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199.27KB ,
资源ID:352814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5281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关中天水经济区生态建设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中天水经济区生态建设规划.docx

1、关中天水经济区生态建设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生态建设规划(2009-2020)(注:本文为初稿,各项数据及规划项目未经政府部门批准,仅供参考,如果疑问请联系作者):第一章 总 论1.1 背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关中地区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当前,在新的形势下,西部大开发进入了战略性转变的新阶段。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全国发展,从西部实际出发,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而采取的重要举措。对于发挥该地区的优势和引领作用,推动西北地区经济振兴,深入持续推进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现实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将经

2、济区的发展战略定位为:“形成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经济区总量占西北地区比重将超过三分之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两番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将大幅提高。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的战略定位的实现必须立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加快生态建设,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高区域环境承载能力,是历史赋与生态建设工作的使命。1.2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包括西安、铜川、宝鸡、渭南、杨凌、商洛(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柞水县)行政区域,面积6.6万平方公里。1.3 规划依据中

3、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1999-2050);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关中城市群建设规划(20062020);陕西省林业发展“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关中“一线两带”城镇群发展规划研究;陕西省统计年鉴(2009);全国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 1.4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围绕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构建与巩固经济区生态屏障,控制或降低区域大气、河流

4、污染,改善区域人居生态与景观环境,努力实现区域生态文明,促进人民生活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和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战略目标的全面和社会经济实现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1.5 遵循原则1.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合理布局,根据经济区内产业布局和生态资源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科学确定功能分区,坚持有的放矢、因害设防科学安排建设任务,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2.坚持保护优先,加强生态修复,适度开发和持续利用森林资源。以保护天然林资源、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和典型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重要水源地和重要湿地等)为前提,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3坚持

5、因地制宜,分区施策,遵循自然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优化资源配置,协调城乡发展。将生态建设同区域内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广大生态区农民增收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绿山、兴业、富民。坚持统筹城乡生态一体化发展,把城市绿化成果向乡村延伸,生态建设和广大农村农民长远利益相结合,按照省“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建设标准和突出乡土树种、体现地方特色的要求,以进村主干路、生产路、农田渠系林网绿化为重点,整合林业重点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和新农村星级村创建等专项资金,板块推进“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示范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4.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培养科技人才,以市场为导向,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支撑,进行

6、生态体系、技术和环境的创新,加快成果转化步伐,全面提高生态建设科技含量。1.6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09年2020年,其中近期2009年2012年,远期20132020年。1.7 发展目标以建设满足“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明基地”的生态环境为根本,努力建立起区域整体绿化框架。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主旨,强调绿化,注重美化,建设大水大绿,构建经济区生态屏障,确保经济区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渭河长期安澜。建成以主干道路与渭河生态景观林带为骨架,河滨公园与沿河湿地为补充的以城市森林为主体的城市生态系统

7、,努力改善关区域内大中城市的生态环境。到2012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2%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2.0%以上。主要交通干线和河流两侧绿化林带建设任务基本完成,绿化率达到90%以上。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和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多功能、高效益的林业生态系统。区域森林资源持续增长、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林区经营格局和经济结构得到有效调整。渭北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态得到显著修复;秦岭关山林区水源涵养功能进一步增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发展;平原地区初步实现 “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核心城市和次核心城市通过大力植绿和湿地恢复保护,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森林城市打下坚实

8、的基础。到2020年,区域内森林覆盖率达到47.0%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0%以上。以森林为主的生态状况进一步改善,森林资源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林分质量显著提高,森林的生态效能进一步增强。平原区农田林网建设在增强防护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美化和景观效果;核心城市和次核心城市结合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加大城市绿化力度,努力创造“城区森林化、道路林荫化、水系林带化、社区园林化、企业花园化”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承载力得到显著增强,为经济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基础。1.8 建设内容及规模在切实保护好现有林的基础上,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三北”五期、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林业重点工

