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9 ,大小:207.77KB ,
资源ID:354359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5435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教学设计.docx

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教学设计光现象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的地位、知识结构前后联系: 本章主要研究光现象及其规律,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速度、颜色;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和跟现代生活地分密切的两种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及其应用。光的直线传播是几何光学的基础,反射规律是光学中生要规律,是理解平面镜、球面镜作用的基础,是本章生点知识,平面镜是生活中最普遍最常用的光学用具,平面镜对光的反射作用、成像情况和成像原理是本章的生点知识。本章力图体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突出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教学目的与要求:

2、了解光源;了解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色光组成的;知道光的三原色与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认识光的反射规律;理解光的可逆性;了解平面成像的特点;初步了解面镜对光的作用;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规律;初步了解不可见光的作用重点:光的直线传播;用探究法研究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光的折射现象;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用光的反射解释一些简单现象;虚像的概念;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作用及应用;关键:做好探究实验及分析课时安排:一、光的直线传播 2课时二、光的反射 1课时三、平面镜成像 1课时四、光的折射 1课时五、光的色鲜

3、1课时六、复习和总结 1课时教学措施与方案:本章主要通过探究性实验,使学生明确实验过程及通过探究自主归纳实验结论,能自主设计实验课题 第一节 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 m/s.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2.阅读“科学世界 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

4、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教学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教学用具 盛有水的水槽、手电筒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在生活中有很多奇妙的现象:如打雷时,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人的影子为什么早晚长中午短呢?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用什么办法才能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呢?神话中传说王母娘娘拆散了牛郎和织女的幸福家庭,他们化作天上的两颗星,只能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渡过银河相会

5、一次,他们能否每年相会一次呢?大家想知道上述问题的答案吗?教师紧接着进入新课教学.二、新课教学(一)光源师生活、生产中哪些物体可以发光?生太阳、电灯、蜡烛、手电筒、火把、油灯、霓虹灯、钠灯、汞灯、氖灯、萤火虫。师同学们知道能发光的物体很多,那么上面的物体有何共同特征呢?它们都能发光.师太阳和蜡烛都是光源,它们有何不同呢?太阳是有自然光源,蜡烛是人造光源.师生共同活动后教师板书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人造光源.接着教师介绍人造光源的发展和使用,使学生意识到人造光源的前景将更加美好.(二)探究光是如何传播的?师光在介质中是如何传播的?生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生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师生

6、共同活动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板书).说明: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学生的感性认识较少,一定要演示给学生看看.演示实验用长手电筒演示(玻璃上用带有12毫米宽缝隙的厚牛皮纸或硬纸片挡住).演示时,为了能看到光路,可以把几支烟同时点燃,在空气中形成烟雾,可在水中滴少许牛乳或红墨水,还可播放动画教学片.启发学生分析:只有当眼睛、两个小孔和光源恰好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眼睛才能看见从光源发出的光.利用上面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这里可以向学生交待“光线”这个物理学名词.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直线传播,物理学中引入光线的概念

7、.光线(板书)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光线.光线是带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光传播的方向,如.指导学生看教材图4.11同时启发学生举出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举例.排直队要向前看齐.打靶瞄准.师光沿直线传播的事例很多,可见学习物理知识是有用的,大家一定要学好这门课程.(三)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光现象影子的形成演示3用白炽灯对着墙,把皮球放在灯和墙之间.现象:墙上出现球的影子.启发学生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影子的形成.师生共同活动得:影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在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光照射不到,形成了黑暗的部分就是影.日食、月食的成因演示4用三球仪演示日食、月

8、食的形成.启发学生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日食、月食的成因.师生共同活动得:日食的成因: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并且三球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月球的黑影落在地球上,就形成了日食.月食的成因: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时,太阳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地球的影落在月球上,就形成了月食.说明:演示时,若无三球仪可用挂图或投影片,还可播放动画教学片.(四)光速师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什么问题?【这表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师大家回忆一下,声音在空气中(15 )的传播速度是多大?340 m/s师大家已知道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

