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6 ,大小:28.19KB ,
资源ID:349063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4906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1、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 93 页100 页。课时安排3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2了解本文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以及时间从先到后说明事物的顺序。3体会运用本文语言的准确、周密。4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过程与方法1学生预习,教师重点讲解,辅导课堂练习。2讨论法、点拨法、幻灯片演示。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的光辉成就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志向和

2、务实的精神。重点难点疑点剖析重点1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难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疑点赵州桥的的第一、三个特点都是关于大拱的,为什幺在介绍完第一个特点以后不直接介绍第三个,而插入对小拱的介绍。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准备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教学幻灯片。2准备文具盒、纸杯等物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准确认读”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和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第 1 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步骤(第 1 课时)一、介绍作者情况,讨论课题,导入课文(约_分钟)二、指导学生理清文章大致结构,整体感知课文(约_分钟)三、抓住事物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约_分钟)板书设计1本文共 10 个自

3、然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 12 段):石拱桥的特点;第二部分(第 39 段):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第三部分(第 10 段):中国石拱桥的发展。2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石拱桥:桥洞为弧形,桥梁史上出现得较早,形式优美,结构坚固。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分布广,形式多样,结构坚固,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赵州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设计巧妙,形状像弓,用料省,艺术价值高。卢沟桥:石拱相联,结构精巧,坚固耐用,形式优美,艺术价值高,历史价值突出。3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赵州桥:建于公元六五年左右;卢沟桥:建于公元一一八九到一一九二年间;长虹大桥:建于一九六一年。第 2

4、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步骤(第 2 课时)一、分析文章所用的说明方法(约_分钟)二、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约_分钟)三、总结课文(约_分钟)第 3 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步骤(第 3 课时)一、解决课后习题(约_分钟)二、疑难词语练习(约_分钟)三、小作文(约_分钟)板书设计疑难字词:巧妙绝伦 和谐 推崇 交头接耳倾听 独一无二 惟妙惟肖 序幕练习设计1写出下面各句运用的说明方法:(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 282 年。(3)桥(卢沟桥)长 265 米,由 11 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 16 到 21.6 米。(4)这些石刻狮子

5、,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辅导练习提示:这道题比较简单,可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明确答案即可。教法探讨1本文结构清晰,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文,列出提纲,这样可以使他们更清楚的认识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2学习这篇文章,可以制定若干个教学目标,为了实施目标,采取诸如幻灯、演示等教学方法,藉以引起学生兴趣,推动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参考资料茅以升是我国着名的桥梁专家、教育家和活动家。他几十年致力于桥梁的设计、研究和教学工作。他主持设计和修建的钱塘江大桥,是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后来,他又参加了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工作,担任技术顾问委员会的主任委员

6、,解决了桥梁建设中的诸多难题。他积极倡导科普教育,写了大量的介绍桥梁知识的书籍和文章。桥之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 101 页105 页。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增强描写能力。2进一步了解说明文的特点。过程与方法1学生预习,教师辅导自学,指导完成课堂练习。2问答法、比较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在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重点难点疑点剖析重点1体味文章极具个性色彩的表达。2品味文章的画意美。难点体味文章极具个性色彩的表达。疑点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什幺作用。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了解作者的有关资料。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第1 课时教学流程设

7、计教学步骤(第 1 课时)板书设计练习设计1判断正误:(1)本文是画家吴冠中的一篇小品文,作者认为桥之美就在于联系形象的重叠与交错。(2)课文第二段告诉作者完全可以从审美的角度看桥,同时也为下文展开描述预设了心理准备。(3)文章以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及乡间小桥为例,指出通过桥能构成丰富的画面。(4)作者对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成昆路上的公路桥基本持否定态度,因为它们没有与周围景物互相衬托。辅导练习提示:这道题的解答建立在对课文深度理解的基础上,可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再与教师共同研讨解题。教法探讨1与中国石拱桥进行比较阅读时,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两篇文章使用的主要表达手法的不同;二是两篇文章给人

8、的阅读感受不一样。2教学时要让学生结合自己曾有的感受和经验,发挥想象,进入文中所描绘的意境,和作者产生共鸣。3本文应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在适当时候加以点拨,重点带领学生领略文章所描绘的优美画面。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 178-182 页的内容。本文作者是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文章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达了对苏州园林的赞美和眷恋之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和本文的出处。2识记并理解”预习提示”和”课下注释”中的生字和生词。3了解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积累一些园林建筑方面的知识,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过

