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5 ,大小:211.77KB ,
资源ID:354903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54903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经济地理学讲义第8章区域经济发展.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8章区域经济发展.docx

1、经济地理学讲义第8章区域经济发展第八章 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 结构的演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经济总量的增长与结构的演进是相互关联和互动的:经济总量的增长为结构调整、转换、升级提供了经济基础,结构演进则增强了资源配置能力,提高了资源利用的投入产出效率,实现经济总量的更快增长。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一、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因素 资源禀赋从资源配置的角度 资源配置能力 区位条件 外部环境(一) 资源禀赋1资源分类 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风景资源等。资源 经济社会资源:劳动力、人口、资金、技术和社会环境。2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自然资源是

2、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区域内自然资源的禀赋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活动的规模与效益。自然资源的组合状况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域经济活动产生的现实可能性及增长的潜力。 3劳动力资源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劳动力资源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力的质量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转变为劳动力素质的竞争。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变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与劳动力因素基本相同。在不考虑收入水平的情况下,人口数量的多少决定了区域内市场的容量和潜力,从而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区域经济增长。4资金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资金是区域经济增长中完成各种资源配置的重要

3、因素。区域所拥有的资金量直接决定了它所能配置的资源的种类、数量和质量,进而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5技术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技术因素是区域经济增长中的最活跃因素之一。技术进步已成为现代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技术可以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弥补区域在自然资源方面的缺陷。技术进步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形成新的经济部门,使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 6社会环境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社会环境因素包括了社会传统、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文明程度等等,是区域发展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体而论,社会环境良好,就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吸纳区外资源、鼓励创

4、新和科学决策等,将有力地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二) 资源配置能力1经济体制经济体制决定了制约经济运行的基本机制,进而影响到区域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和效率。 我国的实践证明,经济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泉。1980s以来我国各区域的经济增长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经济市场化的差异。 2政府经济管理能力政府代表着区域的整体利益。政府能够通过制订和实施各种经济政策来引导、规范企业和个体的经济行为,调节资源的部门和空间配置状况,从而调控区域经济增长。因此,政府的经济管理能力直接影响了区域资源的配置效率。 3企业组织水平企业是区域经济的基本活动单位。从这个角度看,区域内单个企业经济活动的

5、组合就构成了区域经济的整体增长。 企业的制度创新、技术水平、规模结构、数量结构等决定了企业本身的发展状况,进而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力。特别是骨干企业的作用使其成为区域经济的组织核心 。4区域经济结构经济结构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决定了区域资源配置的基本模式。经济结构的先进性或优劣影响到区域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如果区域拥有符合现代经济发展潮流且有优势资源作支撑的主导产业、各产业之间紧密相连的产业结构,以及由强大增长中心为空间组织核心、各产业布局合理的空间结构,就能够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三) 区位条件区位:指经济活动单位(包括企业和区域)在以地理空间为背景、由相关经济活动所构成的经

6、济空间中的位置。区位客观上反映了某种经济活动与其它相关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距离的约束下发生相互作用的机会和程度。1. 区域的区位条件对其经济增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区位条件决定了一个区域所处的大的自然环境;区位条件决定了一个区域与其它区域的空间关系;这种空间关系通过它们相互之间的交通联系所决定的距离成本而对其经济增长产生作用;区位条件左右着一个区域在全国经济发展大格局中所处的位置。2. 要辩证地看待区位条件区域的经济增长状况不可能完全受制于区位条件;区位条件也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良好的区位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还可以改善区位条件,使其向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转

7、化。 (四) 外部环境1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全国的经济发展格局从宏观角度影响一个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走势。由于各个区域的具体情况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因此国家实施的许多一般性(或非区域性)经济政策对不同的区域产生的实际效果却可能出现较大的差别;而国家推行的区域政策更是对各区域带来差异较大的影响。2区域经济关系区际经济关系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区域在与其它区域的经济交往中能否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二是影响一个区域能否通过与其它区域的分工与合作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 3国际经济背景国际经济背景对不同区域的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有所不同: 一个区域的对外