9、速度,那么光的传播速度是多大呢?板书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可认为是3108 m/s.1.为了帮助学生想象出这个速度有多大,形成具体的认识,可让同学们看课本图 4.17.2、指导学生看阅读材料“科学世界 我们看到古老的光”,然后回答以下问题:“光年”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距离是多少km?牛郎和织女能每年相会一次吗?为什么在形容一个数字很大、很大的时候,常说这是个“天文数字”?学生阅读课文后对以上问题作出解答:光年是长度的单位,它等于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距离为s=3108 m/s3600 s

10、/天365天/年16年=6.30721015 m=6.30721012 km牛郎和织女不能每年相会一次.因为天文数字很大,因此在形容一个数字很大时,常说这是个天文数字.在学生对上述问题作出解答后.教师随即讲解,通过学习阅读材料我们应该:宏扬科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联系神话故事,用科学的眼光审视神话,是破除迷信的重要方面.用光速的知识理解自然世界,拓展性地了解一些天文知识,如宇宙之大,恒星发光,银河系以及宇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显示例题例1左下图是一居室的示意图,AB是窗口,C是一个点光源,用作图法画出在室内的观察者能看到点光源C的空间范围.解析:室内的观察者能见到点光源C的空间,就是C点所发出的

11、光照射到的空间,即光线CA与CB所夹光束照到的空间(斜线区)如右上图所示.例2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A.反射阳光的平面镜 B.月亮C.放电影时所看到的银幕 D.收看电视时看到的电视机屏幕解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平面镜、月亮只是反射太阳光,不是自己发光,放电影时看到的也是银幕的反射光,不是银幕自己发光.所以它们都不是光源.只有电视机的屏幕,是电子枪发射的电子打到荧光屏上,使屏上的荧光物质发光,所以电视机屏幕是光源.所以D正确.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收获了些什么?作业布置:教材P72 1、2、3、4板书设计:光的直线传播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人造光源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12、: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光线(板书)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光线.光线是带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光传播的方向,如影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在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光照射不到,形成了黑暗的部分就是影.日食、月食的形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可认为是3108 m/s.光年是长度的单位,它等于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 补 充:教学后记:课题 第二节 光的反射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3.

1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2.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不见不发光的物体的.3.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4.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教学重点用探究法研究光的反射定律.教学难点用光的反射解释一些简单

14、现象.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讲练法、归纳法.教学用具演示用:刻度尺、手电筒、水、盆、光的反射演示装置图、平面镜、玻璃片.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师举例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的形成都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师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3108 m/s.师我们为什么能看见日光灯、烛焰?日光灯,蜡烛是光源,我们能看见光源是因为光源发出光射入我们的眼睛.师在漆黑的夜晚,我们看不到屋子里的桌子、电视,怎样才能看到呢?打开灯就能看到屋子里的东西.师为什么打开灯就能看见屋子里的东西呢?师所有的物体表面都反射光,我

15、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射入了眼睛.本节我们学习光的反射.二、新课教学(一)光的反射定律演示实验1在桌面上放一盆水,用强光的手电筒照射到水面上.实验现象:可以看到墙壁上有明亮的光斑.师生共同活动得: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都能发生反射(板书)师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在讲光的反射规律时,让我们先弄清几个光反射中的名词.引导学生观察 一点、两角、三线.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反射图.入射点:(O)入射光线与镜面上的接触点.入射光线(AO) 反射光线(OB)法线(ON):通过入射点且垂直于镜面的直线.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紧接着对光的反射规律进入

16、探究阶段.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1.提出问题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也就是说,反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2.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我们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研究光的反射,其中选择对光反射能力强的平面镜做反射面,用白色硬纸板和白纸显示光束传播的路径.(1)按图甲所示,先使E、F成为同一平面,使入射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让学生观察从镜面反射的光线的方向.丙乙甲(2)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让学生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怎样改变.(3)按图乙那样,把纸片F向前折或向后折,让学生观察能看到反射光线吗?4.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让学生两人一组做实验研究,可采取如丙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一张16 K的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

