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3.44KB ,
资源ID:351226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51226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西省大同市铁路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西省大同市铁路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1、山西省大同市铁路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山西省大同市铁路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单选题(每题4分,420=80)1春秋中期以后,很多诸侯国的权力被少数强大的卿大夫家族所控制,政归大夫、政出家门、国君形同傀儡的情况层出不穷。这种情况表明()A宗法制度重新确立B天子共主地位丧失C等级制度遭受冲击D政治改革运动频繁2诗经中周颂共三十一篇,除臣工、丰年等篇章是为了春夏祈谷、秋冬谢神而作的祭歌外,其余大多为对周室祖先的礼赞,是先人崇拜。据此可知周颂()A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B积极宣扬礼乐文化C使王权披上神秘色彩D深受宗法观念影响3西周时期青铜器大多作为礼制的象

2、征,周王赐给诸侯,诸侯带着它去建立自己的地盘,以后再按照宗法制传给下一代。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多转向实用,礼器的比例减少。这一变化反映了政治上()A青铜器过于珍贵因此减少生产B铁器出现取代了青铜器的地位C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D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发展的需要4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后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子谓之纣。”这反映商朝末期()A家国同构体制正式确立B王位继承遵循长幼有序C宗法制已达到完备程度D地位尊卑影响王位继承5西周推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而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这说明()A历史制度总是重复循环B西汉的制度最优C制

3、度的革新具有渐进性D郡县制存在弊端6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燕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周王B燕国国君C卿大夫D士7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关于第一个“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B其内涵是封邦建国,以藩屏周C指的是中央集权制度D指的是郡县制8乐记“同则相亲,异则相敬礼义立而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这则材料对“乐”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礼相异乐相同B体现等极差异C维系社会团结D注重道德教化9周代“当时人们称宗族为家,意为与国相对立的团体,因而宗族成员常常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4、”。这表明分封建制()A家国一体有利于维系统治B家国一体具有离心力C宗族观念根植于民众心里D贵族政治不利于中央集权10史记叙述西周历史时写道:“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下列有关周公受封的叙述,正确的有() 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权力 对燕国进行世袭统治 对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 官僚政治进一步完善ABCD11诗经中有:“大宗维翰(栋梁 )宗子维城(城墙)”,这里所说的“大宗”和“宗子”均指周代贵族中根据血缘关系对族人拥有管辖和处置权的人。对材料正确解读的是()A体现了家国一体的血缘政治B体现了周代诸侯拥有世袭统治权C从材料可推知那两句诗应出自于国风D文学作品的描述不能实证宗法制的存在12“封藩

5、建卫”是在土地王有的前提下,利用宗法血缘纽带,“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各方诸侯都以周天子为天下共主,实行层层分封,形成了宗法制统治的奴隶制大国。据此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稳定了周王朝的政治秩序B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在依据C巩固和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D有利于周王权力的高度集中1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一转变的本质特征是()A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B从强调礼制到重视法制C从无序管理到有序管理D从地方自治到中央集权14许倬云在西周史中指出:“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

6、,更重要的是分封了不同的人群。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因此,分封制下的诸侯,一方面保持宗族族群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材料反映分封制的实施()A使得封国成为地方政权B削弱对封国的政治管理C彻底打破了宗族的界限D强化了旧有的宗族因素15秦朝三公九卿、西汉内外朝、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A相权不断削弱B中央权力不断加强C皇权不断加强D中枢机构不断完善16秦朝三公之下有九卿:奉常,掌管宗庙祭祀礼仪;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少府,掌管皇室财政;卫尉,掌管宫门警卫;太仆,掌管宫廷用马;宗正,掌管皇族、宗族事务这

7、反映了九卿()A职权细化,各负其责B服务皇室,君权至上C政务繁杂,中央集权D官员众多,权力分化17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统治者()A完善中枢权力体系的意图B密切各地区经济联系的意图C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意图D提高经济区域化程度的意图18司马迁史记评价秦朝郡县制:“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这说明秦朝“郡县制”()A建立在宗法制度的基础上B特点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C强化了皇权专制主义制度D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19关于秦汉一统,黄仁宇认为统一的地理基础也不容忽视。他在中国大历史一书中专辟一章“土壤风向雨量”

