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82.87KB ,
资源ID:350057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5005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徽州地方感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徽州地方感研究.docx

1、徽州地方感研究旅游开发条件下屯溪老街地方感研究The research on Tunxi Old Streets sense of pla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ourism development姓 名: 侯铁铖学 号: 10081720122班 级: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指导老师: 孔翔副教授完成时间: 2012.05旅游开发条件下屯溪老街地方感研究摘要:地方感是当代文化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而地方感的动态构建机制更是地方感研究的重点。屯溪老街是一条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商业街区,在国内旅游经济大开发的背景下,其商业功能、文化遗存和人口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

2、对屯溪老街的地方感的动态构建过程产生了影响。通过对屯溪老街居民的调查访问,本研究发现屯溪老街居民的整体地方感层次较低。同时,在居民的地方感构建过程中,老街的商业功能的增强降低了老街居民的地方认同和地方依恋,削弱了老街的地方性,另一方面,屯溪老街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居民和游客的互动又为屯溪老街打造特色商业街区提供了条件。本文认为加强老街居民的地方依恋和地方认同,完善老街的功能结构,促进居民与游客的交流,能够突出老街的地方特色,保证老街旅游业发展的持续性,为屯溪老街特色街区的优化建设提供帮助。关键字:屯溪老街、居民、地方感、旅游开发The research on Tunxi Old Streets

3、sense of pla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ourism developmentAbstract: Sense of place is the contemporary hot spot problem of cultural geography. And dynamic mechanism of constructing of sense of place is more important. Tunxi Old Street is a classical business street of hundreds years of history. Unde

4、r the background of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tourism business, its business function, culture relics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are changing wildly, which casts great impact on dynamic mechanism of constructing of sense of place of Tunxi. This research finds that residents of Tunxi are in relatively lo

5、w level of sense of place based on interview of residents of Tunxi Old Street. Meanwhile, development of business function weakens residents approval and attaching to old street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of sense of place. On the other hand, Tunxi old streets history and culture background and

6、interaction between tourists and residents provides condition for development of Tunxi Commercial Street. This article believes that enhancing residents approval and attaching ,perfecting old streets function ,promot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tourists and residents can make contribution for extruding

7、 characteristics of old street and ensur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of old street.Key words: Old Street Tunxi ; resident ; sense of place ; Tourism development目录屯溪老街地方感研究. 0导言.1一、 地方感的相关研究.11. 地方感的内涵.22. 地方感的形成机制.43. 地方感的评判标准.5二、 论文研究方法.6三、 屯溪老街的居民的地方感的现状调查.7四、 屯溪老街居民地方感的动态建构机制研究

8、.91. 屯溪老街主要经济功能.10 2. 屯溪老街的文化遗存.12 3. 屯溪老街游客和居民以及居民之间的相互影响.13五、 结论与启示.15参考文献.15导言:屯溪老街坐落于黄山市屯溪区中心地段,被誉为流动的“清明上河图”,距今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如今的老街作为一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每年吸引着近600万的游客。不同于最初时的屯溪老街,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如今的老街不再是昔日繁忙的货物集散地,它的主要功能和人口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老街在当地居民和游客心目中的形象也在不断变化。而今旅游景点吸引力更为关注其独特性,地方特色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屯溪老街作为徽州地区一个重要旅游景点,其

9、内在的地方特性已经成为吸引游客的不二法宝。因此,屯溪老街若要打造特色旅游商业街,并且维持其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就需要突出其地方特性,也就是要突显老街的地方性。而地方性来源于人地之间长期的相互作用,与地方感的构建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对一个地方的地方感往往体现出这个地方的地方性。分析研究现今屯溪老街居民对屯溪老街的地方感的动态形成过程,可以帮助我们从总体上评判老街居民的地方感层次,了解他们对于老街的情感依附程度和认同程度,以便为屯溪老街的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建议。同时也有助于重现老街居民地方感构建的动态过程,分析其内在形成机制,明晰个影响因素的关系和作用,为地方感的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

10、价值。一、 地方感的相关研究“地方”这个概念在20世纪70年代被人文主义地理学家段义孚重新引入【1】,从那时起,地方感就已经是人文主义学者一个重要概念了【2】。早期的人文主义学者就认识到地方感是通过人地之间长期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人地关系,反映的是一种人与地之间的情感联系【3】,并将地方感定义为以人类地方体验的主观性为基础的,对特定的地方产生的情感依附与认同【4】,认为地方感应该包括地方本身的特性和人们对它的情感联系这两个基本内涵,是社会文化的建构过程的一种体现。然而,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加速,尤其是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地方和地方感的研究的深入,地方感的内涵被不断