9、程,根据经济区生态建设目标,在区域内大力推进“三化一片林”、渭河景观林带和渭河湿地、主干道路绿化、名特优经济林等工程建设。主要任务包括:秦岭关山林区和渭北荒山营造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5.2万公顷;加强森林资源,使区域内现有森林资源全部得到切实保护,在秦岭关山林区和渭北黄土高原区生态环境脆弱、生态区位重要的地段实施封山育林51.9万公顷;中、幼龄林抚育25.6万公顷,低质低效林改造22.8万公顷,林分质量显著提高,生态效能明显增强。绿色家园及农田林网建设全面完成,乡村四旁植树1073万株,折算面积0.65万公顷。建设包括滨河公园在内的渭河生态景观林0.76万公顷,建设湿地保护区9个,面积1.9

10、3万公顷;铁路、高速公路和县级一上公路两侧绿化带和直观坡面以及重要出入境口绿化1.62万公顷营造核桃、板栗、花椒、柿子等干杂果经济林1.02万公顷;营造苹果、桃、猕猴桃、葡萄、樱桃等新鲜水果经济林0.45万公顷;苗木花卉产业快速发展,新增苗木、花卉培育面积320公顷,达到2500公顷;基本满足区域和周边城市、乡村绿化苗木供应。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2以内,森林病虫成灾率控制在4.5以内,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35%;1.9 投资规模经估算,工程建设项目需总投资891999.9万元。其中:秦岭关山及渭北高原生态屏障建设197180.6万元,占总投资的22.1%;渭河生态景观林带建设130003.6

11、万元,占总投资的14.6%;主干道路绿化31743.1万元,占总投资的3.6%;乡村绿化8906.3万元,占总投资的1.0%;经济林基地建设37875.0万元,占总投资的4.2%;森林效益补偿390720.0万元,占总投资的43.8%;其它费用55749.9万元,占总投资的6.2%; 预备费39821.4万元,占总投资的4.5%。详见附表第二章 基本情况2.1自然概况2.1.1 地质地貌在地质构造上,关中地区属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中由于秦岭山地上升,北坡断裂下陷而形成的渭河断陷,广泛覆盖了第四纪沉积黄土而形成关中平原。经济区地势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部低,渭河由西向东流经中部,南北两侧由山前向渭河

12、呈阶梯状倾斜,根据自然地理条件不同,由北向南划分为渭北台塬区、渭河平原区和秦岭关山区。渭北台塬区海拔8001300米,局部高达1600米以上。地貌由黄土塬、破碎塬及一系列起伏不大的低山、丘陵组成,由于水营力作用,塬面崩塌和沟头侵蚀严重,溯源侵蚀强烈,塬面不断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年侵蚀模数20003000吨平方公里,局部达到了500010000吨平方公里。渭河平原区由渭河阶地和黄土台塬组成,海拔330800米。地势平缓,水土流失较弱,年侵蚀模数10003000吨/平方公里。秦岭关山区属断块构造山地,由于秦岭主脊线偏北,北麓短而陡峻,海拔7003767米。秦岭因是断块构造山地,主脊线偏北,致使

13、北坡短而陡峻,谷深、坡陡、石多、峡谷密布,河短流急。岩石节理裂隙发育,风化作用强烈,所以重力崩塌、错落、滑坡活跃。河流从高山经深切的峡谷中流出,通称为“峪”,号称大小72“峪”。关山,亦称陇山,泛指陇县及陈仓区西部地区。是由花岗岩及变质岩系所组成的石质山地。南部及东部有黄土覆盖,厚度515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15002000米左右,最高峰关山海拔2428米,香泉盆地是区内较大的山间盆地。其地貌特点是:山顶起伏较平缓,局部地段孤峰突起,“凹”形谷较多,谷底宽而多曲流,以剥蚀、流水侵蚀为主,其次有重力侵蚀和溶蚀、潜蚀等。2.1.2气候经济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带。气候特点是

14、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易发生伏旱,春季气候波动较大,秋季多连阴雨。多年平均气温613.6,无霜期130220天;降水量一般在500700毫米,多集中在79月,南部大于北部。秦岭关山区因受地形影响,气候的垂直分布极为明显,从下而上可分为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年均气温68,年降水量可达到7001000毫米。2.1.3土壤经济区的主要土类为棕壤和褐土,秦岭北坡自下而上为褐土棕壤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原始土壤。主要地域性土壤为塿土、潮土、新积土、沼泽土、盐碱土等。塿土是关中主要的农业土壤,分布于平原农业区;新积土分布于河流两岸;潮土分布在凹湿地区;沼泽土分布在地形低凹,地下水经常出露的地区;