8、,指出黄土、黄河、风向和雨量等都是支持中央集权化大一统的要素。下面与他的观点相呼应的看法是()A地理环境决定了中国历史发展走向B战国诸侯以农立国、相互竞争C气象因素无法解释民族国家形成D古代文明都以大河为中心,推行重农政策20学者钱穆指出,其实“宰”和“相”,在春秋时代也仅系封建贵族的家臣,但到秦汉则化私为公,变成了正式的政府执政官。这反映了()A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B专制皇权的空前强化C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的转变D中央集权的高度发展二、简答题(10分)26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集中体现,对我国政治形成了长久影响。请回答: (1)简述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9、3分)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存在哪两对基本矛盾?举例说明(4分) (3)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呈现出怎样的的趋势?(2分)指出君主专制统治结束的标志。(1分)三、材料阅读(10分)27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在牧野之战中周人战胜了曾经相当强大的商人,获得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权。为了能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内迅速建立并巩固自己的统治,他们推行了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李凤琴西周分封制与西欧中世纪分封制之比较 材料二 分封制在联系制度上就已经决定了周天子的政权不稳,国家的动荡。面对众多力量强大且不受约束的诸侯,假使一家的实力真正成长到能够与天子抗衡,那么王朝的覆灭

10、也就不远了。况且世袭制的延续性,就能够让一方诸侯持续的累积实力。而郡县制联系于任免制而非世袭制。郡守与县长官均由中央皇帝直接任命,并且还设立监察使,行政、军事与司法三权分立,层层将权力集中到中央。这样,不仅减少了地方实力超越中央的可能,还将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大大推进了中央集权的程度。 陈鑫高、刘红琪郡县制较于分封制优势分析与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实施的历史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历史影响。(6分)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C 【解析】宗法体系是按照血缘关系维护,材料“卿大夫家族”和“诸侯国”不一定是血缘关系,故A项错

11、误;诸侯权力被卿大夫破坏并不能说明天子共主地位丧失,故B项错误;分封制度下,等级森严,下层分封等级要服从上层统治,材料中“诸侯国的权力被少数强大的卿大夫家族所控制”说明传统的等级制度受到了破坏,故C项正确;材料“很多诸侯国的权力被少数强大的卿大夫家族所控制”不能说明是政治改革运动的结果,故D项错误。2【答案】D 【解析】周颂大多是关于祖先的礼赞,故A项错误;礼乐文化维护周朝的等级制度,对祖先神的崇拜不等于宣扬礼乐文化,故B项错误;崇拜祖先神是对先祖的敬仰与君权神授无直接关联,故C项错误;崇拜祖先,法祖敬宗体现了宗法制度的影响,故D项正确。3【答案】C 【解析】青铜器过于珍贵因此减少生产与材料问

12、题“这一变化反映了政治上”不符,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虽有铁器出现,但铁器数量较少,没有取代青铜器的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青铜器是天子维护宗法制的礼器、工具,春秋战国时期礼器减少,反映出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故C项正确;材料问题是“这一变化反映了政治上”,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发展的需要与问题不符,故D项错误。4【答案】D 【解析】家国同构是指家庭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材料反映的是王位继承问题,故A项错误;从材料可知,商朝后期是由少子继承王位,不能反映出王位继承遵循长幼有序,故B项错误;宗法制正式确立是在西周,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长子启不能继承王位的原因是启母贱,少子辛能继承王位

13、是“辛母正后”,可知地位尊卑影响王位继承,故D项正确。5【答案】C 【解析】历史制度总是重复循环,是一种历史循环论,历史制度应该是螺旋上升的,故A项错误;西汉的郡国并行制产生了七国之乱,直到汉武帝的推恩令才基本解决王国问题,故B项错误;西周分封制历经几百年不利于中央集权,秦始皇实行郡县制,刘邦认为秦朝迅速灭亡就是因为只实行郡县制,进行分封,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故C项正确;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隶属于中央集权制度,沿袭了近两千年之久,故D项错误。6【答案】B 【解析】周王是天下大宗,但题干有限定条件“燕国的宗法体系”,故A项错误;宗法制有一定的范围要求,在天下范围内,燕王是小宗,

