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3 ,大小:227.64KB ,
资源ID:354387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54387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一历史必修2第一第二单元题库及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一历史必修2第一第二单元题库及解析.docx

1、高一历史必修2第一第二单元题库及解析专题二 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一、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知识点一:农业的起源知识点二:从耒耜到曲辕犁知识点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知识点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知识点一:废井田,开阡陌知识点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知识点三:租佃关系的日趋普遍化三、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知识点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知识点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知识点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四、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知识点一:金属冶炼术的进步知识点二:衣被天下知识点三:从烧陶到制瓷知识点四:官私手工业的消长五、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知识点一:商业的发展知识点二:城市的繁荣知识点三:重农

2、抑商六、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知识点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知识点二: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知识点三:阻滞新经济因素成长的障碍知识点四:近代前夜的危机专题一: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一、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知识点一:农业的起源基础知识容易1、原始农业起源于( B )A.采集经济 B.种植经济 C.渔猎经济 D.养殖经济解析:原始农来起源于种植经济而非采集经济。容4、史载:“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在这一传说中,中国的农业始祖是(A)A神农氏B黄帝C蚩尤D女累 祖解析:传说上古时代,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成为农业的始祖。容易2、下列有关原始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

3、是( B )A.有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 B.在黄河流域和珠江流域形成规模C.北方以粟麦生产为主 D.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主解析:我国原始农业最早形成规模是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初级难度3、我国农作物种类很丰富,有粟、水稻、高粱、大豆、小麦、桑、麻等,这些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最早应出现在( C )A原始社会 B夏朝 C西周 D春秋解析: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后世的农作物多已具备。中级5、考古发现,我国南北方都出土了大量的农作物遗存,如河姆渡遗址的炭化稻粒。这说明我国古代的农业的产业格局是(A)A种植业为主 B家畜饲养业为主 C种植业和家畜饲养业并重 D南方以种

4、植业为主,北方以畜饲养业为主解析:中国古代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容易6、我国古代有“五谷”和“六畜”的说法,其中,“六畜”指的是(C)A猪、马、牛、羊、鸡、兔 B猪、马、牛、羊、鸡、猴 C猪、马、牛、羊、鸡、狗 D猪、马、兔、羊、鸡、虎解析:中国古代农民饲养的家畜有猪、马、牛、羊、鸡、狗等六种,即古代常与“五谷”相提并论的“六畜”。知识点二:从耒耜到曲辕犁容易1、商周时期的耕作方式是( C )A刀耕火种 B.普遍使用青铜器 C.大规模的简单协作 D.精耕细作解析:商周时期的耕作方式多采用大规模的简单协作。容易2、铁农具使用前,人们使用的农具是( D )A.耒耜 B.石镰 C.三齿

5、耙 D.石制、骨制品解析:D项包含着A、B两项,C项三齿耙为铁农具。初级3、我国古代农耕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A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解析:我国古代农耕方式演变的趋势大致是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商周时期的石器锄耕,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技术,出现了铁农具铁犁和牛耕。所以选A。初级4、三齿耙、镰、臿、锄等生产工具最早出现于( B )A商周时期 B战国时期 C西汉时期 D西汉时期解析:三齿耙、镰、臿、锄等均为铁农具,铁农具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中级5、右图中的犁耕方式最早出现在( B )A春秋战国 B西汉

6、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解析:图示是两牛一人的耕作法,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初级6、此图所示的犁耕方式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它出现在( C)A春秋晚期 B汉代 C唐代 D北宋解析:唐代,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已经出现了曲辕犁(又名江东犁)。曲辕犁的出现,是自汉代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知识点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容易1、我国古代经常性、大规模的治理黄河始于( C )A.原始社会后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汉代 D.魏晋南北朝时期 解析: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地治理黄河工程。容易2、公元前3世纪,秦国蜀郡守_率领民众修建了都江堰,使_成为“天府之国

7、”,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功效。解析:率领民众修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李冰父子容易3、我国古代自西汉起,在边疆和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的地区,农民因地制宜,兴建了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灌溉工程的代表是(D )A.都江堰 B.郑国渠 C.漕渠 D.坎儿井解析:坎儿井起源于西汉时期,它是干旱地区水平隧洞导引地下潜流、实现地表灌溉的暗渠工程。初级4下图的作者是( D)河防一览图卷(局部)A李冰B马钧C徐光启D潘季驯解析:河防一览图卷的作者是明代的潘季驯。中级5、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

8、是(C)A孙叔敖B管仲C李冰D郑国解析:战国时期的秦蜀守李冰修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中级6、余秋雨先生写过这样一段文字:“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余先生笔下的“它”是指(A)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芍陂解析:战国时期的秦蜀守李冰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境内修建了都江堰,2000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功效。初级7、下列各项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的是(D)A芍陂B都江堰C郑国渠D白渠解析:属于春秋战国进时期的水利工程是芍陂、都江堰、郑国渠。属于西汉的水利工程是白渠、漕渠等。故选

