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156.40KB ,
资源ID:349286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4928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专题复习1近代列强侵华与晚清民国统治.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专题复习1近代列强侵华与晚清民国统治.docx

1、专题复习1 近代列强侵华与晚清民国统治专题复习1 近代列强侵华与晚清民国统治本专题重在揭示近代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逐步形成、深化的历史进程及其原因,可以围绕列强侵华、晚清风云、民国苍桑等线索加以梳理、整合相关基础知识。考点分析与预测考试要求掌握近代以来列强侵华的重要史实: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70-80年代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八国联军侵华、一战前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争夺、日本全面侵华、美帝国主义“扶蒋”侵华等,能够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点出发认识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及各种侵华势

2、力在中国的消长变化过程,辩证、客观地分析、评价列强侵华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了解在中国半殖民地社会不断形成和深化的过程中,晚清政府(1840-1912年)、北洋军阀政权(1912-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年)统治的内外政策,揭示上述政权的反动性及其逐步走向灭亡的内在规律,正确认识近代反动政权的某些统治措施客观上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因素。能力思维方法1、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及根源(1)打开中国门户和半殖民地社会的开始(19世纪40-60年代)。侵华的主要国家是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高的英、法、美和经济发展落后但侵略成性的俄国,侵略的主要手段是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

3、逼签不平等条约,然后进行经济侵略,侵略过程中列强间关系以勾结为主。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是以商品输出为主,也有早期的资本输出。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是这一时期列强侵华特征的根本原因。(2)瓜分中国狂潮和半殖民地社会的最终形成(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侵华的主要国家中,英、法、俄等老牌殖民国家势力下降,美、德、日等新兴国家实力上升,独立侵华。这一阶段,列强间争夺多于勾结,矛盾尖锐,但最终走上联合侵华、共同支配、“以华治华”道路。经济侵华的主要方式发生变化,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是该时期列强侵华特征变化的根本原因。 (

4、3)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日对华争夺及日本两次独占中国局面的形成与结束(一战1945年)。侵华的主要国家是日本、美国,一度出现日本两次独霸中国的局面,英法成为侵华活动的配角。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为日、美侵华创造了条件;战后,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遭严重削弱,美国凭借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以“门户开放”政策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局面,在华势力上升;在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日本法西斯上台并大举侵华,再度独占中国。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最终打败了日本法西斯。(4)美国的“扶蒋反共”和朝鲜战争(1945-1953年)侵华的主要国家是美国,“扶蒋

5、反共”,最终用孤立、封锁、包围等手段遏制新中国。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在冷战格局下,竭力扶植蒋介石,扼杀革命,妄图建立反共反苏的亲美政权。2、列强侵华的影响列强侵华的直接后果是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是中国近代贫穷落后的根源,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都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列强把西方技术带入中国,给中国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创造条件,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但也应清楚地看到就其主观动机而言,列强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近代化国家,在中国发展中他们只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3、晚清民国统治

6、概况及认识晚清政权经历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1840-19世纪60年代)、形成(19世纪70-20世纪初)、深化(1901-1912年)阶段,对外国的侵略走过了“对抗妥协暂时和好再对抗完全屈服”的过程,最终变成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为挽救统治危机而采取的重大活动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政和预备立宪,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民国统治分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北洋军阀是近代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扶植下崛起的一个特殊的政治军事集团,其兴衰经历了兴起(1895-1912年)、鼎盛(1912-1916年),分裂(1916-1926年)、衰亡(1926-1928年)四个时期;南京国

7、民政府统治则可分为政权的建立巩固时期(1927-1936年)、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坚持独裁内战时期(1945-1949年)。近代反动政权,大体都代表了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对内独裁专制、对外屈辱卖国,总体上是反动的,受世界近代化进程的影响,在历届反动政权统治期间,也有一些“自强”、“自主”的积极举动,对中国社会发展也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需要客观地加以分析评价。但代表一己之利,缺乏顺应世界潮流的气度和魄力,是其最终走向灭亡的共同原因。考题预测再认、再现近代列强侵华和晚清民国统治的重要史实,侧重考查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中国政权的态度变化及其内在原因,运

8、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评价列强侵华及晚清民国统治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第1课时 列强侵华典型例题分析例1: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农副产品出口不断增长,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不包括A、 扭转了中国外贸入超的局面B、 对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刺激作用C、 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D、 有利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解题分析本题是一道否定式选择题,考查对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农副产品出口不断增长”这一社会现象的本质性认识。两次鸦片战争,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终于打开了中国市场,中国逐渐成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的掠夺产地,不断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

