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34.35KB ,
资源ID:353709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53709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在数学课中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3数学课题论文.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在数学课中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3数学课题论文.docx

1、在数学课中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3数学课题论文在数学课中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内容提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数学教育质量的保证,本文在分析兴趣含义的基础上,从小学数学自身的价值、教学方法、提问、教育评价几个方面探讨数学教学中兴趣的激发策略,在强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要注意其效能性,使其有效进行。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当一个人有某种需要时,才能对相关事物引起注意,并产生兴趣。因此心理学理论认为: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本文将从创设教学情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技巧等方面来论述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

2、学的兴趣。【关键词】激发 听课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知识,探求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使人的认识优先地指向某种事物的活动,并以渴望的心情去了解它,以愉快的心情去实现它。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强大的学习动力、启发学习者的智力潜能,使之处于活跃状态,促使学生主动地、高效的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可见,兴趣的强弱比智力的高低更能影响学习进程和学习效果,它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使学习者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验证了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

3、者。”可见“乐之者”是学习中的最佳境界,只要学生达到了乐学的境界,就能以学为乐,勤奋好学,苦中求乐。而假如没有学习兴趣的支持,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会显得枯燥无味,也就不可能长久的持续下去因此,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要在教学中真正做到让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在数学课中的听课兴趣就变得至关重要。那么,那么在数学课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几点看法。一、巧妙设置课堂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采用多种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专心致力于一项学习任务可描述为“自我投入”,当智能受到挑战的时候,自我投入就达到它的顶点,也就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效率也就最高。如何才能促

4、使学生投入学习任务中呢?教师应设法使学生在投入的学习过程中心情愉快,设法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技巧,促进学生学习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比如,学生学习数学定义,公式或定理,虽然他们都记住了结论,但不知道它们为什么是这样的,怎么样得来的,来龙去脉是什么?不能分清内涵和外延,因而看不出结论的实质,只能生搬硬套,在应用中漏洞百出。所以我们应当教给学生有效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定理的本质,会分析定理与实际情况的联系。又如:圆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教学中,尽可能使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地展示由圆变为方的数学思维方法特点,启发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找出相同处和不同处,进行对比学习,这样学生能深刻理解由曲线变为直线

5、的转化方法的本质特点,在实际应用时就不会混淆。所以,教师应该给予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指导,同时加强个别辅导。其次,在教学中优化数学习题,精讲精练,引导学生从中发现规律,总结规律,掌握规律,使学生能轻松学习,愉快学习,高效率地学习。(1)充分利用课堂,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时,就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需要。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在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了“心求通、口欲言”时才去启发。教师应该积极创造这种“愤”和“悱”的情境。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言语提示的方式,即由教师直接提出与

6、教材有关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借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进行学习。另一种是活动的方式,即让学生参加一些活动而产生问题。比如从课外活动、实验活动、实践活动等提出问题,使学生感到有趣而又难以回答,学生从而产生了进一步了解有关知识的要求。比如,。每节课安排的内容不能繁杂,层次要清晰,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优势,也应该注意正确熟练使用多媒体,比如,不用时及时关闭,以免分散学生注意力。总之,尽可能排除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于学习知识的活动中,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二)、课堂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特别是在当前如何实

7、施好素质教育,如何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功能,如何使课堂提问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这都需要教师掌握好课堂提问的策略。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主渠道和“铺路石”。善于把握教材的特点,旧中求新、从不同的方面或角度提出生动曲折、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处于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给课堂教学增添神奇的魅力,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巧妙地把问题贯穿于教

8、学服务于教学,做到恰倒好处的抛砖引玉,是值得我探究的课题。在一年的教育、教研实践中,我们总结了几种课堂提问技巧,归纳如下:(1)提问要抓住关键所谓关键,是指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的重点处提问,重点就会突出,在教材的难点处提问,难点就容易突破。例如: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是教学的重难点,在帮助学生理解简单分数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时可以这样问:出示一个月饼涂,让小红和小明分着吃,两人都很谦让,师:你们说他们怎样分才公平?生:平均分。演示平均分成两块。师:怎样才知道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了两块?再演示把两个半块恢复成一个饼再平均分,小红和小明