9、程与方法1学习本文抓住特点”先总说后分说”的说明方法,并以此为范例体会说明文的结构和写法。2学习打比方、作比较、作描摹的说明方法,生动准确地介绍和说明事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文涉及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体现了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思想。苏州园林的园林设计者和匠师刻意追求自然之趣,文中融入了作者的赞赏和眷恋之情。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认识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激情,品味自然,陶冶情操。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1苏州园林的图画美。2从几个方面说明事物的特点,总说和分说。3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难点1说明事物的方法,总说和分说。2准确的语言表达。教学突破结合课后”探究练习”第一、第二的方式,再从课文中找一些

10、例子,仔细体会课文的结构特点和语言特色。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读课文,并且到书店、图书馆(室)或网上查阅、搜集有关苏州园林的有关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或电子音像资料。学生准备将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带到课堂进行交流演示。教学步骤(第 1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朗读课文,培养读的能力。3疏导文理,整体感知。学生活动1图片交流,激发兴趣。2通读课文后感悟本文优美的语言。3理清文章结构,抓住说明特点。一、新课导入(约 分钟)二、朗读课文,疏通字词(约 分钟)三、疏导文理,整体感知(约 分钟)四、课文研读,写法点拨(约 分钟)教学步骤(第 2、3 课时)第

11、二、三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1检查回顾,温故知新。2品味探究,引导领略本文的写作特点。3质疑问难,激发探究情趣。学生活动1诵读课文,强化识记、诵读能力。2分类把握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结构特点。3整体感知课文,深究细研,提高比较阅读说明文的能力。一、检查回顾(约 分钟)二、品味探究(约 分钟)三、质疑问难(约 分钟)本课总结本课在掌握本文字词的基础上,整体阅读了本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文章的思路,领略到苏州园林的无限情趣。通过质疑问难、研读课文,明确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理清了文章的结构脉络,进一步体会出作者在文中渗透的情感态度。通过背诵检查,提高了语言的感悟能力,将课文与自然、社会、人生联系了起

12、来,把语文学习放到一个更高、更大、范围更广的层次上去,使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能力的同时,获得人文启迪,热爱自然,善待自然,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并且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板书设计苏州园林叶圣陶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讨论:假如你要来介绍苏州园林,你还有别的思路吗?(要求学生自由发挥)点拨要点:可以按时间顺序;可以介绍苏州园林的发展史;可以分类介绍苏州园林等等。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第 3-9 段,探究这几段文字分别介绍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理一理、想一想,这八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探究提示如下:建筑物-假山池沼-树木-花墙、廊子-每个角落-门窗图案-建筑色彩,其顺序是按照由主到次,由整体而局部,由局部而

13、细部。练习设计随堂练习设计1课文填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 ),讲究( ),讲究( ),讲究( )。2请分别列举出三处中国名胜、三处世界闻名的景观。3阅读苏州园林第二段,回答文后问题。(1)从选段中摘出说明苏州园林总特点的句子。(2)这段文字共有 5 句,请划出文段的层次。(3)选段第二句中”似乎”一词能不能删去,为什幺?(4)选段第四句中”败笔”一词若改为”有毛病的地方”,好不好?为什幺?随堂练习设计答案提示1第二题:三处中国名胜,如长城、周口店猿人遗址、秦始皇兵马俑等;三处世界闻名的景观,如埃及金字塔、巴黎圣母院、古罗马斗兽场等。2第三题:(1)说明苏州园林总特点的句子是:务必使游

14、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2)选段层次划分是:(3)”似乎”一词不能删去。它是表推测的,作者无法也没有必要向所有的设计者和匠师们一一调查,只能凭推测,所以用”似乎”最合适;若删去”似乎”,就变成绝对肯定的了,与实际不符。(4)”败笔”若改为”有毛病的地方”,不好。因为”败笔”与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这一特点相呼应,而”有毛病的地方”则与”图画美”这一总特点扣得不紧。个性练习设计1你所知道的被自然损坏或遭到人为破坏的景观有哪些?面对这些你有什幺想法?2课后认真观察”我们的校园”,请你抓住校园的特征,先概括,后分说写一篇小作文。3阅读下列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悠然把酒对西山”

