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小说戏曲专题考核四次作业都要自主完成,抄袭者按0分处理。中国小说戏曲专题形成性考核一 认真阅读教材上编第四章宋元话本和明清拟话本,并回答下列问题。一、用各三百字左右的篇幅介绍三部话本、拟话本的代表作品。在小说话本、拟话本中最具有进步意义和艺术魅力的是描写爱情的篇章。1、 话本、拟话本的爱情故事开始由门当户对、郎才女貌、向尊重品德、情感、注重生活实际方面进化,这反映了市民阶层对于生活与爱情关系的理解,不仅富有宋元两朝的时代特征,而且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代表作品卖油郎独占花魁中,莘瑶琴色艺双绝,善吟诗作画,为临安首妓,与她交往的都是公子王孙、官宦阔商。她本想在衣冠子弟中找一个可靠的归宿,但转
2、眼五年过去,并无一人“知心着意”,毫无结果。那时,在她的眼中,出身卑微的卖油郎-“倒了你卖油的灶,还不够半夜宿钱” 的秦重贱如尘土。她心里装得全是有名称的子弟。后来在酒醉之余,竟然还念念不忘:“这个人,我认得他,不是有名称的子弟,接了他,被人笑话。”谁知夜来喝的烂醉,得到秦重的悉心照料。她当时也曾动过心:“难得这好人,又忠厚又老实,又知情识趣,隐恶扬善,千百中难遇此一人。可惜是市井之辈,若是个衣冠子弟,情愿委身事之。”但是仍在犹豫。后来她遭到官宦子弟的百般蹂躏,衣冠子弟们撕下温柔敦厚的面纱,露出了狰狞面目。她才明白这几年的浮艳奢华生活只是南柯一梦,绚丽的生活画图只是肥皂水吹起的五彩泡,艳冠群芳
3、的花魁只是王孙公子的潜兴之物,她终于认清了衣冠禽兽的本质。于是,面对忠诚善良的小本经济人秦重,她吐出了“我要嫁你”的心声,小说以生动曲折的情节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情实感、忠诚体贴才是爱情的基础。2, 话本、拟话本爱情篇章的主题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反对封建的门第观念、贞操观念和等级观念以及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争取自由婚姻等内容上。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孙润与刘慧娘、裴正与徐文哥两队夫妇,因为巧合误会,全部违背了当初的父母之命。这也是典型的宣扬自由恋爱的优秀篇章。在这类作品中,女子的地位也有了明显提高。她们不仅成为作品的主角,而且不像在以前的小说中,只作为被嘲
4、弄和被同情的角色出现。她们不满封建社会父母媒妁对自己命运的安排,努力挣扎着寻求一条通向幸福的道路。虽然这种挣扎是痛苦的,付出的代价是高昂的,很多人为此付出了生命。但她们的奋斗毕竟冲击和动摇了千百年来的封建礼教,而且有些人取得了胜利。尽管这种胜利有点是表面的、短暂的,甚至是痛苦的,这些爱情故事揭露了封建婚姻制度的荒缪残忍,抨击了封建家长的虚伪和专横;向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展示了一条通向光明幸福却布满荆棘甚至充满血腥的奋斗之路。在理学纵横的明代,不能不说这具有强烈的反叛色彩和深刻的现实意义。3, 歌颂赞扬劳动人民淳朴正直、友爱仁义、拾金不昧等美德也是优秀话本、拟话本的一个重要内容。代表作施润泽滩阙遇
5、友中的养蚕农民施复,凭着风调雨顺和夫妻辛勤劳作,可以勉强度日。一次,他在路上拾得两锭银子,也曾想据为己有,用它再添一张织机,扩大生产,多挣些利息,改善生活;但淳朴善良的本性很快使他打消了这个念头:“若是客商的,他抛妻弃子,宿水餐风,辛勤挣来之物,今失落了好不烦恼.或者与我一般苦挣过日,或卖了绸,或脱了丝,这两锭银子是养命之银.”于是他忍饥挨饿,等候失主,归还银子,回家后“夫妇二人,不已拾银为喜,反以还银为安。”二、话本、拟话本中的爱情故事和前代小说中的爱情故事相比,在爱情观念、人物形象上发生了哪些新变?在爱情观念上:1、话本、拟话本的爱情故事开始由门当户对、郎才女貌,向尊重品德、情感、注重生活
6、实际方面进化;2、话本、拟话本爱情篇章的主题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反对封建的门第观念、贞操观念和等级观念以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争取自由婚姻等。在人物形象上:话本、拟话本对人物的描写具有特殊性、细致性和多样性。1、特殊性表现在人物描写上的“奇”,非常注重人物描写的个性化。比如:杜十娘、莘瑶琴、玉堂春,三人都是色艺双绝的妓女,都向往自由、渴望爱情;但她们却都有各自不同的风姿。杜十娘深沉老练、莘瑶琴质朴单纯、玉堂春机智泼辣。2、细致性十分明显,如刘小官雌雄兄弟写小酒店掌柜刘公在风雪天救起一个60多岁的老头,就用了4000多字。苏小妹三难新郎写秦少游与苏小妹进入洞房后的“三难”就用了将近5000字
