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7.34KB ,
资源ID:349277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49277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列宁保护和教育劳动者的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启示.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列宁保护和教育劳动者的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启示.docx

1、列宁保护和教育劳动者的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启示列宁保护和教育劳动者的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启示李建国【内容提要】列宁认为,劳动者在推动经济落后国家发展国民经济中具有巨大作用,要使经济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经济发达国家,就必须克服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资源闲置、浪费的严重弊端,重视对劳动者的保护和教育,并采取积极措施吸引劳动者参加劳动,提高劳动者的使用效率。列宁对落后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者保护、教育的巨大作用和具体途径、方法和措施给予了多方面的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丰富的关于保护和教育劳动者的思想。在当代中国,党和政府应从劳动者的立场出发,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激发劳动者的创造活力,推动中国经济

2、社会发展。【关键词】列宁 劳动者教育 劳动者保护 人力资源【作者介绍】李建国(1977-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博士(北京 100732)。 劳动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劳动者贫乏、闲置、不注意开发、利用效率低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相反,劳动者富裕、充分利用、重视开发、使用效率高,则能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要想迅速地发展本国经济,必须特别重视对劳动者的保护和教育,提高劳动者的使用效率。早在20世纪20年代早期,列宁就发现和提出保护、教育劳动者在推动落后国家发展国民经济中具有巨大作用,并对落后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劳

3、动者的保护、教育的巨大作用以及具体途径、方法、措施给予了多方面的深入的研究,从而形成了丰富的关于保护和教育劳动者的思想。在当代中国,研究列宁关于保护和教育劳动者的思想,对于从劳动者的立场出发,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激发劳动者的创造活力等都具有重要启示。一、关于劳动者的保护列宁认为,只有对劳动者的体力进行充分的保护,才能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巨大作用。针对经济落后的俄国到处遍布饥饿、贫困和疾病,列宁非常重视通过经济的发展来保护、改善并增强人民群众的体力。列宁特别注意解决粮食问题,把粮食问题看作一切问题的基础。在他看来,只有拥有充足的粮食储备,才能恢复和发展俄国的国民经济。列宁

4、在1920年12月的关于人民委员会工作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将掌握大约3亿普特的储备,可能更多一些,没有这么多粮食就不可能恢复国家的工业,就谈不到恢复运输业,更不可能去着手实现俄国电气化这一伟大任务。任何一个工农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如果不能依靠工人和农民的共同努力来收集这么多的粮食,保证产业工人有饭吃,保证把几万几十万工人安置到苏维埃政权所需要的地方去的话。那它就无法生存。办不到这一点,一切不过是空谈而已。经济的真正基础是粮食。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有了这些成就,有了这些粮食,就能着手恢复国民经济。”1列宁还力图完成巨大的投资项目全国电气化,通过投资办电,也能收到消灭贫困和疾病丛

5、生,恢复、增强人民体质之效。列宁强调指出:“把城乡连接起来的电气化的基础上组织工业生产,就能消除穷乡僻壤那种落后、愚昧、粗野、贫困、疾病丛生的状态。”2列宁明确地提出了保护工人健康,特别是保护和增进妇女健康的各种规定。如:“禁止在对妇女身体有害的部门使用女工;禁止妇女做夜工;女工在产前产后各给假8周,产假期间照发工资,免收医药费。”3“凡有女工的工厂和其他企业均设立收婴儿和幼儿托儿所,并设立哺乳室;凡需哺乳的女工至少每隔3小时可以离开工作喂奶一次,每次不得少于半小时;发给需哺乳的母亲补助金并把她们的工作日缩短到6小时。”420世纪20年代,列宁站在苏维埃社会主义政权的主人即工人阶级和劳动者的立

6、场上,为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体力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对促进俄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当代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以劳资关系为核心的劳动关系问题日益严峻、突出,侵害劳动者权益的事件屡见不鲜,党和政府必须勇敢地面对当前我国企业中存在的劳动关系紧张甚至尖锐化的问题,从工人阶级和和劳动者的立场出发,采取有力措施协调劳资关系,保障劳动者权益,让作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工人阶级和和劳动者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出现了雇佣劳动,此后又出现了国有企业改制、民营企业大发展以及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使得劳资关系问题并日益成为一个十分突