9、每人得了半块月饼的过程。师问:这半个月饼是几份中的几份?(闪烁半个月饼)我就说它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用1/2表示?另外半个月饼是多少呢?(闪烁另外半个月饼。)生:也是这块月饼的1/2。师:你是怎样想的?生:这半块月饼是两份中的一份。师:从刚才的研究中我发现了什么?生: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这样一系列的提问,帮助学生加深了对“平均分”、“简单分数几分之一”的理解,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只有引导学生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思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提问要抓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数学知识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每个新知识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

10、而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它们内在的共同因素为学生掌握新知识架起了桥梁,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促使学生由此及彼,由未知转化为已知。例如在三年级下册教学数学广角生活中的数学时,活动之一:师问:用三张数字卡片3、7、9摆出不同的三位数,能摆几个?动手摆一摆。(学生动手摆一摆。)生:能摆6个。师:为什么这三张卡片能摆出6个不同的三位数?生:因为卡片上的数字不同,每一个数字与其它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两个不同的三位数。师:说说看都组成了哪些数?生:379、397、739、793、937、973。师:同学们真行!如果是换成3、0、9能摆出几个不同的三位数?立即有学生回答,生A:6个。

11、生B:4个。师:为什么是6个?为什么是4个?动手摆一摆。(学生摆一摆后,)师:现在请摆得4个的同学把你摆的数字读给我听。生:309、390、903、930。师:请刚才认为可以摆6个数的同学把你摆的数字读给我听。生:只能摆4个数字。师:为什么?你有什么发现?生:0不能放在百位上。师:0为什么不能放在百位上?生:因为这里的百位是最高位,0不能放在最高位。师:0为什么不能放在最高位?通过以上的教学提问设计,学生在不停的思考和实践中学习,既弄清了本节课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3)、提问要抓住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刺激素。学生思维方式一般是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所以我提问

12、时,要特别注意方法和技巧,语言要生动、形象、具体,有一定的启发性,同时要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和接受能力,不能太难或太易,否则会事倍功半。提问时,可以把教材的内容与一定的故事或实际事例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就会轻松愉快地理解知识。例如在一年级教学认识时间时,教师设计这样导语问题:我有一个好朋友,滴答滴答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钟表。)钟表可以告诉我什么?(时间。)你能说出你什么时间做什么吗?又如:在高年级教学相互啮合的齿轮关系时,让学生回答这样的几个问题:大人带着小孩在路上行走时两人的步伐一样吗?谁的脚步更快?谁的脚步更慢?小孩为什么跟着大人跑?再如:教学圆的知识时,

13、我让学生思考这几个问题: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而不做成正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呢?这样用实际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习的知识就来源于我生活中,使知识由教材中死东西变得看得见、摸得着,容易接受,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4)、提问要促使知识逐渐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掌握,总要经历一个由不懂到懂、由浅到深的认知过程,教师只有在关键时刻恰如其分的提问,才能加速深化过程。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的内容时,教师用课件出示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师问: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生:180度。师:把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等分成两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有学生立即回答:90度。师:怎么得的90度?生

14、:180度的一半等于90度。师:这样计算对吗?(课件演示等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的过程。)通过观察和思考,生:各是180度。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师:画一个任意三角形,把三个角剪下来拼一拼,你能拼成什么角?这样由浅入深的引导提问,可以使学生茅塞顿开,思维顺畅,学生更清楚的知道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与三角形的大小、形状无关,这样深化知识的提问,步步入深,引人入胜,即启迪了学生智力又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关键。(5)、问题设计要开放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能促进学生全面地观察问题、深入地思考问题,并用独特的思考方法去探索、发现、归纳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无疑是十分有益的。例如:在四年级教学图

15、形的拼组时,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拼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后,教师进一步问:你还能用不同颜色三角形拼出什么美丽的图案?给出这样的问题后,学生就会放开思维的去发挥想象力,会有意外的效果。之所以课堂教学中,在培养学生求同思维的同时,不可忽视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的开发,因为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源泉,而开放性问题是培养求异思维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所以除了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等问题培养学生全方位、多层次探索问题的能力之外,还应设计一些开放题,发展求异思维,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打下基础。再如:在一年级教学找规律时,教师引导学生从物体的颜色、形状、个数的不同分别来发现排列规律