17、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中间画出直线ON作为法线;在ON的一侧画几条角度不同的直线OA、OA1、OA2.让从手电筒前面纸缝中射出的光分别沿OA、OA1、OA2射向镜面,观察反射光线.分别在每条反射光线的位置上用大头针扎一个孔B、B1、B2.用刻度尺画出直线分别将OB、OB1、OB2连接起来.再用量角器量出反射角(r)和入射角(i)的大小,并记录大小进行比较. 角i 角r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使光线分别沿OB、OB1、OB2射向镜面,观察每条反射光线的方向.3.分析和论证(1)上述步骤1和2可看到E和F在一个平面内时有反射光线,且反射光线随着入射光线的改变而改变.(2)按步骤3把纸片F向前折或向后

18、折,学生将观察不到反射光线.(3)从步骤4的-可看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从步骤4的可看出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师生共同分析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说明:(1)光的反射定律可概括为十二个字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2)反射定律的第三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后有反射;入射在前,反射在后;入射是因,反射是果.(3)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上述过程中,学生动眼观察、动手实验、动脑分析,有利于引发学习兴趣,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例1画出下列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解:过入射点画出与反射面的

19、垂直线ON即法线.如图乙所示.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如图丙所示)例2已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成90夹角,请画出镜面的位置.分析反射线的法线,既是反射面的垂线,又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角平分线,掌握法线的这种双重作用,作图就容易了.(1)根据已知条件作图甲.(2)画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的角平分线,即法线ON(如乙所示).(3)根据法线与反射面成垂直,画出镜面,如图丙所示.(二)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光射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能发生反射.不同的表面对光的反射是不一样的.演示实验3让氦氖激光的平行光射入平面镜.现象看到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仍是平行的.而且在反射光线的方向上的光是很强的.其

20、他方向无反射光.师这种光滑镜面的反射叫镜面反射.如图甲所示.演示实验4让氖氦激光的平行光射入毛玻璃片上.现象入射光线是平行的,但经毛玻璃反射后的光线不是平行的,而是射向各个方向.师我们把这种反射叫漫反射.如图乙所示.漫反射能使我们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说明:(1)物体表面光滑时产生镜面反射;物体表面粗糙时,发生漫反射.(2)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讲完漫反射和镜面反射后,为了加深理解,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讨论:黑板“反光”时为什么粉笔字反而变得看不清楚了?为了保护同学的眼睛,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改变这种状况的建议.解答:(1)这是因为光射到黑板和粉笔字上都要发生光的反射.黑板

21、上“反光”部分发生镜面反射,粉笔字上发生漫反射,这两部分反射光同时射入眼睛时,由于“反光”部分耀眼的反射光比漫反射的光强,对眼睛的刺激强烈,所以黑板“反光”时粉笔字反而变得看不清楚.(2)为了保护同学的眼睛,改变这种现状的建议是:改变同学的座位位置,或改变黑板的角度.用不反光材料.想想做做晚上,在桌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去,白纸被照亮,而平面镜却比较暗.想想看,并解释为什么.说明:这个小实验让学生回家认真做一下,以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有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本题的答案为:因为镜面很光滑,垂直入射到镜面的光被垂直反射回去,射到其他方向的光极少,

22、从侧面看去,基本没有光线射入眼中,所以平面镜看起来比较暗.而白纸表面粗糙.入射到白纸上的光发生漫反射后,反射光线射到各个方向,所以从侧面看到白纸比较亮.三、知识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1.光射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能发生反射现象.2.光的反射定律.3.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4.物体对光的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5.漫反射使我们能够在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四、布置作业1.复习本节课本.2.P76动手动脑学物理.3.预习“平面镜成像”一节.五、板书设计(一)光的反射(二)光的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3.反