7、出和严峻的问题。2009年7月爆发了吉林通钢事件,2010年又连续出现了深圳富士康跳楼事件和本田罢工事件。这些事件集中、强烈地表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都存在劳动关系紧张甚至于尖锐化的问题。从国有企业来看,那些领取最低生活保障的国有企业下岗和失业工人,强烈希望能够在经济上和精神上给他们以补偿。国企在职工人由于存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主人翁”意识和实际处在被雇佣地位的巨大的反差,心理上并不平衡。当国企的劳动者被分化为经营管理者和工人以后,工人实际上失去了对于企业发展的话语权。工人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悬殊越来越大,工人在技能提升、知识培训及晋升机会方面的需求被忽视。许多国企工作条

8、件差,存在安全隐患,职业病和工伤事故频繁发生。工人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劳资关系性质,前者处于弱势,后者处于强势。在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全部劳动关系都具体化为劳资关系,也就是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资本对劳动的剥削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工人在企业中的地位、工资和福利水平都偏低,劳动条件偏差,劳动强度和劳资矛盾偏大5。工会组织落后,工人未能形成保护自己权益的集体力量与资方相抗衡。劳动关系立法和执法相对滞后,工人的权益受到侵害时,难以获得法律的有效保护。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依靠非公有制经济做大做强地方经济,在处理劳动关系时往往偏袒企业一方。当前我国劳动关系中存在的这些突出问题,特别容易引发群体

9、性事件,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极大的冲击;也容易使劳动者走向党和政府的对立面,使党执政的阶级和社会基础受到削弱。同时,数量众多的“血汗工厂”的存在,容易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受到质疑,社会主义中国的形象严重受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重要区别之一就在于立场的不同,党和政府要勇敢地面对当前我国企业中存在的劳动关系紧张甚至尖锐化的问题,站在劳动的立场协调劳资关系,保护劳动者权益,让作为“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6工人阶级和劳动者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人。实际上,对劳动者的尊重,是一种社会文化,但更是一种体制安排。对劳动者的尊重,从历史上看也不是从资方的“老板”阶层开始的,而是从各国政府开始的。如

10、果政府通过行政和法律措施体现出对劳动者的尊重和保护,私人企业是不可能逆势而为的,只会在这种示范和可能的惩罚约束下更加尊重劳动者,从而成为整个社会的选择。资方与劳动者所拥有的政治、经济资源相差悬殊。劳动者在劳资关系中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当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面临被侵害的威胁时,维权往往需要借助外界力量实现。拥有合法强制力的政府,对此责无旁贷。无论是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来看,还是从改善民生的角度出发,党和政府都有责任引导像富士康这样的制造业企业积极转型,提高劳动者待遇,改善劳动条件,特别是加大劳动收入在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重。更重要的是,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如果允许政府“亲商”原则凌驾于“亲民”

11、原则之上,就违背了党提出的“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将会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在社会主义中国,党和政府想问题、作决策、定政策要充分考虑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和承受能力,认真解决劳动者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从政治、经济、社会、法律、行政等各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劳动者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质量,不断增加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不断提高劳动者生活水平和质量,使他们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支持工会依法运用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保护机制,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7。二、关于劳动者

12、的教育在劳动者的教育方面,列宁更多地重视对劳动者智力的开发,特别是注重通过开展文化教育来开发劳动者的智力。20世纪20年代的俄国,经济落后,文盲充斥,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极其低下。列宁非常注意扫除文盲问题。他认为,在经济落后的俄国,提高全体居民的文化水平,是最迫切的任务之一。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苏维埃政权就着手开展扫除文盲的工作。在列宁的倡导下,1920年7月19日成立了全俄扫除文盲委员会。1921年10月17日又主张把全俄扫除文盲委员会改变成全俄扫除文盲特设委员会。他指出:“不得不成立扫除文盲特设委员会这个事实已经证明,我们好像是一些(怎样说得轻一点呢?)半野蛮人,因为,在一个不是半野蛮人的国家

13、里,是耻于成立扫除文盲特设委员会的。在这样的国家里,文盲是在学校里扫除的。那里有像样的学校,人们在学校里学习。学习什么呢?首先是识字。如果这个起码的任务还没有完成,那么谈新经济政策是可笑的。”8正是由于列宁的重视,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后,扫除文盲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十月革命胜利以后的三年中,有数百万人通过扫盲教育摘除了文盲帽。到1925年,全国9岁以上的居民中识字人数已经占总人数的51;工人中的文盲基本被扫除。列宁认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另一种条件:第一,就是提高居民群众的文化教育水平。”9因此,他不仅重视扫除文盲,而且还注重对居民进行文化知识和其他各种专门知识的传授和教育。他明确指出:“应当知

