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533.56KB ,
资源ID:354285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5428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病生重点整理.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病生重点整理.docx

1、病生重点整理病理生理学总结考试要求:8次课程,闭卷,问答6道(选5道)RTPK介导(酪氨酸激酶)膜上信号转换通路,细胞膜上的信号是如何转换:三过程信号转导通路活化过程:1、配体与受体结合后,诱导受体构象变化,发生稳定的二聚化,二聚体的受体相互交叉磷酸化,并有酪氨酸激酶的激活2、酪氨酸磷酸化使激酶区稳定在激活的构象,并为下游的信号转导分子提供识别、停靠和结合的部位3、信号转导蛋白进一步在膜上组装成激活的信号转导复合物通过多种底物蛋白启动多条信号转导通路,实现膜上信号转换和信号传递失活过程:被激活的受体可因与其配体的解离而钝化,回到无活性的单体状态高血压信号转导异常途径GPCR介导TPKR介导整合

2、素介导型糖尿病信号转导途径,阐明发生机制类型:胰岛素受体异常 遗传性(受体基因突变)、自身免疫性(阻断型抗体)、继发性(受体下调)胰岛素受体后信号转导异常 PI3K、IRS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的信号转导过程有多种信号蛋白参与,如IRS-1/2、PI-3K等,并通过效应蛋白葡萄糖转移蛋白4从细胞内向细胞膜的移位激活,介导细胞外葡萄糖进入细胞内,实施胰岛素的代谢性效应;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还通过MAPK通路的ERK1/2等的活化,实现胰岛素的细胞分化生长效应。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TSH受体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促甲状腺激素)TSH是腺垂体合成和释放的糖蛋白激素,作用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膜上的T

3、SH受体,主要经Gs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增加cAMP生成;亦可经Gq介导的PLC增加PKC活性和IP3生成,其生物学效应是调节甲状腺细胞生成和甲状腺素分泌。(1)刺激性TSH受体抗体Graves病(表现甲亢) 与TSH受体N-末端结合(2)抑制性TSH受体抗体桥本氏病(表现甲低)粘液性水肿 与TSH受体C-末端结合选凝(择)素家族概念:又称凝集素样细胞粘附分子(Lec-CAM),是一种介导细胞与细胞间粘附,并有高度选择性,配体为细胞膜上唾液酸化的路易斯寡糖的跨膜糖蛋白。结构:有胞外区、跨膜区、胞内区三部分组成。三种细胞外区结构相似,有较高的同源性,均含一个凝集素样区,一个表皮生长因子样区和29个

4、连续重复的补体结合区段;选择素的胞内区很短,且三种之间无同源性,也与骨架蛋白结合。组成:L选凝素(CD62L):LAM1 or leuCAM1E选凝素(CD62E):ELAM1P选凝素(CD62P):GMP-140 or PADGEM功能:(1)L选凝素:LAM1有2个连续重复的补体结合蛋白区段,它在绝大部分白细胞上都有表达作用(可单独)介导白细胞的滚动与捕获(通过与VEC的结合)参与淋巴细胞的归巢(通过介导LC间的结合)分布:白细胞、淋巴细胞(2)E选凝素:EAM1有6个连续重复的补体结合蛋白区段,它们在未激活的内皮细胞不表达,在TNF、IL1、IFN、LPS等刺激时其表达在46小时内迅速增

5、加作用介导中性粒细胞与VEC的粘附介导肿瘤细胞与VEC的粘附分布:活化的VEC(毛细血管、后微静脉)(3)P选凝素:GMP-140 or PADGEM有9个连续重复的补体结合蛋白区段,通常情况下存在于血小板的颗粒和内皮细胞的WeibelPalade小体,在受到凝血酶、组胺、补体、氧自由基或细胞因子刺激后,可在数分钟内移到细胞表面作用介导白细胞的滚动介导白细胞与VEC的粘附分布:血小板、活化的VEC(小静脉、微静脉)整合素家族概念:整合素是一组二价阳离子依赖性的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它们介导细胞与细胞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粘附反应。分布:整合素分子在体内分布十分广泛,一种整合素可分布于多种细胞,

6、同一种细胞也可有多种整合素的表达。某些整合素的表达有显著的细胞类型特异性。整合素分子的表达水平可随细胞分化和生长状态发生改变。结构:由和亚基以非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异二聚体。亚基和亚基都有一个较大的球形的细胞外区、一个跨膜区、一个较短的细胞内区。组成:目前已发现18亚基和8种亚基,它们可以相互结合形成20多种整合素。该家族可分为数个亚族,迄今了解最多的有三个亚族:1亚族:1整合素2亚族:2整合素3亚族:3整合素功能:一方面: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以及细胞与病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行使其黏附分子的功能另一方面:通过其胞内区与胞内的细胞骨架和信号分子结合,行使(由内到外和由外到内)双向跨膜信号

