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当前,以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化和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技术不断涌现,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日益凸显。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力支撑,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助力,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紧迫要求。根据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见(X府厅发X32号)和X市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X-X)等文件与规划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目标到X年,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明显提高,师生信息化素养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支
2、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市、县区域化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形成。机制更完善。教育信息化组织实施、运维保障和市场化参与机制更加健全,政府规范引导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信息化技术、服务供给模式基本建立,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更加健全,教育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基础更夯实。基本实现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环境建设全覆盖,教育基础数据更加完善、网络学习空间基本普及、优质数字资源基本满足信息化教学需求,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水平显著提高。应用更深入。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显著提升,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明显增强,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引领作用充分彰显,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在全省位居前列。网络更安全。全市教育系统网络安
3、全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教育网站和应用平台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明显提升,网络信息员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基本建立与教育改革发展相适应的网络安全体系。二、主要任务(一)建立教育信息化网络平台系统,推进教育信息化资源互联互通。打造“一网、一中心、一平台”。按照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见X市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X-X年),积极实施“一网、一中心、一平台”建设,推进我市教育大数据、云平台建设,加快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网络高速互联互通,加快实现教育基础数据“伴随式收集”和互通共享,构建一体化的X教育信息化体系。(一网:教育市域网。建设市级教育专网,实现与教育省域网和各级各类学校及
4、教育机构网络高速互联互通。一中心:教育数据中心。依托X华为云数据中心,建立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成为管理数据中心、教学资源共享中心、网络运行服务中心、网络安全管理中心和校园运行管理中心,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一平台:X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依托省、国家的教育管理平台,在X云平台上构建市级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成集教育教学、决策支持、社会服务、信息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X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工信委、市人社局、市电子政务办、市科技局、县市、区人民政府)优化“X市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按照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完善教育信息化
5、共同参与的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深化市教育局与市移动公司签订的X市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项目合作协议合作,优化资源平台,实现省、市、县资源平台互联互通,构建一站式资源服务平台体系。着力加强公共教育、本地特色教育、校本课程、个性化学习等资源的建设,达到各学段资源内容丰富、多层次、智能化、开放式、网络化,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有力支撑,实现教学资源基本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探索建立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县市、区人民政府)(二)继续推进基础设施达标建设和“三通”全覆盖,夯实教育信息化发展基础。加快学校信息化设施达标建设。在已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全面落实
6、X省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基本标准(试行),继续推进学校基础设施达标建设,到X年实现全市中小学基础设施基本达标。(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县市、区人民政府)加快推进学校“三通”全覆盖。按照国家、省、市教育信息化规划要求,统筹加快推进我市学校“三通”覆盖率,X年实现完小以上学校“三通”全覆盖,推广优质教育资源课堂教学普及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积极探索新型学习与教学模式。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全覆盖。结合“宽带中国”工程,实现城镇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低于10M,农村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低于5M,教学点接入带宽4M以上。大力推进校园光纤网络建设,到X年底实现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光纤到教室和
7、无线网络全覆盖。(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工信委、县市、区人民政府)全面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完成全市中小学教学班的“班班通”设备配备,实现优质资源通过网络“直通”课堂。到X年底,利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晒课”“在线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讲堂”等活动,建设具有X特色的优质资源10万条以上,“优质资源班班通”覆盖率98%;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新型试点建设与研究,全市建成1-2个省级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县,建10所以上省级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学校。(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县市、区人民政府)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基本实现全市中小学教师和初中以上学生“人人通”目标,积极促进“人人