14、道和记住,当我们有文盲的时候是不可能实现电气化的。我们的委员会(即最高权力机关人民委员会引者注)还将努力扫除文盲。同过去相比,委员会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同需要相比,那就做得很少。劳动人民不但要识字,还要有文化,有觉悟,有学识;必须使大多数农民都能明确地了解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10在积极开展扫除文盲活动、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过程中,列宁深刻阐明了教育劳动者的具体途径、方法和措施。1改革和发展教育事业列宁非常重视改革和发展教育事业。他批判了为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服务的旧教育制度,提出根本改造旧教育制度的正确主张。在他看来,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学校里,教育目的“就是训练对资产阶级有用的奴仆”。同时,资产

15、阶级旧学校还存在着书本严重脱离生活实际的现象,教育工作“同组织劳动的主要任务脱节”,“组织国民劳动的实际任务同教学工作没有关系”,崇尚书本,死记硬背,实行强迫纪律。“教学工作死气沉沉,不切实际,形式主义,深受神父的毒害,无论在什么地方,即使在最民主的共和国中,也必然会把一切有生气的、健康的东西扼杀掉。”11这样的学校同社会主义是格格不入的,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旧学校的性质、教育目的和教学方法,就不可能培养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型人才。而苏维埃政权下的学校教育恰恰与此相反,“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性质,以及社会教育的性质都应当改变,这并不是说要改变教学原则和教学方针,而是要使教学工作的性质适应向和平建设

16、的转变”。12所以,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为俄国经济发展而训练群众,培养一代又一代新型的劳动者,即“教育、训练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和受到全面训练的人,即会做一切工作的人。”132把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的一个主要内容,然而,俄国民粹主义者尤沙柯夫歪曲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提出“中学同时应该是农庄,应该靠本校学生的夏季劳动来维持”14,“把中学教育同自己养活自己的中学生的生产劳动结合起来。”15因此,“义务生产劳动在我们这位民粹主义者看来并不是人的普遍和全面发展的条件,而只是为了付中学学费。”16列宁批判了尤沙柯夫的“民粹主义空想计划”,揭示了阶级学校

17、的实质,并且阐发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列宁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普遍结合是“人的普遍和全面发展的条件”,不能把这种思想硬套在用学生的劳动可能“抵偿”中学的经费这一点上面,不能像尤沙柯夫主张的那样“富人进一种学校,穷人进另一种学校。有钱就缴学费,没有钱就做工”17。他指出:“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18列宁这段精辟论述主要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学校的教学、教育工作要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未来的劳动者

18、,如果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不能反映现代生产的需要和最新科学技术成就,教学工作脱离了社会生产活动,理论脱离了实际,学生也不参加一定的社会生产实践,就不能培养出大批适应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第二,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劳动者如果不紧跟形势进行再学习,不掌握现代生产的最新技术成就,而只会操作简单的生产技能,也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第三,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础是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生产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劳动过程相结合的产物。现代生产所需要的物质技术设备,是智力物化的结果;现代生产过程的指挥、管理和操作等都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指导。现代生产要求劳动者必须具备相应

19、的科学技术知识。这就要求必须把现代生产劳动和传授现代科学知识及技术的教育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培养现代劳动者的手段。正是基于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重要性与必要性的深刻认识,列宁主张,在苏维埃国家的学校中,每一个学生不仅要学习科学知识,接受综合技术教育,而且还必须担负参加劳动的义务。列宁在1917年制定的党纲草案中提出:对16岁以下的全体男女儿童实施免费的普及的综合技术教育(即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熟悉一切主要的生产部门),使教育与儿童的社会生产劳动结合起来。为了解决工农子女的实际困难,纲领还指出:国家供给全体学生膳食、服装、教材和教具。这个纲领的实施是教育史上的一场伟大变革。3把教育和沸腾的实际生活相

20、结合列宁严厉地批判了学校教育与生活实践相脱节所带来的严重弊端。他指出:资本主义旧社会留给我们的最大祸害之一,就是书本和生活实践完全脱节,“迫使人们学一大堆无用的、累赘的、死的知识,这种知识塞满了青年一代的头脑,把他们变成一个模子倒出来的官吏。”19“我们不应当吸取旧学校的这样一种做法,即用无边无际的、九分无用一分歪曲了的知识来充塞青年的头脑。”20列宁在这里并不是反对学习真正科学的知识,而是主张学校把学习真正科学的知识作为中心环节和主要任务,但是即使是学习真正的科学的知识,也决不能采用与实际生活相分离的方法,而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地学习,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把知识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把理