15、盐碱土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低凹地上,以蒲城、富平县的卤泊滩最集中。2.1.4 水文渭河是黄河的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总长818公里。由宝鸡进入经济区,从西向东,横贯经济区中部,至潼关注入黄河,境内河长491公里,年平均径流量为180立方米/秒,年输沙量约2460万吨。渭河的北部支流主要有洛河、石川河、泾河、漆水河、千河;南部多为石质山地,河谷狭窄,主要有灞河、浐河、沣河、田浴河、黑河、石头河等。平原地区,水资源总量仅有73亿m3,人均312m3,不足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2.2 社会经济情况经济区区包括西安市、咸阳市、宝鸡市、渭南市、铜川市、杨凌农业高薪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商洛市的商州

16、区、洛南县、丹凤县和柞水县,辖区内58个县(市、区),845个乡(镇、街道办),总人口24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48人,农村劳动力881万个,耕地面积2861.7万亩,人均1.22亩。2008年地方生产总值4458.64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65.08。其中第一产业468.10亿元,第二产业2175.36亿元,第三产业1815.1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8147元。林业产值22.59亿元,占第一产业产值的4.82%,占区域内国民总产值的0.51%。地方财政收入227.7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98元。经济区是我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人口稠密,大中城市密集,工业企业众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主

17、要分布在这里,为我省最主要的粮、棉、油生产区。历史文物、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交通方便,陇海铁路、西宝、西潼、西铜、西禹、西汉、西康等高速公路纵横交错,是连接我国东部和西部的主要枢纽之一。经过多年的建设,经济区产业开发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制药化工业、电子制造业、能源化工等产业群体已成为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点。作为西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龙头的西安高薪技术开发区以年均70的增长速度实现了超常发展。在西安、宝鸡、杨凌三个国家级高新区和咸阳、渭南两个省级高新区,以及拟建的经渭西安沣渭新区,高新企业规模化速度加快,民营科技企业迅速成长。2.3 林业资源情况

18、2.3.1 森林植被区内林业用地面积335.02万公顷,占本区总面积的50.76%。其中有林地229.99万公顷,灌木林地39.12万公顷,疏林地8.53万公顷,未成林造林地32.50万公顷,宜林地32.6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0.60%,活立木蓄积11239.11万立方米。自然植被主要为落叶阔叶林带和含常绿阔叶树种的落叶阔叶林带。主要树种有杨类、油松、侧柏、臭椿、泡桐、槐树、水杉、柳树等生态林树种以及苹果、核桃、猕猴桃、杏、桃、柿树、石榴、梨、枣等经济林树种。森林主要分布于秦岭关山和渭北塬区。秦岭关山有林地面积138.00万公顷,宜林地8.5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8.29。关中平原林木资源主

19、要有:以苹果、梨、猕猴桃、花椒等为主的片、块状经济林和以杨树、泡桐为主的残破的农田林网、主干道路绿化林带及断断续续的渭河护岸、护堤林,森林覆盖率21.38。渭北高原区有林地面积89.82万公顷,宜林地22.5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6.01。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咸阳北部、渭南北部及铜川西北部。2.3.2 动植物保护经济区的陆生生态系统主要有秦岭、关山、渭北黄土高原的森林生态系统和关中平原的湿地生态系统。区内约有种子植物近千种,其中我国特有种近500种,珍稀濒危植物11种;有兽类60多种,鸟类120多种,两栖动物10种,爬行类2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金丝猴、大熊猫、羚牛、豹、丹顶鹤、大鸠、

20、黑鹳、褐马鸡等。目前,已经建成了太白山、周至、牛背梁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老县城、太白牛尾河、屋梁山、千湖湿地、野河、韩城褐马鸡、太安、香山、石门山、黄河湿地、泾渭湿地等13个省级和辛家山云杉天然林、翠屏山、爷台山等3个市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395006.5公顷。对区内的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和珍惜动植物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给生态系统、生动植物的休养生息提供了很好的场所。2.3.3 森林公园概况经济区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借助于南北两山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目前建成了骊山、朱雀、太平、洪庆、黑河、终南山、王顺山、玉华宫、天台山、通天河、太白山、楼观台等12处国家级森林公园,祥峪、太兴山、翠峰