16、,接着又出示围成圈男女同学跳舞图(动感图),师:六一联欢会上,我班出了个节目,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可以从男女生的排列、服饰款式、颜色的排列、舞蹈动作的排列来发现规律,甚至可以从更多方面来发挥想象力。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必须贯穿诱发思维,使学生受到从简单到复杂、从有疑到无疑的思维牵引。提问时要特别注意方法和技巧,提问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具体、准确,力求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激励性。提问还要针对学生的知识实际和接受能力,问题的难度不要超出学生理解能力的允许范围,教师的提问的计划要心中有数,提问的开展有循序渐进,步步进逼,顺流而下,学生才能对答如流,达到我提问的意图

17、,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学习掌握知识.(三)、导入幽默,激发兴趣。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始终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结合。马.卡连柯说过这样一句话:“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就必须从优化语言入手,用语言打动学生,吸引学生去打破数学的枯燥无味。因此,在新知识学习的导入阶段,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打开学生的心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获得感情上的怜悯和方法上的启迪,用最短的时间把学生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梁剑虎老师在教学“比例尺”一课的导入时,故作神秘地说:“我的衣服口袋里面装着一个人。”“啊?怎么

18、装呀!学生惊奇的问。”“把人按比例变小呀!”老师说。“怎么变啊?”学生有好奇的问。此时,老师又学着变戏法的样子从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照片,问:“想知道怎么变小的吗?”“想。”学生们异口同声地答道。“今天我就来学习比例尺。”梁老师说。这一幽默的语言强烈地吸引着学生的求知欲,学生迅速的进入了欲罢不能的“我要学”的境界。(四) 、课件激趣。具体、直观、形象是小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而数学思维本来是抽象的,为使学生的认识特点与数学学科和谐统一,通过文字、图画、声音、动画等形式对学生形成刺激,能够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其听课兴趣。课件图、文、声并茂,可以直观、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在儿童的认识与教学要

19、求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他们在愉快地探索知识奥秘中感受,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吴剑副校长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设计一套揭示年、月、日形成规律的课件;茫茫的宇宙中,有三颗星体最为人们熟悉太阳、地球、月亮。地球绕着太阳转,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也在自己转动。这时告诉学生,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跑一圈的时间是一年;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跑一圈的时间大约是一个月,地球绕着地轴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日。生动形象的动态画面把学生带进了奇妙的宇宙,使他们深深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同时,一种要掌握年、月、日之间关系的强烈愿望也油然而生。实践证明,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

20、点,有助于学生认识结构的形成,有减轻了教师负担。还可以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方面能发挥积极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五) 简笔画激趣。一切知识都是从感知开始的。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是数学教师惯用的手法。必须根据小学生思维在具体形象方面占优势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爱好来制定教学过程中的形象设计,把他们感兴趣的新形象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例如:蒋杰标老师为了加深队连续退位时各位上的数变化情况的理解,将数字添加头、手、足变成人物,配合教师的语言和手势,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印象深刻。如下图的竖式: 教师接着讲道:原来个位上的“3

21、”减“6”不够减,按照老规矩,伸手向十位借,真不凑巧,十位上刚好是“0”,十位上的“0”想了想,你向我借,我这里也没有,也按老规矩向我右边的老大哥借。百位上的“2”慢条斯理的说:“我可以借一个给你,不过你千万要记住,我的1到你那里就变成10个10”这样把数学知识的学习寓于活动中,把数字变“活”,学生听课很感兴趣,从而使连续退位的过程深深地印入学生的脑海中,其效果比不厌其烦的反复解释好的多。(六)、动手操作,激发兴趣。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抓住这一特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事先设计好一个课堂活动方案,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并且让他们通过操作主动去探索、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更好地激发学