7、的篇幅。3、人物的多样性,比如:综合环境、人物身世等特点;利用矛盾冲突描写人物的行动;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心理活动;通过想象夸张塑造带有传奇色彩的理想形象等等三、前人认为话本、拟话本“主意则在述市井间事”,谈谈你对此的理解。话本、拟话本是中国古代承前启后的白话小说,其作者博古通今,大都熟悉前朝故事,不仅熟悉下层人民生活,与当时的市民阶层生气想通,而且富有表现生活的艺术技巧。听众也是以下层小市民为主,所以内容也是写下层民众生活,以描写人物为中心,情节曲折,故事性强,语言是白话口语,下层小市民在听众数量上占了绝大多数。另外,讲史话本的作者大都地位低下,其听众和观众大多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因而,
8、讲史话本的思想观点比正统诗文进步,较为接近人民群众,所以说话本、拟话本“主意是在讲述市井间事。”四、结合作品分析话本、拟话本是如何运用“巧合”的手法来安排情节的。所谓“巧合”,就是偶然性。偶然性是由必然性决定的,作品中的“巧合”来源于社会,又经过提炼加工,就是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既反映生活真实,体现客观规律,又富有艺术魅力。比如错斩崔宁的“巧”值得一提,作者安排情节,处处抓住一个“错”,在“错”的背后又处处强调一个“巧”。刘贵戏言,二姐出走是“巧”,静山大王杀刘贵是“巧”,崔宁与二姐清早结伴同行是“巧”,刘贵与崔宁的财物正好都是十五贯更是“巧”,表面看来这些“巧”是偶然的;而在“巧”的
9、背后,是封建礼教和司法制度两把杀人的刀子。这里的“巧”表现了社会的本质和客观规律。试想,如果不是社会上普遍存在买卖妻妾的现象,刘贵怎能如此戏言?陈二姐又怎么会轻易信以为真?如果没有“男女同行、非奸即盗”的社会舆论,崔宁和陈二姐又怎会被“错绑”、“错杀”。正因为错斩崔宁中的“巧”戳到了当时社会的要害,所以情节的发展既扣人心弦,又合情合理。听众和读者既因为始料不及而不断称奇,又因为总在情理之中而频频叹服。中国小说戏曲专题形成性考核二认真阅读水浒传原著、教材关于水浒传的论述及相关研究论著,并以小组形式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讨论时,每组选择两个题目集中讨论;每人须在二者中选择其一做五百字左右的发言,并注
10、意其他同学的观点。讨论之后,请用各150字摘要记录三位同学的发言,并将自己的发言整理提交。 讨论题目(1)水浒传所描写的是否“农民起义”?答:水浒传是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通过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联合反抗,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作者站在被压迫者一边,歌颂了农民起义领袖们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正义行为,肯定了他们敢于造反、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宋江原是一位周急扶困的义士,当他被逼上梁山之后,“替天行道”,壮大了起义
11、军的声威,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由于他性格的二重性和思想的局限性,在起义事业登上峰巅之时选择了妥协、招安,终于葬送了起义事业。小说通过宋江起义的失败客观上总结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小说以高俅发迹作为故事的开端,意在表明“乱自上作”,高俅是封建统治集团的代表人物。作者还写了大批的贪官污吏和地方恶霸,正是他们狼狈为奸,渔肉百姓,才迫使善良而正直的人们不得不挺而走险,奋起反抗。小说深刻地挖掘出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深层原因。(2)如何看待水浒传鱼龙混杂的人物群像?答:水浒传描写的是一个时代下由于各种各样原因导致各个行业不堪所迫,转而投身绿林,而这108将就是其中的代表。也就是说,水浒传中的人