8、开放度越高,受国际经济背景变化的影响也就越大。国际经济形势趋好,它可能获得的发展机遇就越多,反之,国际经济的波动将会影响其经济增长的快慢及稳定性。 对外开放度低的区域,虽然受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相对有限,但是,从外部得到的发展机会也更少。(五)区域经济增长机制区域经济增长与宏观经济增长从性质上讲是同质的,所以其增长的机制总体说来是一致的,即包括需求拉动和供给驱动。需求拉动是指由区域内外对本区产品与劳务的需求促使其扩大生产、增加产量,从而导致区域经济增长。供给驱动是指资本、原材料、技术和劳动力各种生产要素供给增加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形成新的需求,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增长。 1、要素投入增加的驱动机

9、制 资本、劳动、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增加通过三种渠道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一是区域内生产要素从一些低效率的部门向高效率的部门流动。一旦一个区域有效的生产要素集中到高效率的、对区域经济有带动作用的部门,则这个区域必然会获得经济增长。二是区域内生产要素从低效率的地区向高效率的地区流动。各个地区都有着不同产业、不同部门发展的优势,如果在每一个地区生产要素都尽可能地发挥最高的效率,则该区域必定能够获得经济增长。三是从区域外部流入了大量的生产要素(如获得了大量的外资、引进了世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引进了关键性的技术或管理人才等),由此必将带来区域经济的增长。2、特殊产业和行业增长的拉动机制 在一

10、定的时期内,某一特定的区域一定存在着某一个或几个增长较快的部门,它们是带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如我国广东省以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产品为主的出口加工业,一直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带动力量。而北京市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服务业的发展。此外,我国东部地区相对发达的对外贸易与流通产业,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3、先行地区增长的拉动机制 区域经济增长不可能在空间上完全均衡,它是由发达程度不同、经济增长快慢各异的各个地区的经济增长所构成。由于各个区域自身发展条件存在差异,并由此带来一定时期内资源配置的地区差异,其结果必定会出现一个或几个地区在某一时期内其经济超过其他地区而快速增长

11、,这些地区即成为具有带动性的“先行地区”,进而带动整个区域实现经济增长。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首先成为“先行地区”,近三十年来一直保持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而作为中西部地区,在“先行地区”的带动下经济增长速度也一直较快。4、区内居民消费增长的拉动机制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在宏观经济理论中是解释国民经济增长的三大原因(投资、消费、出口)之一,也是一国经济增长最直接的动力。区域内部居民消费增加(无论是物质消费还是服务消费的增加),必然会带来消费品和服务产量与产值的增加、投资增加、就业率的上升、居民收入的增加等,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的全面增长。相反,如果一个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虽然有所上升,但是因为种种其他

12、限制因素导致居民消费不能与收入同步增长,则会对区域经济增长直接起到抑制作用。二、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一)乘数-加速原理乘数和加速数相互作用的模型最早由汉森提出,后经萨缪尔森加以补充,故这一模型又被称为“汉森萨缪尔森模型”。乘数-加速原理的基础是乘数理论和加速数理论。其基本思路是:投资增加,通过投资乘数作用使收入增加,收入增加又促使投资以更快的速度增加,从而形成高涨;当收入增长速度放慢,根据加速理论,投资会减少,从而导致国民收入减少,形成衰退。如此循环往复,从而形成经济周期。1、乘数原理(1)乘数概念(源于经济学):英国人卡恩1931年提出乘数概念:新投资使就业增加的总量与该投资直接产生的就业量的

13、比例(即就业乘数k) 。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对乘数概念进行了扩展,用乘数表示投资的增加所引起的收入增加的倍数(即投资乘数k) 。(2)乘数原理:指经济增长中投资对于收入有扩大作用,总投资量的增加可以带来若干倍于投资增量的总收入的增加。 即 k = / I = k I 式中: k 为投资乘数 为国民收入的变动 I为投资变动乘数原理表明,当投资变动时,国民收入会以其乘数倍产生同方向的变动。2、加速原理加速原理由法国经济学家A阿夫塔里昂1913年在生产过剩的周期性危机、美国经济学家Y.M.克拉克1917年在商业的加速与需求规律中提出,说明了收入的变动对于投资产生的倍数效应。 1、 加速数

