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中考诗词赏析含答案教材上海中考诗词赏析观沧海 读观沧海,完成文后问题。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这首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作者 ,是 时期著名的 家, 家、诗人。他的诗以 见称。2给下面加点词释义: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3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理解正确的是( )A.日、月的运行,都是从大海里升起又降落;银河灿烂,也好像是发源于沧海之中。B.日、月朗照大海,星星闪烁,辉映于海面。C.太阳、
2、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好像都是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了一样。D.太阳月亮不停运转、银河灿烂,它们有的没入海底,有的投映到海面。4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 )“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 )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
3、功立业的抱负。( )5对这首诗理解做个最佳抉择( )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面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C.诗人先实写,再虚写,最后抒情。D.先全景式地展现大海景象,再描绘岛上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拟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壮阔的情怀。望岳1、本诗作者是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 ,自号“ ”,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的诗被称为“ ”2、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 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首联写远望泰山 、 的特点;颔联写近望泰山 、 的形象;颈联则写凝望泰山云
4、气升腾、薄暮鸟归之景;尾联联想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3、“齐鲁青未了”对描写泰山有何作用? 4、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5、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 7、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8、对这
5、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9、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
6、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饮湖上初晴后雨宋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词语解释1、潋滟:(波光闪动的样 )2、方好:(正显得美 )3、空蒙:(细雨迷茫的样子 )4、西子:(西施,春秋时代的越国美女 )5、湖:(杭州西湖)二、文学常识作者是( )朝的( )3、赏析理解1、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 )的诗,当时苏轼与朋友一起在西湖饮酒游览,天气(初晴后雨),诗人饱览了西湖(晴日)与(雨中)的湖光山色,由衷赞叹,欣然写下这首咏赞西湖的名作。2、 “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
7、闪,十分美丽 3、“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 ):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 ),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5、西湖与西施的共同点(1) (2) 6、这首诗抓住了(夏)季(时晴时雨 )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别样风姿 ),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钱塘湖春行1本诗选自_,作者_是_代大诗人,字_,晚年又叫_。 2钱塘湖春行以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_的感情。第_句和第_句是颔联,_联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3赏
8、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4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9、,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5解释诗句中加粗的词语。 几处早莺争暖树( ) 最爱湖东行不足( ) 黄鹤楼一、填空1.本诗作者是 (朝代)诗人 (人名) ,本诗选自 。2.“历历”的意思是指 。3.诗中的“萋萋”形容 。4.诗中“乡关”的意思是 5. ,此地空余黄鹤楼。6.晴川历历汉阳树, 7. ,烟波江上使人愁。 二、选择题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引述有关黄鹤楼的传说,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潜在的铺垫。B.颔联描绘黄鹤楼高耸的雄姿,也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C.
10、颈联采用叠词描画江上美景,让诗作的思想品位显得更为高远。 D.尾联展现朦胧的江上暮色,表达出作者漠然无奈的思乡之情。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体现诗人满怀乡愁的思乡作品。B.这是一首抒发作者有志报国却无门的作品。C.这是一首思念友人,赞美友情的作品。D.这是一首赞美黄鹤楼风光优美的作品。3.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写出了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怅然若失之情。B.“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将历史传说与眼前景色相映衬,流露出物在人非、鹤去楼空之感,表达出诗人心中的悠悠乡情。C.“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
11、写了眼前所见的江上美景:阳光、树木、芳草、汉水、沙洲,借景抒情,使诗的意境更为高远。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词语“乡关”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思念故乡之情。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1)在这首诗中,作者写到了哪些景物?(5分) (2)通过诗中的景物描写,试分析作者所追求的人生境界。(5分) 送友人(唐 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7.本诗中“自兹去”的意思是 。(2分)8.下列