12、物虽然看起来鱼龙混杂,但实际上这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 全书叙述北宋末年官逼民反,梁山英雄聚众起义的故事,再现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塑造了李逵、武松、林冲、张顺、吴用、鲁智深等英雄形象。 例如:林冲:他是被逼上梁山的众多好汉中的典型代表。他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超群,既有不甘屈辱的英雄本色,又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小人之下”的怨气。但教头的地位,舒适的家庭,又使他安分守己,怯于反抗。高衙内在大庭广众之中调戏他的妻子,他忍了;中了高俅的圈套,被发配沧州,他忍了;野猪林差一点儿丧命,他又忍了;到了沧州,他还是准备继续忍下去,被发配充军还幻想有一天能回来“重见
13、天日”。但是,高俅父子为了谋害他,竟然派人到沧州火烧了大军草料场,要把他活活烧死。在这种情况下,他才手刃了仇人,毅然上了梁山。可以说水浒传里的人物形象各有千秋,都有自己所特有的性格和特点,作者生动的塑造了他们,所以才使读者百看不厌,成为名著。(3)如何理解水浒传的招安描写?答:由于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不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是辽、金等国贵族与宋朝人民的矛盾,所以,“招安”是时代的要求。 “招安”在当时的确是比较为社会所肯定的。广大人民宁愿受宋朝汉族地主阶级的统治,也不原受外族的欺凌。宋朝再腐败软弱,也是一个先进的封建王朝,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金人,元人武力再强大也是一个刚从氏族社会
14、转化而来的尚保存着奴隶制残余的落后氏族。作为一个先进的民族,遭受落后民族的奴役,如此民族奇耻,凡是有自尊心的人们无不义愤填膺,摩拳擦掌,痛心疾首地发出“驱除鞑虏,收复失地,还我河山”的呼声!因此,起义军接受招安,和统治阶级共同抗击外敌,正是一种顾全大局的行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积极意义的。主要有4点:1、宋江等怀有“保国安民”的思想。要“平虏保民安国”,只有受“招安”一条路。2、宋江等受“招安”还有梁山泊山寨的内部原因。3、宋江、吴用、卢俊义等主要首领都主张“招安”。4、从梁山泊山寨的长远来说,要避免覆灭只有接受“招安”。宋江之所以不顾弟兄伙反对,存心谋求招安,说到底是出于一个废除私有财产
15、制的乌托邦愈演愈烈的财政危机。他的亲弟弟宋清是梁山的“财政部长”,对梁山泊三天两头排筵设宴的难以为继,知道得最清楚。而这是成天酒足饭饱叫嚷杀人的李逵们并不关心的。要解决越来越多的人吃饭及梁山以后的发展,光靠前期的打家劫舍已不可能满足,而梁山又没有多少从事生产财富的人,乌托邦的破灭促使梁山接受“招安”以获取朝廷的物质支持。另外,受“招安”的重要目的是“平虏保民安国”。 征辽是宋江等人的爱国主义的主要表现。征方腊是为国家统一和人民的安定。征辽、征方腊是招安后的两大正义的行为。有了梁山英雄的“招安”,才有征辽、征方腊,才能达到宋江等人“平虏保民安国”的目的。水浒传中的一百八将有十分之八在征方腊中相继
16、牺牲。之后,这支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队伍,彻底毁灭。这个悲剧形成的原因当然不在梁山英雄本身,并不在宋江的“招安”和征方腊,而是在于宋朝奸臣当道,朝廷腐败。正是这些朝中奸臣才是造成如此悲剧的罪魁祸首。(4)水浒传有哪几种结局?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5)水浒传的悲剧性体现在哪里?答:就水浒传全书来看,宋江等人的起义造反的背后是封建王朝弊端的清晰反映,也是当时社会人没为你生活的深刻反映。水浒传中人物的刻画,让读者既体会到他们身上反抗暴政和强权的斗争精神,更体现在人物抗争过程中命运的悲剧想。 总的来说,水浒人物悲剧性的命运有着众多的原因,包括社会的,自身的,历史的等等。 以林冲为例,林冲由一个安分守己