14、概念(源于经济学):收入的增加将导致投资的增加。总投资增量与收入(产量)增量的比值称为加速数。用公式表示:加速数(资本产量比):生产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资本数量。以v表示加速数,Y表示产量(或收入),K表示资本,则: v = K / Y 即:K = vY由加速数的定义可以知道,随着产量Y的变动,资本量I也需要变动。为了增加或减少资本存量,需要有净投资额,即I = K,所以加速数的公式K = vY又可以写成: I = v Y 该公式表明:要增加收入(产量),要求净投资以加速数的倍数扩大,这就是加速原理。 2、加速原理的基本思想:投资是产量(收入)变动率的函数,投资变动的幅度大于产量(收入)的变动率

15、,即产量(收入)变动率增长,投资将加速增长,反之,当经济放慢增长或停止增长,投资将加速减少,可见加速具有正负两个方向的作用。为了使投资不下降,产量必须保持增长。如果产量停止增长或增长放慢,就可能造成投资下降或停止。这表明,即使产量的绝对量并末减少,经济仍可能因为投资下降而导致衰退。3、乘数与加速数的关系加速数与乘数作用同时存在,相互作用。 投资收入投资 乘数k倍 加速数v倍 两者循环往复,导致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二) 区域增长极理论1佩鲁的增长极概念:所谓增长极就是具有推动性的经济单位,或是具有空间聚集特点的推动性单位的集合体。1950年法国经济学家弗郎索瓦佩鲁 在经济学季刊发表题为经济空间:

16、理论与应用一文,首次提出增长极概念,其出发点是抽象的经济空间,而非地理空间。20世纪60年代初,罗德文首次将这个概念应用于区域规划中,被赋予了地理空间含义。后来布达维尔把佩鲁的增长极“改造” 成核心城市,把增长极与外围的联系“改造”成不同规模增长极的等级体系,把增长极理论“发展“成为有关区域的城镇体系和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由于概念的转变,增长极理论成为了经济发展与规划的理论依据。20世纪60年代以后许多国家将该理论应用于实践。如法国巴黎地区过度膨胀的问题、英国落后地区经济恶化和萧条地区经济停滞问题、意大利南北差异问题等;发展中国家也纷纷仿效。2区域增长极(1)定义区域经济中的增长极是指具有推动

17、性的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2)区域增长极的特点在产业发展上: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经济技术联系而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的组织核心。在空间上,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空间联系而成为支配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组合的重心,造成区域空间的不平衡。在物质形态上,增长极就是区域中的中心城市;而且,由于区域的大小不一样,相应地,增长极也有规模等级之分。(3)增长极的作用机制支配效应:增长极能够通过与周围地区的要素流动关系和商品供求关系对周围地区的经济活动产生的支配作用。乘数效应:增长极对周围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地得到强化和放大,影响范围和程度随之增大。a.增长极对周围地区的

18、乘数效应(k)= 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 / 增长极的经济增长即增长极的经济增长会导致整个区域产生乘数k倍的经济增长。b.加速数(v)在区域经济中的表现形式为:增长极的收入或产量的增长将引起整个区域投资加速数(v)倍的增长,反之,引起整个区域投资的v倍的减少。极化效应:增长级的推动性产业吸引和拉动周围地区的要素和经济活动不断向增长极流动,从而加快增长极自身的成长。(负效应)产生原因: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经济效应。扩散效应:增长极向周围地区进行要素和经济活动输出,从而刺激和推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正效应)扩散有二种形式:a.有形扩散(人才,资金,设施,商品的转移);b.无形扩散(智能,信息和服务的扩

19、散)。扩散效应与极化效应是一对反作用力,且作用力大小也不相等,二者的合力则为溢出效应。如果极化效应大于扩散效应,则溢出效应为负值,结果有利于增长极的发展;反之,如果极化效应小于扩散效应,则溢出效应为正值,结果有利于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极化机制和扩散机制是空间结构演进过程中的两种机制,但由于扩散机制往往滞后于极化机制,且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阶段(特别在发展中国家)扩散机制往往弱于极化机制,两种机制作用的结果 极化中心与边缘区域的差距不断拉大。改变这种状况的唯一办法是加强政府干预,即通过政府调控,促进经济资源在空间上重新分配,使得区域间差距保持稳定甚至逐步缩小。3、增长极理论的意义(安虎森主编区域