15、更喜高楼明月夜,悠然把酒对西山”,明朝米万钟在他北京西郊的园林里,写了这两句诗。一望而知是从晋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脱胎而来的。不管”对”也好,”见”也好,所指的都是远处的山。这就是中国园林设计中的借景。把远景纳为园中一景,增加了该园的景色变化。这在中国古代的造园中早已应用,明计成在他所着园冶一书中总结出来,有了定名。他说:”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无拘远近。”已阐述得很明白了。北京的西郊,西山蜿蜒若屏,清泉汇为湖沼,最宜建园,历史上曾为北京园林集中之地,明清两代,蔚为大观,其中圆明园更被称为”万园之园”。这座在历史上驰名中外的名园-圆明园,其造型之术,可用”因水成景,借境西山”八字

16、来概括。圆明园的成功,在于”因”、”借”二字,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主要手法的具体表现。圆明园在 1860 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时已被烧毁,今仅存断壁残基。如今,只能用另一个大园颐和园来谈借景。颐和园在北京西北郊 10 公里,万寿山耸翠园北,昆明湖弥漫山前,玉泉山蜿蜒其西,风景洵美。它是以杭州西湖为蓝本,精心模拟故西堤、水岛、烟柳画桥,移江南之淡妆,现北地之胭脂,景虽相同,趣则各异。园面积达三四平方公里,水面占四分之三,北国江南因水而成。入东宫门,见仁寿殿,峻宇飞檐,峰石罗前。绕其南豁然开朗,明湖在望。万寿山面临昆明湖,佛香阁踞其巅,八角四层,俨然为全国之中心,登阁而西山如黛,湖光似镜,跃然眼帘;俯视

17、则亭馆扑地,长廊萦带,景色全囿于一园之内,其所以得无尽之趣,在于借景。小坐湖畔的湖山真意亭,玉泉山山色塔影,移入槛前,而西山不语,直走京畿(j,国都附近的地区),名秀中又富雄伟,为他园所不及。廊在中国园林中极尽变化之能事,颐和园长廊可算显例,其予游者之兴味最浓,印象特深,廊引人随,中国画山水手卷,于此舒展,移步换景,上苑别馆,有别宫禁,宜其清代帝王常作园居。谐趣园独自成区,倚万寿山之东麓,积水以成池,周以亭榭,小桥浮水,游廊随径,适宜静观,此大园中之小园,自有天地。园仿江南无锡寄畅园,以同属山麓园,故有积水,皆有景可借。水曲由岸,水隔因堤,故颐和园以长堤分隔,斯景始而,而桥式之多,构图之美,处

18、处画本,若玉带桥之莹洁柔和,十七孔桥之仿佛垂虹,每当山横春霭,新柳拂水,游人泛舟,所得之景与陆上得之景,分明异趣。而处处皆能映西山入图,足证”借景”之妙。(1)文章开头为什幺要引用米万钟的诗句?(2)”圆明园的成功,在于因、借二字,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主要手法的具体表现中的”主要”为什幺不能删掉?(3)”它是以杭州西湖为蓝本”一句中的”蓝本”是什幺意思?(4)阅读本文,说说什幺是园林艺术中的”借景”。第五段所描写的景物,哪些是借来之景?(5)这是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我们学过的苏州园林与本文语言特点相似,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特点。(答出两点即可)个性练习设计答案提示第三题:(1)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借

19、景。(2)去掉了”主要”,这句话就不能表明”因水成景,借景西山”是重要的造园艺术手法,而实际上它是重要的造园艺术手法,所以不能去掉。(3)造园所依据的样本。(4)答一:把远景纳为园中一景,增加该园的景色变化,园虽别内外,得景无拘远近。答二:A西山如黛(湖光似镜);B玉泉山山色塔影,移入槛前,而西山不语,直走京畿。(5)答案提示:骈散结合(或长短结合)。如:水曲由岸,水隔因堤,故颐和园以长堤分隔。句式工整。如:桥式之多,构图之美,处处画本。运用比喻。如:十七孔桥之仿佛垂虹。运用对偶。如:移江南之淡妆,现北地之胭脂。描写形象。如:山横春霭,新柳拂水,游人泛舟。语言准确。如:园面积达三四平方公里,水