12、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首联交代离别地点,描绘了清冷凄凉的送别场面。B.颔联用“孤蓬”表达了对朋友漂泊无定的前程的关切。C.颈联借“浮云”“落日”之景,抒发“游子”和“故人”的依依惜别之情。D.尾联“班马”意为“分开的马”,强调“马既如此,人何以堪?”,体现离别的怅恨。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3、。7.诗中“驱将”的意思是 (2分)8.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写出了卖炭翁劳动的艰辛。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了卖炭翁矛盾的心理,表现了他处境的悲惨。C“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刻画了宫使强取豪夺、压榨百姓的形象。 D本事揭示了封建社会“宫市”制度的罪恶,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9“翩翩两骑来是谁”“骑”应解释为 。(2分)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心理刻画,表现了卖炭翁吃苦耐劳的精神。 B“把”、“称”、“叱”、“牵”四个动词,描绘出宫使的蛮横。C“惜不得”写出了卖炭翁万般不舍,却又
14、无可奈何的悲愤心情。D用“半匹红绡一丈绫”换一车炭,揭露了当时宫市掠夺的本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7、诗中“长精神”的“长”意思是 (2分)8、下面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首联写了作者被贬滴的地点和时间,突出了经历坎坷。B.颁联引用两个典故借以表达物是人非而生出悲凉之情。C.颈联采用对偶句,表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豁达胸襟。D.尾联表达出在听了白居易的唱歌后,对生活更加乐观。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
15、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7、由本诗衍化出的成语有 、 。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唐代诗人常见游历破山寺所写的一首题壁诗。B.全诗描写了古寺凄清、寂寥、荒凉的环境特点。C.全诗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D.尾联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来映衬山寺宁静的气氛。9.诗歌中最能体现古寺环境氛围的两个字是“_、_”(2)10.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是_(2)A.首联交代了时间和地点,突出诗人出游之心切B.颔联描写了后禅院的环境,禅房里花木长势茂盛。C.颈联借景抒情,表达诗人愉悦、宁静的内心感受。D.尾联以声衬静,营造出佛门圣地忘情尘俗的意境。江城子密州出
16、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7.“黄”在词中的意思是 。(2分)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词的上片侧重描写作者“狂”的行为,词的下片侧重抒发作者“狂”的情感。B词的上片写了作者出猎的情景,词的下片写了作者请战的决心。C词的上片作者自喻孙权,词的下片作者自比魏尚。D词的上片作者的情感热烈豪放,词的下片作者的情绪沉郁顿挫。9词人以“_ _”借指自己。(2分)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2分)A首句“狂”字统摄全词,表现词人神
17、态、举止和情怀之“狂”。B“锦帽”两句描绘出猎的壮阔场面,也烘托出词人豪迈的气概。C“亲射虎”“射天狼”两处虚写都突出了词人高超的射猎本领。D作者以魏尚自比,抒发了他渴望为国效力、抗敌戍边的豪情。蝶恋花1、危楼: 2、衣带渐宽: 3、伫: 4、望极: 5、黯黯: 6、烟光: 7、强乐: 8、会: 9、拟把: 10、疏狂: 11、这首词围绕“ ”一词,巧妙地把 的落魄感受,同 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借景抒情,感情真挚。12、词中“ , ”一句,因情感真挚,荡气回肠,成为千古名句。13、词中“ , , ”一句,写主人公在苦中作乐。14、词中“ ”一词,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15、“伊”
18、字既是指 ,也暗寓 。16、本词的作者是 派词人 (谁)。如梦令1、浓睡: 2、雨疏风骤: 3、卷帘人: 4、绿肥红瘦: 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疏风骤”的意思是雨点稀疏,晚风急猛。B.“海棠依旧”是词人对“卷帘人”的回答。C.“绿肥红瘦”描写出雨后海棠花的情景。D.这首词篇幅短小,有人物、对话,意味深长。5、这首词的作者是 代的女词人 (人名),号 。诉衷情宋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7;词中的“天山”指的是 。(2分)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当年”两句,再现了作者盛年壮
19、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B“尘暗”一句借用典故,诉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的遗憾。C“胡未灭”三句流露出作者因年老而不能再报效祖国的沉痛悲愤和不甘。D“此生”三句抒尽作者内心爱国激情和壮志难伸的悲愤。9.“尘暗旧貂裘”一句用了 (人名)的典故。(2分)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首句以“万里”、“匹马”两词传递出当年词人奔赴前线的豪情。B.次句借典故表达了词人不受重用,壮志难酬的苍凉心境。C.下片首句抒发了只因年事已高不得不放弃抗金复国梦想的悲怆。D.末句以“天山”和“沧州”之远隔来形容梦想和现实的距离之远。11.词中加点的“胡”字一词意思是 (2分)12.下列理解
20、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上片从追忆往日豪放的军旅生活写起。B下片着力抒发理想和现实的冲突矛盾。C作者在这首词中抒发的感情是从悲凉化为激昂。D朗诵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应该是即悲愤又深沉的。13、“梦断”在词中的意思是_。(2分)1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2分) A、“万里”“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写出作者当年的自信与执着。 B、“尘暗旧貂裘”借用苏秦典故,诉说自己受到重用,依然在前线战斗的情景。 C、一个“空”字既写出作者内心的不甘与失望,也写出对朝廷的不满与愤慨。 D、这是一首抒发作者壮志难酬的慷慨与悲壮的爱国诗篇。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