7、传递功能(1)1整合素 亚基单位为CD29分布:激活的淋巴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血小板、成纤维细胞分类:(9种)11、21、31、41、51、61、71、81、91作用: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成分的结合(主要)介导淋巴细胞的归巢介导白细胞与激活的VEC的粘附(2)2整合素 亚基单位为CD18分布:各种白细胞分类:(3种)22、m2、x2作用:参与白细胞之间的粘附参与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间的粘附(3)3整合素 亚基单位为CD61分布:血小板、多种细胞分类:(2种)b3、v3作用:介导血小板的粘附、聚集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成分间粘附黏附因子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一)肿瘤细胞从原发肿瘤部位脱离原因:表面钙

8、黏素表达下降,细胞之间的粘附性下降,实验证实,降钙素可限制或逆转转移(二)穿过基底膜及细胞外基质进入淋巴系统或血液系统内向侵袭肿瘤细胞在CAM介导下与基底膜、ECM黏附释放蛋白酶降解ECM、破坏基底膜通过细胞移动血循环(三)在血循环中的移动肿瘤鞋包、ICAM-1表达下降,而血中sICAM-1表达增多封闭L2的作用LC、NKC识别肿瘤细胞能力下降肿瘤细胞通过自身黏附或与纤维蛋白沉积物结合瘤血栓逃避免疫监视通过整合素家族中GPb/a的介导与血小板黏附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四)肿瘤细胞与异位器官EC的选择性粘附第一步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性粘附,已证明是由CAM介导器官特异性皮肤黑色素瘤(表达41)易

9、转移入肿瘤(原因:肺血管EC上VCAM表达非常丰富)胃癌、结肠癌(表达sle寡糖)易转移入肝(原因:E选凝素主要分布在肝脏)肝窦(五)肿瘤细胞穿过血管基底膜及破坏细胞外基质外侵袭 肿瘤细胞从Cap和小静脉进入组织黏附因子(CAM)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中的作用在心肌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不同CAM的作用不同再灌注后20min,PMN上的L选凝素可很快从激活的细胞表面释放,造成白细胞的滚动状态,这是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先决条件。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PMN表面2整合素(CD11/CD18)的表达上调(4h)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血管内皮细胞表面P选凝素(20min)、ICAM1(

10、1h)和E选凝素(4h)的表达上调心肌细胞表面也出现ICAM1的表达 间接通过2整合素与VECICAM1结合滚动的PMN 直接与VEC的E选凝素结合 机械堵塞作用PMN与VEC粘附 损伤因子作用 细胞毒作用机械堵塞作用堵塞Cap“无复流现象”损伤因子作用PMN释放的弹性蛋白酶、细胞因子等可扩散至心肌细胞使其损伤细胞毒作用PMN跨内皮细胞迁移通过2整合素/ICAM-1途径与心肌细胞粘附,直接释放细胞毒性介质造成其损伤应用选凝素、2整合素和ICAM的单克隆抗体在不同动物MIRI模型中均显示了心肌坏死程度减轻,血清CPK活性降低等。表明:抗粘附分子治疗可成为临床预防MIRI的有效途径。线粒体通路线粒

11、体损伤概念:线粒体膜功能的改变和膜结构上完整性的破坏,表现为线粒体膜跨膜电位下降,线粒体膜通透性增大证据显示:线粒体功能失调在细胞凋亡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性作用内质网通路内质网应激概念:内质网受某些应激刺激时,未折叠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明显增多或积聚,当超出内质网处理能力时,会引起细胞内一系列反应,来减轻异常蛋白的过度负荷,恢复内质网的稳态。由内质网引发的一系列反应称为ERS。通过UPR等可使蛋白质翻译短暂减弱、错误折叠蛋白的降解以及诱导伴侣分子和折叠酶,以致增强内质网中的蛋白质折叠和降解能力,减轻内质网蛋白过荷。若通过上述反应仍不能缓解内质网异常蛋白质积聚,将触发受损细胞凋亡。内质网中有许多伴侣

