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40.93KB ,
资源ID:350719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50719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3A论文网从科学与技术的划界来看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3A论文网从科学与技术的划界来看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docx

1、3A论文网从科学与技术的划界来看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技术哲学 文章编号:1000-8934(200102-0031-06从科学与技术的划界来看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张华夏 张志林(华南师范大学哲学所,广州 510631摘要:如果说,作为独立哲学学科的现代科学哲学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则技术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只是正在形成。对于这门新学科的性质及其存在条件的认识,依赖于我们对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关系作如何理解。如果我们只将技术理解为应用科学,是科学的一个分支,或理解为科学的应用,是科学的外部扩张,则对技术的哲学分析就可以纳入对科学进行哲学分析的范围。这就使得技术哲学被看作是科学哲学以及科学伦理学的组成部分。

2、幸而上世纪末,人们逐渐抛弃了50年代和60年代科学社会学界所持有的根深蒂固的科学 技术 经济发展的线性模式,承认技术发展有自己的独立生命,有自己的特别语词和逻辑,有自己不同于科学的认识论结构和社会规范,有自己特殊的本体论地位。这就为技术哲学这门学科建立铺平了道路。本文正是立足于这个基点,来看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关键词:科学与技术的划界;技术发展的非线性模型;技术解释逻辑中图分类号:N 031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0-10-24作者简介:张华夏(1933-,男,广东东莞市人,山西大学、华南师大与中山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张志林(1957-,男,重庆市人,华南师大、山西大学教授

3、,主要研究方向为分析哲学与科学哲学。1 从科学与技术的区别来看技术哲学什么是科学呢?科学乃是科学共同体采取经验理性的方法而获得的有关自然界和社会的规律性和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什么是技术呢?技术也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体系,一种由特殊的社会共同体组织进行的特殊的社会活动。不过技术这种知识体系指的是设计、制造、调整、运作和监控各种人工事物与人工过程的知识、方法与技能的体系。有时人们将各种人工的制品也列入技术的范畴,那是因为,这些人工制品例如生产的设备和科学的仪器被看作是物化了的知识或知识的(非语言的物质的表达。这样看来,科学与技术至少在目的、对象、语词、逻辑与社会规范上有着基本的区别。(1科学的目的与技术

4、的目的并不相同 科学的目的与价值在于探求真理,弄清自然界或现实世界的事实与规律,求得人类知识的增长。技术则要通过设计与制造各种人工事物,以达到控制自然、改造世界、增长社会财富、提高人类社会福利的目的。当然技术工作必须不断掌握和增长自己的技术知识和不断熟悉和运用科学的真理。但在技术活动之中知识不是作为目的来看的,而是作为达到设计、制造和控制人工事物这个目标的手段来看的。理解科学与技术在目标上的不相同是十分重要的。社会只能要求科学去创造知识,而不必苛求科学家去创造财富。不能用狭隘观点看科学的经济效益。宇宙起源、天体物理和基本粒子的研究似乎永远不能为我们生产面包与奶油,但它对于科学知识的增长来说比许

5、多物质利益都更有价值。所以,可以对技术进行成本与效益的分析却不能对科学进行成本与效益的分析。关于科学与技术在目的上不相同这个基本观念,早在古希腊时代已经确立。亚里士多德明确指出,科学,研究自然实体和类的普遍性质与原因的知识,是为了自身的目的而存在(for its own sake,而技术,即 关于生产的知识 ,其目的在自身之外(exist第17卷 第2期2001年 2月自然辩证法研究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Vol.17,N o.2F eb.,20013A论文网:张编辑QQ:1105665661for other s。在亚里士多德那里,科学与技术不但相互区别

6、而且相互分离,似乎井水不犯河水,彼此没有什么联系。这大概对于古代的科学(自然哲学与技术的关系来说是合适的,它们后来构成了近代科学和技术产生的学术传统与工匠传统。但是16、17世纪近代科学的出现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背离了亚里士多德和古代科学与技术的分立传统。科学不单依靠思辨,而且依靠干预自然的实验手段和技术,不单依靠 四因论 ,而主要是依靠数学的定量方法去认识自然;而技术又逐渐通过运用科学的成果而向前发展。但这种联系的加强并没有消除科学与技术的本质区别。到了19世纪下半叶,欧洲的科技发展情况变得十分清楚,一方面为了追求真理本身的 纯 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有了极大的发展。另一方面,工程技