21、山、玉山、乾陵、嵯峨山、翠屏山、石门山、王家山、红河谷、龙门洞、关山、吴山、太安、香山、金栗山、石鼓山、少华山、洽川、方山等20处省级森林和沣峪、太平峪、天刘青峰峡、雪山洞、崛山等6处市级森林公园,森林公园总经营面积176810.7公顷。这些森林公园的建立,不仅有效保护了森林风景资源,而且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度假的良好场所。“十一五”期间,森林公园接待游客和实现收入每年以2030的速度递增。2.4 生态环境建设情况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广大干部群众在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年来,1999年以来,相继开展了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北

22、防护林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外援生态治理项目工程,“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建设,区域各市区也启动了西安大绿、绿色宝鸡、绿色家园等工程。使区域内的森林植被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较好的保护,林区生态环境;渭河平原区初步形成了以林农间作、农田林网和村镇绿化为主体的网、带、片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沿渭大中城市附近河滨公园、绿色长廊正在建设,居民休闲环境有所改善;渭北黄土高原区经济林建设初具规模。(1)造林绿化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在关中地区先后实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平原绿化等林业重点生态建设工程以及德援西部造林项目、日元项目等共计人工造林绿化79.92万公

23、顷。使区域内的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森林涵养水源能力明显增强,野生动植物种群与数量明显扩大。尤其是增强涵养水源能力为渭河流域城镇居民生活以及工农业生产用水,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2)经济林建设初具规模近年来,关中地区经济林发展迅速,秦岭关山基部沿线、渭北台原南坡已经成为我省干杂果等经济林的主要产区。区域经济林面积已经发展到22.58万公顷,其中干果类11.7万公顷,水果类10.88万公顷。初步形成了白水、礼泉、苹果,蒲城、彬县的梨,凤县、韩城的花椒,富平的柿子,临潼的石榴,周至、眉县的猕猴桃,长安、蓝田、商洛的板栗、铜川、蓝田、商洛的核桃等名特优新经济林基地。这些经济林基

24、地除发挥了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和发展地方经济作用外,也有防风吸尘、净化空气、香化美化功能,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也作到了重要作用。(3)城乡人居环境初步改善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经济区城乡绿化进程明显加快,城乡绿化已被纳入当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铜川市、商洛市等,先后制定了绿色家园建设规划,并付诸了实施。做到了针叶树与阔叶树相结合、乔灌草结合,绿化、美化、香化结合。涌现出了一批“花园式”工厂、学校和住宅小区,形成了广泛的“城市森林”、“环城林带”、“城边林”等城乡连接纽带,广大农村出现了“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人居景观。 (4)平原林网体系基本形成各

25、市区在依靠群众义务植树和依托日元贷款项目、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和“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的同时,提出了西安大绿、绿色宝鸡、等市级绿化工程,加快了项目区平原田网、路网、河渠绿化步伐。目前,农田林网已经形成,并不断更新,县级以上公路、高速公路、铁路等绿色通道不断延伸。乡村道路、河渠绿化稳步推进,平原区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大大增强。2.5 生态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经过多年来的林草植被恢复和治理,经济区的生态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仍然存在着许多和当前生态文明不相协调的问题。森林分布不均,质量不高经济区森林覆盖率40.6%,森林主要集中分布在秦岭关

26、山林区及咸阳、渭南和铜川北部区域,平原区覆盖率只有21.38%,呈现“西多东少、南多北少中稀”,分布不均的特点。山区现有森林多数为天然次生林,林分质量差,人工林也多为纯林,整体生态功能低下,秦岭关山林地的“水源涵养功能”与渭北林地的“北御风沙、南保关中”的总体生态功能低。这与防治经济区水土流失、减少自然灾害的要求差距还很大。景观效果差经济区是西北地区经济发展龙头,近年来区域内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大抓植树造林,积极推动“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建设、大绿工程、绿色咸阳等工程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区域内的生态状况与“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