22、生的听课兴趣。例如:杨逢荣副校长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为了建立有余数除法的概念,他首先让每个学生准备9个纸盘和9个纸苹果,课上做分苹果的游戏。第一步,让学生把9个苹果都放在盘子里面,每盘放几个自己决定。要求每盘里放的苹果同样多,看可以分几盘?学生顺利的分完了,可能有分9盘的,每盘放1个,有分3盘的,每盘放3个第二步,分组进行,每盘放2个、4个、5个和6个几种不同的分法。在操作过程中,当出现剩余苹果时,学生肯定有很多种不同的处理方法,这时,教师抓住时机组织学生讨论,可以先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演示:有9个苹果每盘放2个,这位同学可能放了4盘,还剩下1个。教师问:“为什么会剩下1个呢?”在学生发现了

23、“分不完”的情况时,指出:“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分一些东西,不一定能分完,分不完的情况是大量存在的。”此时,板书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求知欲,为下面的学习讨论做了铺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诱发了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通过动手调动了多种感官,既轻松愉快地学会了新知识,有促进了大脑的思维。(七)、 寓教于乐,激发兴趣。故事、游戏、竞赛都是小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如果能把它们运用到数学课堂上来,相信效果会更佳。(1)故事激趣。小学生非常喜欢听小故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巧妙构思简短的与教材内容密切相联系的小故事,以饱满的激情,三言两语描绘出一个曲折生动的情

24、节,把学生的心思全部吸引到教师设计的情节中来,创造一种情绪高涨、思维活跃的课堂氛围,学生跃跃欲试,教师推波助澜,使学生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从要学到爱学,乐在其中。比如:王中勤老师在教学“图形面积计算”时,引入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两个兄弟分家,分土地时,哥哥分到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弟弟分到了一块正方形的土地,他们兄弟对此分法均不满意。哥哥说:“弟弟的这块地大。”两兄弟为这块地吵得不可开交。那么,谁能帮助两兄弟解决这个大问题?这样的故事,不仅激发起学生的听课兴趣,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游戏激趣。游戏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尤其把课堂教学寓于游戏之中,是

25、受小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形式。为此,作为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尽量采取游戏的形式,消除学生对数学枯燥乏味的感觉,让学生能在“玩中学,趣中练”。例如:蒋杰标老师在教学“因数和倍数”这节课的上课前,做了一个“动脑筋进课堂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老师出示一张卡片,如果你的学号是卡片上数的倍数,你就可以进入教室。教师先出示一张卡片2,学好数是2的倍数的学生,一个个走上讲台,高兴地走回座位,接着教师再出示卡片3、5,这样,学号是3、5的倍数的学生走回了教室,最后剩下的学号是1、7、11、13、17、19、23、29、31的学生。此时老师故意问:你们怎么不走回教室呢?学生说明了原因,老师提问出示哪个数你们

26、都可以进入教室,学生想到了1。教师举卡片1,剩下的同学都进入了教室。 以游戏的方法,不仅激发和保护了学生的听课兴趣,也使课堂教学焕发了生机活力。(3)竞赛激趣。据现代生理学和医学研究认为,当前人脑的功能只有百分之十左右被人脑利用了,还有百分之九十的潜力可以发挥。通过竞争可以引起大脑某些部位紧张,使处于“休息“状态的部位进入工作状态。竞赛为学生积极参与创造了条件。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低年级儿童尤为突出,引导儿童适当开展一些竞赛性的练习,必将唤起学生的内驱力,激发斗志,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学生的兴趣也更加浓厚。如覃运沛老师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开展

27、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师生竞赛。课上,学生们选出一名口算能力较强的作为为代表于教师进行口算比赛。口算题由学生提出,都出“81-18,93-39”这种类型的题。题目出好了,黑板两侧各写6道题。一声令下,比赛开始。教师迅速将题目写完,而那位学生由于没有掌握窍门输掉比赛,同学肯定不认输,跃然再试,也无济于事。这时,教师导出窍门,学生们就能题上的数字与得数的特点,找出被减数十位上的数减个位上数的差,再与9相乘所得的积,就是这类题的结果。例如:92-29,即(9-2)9=63;83-38,即(8-3)9=45。然后,继续出题,让学生利用窍门计算。题目可稍微改变一下,例如:86-69,96-68等。回家后再让学

28、生与家长比赛。通过竞赛,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通过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竞赛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通过竞赛,可使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听课兴趣,必须从小学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注重教师教学技巧(一)说话语音变化 一句话有一百种说法,同一句活,会说的人让人听了笑起来;不会说的,让人听了跳起来。富于变化的语音显然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音变化可以从五方面入手。 1调整音量 :大音量容易引起学生注意,有时在大音量讲儿句之后,再用小音量,学生反倒更感兴趣。有时吴老师讲课,讲到精要之处时,便问学生:“老师是小声讲好,还是大声讲好呢?