8、通”深度应用。到X年底,“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覆盖率达90%以上,全市建成100个以上省级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示范网络学习空间。(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县市、区人民政府)(三)构建区域化管理、教学、教研信息化系统,提升服务教学和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学校集管理、教学、教研于一体的信息化系统建设,打造具有X特色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平台。主要实施建设面向管理和服务的“腾讯智慧校园”平台,以云录播为核心的“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系统”,涵盖作业辅导、课前导学、课堂教学等功能的教学平台。推广“腾讯智慧校园”普惠应用。积极推进区域化教育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加强政企战略合作,按照市政府与国家信息中心、深圳市腾讯计算机
9、系统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全面推广“腾讯智慧校园”普惠应用,建设市、县(市、区)两级“腾讯智慧校园”管理服务平台系统。到X年底基本完成市、县、校三级平台系统全部开通。到X年,构建学校集教育管理、课堂教学、教师教研、学生学习、资源共享、师生评价、家校沟通、安全管理一体化、智能化的校园环境,建立区域化教育信息化体系,实现全市教育基础数据安全应用、互通共享,全面提升X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水平。(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电子政务办、县市、区人民政府)建设全市中小学校云录播课堂教学系统。引进上海闵行区教育信息化先进经验,建立以云录播为核心的集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评价、质量分析、资源共建、优资共享、数据
10、管理等为一体的全市中小学校云录播课堂教学系统。并将依托此系统,建立“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新型教育资源在线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覆盖面,形成“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我市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县市、区人民政府)建设“微课+作业辅导+课堂学习”信息化系统。积极推进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深化信息化教学应用,探索课程导学、课堂教学、作业辅导等信息化教学机制,通过建设“微课+作业辅导+课堂学习”一体化系统,在课堂教学、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环节中引入信息化工具,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数据的采集,使学生更加灵活、自主地
11、安排学习进度,为学生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供学习支撑,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积极促进“智慧课堂”教育模式创新实践活动。(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县市、区人民政府)(四)加强队伍能力建设,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强化电教装备信息化业务部门人员配备。40万(含)人口以上县(市、区)信息化专业人员配备不少于5人,40万人口以下县市、区信息化专业人员配备不少于3人。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健全“教育技术处”中层机构,按要求配备齐全管理和技术人员,其中,24个(含)教学班以上的学校,应配备2名以上信息技术管理人员,24个教学班以下学校应配备1名以上信息技术管理人员。(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县市、区人民政府)组
12、织实施“教育工作者信息素养提升工程”。通过各种区域化信息素养竞赛评比、培训等方式,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掌握信息技术技能,全面提升广大教师、教育管理者信息素养。积极开展面向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相关市直部门领导以及学校校长,举办信息化领导力培训班,提高信息化环境下决策和领导能力。通过市、县、校三级中小学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每年培训10000人以上。举办教育系统信息化安全管理和技术培训,每年培训50人以上。建立有效的信息素养激励评估机制。探索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将信息素养纳入教师职称评定、评先、优优的考量范畴,促进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应用信息技术。(责任单位:
13、市教育局、县市、区人民政府)(五)创新教研工作,提升信息化教育水平。各级教研部门要把信息化课堂应用纳入教学常规管理,与电教部门形成合力,以研带教,深入推进信息化课堂教学常态应用,培养和评选一批省、市“信息化教学名师”,打磨一批“信息化教学示范课例”,建设一批“信息化教学名师工作室”。将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纳入教师评优评先的要求,建立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认证新方法,到X年底,完成全市中小学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全员培训与考核,教师应用信息化手段授课课时数达总课时数的60%以上。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研究深度融合,实现教研工作信息化。以提高教研效益为目标,通过活动、竞赛等形式,利用各类网络载体,积极探索和
14、建立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研模式,开展异地同步网络教研,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共享教研成果。(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县市、区人民政府)(六)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解决难点问题。加速教育扶贫攻坚进程,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依托“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系统”,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覆盖面,在农村中心小学建有录播教室系统设备的基础上,至少每个乡镇配备一套1拖3或拖4的在线课堂设备,重点解决偏远山区村小学、教学点的缺师少教问题,逐步完成其他农村学校与中心小学以上学校的网络互联、教学教研的互通建设,实施“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学校的全面覆盖,促进教育精准扶贫,实
15、现我市教育地平线的整体提升。(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县市、区人民政府)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积极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采取“政府引导、标准引领、项目示范、分步实施”的方式,推进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提升职业院校师生和管理者信息化素养,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以信息化支撑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加快信息化环境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县市、区人民政府)(七)开展信息化大数据分析,支撑教育决策。整合归集全市各类教育数据。组建数据管理团队与分析队伍,依托大数据研究机构,开展全面挖掘和数据深