20、经济学通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9)经济发展无论从空间尺度(区域),还是从非空间尺度(产业部门)来讲,其发展都是非均衡的。增长极通过自身的发展,尤其是它与其他产业部门之间的商品服务联系带动整体经济发展。增长极并不一定导致地理集聚,因此在落后区域简单移植推动型产业或企业,并不能保证所在区域的经济一定成功。增长极理论仅仅提供了加速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条件和可能的发展思路,所以不能盲目应用于实践。更确切地说,增长极理论所包含的非均衡发展思想,及其实现方式更应作为评判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提或标准,而不应作为政策依据。 (三) 循环积累因果原理1冈纳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理论由经济学家冈纳缪尔达尔(

21、GMydral)于1944年在其美国的两难处境中首次提出,认为导致社会经济制度演进的技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某一个因素变化另一个相关因素也发生变化 最初的因素,使社会经济沿着最初的那个变化所确定的轨迹的方向发展 。社会经济的各个因素之间以循环的方式在运动,这种循环具有积累的效果。有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两个方向。2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论美国经济学家纳克斯(R. Nurkse)在1953年出版的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一书中提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中有源于供给与需求的两个循环过程 (见下图)。 低收入低储蓄能力供给方面:资本形成不足低生产率投资引诱

22、小低购买力低收入需求方面: 低生产率资本缺乏这两个循环都是从低收入又回到低收入,不断地恶化。并且在“低收入”处相连接,通过循环积累效应,相互影响、强化,使经济增长滞缓,长期陷入贫困状态。3卡尔多的发达区域循环积累观点(1)基本概念相对效率工资 = 货币工资 / 生产力增长率。 (2)主要观点相对效率工资决定了区域在全国市场中占有的份额,一个区域的相对效率工资越低,则其产出增长率越高。在发达区域,因集聚经济使规模报酬递增,导致产出增长率和生产力增长率上升,进而使相对效率工资下降。较低的相对效率工资又促使区域产出增长率上升。如此构成循环,结果是发达区域会获得更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三、区域经济增长阶段

23、理论 (一) 胡佛费希尔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1949年美国区域经济学家胡佛(E.M.Hoover)与费希尔(J.Fisher)1949年在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一文指出:任何区域的经济增长都存在“标准阶段次序”,经历大体相同的过程。具体包括五个阶段:1、自给自足阶段。经济活动以农业为主,区域经济具有封闭性,各种经济活动在空间上呈散布状态。2、乡村工业崛起阶段。随着农业和贸易的发展,乡村工业开始兴起并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在空间上主要集中分布在农业发展水平相对比较高的地方。3、农业生产结构转换阶段。农业生产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和专业化方向转化,区域间贸易和经济往来不断扩大。4、工业化阶

24、段。以矿业和制造业为先导,区域工业兴起并逐渐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一般情况下,最先得到发展的是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加工、木材加工和纺织等行业,随后是以工业原料为主的冶炼、石油加工、机械制造、化学工业。5、服务业输出阶段。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的输出逐渐成了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拉动区域经济继续增长的因素主要是资本、技术,以及专业性服务的输出。(二) 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1960年美国经济史学家罗斯托(W. W. Rostow)在其著作经济增长的阶段一书中,根据对已经完成工业化的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过程所做的研究结果,归纳出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增长有六个阶段。1、传统社会阶段主

25、要经济特征: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产业结构单一,基本上是原始的农业活动,主要从事作物栽培。2、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阶段主要经济特征: 农业生产技术有所改进,但是其产生的效果往往被人口增长所抵销; 家庭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兴起,开始进行简单的扩大再生产; 出于过更好的生活的想法,人们开始储蓄,金融制度应运而生,为资本循环提供了条件; 企业家阶层逐渐形成,其势力和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使得投资机会和就业机会增加; 经济活动开始突破地域的限制,出现了专业化的分工与协作。当这些变化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出现经济起飞。3、起飞阶段主要经济特征: 人均国民收入快速、持续的增长; 农业技术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走

