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9 ,大小:1.12MB ,
资源ID:3508514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50851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邓文燕教育硕士论文初稿.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邓文燕教育硕士论文初稿.docx

1、邓文燕教育硕士论文初稿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 “一对一结对学习模式”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实践研究 研究生姓名 邓文燕 导师姓名 许世红 专业(方向) 数学教育硕士 学 号 2013040107 现工作单位 广东省信宜市白石中学 导师同意送审签名: 研究生处制表 2015 年 9月20 日填目录第一章 引言 31.1研究背景与意义 31.1.1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需要 31.1.2 山区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 31.1.3 多人合作小组学习存在一定的不足 41.1.4 激励后进生进步的意义 51.2核心概念的界定 51.2.1“数学后进生”的界定 51.2.2 “一对一结对学习模式”

2、的界定 6第二章 本课题的理论依据 72.1有关合作学习的理论 72.1.1群体动力理论 72.1.2社会学习理论 72.2有关后进生的理论 82.2.1皮格马利翁效应理论 82.2.2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8第三章 文献综述 83.1 有关合作学习的研究 83.1.1有关合作学习的国内研究 93.1.2有关合作学习的国外研究 93.2 有关后进生的研究 103.2.1 有关后进生的国内研究 103.2.2 有关后进生的国外研究 113.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11第四章 初中八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调查研究与分析 124.1调查研究对象的确定 124.1.1当地学校实况介绍 124.1.2 调

3、查研究学生的确定 124.2调查的实施与数据收集 134.3调查结果与分析 134.3.1 学习动机、学习兴趣 134.3.2 学习方式、学习习惯 144.3.3 合作意识、交流能力 15第五章 “一对一结对学习模式”激励初中数学后进生进步的实践研究 165.1研究方法与工具 165.2 “一对一”的配对 175.3互助合作学习的内容 175.4一对一结对学习的模式 185.4.1课前准备 195.4.2课堂自学 195.4.3 结对互学 195.4.4巩固复习 195.4.5布置作业 195.4.6 批改作业 205.4.7数学日记 205.4.8学习评价 205.5 实验案例呈现 205.

4、6 实践中激励数学后进生的策略 245.6.1 增强数学后进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245.6.2 改善数学后进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 245.6.3 提高数学后进生的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 24第六章 实验分析与反思 246.1后进生的学业成绩有所提高 246.2后进生在实验后的变化 296.2.1 提高了学习兴趣,激发了学习动机 296.2.2养成了良好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 316.2.3 培养了合作意识,提高了交际能力 316.3优等生也得到了提高 326.4访谈记录和分析 326.5实验研究的实际应用意义 356.6本研究实践的不足之处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36、“一对一结对学习模式”转化初

5、中数学学困生的实践研究摘要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突破和补充,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我国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本文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采用“一对一结对学习模式”进行实践,研究该学习模式对激励初中数学后进生进步的影响。论文中先是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后进生采用“一对一结对学习模式”,重点研究结对学习对后进生成绩、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合作意识、交流能力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最后通过成绩的前后比较、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与整理以及对个别学生的访谈等方式得出实践结论:“一对一结对学习模式” ,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6、为主,后进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改变了学生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初中数学后进生的数学成绩。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师可以适当的使用这种教学模式,使这种以学生自学为主的学习模式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使它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手段。关键词:一对一;结对;学习;数学;后进生;激励;模式Abstract Cooperative learning group as a breakthrough and complement to traditional forms of teaching organ

7、ization, is widely used in classroom teaching in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and achieved great results.This paper is based on cooperative learning groups and one-one pair learning mode practice, research on the encouragement impact of this learning mode on underachievers progress in junior hig

8、h school mathematics. First, the paper takes the form of a questionnaire to analyze and get the existing problem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learning math.And join the underachievers in one-one pair learning,focus on its impact on learning achievement , learning motivation, interests in learning, t

9、he way of learning, learning habits, sense of co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etc of the underachievers . Through the contrast of exam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he one-one pair learning experiment , and also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data analysis , and through the interview with some students

10、in this experiment , I get a conclusion :One to one pair learning aims to get the underachievers involved in independent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 underachievers learn to enjoy the active learning process . the students get rid of the cramming method of teaching ,and to make up for the shortcomi

11、ng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 students form a good study habit and strong interest in learning,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thinking and learning ability. to further improve underachievers academic results theOne to one pair learning is good to be used in our junior school math teaching , it is