21、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1、“少年”“爱上层楼”的原因是 ,结果是 。“却道天凉好个秋”的理解是: 。2、丑奴儿中词人以“ ”为线索,运用 和 的手法,抒发了作者的复杂的心情。从整首词来看,作者所说的“愁”绝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 的报国之仇。3、对比是这首词的一大特色,请写出本词两对对比的内容。答: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7“麾“的意思是_。“麾下”在这首词中指_。(2分)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22、A第一句连用三个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B“八百里”原是牛名,这里语意双关,亦兼指连营之广。C连营分炙、沙场点兵、英勇杀敌词里的英雄正是词人的化身。D全词首尾写梦境,中间写实,抒发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四块玉.别情关汉卿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7“斜”在曲中的意思是 。(2分)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心难舍”刻画女子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B“杨花雪”指像杨花一样的雪。C“人去也”写女子目送爱人远去后的叹息。D这首小令以景衬情,化情入景,语意晓畅。天净沙秋 白 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
23、白草红叶黄花。 7下列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B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C夜来 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D乱花渐彼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8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2分)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7.“天净沙”是这首曲的 。(2分)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昏鸦”的意思是黄昏时归巢的乌鸦。B.“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春天优美的景致。C.“断肠人”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D.这首曲写秋日黄昏旅途的情思。9、这首曲中“”一词明确呼应标题中的“秋”。(
24、2分)10、以下对该曲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A“秋思”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所发的情思。B曲中凄凉与温馨的景象交织,催发了游子的感触。C曲中“古道西风瘦马”与“断肠人”等词句表明了游子漂泊之感。D前三句用九个富有秋天特征的景物营造出悲凉的氛围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里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7.晴岚在曲中的意思是(2分)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咏江南的“咏”是赞美歌颂之意B.看沙鸥舞再三从动态的角度表现江南美景的生动活泼C.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突出了江南水乡的富
25、庶祥和D.曲中大量运用数词是为了衬托江南景观的精巧柔美9本词中“晴岚”的意思是_ 。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接画檐”再现两岸房舍鳞次栉比。 B“十里”体现了江南人家极其富裕。 C.此曲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春色。 D.表达作者对江南美景的真切喜爱。 参考答案:观沧海1曹操 东汉 政治 军事 慷慨悲壮2登上 来 多么 耸立 银河 好像 庆幸、很 诗3C4 5D答案:望岳1、唐 杜甫 子美 少陵野老 诗史2、望 高大雄伟 峰峦连绵 山色青翠 神奇秀丽 巍峨高大3、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以距离之远衬托泰山之高峻、连绵。4、这句话的大意是“大自然汇聚了天地间的奇丽景色”
26、,“钟”在这里是“积聚、汇聚”的意思,用一“钟”字,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写出了远望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色。5、 “阴阳”分别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6、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7、D 8、D(上句是虚写,下句是实写。) 9、C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一、词语解释 1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2方好:正显得美 3、空蒙:细雨迷茫的样子 4、西子:西施,春秋时
27、代的越国美女。 5、湖:杭州西湖。 二、文学常识 作者是(北宋)朝的(苏轼) 三、赏析理解 1、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当时苏轼与朋友一起在西湖饮酒游览,天气(初晴后雨),诗人饱览了西湖(晴日)与(雨中)的湖光山色,由衷赞叹,欣然写下这首咏赞西湖的名作。 2、“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3、“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5
28、、西湖与西施的共同点(1)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2)具有天然美的资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 6、这首诗抓住了(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别样风姿),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钱塘湖春行参考答案:1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唐乐天香山居士2诗人行踪早春喜悦 三四颈对偶3D4C5向阳的树 不够黄鹤楼一.填空1.本诗作者是 唐 (朝代)诗人 崔颢 (人名) ,本诗选自 崔颢集 。2.“历历”的意思是指 清楚可数 。3.诗中的“萋萋”形容 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4.诗中“乡关”的意思是 故乡 二、选择题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
29、首联引述有关黄鹤楼的传说,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潜在的铺垫。B.颔联描绘黄鹤楼高耸的雄姿,也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C.颈联采用叠词描画江上美景,让诗作的思想品位显得更为高远。 D.尾联展现朦胧的江上暮色,表达出作者漠然无奈的思乡之情。(D选项错在表达出作者淡然无奈的思乡之情。应该改成:表达出作者缠绵的思乡之愁情。)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A.这是一首体现诗人满怀乡愁的思乡作品。B.这是一首抒发作者有志报国却无门的作品。C.这是一首思念友人,赞美友情的作品。D.这是一首赞美黄鹤楼风光优美的作品。3.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写出了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怅然若失之情。B.“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将历史传说与眼前景色相映衬,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