11、地丰富发展,其形成机制、评判标准等相关研究的研究体系也被不断地完善。(一) 地方感的内涵地方感的内涵是随着地方感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完善丰富的,从早期研究到现在关于地方感的研究大体进行了三次转变(可参见表1),每次转变都赋予了地方感新的内涵。早期的人文地理学学者首先结合了现象学对地方感进行了阐述,通过人们的所见所闻所想而了解人们对于地方的经验、情感、行为的产生过程,并借此来解释地方感【5】。如段义孚、雷尔夫等学者强调对地方的意义赋予,强调人的主观情感和感知,认为地方感的形成以及程度或者层次会因为个人的文化、经验以及主观意愿等的不同而不同,把地方感的形成过程更多地当作是一个个体构建的过程【6】。同时

12、,早期的人文主义学者还强调地方与空间的区别,比较关注地方感与地方的结合,比如段义孚就曾强调地方是“感知的价值中心”,突出地方作为地方感的中心方面【7】。他们认为地方感包含了两个基本内涵:地方特性以及人们对地方的情感依附。然而,正因为早期人文主义学者始终强调地方感中个人内在的情感、经验和认知,使得这样的观点无法用来解释范围较大的社会行为和社会现象,而使得他们关于地方感的研究受到很多的批判和讨论。在此过程中,人文地理学学者又开始寻找其他的方法和途径来解释地方感。以Pred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就开始从现象学的视角转到了结构主义的视角上来,地方感的研究进行了第二次的转变。Pred【8】认为地方感、地方来源

13、于结构建构过程,是一定时空内,特定的活动与权力关系不断作用的结果。他认为地方感不能单独存在,会受到一个人的经验、社会关系、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不能与具体的环境相隔离。这样,地方感就不仅仅是单独一个个体的内部历史过程了,它的某些部分也可以是来自外部的,从而使得个体内在的独特感受在社会外在的影响下形成集体记忆,形成群体的地方感,人们的地方感总是处于变化之中。Pred的观点使得地方感的研究不再局限于个人内在的层次,同时也强调了地方感是处于一个动态构建的过程之中的。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时空的压缩与人口流动的加速都使得地方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空间,Massey【9】等学者随之提出进展式地方感的概念,认

14、为一个地方的地方感会因为与外界互动而改变,地方感也可以是被社会构建出来的,不再只是源于过去的经验和记忆,不再只是来源于一个地方的内在历史文化,也可以是被媒体或者政府所创造构建。而同时,地方感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建构,从来都不是固定的,而是一直不断地被构建、创造,其在时间上也是动态的。此外,人们也可以通过间接接触特定地点而产生对一个地方的地方感,产生的途径也变得更为丰富。这样的观点使得地方感在以往的基础之上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地方感是开放的,与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地方感是动态的,它的动态构建过程不仅与地方内部的社会结构有关,也与地方外界有着密切关联。表1 不同时期不同理论视角对于地方感形成的看法理论

15、视角代表人物关于地方感形成的看法现象学角度段义孚、雷尔夫、Ley、Samuels等地方感与个人经验有关,是生物本能的需求,与日常生活的经验、感知以及居住状况密切相关,是个人构建的过程。结构历程角度Pred等地方感需要以社会、经济的结构特性来重新解释,而这些结构被每日的相同的实践所表现与创造。同时,地方感是通过个人与社会、实践与结构不断地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进展式的地方感Massey等动态的构建过程,地方不一定有边界,人们对于地方的认同、感知不同,可以具有内在矛盾,地方性会被一直创造出来,但不一定来源于地方的内在历史。由此可见,地方感的内涵应该包括以下特征:1. 地方感是人们对于地方产生的一种情感上

16、的依附和认同;2. 地方感应该与地方性相结合,其内涵应该包括地方特性 ;3. 地方感会因为个体的经验、情感上的不同而不同,存在差异性; 4. 地方感研究在时间上应该强调动态性,在空间上应该强调开放性。(二)地方感的形成机制地方感内涵的丰富完善过程也是一个人们对于地方感形成过程认识的变化过程,关于地方感的形成机制的认识、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体系也随着地方感研究的深入而得以深化完善。早期的人文主义学者的研究重点是个人地方感的形成,他们从现象学视角出发来描述地方感,并通过个人的日常生活状况、经验、感知等方式来解释地方感。他们认为地方感的产生源自个人的生物基本需求,它的形成过程就是个人经验的构建以及意义

17、分享的过程。而他们在分析影响人们的地方感的因素时主要则主要是从人们日常生活中来找寻的。如段义孚就强调地方感是人们在情感上对地方形成的一种“家”的感觉【10】,强调人与地方的亲密程度、情感程度会影响地方感。而Ley也指出了个体地方感的形成与人们日常生活中互动的重要性。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地方感的形成不仅关乎到个体,也与群体乃至社会、世界息息相关。Pred【11】就认为地方感是通过结构与实践、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强调结构在地方感形成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认为地方的知识的熟悉程度、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怀的网络的建立、个人的感官感受能力、记忆的反复重现等都会影响到地方感的形成、变化。而M