7、术依靠于科学大大发展起来,它发展了自己的化工技术、电气技术、农业技术,有自己的独立的知识体系、教育体系,及技术学会和技术社团,并足以与科学的知识体系和教育体系以及科学的社团相抗衡。这些又进一步说明科学与技术是两种目的不同的人类活动形态,必须加以区分开来。这种区分时至今日也不能予以抹杀。亚里士多德的学术传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然有效。如果完全否认亚里士多德那种为学术而学术的传统,就无异于对人性的歪曲和对科学精神的扼杀。(2科学的研究对象与技术的研究对象并不相同 科学的对象是自然界,是客观的独立于人类之外的自然系统,包括物理系统、化学系统、生物系统和社会系统,它要研究它们的结构、性能与规律,理解和解

8、释各种自然现象。而技术的对象是人工自然系统,即被人类加工过的、为人类的目的而制造出来的人工物理系统、人工化学系统和人工生物系统以及社会组织系统等等。两者在存在的模式,产生与发展的原因,以及与人的关系上,有着太大的区别:前者是自己运动的,自发发展的和自然选择的并无有意识的创造者进行设计与实施;而后者则是他动的,依靠于理性创造者而产生,依靠于人工选择而进化发展。它们与自然物分属于不同的世界:天然的世界和人工的世界。天然的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出精神状态的世界,而精神状态的世界在一定发展阶段上,又产生出人工的世界。而人工世界一旦产生和发展,它便独立于天然世界,并反作用于整个天然的自然界,影响甚至可能

9、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循环。在讨论当代的科学与技术时,我们需要一个新的世界3(人工世界的本体论概念 。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对象不同,就在于他们分别研究两个不同的世界。(3科学与技术在处理的问题和回答这些问题使用的语词方面有很大的区别 H 西蒙在他的著名著作 关于人工事物的科学 一书中讲到, 科学处理的问题是,事物是怎样的 (how things are,而技术处理的问题,或 工程师及更一般的设计师主要考虑的问题是,事物应当怎样做(how thing ought to be,即为了达到目的和发挥效力,应当怎样做 。 5 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是英国某工厂为要解决人造皮革问题,找来了科学家与工程师。科学家,包括

10、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他们关心的问题是知识。他们所关心的问题是皮革的结构是怎样的,他们大谈天然皮革的三维空间分子结构是如何复杂,目前如何不能精确描述,所以合成皮革是没有希望的。他们没有考虑人造皮革的目的,以及人造皮革应具有什么功能。可是工程师和技术家却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为了达到人们用皮革来做什么的目的,我们应该制造出一种什么样的材料,使其起到替代比较短缺的天然皮革的作用与功能。同一种人类的目的以及为此要求人造物所具有的功能,可以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来达到的。这样考虑问题是一种技术思维方式或者说是一种技术精神。由于科学和技术所问的问题不同,就产生了所使用的逻辑和语言有所区别。在科学中只出现事实判断从来

11、不出现价值判断和规范判断,只出现因果解释、概率解释和规律解释,不出现目的论解释及其相关的功能解释,因而它只使用自然辩证法研究 第17卷 第2期Davis Baird在他的一篇论文 Encapsulating Know ledge:T he Direct Reading Spectrometer 中坚决主张,关于思想内容世界,即世界3应包括工具或仪器(ins truments。他说: I argue that Popper s third world should include instrument as w ell (PHIL&T ECH3:3Spring1998 P 1波普尔的世界3本来是

12、没有包含 工具 作为它的内容的。不过,在他的进化认识论中,在比喻的意义上,将蜘蛛的网,生物的器官与功能列入世界3中,D Baird由此推论,那作为人类的外部器官的工具(exo somatic toll也应包括于世界3中。这一扩展,使波普尔的世界3更接近于这里我们所说的 人工世界 的概念。陈述逻辑。而技术回答问题就不仅要使用事实判断而且要做价值判断和规范判断,不仅要用因果解释、概率解释和规律解释,而且要出现目的论解释及其相关的功能解释。因此必须要发展出一种决策逻辑、规范逻辑和技术解释逻辑,这就是技术哲学所讨论的技术逻辑有别于科学逻辑的地方。由于问题和回答问题的判断形式以及判断的逻辑有别,在技术中

13、出现了科学中不出现或很少出现的语词。例如 目的 、 计划 、 设计 、 实施 、 机器 、 部件 、 装配 、 效用 、 耐用性 、 质量 、 成本与效益 等,这些语词都或多或少与人类目的性概念相关。与科学语词的 价值中立 表示迥然不同。(4科学与技术在社会规范上的不同 科学共同体的基本规范,主要就是R 默顿总结出来的即有普遍主义(世界主义、知识公有、无私利与有条理的怀疑主义等四项基本原则。可是,这四项基本原则对于技术社会共同体并不完全适用。科学是无国界的,它的知识是公有的、共享的,属于全人类的。可是技术是有国界的,未经公司或政府的许可是不能输出的。技术的知识,在一定时期里(即在它的专利限期里