9、D。知识点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容易1、小农经济开始出现于(B )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隋唐时期解析:随着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春秋时期,自耕农经济应运而生。容易2、小农经济的基本生产单位是( D )A.集体 B.个人 C.简单协作 D.家庭解析: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中级3、春秋时期,促使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A )A.铁器的使用 B.社会人口的增加 C.国家分裂的影响 D.统治阶级的提倡解析: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主要是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工具又是生产力的主要代表,故选A项。初级4、小农经济的特点不包括( D )A.

10、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B.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简单的性别分工C.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生产的积极性较低解析: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除盐、铁外,一般不必外求,因此,生活比较稳定,故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中级5、下列各项属于因果关系的是(A)A铁犁牛耕小农经济精耕细作农业B小农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农业C精耕细作农业小农经济铁犁牛耕 D精耕细作农业铁犁牛耕小农经济解析:小农经济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铁犁牛耕出现于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最终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故选A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知识点一:废井田,开阡陌容易1、_时期,井田制开始走向崩溃。秋前期,管仲

11、采取“_”的措施,一律按土地好坏收税,这就打破了井田制中“公田”与“私田的界限。解析:春秋 相地衰征容易2、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_”,也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按_收税;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_,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的肯定。解析:初税亩 田亩实数 井田制初级3、井田制下生产方式的核心是(A)A集体劳动B家庭生产C个体劳动D社会化生产解析:井田制下贵族们驱使奴隶在井田上集体劳作。中级4、春秋战国时期,瓦解井田制的主要手段是(B)A土地兼并B变法改革C贵族夺田D农民起义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在争霸中赢得对方,大都进行了不同规模的改革,而这些改革也是促使井田制瓦解的主要

12、原因。A、D两项在封建社会存在,而C项则不正确。知识点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容易1、封建社会初期,在各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D)A君主土地私有制B贵族土地私有制C地主土地私有制D自耕农土地私有制解析:在封建社会初期,统治者为稳定统治,放宽了对农民的束缚,分给农民一定的土地如均田制,但到了封建社会末期,随着土地兼并的盛行,自耕农所占土地越来越少甚至沦亡。初级2、地主土地私有不断膨胀的根源是(B)A土地兼并B土地私有C国家授田D豪强地主力量壮大解析:B A、D两项是方式,C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中级3、对均田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C)A我国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的一种形式B均田制

13、的实行是国家保护自耕农经济的表现C授田农民拥有对土地的全部所有权和处置权D从北魏到隋唐前期封建国家一直使用这种制度解析:C 均田制下,露田死亡归官,不得买卖;桑田为世业田但也限制买卖。容易4、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主要形式不包括(A)A国有土地所有制B君主土地所有制C地主土地所有制D耕农土地所有制解析:A 封建土地私有制包括: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容易5、均田制的性质是(B)A君主土地所有制 B封建土地国有制 C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D地主土地所有制解析:B 我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有两种类型:封建土地国有制和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国有制包括屯田制、均田制等;封建土地

14、私有制包括: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中级6、我国封建社会有哪几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其发展趋势如何?原因是什么?解析:我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有两种类型:封建土地国有制和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国有制包括屯田制、均田制等;封建土地私有制包括: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发展趋势:封建土地国有制和自耕农土地私有制日趋减少,地主土地私有制不断发展。原因:根源是土地私有制的存在;直接原因是土地兼并的发展。中级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 材料二 有渰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诗经小雅大田 材料

15、三 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于叔鱼以求直(按:即使自己在争讼中获胜),及断狱日,叔鱼抑刑侯,刑侯杀叔鱼及雍子于朝。 国语晋语九 材料四 季孙欲以田赋(按:按田地收取地租),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曰:“丘不识也。” 左传哀公十一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制度?从材料中可看出这种土地制度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井田制的内容。 (3)材料三说明了这一时期土地关系变化中的什么问题? (4)材料四表明了什么问题? (5)这一组材料反映了什么重要的历史进程? 解析:(1)材料一反映的是井田制。这一制度的持点是一切土地归周王私有。 (2)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前者是井田中央

16、一区的土地,被贵族占有后者是四周的土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3)材料三说明当土地所有权的争夺十分普遍表明井田制遭到严重破坏。 (4)表明出现了地租这一新的剥削方式,反映了封建剥削关系的产生。 (5)反映了奴隶制与封建制消长变化的历史过程。知识点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容易1、古代土地方面的租佃关系始于 ()A秦代 B东汉 c隋唐 D明清 解析:A 早在秦代就产生了通过租佃进行土地经营的方式。初级2、自宋代始,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乐于接受这种经营方式 B土地兼并造成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 C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彻底废除 D商