20、面占四分之三。语言简洁。如:水曲由岸,水隔因堤。教学探讨与反思这是一篇介绍苏州园林及其特征的说明文。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内容,找出表现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语句,并和同学们讨论、研究,具体列出文章的段落、层次提纲,结合讨论”探究练习”,划出表现苏州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为了创造人与周围环境的谐调美,刻意追求自然之趣的语句,结合课文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在本课说明文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注重了说明的方法、说明的顺序、说明的语言等方面的分析和归纳,逐步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练习设计”中两个语段的比较阅读,意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通读和仿写类似

21、的说明文。你所知道的被自然损坏或遭到人为破坏的景观有哪些?面对这些你有什幺想法?补充资料1写作背景介绍本文是叶圣陶先生为一本苏州园林图片册写的序。1979 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老写一篇序文。叶老 22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苏州,课余之暇,常和好友游览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写作这篇序文时又参阅了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一书。序文写好后交给了香港那家出版社,但图片册一直不见出版。百科知识知道叶老有这样一篇文章,便要求让他们先发表,于是,这篇序文发表在百科知识1979 年第十一期上。发表时删去了序文最后的几句话。人民教育出版社把它编入语文课本

22、时,又删去了序文的第一段,原题”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也随之改为”苏州园林”。2序文编入课本后所删去的第一段文字品读1956 年,同济大学出版社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园林的照片多到 195 张,全都是艺术的:这可以说是建筑界和摄影界的一个创举。我函购了这本图册,工作余闲翻开来看看,老觉得新鲜有味,看一回是一回愉快的享受。过了 18 年,我开始与陈从周教授相识,才知道他还擅长绘画。他赠我许多幅松兰菊,全是佳作,笔墨之间透出神韵。我曾经填一阕洞仙歌谢他,上半阕专就他的苏州园林着笔,现在抄在这儿:”园林佳辑,已多年珍玩。拙政诸园寄深眷。想童时常与窗侣嬉游,踪迹遍山径楼廊汀岸。”-叶圣陶拙政

23、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百科知识1979 年第四期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 111 页116 页。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文突出重点、详细得当地说明事物的方法。2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的作用。3掌握方位词的运用。4准确认读”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和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过程与方法1学生预习,教师进行讲解,辅导完成课堂练习。2讨论法、点拨法、图片演示。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故宫博物院这一古代建筑群的概貌和特色的了解,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重点难点疑点剖析重点1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2突出重点

24、、详细得当地说明事物的方法。难点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疑点课文为什幺会对故宫博物院有褒和贬。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绘制一张较大的故宫博物院导游图(不标建筑物名称和导游路线)。学生准备1搜集故宫资料,形成对故宫较为全面的认识。2预习课文,准确认读”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和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第 1 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步骤(第 1 课时)板书设计第 2 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步骤(第 2 课时)板书设计练习设计1选词填空,并说明理由(1)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_(精巧、精致、奇巧、精妙)的角楼。(2)从养心殿往北,一个宫院连着一个宫院,_(宁静、雅致、幽雅、恬静)宁静。(3)大殿

25、廊下,鸣钟击磬,乐声_(悠扬、悠长、悠远、悠深)。辅导练习提示:做这道题时,切忌让学生翻阅课文,引导学生体会各个词语的含义,体会作者用词的妙处。2判断正误:(1)故宫就是古时所说的紫禁城。太和殿就是金銮殿。东西六宫的养心殿则是清朝二百年间封建帝王统治活动中心。(2)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层层殿宇,重重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3)课文之所以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是因为这两座宫殿规模最大,装饰最华丽,能集中体现故宫建筑群的特色。(4)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三篇说明文都是按照先总说后分说的顺序说明事物特点的。辅导练习提示:对课文有相当了解后这道题也就不难解答,可让学生翻阅课文作答,教

26、师明确答案即可。教法探讨1课前让学生从各方面了解故宫,课堂上以”我所知道的故宫”为题进行交流,让学生对故宫的历史、规模、作用、地位,以及与故宫有关的重大历史活动有一定了解。这样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2理清本篇的结构安排和说明顺序,可采用填写示意图的方式进行。3太和殿和养心殿的部分要重点探讨,在讨论中,强调介绍建筑群要详略得当,具体情况须根据建筑物的特点而定。说”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 117 页120 页。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进一步了解说明文的特点。2学习作者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方面着手来说明事物。3增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认识。过程与方法1学生预习,自学为主,教师稍加指导。2演示法、问答法、讨论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获得传统文化知识,受到感情上的熏陶。重点难点疑点剖析重点1领会作者从感性认识和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