12、分子,它们参与蛋白质翻译后修复、折叠、装配及质控,最终维持细胞的内稳定。内质网伴侣分子:热休克家族蛋白GRP78、GRP94等凝集素样伴侣分子钙联蛋白、钙网蛋白等底物特异性伴侣分子HSP47等内质网跨膜感应蛋白:肌醇酶1 IRE1活化转录因子6 ATF6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 PERK当内质网保持稳态时:ATF6、PERK的N端与GRP78结合而处于无活性状态。当内质网处于应激状态时:大量未折叠或错误折叠蛋白质堆积于内质网腔中,GRP78与ATF6、PERK感应蛋白解离,转而与未折叠蛋白质结合(未折叠蛋白质可直接激活IRE1)。激活后的ATF6、PERK、IRE1分布激活下游信号的传递及相关基

13、因的表达,统称UPR。内质网过度应激诱发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1、 通过PERK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2、 通过IRE信号通路调节细胞凋亡3、 通过ATF6信号通路介导细胞凋亡4、 通过microRNAs介导细胞凋亡5、 通过Ca2+信号通路介导细胞凋亡SIRS和CARS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定义:因感染或非感染病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机体失控的自我持续放大和自我破坏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它是机体修复和生存而出现过度应激反应的一种临床过程。主要病理生理变化:1、全身高代谢状态特点:持续性顽固高代谢 产、耗能途径异常 对外源性营养底物反应差机制:促炎介质的释放 应激激素的分泌影响:低蛋白血症 高血糖症

14、高乳酸血症 血浆氨基酸失衡(AAA、CAA)2、全身高动力循环状态特点:高排 低阻机制:心脏的代偿反应高排 炎性扩血管物质生成低阻 肝功能受损低阻 假性神经递质低阻 氧供与氧需不匹配低阻3、多种内源性促炎介质失控性释放病因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促炎介质损伤VEC血管通透性血栓形成炎细胞促炎介质 +炎症瀑布效应 PMN激活并粘附于VEC释放体液性物质诊断标准:确诊须具备以下四点中的至少两点:1.体温38或90次/分3.呼吸20次/分或过度通气,PaCO212*109/L或12000/l或10% )CARS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同义词:免疫麻痹)定义:感染或创伤时机体产生可引起免疫功能降低和对感染易感性

15、增加的内源性抗炎反应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病理生理变化:1、 免疫功能抑制特点:细胞免疫抑制 体液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抑制机制:细胞免疫的凋亡 应激激素的分泌 抗炎介质的释放2、 多种内源性抗炎介质失控性释放 S-TNF- R 机体免疫功能抑制 IL-4,10,11,13随着促炎介质内源性抗炎介质 IL-1 TGF- PGF2 PGI2 NO LX annexin-1 机体对感染易感性诊断标准: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表达量 正常值30%SIRS和CARS的关系抗炎介质 = 促炎介质 SIRS = CARS 促炎抗炎反应 内环境稳定 反应平衡 恢复 抗炎介质 促炎介质 损伤 SIRS C

16、ARS 过度炎症反应 SIRS 高应答 血压过低MODS 抗炎介质 促炎介质 SIRS CARS 持续或反复感染爆发 CARS 低应答 性感染MODS肠源性感染MODS的病人可无明显的感染灶发现,但其血培养中见到肠道细菌,其可能是MODS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肠源性感染发生与Kupffer细胞的活性密切相关。正常时肠道细菌和内毒素即便进入门静脉也会在肝脏被Kupffer清除。细菌移位肠道细菌透过受损肠黏膜屏障入血,经血液循环(门脉或体循环)抵达远隔器官的过程。细菌移位、毒素移位 + 自身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加重全身炎症反应细菌的作用:1、直接的毒性作用 2、间接的毒性作用内毒素的作用:1

17、、直接的毒性作用 2、间接的损害作用(炎症介质释放) 3、影响凝血、纤溶系统DIC 4、激活补体、诱导干扰素等免疫功能紊乱 5、其他:发热、低血压等内毒素的增敏途径:脂多糖结合蛋白(LBP)脂多糖受体CD14系统 增敏效应:10002000倍治疗MODS:抗炎、抗毒素钙超载的损伤效应(一)钙超载的概念钙超负荷CO各种原因引起的细胞内钙含量异常增多并导致细胞结构损伤和功能代谢障碍的现象正常钙的转运:细胞膜对钙的低通透性钙与特殊配基形成可逆性复合物细胞膜钙泵将Ca2+主动转运到胞外通过肌浆网和线粒体膜上的Ca2+泵和Na+Ca2+交换将胞浆Ca2+贮存到细胞器内通过细胞膜Na+Ca2+交换,将胞浆