18、assey【12】则进一步将地方感放在一个更大的视角,认为地方也是处于一个大的环境之中,所以地方感的形成会受到外界的影响,比如全球化。认识到地方感形成过程的复杂化,地方感研究中影响因子的分析也就越加显得复杂多样。如Kong L等人对新加坡老年人的地方经验做了研究,发现人的日常体验和居住时间、社会关系、地方知识的了解程度、人的感官知觉,以及社区的变化等都会影响到地方感的形成与变化【13】。而Steele提出一个由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或心理因子构成的地方感因子模型【14】。Bott则从自然环境、文化环境、情感和功能这4个方面分析人工环境地方感【15】。唐文跃在九寨沟旅游者地方感的研究中发现自然风

19、景、社会人文、旅游功能和情感依附会影响旅游者的地方认同和地方依附这两个地方感的子维度【16】。汪芳等人则从地方性和地方依附两个维度出发,认为地方性体现了地方的自然、文化、人等方面的因素,而地方依附则受到游客对地方的认知、感受和情感【17】。联想到地方感的内涵以及以往的研究,论文认为在讨论老街地方感的影响因素的过程中应该从老街地方性、情感依附和认知认同这两个维度开始展开。就地方性而言,主要从老街的主要经济功能、文化遗存两个方面,而情感和认同方面则主要考虑人的因素,从老街居民之间以及老街居民与游客(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分析老街居民的地方感的形成和变化。3.地方感的评判标准地方感在群体中存在个体差

20、别,主体不同,地方感的程度也不同。在评价地方感的时候不仅要关注一个群体的地方感的整体层次,也需要注意到个体之间的差异和地方感的动态变化。在讨论地方感的强弱的理论中,雷尔夫的内部性和外部性理论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参考方向。内在性通常连结非自我意识的已知与未知,而外在性则强调有关联的、有条件的与地方的关系。【18】个体对于地方的内在性和外在性不是单一的,也不是固定的,它是一个渐进变化的过程,而且不同个体内在性以及外在性也会有差别。而一个人内在性、外在性的强弱,会影响他们地方感的强弱。雷尔夫根据外在性、内在性理论将地方感的层次从浅到深依次划分为存在外在性、客观外在性、偶然外在性、代理内在性、行为内在性、

21、移情内在性、存在内在性7个层次。雷尔夫认为,个人地方感很大程度地依赖于对于地方的熟识,与其日常生活有关,这种熟识在外在性和内在性中表现的不同就会在个人经验或者个人地方感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同时他认为内在和外在的区别可以看出一个个体的二元性特征:一个是建立在自身经验之上的,另一个则是由地方的本质来提高的。雷尔夫通过个体的外在、内在表现来判断个体的地方感程度和层次,而群体的地方感正是由这些个体地方感所共同组成的,群体地方感的层次是个体地方感的整体体现。个体产生地方感后还会受到个体之外的影响,会不断地调整和修正【19】,从而整个群体的地方感也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之中。因此,在评判地方感时需要注意地方感的

22、发展历程和趋势。总之,在评判地方感时,需要借助人们的外在和内在的行为、情感、认知来确定地方感所处的层次。此外,还应结合此地的地方感形成机制对地方感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二、 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通过对屯溪老街的居民进行调查访问,同时结合已有的研究以及其他的书籍资料来探讨论文的问题的,主要采用了人本主义、经验主义的方法来探讨屯溪老街地方感的动态构建问题,主要通过书籍、报刊等资料了解地方感的研究进程、屯溪老街的历史沿革,同时收集、记录自己所需的资料、数据,加以整理归纳,作为论证观点所用。同时,通过沿街发送,做完即收回,每隔24家店铺做一份的方式对老街的居民做了调查访问,一共完成了65份问卷。其中,受访居

23、民是本地人以及在老街居住超过5年的外来商人有54人。此外还对老街20名居民做了深度访谈,了解他们的地方感是什么,以及他们地方感形成变化的影响因素。具体流程如下:首先,对老街居民的地方感进行评估。论文将地方感分为地方依恋和地方认同两大维度,并结合雷尔夫的7个层次来加以区分层次。(具体问题设计见表2)雷尔夫的内在性、外在性理论认为不同的人对于环境有着不同的程度差别,即内在性、外在性强弱不同,而内在性外在性的强弱会影响到个人地方感的强弱。表格中从上到下,程度依次上升。表2地方感评估问题设计存在的外在性愿意继续留在老街客观的外在性老街还能盈利故留下偶然的外在性喜欢老街氛围代理的内在性对老街的历史较为熟