9、国农副产品出口不断增长”的现象,反映了中国农村农副产品的日益商品化,这自然“有利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目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也就“为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因此B、C、D三项都是“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而外商控制中国外贸市场,以丝、茶商品为出口大宗且恶意压低价格,造成出口价值远不抵入口商品价值。1865年中国外贸第一次出现入超,之后,入超局面日趋严重。答案 A例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台湾稻米生产及供应日本情况年 份种 植 面 积(千公顷)供应日本稻米占总产量比例(%)1900年3260.461928年58534.811937年65852.64台湾进口贸

10、易情况年 份进出口贸易总值(千元)对日贸易所占比例(%)1900年3694434.761928年43483774.381937年76229990.27 据周宪义:台湾经济史 材料二 台湾对日本的输出品绝大部分是农产品与原材料,其中米、糖两项合占77%,其余为香焦、凤梨、茶叶、樟脑、煤炭等。输入台湾的日本产品中,绝大部分是纺织品、机械、化肥、药品和日用百货等轻工业品。 据陈碧笙:台湾地方史材料三 据统计,1909年至1944年,中国台湾的对外贸易输出额远远大于输入额,其对外输出总值约为90亿元,输入总额约为67亿元,出超总额约为23亿元。此外,自1903年至1945年,台湾人民在生活消费品中的对

11、外依赖性呈增长趋势,其中对日本产品的依赖性由13%提高到36.8%。 陆仰渊、方庆秋民国社会经济史回答:1895年至1945年间,日本殖民统治者在中国台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要实现“日台经济一体化”。根据以上材料,试分析日本统治台湾经济措施的性质,并分析台湾与日本的贸易关系对台湾经济的影响解题分析 这道组合式材料解析题主要考查学生材料处理、历史阐释及文字表达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题首先要阅读理解历史材料,这不仅要从文字上基本读懂材料,而且要用学过的历史知识理解材料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内涵。解答此题时要注意“1895年至1945年间”这一时间界定,进而判断出这半个世纪中中国台湾处于日本的殖民统治之下。“日

12、台经济一体化”只不过是使台湾经济成为日本经济的附庸,实质属殖民地性质。试题设问的重心在第二问,解答此问要通过阅读理解题面中的三段历史材料,获取、提炼、分析台日贸易关系对台湾经济的影响的有效信息。信息来源有效信息(台、日贸易关系)分析出影响性质材料一表一台湾稻米供应日本量猛增,达52%表二台湾进出口贸易主要是对日贸易,达90%日本大量掠夺台湾财富日本垄断台湾对外贸易属于殖民地经济性质材料二台湾对日输出绝大部分是米、糖等农产品和原材料输入台湾的日本产品绝大部分是工业品台湾经济畸形发展,成为日本原材料基地和商品市场材料三台湾对日本产品的依赖性由13%提高到36.8%台对日产品依赖性加大答案属殖民地性

13、质。中国台湾与日本贸易关系对台湾经济的影响包括:日本掠夺了台湾大量的财富;台湾经济畸形发展,成为日本原材料基地;日本垄断了台湾的对外贸易;台湾对日本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延伸拓展例3:概述1840-1949年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华侵略势力的消长及其原因和结局。解题分析这是一道“大跨度、高概括”的评述题。跨度达100多年,跨越了整个民主革命时期,以中国史为主、中外历史结合。要求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100多年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侵华及中国人民进行抗争的基本史实和趋势,并分析“消长”原因,概括结局。解题的关键要理解“消长”的内涵,“消长”要着眼于1840-1949年间中外关系的全局,宏观把握列强对中国的

14、侵略和中国的反侵略斗争,以及列强本身实力的发展变化及其相互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再现、选择分散于教材众多章节中的史实,进行综合、概括。解题中应考虑列强在华势力此消彼长、互相牵连的关系和消长过程中的阶段化,不宜采取一国一国地分割叙述的方法,避免造成脱节、重复、颠倒等情况,也不宜将“消长”、“原因”、“结局”分别论述,这样容易造成线索不清、支离破碎,割裂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应当抓住“消长”形势发展进程中显现的若干重要转折点,分成几个各具特征的阶段,进行综合性叙述,以述为主,述中有论(分析、概括),从而较好地把此消彼长的相互关系以及来龙去脉交待清楚。答案:19世纪初期,清朝封建统治渐趋衰落,世界资本主

15、义正处在上升阶段。居资本主义工业生产首位的英国于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在对中国的侵略中占优势地位。19世纪中、晚期,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法、美、俄、日、德等国纷纷加入侵华行列。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狂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形成了列强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辛亥革命后,中国政局混乱,列强分别在中国寻找代理人,扩大各自的在华势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美国家无暇东顾,日本趁机排挤德国势力,妄图独占中国。战后,俄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英法力量削弱,美国经济实力增长,日美成为争夺中国的主要对手。九国公约的签订又使中国回复到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30年代日本法西斯势力抬头,继侵占