18、Ca2+转运到胞外 (二)再灌注时钙超载的发生机制1、Na+Ca2+交换异常细胞内高Na+对Na+Ca2+交换蛋白的直接激活细胞内高H+对 Na+Ca2+交换蛋白的间接激活PKC活化对Na+Ca2+交换蛋白的间接激活2、生物膜损伤细胞膜损伤Ca2+通透性增强膜外板与糖被表面分离膜脂质过氧化反应 胞外Ca2+内流胞浆Ca2+膜磷脂降解肌浆网膜损伤Ca2+泵功能障碍肌浆网膜损伤肌浆网Ca2+泵功能障碍对Ca2+摄取胞浆Ca2+线粒体膜损伤Ca2+泵功能障碍线粒体膜受损氧化磷酸化障碍ATP生成细胞膜、肌浆网Ca2+泵功能障碍胞浆Ca2+(三)钙超载引起IRI的机制1、激活XOOFR生成2、激活ATP

19、酶加重细胞内酸中毒 膜磷脂降解直接损伤生物膜3、激活PLC 间接通过降解产物细胞功能紊乱4、激活核酶染色体损伤 蛋白酶蛋白质水解5、形成磷酸钙干扰M氧化磷酸化ATP生成6、促进血小板黏附、聚集及释放器官微循环障碍7、Na+/Ca2+交换一过性内向电流心肌动作电位后引发延迟后除极心律失常(三)判断指标细胞内游离钙(Ca2+i)浓度钙调蛋白(Ca2+M)水平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破坏(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概念(VEC):血管内皮细胞裱衬在整个心血管系统的内表面,为单层扁平上皮,是血管壁与血液之间的分界细胞,是形成心血管封闭管道系统的形态基础。功能:(1)调节血管壁通透性 (2)促凝和抗凝特性 (3)维

20、持血管张力 (4)抗PMN与EC的黏附IR时VEC受损的机制缺血、缺氧代谢性酸中毒炎症介质大量分泌内毒素大量释放其他毒性物质的作用(活性氧等)VEC完整性破坏引起IRI的机制 缺氧酸中毒 阴离子屏障功能障碍 病因 炎症介质(PMN) EC受损血管壁通透性 内毒素 细胞间缝隙连接松懈EC的抗凝机制 EC的促凝机制A、活化PC、PS A、活化XIIB、合成AT-III B、释放IIIC、产生t-PA C、产生t-PAID、产生PGI2、NO D、产生vWF、PAF 趋化因子 PMN滚动病因 EC受损黏附分子 PMN与EC的黏附PMN粘附 PMN释放炎症介质 炎症介质 PMN渗出 组织细胞损伤 促凝

21、物质释放病因 EC损伤 DIC 抗凝物质释放 缩血管物质释放病因 EC损伤 血管异常收缩 扩血管物质释放判断指标EC活性检测CAM水平测定PGI2/TXA2测定ET/NO测定微循环观察基因组学与疾病、蛋白质组学与疾病大题20分何谓单基因遗传病?简述其基本类型。P101单基因遗传病简称单基因病,是指单一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符合孟德尔遗传方式,所以称为孟德尔式遗传病。单基因病的遗传方式:(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三)X连锁显性遗传 (四)X连锁隐性遗传(五)Y连锁遗传 何谓多基因遗传病,有何特点?一些常见的先天畸形和常见而病因复杂的疾病,其发病率一般都超过1/1000,疾病的发

22、生都有一定的遗传基础,并常出现家族倾向,但不是单基因遗传,患者同胞的发病率不遵循1/2或1/4的规律,大约仅1%-10%,表明这些疾病有多基因遗传基础,故称为多基因病特点:1家族聚集倾向,但不符合孟德尔式遗传,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2亲缘关系的远近与发病率有关3近亲婚配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随机婚配. 发病率有种族差异试述疾病蛋白质组学的概念及其分析的常用技术。概念:指应用各种技术手段来研究蛋白质组的一门科学蛋白质组分析的常用技术:双向电泳技术、生物质谱技术、生物信息学 (p118-119)试述肿瘤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教材p119-120)1. 揭示肿瘤发病机制;2. 寻找肿瘤标志物;3.

23、肿瘤药物蛋白质组学研究:(1)发现药物靶蛋白(药物蛋白质组学);(2)肿瘤药物作用机制研究和新药筛选。试述心血管疾病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教材p120-121)1.冠心病多种蛋白质的结构和数量的改变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2.心力衰竭心力衰竭与细胞骨架及肌纤维蛋白、应激反应相关蛋白、线粒体及能量产生相关蛋白等三类蛋白的改变密切相关。研究显示,心力衰竭时,线粒体氧化酶表达下降,糖分解酶表达增加,细胞骨架蛋白表达有改变,热休克蛋白27的表达也有变化。3.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使蛋白二硫化物异构酶去磷酸化。缺血时热休克蛋白60表达增加,再灌注时恢复正常。中药也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蛋白表达有影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