12、more suitable for students math learning, and its also an effect way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one-one;pair ;learning;math;underachiever;encourage;model;第一章 引言1.1研究背景与意义1.1.1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需要1. 1.1.1 社会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不管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不论在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团体,甚至一个部门,团结与协作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团结合作不但是个人成长的基础,还是事业成

13、功的保障。合作已经成为了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已经成为了地球人的一种需要1。个人和集体只有通过合作,才能把个人的愿望和团队的目标结合起来,超越个体的局限,发挥集体的协作作用,产生的效果。1. 1.1.2素质教育的需要教育部下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小组合作这一教学模式正是符合素质教育中“促进学生自我创作、团结协作的能力” 的要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事实说明,“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等要求,已经成为青年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基础条件。1. 1.1.3数学课程基本理念的需要义务

14、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的数学理念提到: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人的发展不可能整齐划一,后进生的情况也是因人而异,我们要为每一个学生(包括后进生)提供不同的发展机会,鼓励学生发展自我,促进合作与交流,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1.2 山区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严密的符号体系,独特的公式结构,形象的图像语言。而初中数学具有高度抽象、逻辑严密、广泛应用等特点。随着年级的升高,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也越来越高,本校学生

15、的数学学习情感态度、能力与自信的发展却越来越差,学生厌学、逃课现象严重,很多学生即使人在课堂,也是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或者处在不积极的学习状态下。还有一些学生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遇到学习问题不敢向老师或同学请教,故而学习成绩不理想。他们平时只注重基础知识,喜欢做基础题,依赖性较强,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思维训练跟不上。再者,学校偏远,师资不均衡,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手段与方法跟不上,大部分教师上课都是采用传统的教授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照顾学生的个性发展,难以做到因材施教。最终导致学生畏惧数学,不喜欢数学,不情愿学数学,在后进生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最后的结果是学生学得辛苦,老师教得

16、更累,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几年级,学习有障碍的学生人数在不断增加,这种状况令所有教师担忧。在教育改革实施新课标的今天,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业成长,提高和注重品德、素质成长,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关注,而这些“后进生”的存在对校园产生了很多不和谐的因素。因此,要创建和谐校园,研究 “后进生”的成因及教育对策显得势在必行。虽然关于合作学习的研究已经有许多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但针对山区学校,并且是“一对一的结对学习”,研究的重点放在后进生身上,并没有看到相关的论文涉及到。我2009年毕业就来到信宜市新宝中学任教,面对我们学校的情况,根据我多年教初中的教学经验,我想在我们学校进行“一对一结对学习

17、模式”激励数学后进生进步的实践研究。能否改变种种局面,“不让一个学生落后”,“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帮助学生矫治学习障碍”,这是本实验探究追求的最高目标。1.1.3 多人合作小组学习存在一定的不足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突破和补充,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我国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然而,从现状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实施中存在一些不足,而笔者将要研究的“一对一结对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种合作方式的局限,如下表一。表一:多人小组合作与“一对一结对”的比较 多人小组合作“一对一结对”参与度通常是按成绩的高、中、差三个层次来分组。优等生参与机会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一种代替的

18、角色,代替后进生讨论,代替后进生发言等,易使后进生产生依赖心理、自卑心理。以成绩优、差为主要依据,再考虑性格特点。人数两人,每人参与的机会均等。组员越少,每个成员讲话的机会就越多,使某一个人沉默的机会就越小。位置(1)座位通常采用矩形式,让学生排成一列或几列两两对坐在一起,或是马蹄式,即各组同学以圆弧型排开。但是总会有学生始终背对着讲台,当小组活动与全班互动相互转化时,他们就必须突然迅速以180度转过身子。这可能会使他们不舒服,有的学生还会对转来转去感到厌烦,从而导致他们分散注意力,降低合作的效果。(2) 每次上课前后都需要安排桌椅的布置。(1)采用班级授课的“插秧式座位”,面对讲台,面对黑板

19、,以同桌的形式合作。学生之间坐得足够靠近,这样才能更好地、更方便地交换信息与小声讨论问题。(2) 只需要在课前按照原定的座位表入座即可。课堂纪律学生围桌而坐,有些学生自制力不强,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爱跑题,讲一些与主题无关的话题,或过于喧闹,且教师不易发现。学习目标明确,合作对象唯一。除了教师监控课堂,优等生也可以对后进生的纪律进行监管,最大限度地维持教学的纪律。评价对象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优等生的积极、后进生的进步;同时会让优等生有“负担”过重的感觉,让后进生有“不劳而获”的心理。除了奖励小组,更关注评价个人,对优等生颁奖“最佳小老师”等,