26、向商品化,劳动力向工业领域的流动加速; 资本在部门间的转移加快,大量地向工业领域集中; 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带动了其它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4、成熟阶段(标志:铁路、建筑、钢铁工业)主要经济特征: 后起的钢铁、机械、化学等“重化学工业”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农业虽然还有相当规模,但是劳动力仍持续向工业部门转移,而且劳动力日益高学历化、熟练化和专业化,同时人口继续向城市集中。 5、高额消费阶段(标志:汽车工业)主要经济特征: 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在满足一般生活必需品消费需求的基础上,人们对耐用消费品和劳务服务的需求空前增长,导致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耐用消

27、费品开始大量生产,而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也为耐用消费品的大量生产提供了条件; 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垄断倾向越来越明显,消费者的权益缺乏保障; 由于社会生产能力逐渐超过了市场需求的增长,需要政府通过财政和金融政策来诱导需求增长,于是出现了在经济生活中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并存的局面。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标志:教育、卫生、福利等)主要经济特征: 在物质生活需求进一步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开始追求文化娱乐方面的享受; 随着消费倾向的改变,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超过了耐用消费品的生产部门,教育、文化、卫生、住宅、旅游等与提高生活水平有关的部门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的主导部门。 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的

28、核心是“起飞”,这个质变过程的发生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资本积累占国民收入的10%以上,可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实现资本积累: 私人储蓄; 政府发行债券、增税和出让公有土地等; 国外资本输入。 主导(工业)部门高速发展,既能带动其他部门,又能赚取外汇。 具有利于现代产业扩张的政治、社会和制度结构。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阶段投资率主导产业传统社会阶段农业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阶段5%食品、饮料、烟草、水泥等工业部门起飞阶段10%耐用消费品(如纺织)、铁路运输成熟阶段10-20%重化学工业(钢铁、化学、机械等)高额消费阶段耐用消费品工业(汽车、家电、高档家具等)追求生活质量阶段服务业(教育卫生住宅娱乐环保等)

29、 (三) 我国学者提出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我国学者以陈栋生等人在1993年的区域经济学一书中所提出的观点较具代表性。他们认为,区域经济增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不仅有从待开发、成长到成熟的过程,还会出现衰退,但衰退是可调控的。1、待开发(不发育)阶段初始阶段。主要特征: 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第一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极高,商品经济不发育,市场规模狭小; 资金积累能力很低,自我发展能力弱,经济增长速度缓慢。2、成长阶段主要特征: 经济高速增长,经济总量规模迅速扩大; 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第二产业逐渐成了主导产业; 商品经济逐步发育,区域专业化分工

30、迅速发展; 人口和经济活动不断向城市地区集中,于是形成了带动经济增长的增长极。3、成熟(发达)阶段(2)主要特征: 经济高速增长的势头减缓并逐渐趋于稳定; 工业化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第三产业较为发达,基础设施齐备,交通和通讯基本形成网络; 生产部门结构的综合性日益突出,区内资金积累能力强。 (2)该阶段也出现一些导致经济衰退的因素: “空间不可转移”和“不易转移”的要素价格上涨(如地价、水费、工资上涨,排污费增加,生活费指数提高,职工积极性下降 ),使生产成本和生活费用增高; 过去一度领先甚至独占鳌头的技术,随着它的逐步普及而丧失了其“独占利益” ; “硬件”陈旧、老化,综合表现为愈来愈多的产业和产品的比较优势逐步丧失。 4、衰退阶段(1)主要特征: 经济增长缓慢,区域逐渐走向衰落; 处于衰退状态的传统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大 经济增长的结构性衰退。(2)出现衰退的原因: 区位性衰退,即由于区位优势失去而导致经济增长出现衰退; 资源性衰退,因支撑经济增长的关键性资源枯竭致使经济增长发生衰退; 结构性衰退,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出现衰退,同时又出现新的主导产业,从而导致经济增长出现衰退; 消聚性衰退,即经济活动出现过度的集聚,造成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土地和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