23、射角等于入射角.(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四)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2.解释现象:黑板“发光”时看不清字. 补 充:教学后记:课题 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3.通过观察感知球平镜对光线的作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4、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球面镜的光学性质.教学难点1.虚像的概念.2.球面镜的应用.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分析法.教学用具演示用:平面镜(大小形状各不同)、口径相同的平面镜和凸透镜、凹镜、凸镜、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物理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拿几个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它们都是平的.用它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并与物体本身的形状一样.我们把这样的镜子叫平面镜,把出现在镜子里的“面孔”物体叫做像.再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

25、考: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像怎样变化?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这些问题,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有一个感性认识,为学习本节的内容奠定基础.二、新课教学(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向学生示范并说明探究活动的目的和做法.目的:(1)研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体有什么关系.(2)研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做法:边示范边讲解.像下图那样,将一张8开的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两个夹子夹住一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装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

26、璃板前面,观察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另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它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左右移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上去它们都重合在一起),这时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改变玻璃前蜡烛的位置,把实验再做两次,每次都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在白纸上画出玻璃板的位置,移开玻璃板,用刻度尺画实直线把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位置的位置连接起来,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下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量看它们是否与镜面垂直.把测量结果填写下表中. 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 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学生分组实验以上把教材图4.32的演示实验再改为学生实验,学

27、生通过动手实验,自己进行分析总结,既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能力的培养.3.在实验基础上得出成像特点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师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是否相同?怎么知道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怎么知道的?生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因为无论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远还是近,一支蜡烛与另一支蜡烛的像总是重合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因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师生共同分析得到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4.应用知识讨论身高1.6 m的人站在穿衣镜前,离镜0.5 m,他在镜中的像多高?像离镜多远?当他后退0.

28、5 m时,像高和像到镜面的距离怎样变化?解答(1)像高1.6 m,像离镜0.5 m.(2)人后退0.5 m时,像高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增加0.5 m.(二)平面镜成像原理对于平面镜的像是靠光的反射形成的学生并不了解,老师可先给学生设疑,我们能看见物体,是因为有光射入眼睛,我们也能看到物体在平面镜里的成像,成像的光是从哪里来的呢?然后利用教材图4.33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边板画边讲授,进行解疑,这样既巩固了反射定律,又培养了学生研究新问题的能力.具体做法可按下面步骤进行:1.在黑板上画出平面镜,先给出一个发光点S.然后提问学生:师S能发出多少条光线,方向如何?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有多少条?生S能

29、向四面八方发出无数条光线.射到平面镜的光线有无数条.2.让学生选出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再选出另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3.老师提出启发问题:这两条反射光线沿传播方向能否相交?如果人的眼睛正处于这两条光线传播的路径上,会觉得这两条光线是从哪里发出的?并在图上画出一只眼睛.师生共同分析得:这两条反射光线不能相交.当眼睛正处于反射光线的路径上时,根据光线直进的经验,眼睛会觉得反射光线好像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的交点S1发出的.边讲边把这两条反射光线用虚线向镜后延长,得交点S.4.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图4.33随即指出S是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延长线的交点.但镜子后面实际上并没有这个发出光线的点,所以S1叫虚像.物体上的每个点在镜子里都有一个像点,所有的像点就组成整个物体的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紧接着教师介绍平面镜的发展史.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都具有平面镜的作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平面镜的国家之一.远古时期,人们就会利用平静的水面来作镜子来梳妆打扮.人们还利用水镜来美化环境.建于宋代的桂林花桥就是利用平静的水面造成的“倒像”,使花桥显得更加美丽,使之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称.我国大约在四千年前的夏王时代,就有了铜镜.在战国时代,铜镜盛行,制作精美,但是,多是贵族妇女才能使用.近代发展了利用玻璃制成平面镜,才能在民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