24、悉行为的内在性习惯了老街的生活方式移情的内在性从小住在这里,耳濡目染而喜欢存在的内在性了解老街情况,并以身为老街人而自豪其次,根据受访居民的回答,来确定屯溪老街居民的地方感程度达到了什么层次。同时记录分析屯溪老街居民对于屯溪老街地方性的认知和感受。然后再通过比较屯溪老街景观、功能上的变化现象以及老街居民个人和群体地方感内在的和外在的等因素的变化,来呈现老街居民地方感的动态构建过程,分析屯溪老街居民的地方感变化的原因机制。论文主要动态分析屯溪老街的功能结构、文化遗留对于老街居民的个体、个体之间、居民与游客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希望能通过此过程的动态分析来验证老街商业功能的加强会削减老街内在地方性

25、,影响居民地方感层次的下降的假设。三、 屯溪老街的居民的地方感的现状调查研究发现,屯溪老街的居民整体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地方感、地方认同、地方依恋。97.3%受访者都认为自己属于老街的一份子,在自我老街居民身份的认识上都普遍存在认同。同时,大多数的受访的老街居民都认为保护老街地方特色建筑、文化很重要,并表示愿意为此提供一定的帮助。然而,屯溪老街居民的地方感依旧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受访者虽然认为保护老街文化、建筑很重要,但是大多数人却并不愿意承担太多的维护的责任,同时,也表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有居民认为保护建筑、文化主要是政府的责任,也有居民表示愿意在金钱上做些支持。在20位深度访谈的受访者

26、中,则主要是认为政府引导应该占主导地位,多数表示愿意提供一定的支持。然而,一般都只是在将不主动地破坏建筑的风格作为其支持的方式,主动维护老街文化的很少。可见,虽然屯溪老街居民对于老街有着一定的地方认同和情感依附,但是其程度还不深,层次还不高。根据雷尔夫的7个划分地方感层次的方法,对老街居民的地方感进行了地方感程度评价,数据主要依据20位深度访谈的关于地方感层次问题的回答。表3中统计了屯溪老街居民达到各层次的人数,从最初层次的留在老街的意愿上就能看出,所有受访者都对老街产生了一定的情感和认同。但是达到了移情的内在性和存在的内在性的居民数量是不多的。因此,整体而言,屯溪老街居民的地方感还处在比较低

27、的层次。表3居民地方感内在性、外在性各层次人数统计存在的外在性愿意继续留在老街20客观的外在性老街还能盈利故留下 3偶然的外在性喜欢老街氛围 6代理的内在性对老街的历史较为熟悉13行为的内在性习惯了老街的生活方式 6移情的内在性从小住在这里,耳濡目染而喜欢 5存在的内在性了解老街,并以身为老街人而自豪 4屯溪老街居民的地方感的形成变化过程是一个动态构建的过程,居民的地方感随着时间的过程会进行调整和修正,地方感的程度也会因此增加或者减少。根据吕怡儒【5】的理论,个人首先因会接触地方而形成地方感,随着地方感程度的加深,个人逐渐地融入地方,并将自己当成地方的一份子,地方同时也成为了他的一个身份标签。

28、然而,这种地方认同也是在变化的,个体认同因为受到群体、环境等外在影响而增加或者削减,从而晋升为地方依附或者产生地方松脱的现象。屯溪老街居民地方感构建的动态性还是较为明显的。这点在居民对老街过去、现在的好感程度直接比较上就能够最为直观地感受到(如图1所示)。屯溪本地人以及在老街居住超过5年的居民(54人),对于屯溪老街的情感存在一个变化过程。同时,选择没有变化和各有各好的人数很多也反映出老街居民对于老街的感知不深,地方感的层次较低。此外,图1也反映出了老街居民地方感上存在的主体差异性,不同的个体对于老街的本身的变化的反映是不一样的,说明人们对于同一地方的感知、认同可以存在差异性和矛盾性。同时,屯溪老街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其空间必然是较为开放的。这些都是与Massey的进展式的地方感理论相符合的。地方感的内涵包含了地方特性,地方性的维持对于地方感的构建起到了正面的效益,反之则亦然。研究发现,居民对于老街的建筑风格、徽文化的地方性认同较高,70%的人将它们作为老街的地方特色看待。然而,其中很多人都表示老街的这种氛围和特性正在削减。一位从小居住在老街,如今在老街打零工的青年女员工如此表示:“老街越来越现代化了,就是一条现代商业街啦,的确越来越繁荣了。”她还表示对老街并“没有太特殊的感情”。可见,老街居民的地方感正在因为地方性的削减而出现削弱的趋势,同时,也反映出整体地方感层次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