16、中国东北后,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再次妄图独占中国。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抗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法实力进一步下降,美国实力膨胀,国民党反动派投靠美国,发动内战。美国成为在华的主要侵略势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于1949年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统治,消除了列强的侵略势力。课时作业一、单项选择题:(4分12=48分)1、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主要依据是(A)A、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B、中国清政府奉行闭关锁国政策C、中国政治、军事落后于资本主义国家 D、林则徐的禁烟激化了中英矛盾2、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

17、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十年之久,并且已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消费品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象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出现这一结局的原因是(C)清政府继续实行闭关政策英国商品倾销仅限于五口及东南沿海地区中国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鸦片输入骤增削弱中国人的购买力A、 B、 C、 D、3、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种情况出现在(B)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4、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英国大炝破坏了皇帝的权威,迫使帝国与地上

18、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触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对这段话准确的理解是(A)打破了清朝闭关锁国的状态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旧制度的解体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过渡破坏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A、 B、 C、 D、5、下列对19世纪80-90年代帝国主义侵华特征的表述,最确切的是:(C)A、获取战争赔款,增辟商埠 B、通过侵略邻国达到侵华目的C、获取在华投资的特权 D、通过扶植清政府侵略中国6、在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将侵略势力延伸到渤海沿岸的国家

19、有(A)英国 俄国 德国 日本A、 B、 C、 D、7、马关条约签定后,德国同法国一起干涉“还辽”,充分表明(D)A、俄法德三国是同盟国 B、列强有维护中国主权独立的一面C、日本已暂时独霸中国 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既矛盾又勾结8、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相似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A、因进一步扩大中国商品市场而发动 B、侵略者都由海上登陆进犯京津C、两次战争期间清朝皇帝都离京出逃 D、战争结束后签订了不平等条约9、1928年,日本制造“济南惨案”阻止国民政府“北伐”,这从根本上反映了(D)A、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 B、新旧军阀之间的矛盾C、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D

20、、美日争夺中国的矛盾10、对近代史上日本两次独占中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A、是日本推行大陆政策的结果 B、与两次世界大战密切相关C、严重冲击了美国的在华利益 D、都被中国人民的斗争打破11、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对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B)A、确保蒋介石集团控制中国政权 B、在中国扶植一个亲美反共的政府C、排挤老牌殖民国家在中国的势力 D、维护国民党的一党独裁统治12、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帝国主义各国都采取了外交上孤立、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的等手段,这主要是因为(D)A、帝国主义各国敌视中国革命 B、帝国主义在华利益受到重大损失C、维护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 D、帝国

21、主义害怕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二、材料解析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茶叶向英国的出口从19世纪30年代的三千万镑上升到80年代一亿五千万镑的顶点,但是此后由于19世纪中期从中国移植到印度和锡兰的茶叶开始占据英国市场而下降了。中国未能使其茶叶工业现代化,印度茶叶是在由资本家投资建造的大种植园中大规模生产出来的。印度茶叶严格分级并免纳出口税,中国茶叶则是从小规模的个体农民那里收集来的,暴发户商人并不保证茶叶的质量不掺假,而且茶叶转运和出口都要交税。中国最著名的产品-丝绸在1900年后也开始出现同样的衰退,因为在欧洲和日本由于养蚕科学防疫、缫丝机械化和现代市场组织生产出了更高质量的标准化产品。清政府无力执

22、行其他国家的政府正在执行的商业领导和管理职责。中国棉纱的进口主要来自印度,从1870年到1890年增加了20倍。这是因为机器纺纱大约是手工纺纱产量80倍,这样,国外进口的廉价棉纱削弱了当地中国人的棉纺工业,但却为中国的棉织业提供原料,而中国的棉织业在许多年里仍像以前一样用安在农户家的手摇织机进行生产。 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回答:依据材料,评述当时中外贸易变化的主要趋势及其原因。要求:答题应该成文,限180字以内。答案:趋势:19世纪后期以来,茶叶和丝绸出口量下降;棉纱的进口大量增加。原因:国外茶叶采取工业化生产并有勉税待遇;国外的丝绸生产技术和市场管理先进,比中国的产品更具竞争力;国外棉纱

23、的生产效率高,价格低廉。三、问答题:(28分)14、从领导力量、群众基础、战略战术、国际环境等方面,比较在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中中国一败一胜的原因,并指出两场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的影响。 答案: 战争领导 民众动员 战略战术 国际环境甲午战争 腐朽的清政府 清压制民众抗日热情 北洋舰队避战自守 西方列强偏袒日本 全军覆复抗日战争 国共第二次合作, 统一战线的建立 中共制定了持久抗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分别开辟了正面 战的方针 中国抗战得到各国 战场和敌后战场 人民同情(每要点3分) 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两次战争都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历史灾难。但是甲午战争的战败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从戊戌变