29、”学生纷纷要求小声讲。于是他便用极小的音量讲,学生纷纷伸颈,侧目,全神贯注地听,他便用较小的力气,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调整音调 :同一句话可以用A、B、C、D、E、F、G等不同音调说出来。有的教师讲课调值较高,但音量不大,很好听,叫做高音教学。有的教师说话调值尽管低,但音量大,听起来浑厚有力,叫做低音教学。如果调值高,音量再大,听久了容易使人疲劳。反过来,调值低、音量再小,同样使人感觉有气无力。我讲课时,经常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甚至自己的身体状况变换语调。 3调整语速 :说话速度的变化也影响到学生的兴趣。有时我讲话速度极慢,以引起学生对所讲内容的重视。学生也好,老师也好,其实都喜欢听

30、别人抑扬顿挫的讲话,喜欢听别人疏密相间的发音。 语速的变化能影响人的兴趣,但这些都是声音的形,而不是声音的神,声音的神的变化才具有更大的感染人的力量。什么是声音的神呢?就是说话的感情。比如:“要与人为善。”这句话,就可以用喜怒哀乐、热情、冷漠、挚爱、厌恶等几十种不同的感情说出来,感情不同,产生的效果当然不同。我经常要求自己用不同的感情去问问题,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 4进入角色 :同一句话,不同身份职业,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性格品质的人说起来,会千差万别。我读课文,读课外读物时,尽力使自己进入角色,这样做,自然激发了学生听的兴趣。 说话也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谁都能说话,但说得好却不容易。

31、说好了,别人高兴,自己愉快,说得不好,别人心烦,自己也别扭。要说好话,就得研究音量、音调、语速、音情,并进入适当的角色,这样便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二)善于运用体态语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态语分成如下四种类型。1、手势语:手势语是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为实现教学目标用手指、手掌和手臂的动作和造型来表情达意的一种体态语言。手势在小学数学中运用手势语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较广,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手指、手掌、拳和臂的运用来表情达意。翘拇指:攥拢拳头,拳面向前,拇指向上挺起。它表示肯定、赞扬学生思想或学习方面突出表现。例如课堂上,学生回答出较难的问题时,王老师会运用此手势语,来鼓舞学生。我认为对于小学生十

32、分出色的回答,教师不可吝啬自己的赞言,可翘起大拇指表示赞赏。食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起引导、指示、警告作用或表示数。例如:在数字教学中,可表示数字“1”。食指与嘴唇靠近并垂直,发出“嘘”声,眼睛睁大,可表示“请安静”、“请不要说话”的意思。例如王老师让几位小学生上黑板上做练习,当这些学生在台上冥思苦想时,下面的学生发出议论的声音,为制止这种行为的干扰,又避免制止声本身对台上同学的影响,她就运用此手势语来制止。讲到重点、难点时,教师配合加重处理的手势、恰当贴切的动作,可吸引学生的注意,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根据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强调作用。例如“请大家看黑板”、“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谁能解决这个问题的?”等,教师在提出上述这些要求时,如果同时拌有食指点动几下的手势,可引起小学生的注意,使其集中精力,达到突出重点、难点的目的。掌臂势语:手掌心向上,轻锨动一下或数次,表示起立、请你来做这件事情。组织学生讨论时,可手心向上,微微向上运动,配以探询的目光,请学生发言;要求学生坐下时,手掌平伸,微微向下运动来示意其坐下。例如:课堂上,梁老师就用手掌平伸向上运动的手势来要求学生起立回答。我认为通过手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