易。进而实际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了解家乡水环境存在的问题。 第8课: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类的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认识人类应该约束自己的行为,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进而改善环境。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A、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垃圾危害环境。 B、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等。 C、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是会影响环境。 D、减少固体垃圾的科学方法是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

28、利用。 E、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 F、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 G、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引起的,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 H、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是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人类正着力于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 ()过程与方法。 A、调查统计家庭一天的垃圾数量和种类。 B、做垃圾填埋模拟实验,经历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的活动。 C、研究包装盒是否过度包装,设计物品的重新使用。 D、对垃圾进行分类分装,参与回收利用活动。 E、统计、分析、比较家庭一天的生活用水。 F、做污水净化实验,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情感态度价值观 A、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产

29、生的严重影响。 B、关注垃圾的处理、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C、培养资源意识,养成垃圾分类、节约资源的习惯。 D、树立改善环境问题的信心。 E、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实验清单: (1)统计一天的垃圾。 (2)填埋垃圾模拟实验;设计垃圾填埋场。 (3)观察比较商品包装盒;设计废旧物品的重新使用。 (4)垃圾的分类和分装;做一个堆肥箱。 (5)统计一天的用水量;制订节水计划。 (6)比较自来水和生活污水;参观污水处理厂。 (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查找环境污染的资料。 六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3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上学期学生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对科学课的学习兴趣,调

30、动了我的教学热情与思考的积极性。教师的积极教学心态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科学的态度。本学期在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注意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培养其探究能力,提升其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微小的生物、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太阳、地球和月亮、生物与环境、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本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待科学学习: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2.对待自然:能

31、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 (二)知识目标 1.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 2.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3.了解月球概貌的知识,了解人们对月球探索的历程。 4.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5.认识月球的公转特点以及月相、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条件。认识太阳、地球和月亮三个天体的运动关系及相互影响,建立空间观念。 6.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特性,知道如何保持珍惜动植物的生态平衡并制定计划开展保护珍惜植物的活动。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分析、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并做记录; 4.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5.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自主探究,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