21、论教育与实践考察、培养、训练相结合,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把青年培养成有学识的人,使他们获得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掌握共产主义的基本观点。然而,如果“训练、培养和教育要是只限于学校以内,而与沸腾的实际生活脱离,那我们是不会信赖的”21。如果只把共产主义教科书、小册子和著作里的一些知识读得烂熟,却不和实际斗争结合起来,不把学到的全部知识融会贯通,“共产主义就会变成空中楼阁,就会成为一块空招牌,共产主义者也只会是一些吹牛家。”22如果只了解共产主义口号,记住几个结论,便自称为共产主义者,那就会使共产主义事业遭到莫大的损害。把学校教育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表明青年

22、的学习、学校的活动,都不能脱离无产阶级的政治,脱离现实的阶级斗争。在列宁看来,无产阶级的政治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在粉碎国内外敌人的颠覆后,苏维埃政权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国家的经济建设,实现全国电气化。这就是当时无产阶级的政治。所以,学校教育的性质也应当改变,要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青年学生应当学习电学知识,了解电气化计划,熟悉工农业生产的基本技能,把自己培养成既懂书本知识,又会进行实践操作的有用人才。20世纪20年代的俄国,经济落后,文盲充斥,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极其低下,列宁之所以提出改革和发展教育事业、把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把教育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这一系列直到今天看来仍然具有蓬勃生命力的教育劳动者

23、的途径、方法和措施,主要目的是扫除文盲,开发劳动者智力,解决当时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之一提高全体居民的文化水平。在当今世界,人力资源已成为第一资源,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已成为劳动者素质的竞争。我们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劳动者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劳动能力和劳动水平,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使劳动者素质提高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优先发展教育,就要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

24、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三、关于吸引劳动者参加劳动在对资本主义经济生活的理论考察过程中,列宁发挥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资源的闲置、浪费方面的严重弊端的思想,进一步阐明了增加劳动量以及对劳动者合理使用能够极大促进经济巨大发展的思想。列宁指出:“吸引人们参加劳动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最重要和最困难的问题。”23为吸引劳动者参加劳动,他提出了许多具体措施。1实行按劳分配制度列宁指出,平均主义的分配个人消费品,不利于发展生产。实行按劳分配制度,使劳动者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使不劳动者不得食,

25、能够调动人们参加劳动的积极性。列宁曾在十月革命前夕写道:“不劳动者不得食这是工人代表苏维埃掌握政权后能够实现而且一定要实现的最重要、最主要的根本原则。每个工人都要有一个劳动手册。那时,这个证件对他并不是一种侮辱,虽然现在它无疑是资本主义雇佣奴隶制的证件,是劳动者隶属于某个寄生虫的证明。苏维埃将首先在富人中间,然后逐渐在全体居民中间推行劳动手册的制度(在一个农民国家里,绝大多数农民大概在一个长时期内还是用不着劳动手册的)。劳动手册将不再是黑骨头的标志,不再是下等人的证件,不再是雇佣奴隶制的证明。它将变成新社会里再也没有工人同时也没有一个人不是工作者的证明。富人应当向最接近他们的工作范围的工会或职

26、员联合会领取劳动手册,并定期,例如每周,向同一联合会领取老老实实完成工作的证明;否则他们就不能领到面包配给证和其他食品。”242实行奖励制度在列宁看来,在新经济建设过程中,“不能取消鼓励成绩优良的工作特别是组织工作的奖励制度;在完全的共产主义制度下奖金是不允许的,但在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如理论推断和苏维埃政权一年来的经验所证实的,没有奖金是不行的。”25列宁认为,奖金制度是能够“吸引人们参加劳动”,以解决面临的“一个最重要和最困难”问题的“一项有极重要意义的制度”。他指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这是一项有极重要意义的制度。吸引人们参加劳动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最重要和最困难的问题。”26因此