17、的、还算拥有美满家庭和优良地位的人物。最终走向杀人放火、疾恶如愁的地步。这不能不让人深刻反省这样的后果背后所反映的问题。 水浒众多人物身上都有着类似的悲剧性。人物在和命运抗争中,面对黑暗势力的压制和压迫,人物能够奋力的去反抗,但在如此强大的势力面前,人物的命运又似乎显得那么渺小和单薄。很多人物在最后的命运都是凄惨的.而在这许许多多的人物悲剧命运中,我们不能不感叹人物自身的遭遇,又不能不为这苍凉的世态而惋惜、痛恨。 在这样的状况下,人物身上所体现的命运发咋矛盾特征使得人物不得不与命运斗争、挣扎。为了生存,采取暴力手段的方式在面对封建势力的残酷打击后又显得微不足道。这便是悲剧的根源.(6)如何评价
18、水浒传中的江湖文化?答:水浒传的核心内容就是写一群江湖好汉,基本精神就是宣扬江湖义气。南宋时期,朝廷腐败,贪官当权,政治黑暗,民不聊生。水浒传中许多重要人物都是被官府所迫,逼上梁山。所以说,梁山好汉的大聚义绝非偶然。但要说这是一场农民起义,还是十分勉强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并没有真正起义。一开始就那么几个好汉加几百兵马,可能没有起义的资本。过了一段时间,兵马有几千了,却并未像一般的起义军,有攻城略地的方略,有“均贫富”之类的纲领,带领群众,杀向皇都,夺取政权。好汉们只是聚义于梁山,在周边小城打打仗,然后去大城中闹闹事,仅此而已,怎谈得上起义?最后,兵精粮足,连朝廷都认为梁山“贼势浩大”,可宋江却想投
19、降朝廷。宋江举着“替天行道”的大旗,要“反贪官不反朝廷”。其实这很可笑。贪官在哪里?在朝廷;谁能管得住贪官?朝廷;贪官为何腐败?因为朝廷腐败,皇帝无能,所以形成了朝廷是贪官、贪官是朝廷的尴尬局面。正因如此,宋江攻击的目标也出现问题,“反贪官不反朝廷”就自相矛盾了。梁山好汉的悲惨结局其实早就被这“反贪官不反朝廷”的方针牢牢锁定!这大旗一举,更谈不上什么起义。江湖义气,是水浒传的主旋律。智取生辰纲,是结义而行。落草梁山,也是义气使然。“替天行道”,招安朝廷,全碍于宋江哥哥这么做,做兄弟的就得听着,全是江湖义气支配着。李逵都讲了“杀到东京,夺了鸟位”的狠话了,也只有听的份。连吴用这样的明白人也被义气
20、所左右。(7)水浒英雄中你最欣赏哪一位?为什么?(8)水浒传的艺术魅力何在?(9)水浒故事长期流传不衰,并被不断搬演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小说戏曲专题形成性考核三 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戏曲的经典之作,请认真研读西厢记原著、教材中有关西厢记的论述,并参考相关研究资料,在下列参考论题中任选其一,自拟题目,写字数一千五百字左右的小论文一篇。(预留三页) 1、张生形象之我见。 2、崔莺莺形象之我见。 3、红娘形象之我见。 答:在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中,“家生婢女”红娘聪明、伶俐、热心、正直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在后来的剧作中一再出现,取得了远较莺莺为重要的地位。剧中的红娘有着过人的胆识和才干,心直
21、口快,泼辣爽直,重情重义。可以说,西厢记没有红娘,情节将惨淡无光,而崔、张的婚事也可能只是个泡影罢了。红娘形象代表了正义、智慧和力量,也代表了在当时社会前提下女性理性的觉醒和主体意识的萌动。红娘性格中最能打动人心的是她的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和她的正义感,这也是她性格中最闪光的地方。剧中一开始就说她是相国之女莺莺的贴身丫鬟,老夫人让她服侍莺莺,让她“行监坐守”。但是,在莺莺和张生一见钟情,两情相悦时,她主动站了出来为两人穿针引线。比如在“酬韵”一折中,莺莺和张生隔墙吟诗,红娘催促道:“姐姐,有人咱家去来,怕夫人嗔着”。此时连张生都怨她“不做美的红娘忒浅情”。但是,当两个人历尽坎坷即将成婚之
22、时,老夫人的赖婚,激起了她的不平和正义感,于是她更加义无反顾的帮助,尽一切力量将两人撮合到一起。当张生绝望不知所措时,红娘主动为其出谋划策,让张生在夜晚趁莺莺在后花园烧香时通过琴声以明心志,并且不再催促莺莺回去,而且借口“瞧夫人一会”,有意让出空间让他们充分的交谈。当莺莺请她去看望张生,她没多作推脱就答应了。她感谢张生一封书信救了“俺一家儿性命”,她同情莺莺、张生婚姻的受挫,她更为夫人的“失信”而不平。显然,红娘是一个恩怨分明,重情重义,有着强烈正义感的奴婢,而不是一个惟命是从、唯唯喏喏的丫鬟,这也是她最终违背夫人之命,热心帮助莺莺、张生走向团圆的根本原因,也是她个性之所在。 红娘的正义还表现