17、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B 由于宋代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使土地兼并现象严重,使大量农民失去土地,从而租佃经济盛行。初级3、右图为明代地契,它的出现导致租佃制下的农民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不包括 ()A生产关系的重要调整 B在选择雇主方面有更大自主权C和商品经济发生关系 D雇佣关系取代了租佃关系 解析:D 雇佣关系是一种新型的生产关系租佃关系仍占主导地位。容易4、我国古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始于()A战国B北魏C北宋D明清解析:C 宋代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使土地兼并现象严重,使大量农民失去土地,从而租佃经济盛行。中级5、明万历年间,我国东南地区“佃农所获,朝登垅亩,夕贸市廛”。这一现象所产生的积

18、极作用是()(2007北京)A佃农完全获得了生产的自主权 B佃农与地主的依附关系消失C佃农获得实际利益,生产积极性提高 D佃农获得产品的完全支配权解析:C 本题考查明朝后期中国农业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审题是关键,材料讲的是佃农将部分产品投放市场的史实,A项提到生产的自主权,与题干不符;B项不符合历史事实;D项“完全支配权”欠妥,应是产品的部分支配权。三、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知识点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容易1四大经济区中,在汉唐时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的是() 山东地区 山西地区 江南地区 龙门碣石以北地区 A B C D 解析:A 四大经济区中,属于黄河流域的山东、山西地区是传统的农业区,经济实力

19、强,汉唐时期一直居于全国经济的重心地位。容易2、四大经济区中属于传统农业区的是() A山东、山西 B山西、江南 C山东、龙门碣石以北 D、山东、江南解析:A 四大经济区中,属于黄河流域的山东、山西地区是传统的农业区。初级3、古代的山东是指()A泰山以东 B恒山以东 C崤山以东 D华山以东解析:C 古代的山东、山西与今天的地理概念不同,古代的山西、山东以河南崤山为界,以东为山东,包括今天的河南、山东、河北三海里及晋南、苏北、皖北等部分地区。初级4、两汉时江南地区落后于黄河流域的原因有()地势复杂 气侯过于炎热潮湿 人口稠密 生产技术落后 A B C D解析:B 江南在两汉时人口稀少。中级5、受自

20、然条件的制约,龙门碣石以北经济区适合发展()A传统农业 B畜牧业 C水稻种植 D茶树经济作物解析:B 这里是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知识点二:中原人口大量外迁容易1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是 A由内地流向边疆 B由边疆流向内地 C由北方流向南方 D由南方流向北方 解析:C 我国人口流动的主流趋势是由北方流向南方。初级2两晋之际,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有()战乱 少数民族内迁 自然灾害 环境恶化 A B C D 解析:A 是由于八王之乱和少数民族内迁引起的。初级3唐宋时期导致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 阶级矛盾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民族矛盾 人地矛盾 A B C D 解析:B 是由于安史之乱和靖康之

21、乱引起的,而靖康之乱是由于金军南下入侵引起的。中级4、我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南迁高潮出现的相同原因是()A自然灾害 B战乱频繁 C逃避兵役徭役解析:B 第一次出现在八王之乱和少数民族内迁;第二次出现在是安史之乱;第三次出现是由于靖康之乱。中级5、唐张籍永嘉行中写道:“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这则材料揭示了()北民南迁是由天灾所致 北民南迁是为了躲避北方少数民族 北民南迁有利于民族融合 北民南迁推广了先进技术A B C D解析:B 北民南迁确实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但与材料无关,故删去;而材料中“北人避胡”与的由天灾所致矛盾,故删去。知识点三: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容易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22、完成于()A孙吴 B东晋南朝 C中唐以后 D南宋解析:D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南宋,即南宋时南方经济已完全超过北方。初级2导致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是 A社会环境稳定 B自然条件改善 C政治重心南移 D生产力大为改观 解析:D 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容易3南京最早成为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可能是在 A战国时期 B西汉时期 C东晋、南朝时期 D隋唐时期 解析:C 经过孙吴、东晋、南朝的开发,江南地区的农业有了大幅提高。农业发展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在南方出现了像建康(今江苏南京)这样人口上百万的大城市。初级4中唐以后,扬州成为全国经济中心。这反映的

23、主要问题 A江南经济开始得到开发 B江南经济逐渐超过北方 C江南正式成为经济重心 D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 解析:B 中唐以后,江南经济逐渐超过北方。中级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宋书(记载南朝刘宋王朝的历史) 请回答: (1)从汉代以前到南朝时期,我国江南经济的发展发生了什么变化? (2)导致这一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3)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哪几次重要的人口南迁的移民潮? 解析:(1)汉代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