27、,列宁要求奖励制度必须刻不容缓的实行并在全国推广。他指出:“刻不容缓的是实行奖励制度,根据对外贸易人民委员部、合作社以及其他贸易机关的交易额和利润额来奖励苏维埃职员。必须系统地研究并拟定措施,把奖励制推广到全体苏维埃职员的全部报酬中去。”273吸收妇女参加劳动在列宁认为,妇女问题,是占每一个国家半数人口的问题;任何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即使是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于占人口半数的妇女,也没有给予在法律上同男子完全平等的地位以及摆脱男子的监护、压迫,妇女也没有起到她们应该起到的作用。在苏维埃俄国,妇女不仅在法律上和事实上享有同男子一样的平等和自由,而且她们在革命与和平建设时期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列

28、宁指出:妇女在革命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从一切解放运动的经验中可以看到,革命的成败取决于妇女参加解放运动的程度”。28他在谈到和平建设时期妇女的地位时指出:“目前战争已经结束,和平的组织工作已经提到首位,但愿长久如此,妇女在这种时候参加党和苏维埃的工作具有巨大的意义。妇女应当在这一和平的组织工作中起极重要的作用,当然,她们也一定会起这种作用。”29因此,列宁主张,决不可使苏维埃俄国的妇女成为“家庭奴隶”,决不能使她们永远限制在做饭、照料孩子和丈夫的圈子内;妇女只有从极端非生产性的、琐碎的、劳神的、使人愚钝的、折磨人的琐碎家务中走出来,参加新的经济建设,在新的经济建设中建功立业,才能获得真正的解

29、放。“如果不吸引妇女参加公务、参加民兵、参加政治生活,如果不使妇女走出使她们愚钝的家庭圈子和厨房圈子,那就不能保证真正的自由,甚至不能建立民主,更不用说建立社会主义了。”30为广泛吸收妇女参加苏维埃的经济建设,列宁提出了保护妇女政治和经济权利的一系列立法措施、关心和爱护妇女的一系列优惠措施和规定,创办集体食堂、托儿所等设施帮助妇女摆脱家务,对妇女开展识字扫盲以及各种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与一些歧视妇女、残害妇女、不让妇女参加经济建设的言行作积极斗争等各种具体方法。4组织劳动竞赛列宁认为,劳动竞赛能够真正吸引大多数劳动者参加劳动,施展本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和聪明才智,而这一点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不

30、能真正做到的。真正能够做到的地方只能是消除了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国家,在人与人之间消除了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实现了真正的平等,才有可能。所以,他指出:“社会主义不仅不窒息竞赛,反而第一次造成真正广泛地、真正大规模地运用竞赛的可能,把真正大多数劳动者吸引到这样一个工作舞台上来,在这个舞台上,他们能够大显身手,施展自己的本领,发现有才能的人。有才能的人在人民中间是无穷无尽的,可是资本主义却把他们成千上万乃至成百万地摧残、压制和窒息了。现在当社会主义政府执政时,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组织竞赛。”315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促进苏维埃俄国由经济落后的国家变成经济发达的国家,列宁非常关注俄国的经济增长,主张千方百计

31、提高劳动生产率。他认为,“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使新社会制度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资本主义创造了在农奴制度下所没有过的劳动生产率。资本主义可以被最终战胜,而且一定会被最终战胜,因为社会主义能够创造新的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32为此,列宁主张通过在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上建立最严格的计算和监督、保证大工业的物质基础、发展专业化生产、实行经济核算制、引进国外先进的科技成就和管理经验等多种途径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列宁在20世纪20年代之所以提出实行按劳分配制度、实行奖励制度、吸收妇女参加劳动、组织劳动竞赛、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一系列措施,主要目的在于吸引劳动者参加劳动,通过增加劳动量以及对劳动者合理使用促进

32、苏维埃俄国由经济落后的国家变成经济发达的国家。在当代中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成为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广大劳动者是实现这场深刻变革的主力军,要千方百计采取措施吸引他们参加劳动,激发他们的创造活力,积极为实现这项重大战略任务贡献力量。特别是要积极组织劳动者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使他们争当锐意改革创新的先锋,争当推动科学发展的楷模,把自己的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充分发挥出来。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产物。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在激发职工群众干劲热情,促进经济技术快速增长方面,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经济效益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任务,企业是否还需要劳动竞赛?劳动竞赛是否还具有存在的必要和价值?在这个问题上许多人存在着一些错误认识:一是认为劳动竞赛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竞赛没有市场,已经过时;二是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的主要职能是维护劳动者权益,搞劳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