14、但在自己的领地内是大宗,故B项正确;卿大夫在燕国的宗法体系中,属于小宗,故C项错误;士在燕国的宗法体系中,也属于小宗,故D项错误。7【答案】B 【解析】第一个“制”是分封制,不是嫡长子继承制,故A项错误;分封制的含义是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故B项正确;中央集权制度是第二个“制”,故C项错误;郡县制也包含在第二个“制”,故D项错误。8【答案】C 【解析】礼相异乐相同体现的礼和乐的作用,不是设问对“乐”的理解,故A项错误;据材料“礼义立而贵贱等矣”表明体现等极差异是礼而不是乐的作用,故B项错误;据材料“乐文同则上下和矣乐至

15、则无怨”体现“乐”可以维系社会团结,故C项正确;据所学,“乐”包括音乐和舞蹈而不是道德教化,故D项错误。9【答案】B 【解析】据材料“宗族成员常常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表明家国一体不利于统治,故A项错误;据材料“当时人们称宗族为家,意为与国相对立的团体,因而宗族成员常常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表明家国一体具有离心力,故B项正确;据材料“人们称宗族为家,意为与国相对立的团体”体现的家与国的关系,宗族观念根植于民众心里只是反映家在民众心中地位,故C项错误;据所学分封制建立初期加强了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10【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周公属于同姓亲族,故正

16、确;曲阜在今山东一带,燕国在今北京一带,切将其封予召公奭,故错误;根据所学,诸侯对天子有定期朝觐和交纳各种贡赋的义务,故正确;根据所学,夏商周时期属于世官制,故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11【答案】A 【解析】根据题目中“根据血缘关系对族人拥有管辖和处置权的人”得出家族血缘和政治隶属相结合,故A项正确;题目中并未牵涉是诸侯阶层,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风是指各诸侯地方的音乐,与题目不相符,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文学作品可以作为历史依据但不可作为其根本依据,故D项错误。12【答案】D 【解析】题干中“在土地王有的前提下,利用宗法血缘纽带,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各方诸侯都以周天子为天下共主”,故

17、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由“利用宗法血缘纽带,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形成了宗法制统治的奴隶制大国”,推知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在依据,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由“实行层层分封,形成了宗法制统治的奴隶制大国”,推知巩固和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西周时期,周天子虽然是天下共主,但地方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未达到高度集权,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13【答案】A 【解析】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西周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即“礼仪政治”,秦朝中央官制和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建立了一套

18、官僚机构,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即“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故A项正确;礼制和法制是手段的不同,与“转变的本质”不符,故B项错误;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不是无序管理,故C项错误;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不是地方自治,故D项错误。14【答案】A 【解析】材料关键词“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分封制下的诸侯,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材料着重强调新封国的地方政权性质,是A项正确;只是强调新封国的地缘政治而没有突出管理的强弱,故B项错误;由“一

19、方面保持宗族族群的性格”可知,并没有彻底打破宗族的界限,故C项错误;新封国强调了地缘政治,而对旧有的宗族关系不是强化而是弱化,故D项错误。15【答案】C 【解析】题干反映了相权不断削弱,但不是“本质上反映了”,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中枢权力的变化,不是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题干反映了相权不断被削弱,直到完全被废除,而变化的根源是皇权的强化,故C项正确;题干反映的中枢机构的变化,不一定是完善,但一定是皇权的强化,故D项错误。16【答案】B 【解析】据材料“奉常,掌管宗庙祭祀礼仪;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体现了九卿的职责但没有体现九卿掌管职权的细化,故A项错误;材料九卿的职责是“宗庙祭祀、宫殿