24、法到辛亥革命,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抗日战争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进步,壮大了人民的力量,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分)第二课时 晚清风云典型试题分析例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其根本目的是A、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镇压太平天国C、抵抗外国侵略 D、 维护清朝统治解题分析 本题是一道再认、再现和理解历史事实的选择题,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再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状况,即洋务运动的社会背景。19世纪50年代,清政府统治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内有太平天国起义,外有第二次鸦片战争,在此背景下开展洋务运动,学

25、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军事技术。清政府这样做,既是出于镇压太平天国的需要,也是出于抵抗外来侵略的考虑,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因此,本题无论选B或C都是片面的。此外,作为一个封建政权,也不可做到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答案 D例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朝廷建立学校,选取生员,免其丁粮,厚以廪膳,全要养成贤才以供朝廷之用。诸生当上报国恩,下立人品,学为忠臣清官。 1652年清政府颁全国学校“卧碑”序文 材料二 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述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沦(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

26、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清末“新政”期间的重订学堂章程折材料三 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清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应由各书局自行修改,如学校教员遇有教科书中不合共和宗旨者,可随时删改。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 南京临时政府颁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回答: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一、三,概括清末“新政”教育改革在教育内容、培养目标方面有什么进步和局限,指出这一教育改革的背景和指导思想。解题分析本题是一道组合型材料解析题,要求通过对比清初和民国初年的教育制度,在阅读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概括出清末“新政”教育改革在教育内容、培养目标方面的进步和局限,并在

27、再现清末社会状况的基础上指出这一教育改革的背景及指导思想。材料一指出了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学为忠臣清官”,即为封建统治培养人才;材料三指出教育要符合“共和”宗旨,凡经史之学和清朝典制一律废止。材料二,即 清末“新政”的教育改革基本介于二者之间,教育内容仍以经史之学为基础,但西学已成为成为重要内容;培养目标仍强调“忠孝”,但更重视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人才。教育改革的内容也折射出清末统治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及受西方思想文化影响的社会背景,反映了清政府竭力缓和社会矛盾但又无法走出维护封建末落统治的窠臼,在指导思想上也就走不出“中体而用”的范围。答案教育内容:西学成为重要内容,仍保留经史之学和清朝典制;培

28、养目标:主要不再是“忠臣清官”,而是从事实际事务的“通才”。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近代化的要求,但没有完全清除封建因素。背景:内忧外患;西学东渐。指导思想:强调教育学生“以忠孝为本”,以西学丰富其知识,增强其技能(答“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亦可)拓展延伸例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政及预备立宪是晚清政府实施的三大改革运动。请回答:(1)上述改革运动分别开始于何时?(2)简析改革实施的历史背景。(3)上述改革运动对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各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解题分析本题是一道“大跨度”的问答题。时间跨越了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半个世纪的历程,其间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到逐渐形成和不

29、断深化,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政及预备立宪正是清政府在半个世纪的历程中面对不断出现的内忧外患,从维护自身统治出发而采取的系列重大举措,本题要求能够再现并概括每一重大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并从每一活动对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产生的影响角度来分析其积极因素。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政及预备立宪主观上都是为维护清朝专制统治的,但这些活动也是在世界资本主义潮流迅速发展且对中国影响逐步加深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对其影响必须进行辩证地、客观地分析和评价。答案19世纪60年代,1898年,20世纪初(或1901年、1905年)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统治阶级内部出现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生

30、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慈禧太后暂时支持了洋务派;19世纪末,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以康梁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光绪帝支持变法;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蓬勃发展,立宪派竭力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清政府面临严重的内外危机。慈禧太后意识到再也不能照旧统治下去。影响: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戊戌变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新政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预备立宪则使中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迈出了重要一步,客

31、观上推动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说明:如第一问题“上述改革均是世界资本主义潮流冲击下的产物”,第三问答出“新政、预备立宪客观上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加速了辛亥革命的爆发”等均可以给分。课时作业一、单项选择题:(412=48分) 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主要是指 (A) A、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且日益商品化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发展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制度所取代 D、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2、李鸿章说:“我朝处数千年未有之奇局,自应建数千年未有之奇业。”对这种“奇局”应理解为(D) A、空前规模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 B、内有农民起义,外有强敌入侵 C、外国资本主义的枪炮利器是前所未有的 D、面临资本主义征服世界的不可抗拒的潮流3、1861年1月奕讠斤 在 奏 折中说:“综观天下大局是今日御夷,譬如蜀之待吴,蜀与吴,仇敌也,而诸葛亮秉政,仍遣使通好,约共讨魏。”材料表明(C) A、视太平天国为威胁清朝统治的头号敌人 B、清政府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