27、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的功能定位相比较,仍存在整体绿化水平低、景观效果差的问题。一是造林树种单一,重视速生用材树种,忽视了常绿树种和优良乡土树种造林,出现了“山上一片槐,农区一片杨”,号称四大金刚的乡土树种“椿、榆、楸、槐(中槐)”面临绝迹;二是观念落后,缺乏美化、香化意识,大部分地区的道路、村庄、城镇绿化还仅仅停留在植几排树的阶段,缺乏园林化意识,绿化质量和水平不高,景观效果差。生态区位重要,水源涵养能力不足秦岭关山林区的主要河流流遇旱断流,遇较大降水易形成山洪爆发,导致水土流失和对沿岸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森林调蓄降水能力不强;关中平原区干旱、霜冻、

28、冰雹灾害及干热风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影响农业的稳产高产,同时工业污染严重,城镇空气质量较差;渭北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严重,是渭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渭河及支流,河流改道频繁,汛期洪水威胁严重。建国以来,关中地区发生大的洪水灾害十多次。1954年8月的渭河洪水灾害,1988年蓝田暴雨灾害,1992年渭河、洛河下游大洪灾,1994年洛河大洪灾,1988年洛河暴雨洪水灾害,都造成了十分惨重的损失。渭河渭南段时有决堤,对周围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威胁。主干道路和河流沿线绿化林带未形成合理的格局,城市森林和关中平原绿色生态系统骨架未建成。据统计,全区现有铁路1135.5公里,仅有456公里绿化;高速公路总长

29、度967.5公里,绿化长度555.8公里;其它国道长度962.7公里,绿化长度722.3公里。县以上地方道路总长度8744.2公里,仅有4679.1公里进行了绿化。全区县以上的主要道路总长度11810.2公里,绿化长度6413.2公里,绿化率仅54.3%。在已绿化的道段上,存在多为单行,县缺树断带,结构不良,景观效果及防护能力差的问题。空气净化能力差经济区城市空气质量均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大气污染严重。这一区域城市分布集中,人口密集,厂矿相对较多,废气排放量较大,烟尘浓度高,而林草覆盖低,使空气不能得以有效净化,空气质量不能提高,威胁区域内人民的身体健康。河流污染严重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人口的

30、激增,使经济区内的河流和农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污染,野生动植物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甚至大面积消失,致使大量野生动植物处于濒危状态。渭河水域污染严重,在个监测断面中,个为类水质,个为类水质,个为类水质,个属劣类水质,76.9断面超过水域功能标准,主要污染物是石油类、氨氮、挥发酚、生化需氧量、高锰酸钾指数等。第三章 总体布局根据经济区内秦岭关山林区、关中平原区和渭北黄土高原区不同的生态形势和其在经济区总体发展规划中的功能定位,实行“保护、修复林区、绿化美化平原区、治理水土流失区”的发展布局。以渭河近堤绿化林带和西宝、西潼、西禹(陕西段)、西汉、西康等高速公路、关中环线和陇海铁路(陕西段)绿化带建设为

31、突破口,以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为载体,因地制宜,分区施策,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植树植绿活动,形成道路河流林带化、城镇乡村园林化、城市周边坡面风景化、矿区景点生态化的生态建设新局面,为关中天水经济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3.1 保护、修复林区主要指秦岭关山林区的生态保护和修复。该区域是经济区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区,也是经济区重要的水源地,包括宝鸡市渭滨区、陇县、陈仓区、眉县、岐山县以及陇县、千阳县、麟游县部分乡镇,西安市周至县、户县、长安区、蓝田县部分乡镇,渭南市潼关县、华阴市、华县临渭区部分乡镇土地总面积3.03万平方公里。本区域是经济区森林资源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也是生态

32、状况最好的区域,是经济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森林覆盖率为48.29%,是关中地区最为重要的水源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森林质量、效益和整体生态功能不高,林地生产率低,森林结构还不合理,林地、湿地保护形势严峻,由于受区内坡陡、土层薄,灌草覆盖度大等自然条件的制约,使得造林难度加大,造林保存率低。针对区域生态状况和自然条件确定该区域生态建设的主攻方向为:在切实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同时,积极开展中幼林林抚育和低质低效林改造,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效能,选择立地条件较好的宜林地和坡度25度以上的坡耕地进行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主要任务:一是积极推进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提高全社会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二是断续开展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使全部林地得到切实保护的同时大力开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