14、是私有的,属于个人或雇主的。科学无专利,保密是不道德的,而技术有专利,有知识产权,泄漏技术秘密、侵犯他人的专利与知识产权是不道德的,甚至是违法的。当然,技术共同体与科学共同体也有共同的规范,例如怀疑精神与创新精神、竞争性的合作精神、为全人类造福的精神即科学利益、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不能协调时,社会利益优先原则是新时代的科学精神和科学规范,也是新时代的技术精神和技术规范。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区别于科学哲学的技术哲学是可能的与必要的。科学哲学是对科学进行哲学的反思,而技术哲学则是对不同于科学的特殊对象,不同于科学的技术概念、判断和推理,不同于科学的技术规范和技术价值体系进行哲学反思,因而随着人们觉

15、察到技术知识领域应从科学知识领域分离出来,技术哲学从科学哲学中分化出来的时期便到来了。2 从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系来看技术哲学以上讨论的科学与技术的划界问题是从科学与技术的连续统中截取两极用二分法来加以分析的。这并不意味着在现实世界中我们能够将任何一种科技活动都可以作出非此即彼的划分:不是科学活动就是技术活动。科学与技术,科学家与技术家和工程师,本来就是一个交集,是相互区别的又是相互联系的。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交集彼此都不能覆盖对方的核心部分,否则科学与技术便融为一体。所以在科学与技术的划界问题上,我们采取了张志林提出的,建构型非本质主义的立场 10 。科学与技术,这两种相互区别的人类文化活动

16、,时而密切,时而分离。上节讲到科学与技术,在19世纪末有两极分化的趋势。可是到本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那些最抽象的理论取得了最实际的应用,如原子弹的爆炸和原子能的开发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特别是这时兴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下列三个方面使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起来: 新的工业革命引进了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 新的产业普遍建立工业实验室或研究与开发(R&D实验室。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大公司雇用了大批的科学家为技术服务。这时,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密切到这样的程度,以致于一些科学哲学家和科学社会学家开始建立技术发展的线性模型。他们将技术仅仅看作是科学的应用或应用科学。他们认为,只要科学问题解决了,在技术上或迟

17、或早地总会得到应用,从而推动经济发展。这个模型叫做科学 技术 经济发展的线性模型 。与这个模式相适应的是科技发展战略侧重于基础科学的投资而忽略技术开发的风险投资。当然并不是说,这个模式是完全错误的。它的缺点是: 忽略了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技术上的发明与创新并不来自科学的新发现或科学理论的启示,而是来自经验性的或半经验性的发现以及来自技术知识的积从科学与技术的划界来看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曾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P M S 布拉克(Blackett最明确地提出这个类型。他说 用一个精简的公式来表示,成功的技术创新可以设想为由下列相关的步骤序列组成:纯科学、应用科学、发明、开发、构造样品、生产、市场销售与赢利

18、 。而曾任美国商业部长的J H 霍洛蒙(Hollomon则提出了另外一个线性模型。他认为技术创新的序列是 需要,发明,(由政治、社会和经济因素制约的革新,(由工业的组织特征和刺激决定的传播与采用 。(S Richards,Philosophy and S ociology of S cience,Basil Blackw ell,1985 P 126 累。这种技术知识独立于科学,有它自己的生命。在英国,X射线发现3天之后,还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在科学上它还是个X的时候,就已经为美国医院用于透视了。大多数的中药,在科学上还搞不清楚它的成分、结构与机理的情况下,早就用来治病了。这些都是K Ko r

19、nw achs所说的 K now how w ithout know w hy 8 。这些都不符合线性模式。在这里我们看出自然科学理论是不是技术知识的核心这个问题本身都是值得研究的,科学本身是不是总是技术的先导这个问题本身也值得怀疑。 它忽略了从发现(包括科学的发现到技术上实现和经济上可行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其中有许多中间的环节对于技术的目的,即制造人工的事物(人工装置、人工过程和人工状态以满足人类需要来说,很可能是关键的东西,比起科学发现来说更为重要。在科技投资中有70%的投资用在这里而不用于基础科学和科学发现的研究。例如,在我国要将人送上月球,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不是科学问题,而是技术问题