23、在她充满反叛精神。按常理来说,崔、张的“自由”婚姻,在充斥着封建礼教的社会背景下,应该算是大逆不道的,但红娘作为一位老夫人派来看守小姐的丫头,不仅不提醒“主子”,反而“推波助澜”,还成为这场婚姻得以美满结局的主要的牵线搭桥之人。在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宗旨下,红娘是一个美好的化身,是美满婚姻的代言人。在这场叛逆的婚姻中,红娘不畏老夫人严词,几次三番周转于崔张之间,为他们安排月下听琴,并有晓夜奔走,传书递简等一系列行动,反映了她对这场恋情的支持,对真情的尊重,以行动表现了红娘的反叛精神。红娘的可爱之处还表现在她机警聪明,有高度的警惕心和保护意识又富于同情心,她常在崔、张的爱情处在“矛盾期”的时
24、候,以其特有的机警使矛盾获得解决。在为崔张二人撮合过程中,她知道莺莺有“撮盐入火”的性子,有“心肠儿转关”的狡狯,于是她处处试探、揣度,照顾着小姐的自尊心,忍受着怀疑和指责。而张生是个缺乏社会经验的青年书生,在追求莺莺时不时流露出狂热的态度,他的深情和弱点都呈露在外面。于是红娘又不得不警惕着张生。同时,做为这场婚姻的一大障的老夫人,红娘依旧需要谨慎着,这样,一个小小的人心丫鬟夹杂在小姐,张生,老夫人三者之间,她担承着种种压力,却义无反顾地为别人合理的追求竭心尽力。而王实甫愈写红娘的 “两下里做人难”,愈写这“缝了口的撮合山”在困境中巧妙周旋,就愈能生动地表现她机智倔强的个性,这也是她能在相国府
25、应变自如,独善其身的诀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如此的一个代表着健康的生命,富有生气的丫鬟形象是带着理想化成分的。剧中说她是个丫鬟,但是我们却很难看出真实的尊卑主仆身份,放眼望去几乎“人人平等,富有民主”,说她是丫鬟,她却老是处在居高临下的地位上,无论张生的酸腐、莺莺的矫情,还是老夫人的固执蛮横,都逃不脱她的讽刺、挖苦乃至严辞驳斥。主子小姐一会儿叫她“小贱人”,一会儿改口叫她“姐姐”;老夫人骂她“小贱人”,但是一番理论过后,又不得不服软的说“这小贱人也道的是”,马上又肯定了她。如此的一个敢与老妇人抗衡,与小姐戏弄的“放肆的大胆的”丫鬟形象在当时实难找的到。这不得不说是作者理想化的塑造,更进一步来
26、说是对女性命运的同情,或者叫对女性独立意识觉醒的期望和呼唤吧!在西厢记的时代里,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是十分艰难的,千百年来她们一直处于一个依附从属的地位,“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亡从子”以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教条更为沉重的制约着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然而,在红娘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在“礼与法”道路上探求个体的人生价值,主宰自己命运的真实情况。她是这个社会正义的化身(即使有理想成分),是这个社会的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元代女性理性的觉醒以及主体意识萌动的现状,而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4、莺莺传和西厢记中的张生之比较。 5、如何看待崔张故事的发展演变。 6、如何评价崔张之间的爱情
27、。 7、如何看待西厢记的故事模式。 8、如何看待西厢记中的老夫人形象。 9、西厢记的艺术魅力何在。 中国小说戏曲专题形成性考核四 认真阅读杂剧梧桐雨和传奇长生殿原著,以及教材下编第十章长生殿,回答下列问题。 一、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是古代小说戏曲的重要题材,请用各三百字左右的篇幅介绍三部关于这一题材的古代小说戏曲作品。 答:1、元曲家白朴的杂剧梧桐雨,写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日久,太平无事,宠幸杨贵妃,朝歌暮宴,岁无虚日,导致安史之乱。唐明皇携杨贵妃西行幸蜀,到马嵬坡六军不发,要求处死罪魁祸首杨国忠和杨贵妃。唐明皇无奈,只得赐死杨贵妃。安史之乱平定后,李隆基返回京师,退居西宫。梦见杨贵妃在长生殿设宴