24、济有了较大发展。(2)导致这一变化的因素主要有:生产力水平提高,社会环境稳定,政治重心南移,自然条件较好等。 (3)我国历史上出现过三次人口南迁的移民潮:两晋之际,安史之乱后,两宋之际。 四、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知识点一:金属冶炼术的进步容1古代青铜艺术进入繁荣时期应是在 ( )A商周时代 B秦汉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 解析:A 商周时代,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初级2、商代的青铜制造业发达,下列不符合当时历史状况的是()A青铜制造业是手工业的主要部门 B青铜器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C青铜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D青铜器已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解析:D 商周时期,青铜制品虽然广泛存在,但

25、由于铜的产量小,比较贵重,制作农具的主要材料还是木、石、骨、蚌等。容易3、我国古代用煤冶铁的历史开始于()A战国 B汉代 C北宋 D南宋解析:B 早在汉代,人们就开始用煤作燃料并用来冶铁。容易4下列手工业行业中较早兴起的是 ()A冶铁业 B制瓷业 C造纸业 D印刷业 解析:A 手工业行业中较早兴起的是冶铁业容易5我国能够把生铁和熟铁混炼成钢的灌钢法,出现在 ()A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 解析:C 南北朝时期发明灌钢法,即利用生铁碳高、熟铁碳低的特点,将熔化的生铁液灌到熟铁上以改变碳分,生产出硬度高、性能好的钢,使钢的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 中级6、在汉语中,“鼎”可作

26、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应追溯到()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解析:A 商周时青铜器种类繁多,有鼎等器皿。知识点二:衣被天下容易1、元明时期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是()A南京 B苏州 C杭州 D松江解析:D 江苏的松花江在元明时期迅速崛起,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初级2、缂丝技艺出现于()A西汉B唐朝C宋朝D明朝解析:B 唐代的缂丝技艺以通经断纬的手法自由变换色彩。容易3、全面革新内地落后的棉纺织技术,促进棉纺织业发展的人物是()A沈括 B宋应星 C郭守敬 D黄道婆解析:明代的黄道婆全面革新内地的棉纺织技术。初级4、棉布成为中国人的主要衣料是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27、 D明朝 解析:D 明朝后期,丝、麻、毛被棉布所取代,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初级5、汉代的丝绸远销(),使中国获得了“丝国”的称号。解析: 欧洲 汉代的丝绸远销欧洲,使中国获得了“丝国”的称号。知识点三:从烧陶到制瓷容易1、南北朝时期制瓷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是指()A青瓷的烧制 B白瓷的烧制 C青花瓷的出现 D彩瓷的出现解析:B 南北朝时烧制的白瓷是制瓷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容易2、宋代被称为“瓷都”的是()A临淄 B景德镇 C明朝 D越州解析:B 江西景德镇是以宋真宗景德年号命名的。初级3、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开始于()A南北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解析:B 唐代瓷器生产遍布南北,制瓷业

28、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初级4、清代创制出的彩瓷种类有()青瓷 斗彩瓷 五彩瓷 粉彩瓷 珐琅瓷A B C D 解析:C 清代又创出了粉彩、珐琅彩瓷器。中级5下列关于古代制瓷业发展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商朝时期开始出现原始的陶瓷 B魏晋南北朝时北朝烧制出白瓷 C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 D明朝时期创造了中外闻名的珐琅彩解析:D 清朝时期创造了中外闻名的珐琅彩。 知识点四:官私手工业的消长初级1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A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解析:

29、A 西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经营初级2下列对古代官营手工业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技术水平高,推动了古代手工业技艺的提高 B生产不计成本,生产效益低下 C元朝实行匠籍制度,影响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D宋朝出现的雇募工匠制度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解析:D 唐朝出现的雇募工匠制度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中级3、下列关于古代私营手工业的分析,正确的是()A秦汉进期私营工商业兴起B唐宋以来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加深C明初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D清朝时期私营手工业开始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解析:B 其中A项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兴起,C项明中叶以后私营工商业占主导地位,D项明中后期在江南已稀疏出

30、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中级4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 A促进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 B促进城镇集市的发展 C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 D促成雇佣劳动关系的产生 解析:D 明清时期手工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影响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即促成雇佣劳动关系的产生。中级5、下列说法不符合明代以来我国手工业的发展装况的是()A陶瓷方面烧出了著名的青花和釉里红B明代松江地区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C官营手工业开始走向衰弱,私营手工业开始居主导地位D开始出现具有雇佣关系的大规模的手工作坊或手工工场解析:A 元代烧出了青花和釉里红。五、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知识点一:商业的发展容易1、古代中国最早的职业商人出现于() A原始社会末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