20、与经济问题。到了20世纪90年代,技术历史和技术哲学有了相当的发展,一些技术哲学家不满科技发展的线性模型,提出了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多种模式和非线性模型。限于本文篇幅,这里只介绍W G 文森蒂(W G V incenti关于技术开发过程的设计概念和A 里普(Ar ie Rip关于科技发展的双分枝模型(two-branched model,来看看技术哲学是怎样从技术的认识论结构及其发展规律性的研究中生成起来。技术有自己区别于科学的独立生命,因而技术活动的过程有自己独特的范畴。在这个技术开发过程中,设计是一个关键的独特的范畴。美国斯坦福大学W G 文森蒂教授在1990年出版的著作 工程师知道什么和

21、他们怎样知道的 一书中和1992年出版的 工程知识,设计形式及其等级层次 一文中指出 常规设计是工程事业的主要部分 这样大量的和广泛的活动,如果没有认识论的重要性那是很反常的 。常规设计有两个基本的概念: 操作原理 。它说明 某个装置是怎样工作的 即 它的特征部分怎样在组合成统一的操作中实现它的特别功能以达到所追求的目标 。飞机设计的操作原理就是由燃料推动和空气阻力引起的上升力与这种运载工具的重力之间的平衡原理。 常规的型构。它说明 这个装置的形状与组织像什么 ,才能最好地实现操作原理。例如飞机的型构就是前方引擎,尾部方向盘以及双翼或单翼等等。文森蒂说: 操作原理与常规型构提供了区别于科学知识

22、的工程之最为清晰的实例。它是可分析的,在某种情况下,它甚至是由科学发现所触发的,但这些科学发现决不包含它也不描述记录它。波罗尼说 科学的力学知识并不告诉我们机械是什么 。操作原理与常规型构通常是由发明家或工程师的洞察与经验的附加行动引起的。 3 当然现代技术是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对操作原理和常规型构,是应该并且可能给出科学原理的解释。但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规律对技术原理和技术功能的解释决不是亨普尔和奥本海默的DN模型,从Know why是不能推出Know how的,这就必然有区别于科学解释的技术解释的模型、结构与逻辑,有许多技术哲学家正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7 8 。文森蒂以及其他技术哲学家关于技

23、术认识论不同于科学认识论,设计知识不同于科学知识的论述,技术解释不同于科学解释这些命题,可以用上节我们讨论的人工世界不同于天然世界,它们分属于两个世界的观念加以解释和论证。由于技术活动有自己的独立历程,因此,我们至少可以将科学发展和技术开发看作是研究过程的两个分枝。A 里普在他的 作为舞伴的科学与技术 一文中提出了他的科技双分枝模型。他说: 这里我们将 发现 (finding作为未被分析的范畴。 由这个源头出发,分出两种不同的活动: 开发(技术开发,过程控制以及反馈等。 探索。它旨在通过科学研究增长理解。探索所得到的洞察,有时可以用以协助和改进开发(解难,理性化,以及协作 技术范式的转换 3

24、。这个双分枝模型可以图示如下 :A 里普的双分枝科技发展模式X射线的研究与开发,青霉素的研究与开发,中医药的研究与开发等都大体符合这个模型。A 里普在这基础上讨论了科学与技术的协同进化。他称自然辩证法研究 第17卷 第2期之为 科技共舞 。不过,科技共舞是有多种舞姿的,双分枝模型并未能概括出共舞的不同花式。我们认为,单从技术这个 舞伴 的活动来看,它与科学共舞至少有四种舞姿: 科学理论导向型:即先有基础理论的解决,然后有应用的研究才导致技术的开发。原子弹的研究就是这种形式。量子力学和核物理的研究解决了原子核的结构问题,放射性元素原子核辐射的应用研究解决了铀235发出中子的链式反应问题,随后指导

25、原子弹的技术开发。 社会需要导向型或技术需要导向型: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进就是这种形式,矿井抽水的需要推动了纽可门蒸汽机的出现。瓦特对纽可门机的改进。热力学和热功效率的科学研究帮助蒸汽机进一步改进与发展。 现象发现导向型:X 射线的发现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青霉素的发现以及人工合成氨苄青霉素的技术开发都属这个类型。 日常改进型:一些重要的产品,例如汽车、电脑或电视,每年从外观到结构上,都有一些修修改改的改进。这些改进主要由技术自己进化的逻辑导致,无需科学的进步来加以促进,只需已有一些科技知识就够用了。科技共舞的分析为技术哲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课题。它说明了技术的发展如同科学发展一样,有其自身发展独特的

26、内在逻辑,而彼此之间又密切关联着。3 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这样,技术哲学除了技术哲学的对象与方法这些元技术哲学问题外至少应有下列六个方面的内容:(1技术的定义和技术的本体论地位 技术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活动,还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知识体系,还是各种人造物的集合呢?还是三者都是呢?技术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如何?它是人们的一种工具,还是压倒所有传统与价值的自主的文化力量呢,还是它是一种并非价值中立的社会的建构呢?我们应用工具论的观点看它还是用实体论的观点看它,还是用批判主义的观点看待它呢?我们是否需要创造一个新的世界3的概念来说明技术及其人工事物的本体论地位呢?这些问题都是属于这个方面的研究内容。(2技术