20、警卫、皇室财政”可知都是服务皇室,体现了君权至上,故 B项正确;材料“掌管皇族、宗族事务”体现是皇帝的家事不是政务,且不是反映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C项错误;据材料“九卿”不能说明官员众多,故D项错误。17【答案】C 【解析】题干反映的是地方行政机制的演变而不是中枢机构,故A项错误;古代行政区划由两级到三级再到四级,目的是为了削弱地方权力,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不是密切经济联系和搞经济区域化,故B项错误;故C项正确;故D项错误。天下为家的政治理念,故A项正确;题干没有反映教化的思想,故B项错误;天下为公明显错误 18【答案】B 【解析】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统治的制度,西周实行了与分封

21、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与材料中“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的中央集权制度无关,故A项错误;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与材料中“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相符,故B项正确;皇权专制指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与材料中“郡县制”的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符,故C项错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暴政,与材料中“郡县制”不符,故D项错误。19【答案】B 【解析】由材料“黄土、黄河、风向和雨量等都是支持中央集权化大一统的要素”可知地理环境影响中国历史发展,故A项错误;由材料“统一的地理基础也不容忽视”、“土、黄河、风向和雨量等都是支持中央集权化大一统的要素”可知战国

22、时期诸侯以农立国,相互间的兼并战争促进了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故B项正确;由材料“风向.是支持中央集权化大一统的要素”可知气象影响民族国家的形成,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历史发展而非古代文明,故D项错误。20【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宰”、“相”春秋时期是封建贵族的家臣,体现出贵族政治特点,秦汉时期变为正式的政府执政官,体现官僚政治特点,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宰”、“相”性质的变化,无关相权与皇权的关系,故B项错误;九品中正制是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科举制是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宰”、“相”性质的变化,无关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关系,故D项错误。2

23、1【答案】(1)内容: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3分) (2)矛盾: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2分) 举例:君权与相权: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明朝废除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等,(任一点1分) 中央与地方:汉代郡县制;汉到元地方机构设置的变化;元朝行省制等。(任答一点得1分,列举秦郡县制不得分。)(1分) (3)趋势: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与管理。(1分)君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直到丞相制度被废除。(1分) 标志:辛亥革命(1分)【解析】(1)首先,简述只需要根据所学写出各项内容的名称即可;其次,题目限定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只需答出秦始皇建立

24、中央集权制度的体现即可。根据所学可知大概有五个方面:皇帝制度、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官制、以郡县制为代表的地方制度、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法律制度。_ (2)第一小问矛盾,根据所学,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主要存在两组基本矛盾,专制主义针对的是丞相权力较大的问题;中央集权针对的是地方权力过大的问题。第二小问举例,如君权与相权:汉代中外朝制度、唐代三省六部制、宋代二府三司制度、明代废丞相设内阁等;中央与地方:汉代封国问题及推恩令、唐末五代十国藩镇割据、宋代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元代行省制度等。 (3)第一小问趋势,根据所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日益加强。可知君主权力、中央权力日益扩大。相权、地方权力

25、日益缩小。第二小问标志,根据所学,1912年2月,宣统帝宣布退位,也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结束。22【答案】(1)历史背景:武王伐纣,西周建立;井田制的实施;宗法制的影响;为了扩大疆域、巩固统治。(4分) (2)分封制的影响: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森严的等级秩序;易形成割据势力,不利于权力的集中和统治的长期稳定。 郡县制的影响: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8分)【解析】(1)根据材料一“在牧野之战中周人战胜了曾经相当强大的商人,获得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权”得出武王伐纣,西周建立;根据材料一“为了能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内迅速建立并巩固自己的统治”得出为了扩大疆域、巩固统治;结合所学可知井田制的实施及宗法制的影响。 (2)分封制的历史影响,根据材料二“分封制在联系制度上就已经决定了周天子的政权不稳就能够让一方诸侯持续的累积实力”并结合所学得出分封制易形成割据势力,不利于权力的集中和统治的长期稳定;结合所学可知分封制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森严的等级秩序。郡县制的历史影响,根据材料二“大大推进了中央集权的程度”并结合所学得出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结合所学可知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