20、对后进生颁奖“最大进步奖”等。更能体现课标的“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班级人数(1)理想的班级人数是30以下,易于分组,易于管理。(2)组员太多,一个学生与其他组员太远,或是一个组两头的同学无法方便地沟通。(1)笔者本校的班级人数一般在55-60人,若6人一组,每个班则要910组。(2) 人数少的组需要较少的管理方法,且通常可以较快做出决定。多人小组合作更能促进优等生、中等生的进步,而本研究的目的主要在于帮助后进生更好地学习,因此小组以学习成绩作为主要依据, 一优等生对一后进生,再根据不同性别、个性、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的两两结对,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组合。但“一对一结对”需要考虑的问题是

21、:(1)优等生长时间辅导后进生,会不会妨碍其思维的发展?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2)对于一些自控能力低的优等生,会不会受到后进生不良习惯的影响?(3)标签式的优等生后进生结对长期进行,会不会将滋生优等生的骄傲情绪?这些问题,都将需要在实证过程中得到验证。1.1.4 激励后进生进步的意义1.1.4.1激励后进生进步是为促进学生个体健康发展当前我国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是智力、知识、技能、品德、心理、身体各方面均衡和谐的发展。有的学生理解能力、书写表达能力较差,有的记忆能力、学习成绩差,有的品德、道德差,还有的待人接物冷漠,对他人对集体态度消极等等,这些都阻碍了他们的

22、全面发展。为了促进后进生个体健康发展,教师有责任对他们的自暴自弃或是有心无力加以帮助与矫正,采取合适的方法帮助他们摘掉“后进生”的帽子,向全面发展努力。1.1.4.2激励后进生进步是为了迎合教育提出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主要就是面向全体学生。教师不应该只把关注度放在优等生身上,却忽视了后进生,而要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意识。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确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树立起“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意识,为每一名学生的发展负责,不放弃每一位学生。1.1.4.3激励后进生进步是形成良好班风的途径之一据调查

23、发现,后进生在班上占有一定的比例,他们在平日中对学习表现冷淡、不感兴趣,甚至厌恶、反感,却把注意力放在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例如课堂上打瞌睡、玩手机、看小说、大声讲话等等。这些行为都不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如果教师能对班中每个后进生的情况了解清楚,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进行因材施教的教育转化,定能培养良好班风,促进整个班级的进步。1.1.4.4激励后进生进步是教师专业水平发展的要求转变后进生的学习落后状况是一项复杂而繁重的工作。后进生要达到教学目标,需要教师或家长付出额外的时间、精力施以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策略,这就注定后进生的教育与一般学生的教育很不一样。因此,教师要具体分析每一名后进生的性格、心理

24、等,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策略。在教育转化的过程中,教师也会丰富自己的教育经验,掌握教学策略,提升自身专业水平。1.2核心概念的界定1.2.1“数学后进生”的界定对于后进生的定义,学术界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和标准,国内外的表述各不相同,至今还没有一个科学的界定和严格的划分标准。在教育词典中对“后进生”是这样定义的: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3。学习后进生,原来的称呼是学习困难生,以前也译为“差生”,“学困生”,现在译为“学习不良生”,“学习障碍生”,“后进生”、

25、“潜能生”等。国外很多学者习惯上把“后进生”叫“慢生(slow learner)或是 “学习困难者”(difficult student)4。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后进生”可分为三类:一类属于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第二类属于“天赋”面纱尚未揭开的学生;第三类属于“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后进生”。邵瑞珍在关于学生的心理差异与因材施教一文中界定数学后进生时强调:1.学生的智力正常;2.这部分学生只是由于某些特殊原因,学习效果低下,学习成绩落后;3.这些学生处于持续学习困难状态5。缑国禧、李曜明在重点中学办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一文中则认为:所谓后进生,是指那些比其他学生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

26、力才能勉强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学生6。而在我国教育界,“后进生”通常是指智力正常,但由于生理、心理、行为、环境和教育等原因,要达到课程标准合格要求还存在一定程度困难的学生。本研究中的“数学后进生”可定义为:在正常的学习环境里,那些身心健康,智力正常,没有感官障碍,但由于生理、心理、行为、环境和教育等原因,数学学习水平较低,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学习方法不正确,并且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不到国家公布的相应数学课程要求的学生。这些学生不包括智力不正常者、生理缺陷者、心理异常者。按照定义“数学后进生”应该符合三个条件:第一,是一个身体健全,没有特殊的心理缺陷和智力障碍的人;第二,在相同的教育环境中