27、认识的程序论 技术认识程序可否设想为: 技术问题的提出。 设计方案的制定,包括:设计与蓝图、比例模型、样机产品等。 技术评价与检验。 计划、实施与改进。运用技术史来研究技术程序时,波普尔的知识增长公式(P-T T-EE -P ,和霍尔(A D Hall的系统工程方法论可供我们参考。霍尔的论文首次刊登于F Rapp主编的 技术哲学文献 (1969中。它原本就属于技术哲学的范畴,不过我们研究技术认识程序时,特别需要讨论的是技术问题的产生和分类与科学问题的产生和分类有何异同。讲求功效(effectiv eness的技术评价标准与讲求真理(truth的科学评价标准有何异同。(3技术知识结构论 主要是设

28、计形成的机制。设计与经验和背景科学知识、背景工程知识的关系。设计的检验标准以及设计与实施的等级层次。技术知识的逻辑推理结构等问题。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在技术知识中,从技术客体的技术功能描述中不能推出其物理结构的科学描述,反之亦然,这就必定存在一种区别于DN模型和I S模式的技术解释逻辑有待于研究。在讨论这些问题时,逻辑经验论的理论结构和解释模型可供参考。H A 西蒙的 关于人工事物的科学 所提供的设计方法论和逻辑可供参考。特别是近年来P K roes提出了技术解释的结构功能模型(1998和K K ornw achs提出的技术推理的形式理论(1998使技术知识的逻辑结构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

29、完全可以在这基础上向前推进,建立技术知识结构论。(4常规技术与技术革命 考察常规技术的范式。它的操作原理和常规型构,以及技术创新和技术革命的认识机制与规律,在讨论这些问题时,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和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可供参考。(5技术与文化 特别考察科学文化与技术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是怎样协同进化的。(6技术价值论与技术伦理学 这是我国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研究者讨论较多的问题。我国的科学哲学工作者,发生一个伦理学的转向,即许多科学哲学工作者,他们近年来的兴趣中心,从科学认识论和科学逻辑更多地转向科学伦理学,或科学技术伦理学。就科学哲学理论体系本身来说,科学逻辑和科学认识论已有很多学派

30、作了许多研究,因而有可能使研究重点,从学科的核心到学科的外围转移。但是技术哲学的情况却很不一样,技术哲学的核心问题,当然也是技术认识论和技术从科学与技术的划界来看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自然辩证法研究 推理逻辑问 题。不过 这个 问 题目 前研 究得 不多 , 正 是学科的前沿问题。而不以这一点 为核心的 技术哲 学将会与 ST S 的研究融合在一起而失掉技术哲学的 特殊性。因此当着大家正在热中于 技术伦理 学的研 究 , 热中于人文主义的技术 哲学的研究 , 热中 于技术 的社会批判研究时 , 我们却 想用自己的 微弱的声 音 , 发出一种呼喊 : 技术哲 学要 转向 技术 知识 论和 技术 逻辑

31、的研究。我们已经出版了一些 人文主义 的技术 哲学著作 , 例如 殷登祥、 曹南 燕等人 翻译了 C 米切 姆的 技术哲学概论 。这是侧重于 技术伦理 学的技 术哲学。还有几本侧重于技术认识 论的技术 哲学权 威著作尚未译成中文。例如 F Rapp 编的 技 术哲学 文集 : 技 术 科 学 的 思 想 结 构 研 究 ( 1974 、 W G Wincenti 的 工程师知道 什么以 及他们 怎样知 道的 ( 1990 以 及邦 格的 科 学与 技术 哲学 ( 1985 都是研究技术哲学的几本重要文献。 2 第 17 卷 C A Wat ts and Co LT D London, 1954

32、 第2期 M Bunge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 D R eidel Publishing Company, 1985 3 P K roes M Bakker ( eds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Science in the Industrial Age M Kluw er A ca demic Publishers, 1992 20- 21, 236 4 W H Newt on- Smith( ed A Compani son to Philos ophy of Science M Blockw ell Press, 1999 5 H A S imon The Sci ences of the Arti ficial M Cam bridge, M ass: M IT Press, 1981 5, 132 6 J Ziman The Force of Knowledge M Cambridge U niversit y Press, 1976 7 P K ores Technological Explanat ions: The Rel ation Between Structure and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