16、度分析,推动政府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新机制,发挥大数据在教育事务处理、质量监管、估计评价和决策支持等各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开展多部门合作,建立跨部门的教育数据共建共享机制。(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电子政务办、县市、区人民政府)推进信息化整体特色建设。信息化建设注重与本地区教育实际相结合,深入推进以县(市、区)为单位的信息化特色建设,从体制机制、建设运维、应用研究、辐射带动等各个环节入手,建立符合县(市、区)教育实际、成效显著、特色鲜明的信息化整体推进案例,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更好地服务学生个性化
17、、多样化学习发展,在全省创建具有X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新模式。(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工信委,市电子政务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八)强化教育信息化设施运维工作,拓展教育网络保障能力。建立区域教育信息化设施运维管理平台。利用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组建片区运维服务小组,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运维体系;制定切实有效的运维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完善应急响应保障方案;建立并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运维平台数据信息,做好常态化报修应用工作,扩充运维平台交流学习功能;积极开展教学应用交流等片区活动;加大使用和培养人才力度,以培训为基础,以学习培训与岗位锻炼相结合,努力解决运维管理人才“瓶颈
18、”问题。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学校进行信息化设施的运维外包尝试。(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县市、区人民政府)加强教育网络安全建设。按照X省教育数据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教育行业数据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教育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技术防范机制,增强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对接“X省教育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监测平台”系统,对教育信息化系统开展常态化监测,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加强网络安全信息员队伍建设,提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网络安全防护水平,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维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网络安全责任制,实现安全到人、责任到岗、确保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同步发展。定期开展网络安全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对教育信息化管
19、理使用人员进行了保密教育,严格执行关键环节的信息化部门审核机制,实行权限管理,加强数据信息的安全管控。(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县市、区人民政府)三、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机构建设。成立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跨部门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理顺教育信息化管理机制,形成共同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合力。由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承担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整体规划、指导、管理、应用、推广及监督职能,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学校要建立“一把手”责任制,明确行政管理部门、业务推进部门、技术支持部门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中的职责,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压实责任。(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发改
20、委、市财政局、市工信委、市人社局、市电子政务办、市科技局、县市、区人民政府)(二)完善教育信息化发展机制。教育信息化工作按照全市统一规划、县(市、区)分级实施的方式进行,本着“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学校应用”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化共同参与机制,采取PPP等方式引导资金雄厚、技术先进、责任心强的优秀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进程,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信息化服务大格局。(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工信委、市人社局、市电子政务办、市科技局、县市、区人民政府)(三)建立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机制。按照X市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XX),落实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经费,用于相关专项工
21、程建设。各县(市、区)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和运维资金以及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经费纳入预算,保证教育教学发展需求。在信息化设施设备的使用期限内(一般为6-8年),平均每年安排信息化设施设备总价值的10%-15%作为设备增添、更新经费,安排信息化设施设备总价值的3%作为维护、保养经费。支持鼓励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用于购买教育信息化资源和服务。加强资金管理与效益评估,确保信息化建设经费专款专用,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严格执行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政府采购、工程监理、验收审计等制度,杜绝重复投资和浪费。(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工信委、市电子政务办、县市、区人民政府)(四)建立教育信息化工作督查、激励机制。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制度建设。把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程度列入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评的重要内容,把应用信息技术的成效作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重要指标,定期开展专项督导和第三方评测。将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列入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责任单位: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市委组织部、县市、区人民政府)(五)营造良好的氛围。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挖掘和宣传各地各校在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的各类成果,形成典型经验和案例,为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委宣传部、县市、区人民政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