27、,在接受同等条件的教育下达不到国家教育部门指定的数学教学目标;第三,要想达到教学目标需要教师或家长付出额外的时间、精力以及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策略7。这类学生在学业上的困难是由于非智力因素和环境因素引起的,表现出来的共同点是不能掌握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相应知识,达不到规定的相应数学学习能力,数学学习效果低下。但是他们在学习上的落后是可逆的,在一定的帮助和补救教育条件下可以得到改进的。1.2.2 “一对一结对学习模式”的界定“一对一”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对一个,在教育上,通常是指一个老师对一个学生。现在人们所了解的“一对一”最多指的是:一对一家教、一对一辅导。其实在很早的时候就出现了“一对一”教育,中国

28、春秋末期的教育家孔子经常因学生个人所学不同,年龄不同,对学生单独教授,是为世界上最早的一对一教育,距今已经2500多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收下弟子柏拉图,这是外国最早的一对一教育,距今已经2400多年8。暨南大学李筱岚在硕士论文对外汉语“一对一”教学模式浅析对“一对一教学”的定义为:与课堂教学不同,以一名教师教授一名学员的教学形式为主9。“结对”最基本的意思是结成一对,在不同场合下有不同意思。“结对学习”这个词语来自结对编程(pair programming),结对编程往往只需花费大约一半的时间就能编写出质量更高的代码。结对过程中,一人用左脑,一人用右脑,学习者专注细节和逻辑,教学者专注

29、于抽象和模式,事半功倍,积极高效。比如:结对帮扶,这是一项扶贫政策,即党员干部一对一结对子,帮扶城乡困难家庭的活动10。又如:结对资助,这是指捐赠者通过希望工程办公室的安排与受助学生建立直接联系。根据资助关系可以分为:一对一结对资助、多对一结对资助以及一对多结对资助三种方式11。本人根据已有的资料,以及本研究的需要,对文中的“一对一结对学习”理解为:一个优等生配对一个后进生,针对后进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一对一个性化指导,结对助学,结对学习,一对一,面对面,互相帮助,便于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结对的形式是:一对一,可以是优等生与后进生结对子,以优等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为示范,帮助后进生优化学习方法,而优等

30、学生则在帮助的过程中也得到培养和锻炼;可以是优等生与优等生结对子,两者交流学习方法,共同讨论问题,争取更大进步;也可以是中等生与中等生结对子,共同克服困难,向优秀行列迈进;还可以优等生与中等生结对子,使中等生提高其学习品质,从而取得更快的进步;还有性格内向和性格外向结对子,书写认真的和书写马虎的结对子等12。在本研究中,主要是研究优等生与后进生结对子。所以,“一对一结对学习模式”的定义可以阐述为:从本质上讲,一对一结对学习模式是一种学习形式, 是由小组合作形式延伸出来的一个概念。它要求一个优等生与一个后进生组成异质小组,即是把学习成绩、能力、性别甚至性格、家庭背景等方面不同的两个学生分在一个合

31、作小组内。这样,小组内的学生之间在能力、个性、性别等方面是不同且互补的。在小组中,两人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主要以优等生辅助后进生完成学习任务为主。第二章 本课题的理论依据2.1有关合作学习的理论2.1.1群体动力理论群体动力理论的创始人勒温认为群体的本质就是导致群体成为一个“动力整体”的成员之间的互赖(这种互赖通常由共同目标而创设),在这个动力整体中,成员之间紧张的内在状态能激励群体达成共同的预期目的。勒温的弟子道奇在 20 世纪 40 年代末提出了合作与竞争的理论,这对合作教学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根据道奇的定义,在合作性的社会情境下,群体内的个体目标表现为“促进性的相互依赖”,也就是说,个体目标与他人目标紧密相关,而且一方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另一方目标的实现。研究结果表明:在合作性群体中,个体具有较强工作动机,能够相互激励,相互体谅,个体间的信息交流也比较畅通,合作性群体的工作效率明显高于非合作性群体13。另外,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经过多年研究,建立了竞争与合作的理论模型。模型显示,合作的目标结构会导致人际吸引,能促进相互作用,能提高心理接纳感,形成动态的、多样化的、现实的合作观等。约翰逊兄弟得出的结论是:“同竞争的目标结构、个人主义的目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