28、,请他赴席,梨园子弟正准备演出,忽然被窗外一阵阵梧桐叶上的雨声惊醒,想起正是昔日的欢会带来今日的凄凉。梧桐雨揭露了唐明皇昏庸腐朽、耽于酒色的罪恶,反映了封建地主阶级政权由盛而衰的过程。剧中的哀婉悲歌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寄托了作者的兴亡之感,表现了作者的故国之思,白朴善于借景抒情,以情景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他把李杨爱情的悲欢离合与梧桐巧妙的联系起来,这是其构思的得意之笔,也是本剧成功的关键所在。梧桐意向的本身就暗示着孤独、寂寞、伤心;而梧桐叶上的雨声则更加揪人心肺、凄楚动人。剧作中,淅淅沥沥、缠绵凄凉的秋夜梧桐雨,正寄托了唐玄宗对杨贵妃无尽的思念和悲戚痛楚的心境。另外,作者在揭露唐玄宗
29、的纵情酒色、荒淫误国、昏庸腐朽的同时,又把他写成多情的天子,对李杨爱情悲剧的结局表示深刻的同情。2、传奇长生殿作者洪昇,长生殿以杨玉环和李隆基为核心,对二人形象的描绘是剧本的重点。杨玉环具有天然的美貌和丰富的才华,作者更多的美化了她制曲以见其聪慧和才智;写她能歌善舞,是宫廷舞蹈家,表现其美人韵事,在突出了她的美丽、聪明、才智的同时,作者也极力表现杨玉环强烈的占有欲。她排挤梅妃,也嫉妒自己的姐妹,这既是由爱情的排他性所决定的女性本能的妒忌,又是出于本能的自卫,要求爱情专一,表现出对爱情的忠贞,体现了作者进步的爱情观,马嵬兵变,军队请求处死杨国忠,赐死杨贵妃,是维护国家利益的正义之举,杨贵妃的悲剧
30、是咎由自取。可以看出,作者既赞扬其爱情,又批判其荒淫误国;对杨贵妃既有赞美、同情,也有严厉的批判,李隆基荒淫而多情,他的腐化堕落给人民带来灾难。在性格的另一面上,作者作者又着力表现李隆基在杨贵妃的反复要求之下,爱情趋于专一,对杨贵妃确实情重思深,刻骨相思。“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李杨爱情达到极致,李隆基是一个风流多情以致昏庸的皇帝。剧作对李隆基的荒淫误国给予严厉的批判。二人最后经过真诚的忏悔,终于得到玉帝和天孙的恩准,于月宫团圆,则表现出作者对李杨爱情的同情和赞颂。二、洪升的传奇长生殿和白朴的杂剧梧桐雨的结局安排有何不同?谈谈你对两个不同结局的看法。 答:白朴的杂剧梧桐雨结局是:安
31、史之乱平定以后,唐明皇返回京师,梦见杨贵妃在长生殿设宴,请他赴席,却被窗外梧桐叶上的雨声惊醒,想起正是昔日的欢会带来今日的凄凉,可以说梧桐雨结尾凄凉,从一定程度上寄托来了作者的兴亡之感,表现了作者的故国之思。 洪昇的传奇长生殿结局是:贵妃死后,唐明皇因思念贵妃,派临工道士觅魂,于蓬莱仙岛找到了杨贵妃,明皇与贵妃经过忏悔之后,八月十五被引进月宫在月宫团圆。可以说长生殿既不是悲剧,也不是喜剧,写到团圆收煞,本身属于正剧,也表现出作者对李杨爱情的同情和赞颂。三、关于长生殿主题的各种观点中,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答:我赞成“双重主题说”。我认为作者写长生殿,对于政治政治主题和爱情主题,是辩证统一的关
32、系,是以兴亡之感,写出儿女之情。一面要写国家兴亡之感,一面要写儿女离合之情。告诫后人,爱美人更要爱江山,要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为了一时的纵欲而抱恨终生。四、长生殿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1、作品运用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长生殿前面几处主要写实,是现实主义的。后面几处,主要是依据民间传说,借助浪漫主义想象,描写作者和部分人民的理想。杨贵妃被赐死之后,各种传说蜂起,有点传说杨贵妃根本没死,由宫女当贵妃自缢而死,而杨贵妃的真身逃到东海蓬莱,一说到了日本,故有后来的方士觅魂、月宫团圆的说法,这其实是人们出于对李杨爱情悲剧的同情而产生的一种良好愿望。显然,其虚构中也包含有现实主义的成分。这样剧作构思奇特、跌宕起伏,大起大落,情节完整,故事性强,收到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2、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